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现存问题;解决策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的重任,其财政拨款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因此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财政体制改革以后,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有效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然而因诸多因素影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上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存问题

1、财务管理履行职能较差。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财务管理上的影响也始终未能消除。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职能不清,职责不明,针对财务管理认识有待加强,财务管理仍然是粗放型管理,财务制度也有待完善。许多单位财务管理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仍然是领导实现掌控资金,财务人员只负责记账、算账和报账的传统工作模式。

2、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政府行政职责,因此无法实现完全市场化管理,导致部门预算有失规范,经费使用不够合作,费用支出没有计划定额或者未能有效执行。而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上大都为事后进行核算,事前预测以及使用控制严重不足,相关经费考核也大都流于表面,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欠缺。许多单位还未形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出纳职责不清,工作交叉,管理混乱,未能形成监督机制;会计岗位设置不够合理,兼岗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无法相容的职务没有分离,出现出纳兼管记账,现金兼管档案等情况;部分单位财会人员在权利和经济利益面前毫无原则,只是根据领导意图工作,违规操作违法执行等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财会管理缺乏有效地监督考核体系,造成财务人员压力小、责任心差;部分单位在物资管理上存在漏洞,针对资金支出、报销凭证审核等也管理不严。

4、经费预算计划执行不足。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预算是关键,其相关财务收支都应根据预算严格执行。然而现实当中因各种因素影响,经常出现预算不精确,预算内容不周全,无法体现单位财务收支整体状况以及目前的工作重点内容。的全貌和体现事业 单位的工作重点;在经费使用方面也无法有效控制,领导签字立即予以报销,针对预算执行较差。

5、年终财务结算决算混乱。事业单位的年终财务结算决算是在整个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要对上年度财务状况进行清理结账,编制上报年度决算报表,确保真实、准确而完整地总结当年整体工作。然而实际工作当中,部分单位财务清理结算不够及时,存在许多跨年的往来账目款项,责任不清管理混乱,造成许多呆账坏账以及历史问题出现。

6、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未受过专业教育,业务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有效履行财务管理人员职责,实际工作中只是盲目根据领导指示工作,无法实现财务独立,各类经济活动也无法从会计记录里加以体现,财务信息失真现象较多,财务舞弊现象时有发生,给财务核算工作质量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解决策略

1、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职工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培训学习,让领导职工加强思想认识,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实际工作中要落实内部控制责任,与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状,设立奖罚激励机制,切实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把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切实落实到位,让单位全体人员都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

2、提升财政资金利用效益。单位要对预算编制及其批复进行细化管理,形成完备的预算支出标准,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从而规范预算工作,形成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制,从而在根本上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要对专项资金做好严格管理,切实实现专款专用和专项管理的要求;要严重审计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报账;严格按照财务程序进行权限审批,真正实现财务独立要求。

3、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性质、权限给予规范,科学进行工作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原则。把单位内无法相容的职责岗位明确分离,做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通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和约束会计核算工作真正做到真实、有效、合理,相关职能部门间要形成制约监督机制,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其次,要形成内部核查制度。保证单位资金收入的合法与完整,相关职能部门的项目支出科学效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重大经济事项落实情况等。

4、完善预算开支控制制度。要严格根据预算执行开支控制,具体而言,针对岗位分工控制方面,要坚决把无法相容岗位分离开来;针对授权批准控制方面,要严格按照授权权限范围,对于重大会计事项要做好集体审批;针对会计系统控制方面,根据单位实际制定相关责任制度;针对财产清查控制方面,开展定期盘点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等;针对内部报告控制方面,要求能够整体体现经济运行情况;针对电子信息技术控制方面,要求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避免人为失误;此外,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还要做好审计评价,查找问题改进策略。

5、规范单位年终决算报表。要切实保证单位年终清理结算以及财务决算报表的真实规范完整,首先要在严格单位内部的财物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认真记录账簿,建立会计基础数据档案。其次要严格根据财务制度规定进行工作,在年终结账以前要针对各类往来账目款项做好分类清理工作,并做好分类处理,确保年度决算报表真实准确。

6、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财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好坏,同时也实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创新的基础前提。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不断组织培训学习,深入开展业务交流,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处理财务管理事务,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关系到财务资金能否安全有效、财务核算能否切实有效、财政目标能否真正现实的重要保证,也是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存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适应新形势,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审计局)

参考文献:

[1]王爱珍.浅议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外资,2011(02).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第2篇

财政局预算处副处长徐熙和毕业于统计专业、从事财政管理工作多年、现在预算处工作的刘星,根据自己的体会做了如下介绍。

徐熙认为,此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财权事权下移,区县相应财权事权扩大;收入由原来的分级管理变成分税管理,彻底分税。以上两项工作与统计部门有直接的联系。他说,无论是财权事权下移还是实行彻底分税制,其实质就是要打破所属观念,强化区域整体发展。与此相适应,财政指标已经先行一步,税收统计上也做了相应调整,客观上要求统计部门的核算要配套,即推行区域统计。

推行区县在地统计,这项工作作为2000年全市统计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增在加紧准备。从统计管理范围看,统计部门将由原来的条条管理走向客观要求的区域化管理。但是,这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统计的要求还不仅仅在于实现区县在地统计。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政管理体制 省直管县 财政分权

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简单理论分析

有关省管县财政体制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不同级次政府如何有效提供层次各异的公共产品问题,也是一个地方财政体制中最优规模的确定问题。

由于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会出现失灵现象,所以政府就成为各种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又指出受益归宿的空间范围是公共物品的关键特征,某些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是全国性的,而另一些则是有地理上限制的。奥茨的分权理论主张最优的政府规模应与其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空间覆盖范围一致,但这不意味着政府的级次越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就越有效率,而是应根据一级政府能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来确定政府的层次结构,制定合理的财政体制及相应的政府间分配关系。根据我国的现实来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由现行政府层次构造与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协调、各级财政分配关系不规范等引起的,应该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通过“省直管县”来实现由五级财政到三级财政的转变。

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实践

尽管80年代实行的“市管县”体制在某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后,这种体制的诸多弊病开始逐渐暴露。“市管县”体制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地市级政府掌握了大量经济社会管理权,县级政府自过小,县成为了地级市的附属单位。地级市往往通过政治优势和行政权力参与资源争夺,并且将财权上移、事权下移,政府间财力差距日益扩大,增加了县级政府的负担,抑制了县的发展。

通过近些年“省直管县”体制的推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成效。增强了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调动了县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改变了市级财政的理财思路,使市级财政由依靠集中县级力量转变为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缓解了县级财政困难;减少了地方财政管理层级,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财政管理的交易成本。

尽管现在的“省直管县”取得了以上的这些成效,不过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纵向来看,“省直管县”使省财政管理的辐射面变大,管理难度加大,省级财政的事权责任增加了,但财力目前没能相应增加;横向来看,市级财政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其财力下降的同时事权没有明显减少,市县间互相协调存在问题。总体来说就是,“省直管县”后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一致性出现问题,省市县之间的支出责任没能根据事权与财权、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及时进行调整。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省直管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财政隶属关系上的调整,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逐步的完善,在探索中解决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大国来说,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应该充分依据各个省的自身特点,分阶段、有方向、因地制宜地推进“省直管县”的改革。在进一步完善中应该逐步理清以下相关问题。

首先,理清省、市、省管的县的事权与支出责任。通过对事权的逐一列举,具体划分省、市、省直管的县各自的专有事权,以及省、市、省直管的县的共有事权。然后依据事权的划分结果,确定省、市、省直管的县各自的支出责任,明确各自的财政负担范围。

其次,理清省、市、省管的县的财政收入划分。依据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对税收收入、收费收入及债务收入进行划分。

最后,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通过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弥补不同层级政府间收支缺口,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成功案例——浙江模式

浙江省是我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开拓者,但这一体制却并不是浙江省的原创,我国建国初期就实行这种财政体制。随着我国行政体制在八十年代从“省管县”逐渐转化为“市管县”,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省管县”财政逐渐被“市管县”取代,但浙江保留了“省管县”财政体制。

浙江省保留“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是从其自身实际出发的。浙江省小县少,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80%集中于省会杭州200公里范围,各县、市间距离近。同时,改革开放10多年,县域经济已颇为强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块状经济”。1993年,30多个发达县(市)的财政收入已占全省财政收入总量的70%。在这样的基础上,浙江省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基础,在实行撤地建市的同时,仍坚持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并持续推进强县扩权的改革,逐步形成了省级政府地方治理结构方面的“浙江模式”。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 改革创新 认识 探究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认知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就开始对财政税收做改革,随着多年以来的改革深化,逐步地搞活社会主义经济,让地方的财力和财权得到扩大,让企业的税收负担得到减轻,其达到了是我国在财政税收体制在改革上的最初要求。财税体制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发展上,构建了经济体制的新框架,并完善了这一财税体制的新框架。我国在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就此达到基本,其中优化财政体制上预算和支出的完成,税收体制的转型完成,以及税收体制在管理体制上的分税制完成,都达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财税收制改革上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我国经济在二十世纪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稳定的发展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上,不仅临了矛盾凸显期的持续,重要战略期上也是持续的,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任务变得繁重而艰巨。目前矛盾和问题仍然是存在的,财政税收体制上的改革正在进行。现行在某些发展要求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要求,在科学观发展的实施要求上也是存在差距的。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更深入的加强完善,不仅需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阶段体制上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也需要对其深化提出相应的财税体制改革上的对策,而且需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和讨论,并理清这一问题的思路,找到能解决问题的方针。作为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更需以单位本身所有的实际情况做好工作。

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财税体制的改革难度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快速化逐渐加大,改革进程中的不断深入化也加大了其改革难度。财政税收体制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也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其重要任务是能快速并稳定的推进改革,也需为我国事业型单位的发展体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财税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体制改革上也作为了重要的突破口。

我国目前的所实行的是财政体制,是以政府体制为基础所建立的财政体制,各级政府在职能上的基本准则是由政府体制所制定并实施的,不同级别的政府在财力上的分配决定也是由政府体制所制定并实施。中央政府在确定财政收支的结构上,确定财政收支的模式上进行了决策,在如何安排财政的预算也是由中央政府进行决策的确定。财政预算是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分级管理下实施的,并且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的财政税收体制。相对于中央来说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和权力则是财政活动上的管理,为此中央进行了授权,中央集权并为此进行了统一的决策。在财政体制改革上,我国一直遵循了统一的模式。并在我国所实行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为致使优化产业的结构上构建了新的框架,即为分税制改革,这一框架逐步形成也多我国资源上的配置起到了优化的作用,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加速上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对中央和地方各级而言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两者间关系的梳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及我国总体的财政实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实现了在财政收入上所建立的稳定增长体制的应有效果。

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在我国发展社会经济上的改革和创新是其重要任务,当前在对面对其产生的实际和现况的问题,需做到从各个方面综合起来明确的进行分析。在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中,财政税收体制上所存在并且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在其管理体制下,相关工作人员对财政税收的管理和控制上很难起到效果。其中产生的诸多弊端和问题,是由于管理人员在行政和业务的管理体制下发生双重影响。这就是我国在现行体制上还未达到健全的体现,也是在控制财税管理上有所困难的体现,其所现有的主要问题还体现在民主管理和监督监管上的不完整。

现在我国在社会主义的建设更加全面和快速的发展社会经济上,都处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上,财税体制的改革创新起到完善的重要作用。在财政税收制度的建立上,改革创新的要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能够做到全面化,而在财政管理制度的建立上,改革创新的要求则是与事权相匹配。其建立是基于政府部门的改革预算和采购上的不断深化,这是其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完善并发展的这个重要时期,我国在财税体制改革创新上需更加的坚定不移,在新形式下可借鉴外部经验并采取其有益的部分为所用,这样才能做到我国在新环境下基本国情的立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协调的要求上,需建立新的财政税收体制,现行的已经不适应其要求,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并为此提出了以下对策。在财政体制的建立上需考虑我国现阶段的需要,包括符合基本国情,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匹配和健全。在中央集权对财政管理上的决策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管理体制应遵循原则,财权要与事权相匹配。在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责任上需合理,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权压力并赋予必要的权利,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进行体制改革。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收入体制的规范也是其中一项决策,权利的让是改革的开始,健全的财政体制和建立是对发展我国经济的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间的均等化服务和财政权的完善也是其中重要决策之一,取消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专项资金,建立并扩大财政转移制度的实际应用。

三、结语

从目前我们过基本国情来看,在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适应上,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在面临新形式的经济环境下,改革创新在不断的深化以做到现行所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消除和解决。不仅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在体制机制的建立上也需更加健全,更需在面对财政管理上出现各种问题时得到解决。以此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才能得到推动。

参考文献:

[1]汤启亮.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政管理;预算编制; 绩效审计

东营市东营区在2001年对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公共预算,使预算编制的范围更广、方式更为合理,内容更为具体,增强了预算执行监督的可操作性,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变账户设置方法,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明确划分收入性账户和支出性账户。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取消了中间环节,从制度上抑制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

(二)改变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方式,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整合政府财政收入,打破预算内外之分,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编入部门预算,捆绑使用,完善预算收支科目体系和定员定额标准,细化预算编制,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和“零基预算”,增强预算的法律严肃性和约束力。

(三)将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相分离,减少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预算分配不规范、不透明、预算约束软化等问题将逐步解决。

(四)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主要采取公开招标和竞价的方式,购买政府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二、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下,预算执行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为适应东营市东营区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预算执行审计也必须采取新的措施,与时俱进,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突出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部门预算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得以准确执行,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

1、预算编制审计的重点:检查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总预算会计制度执行是否严格,有无多头开户,拨付预算资金手续不完备的问题;非税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是否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综合预算;是否按规定及时批复部门预算;是否存在分配透明度不高、预留待分配资金过大,专款分配不公平、拨付和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2、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对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在执行中是否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办事,有无直接或变相改变预算用途和使用方向的问题;是否存在虚列、转移、经费串用的问题;有无擅自动用国库库款,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库库款,财政部门在审核资金中有无人情拨款、超预算、超限额拨款的问题;在无随意改编预算规定的资金用途,预算资金拨付不到位的问题;有无批复不及时、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及损失浪费等问题;有无人为调整预算执行结果,少列或虚列预算支出的问题。

(二)强化政府采购审计,揭示资金使用情况

政府采购通过采购权、付款权、使用权的相互分离,在采购过程中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从源头治理腐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采购审计应分三个层面,以不同的方式,有重点地开展:

1、对提出采购需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重点:是否按规定编制上报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都按规定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采购项目的确定是否合规、科学,是否符合事业发展的要求,需要报批的项目是否按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采购人是否有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以及自行采购的行为;采购合同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以及采购预算的要求,是否认真履行采购合同及不履行的原因。

2、对政府采购中心审计的重点: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政府采购;采购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采购各环节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采购中心财务收支情况,主要是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收支及管理、采购中心自身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情况。

3、对采购项目审计的重点:项目采购准备是否符合规定;项目采购过程是否公开、公正、公平;项目采购合同履行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履约纠纷等;评价采购效益等等。

(三)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审计,反映账户设置及管理情况

国库集中支付主要是建立预算资金以“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两个账户为主的集中支付双账户体系,同时设置“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殊资金账户”。国库集中支付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1、用款计划的审批情况。用款计划是财政集中支付的依据,对用款计划的审计与单位的部门预算审计相结合;

2、收入的管理情况。审查所有财政性资金是否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

3、支出的管理情况。审查其是否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4、零余额账户的管理情况。审查其是否按规定进行清算,清算后余额是否为零;

5、国库单一账户的管理情况。由于资金账户的集中,国库单一账户的资金数额较大,国库及财政部门对资金的调动能力增强,要注意审查有关部门是否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之名,违规调用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