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跨境电商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传统外贸业务与跨境电商业务的区别
(一)贸易中间环节不同
传统的外贸模式中间环节过多、时间周期长,卖家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渠道的中间商。跨境电商作为基于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打破了外贸出口必须依赖中间商的这一束缚,使得企业可以直接面对个体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是直接的消费者。中间环节减少,降低了商品的流转成本,使得企业获利能力提升及消费者获得实惠成为可能。
传统外贸出口渠道的一般构成是:国内制造商―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而跨境电商业务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国内制造商或出口商就可以与国外的批发商、零售商或个体消费者直接完成出易。例如,在美国上市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兰亭集势,整合了多个行业的供应链服务,并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领先的精准网络营销技术、世界一流的供应链体系,使中国众多的中小外贸生产企业可以直接通过这个跨境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给美国等主要国外地区的消费者,改变了传统外贸中间环节过多的现象。
(二)洽谈成交步骤不同
对外贸易业务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有一套固定的程序,从发盘、还盘、寄样、下单订货、签订贸易合同、备货包装、办理通关手续,再到发运办理提单手续、结汇等很多环节,时间跨度较长。跨境电商业务,则是借助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交易模式,卖卖双方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传递达成交易,而不需要经过传统贸易中的诸多复杂的中间环节。尽管传统外贸也会使用到互联网等工具进行协助沟通,但是传统外贸业务基本上属于大宗B2B的交易,因此洽谈和成交仍然需要签订规范的合同文本来确定包括货物描述和定价在内的诸多细节。
跨境电商业务则基本属于B2C的零售范畴(少部分属于B2B),通常金额比较小,所以洽谈成交一般通过互联网完成,有时甚至不需要买卖双方的洽谈,仅仅根据商品的描述而通过电子订单就可以达成交易。例如,“一达通”服务,是国内第一家面向中小企业的进出口流程外包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IE+IT)一站式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通关、物流、外汇,退税、金融等所有进出口环节服务。借助“一达通”服务,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操作传统外贸业务,省去了传统外贸业务中的众多繁杂环节,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三)成交付款流程不同
传统外贸业务的交易付款流程通常比较复杂,为了确保付款不出现问题,按惯例会采用比较稳妥的付款方式,一般会通过信誉更高的第三方银行参与,用银行的信誉来保证商业交易的成功,例如信用证结算、跟单托收(D/P,D/A)、电汇(T/T)等方式都是经常使用的付款方式。跨境电子业务,付款一般直接通过网络进行,比如著名的跨境贸易平台敦煌网除了可以使用信用卡支付外,国外买家还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转账(Bank Transfer)进行付款,同时敦煌网与国外著名的支付机构如 Moneybookers、Global Collect 等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保证网络在线支付的安全进行。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企业通常还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其他金融服务,包括贷款融资、收款保险和外汇风险锁定以及退税等服务。
(四)运输交付方式不同
对于货物的交付,传统业务一般会通过海洋运输、铁路或者是航空等国际运输方式完成,特别是需要承运人出具货物运输单据作为承运的接收和提货的证明文件。跨境电商业务在这些方面,通常手续则相对比较简单,一般都采用集中报关的方式以加快验放速度,运输一般也都采用速度更快的航空运输交付。例如,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目前支持的国际物流交付方式十分丰富,包括EMS、UPS、DHL、FedEx、TNT、捷利安专线(JILLION)、佳成专线(JCEX)、欧洲商务包裹、SF顺丰国际、RPX、俄速通(Ruston)、俄速递(XRU)。有些大的跨境电商企业甚至采用“国外仓”和“保税仓”的方式,在速度上基本等同于国内运输。
二、外贸企业可选择的“互联网+”经营模式
(一)“互联网+产品”模式
“互联网+产品”模式,就是企业的产品与互联网应用结合,使产品具有接入互联网的功能,实现网络的远程控制,从而为用户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例如,美国谷歌公司于2012年4月推出的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是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我国很多企业也推出了多种具有互联网接入功能的产品,如沈阳某机床厂新开发出的先进智能机床装备,可以在线控制其在任何地方生产消费者定制的产品;广东志高公司展出的智能化空调,可通过云技术实现在线升级、情景定制、远程控制等功能,每年有3000万到5000万台空调销往海内外。“互联网+产品”模式的推广,将为我国的外贸产品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嫁接互联网功能,我们的外贸产品将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受用户的欢迎。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模式直接面对海外消费者,会更加了解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推广使用自己的品牌,变大批量生产为小批量个性化产品。
(二)“互联网+技术”模式
“互联网+技术”模式,就是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大量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使生产过程具有信息深度的自我感知、智慧优化、自动决策、精准控制等功能的智能制造模式。例如,上海汽车集团与阿里巴巴公司签署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上汽阿里互联网汽车产品设计创意众包平台,推动互联网汽车个性化设计创意的在线集聚;青岛海尔集团以生产线、机器、产品、工人等高度互联的智能工厂为依托,推出可以按需定制颜色、材质、功能等要素,具有面料颜色智能识别、体感感应和自动开盖等智能洗衣机产品。“互联网+技术”模式在制造行业的创新应用将不断变革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模式,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三)“互联网+服务”模式
“互联网+服务”模式,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开展与对外贸易有关的各种增值服务,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商平台就是“互联网+服务”典型代表。目前,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平台越来越多,提供的服务内容也越来越细化。例如,以提供海外营销整体解决方案为服务内容的四海商舟,帮助中国知名品牌企业压缩中间环节、建立独立垂直渠道、提升运营效率、完善服务体系,并最终助推中国企业夺取定价权。还有浙江物产集团旗下的“义乌通”,平台成立以来,为大量的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了报关报汇、信用保险、融资借贷、产品设计、大数据应用等服务,平台的成长和效益都非常好。这种一站式为中小微企业完成通关、退税、物流、外汇、融资等全部外贸流程服务。从整体上提升了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对外贸效率。
(四)“互联网+物流”模式
“互联网+物流”模式,就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国内外物流服务业更紧密相结合起来一种快捷交付的服务模式。目前跨境电商的物流服务模式主要使用两种方式,第一是使用EMS(CNPL)、DHL、UPS、FEDEX,TNT等传统老牌跨国物流服务;第二是建立海外仓模式。建立海外仓是目前跨境电商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海外仓最大的优势就是发货速度快,解决了跨境电商最后一公里的仓储物流配送问题。例如,浙江物产集团投资的“义乌通”和中海运旗下“一海通”联合,2015年上半年在迪拜共同推出了海外仓储海运一体化服务的“壹仓通”服务。“壹仓通”能够做到把国内仓和海外仓合二为一,外贸供应链上的很多事情都不用货主操心,海外出货、提货都可以由物流仓储企业完成,而所有的流程都可以在网上实时跟踪,及大地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在建立海外仓方面的担忧和困难。
三、外贸企业如何实施“互联网+”的行动计划
(一)根据经营模式确定经营目标
外贸企业要考虑自己所在的行业和产品生产情况,选定自己合适的跨境电商模式。如果企业有足够大的生产能力,同时缺乏必要地创新能力和自有技术人才,可以选定大宗B2B模式参与跨境电商,开拓企业接单的能力。如果企业的生产规模一般,可以考虑采用小额B2B或者B2C的模式,进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档次,丰富产品的种类,满足更多的个性化的需求。自有资金和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可以考虑自营独立B2C模式,这样企业会有更大的自主性。如果企业缺少跨境电商人才,可以考虑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让专业的公司代运营。
例如,跨境电商企业兰亭集势,2015年上半年接受国内知名鞋类品牌企业奥康国际的股权投资,进行战略层次的合作。奥康国际在渠道布局、供应链管理、网络资源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而兰亭集势在互联网跨境电商方面具有深厚的互联网技术积累以及丰富的互联网营销经验,拥有快速增长的流量和客户消费群体,两家企业的合作完成了整个互联网商业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两家企业都带来了急需的资源,起到了互相补充的效果。双方未来有望利用各自在传统行业和互联网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传统行业“互联网+”战略,不仅可以打开奥康国际的海外渠道拓展空间、更有望借助“互联网+”打造新的盈利模式。
(二)抓住核心业务扩大服务外包
中小型外贸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在面对业务流程复杂、风险较高的国际贸易的时候往往是疲于应付,业务发展无法突破。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将价值链中具有基础性、共性、非核心的业务及流程剥离出来,外包给专业服务团队来完成,从而使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
例如,宁波市贝发集团自2009年开始,从单一的文具生产型外贸企业向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商的角色转型,组建成立中国文具商品交易中心,该中心一端连接着国际客户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中国文具企业众多资源,通过OEM、ODM、OBM、B2M等多种业务模式及现货(QSP)、订单和远期订单的交易方式,为全球零售商、分销商、电子商务平台等提供全品类、系列化、多品牌的办公、礼品业务及“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同时提供配套的品控、质检、物流、通关、退税、保险、融资和外汇服务。此外,贝发集团的转型服务还带动了宁波整个地区文具行业的产业链联动升级,如慈溪的双爱文具公司2011年加入贝发产业链以后,收缩战线只做活动铅笔,几个月的业务量就相当于之前一年的总和。
(三)以互联网思维看待全球市场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产品、用户、市场、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外贸企业过去关注的内容可能主要是订单,而对订单以外的内容考虑的并不多。以互联网思维看待全球市场,就是要把用户的需求融合到产品中,做到与用户互动并保持粘性。就是要抛弃过去那种大订单大额贸易的思维,接受目前“小批量、多批次”的“碎片化”进出口贸易现状,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地位得到提升,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非常重要。借助互联网的交互传播和跨境电商的模式,过去企业因为订单数量小而无法或者不愿意生产和无法盈利的品种和款式,由于市场的全球化扩大,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入和盈利。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专家预测,我国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将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0%左右,而其跨境出口电子商务,占比约保持在80%以上,我国出口外贸企业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电商策略,不断拓展“互联网+”的经营模式,改变以往为国外企业代工的制造业发展模式,真正实现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全面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 席波. 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机遇与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2015-3-15
[2] 崔艳芳. 微经济时代小微外贸网商的发展探析.对外经贸实务. 2013-08-10
一、金融新常态的内涵与特征
(一)金融新常态的内涵。对于金融新常态的内涵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来说,金融新常态是在经济新常态场景中金融领域的状态反映和应对,它是相对旧的金融运行特征而言的,包括金融产品、金融技术以及金融服务各类创新的集合,其包含业务综合化经营趋势、数字化管理嵌入、竞争化程度加深、国际化合作加深等主要特征。
(二)金融新常态的特征。一是金融业务综合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策性银行和政府性金融机构为主,产品服务也相对单一。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从1994年起拉开商业银行改革的序幕,金融领域的跨界经营与合作不断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直接连通,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私募、风投、保险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业务往来和合作日益密切,交叉性金融产品推陈出新,如商业银行的股权质押融资、险资资管计划、证券基金托管账户、信托基金托管、互联网资金第三方存管以及各类委外业务。同时,银行的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各类业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部分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是金融业务数字化管理不断增强。互联网金融源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积累,本世纪初从美国的支付领域开始兴起波澜,比如PayPal、Square、Apple-Pay等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改变金融支付方式,继而拉开金融商业模式改革的序幕。之后,Better-ment、LendingClub和Prosper等P2P金融平台将战场的硝烟蔓延至个人投资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有资金需求的贷款人和资金充足的借款人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投融资服务,从而在金融领域开疆扩土。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金融支付也从互联网金融进入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2013年,BAT等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集中布局,连同此前一批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如有利网、人人贷、宜人贷等企业在P2P虚拟金融领域集中发起攻势,这一年被业内人士定位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同时,传统金融业机构如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依靠强大的存量客户资源、积累的业内关系与业务基础、强大的物理网点渠道,积极拥抱互联网经济时代,直面互联网金融挑战,迅速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结合,形成金融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互相融合、互为促进,金融业务的技术角逐频频发力。
三是金融业务竞争程度不断加深。从结构上看,金融业务由“讲增速”向“讲转速”转变,由“讲数量”向“讲质量”转变。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本外币一体化,也即“汇率”与“利率”双率互动时代的到来,存贷利率差逐步收窄,金融盈利模式应时而变,将更加注重向管理、风控、效益、定价要效益。从范围上看,随着金融监管更加灵活、协同、务实,直接融资市场扩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社会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传统银行信贷、民间投融资、互联网金融、社会众筹等并存发展、互为竞争。这些都表明金融业的合作与竞争渐趋白热化。四是金融业务国际化合作不断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国际产业分工调整更加细化,金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为发挥后发优势,谋求改革红利和抢抓国际分工调整机遇,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创造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式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导性力量,产业分工也逐步向价值链、技术链和服务链的高端延伸。随着“一带一路”深入开发,人民币加入国际一揽子货币,我国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交叉互动,我国个人海外投资置业需求大量派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金融业务的国际化服务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二、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多项金融改革持续推进,传统银行业创新步伐日趋加快。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创新的主攻方向有四方面:以结构性改革拥抱新经济,以综合丰富产品业态,以数字化技术打造场景金融,以扁平化管理引导流程再造。
(一)以结构性改革拥抱新经济。近期以来,地价和房价快速上涨,形成强大资产泡沫,对实体行业形成挤出效应,甚至形成地产的发展路径依赖现象。过度仰仗房地产的刺激无异于饮鸩止渴,已不符合市场需求,中国经济的未来在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基于此,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当前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以便另辟蹊径打破现在经济发展的困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新经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和内涵。硅谷著名科技杂志《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最著名的预言家凯文•凯利(KevinKelly)在《新规则,新经济》中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经济运行的十个新规则,包括普及比稀有重要、蜂群比狮子重要、级数比加法重要、免费比利润重要、网络比公司重要、造山比登山重要、流动比平衡重要、空间比场所重要、关系比产能重要、机会比效率重要等,这些互联网新思维持续影响着全世界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式,甚至“颠覆”整个经济规则。一般认为新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突破以及制度革新所带来的商业模式、经济业态的创新。具体包括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商业银行的变革要融入新时代拥抱新经济,通过内部流程再造、外部资源整合、产品综合设计等结构性调整,适应并促进“旧经济”传承创新,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二)以综合丰富产品业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仍然是在分业监管的环境下开展,但一些金融控股集团通过控股证券、银行、保险、信托、第三方支付等牌照的形式,或者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全金融牌照或跨业经营资格,进行产品的综合化服务和衍生性设计,曲线实现了综合化经营,不断丰富了金融产品和服务业态。国际上,综合化经营基于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综合银行、金融控股、金融科技三种模式。一是综合银行可以直接渗透到企业经营,甚至可以控股企业,这类银行主要以德国、荷兰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主,其中日本的银行与企业相互控股以及高度关联的产业控股形式,是这一模式的特殊形式。二是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是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产融结合的产物,一些金融企业或实业企业通过关联控股或绝对控股形式参与到银行业,一般以英美等盎格鲁-萨克逊国家为代表。在国内,事实上也在实践探索着,比如万科入股徽商银行、海尔入股青岛商业银行、华润集团入股珠海商业银行,甚至此前的首钢入股华夏银行、光大集团控股光大银行、平安集团控股深发展银行,等等。三是金融科技一般以互联网金融为特征,比如苹果、谷歌的平台金融,国内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金融科技是未来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为适应金融新常态,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也有说是混业化经营)渐成趋势。观其产品创新和衍生轨迹,按照各项业务与传统业务的紧密程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延伸:依托云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提升风控能力的同时,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依托资本市场尤其是直接融资市场的开发开放,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依托产业整合购并的市场需求,扩大投资交易类业务的同时,提升行业竞争力和企业生产力。
(三)以数字化引导,打造场景金融。信息技术不仅是传统业务的支撑平台,更是链接产品的运营系统,链接服务的生产系统,链接客户的纽带,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和产业,正以独有的技术创新驱动传统金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向而行、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其汇聚融合点就是“场景金融”。在互联网+的时代,场景金融是人们在某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需求体验。比如淘宝购物、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子购物领域,消费者们在电子商城里体验虚拟购物场景,与这些电商业务相对应的,则有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京东白条等支付渠道,从而保障消费金融场景的应用,由此而延伸至生活的滴滴打车、寻医问药网、途牛网等,也是消费金融数字化的集中体现。伴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群雄逐鹿,“微粒贷”、人人贷、开鑫贷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商业银行则直面挑战,积极把握消费金融数字化发展趋势,提供APP、手机银行、网银,甚至主动与互联网巨头公司合作开发产品,比如中信银行与百度战略合作,从直销银行切入展开合作,预计在支付渠道、信贷数据整合、客户关系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其他金融产品等方面展开合作。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银行应将金融服务的方式变为嵌入流程式服务、场景化服务和生态化服务。
(四)以扁平化管理,引领流程再造。在当前市场主体层次不断提升(比如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金融需求不断升级,金融服务手段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精简管理层级优化组织架构,简化流程有效提升后台业务处理效率,成为商业银行顺应技术潮流与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因素。作为未来银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发达国家银行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已在扁平化管理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扁平化管理是针对组织有过多管理层级而提出的,商业银行扁平化经营管理主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展开:纵向流程梳理方面,主要是减少管理层次、管理流程和管理人员,优化人员结构配比,柜面业务流程优化、等级行综合考核、风险垂直管理,强化经营职能,节约管理成本,持续扩大盈利,网点集中管理等事项。横向业务整合方面,着力逐步建立面向市场和客户、精简高效的经营管理中心、服务指导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建立网格化立体式组织管理架构,通过管理路径和管理流程的重组与变革,增强协同配合力,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
三、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具体对策
商业银行基于金融新常态的应对,除了把握以上发展策略外,还应着眼未来,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业务、交易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互联网+等创新业务的发展。
(一)创新投贷联动模式。投贷联动是根据企业成长周期不同阶段,将债权与股权灵活组合,满足企业成长价值链金融服务的一种商业银行业务方式。投贷联动在国际上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丰富的案例,国内投贷联动近年来也获得政策和监管的大力支持,“十三五规划”纲要,央行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和文件先后出台,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直融市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投贷联动试点。目前看,以客户服务对象为基础,以风险偏好为参照,国内投贷联动的实践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跟投。对具有高增长前景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贷款,与第三方风险资本、私募资本、天使基金等机构合作形成投贷联盟,探索类似小股权撬动大债权的投贷联动模式,股权比例一般在5%以内,配套大比例贷款支持,这类模式以英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为代表,国内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率先探索。二是直投。即直接设立股权投资公司模式,直投模式相对灵活,同时风险也更集中,比较适合前沿科技创新、文化艺术投资、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等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这种模式以国际上的硅谷银行为代表。目前,已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等十家银行获得试点资格,其他各类银行正积极申报。三是引投。通过境外子公司在国内设立股权投资管理公司,间接投资企业股权。其实质是绕开我国《商业银行法》关于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的监管规定,目前主要有工行和建行。随着投贷试点和政策的放开,对接非上市公司股权收益权类或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业务发行,将募集资金入股目标企业,获得股权收益。四是合投。这类模式主要以产业基金、PPP基金等模式展开,合投服务对象相对来说是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大型项目,而在风险把控上,通过“优先+劣后”的结构化设计或股权回购增信的方式缓释风险。
(二)创新并购融资服务。伴随新一轮经济周期调整持续进行,全球并购融资市场方兴未艾。根据汤森路透最近的数据,2015年全球并购交易数额高达4.7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万亿元),且规模持续扩张。而国内随着我国产业整合、国资国企改革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并购交易金额也是屡创新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省市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央企或率先迎来并购重组的浪潮,并引领地方国企并购重组风潮。并购融资服务除并购贷款外,依托近年来迅速培育的资本市场,广泛运用并购债券、并购基金、并购夹层融资和并购后整合融资等组合融资,满足客户多元化并购融资需求。以亚洲投资开发银行设立为标志,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向内陆纵深和海外延伸推进,大批企业对跨境融资趋之若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境内外资金价格的差异以及上市融资准入条件和准入周期更为规范透明。商业银行应适应这一新常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针对企业的发债、上市和并购需求,提供财务顾问、资金信贷、财富管理、套期保值等整套“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和全流程的服务支持;二是丰富国际业务品种,除提供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单一性业务外,提供避险理财、开具保函和信用证、即期远期结售汇等结构性产品服务;三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除满足个体企业的金融需求外,扩展以跨国供应链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助力国内企业转移过剩产能向海外输出资本和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创新资产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经过结构设计和组合打包,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筹资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据统计,美国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车贷款是靠发行资产证券提供的。近年来,在备案制、注册制、试点规模扩容等利好政策带动下,商业银行为了降低资本消耗、转移风险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实现轻资产经营,纷纷将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重要的业务推动方向,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渐成常态化,规模持续增长,流动性明显提升,创新迭出,基础资产类型持续丰富,并形成大类基础资产产品,市场参与主体类型更加多样,产品结构设计更加丰富。根据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组合不同,可以将资产证券化分为应收账款证券化、不动产证券化(如住房公积金、按揭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证券化(如过桥过路收费)、债券组合证券化等等。当前,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公积金贷款、住宅甚至商业写字楼、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已经成功运行了多单业务,就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及风险管理作了有益的探索。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未来业务发起机构、产品类型以及结构设计都将向多元化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直接融资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