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新进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整合;发展;超越创新
纵观教育心理学近十年的不断发展,虽然这期间并未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其实质性也并不是没有改变。近些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和研究视角有所改观,从关心个体特征的单一取向逐步向对个体、情绪和压力以及社会情境等多因素进行整合研究转变。对于这种转变不是将多种心理元素和外部条件简单地组合,或是将曾经被忽视的因素添加进来,从而进行考察研究。相反,整合取向的教育心理研究鉴于初期的简化和单一研究方式的失衡,正尝试着将学习与教育置于多维框架中进行研究,尤其是体现在社会情境中的独特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整合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整合
在这个重视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而忽略了心理的重要性。纵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和教育的实质性整合是保证生命力的所在。例如:在20世纪初期,教育心理学因为缺乏教育所需的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宣告失败。20世纪中期,教育心理学因不屑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效果不得已体现。而20世纪后期,教育心理学因扎根于教育实践领域,拥有了解决实际教育的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也取得了丰硕的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使教育心理学拥有了深入研究的发展动力,直接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早期的研究者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找出一个对教育实践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律,但是由于学习规律并未立足于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实践教育,因此,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没有达到显著的效果。后来,研究者将教育与心理相结合的教育心理学就具有明显的整合特征优势,从根本上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有效性。目前,教育心理学在写作和阅读等领域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上的一大标志性成果。
(三)身心机能的整合性发展
用整合的框架讨论各种因素的互相结合、互相利用和各种依存的关系,也是揭示了身心机能的形成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身心机能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多种心理成分的共同作用,同时也取决于个体特征与外部条件因素之间的互动。而自我调节能力就是作为身心机能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研究者所采用的整合研究的方式体现为:尝试综合考虑认知、动机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对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所形成的影响。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使用大量的自我调节方法;二是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感;三是制定好各种预期的目标。而自我调节学习也包括三个过程,就是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馈。强化思维的整合特性,无论是对形成机制的探索还是品质的培养,都有一定的意义。
二、个体情境的整合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一)个体情境的整合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受到生态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共同影响,再加上学校教育的脱轨,导致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缺失、社会延迟等状况,学习的研究取向就从单一的认知逐步转化成情境化的认知。然而学习的情境理论认为:知识已经不再是头脑中确定认知的表向,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学习也不再是学习者头脑的认知活动,而是不断参与实践的活动过程,并且逐渐形成共同体核心成员的过程;学习也不再是单独的活动,而是与社会环境互相交流的活动。只要是学习就不可能脱离情境的设定,情境是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境和场景设定的不同,所产生的学习氛围和效果也就截然不同,所受到的具体情境特征的影响也就不同。
(二)教育整合中社会环境的取向
个体与情境的取向整合趋势同样也在教育技术中有所应用,将教育技术整合于学习和教学活动中,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既可以是对真实环境的模拟,也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与他人共同学习的平台,前者是教育技术的传统优势,后者则是日前教育技术着重探讨的主题。教育技术的整合不仅为学习者搭建了一个平台,也是一个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和便利的条件。目前的教育心理学中,尽管对不同层面的社会系统的探讨仍处于初步阶段,但当代的教育心理学更多地开始关注个体的认知、情境以及情绪的变化,教育心理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教育心理学是结合新的技术,与未来的教育心理学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相融合的一门学科。迄今为止,人们不再对教育心理学整合的意义和功能进行怀疑,而是有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整合,不再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上。
参考文献:
[1]姚梅林.教育心理学的整合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融合策略
一、激励赏识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理
客观来讲,小学生懵懂无知,一直处于摸索、探究的状态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犯下许多错误,需要教师的赏识激励来保证小学生可以一直以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认识世界。再加上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宗旨是要求教师从激励角度出发,强调通过适当的奖赏保证小学生的积极心理,所以激励赏识教育,也就成为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落实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做法。我们班有几个学生性格内向,对待学习十分认真,但是学习成绩一直没有明显起色,所以这些学生逐渐产生了畏学、厌学心理,在学校生活中郁郁寡欢。于是,我与其他任课老师合作,分析了这几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发现这些学生本身是有一定的发展潜能,但是却因为过于被动导致这些学生丧失了通过课堂提问及时解决个人疑问的主动权,让问题越积越多,使学生学得越来越吃力。于是,我先是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然后组织了学科课外辅导班,希望学生可以自主报名参加,及时接受教师的课外辅导。渐渐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得越来越好,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而我也及时赏识与激励了学生所取得的学习进步,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因为短期的学习成功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二、客观批评学生,培养学生的谦虚品质
积极心理学教育虽然十分看重教师的激励赏识在促进学生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并不排斥客观、及时的批评教育。相反,积极心理学认为正确的批评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及时认清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培养学生谦虚、进取的积极品质。因此,我们便要适当使用批评教育,让小学生及时明白何为对、何为错。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在家长的纵容下十分嚣张跋扈,要求其他同学围着自己转,根本不考虑其他学生的真实看法,而且也不懂得尊重师长,总是出言顶撞老师。面对这些学生,我严厉批评了这些学生的不当行为,指出尊师重道、爱护同学与孝敬父母是我国传统美德,而本班学生的日常行为却严重违反了道德规范的做法。一开始,这些学生的态度还十分强硬,于是我及时与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可以帮助我教育这些行为嚣张的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如果坚持这些不当行为,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渐渐地,这些学生在我与家长的严厉监管下,慢慢改变了“唯我独尊”、嚣张霸道的行为,开始尝试尊重师长,关爱同学。面对学生的及时改变,我也会毫不吝啬地表扬学生,让他们懂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1、BNP/NT-proBNP的生理学特性
1.1BNP/NT-proBNP的合成与释放
研究发现,BNP存在于人体的多个部位(如心脏、肺、脊髓等),且心脏的分泌量高于脑组织,可以说是心脏分泌的神经激素[8]。人类BNP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上短臂的末端,由32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且拥有不稳定“TATTTAT”核苷酸序列,提示BNP的合成和分泌均为爆发式出现[9]。当心肌细胞受到牵拉时,会导致脑钠肽原前体(pre-brainnatriureticpeptide,pre-proBNP)释放,pre-proBNP裂解后变成含有108个氨基酸残基的proBNP,proBNP继续裂解成具有活性的BNP和NT-proBNP,将其释放于细胞外[10]。BNP可作用于心脏、肾脏、血管及交感神经系统,能够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肾素以及醛固酮的合成与释放,从而达到排钠及利尿的目的,还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管壁的张力,预防血管平滑肌的纤维化及增生[11]。与此同时,还可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调节心肌细胞的生长,抑制细胞外胶原纤维的沉积,保护心脏组织、影响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与内皮细胞的增生、收缩及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等[12]。有研究指出,当心脏受到病理性刺激(如药物损害、缺血、插入导管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等)时,BNP的水平会短暂性增加,但消除刺激后,BNP又可达到正常水平[13]。这提示心脏的压力、容量以及负荷均是导致BNP释放的主要原因。
1.2BNP/NT-proBNP在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进程
随着对BNP的不断研究发现,BNP是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标志物,200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最早指出可将BNP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中[14]。2009年美国慈善协会进一步强调血浆BNP/NT-proBNP水平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15]。我国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里也指出,将BNP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导[16]。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再次指出对于不能明确急性心力衰竭诊断的疾病,需检测血浆BNP/NT-proBNP水平以进一步明确诊断[17]。
2、BNP/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既往研究已经证实,BNP/NT-proBNP是心力衰竭快速诊断的血液标志物。BNP水映的是血管容量的刺激状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并不是短暂性的,但更多的人认为,BNP水平的波动是随着左心室负荷变化的一个即刻反应[18]。1991年,Mukoyama等[19]最先报道,相比对照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的BNP浓度可随心力衰竭的程度而增加,且高于对照组的200mmol/L以上。Hervas等[20]的研究也指出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检测,发现BNP的浓度与心室功能、心力衰竭程度严重相关。Steinhart等[21]研究5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现,NT-proBNP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许慧娴[22]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尚孟旗[23]的研究也指出,NT-proBN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纽约心脏协会(the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的级别增加而逐渐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相比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血液中的BNP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BNP的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有学者认为,若BNP的浓度以318×10-6mmol/L为诊断界值,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且NYHA分级(Ⅰ~Ⅳ级)之间BNP数值也存在差异性[23]。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陆续展开,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指南终于明确提出了血浆中BNP/NT-proBNP的检测参考值,BNP>400ng/L、NT-proBNP>2000ng/L时,提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心室壁压力增加,病因可能考虑是心力衰竭引起,而BNP<400ng/L、NT-proBNP<400ng/L时,提示心室壁的压力正常,考虑由心力衰竭引起的这种结果的可能性较小[24]。但需要注意的是:①BNP的阴阳性参考值与NT-proBNP不同,当检测结果介于两者之间时,并不能单纯地依靠检测结果判断疾病情况;②BNP和NT-proBNP均为阴性,可除外心力衰竭的可能,此诊断意义明显高于均为阳性的情况[25-26]。与此同时,有研究指出,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准确性在于它的高阴性预测值,从而排除心力衰竭,提高心力衰竭的确诊率[25]。同等浓度的BNP与NT-proBNP,NT-proBNP的半衰期较长,因此NT-proBNP的临床实用性更强。由此可知,BNP/NT-proBNP是诊断心力衰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检测指标;此外,Emdin等[10]通过研究发现,对于鉴别轻度的心力衰竭,NT-proBNP比BNP准确性更高。
3、BNP/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价值
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且生存率仅为50%左右[3]。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因此,有效的治疗策略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还可缓解社会压力。一些研究证实,有效的策略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是有效的,尤其是针对那些伴有低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13,27]。临床医师应该对这些治疗策略进一步优化,以便于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心力衰竭时,随着心脏压力和容量负荷的增加,心室壁心肌细胞合成和释放心脏的保护因子———BNP和其他调节因子。BNP的释放可均衡血管、整合血管,起到扩张作用,改善心肌舒张弹性,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提高心排血量[28]。2007年,THESTARS-BNP多中心研究明确指出了BNP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其研究结果显示,由于BNP的指导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较临床常规治疗进一步降低[29]。Pfisterer等[30]研究指出,对于60~70岁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BNP的检测水平指导临床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Cheng等[31]研究指出,检测BNP的血浆浓度,可指导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Troughton和Richards[32]研究发现,根据检测的血浆BNP浓度进行临床治疗,调整药物剂量与治疗策略,心力衰竭患者在半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极小,可延长患者寿命。近10年来,多数相关研究再次对BNP可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给予肯定,凭借BNP指导下的治疗可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和β受体阻滞剂得到充分的应用[33]。根据BNP/NT-proBNP的检测水平,对不同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的调整与临床评估,已取得更好的治疗方案[34]。
4、BNP/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价值
BNP可用于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BNP水平越高,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越差。Richards等[35]研究指出,BNP可增加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随访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其他神经激素相比,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及病死率存在密切的关联。Berger等[36]指出,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3年的预后随访,发现BNP<130ng/L的患者生存率高于BNP>130ng/L的患者。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提出,就诊时和出院前血浆中BNP浓度对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重要的预后意义[26]。Bayes-Genis[37]对10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发现,NT-proBNP下降率≥50%的患者生存率高,而NT-proBNP下降≤15%的患者病死率高。现在普遍认为BNP>125ng/L,NT-proBNP>1000ng/L,高于此临界值表明负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Galante等[38]的研究发现,血浆BNP水平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评估左心室功能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预后。由此可知,BNP/NT-proBNP水平可预测患者的病情以及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医师可根据BNP/NT-proBNP水平有针对性地对病情高危和再入院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
5、BNP/NT-proBNP不确定性与局限性
虽然BNP与NT-proBNP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及较强的阳性预测值,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与局限性。BNP与NT-proBNP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性别、年龄、民族、体质指数、检测时间及方法等。研究指出,老年人血浆内的BNP/NT-proBNP水平较成年人增加;女性比男性的血清水平增高,肥胖患者的BNP水平低于正常人群,而且体质指数也与BNP水平呈负相关[39]。与此同时,BNP水平还受到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临床疾病的影响。BNP/NT-proBNP的检测水平对于临床上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同样存在意义。如BNP/NT-proBNP水平的检测也可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等疾病。2011年,Xi等[40]研究指出,对311例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手术时,发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侧支循环的科恩评分有独立相关性,并发现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血浆BNP水平相对较高。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患者NT-proBNP的检测水平较高,患者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以及类型与NT-proBNP的水平无关,当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时,NT-proBNP的水平会随之下降[4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NT-proBNP水平也会增高,因此需要增加心肌梗死检测指标来鉴定。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非心血管疾病也可使BNP/NT-proBNP水平增高,而其他一些血栓性、先天性的心脏病引起继发性肺源性心脏病时,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功能障碍,也可导致血浆BNP/NT-proBNP水平增高[42]。
6、小结
一、研究对象
上学期我担任初一的体育教学工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的素质非常出众,特别是一个小女孩,她的成绩优异,个别项目甚至能够达到男生的水准。这令我感到惊喜,一个好苗子得来不易。暗喜之下,也打定了好好“琢磨”这几个学生的主意。
一个学期过去,我们迎来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本次测试办法是每班选出5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两个项目的考核,项目是立定跳远和前滚翻。了解了考核方法和项目后我成竹在胸,因为这都是我平日训练的项目。于是我把那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找来,进行准备活动,我发现学生都跃跃欲试,心里就更加放心了。
先进行立定跳远考核,监考老师核对完学生姓名,每个学生先试跳一次,考核就开始了。第一个是个小男孩,看他双臂一摆,两脚一蹬,“嗖”,身体像箭一样飞了出去,“2.10米”,成绩不错,我满心欢喜。接着的三个学生都跳过了2米。最后一个就是那个小女孩,这个唯一的女生,也是我最放心的一个,因为平时的测试成绩都超过了2米。但是,我感觉好像有些不对劲。她站在起跳线后的神情有了明显的变化,双眉紧锁,脸色发黄,神色慌张,两肩有明显的颤动,这些都是赛前紧张的表现啊!“1.9米,成绩都达到了优秀。”监考的老师说。其他的老师也对我表示了祝贺,但是我心里却觉得梗着点儿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么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在一个简单的考核面前出现紧张情绪。
回到办公室,我对这个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认真思考:学生的成绩不稳定、平时训练不够、准备活动不充分,不是,都不是。那为什么优秀运动员却出现了这样的状况?突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刘翔”,110米栏奥运会冠军,12″88世界纪录保持者,人们赋予了他许多闪耀的光环,但是这么优秀的运动员,在国内的一次比赛中连续两次抢跑被罚下了赛场。
王克楠、彭勃,跳水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双人三米板比赛中,前五轮成绩排名第一,领先第二名30多分,最后一跳只要正常发挥,冠军非他俩莫属。但是就是这最后一跳,王克楠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失误,也让十几亿中国人的心从炙热骤然变得冰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为什么会有这些情况发生呢?我认为除了某些客观因素外,不得不提出这一概念——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一定的心理结构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综合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学生发展的一个综合能力指标。在此次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此阐述:“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明确提出“心理”的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它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研究方法
体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众多内容中的一个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点。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和激励者,必须摒弃陈旧的教育观点,建立以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2.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趣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氛围。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幽默的言语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共鸣,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场地器材布置的合理、卫生、美观,教材内容难易适度,教学目标分层要求合理,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活动都是活动交往形式不断内化的结果。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和认识,丰富心理世界,发展心理素质。
4.提倡学生自主学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练习、自我导向、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勉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拥有一种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形态,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等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过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能力,并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
6.组织合作性学习。弥补传统的单向师生交流的缺陷,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分享,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获得未来社会的交往技能,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7.合理安排游戏和竞赛。游戏的精彩迷人和生动有趣,竞赛的紧张激烈和结果未知,是体育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身体素质、技能储备、生理心理特点及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恰当地安排游戏、情景教学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促使学生终生体育观的树立。
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中学生正处在由少年期向青春期的转变时期,而少年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变化十分剧烈的时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慌失措。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时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他们不再愿意做被动的适应者、服从者、模仿者、执行者,而是力求成为生活中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作为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并按照身心发展规律为个体发展提供多种积极发展的机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影响成长的负面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同时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会别人优秀的一面,使他们成为自信又谦虚好学的人。
任何时候都要相信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值得我们尊重、信任的,只要用爱滋养,他们就能健康的成长。小涛是笔者曾带过的班级里的一名问题学生。他爱违反纪律,时常和老师作对,学习成绩也不好。笔者在地理课上批评过他,也教育过他,可效果不明显。后来,笔者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以鼓励为主,尊重并信任他,让他帮笔者完成班级里的一些事务,没想到他完成得很好。再后来,让他任地理课代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不仅能出色地完成交给他的任务,还能认真上好课,学习地理了。小涛的例子使笔者更深刻的认识到,只要教师真正用心为学生着想,尊重信任学生,他们就会有所改变,有所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是师德的灵魂,爱是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情感,创设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激发学生探求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爱心换爱心,才能引导学生愉快、积极的学习,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发展为前提。
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它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在地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讨论等各种机会,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主动发展的同时,认识到要为人生的每一次成功而不懈努力。
首先,加强直观教学。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如讲授亚洲人文环境内容时,先把亚洲各国的生活方式、艺术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然后采用电教手段,将事先准备好的影音资料放映给学生看。丰富的图像、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后学生会纷纷举手,踊跃发言。通过直观教学,师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便能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注重引进竞争机制。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地理课堂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使学生爱竞争、好分胜负的天性得以满足,同时也是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地理选修内容台风灾害时,我把全班分成两大组分别讨论台风的好处和害处,并比一比哪组说的更全面。学生们会热情的讨论并很快将正确答案全部找齐。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们表现自我的同时交换思考所得,品尝到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乐趣。
最后,积极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新时期的地理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更新教法,破除对学生的控制欲和权威感,努力积极地给学生提供“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在讲地理选修内容地震灾害时,先不直接给学生讲授各种防震方法,而是让学生把平时看到的或听到的防震方法给其他同学讲讲。爱表现的学生会争着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学生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掌握知识,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