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

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

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2

膝骨关节炎属于一种关节型疾病,属于慢性病,尤其是在当前我国老龄化发展快速的局势下,这类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涨的局势。但是,至今针对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其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且疗效明确的康复治疗方案。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10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45-76岁;对照组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龄46-79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性的药物治疗,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对患者的膝盖周围进行消毒处理,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膝盖处找到膝眼,将针插入到关节腔后迅速向回抽,将患者膝盖中的积液抽尽后将透明质酸钠注射到患者的膝盖骨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注射的透明质酸钠要控制在两毫升;注射完毕之后,将针拔出,将无菌敷料敷在患者的膝盖上,叮嘱患者来回进行活动,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药物均匀散开,注射的次数一周一次,治疗五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以及物理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分为四个阶段:(1)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膝关节已经恢复到正常,没有任何疼痛感觉;(2)非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也基本不受任何限制;(3)有效:疼痛基本上消失,关节活动有轻微疼痛感;(4)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关节活动疼痛感强烈。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两个月、四个月、六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情况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占有优势。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膝关节疾病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变的部位,但是如果不妥善的进行术后康复治疗,患者的膝关节就会发生功能。因此,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妥善的进行康复治疗。首先对患者采取分段式康复训练,第一阶段是术后一周内。手术结束后第1天,对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每天锻炼10min,分2次;手术结束后第2、3天,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每天进行30min,分3次进行,在手术结束3d后,将患者膝盖处的包扎物取出,观察患者的关节是否存在积液,如果没有积液,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做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练习,每天进行2次,l次20min;如果患者的膝关节中有积液,应该将康复训练推迟,再次对患者进行抽液治疗。第二个治疗阶段,是在患者手术结束后7-21d,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膝关节伸屈锻炼,锻炼患者的大腿后侧肌群、膝关节内收活动,在此期间不施加重物练习。第三个阶段是手术结束21-30d,护理人员让患者自行锻炼,不能攀扶任何东西,并给患者施加重物进行锻炼,每天锻炼3次,1次10min。第4四个阶段是手术结束两个月后,护理人员让患者进行散步、慢跑等锻炼耐力的运动。

除了上述所说的物理治疗外,还要给予患者实施相应的物理治疗,具体为:对患者使用超短波机,针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热量治疗法,每次治疗的时间要维持在15秒,该方法有助于患者膝关节的内部循环,有效地将膝关节中的代谢产物处理干净;之后使用电脑中频电疗机的中等频率,对患者进行电流治疗,治疗时间20秒,1次/d,1个疗程15d,这种做法类似于推拿,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液淋巴液循环,能快速地改善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参考文献

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5岁,平均病程7.1a,X线检查:2期10例,3期11例,4期4例;对照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5岁,平均病程8.1a。X线检查:2期11例,3期11例,4期3例。两组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肿胀、变形及功能障碍等表现,有的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除了对患者生理、心理、营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正常评估外,全部病例按美国风湿病学会提供的一个可供评定病残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治疗均按我科协助的治疗方案:四联疗法,即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中药汤剂。训练组,治疗训练前行全面检查,包括晨僵情况、关节肿痛数、肌力,20m步行时间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治疗训练后第2周复查一次,对照组按我科协助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未经过康复训练。

2康复护理方法

2.1急性期

急性期关节疼痛剧烈,有全身症状,应完全卧床休息,为了防止各关节的屈曲挛缩,卧床时要保持正确的。床垫不宜太软,仰卧时枕头不宜过高,因患者颈椎有时受累,前臂保持旋后位,髋关节、膝关节尽量保持伸展位,踝关节保持零度位置,避免被褥压迫。为保持关节功能位,可选用夹板固定,但固定时间一般≤2周,取2次/d~3次/d俯卧位,5mm/次~20mm/次,避免髋、膝关节的屈曲挛缩。经治疗后关节疼痛减轻,全身症状改善可适当运动,以床上运动为主,这些运动对于维持和改善关节,肌肉的功能,防止关节畸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每天坚持,但运动要适量,应以不影响全身症状的改善为标准,由1次/d,5min/次~10min/次,逐步过度到2次/d,1h/次~2h/次。局部按摩,主要对病变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针灸阿是穴、足三里,1次/d,20min/次,10d为1个疗程。

2.2稳定期

若受累关节无法充分运动时,给予辅助运动或被动运动,也可作牵引,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以患者稍感疼痛为限,可利用徒手、滑轮、弹簧、沙袋、橡皮条进行锻炼,以保持和增加肌力,训练前最好先进行温热疗法。阻力要逐渐增大,活动次数不宜过多,以不致引起疼痛为度,活动后以不感到明显疲劳为限,一般1次/d,10遍/次。步行训练,早期尽量避免负重步行,可以靠双拐、单拐和矫形器进行负荷步行训练。在步行的基本动作完成时,要注意及纠正不良步态。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移动动作、饮食、更衣、沐浴、个人卫生等各种基本动作和技巧。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给患者以充分完成动作的时间,并努力创造训练机会,多给指导,少给辅助,尽量让患者独立完成动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以提高熟练度和技巧度。针炙关元、足三里、阳陵泉、外关,1次/d,30min/次,10d为1个疗程,此病病程长,且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大多数患者情绪焦虑、悲观,甚至有厌世之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在以上训练时,护士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指导患者服药和各种功能训练;学会鉴别科学和为科学治疗的区别点,减轻身心和经济负担;鼓励患者建立坚强的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3疗效标准

显效:关节肿痛明显减轻,晨僵时间明显缩短,肌力及20m步行时间明显好转,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好转:关节肿痛减轻肌力及20m步行时间有改善,自理能力部分恢复;无效:症状体现较入院前比较无变化或加重。

3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康复训练2周,训练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康复训练4周后,训练组与对照组之间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检验,P

4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多发性、非特异性的关节炎症,属于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一种。病程缓慢迁延,起伏不定。反复发作和逐渐造成关节畸形、强直,虽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可造成严重残疾。据统计,患病率为0.3%~2.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以及长期的运动不足,常常导致关节畸形肌力低下或废用性萎缩,以致于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以缩短康复时间,保持关节功能位和适当的活动度以防止关节畸形,增强肌力,防止废用性萎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本组病例训练组2周、4周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41.7%和61.9%,经统计处理,康复训练2周,康复组与对照组之间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康复训练4周后,训练组与对照组之间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

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膝骨关节炎;西医治疗

中医骨伤技术相传已久,目前,正骨按摩手术就是骨伤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治疗以“简、验、便、廉”等中医骨伤治疗特色为主,成为目前“燕京骨伤派”中最有特色的治疗手段[1]。博众家之所长,集骨伤治疗精髓,多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学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加以创兴,形成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的骨伤治疗方案,以此作指导思想,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对于其疗效,学界尚有争议。本组研究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行“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治疗为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0.3±5.8)岁。病程0.1~11年,平均年龄(3.5±0.5)年。另选同期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西医治疗为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1.5±6.8)岁,病程0.2~10年,平均病程(3.8±0.6)年。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药物过敏史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行“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治疗,根据手法诊断、病理及放松反应点手术及点穴、活络关节的步骤及操作顺序,选择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肾俞等穴位针刺、推拿,起到通经活络、激发局部经气的作用,扶正驱邪。每次20min,每周3次。使用中药汤剂,方药为白芍10g、当归15g、川芎10g、茯苓12g、独活15g、杜仲10g、防风12g、党参15g、生地10g、细辛3g、甘草6g、寄生15g、秦艽10g。根据患者症状加减剂量。

对照组患者行西医治疗,经关节穿刺注射玻璃酸钠20mg,每周一次,连续治疗5周。以1500/min中频电刺激股四头肌,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效果及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进行分析。膝关节评分,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进行,负重、关节不稳、肿胀等8大项、35个小项进行评分,以百分制对膝关节功能量化,对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n(%)]

2.2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评分分析(X±s)

3.讨论

中医讲膝骨关节炎归属于“膝痹”的范畴,膝痹是以病变部位而命名,为五体痹的一种。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是一种传变至筋骨,由浅到深的过程,大多数学者认为[2],膝骨关节炎主要源于筋骨。中医认为[3],筋骨为相互依存关系,在人体中,每一处都可以显示筋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体筋主要附着于骨,而股为干,筋为纲,正是形象的诠释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4]。筋骨并重为中医骨伤治疗中一项基本原则。

在学者的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坚持使用“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治疗,并加以创新。膝骨关节炎中,皮肉筋脉骨为此病的病变顺序,筋到骨是必然的发展过程,先发生筋病变,随后再累及骨,随后处于筋骨间。根据中医治疗原则,治未病角度,膝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变为筋时,及时作筋的治疗,能有效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5]。同时,痹症外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手足六经均需要经过四肢,因此,风寒湿邪最易导致四肢筋脉受损,筋脉受损的可能性较高[6]。筋为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筋使全身活动自如,主一身运动。膝为筋之府,膝功能下降,也是体现了人体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的治疗思想源于此[7]。

手法治疗,促进膝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对膝关节的疼痛感进行换届,正骨与活络手法联合,起到筋骨同治的作用。加以中药调理,主要为祛风除湿、 益肾强筋骨,扶正祛邪。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一致[8]。提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治疗,疗效显著。综合上述,实施“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安全性高,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石胜,吴耀持.膝骨关节炎10年治疗概况:缺乏公认的评价标准及治疗方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8):5268-5271.

[2] 刘淑刚,王金榜.现代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473-1475.

[3] 张凯.中医手法结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6):23-24.

[4] 顾磊,乔凯辉,汤明等.舒筋散熏洗配合手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5):221-223.

[5] 胡洪波,张苏斌,张龙龙等.中医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Meta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707-709.

[6] 袁长深,梅其杰,郭锦荣等.缓解膝骨关节炎的中医外治疗法的近况[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84-1985.

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第4篇

虽然100多年以前,已经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个病名,而且此后世界各国对本病的病因也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可惜直到如今,仍无定论。一般来说,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外伤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祖国医学对该病早有精辟的记载。古代医学所称的“白虎历节”、“痛风”、“痹”等都像这类疾病,认为多由风寒湿邪气侵入人体,或素有蕴热,风寒湿郁久化热,留滞经络,闭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肾亏损,筋骨失于濡养,以致关节畸形僵硬。

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程差异很大,从短暂、轻微的个别关节受累到急剧进行性的多个关节受累及周围血管炎。关节侵犯程度与周身症状及关节外表现的轻重不平行。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虽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现,但最初却不一定出现关节的症状,而且还不一定是最明显的临床表现。病人通常先感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消瘦、手足麻木、刺痛。继而出现1~2个关节的疼痛和僵硬,僵硬往往在晨间较为明显,可持续几小时,此时关节的外观并无异常。接着便出现关节肿大和疼痛,逐渐为对称性多关节痛。四肢大、小关节呈游走性疼痛、肿胀。近端指骨间关节呈具有特征性的梭形肿胀。关节肿痛的结果,使活动受到限制,慢慢就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变形。有的病人病变累及下颌关节,以致张口困难,连吃苹果、梨、馒头都不方便,如果四肢的重要关节僵硬变形的话,病人不但丧失了劳动力,甚至连生活也不能自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类风湿关节炎不是一个关节局部的疾病,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因此,有的病人可出现全身其他系统的病变表现,如皮下结节、皮肤溃疡、淋巴结肿、肺纤维化、脾肿大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疼痛,控制病情进展,阻止发生不可逆的骨改变,尽可能地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由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很多,一般将其分为非类固醇抗炎药、改变病情药(慢作用药)、糖皮质激素。非类固醇抗炎药作为抗风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起效较快,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怡美力、莫比可、布洛芬、酮洛芬、萘丁美酮等。改变病情药有氨甲喋呤青胺、氯喹柳氮磺吡啶、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菌素、雷公藤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应用于临床已有半个多世纪。

有了这么多药物,究竟如何来使用它们呢?在治疗中,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除有好药外,还要有好的治疗方法。哪些药先用,哪种药后用,抑或几种药加起来用,其中自有窍门。

多年来,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都采用所谓的“金字塔”方案,即对初发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给予一般性措施如理疗和休息外,还给予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一段时间,对不能奏效或不能耐受者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最后再用糖皮质激素。“金字塔”方案虽顺应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发展趋势,避免了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的许多不良反应。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只在最初两年间进展很明显,50%关节骨破坏在此期间出现,若按部就班,像爬金字塔那样,逐级由塔底向塔顶攀登,则会坐失良机,90%的关节会出现破坏性损害,甚至寿命比普通人群低。因此,近年来治疗该病时采用了更为积极的方案,以改善其预后。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趋向于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指慢作用药中的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的同时联合使用,其目的是加强疗效,而不增加不良反应。1989年,有学者提出了“下台阶”方案,即从上而下,一级一级地走,在起病初期就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强的松),以控制其炎症,并很快地继续以几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及一种以上的慢作用药。这样的联合治疗,能使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最大程度地各自发挥其作用,以尽量控制类风湿关节炎,防止骨破坏。1990年又有学者提出了锯齿形模式,即所使用的改变病情药一旦失效或病情加重,则换用其他改变病情的药物,使病情再次缓解。这些方案与传统用法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早期加用了慢作用的抗风湿药,从而使病情能及时得到控制,阻止病程的进一步发展,使病人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湿病;中医药;治疗;优势

1 风湿病的治疗概述

风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残疾病之一。一般是指以筋膜、肌腱和肌肉等部位疼痛为临床表现特征的疾病的总称。风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西医药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药物、抗炎药等为主,但其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优势明显,蕴含着极大的潜力,下文将重点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点,以促进风湿病患者的早日康复。

2 风湿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归纳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包括:

2.1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调节和提高免疫功能

已有的药理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控制疾病的进展。在风湿病的免疫功能上,中医药制剂能很好的调节免疫功能:(1)使亢进的体液免疫下降, 使低下的细胞免疫上升;(2)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补阴助阳、平调阴阳都能提高皮质激素水平;(3)调节血管通透性,消除血管壁炎症,增加血管通透性以促进瘀血吸收;(4)调节血液黏度、促进循环加速血流等。通过中医药的免疫调节功能,调节人体的身体症状,建立正常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的作用。

2.2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有效的缓解疾病进程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有效的缓解疾病进程方面优势明显,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环节疾病的治疗进程。比如慢性风湿病,可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采用活血祛瘀,疏风祛湿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更易于接受,通过有效的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疾病进程的目的。

2.3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副作用较少,能弥补西药的不足

相对西药治疗风湿病而言,中医药副作用相对较少,能弥补西药这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治疗风湿病的过程中,以中医药为主的基础上,合并使用中医药和西药,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风湿病的主要方法。比如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中医药治疗,不但能有效地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还能减少疾病的反跳症状;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中医药治疗,也能弥补该药物持久性弱的疗效,加强其清热镇痛的疗效;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作用的药物和中药,可以有效的减轻激素带来的副作用,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2.4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充分发挥整体调节的功效

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整体调节的最大特点。中医药治疗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身体特点入手,首先区分患者的病性,如寒性、热性、实性和虚性等;其次再根据病性来区分患者的痹性,如寒痹、热痹、湿痹和风痹等;继而综合判断患者的症状,从整体上制定调节的方案,如腿足屈伸不利、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内有气血亏虚等症状特点。

2.5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的疗效较好

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的疗效较好,方便患者携带服用,应用较广。例如痹隆清安等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青风藤中提取青藤碱和从白芍中提取白芍总苷等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也表现不俗,显示出了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2.6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针对性较强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加强和发展,在治疗风湿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在抗关节炎、抗敏、提高免疫能力方面、在消炎止痛方面、在调节免疫功能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丹皮治疗皮下瘀点,因其有抗血管炎、抗栓塞的作用等。如能将这些成果和风湿病的治疗相结合起来,使得风湿病的治疗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医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

2.7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不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

由于大多数中医药的不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临床型实验研究表明,某些慢性风湿免疫病患者已经服用中药长达5-10 年之久,并没有因为服用中药而引起不良反应。但风湿病患者在服用中药过程也要注意保护脾胃,也要尽量避免服用少数有明显副作用的中医药,减少其可能带来的不良作用。

2.8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要养治结合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要养治结合,特别是在康复过程中,要在强调中医药的疗效的同时,注重调养,注重养治结合,预防复发,以促进风湿病患者的早日康复。一方面,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要合理调养膳食,加强食疗法的治疗。中医药的食疗法对风湿性病具有特别的疗效,特别是对风湿病关节炎患者,应选用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高蛋白质的补益肝肾类食物所制成的药膳;另一方面,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还要加强起居的合理调理和情趣的培养,避免阴冷潮湿的环境,避免患者由于服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副作用。

3 总结

总之,中医药治疗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立论和大量的临床经验,在治疗风湿病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过程的优势作用,有效的风湿病患者的疼痛和疾病的进程,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整体调节功效和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注重养治结合,最终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以促进风湿病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旷惠桃. 论风湿病中医药治疗的优势[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6):7-10.

[2]张永生,柴欣楼,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