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世界经济新形势

世界经济新形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世界经济新形势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第1篇

一、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一)基本内涵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核心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把提高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发展体制转变。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二是经济发展动力转变。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开放的推力、区域的合力等因素叠加起来,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三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改变经济发展对素驱动、投资驱动的过度依赖,转向依靠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四是经济发展目标转变。放弃唯GDP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突出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保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二)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特点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常态。由于我国经济基数的增大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速度将适度回落,这也是经济达到中等收入之后的普遍规律。二是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主旋律。以要素驱动为主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三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成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特点。宏观经济管理将实施“底线”调控,着力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前瞻性和协调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四是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成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助推器。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同各方的利益汇合点,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

(一)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不断发酵,在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形势下,经济低迷和转型调整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的新常态。发达国家致力于改变借贷消费的模式,吸引制造业回流,扩大实体经济比重。新兴经济体则致力于扩大国内需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以贸易和投资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加剧了多边贸易体制建设的难度,加速了以区域贸易和投资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近年来,双边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持续增加,美国正在努力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亚太自贸区(FTAAP)。以贸易和投资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正在形成,必将对全球现有的贸易和投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孕育兴起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让人们开始感受到全球范围内一场技术大变革正处在孕育期,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经验表明,工业革命决定经济发展的未来,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可能使全球技术要素与市场要素的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引领全球产业分工新布局,催生世界经济新格局。

(四)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服务业已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达到70%左右,其中,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75%左右,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达到50%。相比制造业,服务业具有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等优势,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

三、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

(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目前,经济增长减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方式不适应、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上升、腐败现象蔓延等其他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出现过的问题,在我国也相当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但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也会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二)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基础薄弱

当前,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和大规模投资等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传统动力已无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同时,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新动力依然薄弱。一方面,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乏力,2013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为50%,而高收入国家一般在70%左右。另一方面,经济升级的创新动力不足,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困难。

(三)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经营普遍困难。同时,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四)局部金融风险增大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流动性总量过剩而结构失衡,大量信贷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金融没有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地方债务潜在风险增加,截止2013年6月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亿元。此外,国内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其背后的潜在问题可能波及金融机构,进而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

(五)房地产市场风险不断累积

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等指标来看,我国的房价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房价在全世界都算比较高的。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普遍在25倍以上,部分城市房产的售价与月租价之比偏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世界上十大贵的让人难以承受的房地产市场,有七个都是中国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天津、广州和重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与8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与2013年9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8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上涨的城市有10个。

(六)生产力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协调

当前,一些生态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地区,要素聚集度不高,经济活动不够活跃;一些生态环境承载力弱的地区,却过度开发,超出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生产力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不协调既造成了资源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损失,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甚至出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商务运行成本过高等“区域病”或“城市病”,资源被大量浪费或被低效率使用,造成了生产力布局和各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协调。

(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贸易规模的逐渐扩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2013 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14 年10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上升到6.1195,再次创下自3月7日以来的7个多月新高。同时,由于美元的短期调整而出现阶段性加速升值,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仍会继续。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4年6 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8.33%,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6.51%。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挤压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四、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选择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要加快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深化改革、创造制度红利的突破口,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以及一切有助于实现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各项体制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制度红利。

(二)激发有效需求和供给,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

要从三个层次激发有效需求和供给:一是大力发展就业岗位创造能力强的服务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使居民有能力消费。二是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推进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使居民敢于消费。三是运用供给经济学的思路,推进技术进步,开发各种新产品和新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可选择的消费品,扩大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驱动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形成一批通过竞争成长起来的创新型行业领军企业,发挥其重大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推进产业化的优势。发展风险投资、信息服务、技术交易、人才服务、并购融资等创新服务业,支持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改革以项目直接拨款为主的科技经费支持方式,建立以基金等金融手段支持研发和产业化的财政支持机制,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的力度,减少对企业点对点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第一资源”的作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方式。

(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创造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

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一基本方向,进一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避免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与此同时,大力鼓励和激活民间投资。把民间资本引导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适时适度预调微调,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保持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的局面,促使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回到较为平稳和合理的状态。研究治理影子银行,对影子银行分类处理、疏堵结合,在发展中进行规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五)加快推进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注重发挥政策的扶持、导向、带动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节约资源、安全的住房标准体系。总结上海和重庆试点房产税的经验,加快房产税立法,适时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推动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进入市场,逐渐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体系。

(六)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化解过剩产能

坚决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强化产能盲目扩张的控制机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引导机制,完善开拓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扶持机制,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遏制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理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完善差别化价格政策,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态环保标准,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七)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抓住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亚太自贸区,不断扩大同各方的利益汇合点。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八)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贷、资源、结构

一、因“资”而变,冲破资本、资产和负债及其规模的刚性约束,走出规模约束困局,促进合理转型升级

1.节约与优化资本结构。一是把减少和降低资本占用作为切入点,及通过全行联合联动解决资本“枯竭”问题。二是根据直接与间接日益融合的金融结构趋势,从真正的负债管理和挖潜、整合、创新三个方面着手,建立灵活、多元和持续的资本自我积累、补充补偿机制,如除变存款立行为客户立行和“多渠”筹集资本外,由以存款为主的直接和被动型负债转向间接和主动负债。三是调整和优化负债结构,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如在通过“多户”吸收个人储蓄、公司存款等短期、被动负债的同时,充分利用货币、资本及其它要素市场筹集低成本资金。四是变负债经营转向经营负债,调整和优化负债成本结构,发展主动负债业务并把更多的负债业务转化为能够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各种理财工具,拓展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开展产品资源互换,对冲负债成本及把负债尽可能地转换成收益。

2.优化资产结构。一是根据商业规则和“稳健经营、总量控制、统筹兼顾”的原则与要求,科学设计资产结构,合理确定投融资和其他资产的比重,尽力压缩非经营性的固定资产、库存现金、应收账款、亏损包袱等不合理占用,减低信贷资产等风险权重高的风险资产占比,增加中间、表外等低及无风险和虚拟资产占比,提高赢利资产占比,关键是提高资产负债平衡能力、资金定价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如,根据创新型的虚拟资本形式及其交易方式少得可怜的情况,把开发具有避险功能的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虚拟经济创新的重点等。二是通过货币、资本、股票等市场的中介功能,增加流动性、融资性资产占比。如,通过资产证券化和采取置换、转让或资产重组、锁定、匹配等手段, 形成现金流,提升资本、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及使用效率,关键在于资产结构性安排;通过提升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券、资产支持票据、票据融资、贸易融资、商品融资、期货融资等资产占比,促进信贷资产向非信贷生息资产转移等等。

3.优化资产投向。一是考虑来源与运用、行业、客户分布,固化、活化和优化资产负债期量结构种类的匹配与配置的对称性。二是择好“业”(即产业、行业),即按照产业结构升级“一二三”升级的顺序,优化资产投向,减少夕阳产业资产,相应增加朝阳产业资产,把有限的资产投向诸如科技、软件等服务行业。

二、因“业”而变,冲破现有充满风险和脆弱的业务结构的刚性约束,构建新型与特色的业务产品格局,促进专业转型和综合升级

1.专业经营。保持和发挥自身的特点、特长和优势,深挖动,广扬长,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帽子、衣服和鞋子,紧紧抓住核心业务及向“精特名优新”方向发展,并为综合演进做准备,走出一条立足国情行情以及符合自己特长、优势与实力的发展道路。

2.综合演进。采取主动迁徙和机动灵活策略,进行相关和非相关及促进多维发展,由单一、专业向综合以及跨行跨业演进,打造业务发展大局,力求抓住多角化、综合化发展的每一个机会,但要注意综合化不等于全能化,以防止过度多元化扩张这一美丽的陷阱。为此:一是“多场”布局,择“场”作战。货币、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均可考虑,搞好良性互动与对接链接,寻找差别和利基市场,由机会市场走向能力市场等。二是“跨业”考虑,择业出击。如,中间和表外等商行业务、资产证券化等投行业务、融资业务、衍生工具业务、资本营运业务、保险等“多司”业务、基金等“多金”业务,均可考虑与选择,但要找准“锚点”及专注和集中优势兵力加以攻坚。三是“多渠”并进。如大力发展充满商机的网络、技术银行和其他工具复合交叉的现代服务业务。四是“多品”发展,重点冲破。如形成多功能、系列化、配套化的产品格局,提供组合化、挂钩化、衍生化、交叉与复合型产品,同时打造功能结构“和而不同”的差异化产品,关键是提供新兴、新型的产品,衍生产品又是关键的关键,把“鸡蛋防在一个篮子里”进行标准化设计以及包装和出售组合创意、规划设计方案是财富管理的最高境界。

三、因“值”而变,冲破单一价值结构的刚性约束,构建最具创造力的新型格局,促进价值转型升级

对于“枯竭”行来说,需要变“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但需要练好“内功”。

1.打造“最富价值的银行”。一是构建战略价值体系,创建和谐、合作和基于价值链、作业链、供应链的价值管理模式,打造产业链与商业链结合、内外部(同业)上下游价值链相互策应、营销服务渠道与客户联动的“战略价值链”,但要把优势和经营重点放在客户价值链等环节上,并通过核心业务和品牌的战略设计创造长期价值及其收益。二是加强战略价值管理,并从平均价值管理走向极限价值管理乃至与成本、风险、收益结合的全面价值管理。

2.构建内部“多者”、“多元”、综合的价值结构。一是构建“利益相关者”价值结构,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丰厚回报,为员工职业加值,为客户增添服务价值,为市场增值,并回报于社会。二是是构建“多元”、“多业”及与产品有机结合的价值结构,通过专业化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促进综合化、“多元”化及获取动态意义上的功能价值、附加值和综合价值,但要通过专业挖掘价值、能力改变价值、智慧创造价值。因为,多元化分散精力和注意力从而降低专业化的效率和资本回报率,因此美国银行业开始回归专业化。

3.构建外部价值体系。一是构建创新、创造、创意策划及其保值、增值、增值乃至超值的价值体系,提升经济附加值(EVA)、资本附加值(SVA)、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RAROC)、市场价值和净现值,注意和考虑成本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机会价值。二是构建同业要素价值体系,打造价值判断标准、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和以可行的价格策略做支撑,提高定价策划、定价博弈能力,借用利汇率等市场化提供的机遇,不断提升同业、市场要素和公司价值,但关键是建立起差别化的定价机制,依靠自身创造的价值来为自己定价及创造更多的价值,由提高客户占有率向客户提供最小成本、风险和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及形成可持续价值增长的循环机制更有说服力。三是把创造客户价值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研究并度量客户现有、潜在价值,构建完整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体系和培育客户上游、下游的价值链,发现、提升及放大客户价值,为客户提供具有直接使用价值(产品)、间接使用价值(渠道优势)和附加值的服务,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断地给目标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和不断提高客户的让渡价值,并通过“价值复制”为自己创造巨大的价值。

四、因“利”而变,冲破原有收益局限,拓展收益来源渠道,构筑新型收益格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1.“多元”布局。一是进行“多者”、“多场”、“多业”(中间、表外等)、保险等“多司”、基金等“多金”等在内的“多元收益布局,同时注意时间、机会和市场收益。二是进行由传统、批发、公司业务收益为主向现代、零售、私人、同业交叉收益为主和利差收益为辅的的收益布局。三是在以产业化、商业化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与我国经济至少短期内需要存贷支持和全行联合联动机制,尽可能多地获取存贷收益,但着眼点是不单靠借给人钱而靠管理他人财富获取收益,特别是通过支持服务业带动产业发展并为自己带来收益。

2.“多元”打造。利用全面开放、全流通和服务经济时代及我行H、A股同时上市带来多元空间的条件,从构建多元化的商业盈利模式入手,借助要素市场这一大舞台,抓住每一个赢利机会,打造上述收益格局,但不搞“跑马圈地”。

3.创新创造收益。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率先并取得突破, 通过业务、产品的创造、创新和品牌战略设计、营销服务的策划创意与各要素的排列组合刺激客户需求并赚钱,提高收益力并产生高附加值的收益积累效应,创造及通过差别定价赚钱,其魅力在于灵动和差别化的设计,这是赚钱的根本。需要注意的是,最成功和利润最丰厚的创新,往往是缓慢、渐进和边际性的创新,通过产品、组织、规则、市场创新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品牌的维护,获取垄断收益是最高境界。

4.知识智慧创造财富。通过学习有效的知识和方法赚钱,利用钱以人分的规律,有计划、有目标、有行动,用脑用心做生意赚钱;通过专一、专注、责任、流动、合作乃至“赔钱”链接赚大钱,而知识、技术和智慧致富才是根本。

5.客户就是生意和财富。

把客户看作生意和收益源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赚大钱,在使客户更加富有的同时,自身也走上富裕之路。

6.节约创收益。一是除做好“开源”工作外,建立严格的费用纪律,通过精算制度和财务结构优化,加强成本开支控制的节流工作,管好钱、用好钱,减低业务和管理费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等非利息支出,加强收费、收益管理,严防“跑冒滴漏”及确保“颗粒归仓”。二是选择有效的财务管理目标,优化包括经营利润、现金流、投资回报在内的财务目标结构,确立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的财务收益体系。

五、因“险”而变,增强规避风险的刚性约束,构建减少“吐血”和“新闻”最少的格局,促进安全转型和升级

金融安全是一种福利性的“奢侈商品”。因此,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及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安全转型并通过规避风险赢利。

1.一是由单一、定性、静态、事后的信贷风险的风险控制向事前事中事后、静动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变。二是构建包括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全员、全程及与利益、责任、考核有机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完善、机制的健全、管理的跟进、结构的优化、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道德与制度管理风险并举。三是构建防止资金、业务、技术、管理和信息风险的扩散和蔓延等四道防火墙制度,建立风险防范与化解的长效工程和制衡机制,并对预期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加以锁定。

2.突出做好上市后的市场、利汇率、道德(操作风险对银行家越来越重要)、电子银行业务及其技术(包括系统、技术外包)等十大风险的防范,防范与化解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的流动性风险,以有效的模型来规避和管理系统性风险及通过衍生避险工具手段控制利汇率风险,从风险承担者转向风险者,增强风险定价能力,建立市场化的利汇率风险定价管理体系,逐步细化风险定价管理。

3.建立以价值增长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和经济资本分配制度,健全除拨备以外的资本维护和补充机制外,加强理性、稳健、审慎与合规经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增加更多的效益,先将潜在的回报通过风险控制“做实做新”,然后才是追求利润的增长。同时,运用经济资本管理指标加以考核,并据绩效分摊成本,强化资本风险资产增长的约束,并将资本作为决策和管理工具之一。

六、因“需”而变,冲破现有信贷客户及需求约束,构建新型客户及其需求格局,促进互动转型和升级

1.构筑新型客户格局。得客户者得天下,如果客户结构调整不到位,转型升级就成空中楼阁,现代客户变得又很成熟、“势利”和“精明”,必须寻找新型客户,构建新型客户结构,这也是单列此一节的心力所在。因此:一是确立客户资源观、价值观和收益观,加强客户资源的管理,确定向客户看齐和“背靠客户而强大”和实施眼界向外、因“客”而变的客户结构转型战略,由自我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由交易型银行向关系型银行及向关系管理型转变。二是走客户群体路线,多路径寻找、发现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客户群体,定位中低端,培育潜力,大中小客户并存,“抓小不放大”,无论大小,均为座上宾,但除尽可能争取存贷客户外,把资本及要素市场客户作为主要对象,中小企业客户特别是个人零售客户、繁衍生息的“网卡一族”是客户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三是由竞争客户向培育客户转变。如,实施“既赚钱又赚人心”的客户培养、培训的导向战略,关键是要专注和与客户保持“双赢”的关系。这除增加在“场”办公的机率外,如通过开通博客“聊天室”等建立健全与客户的信息沟通机制,直接与客户交流、挖掘客户资源与商机;又如,处理好员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通过员工满意促进客户满意,赚取人心并形成客户竞争优势;再如,“真正把客户当朋友、当家人对待”,不“看客下菜碟”,“济贫”比“劫富”更重要,爱富不“嫌贫”,既要浓缩天下客,又要“普客”,既要注意和培育“草根客户”,又要未老先富的年轻客户和元老富裕客户,办好“穷人”银行,走向“富民”银行。四是深度了解客户背景,细分市场,研究客户,注意动态,贴近客户,解决问题,确定客户定位战略、架构及操作模式,并由从专业划分向价值划分客户转变,解决好市场布局、定位和目标客户问题,从而为后续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和铺垫。五是除简化流程、提供便利与快速服务外,充分发挥网络、数据库、信息整理与分析技术的优势及其功能作用,通过网络技术等打破“二八法则”神话的禁锢,发现、挖掘客户,并为客户细分与定位服务。

2.构筑新型供求互动格局。一是由客户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转变,不仅吃透客户这一头,更要通过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吃透客户“任何”需求这一大头,揽客及实时把握客户需求。二是根据消费从“配角”转向“主角”以及重心转向中高档服务消费品等发展趋势,拓展客户消费需求领域并适时升级。三是除按照需要与可能提供存贷供给外,开发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需求,通过创新业务产品刺激和创造客户需求是关键,不断解决客户物质需求的有限性与精神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如利用专业特长、多种渠道和技术优势,挖掘和创造客户需求;客户经理充分发挥 “中介”作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运用“多学科”和多种业务知识创造“供给”并满足客户需求等。

七、因“务”转型,冲破原有客户及营销服务局限,构建优化、优势的营销服务格局,促进和提升转型升级效果

1.进行精益营销。一是在做“同”和做“异”上下功夫并加以发扬光大,重点是从无差异化的灌输型广告宣传模式调整为差异化的个性营销模式,实施目标导向营销管理,从单一的自主营销转向广泛的合作伙伴营销,核心由战略营销转向关系营销的同时,升级为“目标营销”。二是采用“1+n” 组合营销模式,做好主动、参与和分享的博客营销,深发动,广营销,选好引爆点,搞好制式、“3E”、“4C”和“7W”营销。三是变粗放为细分和精确精准制导营销,搞好核心业务和品牌营销,特别是新品上市,渠道先行,重点抓住客户和渠道,提升批发营销效果。四是充分运用情感联络联盟,强化营销培训和价值营销;善于和加强沟通及与客户的合作,把短期客户变为长期客户及获取长期收益,防止客户流失;利用客户营销,挖掘客户的活力和兴奋点,提升“晓动”能力和客户光顾率。五是搞好多渠道营销营销,如技术、便利直销和跟踪营销,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草根”传媒是最佳组合及全天侯快递、日益灵光的最佳方式。六是充分运用实事求是的快乐、风趣、幽默等光大营销效果。

2.打造服务优势。一是结合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发展空间和前景可观的国情行情,构建大服务格局并发挥服务、维护力和持久力优势,及在加大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力度中受益。二是除打造好内部分工服务格局、做好外部协作乃至联盟工作外:⑴由存贷服务向中小企业和个人以及其他新兴新型乃至要素客户服务转变;⑵把精力放在营销服务而非主要放在交易上,并通过创新改进和促进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演进;⑶由交易型向价值型、静态型向动态型、定时型向随时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单一型向参与型转变。三是在做同服务的同时,做异贴近服务,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好工具,提升金融服务的知识、技术、智能和功能含量,提供混合、组合与差异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四是重视细节关怀,提供便利和细分服务,把服务做“实细深透新”,提供全心全意、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优质及服务到“家”的服务;当好客户顾问或参谋,抓好“望闻问切”和“有的放矢”服务,不搞“花拳绣腿”,为客户办实事、做好事,提供有机和完整的金融解决方案,赢得客户信任和满意,并促进价值和收益增长。五是加强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如,真正建立起一套能够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的体系和机制,提高多快好省、短平快、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水平;加强客户关系维护、价值、生命周期以及系统和规律性的服务管理,把握新机遇及提供相应服务。

八、因“新”而变, 冲破资源、知识和“同质”的多重约束,构建新型发展格局,促进新生“转型”升级

创新不仅能“创造”供给,而且可以刺激并产生需求。通过创新催发“新生”及创造多种选择和发展的机会。因此:

1.确立自主、系统、集成、组合创新和独立发展为主的“转型”与升级的基调,按照产品、组织、规则、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的顺序演进,主动变革及进行必要的创造性破坏,并紧紧抓住我行上市与转型升级中的深层次矛盾、主要问题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率先及取得突破,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和迎接现代或新型银行时代的到来!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第3篇

在21世纪,新兴市场出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很多人都关注美国、中国,但是实际上应该看到更广泛的新兴市场;同时,在90年代末金融的放松管制以及独立中央银行的出现,也使得此次全球失衡变得更加严重。

在过去的30年里面全球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从10多年前,全球的增长就是由发展中国家来推动的,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比富裕国家还要高。其中主要代表是中国和其它的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来领导的。

外国直接投资给发展中国家,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包括非洲都有很大的增长,它的结果就是通胀,在这个时期通货膨胀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的目标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首先是在新西兰,之后22个央行都把控制通胀作为他们的目标,要消除资产泡沫,使得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低利率。这样加大了这一时期的流动性。从历史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2004年到2007年,即次贷危机之前,降低了利率,在世界范围内,低利率是一个全球性趋势。低利率的结果,就产生了全球的失衡。美国国内的储蓄在下降,而东亚、中国等国家的储蓄是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意味着在1999年之后,欧洲的银行没有办法来获得美国银行的贷款,而在此之前的30年里,德国的增长一直都是非常迅速的。但在过去的10多年中,这个经济结构的变化:亚洲的经常项目盈余很多,而美国赤字很高。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规模扩大也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在1992年的时候,中国就制定了更好的劳动力的政策,进一步降低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这样减低了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利润,财富得以积累。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也出现了这种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这是一个双倍的效应,也就是说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是:资本劳动力的比例下降了一半,生产的成本也下降了一半,这会扩大廉价劳动力国家的生产效率。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也重新加入到了世界经济体当中,它增加了世界上为市场上的供应,另外还出现了由于放松的货币政策所造成的技术衰退。因为资本的充足削减了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同时,因为流动性增大,很多巨额资金开始重新寻找高额回报的贷款,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信贷放松,所以出现了很多像赌场、冒险投机的金融机构。而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形成很好的金融监管机构,所以爆发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直到2002年资本才回流到遭受金融影响的国家,而这些国家非常希望能够避免下次危机,于是采取通过增加外汇储备来实现这一点。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贸,也是重新加入了世界经济体当中,实际上就把自己纳入到了一个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框架当中,和美国、日本一样都处于一个全球市场之中。就全球失衡来说中国会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认为中国并没有从这次严重的资产泡沫当中受到非常重大的影响,必须面对出口的下降的结果。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航运中心 国际 航运服务 经验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十大港口城市中,中国占据了6席。随着中国港口的快速发展,各港口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如上海、大连、青岛、天津、广州、深圳、厦门等。截止到2011年,国务院共批复了4个国际航运中心,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是一句口号或者一纸政府批文,不仅要有大型的港口,还要以国际大都市为依托。而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国外知名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和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的五大功能形态

国际航运中心是集港口泊位、多式联运、集散中转、商务金融、国际市场等功能为一体,具有很强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的口岸城市。经过几百年发展,世界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以下五种功能形态:一是航运市场型。这类国际航运中心有功能完备的各类金融机构和各类资本市场以及航运市场,有一流的船级社,具有制定海权、海事法、国际航运业规则和国际海事商事争议仲裁的权威。典型代表是伦敦。二是船舶融资型。这类国际航运中心具备国际航运中心的所有国际商务金融功能,具有以船舶融资为主业的全部功能和各类机构,包括基金募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和基金杠杆融资等,与国际船级社、造船产业、各类协会和中介机构等一起,主导着船舶修造、船舶金融、船舶租赁和保险再保险等行业。典型代表是伦敦、纽约、香港等。三是船舶登记型。这类国际航运中心以简化船籍登记手续、单一税制和低税保税、免费或低费等各种政策,吸引船东到该国和地区登记,成为悬挂方便旗的方便旗船。典型代表如利比里亚、巴拿马、塞浦路斯、百慕大等。四是货物中转型。这类国际航运中心位于海上交通枢纽,有足够的国际贸易货量或中转货量,货量和箱量大,货值、单位货值和进出口总值高;国际商务金融等功能完备,包括船检、港监、联检、海关、理货、海事服务、高级人才培养教育、行业协会自律服务、国际法环境以及船舶登记便捷、单一税制和低税保税政策、离岸金融保险再保险租赁业务等。典型代表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釜山等。五是货物集散型。这类航运中心具有良好的深水航道、码头岸线、港口设施、装卸设备和修造船厂,优越的区位、广阔的经济腹地、外向型产业结构和大量的进出口贸易,发达的集疏运交通网络,现代化的港航管理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其主要功能是为腹地的货物集散服务,货量和箱量较大。典型代表如纽约、鹿特丹、上海等。

(二)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的三大基本模式

1、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的伦敦模式

作为老牌航运中心,伦敦拥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条件,如悠久的贸易和航海的传统和文化、众多优秀的海事人才等。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伦敦航运量出现衰退,货物吞吐量落到世界30位以后,集装箱吞吐量徘徊在世界25―30位。但伦敦航运服务业高度发达,拥有数千家大规模的各类航运服务企业, 可提供包括船舶注册、船舶买卖、航运交易、海事保险、海运融资、海事诉讼与仲裁、航运信息咨询、航运人才培训以及航运业界交流在内的全方位的现代航运服务, 并依旧牢牢占据了国际航运中心的统治地位。目前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 40%的散货船业务、 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伦敦进行全球有1750多家从事航运事务的公司与机构在伦敦设有办事处。其中, 仅航运服务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就达20亿英镑。

2、以国际货物中转为主的新加坡和香港模式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由于自身经济腹地较小,直接外贸运输并不太多,而是以海外腹地作为其主要的经济腹地,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货物作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的国际航运中心,两港都实施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大型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电子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员的高素质是其自由港的特点,加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突出转口贸易及其中转运输,使其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三甲(见表1)。

3、以为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的鹿特丹和纽约模式

一般来说,这种区域性的国际航运中心所在国家的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广大,进出本国的外贸直接运输量很大,并在所在国际区域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荷兰的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两大河流入海汇合处所形成的三角洲,背靠莱茵河流域的荷兰、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其周围500km范围就有1.5亿人口。鹿特丹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43%、日本向西欧出口货物的34%都经过鹿特丹中转,德国经鹿特丹吞吐的货物量超过其国内港口的总吞吐量,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190万标箱。

纽约港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使纽约与五大湖和哈德逊河相连,迅速将其经济腹地推向美国中部五大湖地区。19世纪中叶,美国铁路的修建使纽约港水陆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纽约成为连接横跨美国铁路东西干线的交通枢纽和全美最大的海港,一度承担了美国外贸运输量的40%。目前纽约港港域面积为10.5平方千米,深水码头岸线60多千米;共有37个集装箱泊位,装卸集装化率达90%;约有100家船舶公司的300艘班轮挂靠,通达世界120个国家的370多个港口。

二、对中国各港口城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启示

(一)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

目前,我国航运服务集中在货运、船舶等下游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而以金融、保险、法律、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端航运服务产业规模比重较低、发展缓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见表2)。在国际航运保险、船舶经纪、航运服务中介机构、船舶融资、海事保险等航运高端服务业方面也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远远落后于伦敦、香港等航运服务业发达的国际城市。

从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也都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其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不是仅靠投资拉动,而主要是靠产业集群效应所推动。产业集群由于实现了对集群内资源的相对集中和高效率的使用,能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降低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和谈判成本,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

为有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在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方面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有利于集聚航运服务资源、 形成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整合航运服务功能、提高航运服务效率、突出现代航运服务特色、规范航运管理, 是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优先发展航运金融服务优化国际航运中心金融生态软环境

从伦敦和纽约的发展经验来看,国际航运中心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国际金融中心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服务保障,是航运中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城市都十分重视航运金融服务发展,如新加坡近年来为了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推出了海运金融激励计划,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从事航运金融产品创新,从而促进新加坡现代航运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确保其在全球国际航运中心激烈竞争中独特的优势与地位。

金融生态是我国的一个特有概念,它源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建设过程中,2004年由央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提出。金融生态环境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金融生态软环境建设对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2009年国务院19号文关于二个中心的文件(简称《意见》),提出了包括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如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优化航运金融服务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指导意见。

良好、健康的金融生态软环境,特别是航运金融服务将会极大地促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航运业有效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减少机会成本、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航运中心需要金融生态软环境的优化,特别是航运金融的服务,其主要体现在对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资本运作与兼并收购、航运基金、船舶租赁与融资、航运金融信息服务、航运信托、航运金融期货、航运会计服务、海事仲裁与法律服务和航运教育与培训等,形成一个庞大的服务体系。

(三)加快构建区域集疏运体系增强覆盖和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综合效能

国际航运中心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广袤的经济腹地,但是如果没有通达的区域集疏运体系,港口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失去现有的货源市场,尤其是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对港口通往内陆的疏运网络构成巨大的挑战。集疏运体系是港口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硬件基础,与港口服务业一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柱。集疏运体系作为连接港口城市与经济腹地的“大动脉”,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经验来看,广袤的经济腹地和发达的集疏运体系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以伦敦、鹿特丹、新加坡和香港等为代表的国际航运中心不仅表现在其拥有一套完善的海运系统和广阔的航运市场,而且还具有高度发达的集疏运网络系统,包括铁路、公路、沿海、内河及航空等,形成水陆空立体运输通道,各种货物源源不断汇集到航运中心及其服务区域进行销售、加工、储存和转运等。只有具备这个先决条件,才能保证腹地经济、运输物流等支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完善的集疏运体系能够充分带动其所在区域发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首先,良好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了港口城市的区位吸引力,有助于强化区域经济活动的集中,加强不同区位之间的经济联系;其次,集疏运功能的集中可以提供更有效的专业化服务。集疏运功能的专业化分工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以及生产生活需要,结合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布局特点,实现整体的效率性、灵活性和连续性。在具体运作方面,应强调两个协调:一是集疏运环节内部协调,主要基于各环节间的协同效应,使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在总量配比、空间布局、技术水平、组织管理和措施政策上相协调;二是集疏运环节与外界需求总量以及区域空间分布上协调。

从目前国家批复的四个国际航运中心来看,上海、天津、大连和厦门都具有良好的航运区位条件,其服务经济腹地的功能也在不断强化。在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如果能形成陆海联运、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格局,将大大降低航运成本,提升其增强覆盖和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综合效能。如宁波港加强与浙赣沿线城市战略合作,推进海铁联运,延伸港口腹地,拓展宁波发展空间;与嘉兴、台州、温州等城市开通的内贸货物集装箱班轮航线,与金华、义乌、绍兴、衢州和江西上饶、鹰潭6个地区签署的建设“无水港”合作备忘录,与丽水当地港口联合开发的河海联运等大大增强了宁波――舟山港的集疏运能力,为宁波港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重视航运研究与人才培养构筑海外和本土航运人才高地

现代航运产业带动效应强、投入产出高、技术含量高,航运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门科学,在信息化技术和功能形态不断创新情况下,需要专门机构和人才进行研究探索,需要有各种层次的航运人才资源。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的航运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港口服务业、服务业和货运服务业等知识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航运辅助服务业,而高级航海技术、船舶管理、航运金融与保险、海事法律、航运信息研究分析、航运经纪、海事安全与海事技术服务等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所占比例非常小,加强海运业人才、航运金融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因此, 在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加大航运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集聚的机制, 研究制定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配套措施, 营造良好、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并通过人才奖励措施吸引海外高端航运服务人才,使国际航运中心成为航运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同时,要完善航运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海事仲裁、空中交通等的高端专业人才。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①张爱国等.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港口经济,2009(1),P19―23

②孙开钊,荆林波.关于中国港口竞争国际航运中心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10(4),P43―48

③甘爱萍.发展航运金融与国际航运中心金融生态软环境的优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P119―121

④董岗,汪传旭.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借鉴及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12(5),P100―107

⑤俞晓晶. 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J].水运管理,2009(7),P11―104

⑥葛春凤,黄小彪.国际航运中心的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启示[J].港口经济.2010(6),P14―16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长三角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12YS142)、上海金融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港航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城市夜景 节能 重要性 方法 措施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而作为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城市夜景建设也在蓬勃发展。尤其适逢重大节日或重要庆典活动时,城市夜景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璀璨风景线。然而,在城市夜景迅速崛起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城市溢散光和干扰光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城市夜景的建设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因此,本文将以路灯为例,针对城市夜景建设中的问题,着重从能源方面探讨,旨在促进我国城市夜景的健康发展。

城市夜景包括建筑物、特殊景观、商业区、路灯、广告标识等,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多方面的因素。其主要功能就是利用灯光效果使城市更加炫目,丰富人们的夜间生活,营造夜间和重大活动的气氛。

一、城市夜景照明节能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我国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其资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很小的数字乘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大。基于这种背景下,我国城市夜景照明节能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在目前极度紧张的用电环境下,城市夜景照明所需能源消耗的矛盾也在日益浮出水面,如何既能满足城市夜景照明需求又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了。如能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将城市夜景照明中节约的资源,应用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其他方面,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时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发展方式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了,目前世界各国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了,人们已经意识到节约资源与能源的重要性了,因此,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夜景照明的节能是尤为重要的,是适应潮流的体现,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创举。

城市夜景照明的宗旨是,在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施正常运行和良好照明效果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使每一份能源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构建城市夜景,设备和建设的费用只是一小部分,能源消耗才是其最大的成本。因此,不仅在建设初期要考虑投资最佳化,在运营过程中,更是要重视能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照明效果的前提下,还有确保经济实用,建立真正的能源节约型社会。

二、城市夜景照明的节能方法

1、加强管理,控制开关灯时间

城市夜景照明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主要是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从改革管理机制方面着手。

对于路灯的管理来说,首先控制的就是开关灯的时间。传统的路灯管理方式,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存在操作不能监视等现象,大部分都数据都是依靠人工处理,这样的一来,路灯是否合理的正常运行就很难得知,因此,从技术层面来说,建立一个完全自动的系统,智能管理路灯开关灯,这是非常重要的。

2、更新设备,采用现代节能技术

改造一些老式的变压器和路灯设备也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法。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对于路灯来讲,一些旧式的变压器和路灯也应该合理的更新,由于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我国目前一些中小型城市的夜景照明仍然是几十年前的旧设备,这些设备的耗电功率相当大,对于资源就是一种浪费,目前科技的发展,一些节能的设备已经出现,对于能源的节约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各地政府应改变传统观念,更新城市夜景照明设备,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节约。

3、加强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

有些地方的路灯管理过于疏忽,对相关专业知识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不重视照明设备的养护工作,甚至认为设备损坏了是节约电能的体现。其实路灯损害的原因有很多种,对于一些损坏不仅不能够节约能源,反而会浪费资源,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路灯中有“哑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因为镇流器或者杆心线烧坏造成的“哑灯”,一方面会使大量电能白白损失,据资料表明,由于这种原因引起的“哑灯”,其耗电量相当于50盏500W钠灯正常亮灯的用电量,另一方面,由于其漏电,会对过往行人造成威胁。因此,路灯设备的养护是非常的重要的,既是节约能源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又是保证人们安全的必经之路。

4、加快改良照明设备线路

城市夜景照明设备的线路一般都是使用地下线路,这就造成了线路损坏不易被发现的情况,而这些线路的故障通常只是因为导线的绝缘胶布老化,线芯并没有烧断,只是其中一条或者两条烧断,而这并不影响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工作人员也就不易发现了。然而,长此以往,就造成了电能的大量损耗,使这些能源都白白浪费了,因此,改造这些老化的线路,加强线路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这亦是一项节约能源的新举措。

5、确定合理的照明标准,培养工作人员节约意识

对于管理城市夜景建设的机构来讲,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照明标准,在什么级别的街道,在哪个时间段,照明的强度和频率是多少,都要有一个明确标准且要严格的执行;另外,重视工作人员节约意识的培养,只有具有这种意识了,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贯彻执行节约工作。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建设的进步,城市夜景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资源的问题。城市夜景的建设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是为了城市建设的更加亮丽,如果城市的美化和发展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消耗,是非常不可取的。虽然目前我国在城市夜景建设方面的机制还不是很完善,但相信通过我党的正确领导,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努力,依靠科技的进步,我国一定会建成既美观又节约能源的城市夜景照明系统,为人民创造一个靓丽且美好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渝文,李鑫.城市建筑物夜景照明节能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