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通道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突发群体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前患者145例为对照组,建立后急救绿色通道后患者155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急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48%,死亡率4.52%;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8.28%,死亡率1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突发群体伤;急救;绿色通道;护理管理
Nursing management of emergent group injury patients in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operation
Luo Suqin,Chen Pinwei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College(Putian City,Fujian),3511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of emergent group injury patients in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operation.Methods:300 cases of emergent group injur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06 to January 2014.They we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145 cases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155 case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were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emergency situ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48%,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4.52%.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8.28%,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11.72%.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Key wordsEmergent group injury;Emergency;Green channel;Nursing management
突发群体伤主要是由大型交通事故、火灾、工矿坍塌、斗殴等引起,具有突发性、伤员多、伤情重及复杂、抢救时间急迫及难度大的特点,常多为多发性复合伤,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为此,我院建立了一套快速便捷高效急救绿色通道及重大突发事件急救预案,并在临床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从接听电话,快速出车,赶赴现场,实施救治及院内分诊急救、手术及入院等环节,制定出一套快捷高效的急救服务流程,各环节安全、有序、畅通,使伤员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有效救治。实践证明,通过在救治突发群体伤患者中运用急救绿色通道,并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选取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前的14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及建立绿色通道后155例群体伤患者,对他们在急诊室救治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实行急救绿色通道的一体化救治护理管理模式,可充分体现出急救工作的安全、通畅、规范、高效,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突发群体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绿色通道建立前收治的145例为对照组,绿色通道建立后收治的15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00例,女45例,年龄23~50岁,平均(40.1±2.1)岁;受伤原因:交通伤45例,工程伤80例,群殴伤20例。观察组中男102例,女48例,年龄22~52岁,平均(40.2±2.3)岁;受伤原因:交通伤48例,工程伤80例,群殴伤27例。两组在年龄、受伤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管理措施:第一,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制定一体化的急诊抢救制度与流程,是决定创伤急救单元高效运转的主要因素。我科依据院部的突发重大灾害事故抢救预案,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急诊绿色通道工作制度及流程。规定凡进入优先处置绿色通道的患者,应实行先救治后分科,先抢救后缴费、先救治后检查及后补充医疗文书的“三先三后”原则。第二,院前开放绿色通道:①接到突发群体伤的急救电话后第一时间内汇报院上级相关部门及领导,根据伤员人数、伤情,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充分整合、调配急救医疗资源,统一指挥和协调,确保绿色通道顺利运行。②第一时间赶赴灾害事故现场,快速、有序及高效地开展救治工作。③伤员进入绿色通道后,及时通知手术麻醉、影像、输血、检验及各相关临床科室,随时准备抢救工作。第三,院内绿色通道的开通:①接到突发群体伤急救电话后,及时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遵循“优先处置”的绿色通道救治原则,确保患者“零通过时间”,让绿色通道成为一道绿色生命安全之通道。②在积极施救的同时,立即通知院相关部门及院领导。③凡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均使用“绿色”专用章及专用卡,免去挂号、缴费等手续,并由医护人员护送,提供全程服务,相关科室应密切配合,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得推诿或怠慢。第四,院内急救护理:①突发群体伤事件一来临,依据伤员人数、伤情等,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急救预案。统一指挥和协调。高效、准确地检伤、分类及抢救同时并举,遵循先救命后治病、先治重伤后轻伤原则。按伤员轻重缓急分区救治:A区:以红色心形标识,为危急病情;B区:以黄色心形标识,为紧急病情;C区:以绿色心形标识,为一般病情。D区:以黑色心形标识,为死亡伤员。A区及B区患者,进入绿色通道,优先救治;C区伤员,做好安抚解释工作,可暂缓处置;死亡者及时送太平间。②护理人员既明确分工又紧密协作,使急救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地展开。检伤分类组:安排有经验、素质好的高年资护士;急救组:安排业务素质好的护理骨干,负责配合医生实施一系列生命支持性措施,如吸氧、吸痰、输液、心肺复苏、心电除颤等及全面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协调联络组:由护士长或沟通协调能力强的护士担任,负责通知会诊、物资供给及家属沟通等;治疗巡回组:负责常规性治疗及病情较轻患者的处置工作;③患者出现致命性损伤、出血性休克等情况,直接进入手术室抢救;血流动力学暂时稳定者,则护送行CT等检查,然后进入手术室。④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要安慰、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简要告知患者家属情况,做好签字。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死亡率等情况。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48%,死亡率4.52%;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8.28%,死亡率1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对危、急、重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或治疗和优先手术或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在抢救突发群体伤等患者中,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制度,遵循“三先三后”优先处置原则,统一协调和指挥,实施快捷高效的急救服务,减少患者在抢救全程各环节的耗时,使急救绿色通道成为真正急救生命之绿色安全通道。急救绿色通道的启动,充分体现出急救工作的安全、畅通、规范、高效。
由于突发群体伤具有突然发生、伤员多、伤情严重及复杂、抢救时间急迫及难度大的特点。为此,建立起反应灵敏的院前急救通讯指挥系统及一套科学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在获悉重大灾害事故讯息后,快速做出反应,立即开启急救绿色通道,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灾害现场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治。同时,有序高效地进行急救物资、设备及人员的调配工作,确保绿色通道运行。
急诊抢救时护理人员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且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护理任务多且复杂,护士身心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失误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为此,我科在急诊绿色通道的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强化训练和实践积累,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急救应急能力,形成一支具有高超职业素养及稳定心理素质的急救团队。首先,注重优化护理人力资源,严格执行急诊护士岗位准入制度。其次,注重对急救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及考核,如急救物品摆放、使用及保管及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流程等。此外,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急救演练及重大灾害事故抢救预案演练,提高急救意识和应急救护能力,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一些抢救方法和流程。另外,在进行急救预案演练时,重点实施“急救的实效性”演练,即实行限时服务:白天接到急救电话后3分钟内出车,晚上8分钟内出车,院前处理时间最多≤30分钟,为此,我院实行急诊值班人员24小时三线值班制,其中,一线人员在院前调度室待命,三线为随时待命班,并实行抢救室及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制,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及正常医疗秩序得以维护。同时,规定值班护士在院门口接诊患者,引导协助患者做各种检查及治疗等。而且为确保绿色通道顺利运行,我院主管部门也十分重视我科护理人员的配置问题,力求护士数量及结构梯队的合理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及护理管理制度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48%,比对照组高7.2%。此外,两组急诊室救治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到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通道 创伤 急诊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60-02
目前在我国临床医学界,急诊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的种类较多,但是仍然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1]。本次研究对急诊创伤患者应用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诊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5.9±1.5)岁;创伤发病时间1-15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6±0.3)小时;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5.7±1.4)岁;创伤发病时间1-13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7±0.5)小时。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模式
不采用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实施治疗。
1.2.2 观察组治疗模式
采用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实施治疗,患者到急诊科就诊后,由导诊护士首先进行预检、分诊。一般的外伤直接通知急救外科医生进行处理,对于一些多发伤、严重创伤的患者由外科住院总医生牵头,协调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五官科、口腔科、ICU等各专科协作进行处理。经治医师在病历或检查单上注明“120”绿色通道及时间,并签名。各临床科室、手术室、药剂科、收费处、检验科对危重抢救病员开绿灯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后补办手续及交款。遇危重病人需检查或收住院的,由专职绿色通道人员护送,以便在转运途中出现紧急情况进行处理。各临床科室开通绿色通道收治需住院治疗的危重病人。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创伤疾病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救治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创伤疾病治疗效果、对创伤治疗模式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创伤得到彻底控制,出血等症状表现完全消失,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创伤明显好转,出血等症状表现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生命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无效:创伤没有任何好转,出血等症状表现减轻,生命体征没有任何改善,或病情加重。
1.5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伤疾病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不应用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治疗后(58.92±16.24)min创伤疾病症f状表现得到控制,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1.65±2.71)d;观察组应用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治疗后(30.97±13.28)min创伤疾病症状表现得到控制,共计住院接受治疗(7.14±1.97)d。两组患者创伤疾病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两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41-01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急诊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急诊患者多数是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危险性大、死亡率高,也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群体。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患者最有效的机制,为了突出急病急治,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建立和完善急诊绿色通道是最有效的途径。所谓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高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因此,急诊护士积极参与通道的建设,对加强通道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实施方案
1.1制定规范
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健全组织、统一指挥。
1.1.1绿色通道负责人:急诊科主任。
1.1.2医务人员要训练有素,技术娴熟,职责明确、坚守岗位,能胜任抢救各种危重病人的需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1.1.3急诊急救室为抢救危重病人的专用设施:一切抢救物品实行“五定”制度(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抢救病人使用。
1.1.4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生命体征、准确执行医嘱,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后执行,然后做好记录。
1.1.5开通生命绿色通道:急诊患者进入医院后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先检查后记帐,先住院后办手续等便捷措施。保证绿色通道在各个环节畅通无阻。
1.1.6作好后勤保障工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如车祸、火灾往往会使患者及其家人来不及联系,被送来急诊室后又常出现各种恐惧心理,做好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并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如为患者送水送饭、与家人联系,尽可能地安抚好患者。
1.2做好绿色通道的建设从三个方面着手
包括:①人员保证。医生、护士及相关人员。②仪器设备保证。抢救室内各类抢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③其他基本设备的保证。如医院各医技科室的布局、推车、轮椅都时刻备用。
1.2.1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技术力量,提高抢救应变能力,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制定急诊常见疾病的抢救预案,如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流程,休克的抢救流程等。
1.2.2保证仪器设备完好。急诊抢救室内抢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每班护士接班时都要检查。心电图、呼吸机、洗胃机、除颤器等抢救仪器是否正常,并保证每周1次检修养护、清洗消毒,急救箱内药品及急救车内的药品每班清点,过期及时更换,少药及时补充。
2效果
自我院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护士在畅通绿色通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对绿色通道第一要素人员保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医生的及时到场、护士的及时救护,第一时间挽救患者生命。②对绿色通道第二要素仪器设施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急救室内的药品、仪器、设备物品都由护士直接管理,保证这些设备的完好。③对第三要素其他基本设备的维护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急诊护士的高素质为病人的抢救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增加了病及家属的满意率,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3体会
3.1强化、急诊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急诊室是时间急,病情重,意外事故发生的地方,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对危重病人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各种操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为畅通绿色通道,要求护士有娴熟的技术,敏捷的思维,在抢救各类患者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2提高了急诊护士的沟通、管理能力
急诊护士要管理好绿色通道必须与医生、护士、挂号室、药房、收款处等科室做好沟通和协调。
3.3培养急诊科护士快速有效应急能力及综合协调能力
定期开展抢救技术培训,如心肺复苏术、大出血处理,确保在抢救过程中动作到位,正确有效。在抢救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明确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通知什么人、使用哪些急救器材,并能够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同时协调相关科室的关系,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急诊绿色通道也是对护士急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3.4提高竞争力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缩影,是医院综合水平的体现。急诊树了品牌、提升了形象,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能力。
4小结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绿色通道的开展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急诊护士在积极参与急诊绿色通道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提高抢救能力、应变能力和各项综合能力,使病人真正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
[参考文献]
[1]张秀玲,万凌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04.
一、加强林业业生产建设,推动全市绿化工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几年,市林业局主要抓了以下几项项林业生产重点工 一是是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抓了.....国道....等公公路绿 色通道绿化建设工作,,统一制定了绿色通道建设标标准,树种 均以速生杂交杨为为主,个别不适宜栽植杂交杨杨的山地栽植黑 松和火炬树。。为了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和管管理质量,林业局专 门组织成成立了绿色通道建设质量检查查小组,要求质检小组全 体成成员专职负责栽植和管理质量量检查,随时对栽植质量进行行 抽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处理。为了确保绿色通道造林林成活 率,林业局组织有关人人员从最基础工作抓起,制定定了严格的 挖穴标准、苗木质质量标准,严把苗木泡水关和和栽植关,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果,全市绿色通道栽植树木成成活率均达到 95%以 上。另另外,为了加强对已栽树木进进行管理,林业局多次督促各 各有关镇、办事处及时加强绑绑支架、培土、浇水、除草、、整 树盘、修枝、粉刷石灰水水、除虫等后期管理,并积极极探索多 种形式的绿色通道管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了租赁、、拍卖、承包 和反租倒包及由由集体统一管理等多种形式,,把所有树木的管 护落实到人人头,由专人负责,确保栽一一棵,活一棵,成材一 棵,绿绿色通道建设成了全市一道亮亮丽风景线。 二是河库滩滩造林。全市重点抓了.......河等河库滩进行 了全全面改造和两岸造林,年均植植树均达到50 多万株。目前前, 全市河库滩宜林路段全部部按国家颁布标准进行了绿化化,在可 开发的河滩共栽植以以速生杂交杨为主的各类树木木 300 三是退退耕还林和涵养水源林建设。。林业局把退耕还林与全市开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结合,本着经济林、用材林、、 防护林、风景林一起上的原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大力 开展退耕还林和水源涵涵养林建设,逐步增加了全市市林地面 积,提高了林业经济济比重。近几年,我局利用全全市充足的土 地资源,采用公公开叫行承包,一次性出租土土地等多种形式承 包土地,大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营造速生生丰产林。同时,在全 市大力力推行 20 度以上坡耕地,逐逐步退耕还林;25 度以上坡坡 耕地全部退耕营造水土保持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每年退耕耕还林 都达到2 万多亩。 四是四旁植树及农田林网建设设。我们坚持四旁植树与建设 设园林镇、园林村相结合、与与庭院开发相结合、与义务植植树 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发动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用四旁、 庭院栽植各类经济、、美化树种,建设园林化村镇镇,使全市近 三分之二的村和和 9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达达到了三季有花、四 季常绿,80%以上的村绿化覆盖率率达到25.1%以上,所有有镇驻 地绿化覆盖率达到 322.6%,人均占有公共绿地地面积达到 7.0 平方米以上上。农田林网建设,结合全市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以田间间路、沟、渠为基本框架,集集中抓好中低产田区的农田林 林网建设,全市适宜林网的 77150 公顷农田基本实现了了林网 五是加强绿化化宣传,推动义务植树全面开开展。我们始终把全民义务植植树工作作为林业工作的头等等大事来抓,规定 月份为全全市义务植树活动月,在全市市范围内,大力宣传公民义务务植树的法定性、义务性、公公益性和长期性,宣传植树造造 林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位和作用,并在全市城乡村都都建立 了“义务植树登记卡””,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在全市广大 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了“绿我家园,人人有责”的的理念,形成了 积极参加植树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良好好社会风尚,从而提 高了尽责责单位的法制感和自觉性,提提高了义务植树的尽责 率。同同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行了四个结合,努力把全民义 义务植树落到了实处。即义务务植树与建设园林化村镇及“ 旁”绿化相结合,抓好““路旁、水旁、宅旁、村旁””的绿化; 与绿色通道、城周周绿化带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设相结合;与全 民义务植树活活动相结合,每年植树节前后后组织义务植树人员 进行造林林绿化会战,并实行“包栽、、包活、包成林”三包责 任制制;与领导干部绿化示范点、、单位绿化达标工作相结合,, 积极创建“绿化先进单位””和“绿化达标单位”,扩大大义务 植树的影响面和辐射面面。近五年,全市累计完成全全民义务植 925.9万株株,义务植树成活率达到 955%以上。全市年参加 义务植植树的适龄公民均达到43 万万人以上,尽责率达到96%%。 其中全市行政事业和中央央、省驻市企事业单位的尽责责率高达 100%,农村广大大群众尽责率达到93%以上上。 六是加强领导,实行行领导绿化责任制。多年来,,我们把 造林绿化工作当作一一项重要的任务亲自抓。每年年植树节期 间,各级领导对植植树地点,绿化规划等都亲自自裁定,并亲自 组织检查、督督促和验收。市、镇各大班子子的领导,每年都带 领机关干干部参加绿化点的植树活动。。同时,对各级领导都严 格实实行了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化目标责任制,市、镇、村逐逐 级签定责任状,对造林绿化化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坚持目目标严 要求,造林高标准,一一级带动一级干,一级干给一一级看,一 任接着一任干,有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造林绿化事事业发展。
二、加快城市市绿化步伐,建设生态化园林林城市。
近几年 来,我们围绕绕建立现代化、生态化山水园园林城市的目标,大 力加强城城市绿化建设,努力建设城市市精品工程,改善城市面 貌,,基本实现了城在园中、园中中有城,人在绿中、人景合一一 的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建设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首先,我我们坚 持以实现“一山二水””特色的生态化山水城市为目目标,把高 起点、高标准、高高水平、创一流做为规划目标标,把建设生态 城市作为城市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立足改造造道路扩绿、建设公 园还绿、、拆迁辟绿、拆墙透绿、整治治小区建绿的造绿方针, 高度度重视环境质量和生态建设,,塑造生态城市,建设绿色家家 园。其次,下大力气抓精品品工程建设。建市十多年来,,先后 建设了群雕公园、河公公园、山公园、古迹游览地及及市中广场 等精品工程。再次次着重对主要街道实行特色绿绿化。为使城市 绿化更具地方方特色,先后建成路、路国槐槐一条街;路法桐一 条街;路路银杏一条街;路合欢一条街街,实现“一条街一景观”的 的特色街道绿化。同时,在人人行道边建立立体绿化体系,,形 成多品种,多层次的绿化化新格局。市的“山、水、文文”的城 市特色基本显现,“ “以山为轴心,以三条河流为为纽带,以环城 三条主干道沟沟通八方,市区路网纵横畅通通”的生态化城市框 架基本形形成。步入城区,处处可以感感受到城市绿化建设的灵 气,,呈现在眼前的一条条勃勃生生机绿树成荫的街道,一片片片 花草繁盛的街头绿地,一个个个各具绿化特色的城市花园园,整 个市区无一座秃山,置置身市区就象在一个森林公园园中漫步。 现在建城区绿化覆覆盖率35.8%,人均公共共绿地10.9 平方米, 城市市绿化面积707.8 万平方方米,城市绿化的发展使生态态环境 得到根本改善,基本实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全 市经济与环境协调调发展,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国卫生城市”、 “全国环保模模范城”和“省园林城市”。
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或骨折23例、无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或骨折72例,致伤至救护车到现场时间7~45 min;所有病例行颅脑CT检查,单纯1处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分别为29例、17例、15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2处或2处以上损伤21例;救护车到现场时已脑疝6例、途中发生脑疝3例、无脑疝8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7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9例。其中死亡7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8例,中度残废16例,生活自理15例,恢复社会功能且正常参加社会活动48例。
2 院前救护
2.1 呼吸道管理:呼吸道管理是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首要问题。颅脑损伤常伴有呕吐,昏迷状态下常导致误吸,特别是饱食患者,呕吐物量多且稠,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症状,取侧卧位、使用电动力吸痰器吸除;开口困难者,使用开口器开口;误吸物较深,给予气管插管或使用喉罩气管导管插管开放气道。若误吸物黏稠难于吸除,反复往气管导管内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并吸除。颅底骨折或鼻窦黏膜损伤常导致鼻腔出血,亦可出现误吸,严重者置气管导管。合并口腔创伤亦可导致误吸,特别是牙齿脱落或折断后误吸后果严重,注意寻找脱落牙齿或牙齿断端并予清除;若牙齿松动明显予拔除,局部纱布填塞止血;口腔软组织裂伤活动性出血明显者,寻找出血点并予局部纱布填塞止血,填塞不满意者,置气管导管后再填塞,一方面减少误吸,另一方面可增加填塞力度、增强填塞止血效果。舌根后坠影响通气者,予置口咽通气管。
2.2 循环管理:头面部血供丰富,头面部及口腔活动性出血者,局部压迫止血并加压包扎,快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休克患者外周静脉塌陷静脉通路难于建立时,现场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而不急送医院,因为院内所有的救治措施均仰赖静脉通路;监护生命征并快速补液。同时初步排查导致休克的其它因素,如胸腔、腹腔出血及骨盆、股骨骨折。
2.3 神志、瞳孔监护:神志、瞳孔改变往往提示颅内继发性损伤的演变。神志渐进性转差,提示颅内血肿扩大,予应用止血药;一侧瞳孔缩小、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均欠灵敏往往提示脑疝早期[1],一侧瞳孔扩大、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均欠灵敏提示脑疝中期,予甘露醇联合呋塞米强力脱水(甘露醇用量2克/kg体重、呋塞米用量1毫克/kg体重)。强力脱水后短时内往往导致较多血容量丢失,注意补液。运送途中即电话沟通急救中心,提前人员、物资准备,开启绿色通道,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程序;途中头部备皮,减少入院后术前准备时间。但应鉴别视神经损伤导致的一侧瞳孔扩大及直接对光反射欠灵敏,但其间接对光反射正常。眼睑肿胀明显难以徒手扒开眼睑观察瞳孔者,应使用棉签自上下眼睑间隙导入眼睑内侧后向上下翻开。
2.4 躁动的管理:躁动明显者易导致二次损伤且可能导致颅内出血加重,予约束带制动于担架上;仍难于控制者,予地西泮静脉推注镇静(不必过于担心影响神志观察,入院后常规颅脑CT检查)。头部外伤急性期常有排尿困难、平卧位不习惯排尿,部分患者使用甘露醇后短时间内产生较多尿液,应排除急性尿储留导致躁动;检查膀胱区充盈者予留置导尿管。
2.5 癫痫发作的处理: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均予静脉推注地西泮;大发作者予纱布填塞口腔谨防舌咬伤、取侧卧位谨防误吸、防坠床损伤。
2.6 急救车上物资的储备:急救中心接听求救电话时若初步判断重型颅脑损伤者,应检查急救车配备如下物资:电动吸痰器、喉罩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开口器、约束带、中心静脉置管包、头部备皮器械、导尿包、地西泮、甘露醇、呋塞米。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在院前急救中应进行快速评估和处置,对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极为关键,故院前急救这段时间称为黄金时间。首诊医师的效率与责任心以及对创伤处理的每一步都会影响颅脑损伤患者最终预后。急救医师应根据现场仅有的指标:如呼吸是否规则,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瞳孔大小及血压等决定如何气道管理、是否降颅压或抗休克等处理,同时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尽量缩减确定性手术时间、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使用喉罩气管导管插管较喉镜气管导管插管易施行,插管的时间短,成功的机会大,且基本能够满足吸痰及防误吸需要,在现场急救情况下首先选用喉罩气管导管开放气道[2]。不建议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常规使用甘露醇,无脑疝表现者不使用甘露醇,因为脱水颅内压下降后往往导致可能的颅内出血加重。脑疝患者,足量并快速使用甘露醇使脑实质回缩、释放空间、颅内压快速下降,往往能够纠正脑疝(特别是脑疝早期患者),为院内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和)去骨瓣减压术赢得时间及“空间”。脑疝患者的抢救应树立时间即是康复机会的观念,途中抢救及时有效,并提前合理安排入院事宜。
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