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收益法的主要技术方法

收益法的主要技术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收益法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收益法的主要技术方法

收益法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收益现值法;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种衣剂

由于对农业无形资产转让或投资不是以其物化价值为基础,而是以其未来能带来的价值即垄断利润和超额利润为前提,所以收益现值法是进行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评估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

一、收益现值法解析

收益现值法又称收益还原法,简称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在未来剩余寿命期间内的预期收益,并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评估基准日的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借以确定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二、收益现值法评估模型

在考虑出让方分享收益比例的情况下,本文构建的收益评估农业无形资产模型如下:

V=k×

式中:V——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值;k ——收益分成率;Rt——为使用该农业无形资产后第t年增加的预期收益额;n——为农业无形资产预计有效使用年限;i——为折现率。

三、收益现值法在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实践中的应用

现以河北某农药研制开发中心A农业无形资产专有技术评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保护商业秘密,本案例略去了农业专业技术主、客体名称,并对有关内容作了一定处理。

(一)案例背景资料

A农药研制开发中心研制出一种新型种衣剂助剂及玉米种衣剂。这种种衣剂助剂及玉米种衣剂,与国内多种种衣剂进行试验比较,各项技术指标处于领先水平。成膜时间、脱落率与包衣种子含水率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指标。包衣时固化时间约0.5分钟,包衣比例为1∶120kg~140kg;包衣后脱落率(占总有效成分)≤0.5%;种子包衣时制剂可根据需要兑水。该种新型种衣剂助剂及玉米种衣剂解决了目前国产种衣剂存在的问题,如:种衣剂沉淀,造成种衣脱落等。该技术经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进行科技查新检索,被认定为“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技术指标均有新颖性。”“预计经济效益大,生产投资少,工艺简单,技术简便,易推广使用。”该农业技术产品还通过了河北省农药检定所的药效试验,河北省医学科学院检测中心的毒性试验等多项验证,确定了其技术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该技术产品已被河北省计委、河北省农业厅列为种衣剂的重点推广项目,同意建设年产2 000吨的种衣剂厂。

评估委托方:A农药研制开发中心

评估对象:A农药研制开发中心研制的新型种衣剂助剂及玉米种衣剂生产技术

评估目的:以该项农业专有技术作价投资,组建河北B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

评估基准日:20××年×月×日

(二)评估方法的选择

根据本案例评估目的及评估对象的要求,新型种衣剂助剂及玉米种衣剂生产技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投入后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方面,宜采用本文提出的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评估基本公式同上。

(三)评估程序中主要参数的选取

1.超额收益期限的确定

据相关专家的分析预测,考虑到目前生产原有种衣剂的厂家较多,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因此,本次评估在综合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其超额收益期为四年。

2.预期收益额的确定

由于本次评估的农业专有技术主要用来组建一个新的企业,在采用收益分成折现法评估的基础上,利用销售预测法,选取净现金流量指标作为收益估算指标。其计算为:年净现金流量=年现金流入量-年现金流出量。数据如表1所示:

各项因素的确定如下:

(1)营业收入。经调查分析得知,与该技术产品同类的产品近几年价格变动不大,可以近几年同类技术产品的平均售价5万元/吨作为评估对象的销售单价。据河北省农业厅“种子工程”的实施计划,全省玉米的包衣率达到90%,则需要高浓度种衣剂6 000吨。A农药研制中心研制的高浓度新型种衣剂助剂及玉米种衣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实现新型种衣剂助剂销售量500吨/年,玉米种衣剂销售量900吨/年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预计在投产期第一年,生产能力达30%,第二年生产能力预计达50%,以后两年预计达产率为100%,生产规模实现年产2 000吨。计算过程(见表2):

(2)经营成本。经营成本可按如下公式测算: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财务费用 。估算数据及计算过程(见表3):

(3)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确定。由于应交增值税的预测与销售收入、原材料采购、增值税率等多种因素有关,很难估算出其具体数额,故本案以销售额为基础,综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按增值税率与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乘积的和约2%(17%×10.5%+6%×10.5%)作为本次评估使用的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计算过程(见表4):

表4 销售税金及附加预测表单位:万元

(4)所得税。由于该项农业专有技术属于高科技项目,投产后将享受国家所得税“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以后各年则不再享受该项优惠政策,一律按33%的税率计征。计算(见表5):

表5 所得税预测表单位:万元

(5)建设投资。建设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流动资金投入。本次评估在参考投资规模及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估算在建设初期B有限责任公司将会一次性投入固定资产35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不在涉及其他资产的投资。

3.收益分成率的确定

根据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等相关单位的鉴定,该项农业技术具有较高的新颖性、先进性、可行性。因此,在对评估对象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中国最高的技术分成率与该项农业技术的加权平均得分相乘求和,从而确定出被评估的新型种衣剂助剂及玉米种衣剂生产技术的收益分成率为25.8%,即该项技术在其创造的收益额中所占的比重为25.8%。计算过程(见表6):

表6 新型种衣剂助剂及玉米种衣剂技术综合评价表

4.折现率的确定

本评估折现率的确定主要依据筛选法,以上市公司同类农药生产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为基础计算的。考虑到评估对象的风险性,选取有代表性的三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约16%作为本次评估使用的折现率。计算过程(见表7):

表7 收益折现率估算表

注:以上数据资料来自同期上市公司年终财务报告。

(四)评估结果的确定

该项农业专有技术的评估结果值=25.8%×846.99

=218.52万元,具体计算过程(见表8):

参考文献:

[1]蔡吉祥.无形资产学:第3版[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收益法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收益还原法;新技术思路;土地评估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 A

收益还原法(以下简称收益法)是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无论在土地评估、房地产评估还是资产评估,收益法是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收益还原法的技术思路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 收益法的原理及特点

收益法基于预期收益原理,是在估算估价对象未来每年预期收益的基础上,以一定的还原利率,将估价对象在未来每年的纯收益折算为评估时点收益总和的一种方法。收益还原法是对土地、房屋、不动产或其他具备收益性质资产进行估价的基本方法。运用此方法在估价时,是把购买估价对象作为一种投资,即购买价款作为购买未来若干年收益而投入的资本。

收益法具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1)收益性。投资该估价对象应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或具有潜在的收益。如果没有了收益,则就没有了所谓将收益还原得到估价对象的价值了。例如公共免费使用的建筑,基本没有收益,因此不适合采用收益法评估。

(2)预期性。从投资的角度,投资者购买了估价对象后,是通过估价对象的未来收益来实现投资收益的。因此投资者购买估价对象时必须预计估价对象未来能获取的收益以及收益方式,而其愿意付出的购买价格也是基于这个预期收益来确定的。由此可见,从收益法的角度来看,估价对象未来的收益能力和收益方式都是影响估价对象价值的重要因素。

(3)折现性。未来的收益必须通过折现,才能得到估价时点下价值,这其中涉及到收益法中一个重要参数――还原利率。还原利率除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更重要的是反映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即投资者在该项投资中期望所获得的收益。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还原利率实际上就是内部收益率。

2 收益法技术思路的变化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速度加快,房地产收益形式及收益能力出现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在住宅市场,原有的购买―出租模式已经滞后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速度。表现比较明显的是租金的增长速度较大落后于售价的增长速度,由此造成按购买――出租模式下的投资收益率越来越低,也就是说用租售比法测算得到的还原利率越来越低,甚至低于国债的收益率。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项投资已经逐渐变得不可行了。但是,近年来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交易却越发活跃,这其中除了刚性需求,投资需求也占有较大的比例。这种现象反映了投资收益率并不是越来越低,反而可能是越来越高,只是收益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由此可见,住宅房地产市场预期收益能力和收益形式已经改变。虽然从表面上看每年的收益能力降低了,但是住宅投资的主要收益形式已经由每年出租收益改为持有几年后的转售收益,而且这个转售收益的收益能力往往比每年出租收益大得多。这种投资模式与传统每年出租的投资模式最大区别就是持有期的大大缩短。传统投资模式的持有期是长期的,甚至是整个收益期,更注重的是长期稳定投资收益。而新的投资模式持有期一般只有5年,甚至更短,更注重的是短期投机收益,这种投机收益是具有较大风险的,因此其要求的回报率更高。

基于这种变化,收益法的技术思路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将整个收益期分成了两段,第一段为持有期,第二段为转售期。持有期的收益按传统的方法折算还原,然后再将转售的收益另外折算还原,最后将两部分收益的价值相加即得到估价对象的价值。

估价基准日出租出租 出租出租转售

持有期

新技术思路下房地产评估的计算公式:

P=A/(r-d)×[1-[(1-d)/(r+d)]n]+F/(1+r)n

其中:A――持有期内的第一年纯收益

F――持有期后的转售纯收益

r――持有期的还原利率

d――持有期的收益递增比率

n――持有期

3 新技术思路应用于土地评估碰到的问题

按上述收益法新的技术思路,则土地评估中收益法的计算公式应为:

P=A/(r-d)×[1-[(1-d)/(r+d)]n]+F/(1+r)n

其中:A――持有期内的第一年土地纯收益

F――持有期后的转售土地纯收益

r――持有期的土地还原利率

d――持有期的土地纯收益递增比率

n――持有期。

对于空地租赁的案例,这个公式可以直接套用。但是实际空地租赁的案例比较少,而且这种短期投资的形式更少,空地租赁的大部分是长期投资。而土地评估中收益法应用的最多的是已建成建筑物的土地价值评估。对于这类评估,上述土地评估收益法的新计算公式中持有期部份的参数均可以按原有技术思路求取,但持有期后的转售土地纯收益怎么得到?这个是困扰收益法新技术思路在土地评估中应用的重要因素。

4 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土地评估的收益法技术思路来看,土地的纯收益等于房地产纯收益减去房屋纯收益。因此转售的土地纯收益也可以用转售的房地产纯收益减去转售时房屋的纯收益,公式如下:

转售的土地纯收益=转售房地产纯收益-转售时房屋的纯收益

转售房地产纯收益=转售房地产价值-相关费用(包括手续费、中介费、税费等)

转售时房屋的纯收益=(P房-PMT房/R房×(1-1/(1+R房)n))×(1+R房)n

PMT房= P房/(1-1/(1+R房)m) ×R房

其中:P房――估价时点的房屋现值

PMT房――房屋年纯收益

R房――房屋还原利率

n――持有期

m――总收益期

5 还原利率的差异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还原利率实质上是投资内部收益率,因此对于不同的投资,内部收益率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新技术思路下的还原利率与原技术思路下的还原理利率在内涵上是不一样的,但是其求取的原理还是一样的,求取方法仍采用市场提取法。

通过对广州市10个区域100多个样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下,房价上涨速度比较快,年平均涨幅达到10%以上,由此统计得到的还原利率也超过了10%,远高于出租的回报率,也高于国债利率等这些无风险投资收益率。当房地产价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时,统计得到的还原利率也相应降低。由此可见,这类型投资的还原利率与房价的年平均增长率程正相关的关系,基本上约等于房价的年平均增长率加上出租的回报率。

而原技术思路下的还原利率是基于稳定长期投资的内部收益率,还原利率不高且稳定,通常比无风险投资收益率稍高一些,风险大的投资还原利率更高。

因此,对于上述公式中的还原利率有所区别,其中持有期的土地还原利率属于短期投资内部收益率,风险较大,还原利率较高,而且与房价上涨幅度密切相关。计算转售时房屋的纯收益中所用到的房屋还原利率是整个收益期的房屋还原利率,属于长期投资型的,风险偏小,还原利率不高。

6 举例

某人购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新房,购买价格120万元,使用年期70年,一次性付款,购买后即出租,每月租金2000元(假定为净收益),预计这套房子5年后可以170万(实收)价格转售,估价基准日类似房屋的重置价为30万元,房屋还原利率为7%,持有期土地还原利率为10%。现要评估这套房所在土地的价值(评估时点为购买房屋的日期)。

求解:

房屋年纯收益= P房/(1-1/(1+R房)m) ×R房=300000/(1-1/(1+7%)70) ×7%=21186

转售时房屋的纯收益=(F房-PMT房/R房×(1-1/(1+R房)n))×(1+R房)n =(300000-21186÷7%×(1-1/(1+7%)5))×(1+7%)5=298930

转售的土地纯收益=转售房地产纯收益-转售时房屋的纯收益=1700000-298930=1401070

土地价值=2000×12/10%×[1-1/(1+10%)5]+ 1401070/(1+10%)5=960933

7 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计算得到的地价非常高,约占房地产购买价格的80%,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房屋重置价

从上面例子中的参数可见,房屋重置价仅占购买房地产价格的25%,五年后转售时房屋的纯收益也仅有29万左右,因此当房价已经涨到170万时,计算得到转售的土地纯收益达到了140万左右,即使经过折现,这部分贡献给予土地的价值达到了87万左右。由此可见,房屋重置价的确定对土地价值的影响比较大。只有确定合理的房屋重置价才能还原得到合理的土地价值。从价值理论来看,房屋重置价不仅仅是房屋的建设等费用,还应包括一定投资利息和利润。

另外,当房价在增长时,是否房屋重置价也应该是随之变化?变化规律如何?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预期房价增长率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五年后房价从120万涨到了170万,涨幅达到40%左右,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左右。由于房价的大幅增长,导致土地纯收益也大幅增长,从而测算得到的土地价值比较高。也就是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地价值,是一种投资价值,是基于预期未来房价有一定涨幅情况下的土地价值。由此可见,预期房价的增长率对土地价值影响非常大,预期房价的增长率越高,土地价值越大。

但是,在目前房地产市场变化比较大,而且政府宏观调控频繁的情况下,预期房价增长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华人们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土地估价规程[S].北京:中华人们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 NO.1:50.

收益法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

一、当前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成本法。成本法又称资产加和法,对于企业价值评估而言,具体是指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资产按重置成本法计算的评估价值加和并扣除各种贬值因素后求得企业整体价值的方法。(2)市场法。市场法是通过在市场上找出若干个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企业,以参照企业的市场交易价格及其财务数据测算出价值比率,通过分析、比较、修正被评估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比率和评估值。(3)收益法。收益法,也称收益现值法,是利用投资回报和收益折现等技术手段,将评估对象的预期获利折算成现值,用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二、三种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1)评估原理的比较。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任何一个理智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某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该项资产的现行构建成本,如果投资对象并非全新资产,投资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扣除各种贬值因素以后的构建成本。市场法依据的是替代原理,即任何一个理智的投资者购置某项资产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高于市场上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的市场价格。收益法评估技术思路认为,任何一个理智的投资者在购置或投资于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额不会高于所购置或投资的资产在未来能给其带来的收益。从评估原理上讲,三种评估方法都是科学的,评估方法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各种评估方法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和验证。(2)评估方法的前提条件。市场法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二是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收益法的前提条件一是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二是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三是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成本法的前提条件:一是被评估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被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二是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能够支持其重置及其投入价值。(3)评估方法的局限。成本法是对单项资产的加和,成本法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对不可确指的资产如商誉进行评估。市场法的运用过程中,参照物的选择和各种因素的调整难度较大。首先,评估对象和参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往往不尽相同;其次,对价值比率的调整是运用市场法极为关键的一步,需要评估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技术能力。收益法需要预测资产未来收益、资本化率、受益期限,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影响资产预期客观收益的主客观因素,被评估企业所具有的行业风险、地区风险、企业自身风险,以及评估对象获利时间的长短。成本法直观、确定、容易理解,相对于市场法和收益法,其客观依据较强。市场法通过市场比较来确定评估价值,是最直接、最具有说服力的办法。资产的价值在于其未来为拥有者或控制主体带来的收益,所以收益法也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特别是利用收益法估算的企业整体价值中包含了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商誉的价值。

三、企业价值评估中评估方法的选择

1.评估方法的选择的实质。第一,资产评估中的基本方法与具体技术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片面地把资产评估中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当作资产评估的具体技术方法,人为将资产评估方法限制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方法的范围内。比方成本法中也利用费用折现的方法确定功能性贬值或经济性贬值,收益法中也通过市场比较确定资产合理的收益额、收益期限和资本化率。第二,对特定经济行为,在相同市场条件下,对处在相同状态的资产进行评估,其价值应该是客观的,评估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各种方法的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资产评估方法选择实际上包括了一个不同层面的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和综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选择:其一是关于资产评估技术思路层面的选择,即分析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所依据的资产评估技术思路的适用性;其二是在各种资产评估技术思路已经确定的基础上,选择恰当适用的实现各种评估技术思路的具体评估技术方法;其三是在确定了资产评估技术思路和具体评估技术方法的前提下,对运用各种评估技术思路和具体评估技术方法所涉及到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我们必须强调资产评估方法选择是资产评估技术思路与实现评估技术思路的各种具体评估技术方法,以及各种评估技术方法所使用的各种经济技术参数选择的统一。

2.评估方法的选择。(1)评估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估目的,评估时的市场条件,被评估对象在评估过程中的条件,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资产评估价值基础和价值类型相适应。这里所说的评估目的主要指的是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资产评估的特定评估目的既是资产评估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又是资产评估结果的具体用途。资产评估特定目的会在宏观层面上对资产评估对象及其面临的市场条件具有约束和限定的作用,从而对评估技术思路、评估具体技术方法和评估方法所使用的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评估时的市场条件和评估对象的条件是决定资产评估价值的主客观因素,它们与资产评估目的一起不仅共同构成了资产评估的价值基础,也构成资产评估得以进行的条件基础和信息基础。不论是资产评估的技术思路的选择,还是实现这些评估技术思路的具体评估技术方法的确定,或是评估技术方法所使用的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都不可能离开或偏离资产评估得以进行的条件基础和信息基础。如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收益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以及风险问题难以合理衡量的私营企业就不适合用收益法进行评估。资产评估中价值类型是资产评估价值基础之上的资产评估结果及其价值属性。价值类型是从资产评估结果及其价值属性的角度对选择资产评估技术思路、实现评估技术思路的具体评估方法,以及具体评估方法所使用的经济技术参数进行约束。从理论上讲,资产评估中的三种基本方法都可以评估资产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注册资产评估师必须清楚,不论运用什么方法评估资产的市场价值,必须保证评估方法所使用的各种信息资料都取自于公开市场的证据。而不论运用什么方法评估资产的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都应当考虑相关的非市场因素。评估方法作为实现评估目的及其价值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评估方法及其运用不应当,也不允许偏离所要实现的资产评估目标及其要求。(2)评估方法的选择受各种评估方法运用所需的数据资料及主要经济技术参数能否收集的制约。每种评估方法的运用所涉及到的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都需要有充分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和依据。在评估时点,以及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某种评估方法所需的数据资料的收集可能会遇到困难,当然也就会限制某种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这种情况下,评估人员应考虑采用替代原理和原则,选择信息资料充分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例如,对于既无市场参照物,又无单独经营记录的资产,只能选择成本法进行评估;对于工艺比较特别且处在经营中的企业,可以优先考虑选择收益法;面对相对活跃的市场和充分的参照物,可优先考虑选择市场法等等。(3)注册资产评估师在选择和运用某一方法评估资产的价值时,应充分考虑该种方法在具体评估项目中的适用性、效率性和安全性,并注意满足该种评估方法的条件要求和程序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清楚,在选择和运用评估方法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当考虑三种基本评估方法在具体评估项目中的适用性,如果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时,不仅要确保满足各种方法使用的条件要求和程序要求,还应当对各种评估方法取得的各种价值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做相应的调整,确定最终评估结果。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清楚,关于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实际上是专业评估人员根据实际条件约束下的资产或模拟条件约束下的资产的价值进行理性的分析、论证和比较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做出有足够理由支持的价值判断。任何将评估方法选择和运用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评估公式或评价模型的使用或计算的过程都是不正确的。

参考文献

[1]温蓓.国有企业改制应重视商誉评估[J].中国资产评估.2006(10)

[2]李雪,于晓红.企业改制中的资产评估及其方法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2)

收益法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第4篇

一、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工作风险

资产评估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评估的工作风险,主要是由于在评估工作过程中采用的评估方法、对委托方诚实程度的了解不够、选用的资料及资产评估人员个人经历、经验限制而导致的误判等引起的风险,属于评估人员主观原因引起或评估手段失误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在无形资产采用收益法进行的评估工作中显得尤为突出。当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一旦承接了无形资产评估项目,收益法评估的工作风险也就主要集中地反映在对有关参数的预测和货币衡量上。

收益法的基本参数主要有:一是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二是折现率或资本化率;三是被评估资产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能否清晰地把握上述三要素成为能否运用收益法的基本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应用收益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1)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2)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3)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在对无形资产进行价格评估时,看似只有几个参数,似乎很简单,其实几乎每个参数都难以确定,或者说难以准确把握。如预期收益是采用净现金流量还是净利润,用税前利润还是税后利润;无风险报酬率是采用国债利率还是银行利率,采用短期利率还是中长期利率等都有争议;行业报酬率、社会平均报酬率等数据本身的准确含义就很难界定,等等。由于类似问题的存在,使得收益法预测和衡量参数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评估工作风险自然就隐藏其中了。

2004年1月9日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第六条指出,为防止公司和评估人员高估未来盈利能力并进而高估资产,对使用收益现值法评估资产的,凡未来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10%~20%的公司及其聘请的评估人员,应在股东大会及指定报刊上作出解释,并向投资者公开道歉;凡未来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20%以上的,除要作出公开解释并道歉外,中国证监会将视情况实行事后审查。“资产评估是一门十分灵活的预测艺术”,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是最科学的方法。当无形资产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与其“预测”相结合,使得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整个评估工作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工作风险。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结果上下可能差几十倍,因而“20%大限”激起了评估业的强烈反应。甚至有人预言“如果按这要求,大多数项目都要出问题,挨板子。”我们知道,证监会提出“20%大限”,用意是为了防范弄虚作假,提醒评估人员谨慎保守些,不能再根据客户需求,随意调节结果。但是,即便是完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的有关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仍然在使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过程中,面临着“20%大限”这一规定的巨大工作风险,更何况无形资产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时地发生变化。因此,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必须审慎,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其工作风险。

二、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工作风险的原因

收益法被公认为是最适合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但由于其本身的技术要求,使得评估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风险。

(一)无形资产的评估范围难以界定。资产评估的范围一方面直接决定了评估的工作范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测算说明评估结论是否成立。实际上,在时间上是很难对技术型资产的经济寿命进行可靠的测定。对一种新的技术型无形资产来说,它的经济寿命是随着技术开发的深度而不断延伸的,用现行的法定年限或协议年限去测定,实际上忽略了无形资产的可持续利用性。因此,我们常在评估中结合有形资产去界定无形资产的评估范围,但有形资产会随着投入规模的大小而发生变化,使得无形资产的评估范围难以界定。

(二)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具有不确定性。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法律合同寿命;二是经济寿命。我们常常以法定或协议的有效年限为依据,但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要受技术进步和使用频率的影响。而无形资产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超额利润。比如,一项技术型无形资产法定有效期为50年,但实际上3、5年后就会完成技术更新,原有的技术即使继续受法律保护,也已不再具有先进性,不能再为所有者带来超额利润了。有的无形资产具有可持续开发的特性,如一些技术性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随着其开发、升级而得到延长。另外,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当一项无形资产被所有者独占时,可以较为清楚地确定收益,但随着技术广泛传播,其价格、成本方面的独占优势逐渐丧失,收益期限也相应缩短。这些都使得无形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未来收益期限难以预测,具有不确定性。

(三)无形资产的收益难以预测、衡量或不相匹配。无形资产的收益是一种超额收益,它必须依附于直接的或间接的物质载体来表现它的价值。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使企业相关产品的产量、销量增加或产品价格提高,或两者兼而有之;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形成了生产经营费用的节约额;自创无形资产的存在和应用节约了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而一个企业取得的收益,除了有资产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与人的素质以及市场和机遇等因素有关。企业的收益是资产与人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在评估实践中要单独确定某项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是很难甚至是无法分清的。对无形资产未来收益预测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而收益又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得收益的预测带有极大的风险。其次,对于委托方拥有的但未对委托方带来收益的无形资产,资产评估人员往往难以掌握,这样也就造成了资产收益不相匹配的风险。

(四)单项无形资产的收益分成率难以测定。无形资产必须与有形资产相联系,否则就不能独立产生经济效益。在预测无形资产收益时,我们的做法是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放在一起,然后通过收益分成率这个指标,将无形资产的价值从综合价值中分离出来。由于直接测定无形资产的分成率较为困难,通常先测算有形资产的分成率,再计算无形资产分成率。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分离出来的收益并不单是一种无形资产带来的,它是除有形资产以外各种无形资产价值的综合反映,单项无形资产的收益分成率难以测定。

以上是在采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工作风险。除此之外,如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市场供求及无形资产竞争情况;无形资产使用状况、机会成本;客户背景、行业性质、经济规模、管理水平、经营前景;评估人员执业水平、工作经验方面的欠缺等,也增加了收益法对无形资产评估的工作风险。

三、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工作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工作风险,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防范和规避风险,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一)加强评估人员风险意识,详细了解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基本状况。资产评估工作是由评估人员具体操作的,评估风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因此,必须加强评估人员队伍建设,在评估具体操作中,严格按评估规范意见操作。评估人员应详细了解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过程、历史沿革和公司概况;公司经营环境及市场情况;无形资产的产权状况;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特别规定情况;相似无形资产的最新状况等情况。有些时候,委托方往往因为自己的利益,将失真失实的无形资产的历史资料提供给评估人员,而评估人员又常常难以查清这种有目的的失真失实资料,这就给无形资产的评估带来了工作风险。因而,资产评估人员要有风险意识,对委托方提供的资料严格审查,并借助合法的、有效的、辅助的手段,识辨委托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二)加强对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要有步骤、有条不紊地组织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要反复查对全部有关资料,从一切来源到每份制表单上所引用的每一条数据均应反复细心查对,避免差错。由于收益法是预测未来收益并进行折现的方法,而无形资产在预期收益、收益期限、收益分成率预测等方面又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评估时一定要重视数据资料的来源,并对其进行分析。由于不可能得到十分完整的市场资料,仅按手头上所掌握的全部资料而得出的结论并非一定准确可靠。因此,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发生某种误差的可能性及其相应的、适当的处理措施,避免在模型问题上走捷径,要将模型建立在历史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并充分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中会计和税务的复杂性,避免重复计算资产。在收益的预测时,要根据适度绩效情景,正确地把握资产的收益。并且,资产评估人员应对委托方提供的被评估资产范围进行认真清查、严密分析、合理推断,包括需要进行相关的市场、行业等调查,理顺资产与收益的匹配关系。

收益法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评估;AHP;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一、引言

风险投资成为推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属性决定了风投企业必须对各项目进行筛选与评估,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实用的评估体系,从风险投资形成之初就已被国内外学者深入地研究。

目前在风险投资实务界,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估体系是层次分析法(AHP),它把多个目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决策分析。然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这就使整个投资项目的指标信息处于“部分确知,部分不确知的状态”,具有很高的灰色性,也就是说许多评估变量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而对于这类变量的处理采用“灰色系统型”处理,比采用“模糊型”处理更准确。因此,根据以上特点,本文选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AHP"构造“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法”来进行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决策。

二、相关文献综述:

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模型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学者Thomas L.Saaty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的。该方法首先建立从上至下的因果层次关系,然后通过相同层次的相关因素间两两横向比较,再通过不同层次间的纵向比较,最终来确定方案的优劣。层次分析法主要是针对多个决策方案,通过相互比较,确定优劣。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一种研究“小样本,贫信息”系统的理论,其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各因素变化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方法。此方法通过对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完成对系统内时间序列有关统计数据几何关系的比较,求出参考数列与各比较数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王达政(2005)论述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投资风险项目的基本过程。张新立、杨德礼(2005)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风险企业的实际情况, 从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自然风险6个方面, 建立了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实例给出了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唐万梅(2006)从R&D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5个各方面出发,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新方法。结合实例并与其它方法结论进行了对比,发现将此方法应用于高技术风险投资项目的筛选中,获得了较好的预期结果.

从以上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风险投资的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体系模型的运用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对风险的划分没有系统化和标准化;由于运用不同类别风险的比较,导致风险的可比性较差;第二,很多学者忽视了收益的影响。我们知道风险与收益是投资决策中的两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任何投资决策的确立都离不开对风险与收益的计量权衡。如果离开其中之一(收益),而孤立的去讨论研究另外一个影响因素(风险),那么其评估决策也必将是片面的。考虑到上述问题,本文在以上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一方面系统性提出了在风险投资评估时的风险划分体系。另一方面,引入了收益因素,把收益和风险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再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提出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估体系。

三、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估体系

1.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指标

一般而言,根据风险的可分散性,风险可以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风险投资也面临着这两种风险,系统风险是由于整体的宏观因素变化所引起的,这是参与者不可控制的;具体到风险投资项目而言,它主要包括政策风险(A)、环境风(B)险、退出风险(C)和法制风险(D)。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政府对产业的政策取向,可分为鼓励、限制、禁止等情形;环境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所在地域的社会治安、交通设施、科研设施、地理位置等所带来的影响;它主要有3个指标:社会交通设施(B1)、科研设施(B2)、地理位置(B3);退出风险主要是指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否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退出途径,它主要分为两个分项指标:退出的难易程度(C1)和退出的方式选择(C2);法制风险主要是指国家法律体系的变化所引起的风险(例如最低工资标准等)。

而非系统性风险,也称可分散风险,是由项目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只存在于相对独立的范围,或者是个别行业中,它来自项目内部的微观因素。它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分为技术先进性E1、技术适用性E2、专利与知识产权E3、技术周期性E4指标)、产品风险(分为产品的可替代性F1、产品的价格优势F2、产品的稳定性F3指标)、市场风险(分为市场容量G1、产品竞争力G2指标)、创业团队与管理风险(分为管理的决策水平H1、创业者的知识水平H2、创业团队结构H3、创业者对企业的发展方向H4指标)、财务风险(分为财务管理风险I1、财务结构风险I2指标)。

2.风险投资项目收益评估指标

在评价风险投资的收益时,我们不仅仅只考虑经济收益(J),同时还把社会收益(K)纳入到评估体系中来,经济收益的分项指标包括三个:预期投资收益(J1)、投资收益率(J2)、投资回收期(J3);社会收益的分项指标分为吸纳就业(K1)、环境保护(K2)、劳动环境与强度(K3)三个指标。

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分层分析法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四、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一般来说,几何形状越相似,变化趋势越接近,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是通过计算关联因素变量的数据序列(即评价数列)和系统特征变量数据序列(即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优势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1.计算灰色关联度的基本步骤

(1)由原始序列集确定评价序列和比较序列;设x0 ={x0(k)|k =1,2,…,n}为评价数列,xi ={xi(k)|k =1,2,…,n;i =1,2,…,m}为比较数列;

(2)无量纲化。由于实际评价系统中各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且类型不同,故指标间具有不可共度性,难以进行直接比较,因此,在综合评价前必须把这些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本文采用初值化进行无量纲化(即同一指标序列的数据除以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

(3)计算关联系数.比较序列Xi对于参考序列X0在k点的关联系数为:

其中, 称为分辨系数.越小,分辨能力越大. 其中∈(0 ,1) ,本文取= 0.5.

(4)计算灰关联度。由于关联系数的计算得到的是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在各点的关联系数值,结果较多,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比较,因而有必要将每一比较序列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集中体现在一个数值上,这个值即是关联度。通常关联度的计算方法采用平均值法:

(5)计算相对权重测度:

令πi为序列Xi对于序列X0的相对权重测度,则

2.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模型的定量算法设计

我们结合前面介绍的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与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其指标权重进行测度。

(1)首先对子准则层下的各分指标计算其权重测度,从而计算子准则层各指标的评价值,将此评价值作为子准则层各指标的原始指标值,进而计算主准则层的评价值,根据风险与收益存在反向关系,给予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收益三个主准则层指标不同的权重,然后计算风险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排序,作为选择投资对象的先后顺序关系。

(2)接下来以“技术风险(E)”为范例,说明计算步骤。技术风险(E)中包含四种分项指标:技术先进性E1、技术适用性E2、专利与知识产权E3、技术周期性E4,其中若技术越先进,则风险程度越低,所以构建序列集={ Xi| i = 0 ,1 ,2 ,3} 中,称X0为技术先进性因子序列, X1为技术适用性因子序列, X2为专利与知识产权因子序列, X3为技术周期性因子序列。令X0为参考序列,则根据灰关联分析理论有:

为技术先进性灰色关联系数。

采用平均值法计算得到灰关联度,如前所述,灰关联度为

(3)计算相对权重测度:根据上一部分介绍,相对权重测度采用的算法为:

(4)子准则层和准则层各指标评价值的计算因技术适用性越强、专利和知识产权越丰富,技术周期越小,其技术风险越小,因此,可如下计算技术风险评价值:技术风险评价值=技术适用性因子*+专利和知识产权因子*+技术周期性因子* 。

类似可得其它子准则层指标的评价值,以此作为子准则层指标“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退出风险、法制政策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收益、社会收益”的原始指标值。

采用类似的方法递推计算准则层指标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和投资收益指标的评价值。

(4)目标层“项目风险”评价值的计算

因为在目标层“项目风险”指标中,系统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和投资收益三个指标其性质不同,不再适合运用上述类似方法推算求风险评价值,按照评估与决策的惯例,风险与收益的权重基本相同,而所有与项目相关的风险中,非系统风险属于影响项目运行、项目的评估和决策的内因,因此,在整个评估过程和结果中,它起着主导作用,所占的权重要大于系统风险,故而,本文采用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与收益的权重比为3:3.5:3.5。同时从投资者来看,收益指标对风险指标具有抵充的作用,因为一定收益是对风险的补偿。所以,最用项目风险的评价值计算公式为:

项目风险评价值=0.3*系统风险评价值+0.35*非系统风险评价值―0.35*收益评价值

结束语

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的综合决策过程,涉及多种定性的和定量的因素。本文在在传统层次分析法上进行改进,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新方法。区分风险的不同属性有利于科学的确定权重,同时加入收益指标,使得评价体系更完善。使其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可信、为多层次、多准则综合评价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唐万梅.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多层次综合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6):25-29.

[2]张新立、杨德礼.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风险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应用[J].评价与预测,2006(10):140-142.

[3]王达政.投资项目中的层次灰色评价及其应用研究[J].评价与预测,2005(04):69-71.

[4]刘健钧.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3-51.

[5]胡笙煌.主观指标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01):12-20.

[6]TyebjeeTT, BrunoAV.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 activity[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09):1051-1066.

[7]成思危.风险投资论丛[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27-30.

[8]徐宪平.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与控制[J].中国管科学,2001(04):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