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学习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电工学;课程改革;电子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42-02
一、《电子电工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近年以来,我国在电子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极大发展。针对各行各业的不同工作人员而言,在现阶段工作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有关电子科技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术,对于未来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技能,同时也是必然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现今的各大高校内,对于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子电工学》是一门专业性的基础课程,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课程实践和设计来配合课堂的教学。然而,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电工专业在电子技术等科技方面有着显著的提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的实验器材和设备相对简单和单一,在运用中也是刻板地按照说明步骤进行,缺乏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独立思考性和真正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是机械性地使得学生知道和掌握基本操作流程和步骤。而对于《电子电工学》专业而言,实际的操作只是基本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力和基础水平,《电子电工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一门科技性的实践学科。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和操作中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形成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十分迫切需要的。《电子电工学》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刻不容缓。
作为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电子电工学》在各行各业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电控设备和电子仪器的大量使用,即使是非电类专业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需要或多或少的和电有关设备有各种联系。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掌握电子电工学有关基础知识以外,对各种电子设备和仪器拥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更为重要。在如今的工科专业内,电子电工学已经成为他们知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如今的各行各业实现了各方面的融通,各个学科的交叉性也越来越大,电子电工学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如此,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同样需要跨学科的去学习电子电工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何让电子电工学既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又能够普及给非专业的学生学习,这就需要对电子电工学做更好的、更适应学生学习的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性知识的讲解过于生硬,在实践操纵课程中的运用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理工科基础不好的对于学习电子电工学十分吃力,改革课程的需求刻不容缓。
二、如何进行《电子电工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电子电工学课程的教育主要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教学方面,教师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论性掌握,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而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只是生硬地教给学生如何操作的步骤,学生缺乏对于实验课程的兴趣,对于所学的知识真正了解得很少,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改革电子电工学的教学课程就需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STS”就是一种诞生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的一种结合社会科学以及新型科技技术的新教育理论理念。“STS”的教育主导思想主要是让学生们去了解科学技术的功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作用,结合书本上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电子电工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对电子电工学产生兴趣,才能综合地学习电子电工学的知识和技术。其次,在结合“STS”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首先要了解和明白电子电工学的基础,即物理知识,从基础的内容中结合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让电子电工学的知识可以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开拓创新。
此外,在电子电工学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还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学习的趣味性。电子电工学的教学课程由于是理科专业,课程相对于沉闷,因此,更要结合现今条件的科学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物展示以及电子仿真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知识的奇妙无穷。而对于实践课程来说,要建立科学的实验机制,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和仪器,更有让他们去思考实验课程的理论基础,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实验室要对学生完全的开放,让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单独的实验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合作,一起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摒弃之前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心理,让他们真正地了解和学习电子电工学的知识。如何设计实验、实验课程的设计方案、实验规范操作过程等都可以成为学校考核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
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提高《电子电工学》的基础课程学习,而《电子电工学》主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传统的填鸭式课程教育只是知识的一味灌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授课时也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也只是生硬地教给学生操作的基本步骤,学生缺乏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STS”是一种诞生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的一种结合社会科学以及新型科技技术的新教育理论理念。要改革电子电工学的教学课程,就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学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方丽梅.“STS”教育指导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
关键词:学生心理 教学氛围 实践验证 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69-02
在技工教育教学中,《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有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电与磁的基本理论。通过学生应获得电气专业课程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在技工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知识教学抽象,学生较难接受。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这首先需要我们研究学生心理,使课堂教学能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1 设计精巧开讲,克服畏难心理。
课堂教学开讲的方法尽管丰富多彩,然而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兴趣。出色的开讲艺术,犹如说书的开头、评弹的开篇、戏剧的序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牵动他们的情思,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电工学》不仅在每一章之间有较强的系统性,而且在每一节的内容上也有较强的联系性。除了传统的对上节内容的复习提问以外,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开讲。例如,如在讲“复杂直流电路”时,我先用示教板演示两个简单的直流电路,让学生从直观上看到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符合欧姆定律,然后将两个简单电路组成复杂电路,让学生发现这时回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已经不符合简单电路的计算规律,不能运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的知识,进行计算。我们必须引入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不仅保证了每节内容之间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也让学生很快被吸引,进入听讲状态。或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按课堂内容做出电路,用他们自己的作品演示开始新课的讲解,增加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克服畏难心理。
2 营造求知氛围,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安排,而且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传授知识、控制教学流程、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基础的。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设疑问难在于引起思考。思考,这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起点,也是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一种力量。课堂教学如果能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的脑了真正转动起来,使他们处处、时时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那就会取得极大的成功。提问要顾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此,提问要难易适度,问题要明确集中,切忌过多或过少,过多,学生没有回旋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参与的机会,从而产生厌倦情绪。要设计好提问,需要教师课前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寻找教材的知识点与学生兴趣点的结合点。设计问题要包含矛盾,心理学研究证明,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平时都有一种相对的心理平衡状态,如果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时,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就被打破,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内在要求,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学生就有了探求新知的情感冲力,就会自觉地去探求未知。例如,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设问题:(1)变压器主要的结构有哪些?(2)变压器是如何实现变压的?(3)变压器在实现变压的过程中物理量有哪些变化?问题由易到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课堂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果课前设计好的提问,提问时学生的情绪反应不佳,就要及时调整、切莫死板。
其次,充分多媒体进行模拟,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缩短了学生与认知材料之间的距离。例如:在磁与电磁章节的“楞次定律”教学中,研究金属线圈中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规律时,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模拟”演示电流和磁场变化的全过程,使静止变运动、使间断变连续,而且演示的速度可以任意控制。适时地放在投影仪上进行“模拟”实验,就能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电源内部的电子和离子的移动过程;磁场的空间分布情况;电动势、电压、电位之间的关系;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的过程;电感的自感与互感;正弦交流电产生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和转子的感应电流,在旋转磁场中受到的电磁力的作用后的旋转等实验,也可以采取模拟演示的方法,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这些实验过程中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理解了概念,掌握了电气原理。特别在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旋转磁场产生的动画实验中,能形象逼真地演示出来,使学生理解了旋转磁场跟三相交流电相序和三相定子绕组的分布有关系。这种动画式的模拟实验形象逼真,直观易懂,学生也乐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践验证,强化理论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的学生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技校学生也当数此列。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应该重视活动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电工学》的大多数理论知识,都可以用实践去验证。对于技校的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乐于进行活动。充分利用教学实验室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实践操作训练作业的要求,不仅能提高学习的热情,也能让他们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如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的使用;日光灯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组装等,都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操作。也可在讲完每一章内容后,让学生在电工实验室亲自做一做学生实验,来验证所学的定律,公式的正确性。如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启动的安装等实验,学生在实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特别让学生完成三相交流星形连接负载的实验中,使学生掌握了在三相对称负载电路里,中性线电流为零,且中性线可以省去。在三相非对称负载电路里,中性线电流不为零,且中性线不能省去,因此中性线上不能接熔断器和开关,否则供电系统各相电压相互干扰,使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这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实验操作中能获得成就感。再如,布置学生作一个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可以用现成的发电机零件组装,也可用磁铁、线圈等制作发电机,自制风轮,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去探索怎样使用轮转动得最快,怎样检测发电机的电流的大小等。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对比的发电量大。这样充分利用了他们好奇爱动的心理,又做到了理论实践的完美结合。
4 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
《电工学》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暗示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的学习兴趣。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考核内容。考核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内容必须符合《电工学》的教学大纲,不能超出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威性。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考核内容要结合《电工学》课程的特点,考查学生对《电工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是否已透彻理解和掌握,是否能熟练、灵活地运用《电工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防止学生仅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防止学生读死书、死读书,防止学生只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考核内容应促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农电改革 学习路径 农电员工培训
1.背景
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员工是服务“三农”的主要力量。为进一步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县级供电企业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推进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其中就包括理顺农电用工关系、开展农电员工培养等。由于历史长期遗留问题,农电工学历普遍低下,学习自觉性差,农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面对农电战线新形势,基层农电员工培训工作如何开拓新思路、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切实提升农电工技能水平,规范农电用工,为农电体制改革工作服好务,探索一种适合农电工的培训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2.农电员工培训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县级供电企业的农电员工培训工作存在有四个方面问题:
(1)农电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从农电员工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技能等级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进行人力资源分析,现阶段,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素质的各个维度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年龄结构整体偏大,其它指标整体偏低;在职业素质方面,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也有待提升。
(2)员工持证上岗有待加强
由于历史原因,县级供电企业没有形成严格的培训、考核、上岗、晋级、薪酬一体化用人制度,农电员工存在无证(特种作业证、职业资格证)上岗,岗、证不相匹配的情况较为突出。
(3)工学工教矛盾突出
农网覆盖区域范围较大,电网设备状况比较复杂,农网建设任务重,农电工工作量大,面对各种各样的培训及技能竞赛,疲于应付,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同时担任内部培训师的多是各岗位的业务骨干,饱和的岗位工作任务使得他们无法分担更多的精力用于培训工作,工作与培训教学的冲突现象比较普遍。
(4)培训效果不佳
很多农电员工培训只注重培训的形式,针对性不强,与实践脱节,对培训实效及培训作用未进行有效地分析与评估,培训考核不够严谨,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培训效果不佳。
3.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农电体制改革相关要求,针对农电工培训方式进行研究,运用学习路径图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制定农电员工的培养模式,形成针对农电工培训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农电工技能水平,为农电体制改革工作服务好,特进行该项课题研究。
4.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学习路径图,指的是在一定学习目标下,以职业技能发展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学习路径亦不相同,但目的都是让员工尽快在企业需要的领域独当一面,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学习路径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明晰学习成长途径:在学习路径图中,员工可以看到应知、应会、应熟练的学习内容被清晰有序地标注出来,员工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成长途径。
轻松识别培训需求:学习路径图清晰地体现了该岗位的学习的内容、方式及先后次序,培训计划部门只需要将员工能力现状与学习路径图进行对比,就可以识别培训需求。
确定培训策略:学习路径图清晰地说明了获得岗位所需能力的过程和方法,培训管理者可以根据学习路径图的指引确定特定岗位的培训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学习路径图的绘制流程包括四个步骤:工作任务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制定学习方案以及地图绘制。
5.课题研究成果
本次课题进行培训模式的设计,培训模式设计过程包括岗位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学习路径设计、配套资源、实施运营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5.1岗位分析
按照南方电网有限公司职业工种技能评价标准、广东电网公司岗位胜任力评价标准、岗位培训标准等指导文件,结合调研信息,对装表接电、业扩报装、用电检查、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四个专业的农电工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四个岗位的农电工满足岗位履职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5.2农电培训课程体系
遵循“内容适用,费用经济,效果匹配”的原则,基于学习路径构建装表接电、业扩报装、用电检查、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四个农电岗位课程体系是课题的核心之一,其课程体系的按照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分类,其中知识类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技能类包括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相关技能。
各岗位的培训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分类标准进行细化,详细识别各类培训课程的培训模块,制定合理的培训形式、科学的培训学时,并识别部分培训使用教材。如下图1所示:
5.3农电岗位学习路径
根据成人学习规律,对培训课程需要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课程体系)及学习顺序,绘制农电工学习路径图。
对农电工培训方式的选择,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易于让农电工接受的培训方式,能够让培训真正发挥提高员工素质的作用,同时结合农电员工的工作和能力特点,对电力生产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理论采取脱产集中培训的方式,对于技能采取“每日一题,每周一技”的在岗培养方式。
5.4农电培训配套资源
在建立起农电员工的课程体系和学习路径之后,培训体系需要匹配相应的资源保障,建立和培养一支优秀农电内部讲师队伍,搭建农电内训师师资库、选拔农电内训师、培养农电内训师、开发标准化课件、教材、题库、案例等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培训网络平台等与传统培训互补的学习渠道等。
5.5农电培训实施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训中心根据农电工培训要求,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配备电脑、投影仪及现场模拟等教学设备和设施,配备专门资料及用具。培训力求标准化,教师提前按照学习路径的所指定的专业教材编制针对性的农电工教学计划。
规范化的培训实施:借鉴军培学员的管理模式,对培训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学员建立学习档案,配备责任心强且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强化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管理。
激发学习热情: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经验分享、理论学习、案例研讨、技能比武等方式激发农电员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邀请优秀供电所代表深入课堂开展优质服务典型经验交流,播放供电所生产和服务习惯性违章事故录像,引导学员进行业务交流和分享总结,同时采取技能竞赛的方式,以赛促学,通过上述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实现知识及经验共享。
做好培训效果评估: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是规范培训质量流程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学员的考核包括理论笔试、各项实操考核、考勤记录和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都是效果评估的维度之一,通过结果情况分析,不断修正培训内容、组织及实施。
关键词:维修电工;知识;技能;理实一体化
维修电工是电气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等学科特点,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很有帮助,对于学生的职业成长很有意义。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
(1)什么是理实一化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师生双方教、学、做一体化,全程、全方位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直观和抽象合理安排、科学呈现。它是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2)开展理实一体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教学目标。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实训,在实训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规范的操作习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介绍
(1)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学完理论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深入了解所学的知识。练习作为操作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在操作技能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深入研究练习教学的规律,对每一位学生的练习的次数、时间、周期,都要作详细的记录,作出图表,分析、研究练习规律,克服“高原现象”,以提高学生练习效果。对部分后进学生要求在旁边认真观摩,多加练习。案例: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如:常有电工工具使用,导线的连接等)都十分适合采用练习教学法。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任务的进行为主线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任务的引领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与任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具体、完整、有价值的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针对性更强!学习内容更贴近实际,学习方式更具挑战性,增强了学习兴趣与动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分析任务,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分析、提出任务。②制订计划或方案,认真、深入、细致分析任务,制订任务工作计划或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明确工作程序。③实施计划或方案,根据拟订的计划或方案,做好相关准备(如:图纸、器材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实施任务,学生相互独立、又彼此合作、积极主动、全程参与,解决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④检查评估,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学习结果的评价。
教学案例:三相异步笼型电动机顺序控制。
①任务分析。在装有多台电动机的生产机械上,各电动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需要按一定的先后顺序起动或停止,才能保证操作过程的合理和工作的安全可靠。这种要求几台电动机的起动或停止必须按一定先后顺序来完成的控制方式,叫做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动机的顺序控制有多种方式:主电路的顺序控制、控制电路实现的顺序控制、装有时间继电器的自动顺序控制。不同小组可以自己选择顺序控制方式,并实施,并通电检验。
②制订计划或方案。各小组各自选择三相异步笼型电动机顺序控制方式,并设计出完整的图纸,列出对应所需的器材、工具,制订任务实施的具体计划,明确工作流程和要求。
③实施计划或方案。A. 任务所需器材:各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准备相应的器材。B. 任务所需工具:常用电工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钢丝钳、验电笔、万用表)。C. 任务所需的相关图纸: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线路原理图、布置图、接线图。
④检查评估。出示任务考核评分表。
项目——电动机顺序控制线路。考核内容及要求如下:
方案评析——方案本身的优缺点,根据学生提供的方案,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配分20分。
装前检查——元件检查(错检或漏检每处扣2分),电动机检查(错检或漏检每处扣2分)。配分10分。
元件安装——A.元件布局合理,不合理每处扣5分;B.元件安装正确、整齐、牢固,不合要求每处扣2分;C.漏装螺钉,每处扣1分;D.线槽安装不合要求,每处扣1分;E.损坏元件,每处扣5分。配分15分。
布线——A.线路安装正确,先主路再控制电路,安装顺序正确,不按线路图接线,扣20分。B.接线外观合理、美观、相序正确。一次线路、二次线路清晰,按美观评分,优得8分,良得5分,及格3分,太差不给分。C.线路安装,每错一处扣15分,超过3处不得分;接线处螺丝脱落或松动,有露线端口处等每处扣2分;线路出现短路故障,不得分。D.漏接地线,扣10分。配分40分。
通电试车——A.线路检查步骤应有序、万用表仪表使用合理;B.能用万用表电阻挡进行电路在各种状态下的检查,以判断电路接线是否正确;C.或采用通电情况下进行接触器动作正确性检查;D.通电检查出现短路故障不给分;E.热继电器整定不合要求,每只扣3分;F.熔体规格选择不合要求,每只扣3分。配分10分。
安全文明操作——A.严格、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要求,如违反安全操作者不给分;B.必须按电工基本保护要求着装。如不按规定穿电工鞋,不按规定拔电源插头,作业结束不进行“清理3S”等,违反一处扣2分。C.必须按钳工要求使用工具,违规一处扣2分。D.出现不安全隐患,一次扣5分。配分5分。
最后是考评小组组长(或考评老师)签字,确认得分。
可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知识测评与技能考核两方面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知识主要包括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实际知识、拓展性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是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理论性知识,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技术实践知识是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等,在于解释“怎样进行操作”;拓展性知识是指有关的延伸性知识,在于解释“有没有更好的操作方式”。技能考核要求要全面反映职业资格标准与规范,并把这些职业标准、规范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考证要求为依据。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空合一、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合一、讲学做合一,打破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转变,以学生课堂接受为中心向以学生实际工作为中心的转变。这些转变,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本质。
参考文献:
[1]陈振源.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编写组.维修电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关键词:制药工程学 工程性质 重要性
制药工程学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衔接起来,使学生能够从工程和经济的角度去考虑技术问题,并逐步实现由学生向制药工程师的转变。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环境等因素,往往忽略了该课程的本质――工程性质,较多的将课程内容理论化,缺乏与工程实际的衔接,造成学完课程学生还未形成工程理论、概念,导致与目前生产实际的严重脱节。因此,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制药工程学中所包含的工程性质,并将此理念融入教学中,促进学生对工程的全面深刻体会,实现向制药工程师的真正转变。
一、制药工程学的工程内涵
新药的研制首先在实验室完成,如何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许多因素对化学反应工程和有关单元操作由量变到质变的影响。制药工程就是将实验室的小试经中试放大和优化,将其生产工艺经一系列单元反应和相应的单元操作进行组织,设计出一个生产流程合理、技术装备先进、技术参数可靠、工程经济可行的一整套工程装置或制药生产车间,并结合相应的规范、政策(如GMP规范等)设计整个生产厂房,然后在选定的地点施工建厂,布置各类生产设备,同时配套相应的公用工程系统,最终使制药工厂按预定的设计愿望顺利地生产合格的药品。
正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众多院士强调的那样,现代工程是“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一体化的大型工程链,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技术和经济问题。现代的大型跨国企业也均是集研究、开发、管理于一身的综合性企业,而作为工程主体的制药工程设计,其范围更加广泛,涉及的相应内容众多,包括设备选型、车间工艺设计、技术改造与管理。其相关的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化工制图、电工学及电子技术、材料力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容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药物车间设计等。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制药工程学较强的工程性质导致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必须将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实训教学相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创新精神,建立制药工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