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经济型酒店的概念
学术界对经济型酒店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概念。笔者根据其特征及我国独有的情况,归纳经济型酒店的概念为“以客房为唯一产品或核心产品,以加盟或特许经营等经营模式为主,以大众观光旅游者和中小商务旅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规范、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1]
(二)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从不同视角定义的核心竞争力略有不同。本文概括的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指“某一组织或个体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其自身具备的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5]
(三)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本文所指的经济型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应根据经济型酒店的概念和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提炼总结,即“在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网络技术,通过培养具有酒店职业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某一特定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的能力,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号召力。”[2]
二、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本文把它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酒店品牌
经济型酒店的品牌主要是指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经济型酒店的品牌是其在市场中克敌致胜的关键,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二)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是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灵魂。经济型酒店的管理艺术主要包括其领导决策的艺术、组织的艺术、协调的艺术、整合的艺术等。
(三)人才资本
人才资本对经济型酒店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人才,是竞争的根本与动力。只有人才,唯有人才,才是最终角逐的关键。
(四)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已成为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营销直接跟其利润挂钩,是其实力的集中体现。在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时代,先进的营销能力是经济型酒店致胜的根本。
(五)独有产品
独有产品能把经济型酒店与其他明显区别开来。独有产品是经济型酒店最大的稀缺资源,是其吸引消费者再次光顾的保障。
三、提高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采取措施提升酒店品牌
酒店业品牌的提升从来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而必须通过长期的顾客体验带来。好的顾客体验能够带来好的品牌。笔者认为较好的措施是接待一些重要的宴会。比如新闻会、一些商业团体聚会、名人讲座等。这些都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接待这些宴会必须注重顾客体验,给顾客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促使其再次光顾。当然,经济型酒店出于成本的考虑,要在充分分析这些宴会的收入成本比的基础上进行。
(二)内外结合提升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是酒店管理人员决策、沟通、协调、组织等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提升经济型酒店管理人员的管理艺术,主要依靠内外两方面的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地总结反思、学习提高和外部酒店卓有成效的悉心栽培。经济型酒店的管理人员同样须注意细节管理,酒店管理处处无小事。管理艺术的集中体现表现在其管理者对人的艺术。
(三)采用各种渠道获得人才资源
经济型酒店获得人才资源的渠道大体可以采用外部招聘、内部培养等渠道。具体的方式,外部招聘可以通过网络、QQ、微信等新媒体,专场招聘会,报纸杂志,猎头公司,内部员工推荐等;内部培养首先应选准对象,然后进行重点培养,最后使其顺利上岗。在人才资源的获得过程中,应尤其注重公平公正。
(四)铸炼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是当今酒店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因素。营销,特别是网络营销,已成为经济型酒店销售的重要渠道。现在,不少经济型酒店2/3的订单来自于网络,因此,如何开展网络营销成为铸炼营销能力的关键。目前,不少经济型酒店已在QQ、微信上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就能实现订房、退房、送餐等服务,对消费者而言,非常便捷。因而,不少消费者添加了经济型酒店的公众号,接受了酒店的营销。
(五)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独有产品的开发
消费者需求是经济型酒店进行其独有产品开发的出发点及立足点。经济型酒店在进行核心竞争力提高的路径中,一定要注重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发出自身独有的产品。这样,才能通过产品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产生磁场般的效应,最终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先进做法,进行扬弃,开发出独有产品。比如莫泰268酒店,它就准确把握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低调而奢华,同时非常经济。莫泰268酒店的客房设置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借鉴了四星级酒店的模式,显得富丽堂皇。同时,它的客房还配备了自助的餐厅和自助的洗衣设施。但是由于其采用的是自助式的管理,因而其成本也比较低,真正做到了经济实惠。这就吸引了大批商务客源,从而长期屹立市场不倒。[3]
参考文献:
[1]匡家庆.论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打造[J].商场现代化,2008(9).
[2]李永利.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2(5).
[3]沈涵.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创新与市场细分[J].旅游学刊,2007(10).
关键词:商业情报; 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合理运用竞争情报在企业核心竞争中的重要战略作用可不容缓。众所周知的是,尽可能的提升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其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优势的决定因素。所以,必须坚持依靠竞争情报的重要实际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竞争情报
1、竞争情报的主要内容
显而易见的,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策略、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研究与信息。 其是一种不仅具有情报的可重复使用性、可共享性、知识性、可传递性、 价值性、商品性和社会性等一般属性外,与此同时,还具有增值性、明确的针对性、高度的谋略性、 预见性和强烈的对抗性的特殊的情报。竞争情报不是单纯的数据加工与数据堆砌, 其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包含一些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客观事物的信息中识别真伪、评价和分析, 从而形成新型的有价值的情报产品, 进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决策。
竞争情报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对企业可能构成的风险和机遇以及市场、政治、 技术、 社会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可以预先实施相应的措施, 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竞争情报为企业维持和赢得竞争优势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供决策支持,以期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其将反映主要客户的动向以及竞争对手余竞争环境, 并准确的跟踪市场需求与技术的变化, 从而掌握目前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而发现潜在的与新的竞争对手等信息转化为实用的、准确的和相关的战略知识, 从根本上解决经营管理环境的问题,发挥企业决策者的效能, 进一步帮助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 以期发展与保持竞争优势。总之,竞争情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进一步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在改变以及强化企业发展战略方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竞争情报是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化的产物, 现阶段在企业核心竞争中有着不容小视的战略作用。
2、竞争情报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与此同时,竞争情报在西方国家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中的战略规划。 据现阶段的统计西方国家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竞争情报的相关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该竞争情报机构能够推动企业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以及发展的竞争策略、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长期跟踪和搜集, 以至于在发展企业的信息快速反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阶段, 竞争情报的相关分析与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企业核心竞争里。与此同时,这些商业情报机构能够实时反映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 总之,竞争情报已经逐渐得到国际上众多企业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的针对竞争情报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战略作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常情况下,我国的一部分企业主普遍认为相应的竞争对手的商业情报容易了解,因此,不需要在商业情报的获取方面付出太多精力。与此同r,我国关于竞争情报的分析还处在起步的阶段, 不能很好的和企业以及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除此之外,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仅仅注重相关地市场调查,与此同时,针对策略研究与信息的分析投入较少。因此,随着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求企业必须利用现代竞争情报系统,从而突破原有的信息收集模式, 进而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依据。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 企业在整个经营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体系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决定着企业在产品的服务、研究、 营销、生产和开发等诸多环节, 并在一定程度上针对竞争对手有显著的差异与优势, 与此同时,很难被竞争对手抄袭, 并可以直接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有以下的几个特点:长期性、显著的增值性、 独特性、局部优势性、 延展性、 不可交易性和时间性。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经研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洞察预见及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等组成。 众所周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核心技术能力,其包括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等。通常情况下,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由人力资源向人力优势进行发展的水平与能力。与此同时,组织协调能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包括企业的激励机制、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文化和权利分配等多方面的因素,组织协调能力的作用表现在管理过程的程序化与制度化, 将企业的生产技巧与技术知识等加入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
三、竞争情报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企业对产品的销售、生产和研发快速发展, 竞争情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众所周知,竞争情报已经逐渐成为除人才、资金和技术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管理要素, 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元素。
1、竞争情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现阶段最为有效的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针对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情报系统,能够将企业在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与项目选择的可行性研究方面提供有效的辅助战略。 现阶段,竞争情报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有以下几个表现形式:可以更好的把握市场创新战略;可以更好的优化创新决策;可以更好的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可以更好的降低技术创新的投机性风险。
2、竞争情报对企业业务流程的作用
一般的,企业都有着相对复杂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与此同时,针对企业的相关业务部门来说,产自业务流程的信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竞争价值造成影响。 总之,竞争情报在财政支持、制造、组织结构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 尤其是在关键的业务环节中都包含了竞争情报工作。
结语
总之,商业情报在企业核心竞争中的战略作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我国针对商业情报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战略作用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进程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对商业情报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战略作用分析,旨在让人们直观的了解到其实质,以便于相应的开展商业情报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有关实际工作,更好地为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舒适服务。
参考文献:
[1] 董英利,赵需要.20 世纪末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2):137- 140.
[2] 刘焕成.21 世纪竞争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 [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 25(3):176- 178 .
关键词:旅游业产业要素旅游规划理论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在国家“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政策背景下,我国正在掀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一轮旅游规划热潮,从旅游发展规划转为旅游产业规划是一大趋势。统筹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是各地旅游业实现协调发展并形成竞争优势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内第一部省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由王兴斌教授主持完成,其成果对编制旅游产业规划特别是建设大旅游产业群,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但在旅游规划理论研究上存在缺陷。本文结合广西桂林和湖北宜昌旅游发展实践,从“水桶效应”、产业集群和核心竞争力等三个方面,构建旅游产业规划理论体系,以期指导新一轮旅游规划的编制。
旅游产业规划特点
旅游业是个涉及面广、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群,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以及由六要素外延拓展形成的旅游产业链,如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文娱体育旅游等。在旅游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往往成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可见,旅游业不仅仅是一个单一行业的产业,而是涉及众多行业的成长性产业群。旅游业这种特殊的产业群是通过产业波及线路来联系的,一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的上游依赖产业”的线路产生逆向波及;二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的下游后续产业”的线路产生顺向波及;三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相关联的消费互补性产业”产生间接波及。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统筹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基于此的旅游产业规划,也应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关联性的特点,也就是要把旅游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的上述三大波及领域,协调旅游业发展的各方面关系,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优势,重点强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聚集性和竞争性。只有这样,所编制的旅游产业规划才能指导旅游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旅游产业规划理论体系
(一)“水桶效应”理论
“水桶效应”理论,是指水桶由多块木板绑成,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据此一个水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组成它的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而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质部分往往又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旅游产业要素规划就犹如设计一个“水桶”,食、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是组成“水桶”的木板。因此,制定旅游产业规划,研究的重点是要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发现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要素);规划的重点就是要以此为突破口,并以最长的木板(要素)来统筹安排其它组成部分(要素),使“容量”(目标)更大化。
(二)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被誉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波特把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实质上,产业集群理论是以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关于产业空间结构布局的理论,是同一地区相同或相关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聚集效应,竞争的结果是一种正和博弈。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来自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并在交往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和维系这种信任关系的社会关系网络,因生产成本和社会成本降低而构成了产业集群价格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理论在旅游产业要素规划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各要素在空间布局上的聚集。因此,旅游产业规划的研究重点是要对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分布现状进行评估,发现产业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趋势;规划的重点就是顺应这一聚集趋势统筹安排产业要素布局,使之发挥产业聚集优势。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早由普拉哈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并把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心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组合多样技术流派的学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发展战略从多元化到归核化转变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具有价值优越性、资源集中性、文化异质性、整体完整性和模仿高成本性等特性。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力,特色的形成源于旅游核心竞争力。所谓旅游核心竞争力,就是某一旅游目的地内部诸要素的整合,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能力。某一旅游目的地要保持竞争优势,关键就是要在旅游发展中某些“战略环节”上保持核心竞争优势,以形成和巩固这一独一无二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旅游产业规划的研究重点是要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进行评估,发现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要素;规划的重点就是围绕这一核心竞争力要素统筹确定发展战略重点,从而增强该地旅游竞争力。
上述旅游产业规划三个理论在实际规划的运用中各有侧重。“水桶效应”理论侧重于旅游产业各要素之间统筹发展,讲求的是均衡发展,即各要素之间在量上的协调;产业集群理论侧重于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布局,讲求的是聚集优势,即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核心竞争力理论侧重于旅游产业要素内某些环节的突破,讲求的是核心竞争优势,即要素在质上的明显优势。可见,三者在旅游产业规划中的配合运用,既能促进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又能形成旅游业的聚集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优势,从而实现旅游业量的增长、质的扩张。
旅游产业规划理论的实证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的桂林旅游业曾一度出现大滑坡,床位增长的幅度超过了客源市场的增长幅度,客源市场的不足导致桂林旅游饭店床位过剩,旅游饭店纷纷采取削价或变相削价等手段争夺客源。依据“水桶效应”理论来判识,交通瓶颈成制约桂林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大量的游客进不来,散不开,出不去。20世纪90时代随着桂林两江机场和火车新站的建成,交通“短板”问题得到解决,客源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桂林城市景观和公交容量变成了“短板”,这一问题又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两江四湖”为代表的旅游城建项目完成而得以解决,自此桂林旅游产业要素又在更高的水平上寻求新的平衡点。当前宜昌旅游产业要素的配套问题与桂林20世纪末的情况类似,游客尤其是入境游客的可进入条件和城市景观建设的滞后,成为宜昌旅游业发展的“短板”,突出表现为旺季出现“一票难求”和城区旅游“空心化”的矛盾,这是宜昌旅游产业要素协调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又如桂林的旅游购物聚集在瓦窑旅游商品批发市场,旅游产品聚集在漓江沿线,旅游饭店及夜间文娱活动聚集在桂林城区。相比之下,目前宜昌旅游产业各要素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集群,旅游饭店尤其是高档星级饭店还没有在城区得到聚集,难以满足规模稍大的商务会议团队的同一接待规格和水平的要求;环坝(三峡大坝)旅游产品具有聚集的潜质,但聚集优势仍未形成;旅游商品、城市景观、夜间文娱活动等产业要素亟待规划和聚集开发。能否形成有效的产业要素集群是宜昌旅游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在山水同构产品的竞争中,阳朔旅游曾一度缺乏竞争力;自从策划并推出“印象·刘三姐”之后,阳朔一跃成为桂林旅游圈中新的旅游目的地,这是因为旅游文化产品“印象·刘三姐”成了阳朔竞争桂林山水风光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在传统的三峡旅游产品中,葛洲坝船闸、三游洞、中华鲟、屈原祠等产品的竞争优势平平,宜昌旅游在产品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在与重庆竞争三峡旅游中占居下风。三峡工程建在宜昌,三峡工程实现蓄水通航发电后,三峡大坝是宜昌建设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离开了三峡大坝,宜昌难以与重庆旅游相抗衡。为此,要举全市之力支持三峡大坝建成宜昌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但目前三峡大坝还是较为简单的工程观光型产品,缺乏深层次的工程文化的挖掘和展示,游客参与性体验不够,游客实际的体验经历与其旅游期望值存在较大的反差,这是三峡大坝旅游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规划的三大理论中,“水桶效应”理论解决旅游产业要素的协调发展问题,产业集群理论解决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布局问题,核心竞争力理论解决了旅游产业要素的市场吸引力问题。这三大理论配合运用于旅游产业规划,可以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吴议.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EB/OL].中国新闻网,2006年1月10日
3.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Michael·E·Porter.Clustersandthe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s,Nov-Dec,1998
5.西韦尔(英)著,姜法奎译.核心竞争力.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6.阚如良等.转型期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2004,26(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and discusses how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constructing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关键词: 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enhance;core competitive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08-01
0引言
世界500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各种管理行为当中,都充满着文化因素。他们的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往往包括引人注目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1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念
1.1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而形成的,是以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管理哲学、优良作风、行为规范、标识、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它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这些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功能体系。
1.2 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创始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判断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①应当是难以替代的。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这个特点,北大的张维迎教授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②应当是异质的;③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才能使企业占有永远的有利地位,后来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了一些判断标准;④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它可以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利益,给企业带来最高的效率;⑤必须为市场认可,既能够提供进入相关市场的机会。
2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为的“指挥官”,在企业成长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良好的文化中,企业文化各个方面都对核心竞争力起着推动和发展的作用。
2.1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本质就是个性,就是利益。文化个性一旦转变成产品竞争力,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它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2.2 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企业管理历经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两个阶段,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管理的工具,无疑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现代管理方式。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性是以人力资源为载体的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
2.3 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方向由于企业所处环境及自身实力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企业要不断的调整,周而复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的一切行为本质上都要受价值观的指导。企业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积累方向。
3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企业文化之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可以得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从文化入手,不失为明智之举。
3.1 提炼优秀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被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同的基本价值判断,它影响着员工对知识的获取,直接决定着员工的行为方式,提升企业文化,必须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升为本。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价值观,不能用生硬的概念和术语来表达,应该能够为所有员工认识并具有想象的空间,由领导表达为一幅生动具体的蓝图,将员工团结在为企业愿景奋斗的历程中;其次,价值观要正确反应企业长远目标;再次,为了使建立的共享价值观,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就会变得容易而顺畅,企业领导者应当发动和鼓励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共同参与讨论并提炼企业价值观,只有这样做,员工才能够深刻体会、认同并内化企业价值观。
3.2 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积累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企业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使企业成为全体员工都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共同体。一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氛围。充分释放员工对事业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能量,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二是强化惟才是举的导向。用好一个人才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应当做到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惟才是举;三是构建人才成长的平台。企业应当形成一个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氛围,切实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造条件,为人才成长构建发展的平台。
3.3 建设学习型的团队建设学习型的团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是在学习理念上要高度重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可能在经营上、精神上、形象上有新的表现、新的进步;二是在学习机制上要提供保障;三是在学习氛围上要着力营造,才能真正地爱惜人才、保护人才、为人才充分发挥才能创造好的条件;四是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途径上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式载体,开展创建活动,使学习型企业建设体现时代特点、贴近企业实际、富有成效。
3.4 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要想持续不断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创新,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创新已经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企业创新中,企业文化主要发挥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防止伴随企业的成长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上的惰性,这种文化惰性使企业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创新动力不足;其次是积极塑造企业文化,引发创新潮流,推进持续的创新过程。
参考文献:
[1]林国建.现代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安全链;石油安全;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4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0-0081-03
[作者简介] 张立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
李 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江苏 南京 21001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石油作为当今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源。解决好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能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能源安全观。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观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确保石油经济合理的持续供应和高效使用;减少与石油生产、使用相关的环境污染。
石油企业承担着国内石油的供给、生产、销售及引导消费的职能,因此,必然肩负着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历史使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势必影响石油的供给与使用效率,也必然影响石油安全的保证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给出了新的石油安全概念;借助价值链理论提出了石油安全链分析方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能力安全观”。
二、石油安全概念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石油安全概念的内涵也不断拓展。从以能够在数量和价格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为主要内容的石油安全概念,逐渐演化为考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概念。例如,崔新健把石油安全的概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定义为: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李树芳、潘懋探讨了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认为现阶段的石油安全概念已经发展到了关注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有限性,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保障阶段。
石油作为支持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物资,石油安全供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同时,石油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能源约束,它的使用效率和消费安全与环境问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实现石油安全供给、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和谐是石油安全概念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石油安全是指能够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该概念强调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其终极目标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石油安全的相关理论
1.传统的石油安全观。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是建立在仅关注石油供给安全概念下的安全观,主要有2种:一是“储量安全观”,认为有了储备和储量就能保证石油安全;另一种是“资本安全观”,认为依靠资本运营,通过在石油市场上购买石油,可以获得石油安全保证。但是,通常本国内的石油储量是自然天赋,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在短期内单纯依靠增加储量获得石油安全是不现实的。而储备是应急措施,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对于“资本安全观”,石油市场一向风云变换,晴雨无常,所以,单纯依靠石油市场,也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因此,从供给角度来看,二者对保证石油安全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从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角度来看,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2.石油企业与石油安全。国内的石油生产,由国家控股的几大石油企业集团主导。由于勘探权的登记制度,我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被授予原油勘探开发权。这种开采业的垄断经营,决定了石油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使命。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集团多为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掌握着国内绝大多数的炼油厂,它们控制着国内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拥有近80%的市场零售份额。所以,几大石油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好坏,其整合资源、开拓市场能力的大小,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与国家的石油安全息息相关。
3.相关的竞争力理论。主要就价值链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介绍。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他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价值链由价值活动构成,而价值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增值活动和辅助增值活动。价值链管理就是找出企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合理的控制这些驱动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成本和收益,最终使整条价值链得到最大增值,同时总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Hamel)提出的,是指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核心竞争力已日益成为企业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四、从“价值链”到“安全链”:新的“能力安全观”
1.基于价值链的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企业是集油气开采、炼化、销售以及辅助等为一体、具有完整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条的企业。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我们给出石油企业的价值链,见图1:
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的核心是创造企业利润,这也正是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整合的目的所在。整合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能力即为核心竞争力,由上图我们发现,石油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贯穿整个产业链条,在每个价值活动中都可进行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整合,创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可以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资源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石油企业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后,再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媒介,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工作效率,最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石油安全保障。
2.基于安全链的石油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安全问题是个系统问题,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其解决途径贯穿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给出石油安全链(见图2)。石油安全链是将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而石油安全保障活动贯穿于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安全链由安全保障活动构成,安全保障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安全保障活动和辅助安全保障活动。
从石油安全链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油安全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链管理就是在企业安全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生产和消费,最终在整条安全链上保证石油最大限度的供给和最有效率的使用。我们按照石油安全链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如下:
(1)上游开采部分。上游油气开采是石油企业生产的基础。由于油气资源是在千万年乃至上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富集起来的,它深埋于地下,而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目前石油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依赖进口。因而,石油企业在上游开采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就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获得资源的能力,包括国内现有储藏的勘探开发能力及开拓国外石油市场、整合国际石油资源的能力。其次是创造效益能力。在现有科技水平下,油气勘探、开采的不确定性很高,进而造成油气生产成本也很高。如果石油企业在油气开采方面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其油气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这样不但能为中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保证,更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利润空间。最后是海外经营能力,包括适应当地文化,获取国际人才,熟悉海外市场。上述三种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整合资源能力的提高和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即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中游炼化部分。石油企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企业,影响炼化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为:首先是企业规模。炼厂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规模优势,易于与上游的原油供应和化工企业一体化。其装置结构易匹配合理,生产方案易于优化。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择各种不同品质的原油,无形中扩大了原料的来源,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又相当于增加了原油的供给,有利于保证石油安全。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相当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原油的供给,同时,也降低了废气、废料和废水的生产环节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总之,石油企业中游炼化部分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原油使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强,这些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3)下游销售部分。下游(销售)部分是企业与外部经济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石油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是保证石油企业正常生产的有效需求的关键。下游(销售)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首先是保证石油有效供给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库存,加快产品周转,相当于增加了石油供给。其次是市场占有能力。如果企业销售网络完善,产品品种齐全,无疑会保证供给效率。企业的效益直接与市场占有率相关,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通常意味着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是企业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表现。企业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能完成产品的销售,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4)辅助服务部分。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是指研究与开发以及与油气开发和炼化、销售相关的服务性部门。影响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因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开发资源还是节约资源,都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程度不高,探明储量中只有20%-30%可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并且其中70%都是复杂性的非常规油田。因此,提高勘探储量要依靠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创新;提高采收率要运用先进的开采手段。此外,科技创新还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主要表现,是增强企业效益和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手段。
总之,石油安全链上各个环节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决定了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
五、结论
由上述分析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密切相关。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资源的能力。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中国石油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中国石油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竞争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贯穿于企业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正是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能力,决定了安全链各环节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决定了整条石油安全链的石油安全保障能力。由此我们得出新的“能力安全观”:通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石油安全保证程度是长久的、全面的和现实可控的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真正的石油安全在于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新健.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J].财经研究,2004,(5).
[2]李树芳,潘懋.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经济学诠释[J].经济师,2004,(5).
[3]葛家理,胡机豪,张宏民.我国石油经济安全与监测预警复杂战略系统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1).
[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
[5]Prahalad C.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May, 1990: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