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

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

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天华超净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股价近三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经核实,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裴振华持有宁波联合创新新能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79.91%股份,根据宁德时代的招股说明书描述,联合创新持有宁德时代8.50%的股份。

皖能电力: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40亿元可转债

皖能电力(000543)公告,公司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含4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转股价格不得低于股票面值。扣除发行及相关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全部用于收购皖能集团所持有的神皖能源49%股权。

国际医学:拟转让开元商业100%的股权

国际医学(000516)公告,3月6日,公司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对方签署了框架协议,国际医学拟将其所持开元商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作价转让,银泰百货有限公司拟受让国际医学所持标的股权。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关联交易。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史丹利:将尽快办理移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事宜

史丹利(002588)公告,公司于3月6日收到山东省临沭县人民法院下发的结案通知书,法院立案受理的班某某和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在执行过程中,公司自觉履行义务,本案执结。本案已执行完毕,予以结案。公司将联系相关部门尽快办理移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事宜。此前有媒体报道,因未给员工缴纳社保被劳动仲裁,史丹利集团被列入“老赖”名单。后经公司调查,认为媒体报道的内容基本属实。

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国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多年,如今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在全球处于领先的地位,另一方面,这个业态本身又存在诸多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几类技术是当前的热点。第一类是人工智能技术,第二类是区块链技术,第三类是大数据技术。这些技术都是美好的传说,但是如何能让技术更好地服务金融消费者,这不仅是行业关注的问题,也是监管层关注的问题。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这是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在政策逐渐到位,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的当前,互联网金融未来将如何发展?

首先,从全球发展和全球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治理的角度讲,互联网金融改革的核心是互联互通。国际上从两个方面进行互联互通。

一方面是从制度安排上,打通监管的篱笆,以更高的标准、更规范的要求、更有效的措施来建立互联网金融的全球监管体系。这一次整治方案只是完成了万里的第一步,为建立国际模式和范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实现技术方面的联通,要发挥技术优势。国内平台式技术是有前瞻性的,点对点技术在国际视野中也不分伯仲。

通过与全球对接,中国将会构筑一个全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这个生态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改革红利――金融深化的红利和技术发展的红利。因为中国市场有别于全球其它地区,中国消费者是对智能手机高度依赖的一个消费群体。发展的不规范将是消费者的致命硬伤。

相反,在国外市场,有四类技术并行使用:一是消费者仍依赖传统的金融网点;二是模拟技术;三是用数字技术;四是平台+智能技术模式。这四类技术同步发展。但是在中国,市场呈现出单一发展状态,发展速度远远超乎想象。

这说明,中国金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梦想一定会较快实现,但目前必须经过“补短板”阶段。

其次,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点已经不是以技术为导向,也不是以盈利模式为导向,而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消费者是这一轮金融产品开发的重点,开发的目标是供需两利,化繁为简。简而言之,客户要获得“傻瓜式”的便利服务,依靠数字技术能够“自服务”;金融机构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将冗杂的信息、无用且有害的信息挤出去,将有用信息按照需要推送到消费者的手机上。金融机构从制度、技术和产品开发上逐一提升客户体验,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全球一流的数字服务。

最后,金融的未来一定是体现在技术上。平台技术和点对点技术归根结底是通过智能技术来增强客户粘性。包括两种方式的处理――对称信息决策和非对称信息决策。其中,对称信息决策首先是保证数据量足够大且可靠,然后才是进行对称信息决策。而非对称决策是指信息量超乎想象,利用专业的技术和机构,辨别有用和有效信息,忽视低价值信息,以实现更加有效的决策。一般情况下需要可靠的第三方去进行信息处理。

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一)金融科技创新面临诸多风险

众所周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广大金融用户带来了新鲜体验,极大地方便了用户需求,但与之俱来的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可能会增加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信息风险,给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带来难题,同时对广大金融用户的信息安全和传统商业银行现有的盈利模式形成挑战。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金融监管的政策制定和制度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有待加强。

创新促进发展,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发展的市场环境,满足科技金融发展的融资需求。然而,由于国家信贷政策的制约和银行的金融垄断地位,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在运作模式上还存在实行逐级授信的审批制度、高新科技企业普遍拥有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得不到应有重视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无法满足高新科技企业多样化的需求。

(三)亟需大量金融科技人才

金融科技本身是以科技为核心,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创造与应用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极高,需要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用来支撑,以大的技术创新力度助力金融科技的发展。然而我国目前这一领域的人才较少,不能有效满足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势必成为金融科技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创新文化氛围亟待加强

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和激励机制导致金融创新动力不足。一方面,商业银行习惯于稳妥的持续改进,习惯于模仿先进同业和金融科技公司的成熟产品和业务模式,不太关注市场份额的整体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太关注创新文化,这就严重挫伤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金融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形成良好持续的创新氛围,更谈不上创新活动的形成。

二、面对以上问题,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工作,有效提升创新质量

金融科技创新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创新。要想搞好科技创新,商业银行就要充分吸收多个部门包括合规、风险、财务等部门参与进来,除此之外,还要让内部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这样既能为业务决策者提供帮助,又能提升创新实验质量。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鼓励商业银行积极研发金融科技产品,支持商业银行按相关规定享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各项扶持奖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自助设备技术快速发展,从而为商业银行开始向轻型化运营与智能化服务转型,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激发优秀创新人才工作热情。

人才是金融科技创新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将研发人员、用户体验设计师、客户体验专家等科技创新所需重要人才资源聚集起来,并邀请来自其他行业、不同年代以及企业内部那些经验丰富的人士加入,充分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开展科技创新。与此同时,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合理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评优评先、晋升升级各种激励手段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激发优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优秀人才的科技创新热情。除此之外,还要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平台,定期不定期地培养优秀人才进入高校参加培训学习,从而为商业银行培养一批既具备较强管理创新能力,又具务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三)大力提倡金融科技创新文化,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商业银行要想搞好金融科技创新,就要将金融科技创新做为一件大事来抓,下大力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在全行上下培养起良好的金融科技创新氛围,要采用培训、宣传、科技创新评选等手段,搭建各种学习交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激发全行员工科技创新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步伐。尽管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更高的成本,但这是传统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不能因为有“阵痛”就裹足不前,而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认真学习金融科技公司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实现各部门科技创新,搞好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并最终实现客户和银行的双赢。

(四)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

从长远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的确给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是说它的发展就不存在任何问题: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存在,其中庞大的数据网络无疑加大了信息安全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这样的风险如不及时加以监管和防控,将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举措加强金融科技风险监管,有效防范金融欺诈、避免高风险性的金融风险的发生。首先,建立风险预警应急措施,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预警模型,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企业利用概念上的模糊规避金融监管,从事金融诈骗活动,有效防止信息泄露等产生的法律风险。其次,相关从业机构应当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等能力,时刻不忘防控风险,使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三,加强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广大员工提高职业操守,加强风险防控知识的学习,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第四,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更为紧密的监管合作机制,提高责任意识,依法打击利用金融科技名义进行的各类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商业银行沿着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前进。

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一、 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是指银行业开展传统银行业以外的金融业务,如保险、证券、基金、消费金融等,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这是狭义的银行业综合化经营,也称为银行业的外部综合化经营。狭义的银行综合化经营通常表现为银行集团模式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一般通过新设或控股独立的子公司来开展非银行金融业务,主要表现形式是多个独立法人、跨行业开展业务。

从广义来讲,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不仅包括银行外部综合化经营,还包括银行内部综合化经营,即商业银行内部通过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交叉销售等方式,为客户提供以传统银行业务为基础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在国外,商业银行内部综合化经营通常会涉及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综合化经营仅指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框架下开展业务,比如银行内部成立投资银行部,开展重组并购顾问、债券承销、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业务。

二、 综合化经营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必然趋势

1. 综合化经营是商业银行应对不利环境的有效手段。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经济增速下滑、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多重挑战。经济增速下滑一方面减少了银行信贷需求,另一方面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加了银行整体风险水平;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窄,颠覆了银行传统的依靠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一方面使得储户追求更高的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脱媒现象愈发严重,另一方面促使优质信贷客户转向资本市场寻求更便宜的资金;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服务效率吸引了众多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服务来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以弥补利润缺口。

2. 综合化经营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最初都开展非银行业务,但由于银行经营者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薄弱,导致存款客户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大萧条后纷纷实施了金融分业经营模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冲击日益严峻,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又重新恢复金融的混业经营模式,银行、证券、保险自此又相互融合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开展综合化经营也是我国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建国以来,我国金融业一直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随着我国金融业不断与国际接轨,商业银行将会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利用自身品牌优势,拓展非银行金融业务,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可以有力的应对外部负面环境的冲击,还可以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去。

3. 综合化经营能够有效的分散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银行集团通过发展非银行金融领域,可以改变收入结构,从而降低银行集团信贷风险的集中度。单一银行业务会导致银行集团的经营风险过度集中,不利于持续稳健经营。多元化经营可以使得银行集团的资产配置选择更为广泛,通过广泛的业务组合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例如,在次贷危机中陷入挤兑风波的英国北岩银行就是因为业务过度集中于住房贷款而最终破产。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这些实施综合化经营策略的金融机构,通过其他领域的盈利弥补了在次贷危机的损失。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形下,不良贷款率较低,商业银行承担较低的信用风险,在经济形势低迷阶段则恰恰相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的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

三、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最初探索综合化经营之路,很大程度受到监管政策的推动。自2005年开始,我国监管机构分别批准商业银行参股或设立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随着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综合化经营的步伐也逐步加快。

1. 银行集团模式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拓展非银行金融领域,基本形成银行集团模式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我国大型银行基本形成银行集团模式,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纷纷通过申请或并购等途径获得金融租赁、基金、保险、资管等金融牌照。如交通银行将“国际化、综合化,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两化一行)”作为全行长期战略,建立了以银行为主体,包括交银租赁、交银国信、交银施罗德、交银康联、交银国际、交银保险等在内的综合银行集团架构。一些股份制银行也积极打造综合化经营平台,如兴业银行布局期货、基金、租赁、信托、消费金融、?Y产管理以及研究咨询领域,通过统筹利用集团多牌照优势,实现了旗下所属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与优势互补,有力的促进了银行业务转型;民生银行布局金融租赁、基金等领域,努力向银行集团模式发展。

一些基础较好的公司或集团也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逐步形成金融控股集团。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和招商集团,形成了集银行、保险、基金、期货、投资公司、金融租赁、信托、证券和资产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领域,金融业综合实力较强。另外,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都向着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方向发展,如华融、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经上市并获得了金融全牌照,长城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也在扩展自己的金融全牌照版图。

总体来说,银行控股集团与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各有优劣。在银行控股集团模式下,商业银行处于核心地位,非银行子公司依赖银行业务及营销网点进行业务拓展,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实现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但由于银行母公司无形中会为子公司提供信用背书,在风险隔离方面存在隐患。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集团母公司并不承担具体业务的运营,只是在战略规划、资源配置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能够灵活的剥离、转让、重组资产,子公司之间能够很好的进行风险隔离,但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效果较差。

2. 综合化经营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在外部综合化经营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不但将版图扩展到证券、基金、金融租赁等传统非银行业务,还涉足信托、养老金、消费金融等业务,如交行、建行和兴业控股信托公司;建行成立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中行、兴业、华夏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还积极探索内部综合化经营。建设银行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承销永续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等产品,2015年实现财务顾问业务收入达43.52亿元。广发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纷纷成立交易银行部,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资产托管等传统银行业务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银行服务,不但可以提高客户粘性,还为银行带来了廉价沉淀资金。

3. 综合化经营协同效应快速提高。随着商业银行在综合化经营方面的改善,集团子公司之间不断加强协同联动,对集团利润增长产生协同效应。以工商?y行为例,工商银行通过新设或收购方式,先后组建工银瑞信、工银租赁、工银国际和工银安盛四家公司。工银租赁通过“租赁+贷款”、“租赁+保理”、“租赁+理财”、“租赁+基金”、“保函+租赁+保理”等新型结构化产品,为工行境内外分行带来租金清算、汇划和结售汇业务,并拉动存款、客户理财和银行卡等业务。2015年,工银租赁实现净利润33.04亿元;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和工银安盛保险公司分别实现12.9亿元和4.5亿元,分别较2014年增长155.3%和17.4%;工银国际实现净利润0.99亿美元,增长136.7%。

建设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截止到2015年末,建行的非银行金融领域业务已全面覆盖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投行、期货、养老金管理以及专业化银行等多个行业。2015年,建行综合化经营子公司资产总额2 665.96亿元,较上年增长40.65%,实现净利润39亿元,增幅59.01%,其中,建设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10 968.39亿元,跃居全行业第一,实现净利润11.96亿元;建信人寿实现净利润4.13亿元;建信租赁实现净利润9.55亿元;建银国际实现净利润6.81亿元;建信基金实现净利润4.78亿元。

兴业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综合化经营步伐较快,协同效应的效果显著,其旗下子公司兴业国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依托兴业银行和兴业信托所拥有的数十万的企业金融客户和小企业客户,每年发行千亿计各类理财产品。民生银行布局金融租赁、基金等领域,并获得了较好的业绩。2015年,民生金融租赁实现净利润10.56亿元人民币,民生加银基金实现净利润4.99亿人民币。浦发银行进军金融租赁、信托领域,逐步完善综合化经营平台。

4. 商业银行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整体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但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都加快了综合化经营步伐。建设银行在2016年上半年筹建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并获准,建银国际还成功收购Medist75%股权,建信人寿旗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正式开业。浦发银行进一步完善综合化经营平台的搭建,2016年3月完成对上海信托97.33%股权过户事宜。华夏银行2016年11月宣布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兴业银行进一步积极争取证券和保险牌照,完善综合化经营平台。从总体上看,具有全牌照的银行将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和防火墙制度,其他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在加快金融牌照申请的同时,对银行内部基础业务进行创新,发展专业的、特色的银行业务。

四、 股份制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的建议

走综合化经营之路是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型商业银行在资金、渠道、股东背景等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在开展基金、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股份制银行实力相对较弱,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以特定领域为突破口,对外拓展非银行金融业务,对内重组银行基础业务,逐步实现综合化经营的战略部署。

1. 完善相关业务牌照,走差异化经营之路。股份制银行应紧跟国有大行步伐,完善相关业务牌照,建立综合化经营平台。建立综合化经营平台不应盲目拓展,需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资源禀赋等条件稳步推进。股份制银行需做好行业研究和市场细分,对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业务的投资前景、政策限制、投资规模以及经营难度等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有所偏好,然后进行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通过新设或收购等方式获得金融牌照,制定差异化、集中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综合化经营发展战略。

2. 树立先进服务理念,加强内部资源整合。综合化经营需要内外并举,既要完善金融牌照,还需要在传统优势业务基础上创新,开展内部综合化经营。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挖据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股份制银行的内部综合化经营需要加快向传统中间业务整合发展,推动理财、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全面协调发展。研究投资银行与交易银行设立的可行性,在传统优势业务基础上开展创新,梳理和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强内部资源整合,重构业务条线和板块。例如,当前国内银行业兴起的交易银行业务,能够切实帮助客户解决从支付结算到集团资金管理、流动性管理以及上下游融资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不但提高了客户粘性,还可以获得便宜的沉淀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