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职业认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生源分析,以达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几乎长期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处于弱势,造成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都比较低下,要给出组合拳逐一解决.帮助学生分析,以前学习成绩差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原因;让他们看到高职生一样有希望,给出具体措施以及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较的优势所在.让他们鼓足勇气,知道人生才刚刚开始.
1.1学习兴趣与学习目的
依据学习理论,由兴趣、爱好和与社会责任相联系的理想为动力的是高层次的动机,属于内驱力和远景性.由外在因素干扰的是低层次的动机.只有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高度的自觉性.大多数高职学生选择专业不是由于兴趣,比如受到家长和老师影响,或者好找工作;学习目的多数学生是由于外在,而非发乎内心.
1.2学习信心和态度
信心是人对自己正确评价后产生的自我信任,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是由于缺乏自信所致.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一般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只有恰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才能推动学习者克服困难,提高效率.多数高职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不好.
1.3提高情商对策
加强人文教育,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励学生的理想、塑造学生的人格、调节学生心理、关注学生的情感.通过圣徒实际、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构建以行动导向为主的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2.1构建行动导向的课程设置
针对专业岗位的需要的能力组成,以计算机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主要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课程和实习实训内容,构建主要课程和训练内容.大体思路是先有校企合作与学校进行市场调研,针对社会需求进行岗位分析需要的能力和技术,全面系统地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制定学习内容.
2.1.1对专业岗位群分析,确定典型和主要工作任务通过积极地与企业沟通和市场调研,确定了计算机操作员、网页制作员、网络管理员三个岗位进行系统地分析,制定出了40项典型工作任务.
2.1.2分析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将40项工作任务转化为8项专业的学习内容,分别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技术、Flas制作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ASP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
2.1.3设置行动导向的课程对岗位群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分析后,制定行动领域,完成职业岗位的社会能力及拓展能力的训练.社会能力主要指团结协作能力和艰苦创业能力.这些主要由基础课程来培养,如英语、思想政治、心理学、就业指导和素质拓展课,培养学生爱岗就业、团队精神、诚信品质、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等,对学生的整体的情商有一个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等拓展能力主要渗透在平时训练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2.1.4实施双证书制度学生通过获取国家相应的资格证书,既可以获得训练和专业学习容,又可以在就业竞争中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2课程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对课程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始终围绕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需要的能力,进行有目的地训练,突出技术和人文素养以及工作能力的有机结合.把实践能力和零距离对接作为教学的重点.
2.2.1制定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的教学计划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把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用人单位的欢迎是我们培养的目标,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改革的重点.
2.2.2进行模块化课程的变革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找到理想的教育途径,学生接受的自然有序,不至于让学生一头雾水,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具备,又要具备高超的教育理论和艺术素养.
2.2.3扩充实践课时数对实践课时给予充分的重视,高职与本科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到单位就能干活,找到切入点,进到单位之后,在工作中需要时候,再慢慢学习理论知识,就不会感到那么枯燥了;否则学生很难学进去那么多理论,因为毕竟他们底子差,只要工作需要那点技能就可以了,先上岗,以后再慢慢学,毕竟现在提倡终身学习.
3改革教学方法
3.1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顶岗实习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准绳,达到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职业的全方位能力.以精心选出的四门优质核心示范课程,采取项目教学,项目课程主要遵循工作过程来组织知识,由于工作任务的特性与复杂,不同的工作任务涉及的知识有交叉重复,有的也会出现知识漏洞.同时工作任务的难易不同,也造成了教学上的不均衡,有时候跳跃式的知识也给学生接受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给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功能更高的要求.
(1)与企业积极合作以工程实际中的项目为背景,按照项目的整个运作流程,师生和企业主要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项目部,放手让学生去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将项目中的需求知识提前大致说一遍,让学生边做边学,互相协作,直接把课程知识与实际工作对接,学生完成了项目中的任务,也就掌握了知识.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也非常旺盛,不至于觉得学了那么多知识没有什么用.同时为单位创造了效益.
(2)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对学习情境的构建,成为项目课程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项目内容按照学习进度有简单到复杂,例如学习文字编辑,学习可以这么安排任务,日常文档、商务文档、行政文档、学术文档,就是逐步过渡到学生比较陌生的领域,紧密围绕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不至于感觉一下子接受不了而放弃.
(3)分段完成当项目很大时候要进行合理分段,如“多媒体素材加工”,牵涉到图像、视频处理、声音等,学生通过“编制电子相册”来学习各项知识技能,就需要先完成录制伴音解说和制作相册封皮之后,才能去做.通过这些工作的分解,也让学生学习到了认知规律,并且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也知道如何去做了.
(4)及时对应当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比较独立时候,要及时对应工作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遗忘,并让学生实时充满成就感.如学习网络交流时候,可以布置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
3.2专业教师要爱岗敬业并积极学习
(1)教师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并加强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同时要有历史的使命感.在教学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和学生打成一片.点燃学生的激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2)按照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师资很难适应基于职业情境的行动导向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中学习,完成工作任务中锻炼能力,在主动解决问题中建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教师要有积极主动性,去学习新的职业教育理论.
(3)项目教学往往需要一个教师团队,这就要求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团队领导力.项目教学牵涉许多实践环节,对教师的实际动手和对外交往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融入社会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4)由于传统教学下,学生习惯单打独斗;而项目教学由于与工作真实差距很小,所以要求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宗旨,必要的交流和协作是必须的.
3.3在课程考核上以能力为主
本专业大部分课程需要学生上机操作,可以布置几个大的任务,考核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单独布置任务主要考察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加大平时考核力度,上课讨论要占有比较大的分量.
3.4专业基础课实行考教分离
建立题库为达到更客观的评价教师,建立了试题库,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比较客观的测评.
4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除了以往的单个实训之外,加强综合实训.虽然课程实验很多,大多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是独立的,没有形成本课程和别的课程串联到一起综合运用的功能.为避免在计算机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知行分离、害怕毕业面对实践的情况,有必要机型改革综合实验.
4.1实验存在问题
4.1.1验证性实验比重过大,综合性实验学时过少.
4.1.2综合性实验教学大纲陈旧,内容与现实社会差距太远,内容更新很慢.现有综合性实验一般围绕课程基本内容,鲜有针对实际问题的.
4.1.3实验室管理缺乏制度化和科学性,不能合理利用实验资源.
4.1.4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评价指标单一,就是评价实验结果一个指标.
4.2几点建议
4.2.1加大综合性试验课时如《数据库原理》综合性实验安排,应该变过去分散的实验方式,改为三周时间集中完成,期间不安排其他课程,确保实验教学的持续和易操作.
4.2.2加强综合性实验大纲和内容更新实验数据和素材应结合实际工程,每学年数据要进行.在具体安排时候,可以分解成多个子项目,最后综合成一个大项目,不仅能提高学生团队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4.2.3让学生实际去做真实的工作在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制作中等规模的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系统.它有6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安排6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单独与后勤沟通,确保实际需要.在整个项目运作中,教师只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产生一定的效益,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2.4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周六日和晚上都要对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去实验室做实验,国外很多都是在实验室通宵.而我们限定在教师正常上下班时间,对学生做实验的连续性很不好,同时对实验室资源也是很大的浪费.
5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5.1实践教学的价值思考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是特色体现的主要方面,主要是实训和实习.首先,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体会完成任务的方法.其次,经历过程一定要关注主体体验.学生经历任务过程时,会有千头万绪无从抓起的感觉,到逐渐豁然开朗后的愉悦;会有眼高手低的感慨;并且在过程中,学生会感受气氛、领略工作环境、感受进步,形成直接的工作经验.再次,反思内化获得能力的提升.学生直接的经历一般是片段的、单个的、松散的,对这些有意义的东西,及时总结,就会变为个性内在的东西,进而促进个性成长.最后,理论是深层反思所必须具有的,必须有相应的理论,才能对经验系统化.理论与个人经验相互印证,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
5.2理论教学的价值思考
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须够用为原则.首先,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是盲目的,并且不能培养学生较高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学目的是提高个性化的思考能力,任何职业都有其特定的思考能力,在学习职业理论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个性思考力,正是学生获得职业策略的需要.
5.3人文滋养的价值思考
高职教育是更等教育,要培养人,就要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首先,成功的要诀是“以道御术”;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强大人文的积淀,技术的提高必须有深厚的道德素养做后盾,突出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格的提升.其次,文化艺术滋养人的心灵;现实告诉我们,作为知识的信息随时可得,而大学特有的育人环境是离开大学后很难得到的.最后,职业能力仅仅是敲门砖,能用内在的道驾驭外在的术,才是合格的职业人才,所以计算机专业人才也不例外,要进行人文素质的提升.
6课程评价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自获得广西中职示范特色专业以来,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周密的安排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各项任务。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专业建设工作的重心,在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氛围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工作。
2研究的目标
专业着重培养为IT行业、金融业、加工制造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建设与维护、网站搭建与管理类岗位服务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中小型网络的搭建、配置、维护和桌面技术支持工作的;从事网站的建立、、维护与管理以及网页的设计与维护的;从事计算机网络配置与测试、管理与维护及管理方案设计的;以及从事计算机公司的网络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根据专业网络搭建与维护和网站制作与管理两个方向分别培养IT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硬件维护员、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络设备调试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网站内容编辑网页设计工程师等。
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项目引导,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跟企业共同探讨开发与就业岗位实际切合的,与职业能力需求一致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将工作任务融入教学内容,在实施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创新,基于实际工作任务为引导的教与学。按照“面向企业、发展学生”的要求,充分调研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制定全新课程体系,突出教学情景与工作任务一致性,突出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构建以项目课程为阶梯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学做一体化,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2“项目引导,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职业素养全程化培养与渗透,形成企业场景与教学情境相融合,岗位需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用人标准与评价标准相结合的格局,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学做一体,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开展项目化教学,在课堂中积极应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实现“项目引导,学做一体”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实习企业的基础上,新增5家校外实训基地。发挥企业的优势,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实践要求,培训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带队能力的实习指导老师队伍,为专业教学实现课堂与工作任务“零距离”提供保障。不断完善学校、企业联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习教学管理体系。
3.3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
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课程体系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从职业出发,以网络搭建与维护和网站制作与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系统设计课程结构。公共基础课程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人生树立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的需要。专业技能课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以实习实训作为专业技能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形式。专业技能课应立足岗位需求和专业建设方向设定,突出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拓展课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发展需求,扩宽就业渠道,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程;非专业能力拓展课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就业面,开设了选修专业拓展课程,其中《书法》的开设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职业礼仪》、《形体》课程则是为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个人气质,为学生踏上社会奠定基础;就业衔接课中《岗前培训》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心态,做好入职前的充分准备。为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以典型职业活动课程为主,辅以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技术方法体系课程。建立教学管理组织协调机制,学校各部门紧密协作,建立学校督导组、专业部、教研组三层分级管理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采用教学检查、问卷调查等教学质量管理的方法,深入教学环节中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质量进行评价。
3.4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促进专业发展,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各个方面的评价反馈,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为人才培养、专业改革提供衡量的依据。按照项目的开展进程,实施过程性考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一起进行考评,形成综合性的教学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能够真正的反映学生能力素质、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分析学生个性差异与潜能所在。为了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有效的保证。专业带头人要对专业发展方向把握准确,同时具备专业改革、教学科研、组织协调等能力,能带领专业教师团队学习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理论与专业技能,开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展行动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骨干教师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有计算机专业教学经历的教师作为专业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要参与课程的建设与课题的研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教科研项目开发、企业岗位挂职锻炼,积累丰富的行业相关经验。同时也邀请行业中的能工巧匠走进课堂,承担部分课堂教学任务;负责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要求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这些都将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中职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开展。
作者:廖子 泉 单位: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办高职;专业定位;培养机制;活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背景分析
近几年来国家把高职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不断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民办高职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是一所新兴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成立于2005年,与澳大利亚教育部直属公立技术专科院校SWAN TAFE学院及亚历山大理工学院合作,是中澳教育部承认的高等双语院校。为与国际接轨,学院坚持学以致用,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开展双语教学、师生互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具备熟练的语言能力,从事国际跨国公司商务、贸易、旅游、会计、软件技术等行业的工作,也可从事国内“三资企业”及企事高级管理工作。
高职学生的入校分数相对偏低,多数学生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刻苦认真的学习精神,生活散漫、有逆反心理,不愿受别人管教。但是他们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如大多数人幼稚中透露出单纯,倔强中体现出豪爽,固执中反射出开朗,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可塑性强。要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能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计算机应用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教学中曾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混乱
高职计算机专业不象本科计算机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课程内容应该是面向实际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计算机某一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不能准确定位,只是照搬本科的课程体系,开设的课程主要为本科课程中该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和一些实用型课程的简单堆积和拼凑,从而导致课程体系不够规范,甚至有些课程内容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符合岗位技能需要,实际操作技能较差,往往还需要用人单位再培训才能上岗。
(2)专业本身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民办高职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文化基础相当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计算机专业相对其他学科又比较难,两年制高职高专往往第一学期就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学生难以理解,很容易感到枯燥、厌烦,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困难。
(3)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由于养成教育较差,很多学生生活散漫,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聊天、打瞌睡、听音乐、打电话、收发短信等现象严重。尤其是实验课上,他们利用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快速切换特性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在教师检查时又快速切换到实践内容中,教师难以有效地管理教学,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4)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养成教育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讲授为主、作业和实验为辅),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心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5)教学手段落后,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由于设备及条件不足,还在以落后的方式教一些软件知识。对于很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仍然采用黑板教学,往往是先到大的阶梯教室同时给一二百个学生讲解操作步骤,要求学生记下操作过程,再在随后的一两天中安排一到两个课时要求学生分批到机房去实践。这样导致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实践和消化,不利于动手能力的提高。
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更要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且学校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根据民办高职的定位,结合学院的特点,我们设计的计算机专业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根据软件企业的需求和对职业岗位的分析,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维护能力和中英文信息处理能力。
(2)熟悉常用办公软件使用方法,具有操作和维护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技能。
(3)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熟悉VFP等数据库的创建、应用、管理和维护,具有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5)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和管理,熟悉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6)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知识,熟悉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机理,具备病毒的防范、查杀的技巧与能力。
4培养机制
4.1课程配置
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或“职业性专业”,其课程设置必须跳出“学术型”套路,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蒸”中专教育的“发面馒头”,更不能办成社会上的培训班,而应该依据高职的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在课程设置上坚持“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能课程的开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院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本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理论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选修课、实践和军训等课程。其中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包括OFFICE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网络综合布线和组网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初步编程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坚持课程设置基本原则的条件下,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生的特点,课程设置中还特别增加了EXCEL VBA、等级考试辅导等课程。
(1)增设EXCELVBA课程
EXCEL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据调查,80%的用户只使用了其中20%的功能。对于很多可以快速完成的工作,用户只是一味地使用“蛮力”。使用EXCEL中的VBA可以把我们从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将来走入工作岗位也能得到老板的赏识。VBA是一种应用程序自动化语言,是VB的子集。与VB相比,VBA虽然没有独立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但是它可以和其他程序一起生成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较之VB,VBA更简单实用,更适合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所以,增设EXCELVBA课程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另一面由于加入了简单的编程,为学生学习 后续的编程课程和今后的深造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增设等级考试辅导课程
鉴于目前社会对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认同度还普遍较低,而很多用人单位又把是否具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作为招聘的重要参考,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别增加了等级考试辅导课程,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VF或三级网络。这样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能获取一个专业方面的认证证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以考证为契机带动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专升本及出国深造打下基础。
4.2活动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以活动为形式,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化。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去活动和思索,从而获取知识。学生对材料产生了兴趣,在心理上就会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在活动教学法体系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能力为本位”。在把“活动教学法”引入课堂后,我们获得了很多较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善了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而对计算机课不感兴趣的现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提问,利用提问引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点,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知识点,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在讲完某一个知识点后出一个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随堂练习,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能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堂上,还可以让某个学生直接到黑板上做题或者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完成后再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讲解。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到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从而对症下药。
(2)启发式教学法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然后逐步加深到要讲解的问题,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来解决问题。例如在程序语言设计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求1到100之间的偶数和,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求1到100的和,然后逐步加深到求奇数和或偶数和。
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思索问题,当学生编程成功时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3)任务驱动教学法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相对较难,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容易感到厌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在用的需求下学,学以致用。例如程序设计课程中,在进行读语句和写语句教学时,可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如“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出题显示要用一个写语句;出题要一个随机函数;回答问题要用一个读语句;答案显示也要一个写语句。然后教师介绍读语句和写语句的格式及其功能,并介绍随机函数。由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上的例题,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教师或查看学生在电脑上的执行情况,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发现问题。个别问题个别回答,普遍性问题就在全班回答或讲解。在完成本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正误判断问题、一次练习做多个题目等问题,这样就由学生引出了后续问题“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正确的显示“right”,错误的显示“wrong”,这是条件语句教学时的任务。循环语句教学时,任务是“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每套20道题,每题正确的加5分,错误的不给分,并计算总分”。数组教学时,可以提出对全班的成绩进行统计的任务。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感觉到编程是一件实用和有趣的事,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4)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给学生分析题目、组织讨论、安排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讲解等。这样学生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必须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又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随着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不但能扎实地掌握所学的文化知识,还能够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5)分组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进步状况,对学生不定期地进行分组,布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并对各组采取不同的奖励,使成绩落后的学生也能经常受到表扬。这样落后的学生就很容易赶到前面,学生因此有了学习兴趣,被动的学习也就转换成主动的学习,学习积极性也会明显提高了。
(6)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机房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硬件保证。在这些场所,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同步进行操作,有力地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我院,硬件上有比较先进的设备,我往往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制作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生动,易于接受,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
4.3创造实践机会
高职的学生一般兴趣广泛,喜欢动手,好胜心和自我成就感极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设法给他们创造实践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1)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技能竞赛
民办高职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可以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走出课本,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可以举办一些OFFICE技能竞赛(包括文字录入、EXCEL数据处理、PPT幻灯片制作),网页设计与网站制作比赛,计算机组装、系统维护及故障排查比赛,网络布线及组网竞赛等,并适当地颁发一些奖品。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进了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
(2)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满足教学实践需求,短短三年内已建立了三个大型实验室,其中普通实验室一个、网络实验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日常教学中,我们还组织学生成立机房维护小组,辅助机房管理人员做好计算机的组装、维护及故障排查等工作。除此之外还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实习实训,开发一些小型的应用系统或者组建一个小型的网络等。同时还积极探索开发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并计划与软件专业、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园企业等合作进行教学、科研工作,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2007年我院已与山大三元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将其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实习基地。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工学结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主要以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中职专业人才。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宽度与广度逐渐加深,人们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加强网络技术教育与研究有助于促进社会生活水平与方式的优质化。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技术教育中“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网络存在的网络方面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基于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促使我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先进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接轨。企业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程度与水平的提高促使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的网络专门人才被需要。网络维护工程专业人员、网络安全工程师以及架构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网络行业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社会备受关注与尊重的行业,而从事基层网络管理与服务的专门性的人才数量只能站到总数的很小部分。因此,坚强计算机网络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意义重大。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当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我国中职院校大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意味着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工作已经开展并被纳入常规教学内容当中。中职网络技术仁慈啊的培养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当地与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中职院校办学思路不同造成网络专业的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有些学校简单照搬办学模式;学校的师资水平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办学经费紧张,实习、实训条件较差;由于人们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相对较弱。
二、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措施探讨
1、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应当更加关注创新意识与能力,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培养与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专业理论学生应当掌握扎实,基于这种理论教育基础上应当培养学生的更加广泛的知识面以及知识体系。这样才能真正的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课程改革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学习以及顶岗实习想和的方式,充分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 依托企业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3、教学内容改革
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保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建立起适合当前状况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素质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的两大坚实基础。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而技术基础课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立足之本,其设置情况应该认真探讨。在技术基础课中,增设了“专业导入”的内容,这是高职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的,以讲座,报告或参观的形式,让学生在入学后首先了解培养目标,了解他们将要从事工作的性质,岗位特征,发展方向等,进而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4、教学过程中应当建立双证制度,之中院校应当将这种双证制度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看待。也就是说,学生在达到了素质合格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相应的素质达到证书。技术能力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得到技能证书。这样的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与水平,也更加有利于促进教学的规范性,便于评估教学质量情况,是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专业技能。
5、教学方式方法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应当通过实例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该学科的认知水平。例如:应用软件以及程序设计等学科。另外,应当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有这样才能真正令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与目的性。除此之外,培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以及自学能力。
6、高度重视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实训
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实训练习,加强校内实习以及实训环境下的训练与校外实习。学校内部应当建立相应的专门实验室。另外,加强与校外的企业之间的联系,发展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这样能够更好的为培养专门人才提供便利。
7、网络信息技术“工学结合”的考核制度改革思路
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嫩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挥。因此,在建立相关的信息技术考核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主要内容,减少考核中的理论知识作答,将实践能力以及独立完成项目内容纳入考核系统当中来。另外,考核不能流于形式,应当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基于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能力的引导与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考核减少对专业理论的考核,有助于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高度的动手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方式进行简要分析,虽然说当今社会环境中,网络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相对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在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战略的过程中需要以充分建设国家信息网络体系为重要的前提和保障。之哟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中职院校在进行积极的探索过程摸索出一套“工学结合”的教育培养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雷超阳,刘军华. 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当代教育论坛,2013(1):12-13
中职学习 计算机教学 人文精神
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新成果在生产中的普遍应用,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使得社会空间的迅速分化、劳动分工的高度专门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程序化,人的感性一面,在人格的发展上受到压抑。同时,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加重了人们的精神压力,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因此,激发人的共性,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追求一种有助于人的理性和感性,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让人享受到一场来自心灵的盛宴。
笔者从事中职计算机教学已有多年,给我的感受是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大幅下降。对原有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尤其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缺少精神,没有信仰、理想,霸道无理,自尊心太强,喜怒无常,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责任意识差。他们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无法回避的挑战。这些青少年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又没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是过分的功利主义色彩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滑坡。
近两年,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也十分关注中职生人文精神的发展,新一轮的中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这一点。德育课程深入浅出,内容充实缜密。加入《心理健康教学大纲》,《经济政治与社会》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对学习产生亲切感。文化基础课程具有通俗易懂,可读性、可操作性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的过程中能构建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专业课程注重职业性、综合性及趣味性。既关注学生整体的平均水平,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同时,面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更要深刻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中职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人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光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只有当一个人精神丰富时,他才能很好地体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你的一种幸运,才能在学习中感受美好的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适当地介绍计算机历史与现状,包括人类自从步人近代社会,科技发明、发现与日俱增,将计算机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时代信息给学生们及时印出来,作为他们的泛读材料,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捕捉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开拓思维、提高组织表达能力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
如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同时,可以重点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神州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一切的荣誉都离不开计算机自主创新的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信念。又教师在讲解Excel《建立图表》一课时,要求学生依据全国贫困县的人口、耕地、石漠化、经济、缺水等情况建立柱形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适时渗透,这样既能巩固相关的环境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教学中几句或一段话,就能使学生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从而使学生情操得到升华,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2.创设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教学管理中强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培育,把已经发现的规律、范畴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捕捉课堂的闪光点,命题中的激励点,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盲点、讨论的焦点,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使传授电子计算机知识与培养人文素养有机结合,最终使二者共同升华。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确立起全新的教育质量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例如,教师在讲解用powerpoint2003《自我介绍》制作演示文稿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既加强培育学生竞争公平意识,又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领导才能。作业完成后,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后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人以及进行自我评价。
3.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尊重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就成了教师作用的代名词。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角色亦被赋予新的内涵。许多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实践过程。这一历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珍视安全,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发展,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别忘记教育他尊重他人。例如,进行一次公开教学,一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回座位时,由于匆忙,头脑的裤子被椅子上一颗冒出来的钉子划破了,流血了。此时,全班十几双眼睛全聚焦在他身上,老师并没有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而忽视,而是一边安排学生自学和互学,一边熟练地为他的伤口贴上创可贴,并安慰说:“对不起,事先老师没有检查桌椅是否安全,先贴上这个,下课后老师带你去医务室敷点药。这样处处充满了人文关怀,处处体现了育人的匠心,让全场师生感动,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结束语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持续的,它贯穿人的一生。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计算机教材中蕴涵的人文价值,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上的寄托,用人文精神去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