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广场设计理念

城市广场设计理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广场设计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广场设计理念

城市广场设计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Abstract: urban square landscape is the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Modern urban public space is a bright star brilliant pearl, is the modern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most public, the most rich artistic charm, but also can reflect the modern urban civilization and the atmosphere of open space, and can even become the marking of the city and symbols. In Europe there city square will be known as the "city of the sitting room", "city living room" view. In Italy, the public and even think: "there is no square there is no city." City square is not only make the city space continuity to strengthen, and it is important to beautify the city landscape node and window. Therefore, city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 to create a free harmonious and friendly nature of the urban space,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guidance and guide urba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he city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狭小。从20世纪起,西方现代建筑广泛流行,尤其是具有国际风格的建筑占有重要的地位,使城市环境缺乏多样性和民族性。同时城市绿化空地也越来越少,人与自然之间变得越来越疏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渴望寻找自然的空间和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空地—城市广场。因此,集功能与形象于一体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便成为研究的重要命题。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将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主义广场景观设计,近代广场景观设计和现代广场景观设计三个主要历史阶段。现作以下论述

古典主义的广场景观设计时期,以古代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时期的意大利、法国、英国等为主要代表,时间是从古代至十九世纪末。

近代广场景观设计时期,主要以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初为主要发展时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城市设计步入了现代主义潮流之中。在思想上主要遵循技术美学和经济原则,继承并发扬了“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以功能和效率为目标,以机器化大生产和预制装配为手段。

中国在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广场空间。现代城市广场对于中国人来讲是新生事物,关于城市广场景观的研究更是严重的不足。中国独特的社会背景,使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与建设在中国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与困惑。

我国的广场景观设计就不能照搬西方的一览无余的模式,而是要懂得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原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广场景观文化是一个城市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向的具体体现,是大众聚集和交流的开放性的活动中心。

1.树景设计

广场景观体现的就是一个城市大众的审美取向和审美风格。但现实中,设计者们对广场景观的设计只重视草坪和硬质景观的设计,而忽略了景观造景的重要要素——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树景的造景设计。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的树景造景史给民众留下了深刻而广泛的景观印象,也深埋下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特征。因此,我们在今天这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的时代,一定要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树景是我国传统景观造景的中国要素之一,是我国传统景观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好体现。它在我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中华景观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景在现代景观中的使用意义和价值已经扩大,除了体现我国园林文化特色和审美之外,它还要起着绿化和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环保、调节区域气候、增加城市中有限的空中绿化面积、塑造立体绿化景观等作用。

2.景观三维化设计

景观三维化,意图根据事物特性、人的习惯等,将人的表达物化或将事物拟人化,表达出情感,运用景观的具体创新营造,如:景观小品、景观雕塑、文化墙等的特色打造来承载场地所包含的文脉性、环境性及地域性等内容。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的同时,还要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增强城市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3.情景照明

情景照明在城市广场夜景观建设中的运用,其中一个方面要与广场原有景观合理恰当的协调,在广场现已固有的优美景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景观特色与内涵。可以说,情景照明在这一方面扮演着广场美容师的角色。我们可通过情景照明改变灯光颜色、明暗、角度,给环境营造变幻动态的灯光表情,利用光线整合和塑造广场良好的景观设施,使广场景观在灯光的渲染下更加完美,形成融合统一的景观体系。例如,城市广场中的主题性雕塑,往往在广场景观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如何让雕塑在夜间也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呢?此时,可运用情景照明的方式,以雕塑自身景观为基础,利用光线与光影的变幻,塑造雕塑的形体轮廓和渲染周边环境的氛围,以及用灯光提升、丰富景观的特色与内涵。

结语关于广场景观要素的详细设计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去探讨研究,形成一种可行的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使其能够解决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广场景观设计步入一种理性和秩序的轨道,并期望能对当前我国的城市广场设计与建设有所启发,有所指导。

参考文献

[1]蔡永洁.城市广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5

[2]Zucker P.Town and Square from the Agora to the Village Green.New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9

[3][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

[4][丹麦]扬·盖尔.新城市空间.何人可,张卫,邱灿红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13-237

[5]齐康.建筑思迹.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Giedion Sigfried,J.L.S.,Fernand Léger.Nine Points on Monumentality.Harvard Architecture Review IV.Mass:The MIT Press,1984,62-63

城市广场设计理念范文第2篇

不仅起到交通集散地的作用,更是城市门户的象征。然而传统的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设计往往

只注重交通集散的要求,对广场的环境设计及空间景观序列关注不够。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

从大的环境来分析整个广场,更要注重考虑整个广场的平面,主题,历史,空间的划分,广

场的装饰,小品以及细部等多个问题。本文以秦皇岛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例来说明这类广场的

设计,希望能对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站前广场;景观;广场空间;广场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火车站站前广场不同于普通城市广场,这类广场作为火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到交通集散地的作用,更是城市门户的象征。传统的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设计往往只注重交通集散的要求,对广场的环境设计及空间景观序列关注不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仅仅从平面的交通流行组织上寻求城市空间环境的改善是完全不够的,整体空间环境质量的提高需要从城市的历史文脉出发,寻找能够被城市大众认可,空间组织、交通梳理、建筑改造以及环境整治等等都应服务于城市的个性化、整体性和印象性,将它们有机地汇集于一个统一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之中。

本文以秦皇岛市为例,说明秦皇岛并非仅仅百年的城市概念,它承载的是现行区域厚重的历史文化。结合津秦客运专线建设,秦皇岛市将同步实施秦皇岛火车站改造以及民族路、红旗路、龙港路等断头路打通工程等配套工程,改变地方铁路分割城市的局面,大力促进城市路网结构优化和城市形象提升。火车站站前段北环路的改造,不但完善了秦皇岛火车站的市政配套设施,是火车站交通集散的重要交通通道,而且提升了市区路网的使用功能,对缓解市区交通紧张状态,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应考虑两大方面。

一、广场与城市整合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在广场中可进行各种民俗活动、纪念活动、文化活动,组织交通集散,提供市民休息、交往空间,还可作为商贸场所。除此以外,广场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整合城市环境。城市要素之间表现出协调和有序,城市环境和谐统一;城

市要素,包括建筑、道路、桥梁、地下工程、景观绿化和市政工程等分工细化,技术要求和工程复杂度提高,专业化程度也愈来愈高。城市环境建设由分工很细的很多专业共同完成,不同专业设计建成的城市要素形态组合在一起,各自为政、互不相干是城市环境背离和谐统一的主要原因。作为景观设计者,我们不能仅局限在自己的设计范围,要研究更大的环境,使自己设计形成的环境很好镶嵌在城市环境中,促进城市环境的整合。

1.地域特色站前广场景观设计的特点

(1)站前广场

站前广场是铁路旅客进入城市的必经之地,是向南来北往的旅客展示城市面貌的窗口,因此常把站前广场比作城市的“门户”。门一般是空间序列的开始,站前广场这扇“门”为旅客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视觉、感觉、触觉等信息,让旅客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城市有了初步体验和印象。所以有一个地域特色的站前广场非常重要。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城市在其发展形成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从这方面讲,站前广场正因为有了城市文脉、地域性的原始建构,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才比其他类型的城市广场更自然、直接,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也更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广场上的植物特征、空气的湿度和温度、阳光和风等自然条件给旅客的身体感知就已暗示了地域的不同。

(2)地域性原则

广场也是体现地域文化不可忽视的环节。于是在广场上对那些与人的使用直接发生关系的建筑细部和设施的关注就变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体现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门把手、栏杆扶手、座椅、标识牌、服务台、景观柱、垃圾桶、公交汽车站、花台、陈设小品以及有特色的地面铺装。而现实中,许多车站在这类细节上重视不够,往往采用一般化的通用产品,失去了在细节上诠释地域文化的好机会。在秦皇岛站站前广场设计中充分利用秦、汉文化的主要要素,又体现着现代风格。

(3)它有交通,城市广场,城市节点功能

站前广场的主要功能有交通功能、环境功能、空间功能等,这些功能比较重要。交通枢纽功能主要是指铁路和其他交通方式问的换乘,提供停车空间和乘客的停留空间,实现人车分离等;城市广场功能,即站前广场作为广场本身所应具备的功能,包括景观、集散客流等;城市节点功能主要指广场联系周边、吸引周边的功能,是站前广场发展成为功能复杂的城市节点后所具备的主要功能。

(4)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站前广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城市景观轴线的连续性。在秦皇岛站站前广场中充分利用地势,将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设置于上层的地面广场,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利用架空以及地下层设置商业以及交通。这样不仅利用土地资源又增加了景观轴线的完整。

2.以秦皇岛站前广场为例的运用

(1)广场与秦皇岛市的整合

秦皇岛火车站是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门户,火车站周边片区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火车站周边密集分布着铁路、快速路、公交站线等交通设施。秦皇岛火车站站前广场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中心城区。站前广场南侧正对城市重要的景观路迎宾路和规划的迎宾北路。它是—地下与地上整合车站。广场采用生态型、多功能和立体化的下沉形式,是交通枢纽、商业购物和观光旅游的综合场所。站前广场分两层,地上主要为交通服务,另外交通出口、喷水池,雕塑等。而地下主要为地下商场,地下通道,公交出租车站口。综合体于而且很多设施都要露出地面,例如风井、热泵、伤残人电梯出口等,这些露出物,我们采取地下地上统一设计,将广场和地面的商场结合,将雕塑与喷泉水池结合,伤残人电梯使工程技术设施与景观有机组合在一起,改变了景观设计给工程技术设施涂脂抹粉的简单做法。

(2)秦皇岛站前广场具体景观设计

大气的平面布局

成功的平面布局至关重要,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要与建筑形式相协调,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但最为重要的是将设计理念中的从平面布局中体现出来,一个好的寓意将赋予整个设计以灵魂,使它变得鲜活而有生命力,并充满自身的特色与魅力。

整个广场我们把它分成两层,上面一层为广场层,下面一层为地面层。广场层平面构成以火车站建筑为中心呈中轴对称的形式展开,结合绿地花坛、景观树阵、景观柱,铺装纹样、条石小品等元素,由一条特色的铺装形式把人流引入站房,点明站房作为“城市之门”的主题。广场层与地面层的高差以大尺度的喷泉与雕塑的融合成为整个广场的点睛之笔。

图1 规划总平面图

站前广场的整个平面布局设计大气而充满灵感。与建筑的无缝对接,完美衬托出建筑的灵动;而喷泉与雕塑的引入,既丰富了广场的景观元素、增强了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又展现了秦皇岛这一独具特色的景点之美,给游客留下一个难忘的第一印象。

(3)寓意广场的主题

对于广场主题的表现,广场设计构成艺术包含广场的规模与尺度,限定与围合和主题的表现等要素。其中主题表现多是通过广场标志物,其中以雕塑居多。雕塑是表达主题最直接的手段,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有美的形式。当然雕塑本身也要成为能够经的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在秦皇岛站站前广场也首当其冲的选择了雕塑来点明主题。秦皇岛市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设计理念确立了突出滨海城市理念,尊重历史文脉,尊重发展过程的设计理念。

3.滨海城市理念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用雕塑来表达设计理念,整个雕塑命名为“往事越千年”,这是主席登临鸽子窝鹰角亭赋诗《浪淘沙》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一句,突出秦皇岛这一悠久历史古城。在雕塑的造型设计上运用了海浪作为原型,并在此海浪的基础上加上了“书卷”的造型,寓意这一滨海城市拥有悠悠历史,使整个造型更加完美。

图2 雕塑效果图

4.尊重历史文脉,尊重发展过程理念

再尊重历史文脉,尊重发展过程的设计理念中,主题雕塑在内容以主题“秦风汉韵”——“海滨城市”——“再创辉煌”进行创作,突出秦皇岛市从古到今的辉煌发展。

“秦风汉韵”象征着古代的秦皇岛市,通过用秦朝的钱币,长城,书简,文字,年轮以及秦文化的纹饰精心的平面设计来表达秦皇岛市的历史悠久和辉煌。

“海滨城市”象征着现代的秦皇岛市,通过现代化的高楼,车间,海浪来表达这坐落在海滨旁的城市正在蓬勃的发展。

“再创辉煌”象征着今后的秦皇岛市会拥有更加发达的交通把秦皇岛建设成为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海名城。

特色广场铺装

铺装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因为广场是以硬质景观为主。铺装设计虽应突出醒目、新颖,但首先必须与整体环境相匹配,它的形状、颜色、质地都要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而不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质感来自对比,只要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就可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可标明前进的方向,暗示活动的速度和节奏。而且因为广场是室外空间,所以应以简洁为主。所以我们在广场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整体统一原则

在铺装时我们不能单独的处理,应与其它景观要素同时考虑,以便确保铺装地面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被统一在整体之中。变化铺装材料和图案应运用得当而不至于凌乱。在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的周围的景观环境,特别是站房的设计,通过对建筑和秦汉文化的研究我们提炼出有特色能代表秦皇岛市的特色铺装。所以在整体铺装采用灰色系花岗岩石材铺装,用深灰,中灰和浅灰来分隔空间,而广场中轴,用秦汉纹饰的特色铺装由主题雕塑引向建筑入口。它是由黑白两种花岗岩拼接而成的。以广场的铺装线条骨架向两侧绿地进行空间延展,拓展出现代铺装与生态绿色相融合的空间。而地面层的铺装尽头以文化元素符号地雕收尾,让地雕,绿化,景观小品形成好的休闲空间。

图3 特色铺装平面图

(2)安全性

做到铺面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条件下都同样防滑,避免旅客发生危险。是否有上车的必要也是选择铺装所必须考虑的。

(3)外观

铺装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色彩要做到即不暗淡到令人烦闷,又不鲜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质感的变化,只有在反映功能的区别时才可使用。尺度的考虑会影响色彩和质感的选择以及拼缝的设计。且路面砌块的大小、色彩和质感等,都要与场地的尺度有正确关系。整体铺装采用灰色系花岗岩石材铺装,用深、浅、灰色进行铺装的分隔图案,且花岗岩的大小为800X800X50mm拼接。 广场中轴的特色铺装是用黑白色花岗岩相间而拼接。

广场小品与细部

广场小品包括灯柱、花架、坐凳,出入口建筑装饰,垃圾桶、栏杆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也作为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由于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之成功布置,可使的广场空间的趋向、层次更加明确和丰富,色彩更富于变化。

小品尺度是在广场大环境下呈现的一定比例关系是人们经验的对比和心理的度量,以人为标准如栏杆、坐椅等。小品造型变化,要统一于广场总体风格,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有助于广场营造出浓郁的地方气息,文化特色,风格鲜明,统一别致。喷泉是广场重要的景观小品,它与雕塑结合,成为一件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垃圾桶扮演着重要角色。

垃圾桶的造型、位置、取出方式均应考虑,垃圾桶的设计形式主要筒箱式。

出入口建筑装饰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具有雕塑感的建筑与装饰镂空花纹相结合。装饰镂空雕花的花纹仍然沿用了秦汉纹饰,用不同平面构成方式来塑造这一出入口建筑。

图4出入口建筑小品

景观柱,座凳,垃圾桶的小品设计仍然要统一与整个广场的整体风格,通过形态、材料、色彩等设计要素,建立各设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统一的造型语言。在整个设计中以特色的秦汉纹饰作为雏形进行设计,使整个广场既统一又有趣味感。设计理念以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共存,细部元素与整体风格协调。 以现代手法抽象历史民族符号,以求现代对历史之传承;以镂空雕刻体现整体设计风格,以求细部与主题之呼应。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将文化元素大胆运用。设计理念延续文化的脉络。

景观柱在设计上分为柱头和柱身,柱头是以秦砖汉瓦提炼出的线条来代表砖的意境,柱身是以秦汉传统符号为基础运用于现代的工艺表现,以莎安娜米黄石包圆,增强其体量感,柱基雕刻着“回”形文字,增加了文化的凝重感和内涵。夜晚加以灯光,景观效果会更好。,

图5 城市家具小品

Fig.9 The Landscape Facilities

结语

站前广场设计对于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客厅”将迎来新的容姿,这不再是一个令你匆匆逃离的污浊之地,也不再有喧嚣不堪的混杂景象;它是生命的又一驿站,博大而包容,从容而明净,你可以驻足静息,思忖一番;这也是帷幔拉开的舞台,展现个性的人及他们的生活和城市。秦皇岛火车站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站前广场已修建完成。虽然跟最初的设计变化挺大的,但是希望它不仅肩负着这个城市每日繁重的交通,更孜孜不倦地向各地游客展示着秦皇岛市美好的城市形象。以个性城市的特色设计进行创造是我们目前必须倾力而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德贤.城市聚散类广场的设计与探讨,甘肃科技,甘肃,2007

[2]卢济威.广场与城市整合,城市规划,北京,2002

[3]马庆.AI工作室.城市之门,以人为本—武广客运专线长沙站交通枢纽站前广场城市设计,中外建筑,北京,2008(8).

[4]刘智.地域特色的火车站,山西建筑,山西,2010

[5王有为, Guot, Daijf等.关于火车站站前广场功能的探讨,城市交通,北京,2007,5(4)

[6]芦建国,孙琴.火车站站前广场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例,建筑学报,北京,2008,(1)

[7]王珊,王进.魏中华等.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的设计解析,北京规划设计,北京,2009(1)

[8王华川,顾正飞,孙丽娟等.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工程建设特色分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南京,2010,26(2)

[9]朱晓明,张松.源自个性城市的特色设计——湖南永州火车新站地区设计,规划师,北京,2010,17(5)

城市广场设计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宁波保税区;海港通关;设计方案

海港作纽带,服务暖宾朋――以“纽带”作为方案构思的立足点。一条柔顺的纽带,连接海内外。动感、平滑,使人舒服。体现通关中心的服务意识。一座阳刚的雕塑,聚集众宾朋。现代、挺拔,矗立于广场的尽头。体现通关中心的时代气息。

一、项目概况

宁波保税区海港通关服务中心项目位于宁波保税区太河以东,兴业大道以西,骆霞公路以北,保税区商务大厦(13F)以南地块。用地面积20239m2。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0262m2,主楼十层,裙房以四层为主,地下两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其中地下二层为平站结合的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5612m2。

二、方案构思

海港作纽带,服务暖宾朋。宁波港是响誉国内外的国际深水港。宁波保税区海港通关服务中心是口岸服务的窗口,更是联系境内外客商的重要纽带。作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纽带,全面的服务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于是我们将“纽带”这一形式作为构思引入到建筑设计中来。她隐喻着我们宁波保税区海港通关服务中心永远的服务意识。

三、设计理念

1.顺应地形,就势而为。保税区大厦与商务大厦在朝向中心广场一侧,其主楼界面是一条连续的自由曲线,结合地块北侧沿河的折线型轮廓,于是,由商务大厦为起点,顺势的一笔,勾勒出了本地块建筑沿河的走势,既顺应了地形,又与原有建筑形成了延续的曲线形的城市界面。近似一条纽带。在空间形态上,对于通关中心主楼的位置,设计之初,我们进行了几个方案的对比与推敲。当把建筑放到环境当中的时候,结论便呼之欲出了。主楼置于地块的西南侧,面朝东,几乎是正对着城市广场的主轴线,更与保税区大厦及商务大厦形成了均衡的三足鼎立的空间态势,携手环抱开阔的城市广场。

2.利用“田”字型的功能布局,来诠释几大功能区块之间“分”与“合”的关系,并形成人车分流的外部空间。沿地块设置环形的机动车道(兼消防车道),环形车道内是以“田”字型布局的四个功能区块。分――田字型布局的中间一横一纵两条步行道将四个功能区块分离,各自独立的交通体系、独立的出入口避免了各个功能区块相互间的干扰。合――田字的中央,是四层的开敞平台,亦是建筑的内广场空间。这些开放的平台作为联系几个功能区块之间的纽带,将四个功能区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来随着功能的变化及发展,各层的服务大厅还可相互串联,灵活划分。人群经过步行入口通过室外的自动扶梯可直接到达2~4层各服务大厅。

3.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中妥善处理河岸、建筑及城市广场的关系。通关中心位于广场的尽头,设计中其造型取意为“一组用纽带相连的城市现代雕塑”,建筑是广场的一部分。建筑内2~4层的开敞平台即是城市广场的延伸,形成立体的城市广场空间,人们在办事之余,在平台上东可拥抱开阔的城市广场,西可欣赏静静的太河之水。

4.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我们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到建筑设计的各个角落,以表达政府服务、口岸服务的服务意识,表达亲民、便民、利民的人本位思想,充分体现通关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

5.引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减排及绿色环保要求,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1)在环境上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乡土植物。在树种搭配上,做到常年有绿色。在三处屋顶平台上设有屋顶绿化;(2)屋顶设计太阳能电板,既节能,又可以丰富建筑的第五立面;(3)空调采用节能的地源热泵系统;(4)宁波是一个缺少淡水的城市,设计中将雨水进行收集与沉淀(地下二层设有雨水收集池与沉淀池),用于绿化灌溉及冲洗地面等。

四、总体规划布局

(一)功能结构

建筑呈“田”字布局。10层的主楼位于地块的西南角,裙房主体为4层,裙房东首的餐厅设计为2层的圆形建筑,与商务中心的凹弧相呼应。裙房内设计了一纵一横两条步行道。将1至4层分为4个部分,容纳了通关中心服务大厅、金融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以及行政办公的门厅。

(二)交通流线

地块沿兴业大道设计出入口。其中南侧的为步行出入口,北侧的是车行出入口,车行出入口与北侧的商务中心公用,以避免短距离内道路开口较多的弊端。地下两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其中地下二层为平站结合的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沿建筑的东侧和西侧各设一个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地面沿环形通道设有机动车停车位,用以解决部分临时停车。在入口附近设有非机动车停车位,满足停车需要。商务中心的交通流线与本地块整体考虑,共用一个车行出入口,通过入口广场分流各功能区块的人流及车流,并沿商务中心周围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满足规范要求。

五、建筑单体设计

(一)平面功能

建筑一至四层为对外的服务大厅,分别是:通关服务中心大厅的综合服务区,通关服务中心大厅的出入境报检报验、危险品申报区,通关服务中心大厅的报关区以及行政服务中心。各服务大厅的出入口均开向步行道内,分区明确,且联系紧密。主楼的一层除了通关服务中心大厅的综合服务区外,还有金融服务中心及办公部分和档案馆的门厅。为使用方便,我们在行政服务中心旁也设计了部分金融服务,从而完善功能布局。一条通向内部的步行道(源自城市广场的轴线),将金融服务中心与行政服务中心在底层分开,进一步将城市广场空间引入到建筑内部,使建筑与环境互融。东北角的2层圆形建筑为餐厅,其中底层的西北侧为厨房部分,设计单独的出入口通向地块内的道路,与就餐的流线完全分开。裙房部分均通过开敞平台相连,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裙房顶层设计部分屋顶花园,再通过一条带状的折板,将所有功能大厅加以串联,使之成为联系各大功能区块的纽带。主楼五至六层为档案馆,七至十层为口岸办通关服务办公区。

(二)建筑造型

运用“纽带”做为立面基本框架,再结合体块完成建筑的造型设计。主楼的设计中,我们将建筑层层的轮廓加以错动,形似一条纽带,有韵律的迎风舞动,而串联着各服务大厅的带状折板正是这条纽带的收尾,轻摆摇曳。建筑本身极富雕塑感的体块赋予建筑刚性、力量的一面。沿着骆霞公路由西向东慢慢走进,就似一艘远航的万吨巨轮行驶在之中。通过虚实结合,刚柔并济的设计手法,将灵动的纽带与阳刚的城市现代雕塑进行结合,形成建筑的外部造型。建筑以浅灰色颇具现代感的夹芯复合金属板为主墙面,深色铝合金穿孔板加以点缀,再通过大面积玻璃的运用,使建筑即有阳刚、稳重的性格又不失动感、灵气的一面。

(三)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的处理上,将建筑尽可能的沿西侧的太河及东侧的城市广场展开,以获得景观视野的最大化,南侧通过乔木及间距来减小骆霞公路上的噪音对建筑的干扰。由于场地较小,建筑周边的环境景观主要以点状及带状分布,重点是西侧沿太河的景观带。设计中将太河驳岸做成木栈道加绿化的形式。既能看也能走。以满足人们亲水的心理。地块内部及平台的景观设计延续了建筑造型的特点。通过不同颜色的灌木在平面上用折线形相分,既丰富了形式又与建筑造型相呼应。

城市广场设计理念范文第4篇

我国的广场景观设计就不能照搬西方的一览无余的模式,而是要懂得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原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广场景观文化是一个城市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向的具体体现,是大众聚集和交流的开放性的活动中心。

广场景观体现的就是一个城市大众的审美取向和审美风格。但现实中,设计者们对广场景观的设计只重视草坪和硬质景观的设计,而忽略了景观造景的重要要素——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树景的造景设计。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的树景造景史给民众留下了深刻而广泛的景观印象,也深埋下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特征。因此,我们在今天这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的时代,一定要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树景是我国传统景观造景的中国要素之一,是我国传统景观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好体现。它在我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中华景观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景在现代景观中的使用意义和价值已经扩大,除了体现我国园林文化特色和审美之外,它还要起着绿化和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环保、调节区域气候、增加城市中有限的空中绿化面积、塑造立体绿化景观等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现实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对树景的应用却远远不够,树景只是作为景观的某种添加以填补景观空间的漏缺,当硬质景观出炉之后,树景更是被许多设计者无情抛弃,更别说是要设计者们去探求树景的更深层的景观艺术价值和审美应用了。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上。我国现有的广场景观流行西方广场一览无余的模式,完全没有中国园林式的绿荫婆娑、曲径幽通、一波三折的意境和风貌,更别提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起到的一系列的生态、社会意义了。曾有人这样概括现今的城市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例如兰州的东方红广场、西安的音乐喷泉广场、成都的天府广场都属于这种情况的典型。这种借鉴于西方模式的无树景的广场景观势必会失却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特色,以及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保价值,更没起到有效的空中绿化作用。

塑造出一个能在各个季节都能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又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开放性空间,城市的魅力就会倍增,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独具中国园林审美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树景便能达到此种目的。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要素之一——花木造景就是这种美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其中树的造景尤为重要。花木从入土到萌芽、成株、成景,整个发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动态景观,是一个春天花开、夏日成荫、秋日落叶、冬天积雪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交流和和谐相处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加上中国式的树景讲求曲直盘旋的“姿态美”,讲求不同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音韵铿锵的“声响美”,讲求艳阳和冷月下,婆娑的“光影美”,完美地表达着东方审美神韵。

城市广场的立体绿化还尚未提及。所谓的立体绿化,是指地面绿化、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的总称。然而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把立体绿化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物一定要附着于某种固体建筑物之上,立体绿化景观或空中绿化景观应该有更多的处理方式和表现形式。我国现今的空中绿化还停留在探索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的俯视和平视的初级阶段,仰视的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景观还很少。这种具有平视、仰视和俯视的多视角效果相结合的广场景观的表现形式应是我们设计者所倡导的。那么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又怎样来解决从平视到仰视,再到俯视形式的空中景观的设计呢?树木的造景便能很好地达到这种目的,树景既可俯视,也可仰视,还能平视。树木的空中绿化造景方便易行,效果显著,它完全可以把地面绿化带到三维空间之中,这种绿化格式对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城市闹市区的广场尤为适用。

城市广场设计理念范文第5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酒店的设计因经济环境、客源结构、管理制度等的转变而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呈现了动态化、可持续的发展趋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设计理念的变化

酒店社会形象由注重标志性而趋向社会服务性,其空间组织由封闭型趋向开放型,服务项目由综合性趋向特色与个性。装修风格由单一趋向多元化,由只注重社会效益趋向更注重经济效益。

(二)服务项目的变化

1.客房

作为酒店主要服务项目之一的客房,其类别由过去双人标准型客房为主趋向由含有单床间,双床间、灵活的三床间、商务套房等多元型客房组成,客房平面形状,面积大小也更趋多样化。

2.餐饮空间

餐饮空间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店变化最大的项目。过去酒店餐饮主要以住店客人为主,并较多的考虑“涉外”因素,普遍要求咖啡厅、正式西餐厅,封闭式酒吧等设置,因此,脱离了中国日益开放的国情,影响酒店餐饮经济效益。

(三)服务功能的变化

星级酒店已脱离过去仅仅“涉外”的封闭状态,而面向全社会,其服务功能呈社会化、大众化的趋向,酒店餐饮、通讯录健休闲、娱乐购物等都有市民参加,市民的婚庆、高考、会友等光顾酒店客房也是常事,而酒店客人也常依托社会设施进行多样化消费,使之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另外,由于酒店客源结构的变化,不同客源需求不同层次的市场,要求市场定位和分工更加细化,使其服务功能更加专业化,服务功能多层次化。

二、星级酒店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人性化的设计准则是星级酒店设计的主要方向

酒店是当地社会和商业人士聚集的场所,表现地位,显示财富。在大量高档材料的堆砌之下,装修的豪华掩盖了对消费者身心的关注与呵护。随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浮躁逐渐被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所代替,并势必成为星级酒店动态化设计的主要方向。因此,酒店设计应为“舒适性设计”,满足客人的精神追求,营造更为温馨的环境氛围,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变的本性;摈弃繁琐奢华、彰显财富的设计手法,体现文化内涵,以更亲近自然的设计语汇体现设计文化,反映创新意识。

(二)体现生态价值观是酒店动态化设计的技术准则

酒店设计认真实行绿色设计的原则。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不可再生资源建立循环资源系统,积极利用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光、太阳能,积极组织被动式的自然通风,节约能源,加强天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积极开发和使用真正环保型的装饰材料。

(三)追求全新的时代气息是酒店设计的生命力

概念是设计的原动力。时尚的设计则反映出时代气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为设计行业追求全新的时代气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语汇;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继续运用反映着人类追寻渊源,亲近自然的情怀,金属和玻璃等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材料,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时代情趣,也传递着豪华、稳定、气派、永恒。当今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善着全人类的生活模式,而酒店设计中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室内环境的整体品质。

(四)寻求地域文化与国际审美情趣的有机结合是酒店设计的文化取向

酒店设计既是一项建筑活动,又以酒店形象反映一种文化气量。由于其存在于某一地域环境之中,主要服务于某一人类群体而呈现其地域性。设计中容入地域文化,追求个性化理念,彰显独特风格是做好酒店动态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高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服务空间,在面向世界的社会环境中,建筑文化的外来元素逐渐渗透于传统文化内涵之中,并与其重新整合形成相对统一的国际审情趣;高星级酒店室内设计是最能反映和代表当地潮流的一个领域,也成为时尚性的重要载体。

三、星级酒店设计的技术措施

(一)将星级酒店融入城市聚居的大环境

建筑学科涵盖了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规划、室内设计等诸方面,是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的综合性学科。星级旅游酒店的动态设计需要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相结合,更需要立足于建筑学科进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要做好酒店的动态设计,需在更为宏观的角度上去深入了解酒店所在城市的聚居总体环境,去研究酒店在这总体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将来发展趋向,这是做好的酒店动态设计的关键。

(二)在星级酒店设计中引入“城市广场”的理念

追溯人类城市建设发展史,“城市广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今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使功能综合,设施齐全的酒店越来越成为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酒店客人消费的多元化依托于社会环境的支撑,而酒店经营者也希望借助社会消费来提升酒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酒店设计的空间安排与人流组织上引入“城市广场”的理念;在保证酒店客人活动相对独立的同时,公共活动空间向社会开放,组口血未干社会人流便捷地到达各个服务项目。另外酒店作业城市广场,应注重与城市大环境的“衔接点”与“绵延带”的处理。酒店的各种动线的出入口即是与城市环境的“衔接点”,而人们视觉上,心理上与城市空间的交流面即是“绵延带”。

(三)组织“可持续发展”星级酒店的空间构架

星级酒店作为一栋(组)建筑,在其物质生命周期中会发展、变化、其服务项目会有增减,服务内容也会有调整,各个装修周期中装修风格流派纷呈,作为星级酒店动态设计,必须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构架。首先以交通流线为脉络,动线即客流、物流、服务人员交通流线要分明且流畅;其次各功能空间按其内容和服务对象,组织各功能分区成为单元,要分区明确,布置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