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媒体;优势;盈利模式

以计算机通讯网络为渠道,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媒介,称之为网络媒体,其被认为是继传统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由于其全球性、全天候、全面性、全方位、便利性、全动态、经济性和全接触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媒体界的新兴宠儿。

网络媒体具备传统媒体的一切特性,并且传统主流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成熟和有型的盈利模式,因此通过分析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用以探讨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

(1)广告贩卖

媒体作为信息沟通的载体,传统的主流媒体具有单向性,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对多”,内容提供也是具有强迫性的,其传播的信息,公众是没有权利进行选择的。这种形式下,广告贩作为其盈利模式也不难理解。观众为了获得价值信息,不得不接受其广告宣传,自然广告贩卖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2)内容版权贩卖

传统主流媒体还有另外一个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其内容版权贩卖,主要指电视、广播和报刊图文的内容版权转让出售。比如近年来比较火爆的“跑男”、“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均是从国外购买的版权,在比如报刊图文内容转载的使用费等,这些也成为其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台进入费用

传统主流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平台,大众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获得价值信息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比如收看付费电视、购买报刊等。大众的这些花费自然就成为了传统主流媒体盈利的一部分。

二、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分析

参考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网络广告的贩卖

网络广告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网络广告主要有三种形式:文字广告、图片广告和富媒体广告。和传统主流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双向性,同时网络广告游离于价值信息之外,受众可以在获得价值信息的同时不受广告的干扰,这也是为什么普通的网络广告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加大干扰频度,都只会让受众越来越讨厌点击,起不到相应的广告效果,因此普通网络广告贩卖很难成为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模式。

网络广告贩卖要想成为网络媒体重要的盈利模式,第一必须改变其广告内容和形式,使其成为有价值的广告,第二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各个受众的兴趣爱好、消费需求等信息进行分析,精准的投放广告。比如搜索引擎GOOGLE的广告投放,在用户搜索结果页面的右边显示相关广告,这样使得广告的被点击率提升,达到真正的广告效果,商家也就更加愿意付费,这种新型的网络广告贩卖逐渐成为网络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

(2)在线内容的贩卖

虽然公众都在强调网络的免费属性,但实际上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网络媒体具有大量丰富的在线内容资源,比如新闻、专业咨询以及产品服务等,这些价值资源的直接贩卖或者是与传统媒体结合加工的增值产品贩卖目前已经成为某些网络媒体的主要盈利手段。

比如中国目前最大的小说在线阅读网站―起点中文网,通过受众购买付费VIP的方式来阅览相应小说的VIP章节以及打赏月票等互动行为。各大视频网站比如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其中的优质资源都需要观众花费一定的代价才能观看,这些收入就成为网络媒体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

(3)互动平台使用费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互动性,这也是现阶段网络媒体盈利的基础。通过网络媒体搭建的活动平台,受众为了进入平台支付使用费用。比如目前和通讯公司合作的短信定时推送业务,这就是很多网络媒体挖掘出的盈利模式,门户网站搜狐推出的焦点新闻、新股信息等短信订阅服务,各地推出的“手机报”等短信业务,都是网络媒体利用平台盈利的创新方式。

搭建差异化的网络媒体平台,比如YY语音、六间房等网络直播平台,都是网络媒体的一种,受众注册成会员,或缴纳季度年度会员,或购买虚拟货币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很多中小型网站都实现了盈利。

通过对上述的三种盈利模式分析,现阶段网络广告的精准定位投放,宣传推广效果不理想,所以网络广告贩卖很难成为互联网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在线内容资源的贩卖,受前期制作成本,受众的消费习惯等因素限制,目前尚不能完全支撑起网络媒体的盈利。

参考文献:

[1]赵涛,郑诗田.我国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研究――基于B2C网站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9(11)

[2]刘芳.技术驱动下的互联网媒体商业模式解析[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媒产业;新媒体;盈利模式

文化传媒产业是生产和传播知识、信息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产业。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文化传媒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其盈利模式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文化传媒企业实现利润目标的关键是盈利模式的合理选择和运用,而盈利模式的选择既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也需关注由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以及文化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问题。

一、文化传媒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给文化传媒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在文化内容等的提供与传播中的垄断地位,文化传媒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其盈利模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传统媒体及其盈利模式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一般都是采取资讯产品收费和广告相结合的模式。广告收入占了传统媒体利润中的很大比例,而资讯等产品的价格较低,甚至是免费的,因而收益占比也较小,比如不少电视节目就是免费播出,再用广告收入弥补制作成本,进而实现盈利。然而,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与文化内容深度融合,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二)新媒体及其盈利模式

新媒体的出现逐步改变了文化传媒产业依赖广告的单一盈利模式,除了内容产品付费和广告收入外,平台利润分成、增值服务以及通过衍生品开发获取收入等逐渐成为传媒产业新的盈利模式。可以说,当前文化传媒产业是通过一个系统,而不是单一方式盈利的。[1]比如,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就包括内容销售、广告收入、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等;而微信的服务基本是免费提供的,盈利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增值服务、平台利润分成以及游戏收入等来获取。其他新媒体的盈利模式具体可见表1所示。

(三)盈利模式创新的趋势与应对

首先,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互联网与移动媒体的发展势头强劲,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传统媒体收入下滑明显,而移动内容及增值服务、网络广告以及网游收入等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收入总额。针对此种状况,大多传统媒体都完成了经营多元化和数字化转型,也形成了多样的盈利模式。比如,数字期刊的盈利模式主要有直接销售、在线销售数字内容以及建立在线数据库和在线信息搜索等增值服务。然而,不少传媒企业并未构建出清晰的盈利模式,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自身优势也并未充分展现。

其次,新盈利模式的创新要更加注重其成长性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互联网世界从不缺少盈利的办法,这些盈利的办法很可能会演变出新的盈利模式。[2]因而传媒企业需要整合好自身拥有的资源,打造具有独特的内容文化,提高消费者的文化产品忠诚度,引领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趋势,保持其持续盈利的能力。比如传统媒体广告收入的下滑并不意味着广告这一盈利模式出现问题,事实上广告收入仍然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而且不少新媒体广告收入增长速度较快。据统计,2014年网络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广告收入,成为广告商最为青睐的广告投放方式。

二、文化髅讲业盈利模式构建的原则

在盈利模式创新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其盈利模式构建的优势和短板。简单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短板在渠道,而新媒体大多优势在于渠道,内容则是短板。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消费群体的规模及依赖性是其盈利模式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文化传媒企业在盈利模式的构建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注需求,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消费群体规模的大小及依赖性的强弱是文化传媒企业盈利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文化传媒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盈利和利润空间的不断拓展,就需要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文化产品。

具体来说,文化传媒企业可以通过专项市场调查来间接掌握市场信息,也可以直接深入市场考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媒产品的需求已呈现出由单一到多元,由大众到小众细分的趋势。因此,文化传媒企业需要细分市场,圈定核心目标消费群,研究客户群的消费习惯、消费规律、审美情趣、生活喜好、话语体系等。比如微信的成功就在于其同时满足了使用者与他人保持交流、沟通的需求;信息获取、储存、收藏和传递的需求;自我展示的需求,以及公司的营销、宣传需求等。

(二)强调文化内容,打造核心竞争力

内容设计与生产是构成文化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的原创能力和内容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信息提供的数量和速度。

要想将内容生产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首先是要有创意和创新。创意的核心在于开放思维、人才培养与制度激励。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动漫在内容的创作上思维非常活跃,题材也很广泛。而凭借着有较大影响力的动漫内容,依靠衍生品盈利的模式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其次,创意内容能否为消费者所接受是内容为王的关键,也就是说,创意内容的评判者是消费者,因此强调内容需要建立在考察、分析甚至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比如有些大制作的电影,其内容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没有获得较好的票房成绩,而相反,有些制作成本很小的电影,却由于作品内容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反而叫座又叫好。

三、文化传媒产业盈利模式的构建

当前,文化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更为多元,广告收入、增值服务、内容付费、平台利润分成以及衍生品开发等都是较多采用的盈利模式。而盈利模式的选择既需要考虑到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也需要把握自身的资源、要素优势、经营理念、战略布局等。结合文化传媒企业盈利模式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我们将从基于用户价值创造、价值链定位的角度来考察文化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

(一)基于用户价值创造的盈利模式

消费者的规模和忠诚度是实现盈利的基础,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通过全面满足消费者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来盈利。

1.细分市场,圈定核心消费群体

基于用户价值创造的盈利模式需要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而要想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就需要首先了解核心目标消费群,通过深入分析核心消费群的消费习惯、信息接收习惯、偏好等,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内容创意过程和价值创造中来。对核心消费群进行有针对的营销,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核心消费群向一般消费群体和边缘消费群、盲从消费群扩散,扩大消费者的规模,逐渐形成一个以核心消费群为中心的消费群体。

2.打造差异化的,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随着文化消费市场多元化与小众化的出现,同质化的文化传媒产品已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文化传媒企业需要将资源集中起来,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比如传统媒体利用其在内容专业化与深度解读方面的优势打造出的栏目或产品就会受到专业人士等消费者的喜爱,这也是诸多新媒体目前无法达到的短板。

3.利用长尾效应,提高持m盈利能力

长尾理论关注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要求企业面向众多的潜在消费者,通过细分市场来整合自身的产品。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消费的小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交易成本的下降,文化传媒产业的长尾效应也越来越明显。长尾效应使得非热门的小众栏目、题材、电影、电视节目、图书出版等获得盈利成为可能,因此,文化传媒企业利用长尾效应,积少成多,可以有效地扩大消费者规模,提高其持续盈利的能力。

4.做大做强品牌,延伸产业链

在达到一定消费者规模的基础上,文化传媒企业可以采用广告、利润乘数盈利模式和品牌乘数盈利模式,利用品牌的强大影响力,采用不同的形式不断地在某一文化产品中重复获取利润。利润乘数盈利模式是指企业从某一产品、产品形象、商标或服务,重复获取利润的模式;品牌乘数盈利模式则是指通过增加公众对自己产品的认同、信任和信誉,开发出各种衍生品,延长产业价值链,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盈利空间的模式。因此,致力于打造知名的文化传媒品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已成为文化传媒企业的主要经营策略,也是利润乘数盈利模式、品牌乘数盈利模式实现的关键。

(二)基于价值链定位的盈利模式

价值链定位的盈利模式是指利润集中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因此将业务集中在这些环节以获得更高的利益回报。文化传媒产业的关键盈利点在于内容和渠道环节,因而对文化内容的创意开发和对文化产品营销渠道的掌握与控制是目前文化传媒企业盈利的根本。

1.以内容为重,增强盈利能力

在文化传媒产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内容能否获得更多关注,是维持企业盈利的核心。比如对于网游而言,游戏的内容与可玩性决定着游戏产品的影响力,后续更新内容的丰富程度更是影响着产品的生命力。再比如报纸的内容生产决定着报纸的核心竞争优势,也决定着其他环节的盈利状况。

有效的利润屏障对采用内容为王盈利模式的文化企业至关重要。为了保护文化企业自身在行业中的最佳位置和利润,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利润屏障。首先,文化传媒企业应广纳优秀创意人才,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创作氛围和制度保障,鼓励创作自由,实现内容的创新。其次,文化传媒企业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内部组织结构的有效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再次,为避免内容创新价值的流失,文化企业需要加强其知识产权的宣传与保护。

2.以渠道为重,保持其优势地位

新媒体领域中还存在采用渠道制胜盈利模式的文化企业,比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这类文化企业提供的是信息以及交流、分享和互动的平台,其中腾讯为人们提供即时通信平台,百度作为搜素引擎,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帮助,而阿里巴巴则为人们提供商品和交易的相关信息等。[3]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采用渠道制胜盈利模式的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以渠道制胜的文化传媒企业要保持其渠道优势地位,需要对渠道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持久和稳定的渠道关系,同时与内容提供商加强合作交流,保障内容和渠道的高效结合,加强与消费者的关系管理,培育消费者的忠诚度。只有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平台,才能保证文化内容无缝地切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只有这样,内容的深层次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才会成为可能。

3.加强营销环节,促进盈利的实现

目前,文化传媒产品的营销模式有系统营销、整合营销、品牌营销等。除了前面提及的整合营销及品牌营销外,系统营销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营销方式。系统营销是将文化传媒产业内外的多个产业构成一个互相配合的系统,以产业链的形式整体运作,从而达到规模化、集群化的营销目标。由于消费者心理感受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单个文化传媒产品往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心理需求,而系统营销正可以通过实施强项带动策略打开局面,然后再从产业链条延伸、产品衍生环节获取利润。

总之,在当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单一的盈利模式已被多元化、系统化的盈利模式所取代。文化传媒企业需要通过对外部环境及自身的品牌资源、技术资源、内容资源、渠道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综合考量和合理配置,才可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利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时与共时双重视角下的新型文化业态研究”(批准号:13CGL155);河南社科联项目;郑航青年基金]

参考文献:

[1]匡文波,张蕊.传统媒体转型中的盈利模式[J].青年记者,2014(8下).

[2]罗永雄:新媒体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之辩[J].当代传播,2016(2).

[3]陈建群.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新媒体环境下的传媒产业新格局[J].新闻知识,2015(7).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媒体;竞争;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53-02

一、引 言

当今的中国市场显然已经不再是之前可以通过某种产品或者一个创意就能独步天下的时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观察的那样,中国市场在成长的过程中迅速进入了同质化严重的微利时代,那么谁才能赢得未来呢?而事实上,只有那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得当的、运营良好的商业模式,才能持续获得比同行更高的利润。对于提供信息且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尤其是传统媒体行业,更加需要具备赢利的商业模式。

二、优化核心功能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它们的核心功能都是提供信息,沟通受众,服务受众。而作为传统媒体要想与新媒体竞争,就需要优化自己独特的核心功能,而这种功能必须是传统媒体独具的,或者是不容易被复制的,而与之相对应的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差异化的盈利模式。

(一)差异化内容

与网络的即时速度相比,传统媒体的任何抢先报道都将湮没于巨大的信息海洋,因此这里的差异化内容不是单纯地强调独家新闻,而是指要根据各种传统媒体自身的特性,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内容。《金融时报》中文网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员陈旭敏就认为,《经济学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懂得杂志应该作什么。在网络速度下,杂志报道新闻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因此,专访、专栏和深度调查更成为杂志的差异化内容。而对于报纸来说,让报纸真正具有价值的是印刷在纸张之上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而非承载信息的新闻纸本身,因此报纸也可以做好深度报道,培养知名记者和编辑,在竞争充分情况下,记者与编辑的业务能力就成了核心功能,他们所呈现的新闻内容也是差异化的,百姓喜闻乐见的。同时也可以根据《文摘报》的形式,发掘旧闻新读的价值等。对于差异化内容的制定,同样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如湖南视“快乐中国”定位下的一系列内容的制作,包括偶像剧,选秀比赛,同时还实现了内容的二次乃至多次售卖等……

(二)个性化增值服务

Web2.0带来的理念就是服务的亲和力,可操作性及可用性。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的排他性,而是提供更多个性化增值服务,面对挑战,传统媒体就必须整合各种各样传统的和新型的介质,也即是媒介融合。要强化传受互动,让传统媒体真正影响生活。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新媒体的资源,如网络、手机等,建立和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在纸上、纸下和线上开展读者活动,不仅加强了与读者的联系,并在更深层次上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守望功能。通过长期互动,传统媒体可以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期望,形成它独有的数据库资源,这也为广告营销等经营活动提供支持。比如现在的个性增值服务有试听、试阅读、试下载等,它们既可以让受众真实体验,又能实现与受众的即时交流。而在未来的竞争中,谁最能体现受众的需求,贴近受众的心理,谁能在受众碎片化的情况下,争取某一领域的受众最大化,也就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三、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传统媒体数字化

新技术的革新,已经改变了传媒的生态结构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因此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如果固步自封,对新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那就面临着生存危机。麦克卢汉认为,一种媒体并不完全取代另一种媒体,只是把它逼到了最适合自身特质的角落中去了。因此传统媒体只要能够利用先进技术,优化自己的硬件设施,还是能够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

随着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逐渐消解了传统媒体把持信息收集与的权威,传统媒体的“按份售卖信息”的盈利模式自然也就变得无处发力。面对这样的现实,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平台(网络版)的改造,而是必须通过这一数字化实现产业价值的创新,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作为传统媒体的旗帜,纽约时报集团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通过研究它的转型路径,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产品的开发与布局的思路,总结它的实践经验,将对我国的传统媒体寻求未来的盈利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在内容上:1995年,《纽约时报》就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媒体公司,并将报纸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网站;随后成立了独立核算的《纽约时报》数码公司,负责纽约时报网站和波士顿环球网在内的50余个网站的业务,并设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以供读者查阅;2005年纽约时报集团以4.1亿美元收购了生活类资讯网站,通过它来生产更加符合互联网价值规律的内容――“关于知识的知识”[1]。

在经营上:1995年的数字媒体公司是沿用传统媒体的团队与经营思路;到1999年初,公司以网上网下两结合的模式建立一个独立个体,组织6个工作组专门负责《纽约时报》及其网络版的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内部协调。工作组直接对“数字领导委员会”(由首席执行官和执行总编辑等高级官员组成)负责。经过磨合,公司最终又把所有的互联网部门合并成一个新的独立公司“数字纽约时报”;同时,《纽约时报》还成立了业内第一家网络研发部门,来研究互联网用户的喜好,以此满足广告主强烈的精准投放需求。

在收费策略上:《纽约时报》网站经历了从对国外免费到国外收费,再到国外免费,最后又转向了对高价值产品(如网站推出的“时报精选”)的收费模式。

根据2009年6月尼尔森公司的报告,它的网站位居全球新闻时事网站前五,并达到了持续盈利。

四、资本联姻传媒

媒体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本的增值,媒体的经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资本的增值要求。媒体经营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本运营的过程,是对媒体的各种要素进行配置,促成其有效流动、优化结构的过程。媒体经营的目标即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追求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一)资本运营

媒体的资本,指的是媒体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非新闻业的产业部分。现如今,从“报业集团热”的背后可以看出媒体经营者对于重新配置资源强化竞争优势的心态,但是仍然不乏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扩大经营规模,既没有达到从规模数量型向优势高效型的转型,也没有实现从粗放型的发展向集约型的转变。而媒体之间的竞争,需要有大资本进行支撑,但是由于媒体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导致资金的积累非常有限,过程漫长。现阶段,我们已经借鉴国外媒体在资金积累上的办法,如媒体的跨行业合并,从行业外得到自己的资源;二是允许媒体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出现,从社会上获取资本;三是行业外大资本投入媒体产业运营。湖南卫视通过与盛大的合作,就是为了借助盛大的优势,拉长自己的产业链,占有广泛的受众,实现了内容的资本化,最终达到双赢。

(二)“微支付”

微支付,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宏支付而言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支付方式,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简单高效,而且每一次交易的费用非常低,如网站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下载一段音乐、下载一个视频片段、下载试用版软件、手机提供铃声下载等,由于所需费用少,受众或消费者对此不敏感,而形成的一种成功的赢利模式。美国市场调查机构Strotegy Anolytlcs的一份虚拟世界战略服务研究报告中预测:微交易的收入规模将从2008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73亿美元。传统媒体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将信息内容进行专门化的制作,如《纽约时报》的做法,精选内容收费;也可以将信息的呈现方式由单一新闻变成富新闻,而在这方面的典范就是豆瓣网,用户在浏览评论,看推介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书的购买信息等,从而将人与书,书与书,书与网站,人与网站紧密结合起来,用户驻留的时间越长,那么这个平台就可以从这些附加服务中开发市场,提供衍生品,获取增值收益;也可以利用其它的终端产品,如电子阅览器、手机等,实现增值收益,从而实现了内容的多次售卖,达到盈利的目的。

五、结 语

通过以上的初步分析可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并不是毫无招架之力,相反它们的关系更趋向于竞争与合作。而作为传统媒体,它需要做的就是在变动中不断更新自身的传统盈利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内容优势以及公信力优势,打造差异性的不可复制的内容生产力,在传媒行业里创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形成自己的稀缺资源,提升核心功能。同时,又要利用先进技术,与时俱进,改进自己的经营平台,开辟新的新闻生产模式。更重要的是,优化配置自身的这些要素,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追求最高的资本投资回报率。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 电商发展模式 大众创新

Johnson研究发现商业模式由价值主题,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过程四部分组成。本次对新媒体背景下电商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Johnson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当今商业模式创新中商业生态系统建设及开放创新两大趋势。

一、电商发展模式之价值主题创新

(1)价值主题设定。本次对电商发展模式创新研究的价值主题设定为通过激发用户创新提升整个电商生态系统的价值。即围绕电商提供的产品、电商发展中的难题、电商上游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产品及需要进行创新的议题以用户兴趣、专长为市场细分标准进行产品创新或企业发展问题的解决机制创新。

(2)价值主题创新关键点。区别与之前的价值主题创新关键点在于通过企业的购物平台,搭建消费者交流平台,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交流讨论分析新产品使用感受以及对产品建议的机会,还直接开放企业创新窗口使用户直接参与不涉及商业机密部分的其余商业过程。

(3)价值主题承载平台。价值主题承载平台选用Timmers对商业模式分类之一-----虚拟社区平台,将传统的电商环境与社区推进功能相结合,但并不仅仅将虚拟社区作为电商与消费者、消费者之间互动区域,虚拟社区功能还可根据Tapscott 提出的商业网络中以合作伙伴、顾客、供应商价值交换为基础的价值地图理论,将虚拟社区平台扩大为电商为合作伙伴如第三方平台、上游合作企业与消费者交流的中介平台,及虚拟社区包含整个电商商业生态系统。

二、电商发展模式之盈利模式创新

(1)根本盈利模式奠基。本次对电商发展的创新模式最根本盈利模式仍以流量为主,通过虚拟社区用户参与创新活动,通过合作连接其他自媒体进行分享,增加消费者横向交流,将更多潜在客户吸引进来,增加电商流量从而增加购买量。

(2)创新盈利模式增值。本次研究创新的盈利模式通过创新众包使整个电商生态系统增值。从一些产品环节创新议题到整个产品生命线逐渐众包给虚拟社区用户,通过创办比赛、商品奖励或者通过粉丝效益利用心理激励等激励机制鼓励用户,此外通过虚拟空间互动,使用户之间、用户和企业间建立现实世界里的“非交易依赖”也是该模式包含的激励机制。

三、电商发展模式之关键资源整合创新

(1)用户主导型关键资源整合模式。企业将顾客作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对用户资源进行整合进行创新活动的主要采用用户主导型资源整合模式。模式主要为Enkel提出的“需求信息”模式即公司整合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信息及创新观念,顾客主动参与进产品创新早期阶段,或者用户通过“解决信息”即在创新观念转化为商品时表达建议,这两种模式中消费者都处于创新的主动地位,缺少企业引导,容易导致用户需求和企业其他资源不匹配的情况。

(2)企业主导型关键资源整合模式。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举办比赛如宝马公司创办未来企业助手系统、远程信息处理、线上服务概念竞赛或通过专业信息平台如威客-猪八戒网企业需求信息将企业放置于主动地位。但企业主导型模式缩小了用户思维发散的空间,用户也缺少对企业的归属感。

(3)关键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以往企业需求、用户需求的整合都是单向,笔者通过对电商发展模式创新,将顾客自发UGC与企业需求整合,使创新模式变为双向,消费者以自己的需要、专长、爱好为基础可以自发提出建议和创新想法,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信息。

四、电商发展模式之关键过程

(1)平台搭建及完善。电商发展创新模式中社交媒体的搭建不仅仅是平台的搭建,更是生态系统的构建,并且与线上购物平台连通,电商发展模式以购物平台为主,社交媒体为辅,常规功能(购物,产品简介等)所占比例大于60%。

(2)市场细分及渠道疏通。按照社区用户专长、爱好进行市场细分,将用户引入不同的区域。把握消费者进入平台的途径、特点,如通过优化搜索引擎、增加价格比较功能、与其他社交平台合作、心愿清单增加朋友亲密购功能、增加对众包创新的宣传,打通这些渠道能更顺利地将用户引流至购物平台和虚拟社区。

(3)数据利用。对用户在虚拟社区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大数据技术再次转化为生产力。易观国际分析师阿毛晶认为社会化媒体和电商联手的价值提升一定离不开大数据,社会化媒体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就是典型的大数据系统[][],社交信息包含的商业价值,商业信息对社交内容的推动是互利过程,进行大数据收集、分析、利用是必要的。

五、结语

电商模式的创新应顺应新媒体、电商、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发挥各自的优势,攻克大数据利用的瓶颈、规避社交媒体在创造价值时可能带来的风险,从宏观战略层面对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消费者的需要出发,以企业利润的提高为第一目标,促进新媒体价值的提升和社会整体收益。更具体、可行性更高的商业模式创新还应结合具体企业的企业文化、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研究。

参考文献:

[1]赖倩雯. “互联网+”划定新一轮经济加速路线图[N]. 新媒体观察, 2015-06-25.

[2]Surowiecki, J.The Wisdom of Crowds. Random House Inc,2005.

[3]Pratt, Andy C. "New media, the new economy and new spaces." Geoforum,2000.

[4]Flew, Terry. New media: An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第四次售卖;媒体;盈利;新亮点

中图分类号:G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059-02

一、什么是第四次售卖

传统的媒体(主要是报刊)售卖理论认为,媒体可以进行二次售卖,即内容和读者的售卖,也有人提出了第三次售卖――品牌的售卖,也就是媒体在建立自己的品牌后,利用品牌效应带动自身、子媒体及附属产品的售卖。然而在今天,除了可以将内容卖给读者,将读者卖给广告商外,将品牌售卖给更多的人(包括读者和广告商等)外,还可以与服务提供商一起分享受众参与的利润,这可以称为报刊的四次售卖方式。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期刊的四次售卖,将制作精美的内容卖给读者,这是第一次售卖,也就是指正常的发行。将在第一次售卖中得到的读者群卖给广告商,叫做第二次售卖。卖版面板块、卖读者群,就是广告经营,第二次售卖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期刊售卖的重中之重。由于有了一、二次售卖,媒体获得并实现了无形的品牌价值,便可以围绕期刊的品牌不断开发“副产品[1]。如时尚杂志COSMOPOLITAN早在1997年就与美国专卖授权公司合作,开发包括妇女贴身内衣、袜子、眼镜、家居、泳装、泳帽、泳镜、小附件和手表在内的物品,目前这样的小物品店在欧洲就有4000个左右,仅2001年的销售额金额就达2200万英镑,盈利额能与发行和广告收入比肩,取得了极大成功,这就是第三次售卖――品牌售卖。今天,很多媒体都看重社会互动的重大功效――建立品牌、笼络受众、吸引广告商,而受众也急需在参与互动中展现自我,这就为一个新的利益体――活动服务的提供商挤进媒介、受众、广告商等构成的三角关系中提供了现实条件,如某个媒体在策划某项重大社会活动时,需要服务商提供让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服务,而在服务提供商为媒体提供受众参与的途径和条件时,媒体则为服务提供商提供可以获益的受众参与的资源,相互之间都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

在今天,媒体的第四次售卖已经没有什么难题。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体与社会的即时互动早已可以进行,媒体在得到服务提供商的帮助后,可轻易地实现与社会的互动。

二、第四次售卖与以前的三大售卖方式的不同之处

媒体与广告商合作、共同分享受众参与资源的运作机制,较之以前来说,可以说进步巨大:媒体制作出栏目或者节目,不仅吸引受众阅读或收听收看,而且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媒体与社会的互动中来;随后,媒体一方面从广告商那里兑现受众的广告价值,另一方面,又与服务商一起分享受众参与的利润。

与内容、读者、品牌等三次售卖模式相比,第四次售卖具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在建立品牌并得以售卖情况下,媒体另外开辟的新栏目、板块或节目很自然或者说很容易地会受到受众和广告商的追捧,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也很容易实现,获得的利益也更大;第二,一般来说,在购买广告版面或时段时,广告商除了考虑媒体的发行量外,还会考虑媒体受众群的构成,那些含金量高、有购买力的受众,是他们极力追逐的目标。而对服务提供商来说,受众的含金量和购买力并非是首先考虑的,重要的是读者要有积极主动性,参与媒体的社会互动,只要受众群积极参与互动,他们便可以分享受众参与的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其目标受众的排除性更低。第三,以前的售卖方式不仅发行上受时间制约,而且在利润的实现方面,时效上也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经过包括发行量数据中介在内的一系列市场转换。而通过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可实现即时互动,突破了时间限囿。第四,一旦受众参与互动,媒体与服务商便可两分其利,利润的实现也更加快速,更加直接,无需求助于抽样调查等一系列因素的中介。

三、第四次售卖:盈利结果不明朗但潜力极为巨大,实为媒体盈利的新亮点

第四次是许多消费类期刊的盈利模式中最不明朗的一个盈利点,但它确实孕育着最大的商机。在媒体可以进行第四次售卖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媒体的盈利模式用图表示如下:

靠发行费盈利是期刊众多盈利方式中的一种。“目前我国传统期刊收入的80%靠发行来实现” [2]。虽然不少媒体都采用了自办发行来盈利,但由于整体发行市场的不规范,以及专业发行人才的匮乏,媒体社很容易陷入铺货难、回款难、收集读者信息难等各个环节的泥潭之中。所以,媒体必须在广告、品牌、活动盈利上下功夫。在各种盈利模式中,与服务提供商相互合作而获得利益的盈利模式虽然盈利结果难以精确预料,然而潜力巨大,因而是媒体盈利的新亮点。

第一,媒体可以结合自身的定位及风格等,有选择有创造性地策划社会活动,找准服务提供商,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的受众参与互动,通过社会互动活动,媒体就可以实现从广告商那里兑现受众的广告价值,又与服务商一起分享受众参与利润的盈利目标。

第二,在今天,第四次售卖是媒体实现延伸服务触角,抓住利润收入的另一大主线。比如说,某旅游类媒体在网络版平台上开展了在线旅游业务,即在网络版平台上开辟旅游媒体专区,通过电子媒体充分展示精美的旅游风景图片,详尽介绍相关的旅游信息知识,还结合网络视频生动再现旅游风光,并让相关受众在网络社区内积极互动。这样,在依托丰富的旅游内容资源吸引到广大的旅游爱好者后,便可以实施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以及众多旅游产品的在线广告投放与在线预订业务。这样,旅游媒体阅读或收听收看平台便发展为旅游服务平台,实现了基于旅游内容的线下增值服务盈利模式。

第三,媒体在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数量巨大的客户信息后,可以建立客户数据库,清晰的掌握受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经济状况、个人习惯等信息,在进行第四次售卖时,可以将其转化为有形价值。如“期刊社可以向相关的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市场调查机构等出租客户名单,‘出售’读者的‘注意力’资源,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广告价值。” [3]许多服务提供商都为获得数量庞大的受众的信息而费尽心思,如果能够在保证受众安全的情况下把受众信息数据库出租给他们,服务提供商一定会欣然接受,而媒体业必然盈利丰厚。当然,在出租了受众数据库时,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利益,不能对他们的人生和财产造成损害,否则将会遭致重大失败。

四、结 论

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求媒体找到更多更好的盈利模式,在数字技术已达相当水平的今天,媒体与受众的重大社会互动活动变得越来越容易。由于媒体可以与活动的服务提供商一起分享受众参与的利润,这就使得媒体除了可以售卖内容、受众、品牌外,还可以找到另外一大盈利模式,即将受众参与售卖给服务提供商的第四次售卖模式,这种售卖模式既能从广告商那里兑现受众的广告价值,又能与服务商一起分享受众参与的利润,还能实现增值服务盈利和出租受众数据库盈利,是媒体盈利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董惠安.一本杂志的三次售卖――《法治与社会》社长兼总编杨讲生访谈录[J].今传媒,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