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工程的发展趋势

网络工程的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工程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工程的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

1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1.1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简单的说就是通过项目工程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方式,将计算机网络作为传输的媒介,以此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储存等作用,这对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工程的健康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使用效率,进而达到对信息数据的系统化与科学化管理,在实际运用的环节中,其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高效的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1.2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应用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中将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的方式受到广泛的关注,其所产生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全面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加强文献记录与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准确的数据更是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也可以加快不同项目信息之间的资源共享,进而提高沟通的效率,帮助相关的监管工作人员加强对项目状况的了解。最后,计算机网络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更是加强了信息数据的利用效率,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对资源高效配置与科学分析,降低不必要的风险,并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2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2.1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效果

(1)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为企业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方面提供了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对较快,其在全球范围的覆盖率较大,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对项目工程信息化进行管理与监控,将工程系统与外部动态变化的信息进行联系,进而呈现出更为完善的信息通道,为资源的交流与使用提供便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突破了传统企业信息管理的时间、空间束缚,让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对信息进行快速的整合与利用。(2)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业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依据,由于项目工程自身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繁多,对其进行系统整理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如果通过传统的方式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问题,为企业信息安全也,埋下安全隐患。而项目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系列的问题,并提高工程信息处理的质量。(3)实现了工作的高效化,由于项目工程师在循序渐进的规律下开展的,所获取的信息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大,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可以对信息进行系统的处理,保障信息使用与操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不同环节之间的协作奠定基础,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2.2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不足

(1)项目组织与地点通常是临时决定的,所以个别项目受到网络通信条件的影响,难以将网络工程信息化进行充分的运用。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化是在计算机硬件与网络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就与个别偏远地区的条件存在偏差,导致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存在较大的难度。(2)我国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信息化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对不同领域信息化管理进行规范,缺乏有序化的信息化发展环境,很多企业在对相关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比较侧重与适用于自身的软件,造成不同企业之间软件交互性较差,难以保障项目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不利于信息的流通。(3)企业在对软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会为了自身商业机密与利益方面考虑,对计算机类平台产生排斥的心理,所以在实际企业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在企业个别方面的普及效率较差,应用效果有限。

3优化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3.1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从业人员自身的信息化意识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工程的应用效果,所以应该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起网络技术素养,这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现阶段,我国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自身信息化观念较为必然,所以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定期的教育与宣传来使其明确信息化的优势,并通过实际工程运用的方式来证明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明确其优化信息资源配置、降低风险与消耗以及提高工作效率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特点。

3.2注重对基础设施的完善

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所以企业应该不断的完善互联网平台,实现办公的自动化,进而优化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企业数据传递与信息交流提供便利。还需要建立以企业本部为主要核心的网络通信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等等,以此来提高企业运转的效率。

3.3制定统一的规范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在我国各大企业均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但现阶段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常见,这就要求企业之间进行沟通与合作,并制定统一的规范,以此来对软件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避免市场的恶性竞争,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4结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只有实现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才能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战武.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探索[J].运城学院,2013(09).

网络工程的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001-01

1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个新型专业,是一门由多个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综合性专业。随着网络应用环境的日趋复杂,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对培养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管理维护,网络测试,网络构架等能力的高素质网络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 理论教学方面

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还应具有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

2.1 突出专业特色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并力争培养具有计算机与通信应用系统开发及应用,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性人才的综合性学科, 与传统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具有知识面宽, 就业面广,工作上手快, 发展后劲足, 社会适应型强的特点。依据本专业的特点,除坚持传统基本课程的教授外,增加了《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等专业必修课程。

2.2 培养计划系统化

根据学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和培养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少而精,课程内容要精而新,能够反映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并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与特色,培养要求,修业年限,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学位课程,毕业标准及学位要求,教学进程安排等方面系统化的制定培养方案。

2.3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基础课方面

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积累。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了计算机硬&软件、数据传输与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压缩或调整了原有计算机学科的部分课程,设置了《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电子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数据库应用》等课程。

(2)必修课方面

从培养网络工程人才的需要出发,面向社会需求设置了网络系统构建、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等多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方向的课程学习。除开设传统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等必修课外,还依据专业特点开设了《网络通讯基础》、《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课程。

(3)选修课方面

除开设《网络协议工程》《网络编程》等专业选修课外,还开设了系列跨专业任选课供学生选修,如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设各门课程中,选修课占20%,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2.4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第一源泉,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研究、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鼓励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辅导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在年龄结构、人员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培养行业拔尖人才、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适应多学科相互渗透、科技不断进步的综合性的发展趋势。

①委托培养方式:学校定期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到企业中参与相关工作,比如网络相关企业中参与某项目的开发研究和实施,开拓教师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效果。

②职业资格认证:鼓励和支持网络专业教师,参与CISCO,锐捷,华为3COM等网络专业学习,培训和认证。

3.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只有形成了长效机制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3 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是培养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时,设置了以实验操作为基础、课程设计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中,8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或上机环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完成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定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

随后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学生除需具有较为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外,还需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类型上,将每门课程的实验分成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问题,任务和案例,项目实施等方式,培养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方案实施,设备调试,撰写文档,沟通与协作等方面能力,从而全面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3.3 开设专题讲座

从企业聘请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工程意识和实战经验的工程师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譬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S,微信研发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3.4 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力度

与当今比较流行的网络培训和认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譬如CISCO,吉大中软,锐捷,华为3COM等资深网络企业合作,定期把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培训锻炼和技术交流。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为学生胜任网络工程师,网络架构师,网络管理员等角色打下基础。建立一个由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组成的、较完整的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4 结论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主要从事掌握网络工程的一般设计、开发、组建、管理和维护,深刻理解网络内部的结构、运作方式,对网络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认识,掌握网络信息的管理技能的人才。所以网络工程专业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师资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准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在社会需求多样性和办学条件差异性条件下的各类教育资源充分的利用化和能力培养的最大化。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并针对各种现象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提出并实践符合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环节,探索出一条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道路。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的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不论是网络公司的规模如何,主要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类:网络工程设计人员和网络工程实施技术管理人员。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络公司都是采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才进行网络的设计工作,而聘用的本科生主要是进行网络工程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而规模较小的网络公司则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网络设计和网络实施管理双重能力。根据我们的调研,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急需提高的能力见图2。综合图1、图2可以得出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模式中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基本满意,企业普遍反映本科院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竞争意识的培养。

制定科学的教学模块,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首先,改革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方面:基础理论课教学方面,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调整课程内容及学时学分数,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内容,加强反映学科发展潮流的内容;学科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应进行必要的整合,对课程进行重组,建设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学科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模块群;关键技术类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体现工程技术特点;专业选修课程要增大比例,模块化设计,使学生能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选择,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跨学科及素质拓展类课程应充分体现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和经济、管理、法学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人文、艺术修养的教育、沟通交流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要达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科学、合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含三个层次:基础、专业、应用。基础层:含自然科学基础及学科基础课程实验及认识实习等;专业层:含专业课实验、电子电工实习、网络综合布线实习、网络工程实践、专业课程设计等;应用层:有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开放实验等。其次,结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调研与分析,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重点。我们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网页制作模块,网络工程模块,网络数据库编程和网站建设模块。每个模块采用集中教学法,各个模块相辅相成,构建完整理论系统。每个模块侧重于不同的能力培养,网页制作模块,通过网页制作与动态网页制作的学习与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网络工程模块,通过实际组建网络的实践,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网络数据库编程与网站建设模块,通过信息系统与网站的设计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与再学习能力。

创建以教学为中心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就必须发展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持,而教学和科研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地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展科研,培养出一只综合水平强的教师队伍,这样也可以使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此外,也可以把一些科研项目交给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来完成,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是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加强实验室建设要想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学校也必须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室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变化。当前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实验室的建立更加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学校应该把二者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出实验室的作用。

网络工程的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网络工程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28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and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Reform Research

HE Xiu, TIAN Liwei, CHEN Qiang, YANG Lei

Abstract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the produc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netwo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network management, network maintenance and other requirements, network engineering bred. Today, the vast majority of engineering colleges have now opened this profession, but the network technology updates faster, resulting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s still not mature enough, the complex and chaotic phenomena occu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earning situation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industry) standard dovetail explore building networks work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system; teaching reform; network technology

0 引言

2001年,教育部首批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网络方面的人才,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迅速覆盖各个领域,不仅个人用户离不开网络,企事业单位为了节省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更是极力发展网络信息化办公;网络的纵向深度发展,使得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类型发生转变。

近年来,国家职业(行业)标准规范越来越被重视,不仅国家人力资源保障局与工信部等部门都积极推进,而且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在人才的引进方面也比较看重学生是否具有在相关领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本文旨在系统地分析研究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在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团队方面形成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融合、相匹配的教学机制。试图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双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为纽带的专业教学体系。

1 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广东科技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类型院校,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地处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大力发展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经济飞速发展,20多年GDP连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东莞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转型,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东莞市政府也相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东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强调需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从当前发展趋势看,东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以及软件业3大类。网络工程职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认证证书有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规划设计师以及思科、华为公司的一些认证等,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所需的网络技术人才主要在以下领域:

(1)新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原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的扩展、升级等,都需要大量的网络规划设计、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信息系统集成等组网技术人才。

(2)网络的普及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网络系统已演变成各个单位的一种基础性设施,为保障日常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以及网络信息的安全,急需大量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

(3)人们对网络质量的需求,网络软硬件产品的更新升级、不断涌现的网络设备制造企业以及网络应用开发企业等,需要大量的网络软硬件产品研发人才。

(4)互联网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展,对网络的体系结构的适用性和稳定性、网络服务质量以及网络性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网络理论与技术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

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网络工程专业可以培养网络组网工程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软硬件开发、网络应用开发以及网络协议开发等方面的人才。但是,各大高校还应根据学校的定位、学校的师资、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有侧重地发展某些方面,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2 网络工程课程体系设计

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制定网络工程课程体系结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必须与社会接轨,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我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委托企业技术人员不定期来校给学生举行职业规划讲座和学术讲座,聘请企业的工作人员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为网络工程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此外,不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师资力量也是影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网络专业中,网络协议的分析与设计、网络硬件产品的设计对学生及教师的能力皆要求较高,因此,对于一些职业学校及专科院校不建议开设此类的课程;另外,国家职业标准也能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类职位要求,因此网络工程课程体系的设计也需考虑此因素。

该体系设计框架的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网络工程发展规划、实验室的建设、教学内容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等等,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与维护,能从事网站开发与维护,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3 网络工程教学内容体系设置

根据课程体系内容,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组选课、专业任选课、专项实践、其他实践等七个模块组成课程。每门课程有相应学分,学生在校期间总共需修满17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7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基础必修课35.5学分,专业必修课19.5学分,专业组选课12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实践环节(不含课内实践)44学分。如图1所示为本校网络工作专业课程内容设置:

图1 网络工程课程内容

在网络课程内容设置中,每一门专业课程均由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指导书,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并且对参与专业竞赛或科技创新项目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同学给予竞赛学分或创新学分,某些科目支持以证代考,具体由系部与教务处共同认定;此外,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图1中各个课程的安排如下:(1)必修课选课说明:必修课为学生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2)专业组选课选课说明:网络工程专业的组选课分为2组,每组3门课,选择第1组课程的同学只能学习第1组内的3门课程,选择第2组课程的同学则只能学习第2组内的3门课程。专业组选课应该至少选12学分(3)专业任选课选课说明:第4~7学期,每学期安排3~4门任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及是否考研)来选择任选课,每学期所选课程门数不限。专业任选课要求至少选12学分。(4)专项实践课课程说明:专项实践课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进行整周(每周24课时)实训,用来完成1个或几个项目(任务)。一周实训计一个学分。(5)其他实践课:分为军训、公益劳动与拓展训练、社会实践、实习与设计等课程,每类课程均有相应的学习,其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主要安排于最后一个学期。

4 结束与展望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也简直刺激了网络计算的发展。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只有迎合社会需求,才能为社会输送社会需要的人才,才可以带动社会的进步。本文探讨了现代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相关方案提出了课程体系设计框架,最后简单 描述了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

技术促进生产,生产带动技术的发展,希望各个院校能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将社会需求与先进的技术带进校园,与学校合作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教学体系及教学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 徐明,曹介南等.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明,曹介南.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0).

[3] 曹介南,徐明,蒋宗礼,陈鸣.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设置与专业能力构成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网络工程的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IPRAN;网络部署;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3-0023-01

IPRAN中的IP 指的是互联协议,RAN指的是Radio Access Network,IPRAN即无线接入网IP化。相对于传统的SDH传送网,IPRAN是基于IP的传送网。网络IP化趋势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网络发展中最大的一个趋势,在该趋势的驱使下,移动网络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的展开,作为移动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1 推行IPRAN网络工程的必要性

根据目前LTE技术的发展进程,在未来2~3年移动通信将全面进入LTE的时代,移动数据业务带宽将快速增长,移动回传技术成为目前各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为了能够加速分组传送网络建设工作,可以考虑在基站的接入建设中融入IPRAN技术,在实现了IPRAN承载网之后就可以替代多个不同的技术网络,最终实现业务的统一,网络的利用率和运行维护的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IPRAN技术以本地传送网为基础,搭建结构清晰、扩容升级灵活方便、适应未来持续发展的本地传送网目标网络架构,为未来统一传送平台的建设打下基础,为移动、交换、数据、互联网等业务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稳定的传输承载通道[1]。

2 推行IPRAN网络工程的可行性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从技术的实现和发展程度来分析,我国的主流厂家提供的IPRAN设备已经拥有了较好的业务承载和网络组网的能力。从前期的综合业务接入网的部署来看,IPRAN设备是能够满足业务综合承载以及网络性能的需求的。在不断的实践之后,IPRAN网络已经拥有了多种业务的综合承载的能力,业务性能也可达到较高标准。根据未来业务的发展趋势来看,IPRAN的相关功能和组网的模式并不是固化的,具体方案还是要和当时当地业务承载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在对IPRAN进行部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网络的可运行维护性、可管理性和安全性这几个方面,同时加强与设备厂商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对接。在实际操作环节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以确保网络的可靠运行和业务稳定性[2]。

3 IPRAN网络部署的关键技术

L3VPN 到边缘的方案是从接入节点到核心节点全部部署L3VPN 业务;PW+L3VPN 方案是在接入节点到汇聚节点部署L2VPN(PW)业务,在汇聚节到核心节点部署L3VPN 业务,在汇聚节点完成L2/L3 的桥接。对比来说,前者需要为基站互联端口分配IP 地址,涉及大量基站的IP 地址调整,采用HoVPN 后,LTE 时代基站X2 接口数据仍然要绕到汇聚层进行转发,三层功能对接入层设备要求高。后者在基站IP 地址的调整量将大大减少,避免了PW 和L3VE 聚集到核心层对设备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对接入层设备要求只具备二层处理能力即可。综上所述,IPRAN 业务部署推荐PW+L3VPN 方案。

4 IPRAN网络建设方案

4.1 核心层环节重点

核心层在IPRAN网络部署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现数据的转发以及各网络之间的连接,这样才能够实现互联网的名副其实,像一张网一样将所有信息都概括其中。核心层中存在的节点不宜多,也不宜少,两个到四个之间最为合适。每个节点之间的连接都是采用的口字形状的 /Mesh组网,这样可以实现各节点之间的高效连接[3]。

4.2 汇聚层环节重点

汇聚层在IPRAN网络部署中的主要最庸就是将分散的内容汇聚,然后再进行转发分离。一般来说,采用双归形或者是环形以及口字形等方法来实现和核心节点之间的连接。双归形的承载效率是最好的,而环形的效率是最差的。因此,为了提高承载的效率,使得网络使用更加的流畅,一般会多采用双归形或者是口字形。

4.3 接入踊方谥氐

接入层在IPRAN网络部署中充当着接入点的作用,一般是在基站里。接入层采用的组网方式主要是环形,主要是因为其受到光缆限制的内容比较多,可以采用链形的方法。长链的接入层一般以三个为宜。

5 结语

目前,业界主流设备供应商都积极参与了国内运营商的IPRAN分组传送综合承载技术试点和商用试点。随着此项工作的逐步深入,必将促进IPRAN综合承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使得网络工程的建设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坚平,张届新,方鸣.面向LTE的IPRAN技术路线与组网研究[J].电信科学,2012(7):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