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1篇

建筑物的功能随着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变得越加复杂与多样。在实际生活中,一些高层建筑物及住宅楼等建筑因为载荷不同,导致地基基础常存在不均匀沉降的弊病。而且一些由高层主楼和其他建筑楼组成的综合建筑亦或是不同高度的住宅小区,因为这些建筑之间的高度不同,其结构的载荷及刚度往往表现出不均匀的状况,进而导致地基反力与基础内力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避免建筑物的差异沉降,保障高层建筑物的质量。

一、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

1、地基土体的压缩性

土体的不均匀性主要是由于土是由很多不同性质、特征的土体构成的,而且土体分布也是相当不规则的。在这种土体不均匀的情况下,浅层地基基础难免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差。同时地基基础沉降还有可能发生在有过打桩基础的建筑物旁边,主要是因为打过桩的地基已经受到了损坏。除此之外,地基沉降还与基础打桩的长短及时间相关。由此看来,地基土体的性质对于建筑地基基础的沉降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为了降低或消除不均匀沉降,需要仔细观察所选地基,做好地质勘查工作。

2、建筑结构的复杂性

导致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除了地基土地的问题,建筑物的结构也是造成其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原因。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很多的建筑单位为了迎合设计需要或是降低施工成本,会设计较为复杂的建筑结构,且由于平面的规则程度较低,就很容易产生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设计未结合实际情况、施工人员地基处理不恰当、处理水平较低都会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因此,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处理,以避免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3、其他相关因素

第一,未合理使用建筑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逐渐的提高,由此房屋的所受到的载荷也在不断的增大,地基的附加应力增大,进而导致建筑物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第二,国家地质勘察报告质量较低,存在误差。在实际的地质勘察过程中,很多施工工程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导致设计人员缺乏准确的地质信息进行工程分析,由此导致的设计误差就很有可能致使建筑物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第三,未合理设计建筑物。有的高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未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导致建筑物长度过长,沉降缝设置位置不合理。第四,缺乏对建筑物沉降状况的监测。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或相关工程管理人员未科学的对建筑物沉降进行观测,导致工程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

二、高层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

沉降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非常常见的现象,是可以通过改进施工技术降低不均匀沉降的。当前,我国很多的高层建筑工程中都存在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应了解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危害:第一,致使建筑物倾斜。第二,建筑楼面、墙体开裂,主要是由于不均匀沉降远远大于高层建筑所能承受的压力。第三,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功能,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高层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与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对于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施工原材料,从其采购到其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严格控制其质量。包括保障原材料的种类和强度、禁止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进场、按照原材料的类别进行合理放置及管理、检测及效验施工器具等。

2、设计简单的建筑物的体型

在设计建筑物体型时,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追求体型的简单性,尽量避免设计凹凸转角。如果建筑物的体型较为复杂,需要依据具体的高差及平面形状,合理设置沉降缝。同时为了避免因受载荷不同而导致的沉降,设计、施工人员要注意相邻的两座建筑物之间的高差不能过大,若高差过大,可将两座建筑物隔离开一段距离。

3、减轻建筑物自身结构的重量

地基所受载荷与其压力变形是呈正相关的,由此看来,通过降低建筑物自身结构的重量就可以减少建筑物地基所受到的应力,进而避免因建筑物基础承压过大而导致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而减轻建筑物自身结构重量的措施为:选择重量较轻的材料,覆盖较少的土壤,同时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也应尽可能的采用重量较轻的钢结构。

4、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

地基基础是保障建筑物质量的核心要素。地基基础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刚度,尤其是当高层建筑发生正向挠曲时,其受拉力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建筑物下方,即建筑物基础。因此,只有保障建筑物基础的刚度和强度足以承担此拉力,才能避免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加强建筑物基础刚度及强度的主要措施为:依据不同的建筑物结构及地基软弱程度,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基础和筏板基础或者是肋筏基础,有的情况下可也可以利用箱型基础。这些基础形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或者是消除建筑物的挠曲变形。

5、加强建筑物的刚度

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也是预防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方式。主要的施工内容包括:加强建筑物的纵向刚度,尽可能的避免纵向墙体的转折,横墙尽可能的不设计较大的门窗,如必须设置大门窗,则应该尽可能的和纵向墙体相连。

6、设置沉降缝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字: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原因;原则;施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and has become highly rising trend, thus inevitable travel the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uneven settlement problem,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the buildings, so we must to deal with uneven settle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rom the found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uneven settlement, analyzes the processing principles of uneven settlement, discussed the process of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uneven settlement measure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relevant staff.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Basis; Uneven settlement; The reason; The principle; Th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多年的使用之后,建筑物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而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塌陷和开裂,严重的影响了建筑的使用,特别是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加剧。为了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保证建筑的质量,需要根据不均匀沉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不均匀沉降,进而保证建筑的使用性能。

一、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分析

引起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一)设计因素

在对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求地基的承载力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物的长度较大,导致其结构复杂,出现较多的凹凸转角,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部分设计者缺乏对地基承载力之内的地基差异变形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在周围的荷载与建筑本身的负荷差异较大时,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造成设计的误差,这也是引起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施工因素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为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导致施工作业时出现地基处理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在对基础地质探测不全面,忽视一些不良的地质条件,进而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治和控制措施。其次, 墙体砌筑不科学是施工过程中引发不均匀沉降的重要诱因,例如拉结筋不合标准以及墙体留槎不符合规范要求。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地基处理不合理的现象,这就加剧了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案,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多数是采用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而引发了高层建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三)建筑物周围环境因素

高层建筑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先,地下水位的变化,在基坑开挖工程中,一般会采用排水法对地下水进行处理,这样就加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诱发了局部地下水位的下降,这样就会使地基失去水的浮力作用,加上土体自身的重量,产生了不均匀的沉降。与此同时,地下水位的下降会使建筑物原有的钢桩和木桩等暴露于大气中,容易受到腐蚀,进而损伤了桩基的功能,引发了新的沉降。其次,在已有的建筑周围进行新建时,会造成新的沉降,进而使地基应力叠加,加大了原有地基的负荷,出现地基倾斜的现象,对建筑物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此外,振动作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在交通负荷作用下,机械设备的振动会引发建筑物产生缓慢的不均匀变形以及沉降。

(四)沉降计算参数选择因素

鉴于地基不是匀质弹塑性材料,初始沉降依据弹性理论计算,固结沉降需要根据压缩以及三轴试验确定,次固结沉降需要根据蠕变试验确定参数,采用分层总和法求解。这样导致参数确定可能不准确或者计算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因此,难以保证建筑物能够完全均匀沉降。

此外,由于在建筑物的使用中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容易引发不均匀的沉降,如地下水管的渗漏或者是地下水的上升,都会导致局部的下沉。

二、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处理方法

鉴于高层建筑基础存在着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对建筑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严重的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需要结合引起沉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不均匀沉降进行预防和控制。同时对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的工作,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是处理好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预防不均匀沉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要事先做好相应的地质勘查工作,收集详细的施工资料,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同时要聘用具有经验的勘察报告人员,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保证勘察报告真实可靠。

(二)完善建筑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的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就需要完善设计方案,这就需要从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做好建筑的设计:首先,要保证建筑物体型的简单,避免出现高差悬殊和所受负荷差异过大的现象,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尽量避免凹凸转角和适当控制建筑的长高比,特别是对于砌体的承重结构设计,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布置纵横墙,将横隔墙的间距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而言,要小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其次,要合理设置沉降缝,一般是在建筑物的平面转折部位和高度差异性,并且要保证沉降缝的宽度,并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沉降缝的宽度也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在设计时,相邻的建筑物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地基的附加应力具有一定的扩散性,建筑物相邻会导致应力的叠加,引发不均匀的沉降。此外,适当调整建筑物的标高也是避免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手段,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提高标高,在管道通过建筑物时,需要预留孔洞或者是采用柔性管道接头。

另一方面,要做好建筑的结构设计:首先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物的自重,这是有效减少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选择轻质的材料,例如是多孔砖或者是轻质墙体,并且要选择轻型的结构和基础形式。其次,为了增加建筑的整体性,需要设置圈梁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这样可以提高抗弯刚度,并且避免出现裂缝的现象。此外,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基础的附加压力,这就需要扩大基础底面积,并且对于同一地基的相邻部位,可以采用不同的基底附加压力,甚至可以采用静定结构,这样即使出现沉降也会对附加内力起到一定的减弱,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建筑物的破坏。同时还要在设计过程中对变形值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就需要对基础最终沉降值和偏心距进行计算,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三)有效的控制施工

为了有效的控制建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施工的质量。首先,要保证砂浆符合规定的设计,包括其品种和强度等级,这就需要在施工的工程中对原材料的入场进行验收,杜绝不合格的材料流入到施工场地,同时确保材料使用的计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并派专人进行监控。其次,砖作为高层建筑物的基础材料,其品种和强度等级也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并且根据受力性质决定砖的规格和砌筑方法,以便提高建筑的整体性。此外,还要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教育,不能图省事影响质量;为保证构造柱马牙槎高度;不应超过标准砖五皮,多孔砖三皮:转角及抗震设防地区临时间断处不得留直槎禁止在任何情况下留阴槎。

(四)大力推广不均匀沉降观测技术

为了对高层建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进行防治和控制,需要大量推广观测技术的应用,及时发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并能够熟练的使用仪器设备。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技能培训和认真的专业学习,不仅能熟悉测量理论、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同时还必须能够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程序及观测方法。工作人员必须对实际施工过程中显现出的各种问题能够准确的分析原因,并且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相应的平差计算,精确、按时、快速的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任务。

结束语: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高层建筑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出现不均匀沉降是常见的问题,并且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结合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从准备、设计和施工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防治不均匀沉降,避免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对高层建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科学的制定处理措施,进而保证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祥福.深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2(06)

[2]张守春,王玉华.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07)j

[3]路书海,陈尚云.防止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基础不均匀沉降措施[J].山西建筑,2011,37(29)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施工;沉降观测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可利用资源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发展。为了缓解土地资源匮乏的危机,高层建筑物的数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在我国,随着高层建筑物的楼层的不断增多,高层建筑物地基所承载的负荷越来越大,使得高层建筑的沉降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引入沉降观测技术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接下来本文将对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做出浅显的探讨。

一、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必要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严重匮乏,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不仅写字楼甚至绝大多数商品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都采用了沉降观测技术。之所以要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沉降观测技术,因为沉降观测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对工程前期的各项地质测量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沉降观测技术,可以得到各种科学合理准确的技术参数,不仅可以提前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产生,进而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对以后的工程也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引入沉降观测技术显得十分必要。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各项参数的监测,并对各参数进行及时的分析,及时预测发生沉降的可能性以及发生沉降的原因,进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沉降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二、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原因分析

经过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不断的总结分析发现,造成高层建筑发生沉降现象发生的原因极其复杂且具有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某些工程中可能是由某一原因引起的,而在其他工程中可能有多种原因叠加引起的。通常对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原因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既高层建筑的设计阶段、地质勘测阶段、施工阶段、功能规划阶段、后期使用以及自然灾害预测等其他方面。

2.1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不当

由于工程的实际施工环境不同,特别是地基的差异化。然而高层建筑的设计者在工程设计阶段并没有充分注意地基的差异化,在处理地基时过于标准化,没有充分考虑地基的密度、压缩模量以及基岩等其他参数,使得很多高层建筑在后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

2.2施工过程出现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不够科学合理,施工时没有严格遵守高层建筑的施工章程,对桩头和基坑处理不当都会造成高层建筑物发生沉降现象。

2.3建筑场地选址失误

由于地质勘测阶段不够严谨,使得工程的选址出现错误,为了避免沉降现象的发生,高层建筑在选址时要尽量避开断裂带、土质疏松的地方。

2.4不恰当的建筑规划

由于相关部门对建筑用地的规划不够科学合理,使得高层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距离过近,高层建筑地基实际受到的载荷大于理论计算的载荷。必然会使高层建筑发生倾斜现象。

三、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及步骤

3.1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和人员素质。参与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工程项目经验,对观测过程中所用到的设备必须能够熟练操作。(2)观测时间。为了使沉降观测所得到的各项参数科学准确,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及使用阶段必须定期的进行沉降观测。(3)观测点和基准点。为了便于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必须便于观测且在设计施工图纸上应明确标明。(4)观测精度。在观测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高层建筑物,应采用不同的测量精度。对于普通的高层建筑物通常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沉降观测方法。(5)施工和沉降测量过程。沉降观测人员不仅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同事沉降测量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加强沉降测量人员的团队意识,使每个基准点的测量人员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从而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6)观测成果整理及相关计算。对于观测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并准确无误的记录。在整理分析观测数据时,必须严格以观测得到的数据为分析依据,严格做好数据校对工作,确保所得到的观测结果真实有效。

3.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的实施步骤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有效性,实际观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观测点和观测路线必须固定。(2)沉降观测。(3)对得到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4)统计表汇总。

四、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

(1)科学合理的布置沉降观测点。在布置沉降观测点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可一概而论。(2)科学合理的布置基准点。在布置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时,必须与观测点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体化的观测网。在布置基准点时应该避开施工变形区域以及地下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基准点选区之后应该提前埋设,并确保基准点埋设之后不受到碰撞,基准点的埋设点应该便于后期维护监测。(3)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观测所得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对每一观测点和基准点必须进行定期的测量,测量的数据应该取平均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实际观测过程中应该对高层建筑进行综合定期的监测,总结高层建筑的沉降规律,从源头上避免高层建筑沉降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虽然我国的沉降观测技术发展势头较好,但很多问题仍需解决。

参考文献

[1]葛传增;郭长润;;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的技术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9期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ouring belt of applications.

Keywords:Back strip;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超过规范规定的长度要设置伸缩缝,建筑物超过规定的高差,或地基不均匀产生沉降差,要设置沉降缝,结合抗震要求,还要设置防震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施工也麻烦,为使结构简化,加快施工进度,并使建筑功能合理,后浇带应运而生。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即后浇带是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即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1. 后浇带设计

1.1后浇带有其适用条件,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

1.2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具体情况,经认真推敲后确定,应遵循基本原则,即其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

1.3后浇带的宽度,理论上缝宽只需10mm即能保证要求。但考虑施工方便,并避免应力集中,按照规范要求,使后浇带在补齐后承受第二部分的温差及收缩、沉降作用下的约束变形,缝宽宜取800-1000mm。

1.4对后浇带的断面形式,设计图纸应有明确位置及缝宽,并绘制详图。后浇带是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部位,在补齐混凝土前一定要将接缝面凿毛,清洗干净。为使缝结合更好,或有防水要求时,后浇缝宜做成企口缝。

1.5后浇带的钢筋一般以不断开为宜,钢筋在后浇带处连续通过,只是断开混凝土。如果后浇带的钢筋断开,为防止在同一截面上出现钢筋后浇带可做成拐弯式。

2. 后浇带施工问题

2.1预留后浇带的两侧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一般宜采用钢筋支架镀锌钢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并按规定留成企口式。后浇带按设计图纸预留够宽度(800-1000mm),对钢筋应采取保护措施。后浇带封闭前要求施工时覆盖,以免杂物垃圾掉落难于清理。并提出清除杂物垃圾的措施,如后浇带处垫层局部降低等。有必要时后浇带中设置适量加强钢筋,如梁面、底钢筋相同等措施。后浇带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清刷干净、混凝土凿毛并刷界面处理剂,用比原混凝土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2.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后浇带是为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应力时,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不宜少于两个月;当后浇带是为调整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时,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浇筑。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的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应在高层建筑主体施工完毕一个月后,再浇筑后浇带。

2.3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的规定。此外还应注意混凝土的养护不仅是保持足够的湿度以满足水化的要求,而是要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保持尽可能小的内外温差和恰当的升温、降温速率。

3. 几点分析

3.1高层建筑基础埋置较深,对持力层土质情况及均匀性要求较高,当高层建筑基础坐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深墩者,其沉降变形量很小,一般高层主体与裙房基础可连成整体,不必设缝;当地基持力层压缝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难度层建筑主体与裙房的高差悬殊,高层建筑主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高层与裙房坐在这样的地基上,其产生的差异沉降量较大,以设置永久性变形缝为宜,使高层与裙房完全脱开;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不高,高层与裙房沉降差异值不很大,且沉降完成较快,所留后浇带补浇混凝土后,连成整体的结构完全可以承受剩余沉降差产生的结构内力,可设临时变形缝,即设置后浇带。

综上所述,后浇带是在施工中设置的一条临时缝,是为了解决结构沉降、变形而人为设置的施工缝,保留一段时间,用高强混凝土填充后,这个临时缝就会消失,从而解决了建筑合理化布局的要求。既解决了结构问题,又解决了建筑布局、美观的问题。

后浇带不能解决所有变形、沉降问题,在建筑设计工作中不能一味地采用后浇带。而应在必要的位置设置永久性变形缝。作为一个临时性的变形缝,必须经过周密考虑、详细计算,对上层结构既考虑了连成整体后,变形对结构产生的影响,同时在配筋和构造上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手段浅析[J]科技资讯,2009(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7)

[3]李国胜.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沉降观测技术;高层建筑;应用

0.引言

为能够进一步缓解城市的用地紧张的现状,加强高层建筑的施工就比较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以及质量的可靠性就成了关键。对高层的建筑施工而言,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会使得基础层出现沉降的问题,所以采取沉降观测技术就能保障建筑基础的质量。

1.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沉降观测技术的必要性及要点分析

1.1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沉降观测技术的必要性

高层建筑是在时代的发展下随之而发展起来的,高层建筑以其自身占地面积小以及容纳人数多等特点在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下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基础的沉降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所以将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进行应用就比较重要,这能对高层建筑的质量需求满足有着重要作用[1]。高层建筑主要是以居民区和办公楼等一些大型的商业街为主,在技术措施的实施上就比较重要,从而来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性,沉降观测就似乎是对由于受到地质和水文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的地基沉降问题的参数观测技术,从而对这一问题得到预防性的解决。

1.2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要点

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技术要能够注意几个方面的要点,主要就是在施工人员方面通过精确度高的观测仪来对高层建筑实施观察,这对外部基础有着保证。在内部基础方面就要专业人员进行对精度高的仪器进行实际的操作,施工人员要能通过相关的培训之后进行实际的观测。

还有就是对沉降位置的观测要能合理化的体现,从而考虑到观测点的得当与否,在这一过程中就要能把观测的仪器设置在能够准确的代表建筑沉降特征以及方面观测的位置上,不仅要求观测点的纵横能够对称,还要对基准点以及工作基点等的稳定性进行保证。再有就是在观测的时间方面要能够科学化的体现,特别是在初次观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时间进行观测,避免原始数据出现错误[2]。最后要能在观测的规范程度要能得到保证,并要能在观测的精度上严格进行,只有将这些要点得到掌握才能够对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2.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第一,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沉降观测技术要能按照应用的步骤,首先要能按照高层建筑的特有属性进行构建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网,这一步骤的实施是较为重要的。要能对水准观测点的选择得到充分重视,遵循观测点的规划合理性的原则,在观测点间的距离要能够控制在观测点的总体布局内,进而形成观测回路,最终要能够对水准控制网络的构建模式要能保证顺利应用。

第二,将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当中的应用要对沉降观测的路线得到合理化的确定,从这一层面来看,就需要在对高层建筑施工前,相关的施工人员就要对建筑物的特性以及周边环境通过图纸进行设计,并将线路结合实际得以合理化构思,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带来的不必要麻烦。将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的路线进行妥善设计以及对沉降观测点合理化确定,是保证沉降观测效率得以提升的重要基础,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要能将建筑控制范围以及实际沉降点间构建确切的观测路线并标记好水准点位置,只有将这些内容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才能股将之后的工作得以积极推进[3]。

第三,对高层建筑物的周围要能够安排三个以上的水准点,并且在水准点间的距离保持在一百米内,施工现场的任何地方都要能保证假设一起能够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在现场所有水准点形成闭合的图形,从而方便闭合检校。与此同时在各水准点要能设在建筑物开挖以及地面沉降等范围内,而水准点的埋深也要能够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

第四,对高层建筑的具体沉降观测环节,主要是要能结合工程施测的方案来确定观测周期,在沉降观测的实施上要在观测点稳定之后进行。首次的观测要从基础来时,在纵横轴线上结合已经安排好的沉降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并要能够在观测点确定之后实施观测。

第五,任何技能都要用于实际,将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结合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对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要在高层建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将观测的精度要求能严格的要求。最后就是统计表的汇总,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各个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进行列统计表和汇总[4]。对观测点的下沉曲线绘制过程中要能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把统计表中耳钉观测所得数据进行在坐标中呈现,从而就得到了关于建筑的沉降实况。

3.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技术的实际应用要能够紧密的和实际相结合,在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升级过程中,沉降观测技术在这一发展下也会得到进一步的精确,这样就能对高层建筑的基础稳定安全性得到切实的保障。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彩花.探讨沉降观测技术问题与应用[J]. 四川建材. 2013(01)

[2]高帮胜.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 科技经济市场.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