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学的困惑及解决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强调使学生体会数据统计和概率分析对决策制定的重要作用,用科学的数学观来看问题、指导生活,学习有用的统计数学知识.
一、初中数学统计,概率内容的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这块内容时体现“紧”、“简”、“略”的特点.“紧”缩教学时间,通常会被挤出课时用于期末复习.“简”把教材的实验部分变成阅读部分,让学生想象实验、接受实验结果.“略”把教材要求的作业都省略掉,最后就剩下只做考试相关的题目.
二、解决统计教学中问题生成的策略
(一)重视教学准备,课堂内容凸显丰富
统计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简易的事例入手关注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通过实践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 课前准备力求多预设
要求教师自己要多做实验,记录实验的步骤.要关注实验的无关因素,更要精心预设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指导实践操作.
2. 选取的问题力求贴近学生
教学内容首选学生熟知的事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统计,班级同学上学时间的调查等.要求老师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及学生日常能接触到的话题.
3. 实验工具的选择力求简单
用简单的实验工具解决教学的问题,如在认识概率问题时选择硬币、六面体骰子、扑克牌,设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等为实验工具.
(二)重视课堂的调控,教学内容体现数学化
教学内容的发散与多元性使教师调控课堂的难度较大.需要逐步从教学实践中用问题链的形式深刻体现课堂的主题.例如学习“投掷2枚硬币,出现一次‘一正一反’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20次投掷实验并记录结果.(在教学现场一片喧哗声,投掷硬币的叮当声.接着是面对实验结果的质疑声,甚至还夹杂着嬉笑吵闹声)场面是难以控制的.而较小的样本容量是不能轻易得出教学规律的,因此设置问题“能否把班级同学所有实验结果进行累计总和”,当样本容量增到400多时,学习的难度迎刃而解.
教师一定要控制实验的时间与场地,设置好教学的步骤与过程.从定量到定性,从实验观察到理性的分析,要宜于数学知识的迁移与数学知识的同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数学作业的改变,反馈形式多样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我们的数学作业形式变得多彩.调研型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 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合理分配课余学习时间”的问题中,第一步,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统计表;第二步,让学生对一周学习时间进行记载;第三步,利用Execl制成统计表进行数据的整理;第四步,对数据进行分析.
作业感言:化学成绩总是不理想,分配的时间不多.英语方面也有待加强,虽然一直都很想提高,也常为自己制订计划,但由于自己的惰性,计划都没能实行,或只是压缩了一下实行.以后要多花点时间,坚持.
让数学作业在实践中完成,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抽象数学思想,形成数学的模型.
(四)重视寻找失败的根源,非智力因素促成长
由于学生对探索过程的设计不同,选取的材料不同以及操作方法等原因会出现不同调查作业的结论.以“错误结论”为契机让学生尝试找出“失败”的原因.如对“初二学生喜欢的动漫”调查时,出现许多被调查者都是同性的现象,这必然产生片面的结果.
成功与失败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学生在实践中的成长,增长智商与情商.知识的学习伴随着生活的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教育,定会有颇丰的收获.
三、统计教学给师生带来的有效变化
(一)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
统计概率内容展是一个丰富多彩、动感十足的数学天地.从投掷骰子关注的数字机会,投掷两枚硬币出现的正反机会,股票走动趋势的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过程的实施,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使每名学生都有收获.
(二)丰富的实验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
统计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感兴趣的章节.“体验不确定事件的概率”有许多实验内容,如投掷骰子,袋中摸球的机会大小,转盘指针等.数学实验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共同探讨促师生教学相长
[关键词]课程;生活世界;超越;自主发展
[作者简介]徐腾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 金华321007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184―04
一、引言
过去的几十年里外语教学研究经历了从教学方法到二语习得的理论变革,从片面强调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到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源自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学习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概念。学习者自主是学习者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并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要求转换外语教师的传统角色,把更多的学习控制权和决策权授予学生。而在这个赋权予学习者的过程中,自主性已不再是一个仅仅属于学习者的概念。若外语教师自身都不知道怎样去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话,何以期望培养出学习者的自主性。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前提就是教师的自主发展。这一点钱晓霞作了详实的论述。所以,教师的自身发展已经成为今天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外语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笔者曾就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师资作过一项调查,除了职称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工作量过大等系列问题外,在需求方面集中地体现在要求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自我发展”以及培训进修、减少工作量等方面。这份调查统计与周燕所作的49所院校920位高校英语教师的调查结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充分说明外语教师尤其是近年来处于蓬勃发展中的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然而,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自我发展”这个概念被多数教师简单地理解为继续培训或进修。因此,在教学任务繁重和进修资源紧缺的环境下,我们目睹甚至经历了整日忙忙碌碌却又无所适从的疲惫与怨言。如果对这种疲惫与怨言进行课程意义上的解读和批判,我们是否可以领悟点什么,并由此走出这份疲惫与怨言而走向自主发展之路呢?
二、工具理性的束缚
教学一线的外语教师长期以来被某种无形的秩序定位在简单技能培训者和课程传递者的角色上,在一个狭隘的课程范畴里背负着语言外壳重复着一些技术层面上的字、词、句解释和听说读写意义。吴宗杰对这种教学活动模式作了实事求是的课程结构剖析,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揭示了西方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支配下的Tyler原理现代课程范式以及其中外语教师的生存方式。
Tyler(1995)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科学课程思想的四大焦点――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要提供什么教育经验以便达到这些目标?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达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课程的构建。现代课程由此发展并分解出了目标、大纲、教材、教法和评价等一系列由不同教育机构和社会群体来操控和制约的课程要素。这些课程要素以预定的、逻辑设计的、序列化的步骤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这流水线上“无个性”地接受工作指令,用各种标准化指标去完成符合某种技术评价体系的“产品”。在我们熟悉的语言课堂里,同样被理解为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价的外语课程按社会分工的需要强行划分专业科目,我们的外语教师则围绕着它们摒弃一切其他的经验和学科内容,根据预设教学目的及以此为目标内容的教材组织统一的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案,以线性方式滔滔不绝地讲授着系列序列化的语言知识点和技能。不难发现,我们的外语教材是序列的、逐步的次序,教学大纲也是如此,甚至作业和考试也体现这一次序。在这种封闭的以1、2、3、4累加步子前进的课程模式里,语言“被科学思维表面化、标准化、分类化和可测量化了”,内在的思想被抽空了,教师成了机械的传话筒,学生成了盲目的吸尘器,教与学之间“只交换能量但不交换物质”。一旦失去了作为其本质内涵的内在精神,语言这个载体便具有了实际意义上的工具性,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功利目的和技术目标,束缚甚至封锁了教师选择、重组、发展的主体性课程空间。
三、超越课程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教育科学领域对Tyler工具型课程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英国Sten-house,L.的过程理论,美国Schwab,J.的实践理论以及Doll,w.E.的转化理论把课程的开发、实施推向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的理解,出现了“课程理解范式”――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话语构成的社会文本来理解。在这里,课程概念不仅从框架上跳出了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为特征的科学理性范式,甚至从内容上消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目标并把它们融合到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去。教师作为这个过程中的生活世界思想者存在去解读课程活动的社会教育意义。“教师的发展就是培养这样一种能读能力,并能与学生一起构建符合人心灵发展的所需要的,自己的活动课程‘文本’。”
在我们周围,教师的发展一直以来或部分或全部地被定位在专业培训与教育上,但“仅仅通过教师培训我们不可能达到包含在学生自主性概念里的教育目标。只有教师控制自主的职业发展,才能接受学生作为探索型伙伴的挑战”。在这种专业培训尤其是当前新课程师资培训中,教师依然是作为一个受训者去接纳外界施予的教育,教师的自主性――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学生自主的“支架”力量――依然没有被充分开发。所以对于教师发展,吴宗杰道出了其课程视角下的本质的东西:
……the essence of teacher development is theincessant deepening of their authentic understandingabout the everydayness of their life.including the nor-mal and mundane teaching activities.regardless of theauthority of dominant discourse.Curriculum is under-stood as the articulation with students 0f teachers'be-ing in understanding.
这种东西就是超越课程的自主发展,就是重构包括课堂在内的教师生活世界并改变制约他们生
活方式的机构权力话语(institutional discourse)。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野,找到了一条通往教师自主发展之道。
(一)寻找教师课程话语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教师的发展更需要自身的语言文化环境。后现代语言课程观认为,学校里发生的一切语言活动都是课程,尤其是其中的课程管理方式和领导方式,作为组织机构的形态存在而成为决定教师发展的行政权势话语和决策理性话语。在工具理性的现代课程框架中,我们显然长期以来就被这些教育管理者以及专家学者对教育科学的、实证的话语如“目标、大纲、教材、考试、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所支配,而作为教育和课程的直接实践者,教师自己却失去了话语。当我们的学校反复用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等概念去讨论课堂教学的时候,当我们用考试成绩、教学评价、专家考核等方式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被限制在了课堂里、教材上和分数中,教师想当然地认为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是专家们的权威规定,只要接受并把它们传播给学生,让他们考出合乎这些规定的标准成绩就行。在语言课程中,外语教学更是纠缠于选择题勾出来的数字及其权势话语或理性话语所赋予的效益,外语教师完全脱离了语言课程的本质,失去了“我”的思想,“我”的言说,在教学活动中用自己的脑子在说着别人的话,丧失了作为一个主体应该展示的自我精神话语。
所以,当我们提到教师的发展,首先就要教师仅仅是一整套目标、教材、考试等课程体系中的执行者的定位。课程是一种社会过程,教师是其中的核心,“是凌驾于一切现代课程文本之上的上帝,是课程的主宰者。如果把这个上帝贬低到了一种教育工具,别人决策的执行者,那么课程就失去了灵魂”。教师必须去思考和挑战隐藏在课程背后的话语控制权,争取自主发展的社会语言环境,找回自己的课程话语,用“我”的存在去思想,用“我”的思想去言说。
(二)实现教师课程创生
西方学者在课程实施取向研究中曾归纳出了忠实(fidelity)、调适(adaptation)以及创生(enact-ment)三种取向。应该说,随着师生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的弘扬,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向调适取向进而发展到创生取向是一个重大的进展,教师由完全被动的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知识、教育经验的主动阐释者。但是笔者认为,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仍然没有超越课程的现代范式概念,仍然在“特定的话语情境――教育机构,特定的话语内容――教材乃至特定的话语方式――教育方式方法”中作一个实施环节的改造。尽管这种改造中可能没有社会权势话语的强制性命令,但在作为实施者的教师领域中,这种对课程文本的再阐释还是以此为导向的,体现不出教师自身主体实践的价值。教师超越现代课程的自主性不应仅局限于课程活动的实施环节,而应全部体现在包括课程决策、设计与开发、研究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教师的课程创生”。
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给外语教师的课程自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语言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思想载体,外语教学就是融化情景和人的思想为一体的生活方式,语言课堂的教学完全可以实施课程创生模式和策略,把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模糊性引入语言课程的教学情境中,因境而生,即兴创造新的有挑战性和干扰性的课程资源,在整个课程运作中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意义以及课程理论的符合生活实际需要的新变革。教师在决策、设计、实施的创生课程活动中,实际上是在开拓教与学的一个开放系统,让教师、课程材料与学生在看似无序、混沌、不平衡的活动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高级能力“自组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课程意识以及教学行为、价值取向,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得以改造和重建,这也标志着教师在课程创生过程中的不断成长与发展。
在这里,有必要提出的是,构建校本课程无疑是有意义的教师课程创生,特别是目前在广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里,如何去开发适应当地经济区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材料,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保证。多数高职院校从无奈采用普通高校外语教材到目前热衷使用各类高职版外语教材,教师自身并没有从已有的疲惫困惑中解放出来,反而陷于传统教学方法与应用人才培养规格的矛盾之中。“教师的无能化就是从那些披着‘神圣’光环的教材开始的。教材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权威,却剥夺了他们知的权力。”因此,抛开那些自上而下的权威性课程教材,带着实践性的价值取向以及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校为本的民主理念,去探索与研究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校本课程,不失为教师掌握课程自主性、用周围的真实生活世界去言说并实现自主发展的真正尝试。
(三)回归课程反思教学
正如上文中所反映的,后现代课程视角下的教师发展的焦点在于教师思维的转变,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论构建或教学技能训练。那些既定的教学理论、方法以及内容无论怎样去解说和诠释都不能让教师去理解、把握“过程”这样一个后现代的转变性课程概念。多尔曾言,在这种课程作为过程的框架之中,学习和理解来自对话和反思。Bruner(1986)也认为,“教育过程很大程度上包括一种能力,即通过反思自己的思想从而以某种方式将自身与自己所知道的区分开来”。只有当我们用一种批评性的反思性思维――转变借以发生的工具――去解放课程的工具理性束缚,把教学从技术理性和谋略理性的目标、方法控制中摆脱出来,教师的教学才能回归到自然的状态,教师与课程文本、学生之间才能进行平等的主体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自主的教师应对自己的课程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在理论与实践中验证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甘正东在总结反思性教学特点时指出,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所探究的问题或领域往往是教师本人觉得最有意义的,也是源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它不同于专家型的理论研究,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行动过程,伴随着教师本人大量系统性的观察、艰苦的思索和理性的选择。所以教师的教学反思过程也就成了教师自主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发展的过程。
课程教学反思一般通过教学日志、课堂录像观摩、行动研究来进行,贯穿着自我质疑、自我解惑的思索行为。面对一系列的目标、大纲、教学方法以及教材、考试等习以为常的传统课程要素进行习惯性的批评与反思,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发展出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视野,最大限度地开拓自主决策的空间,解放自我,发展自我。
关键词 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综合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的背景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越发严峻。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面对摧枯拉朽的大学生求职狂潮,社会已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很多毕业生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找不到符合意向的工作。因此大学生若想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就需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大一新生从入学伊始就应使其树立就业压力感及就业准备意识,合理规划四年大学生活,充分发展自己的才智,提升核心竞争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开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职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职涯规划课程成为我们高校教育改革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
面对近年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应当成立职业规划发展中心,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突破口,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以课程化和学分制为手段;以课堂教育、实践教学为阵地,深入推进大学生职涯规划实践体系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思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大学新生高效转变思维模式的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形成了就业市场一对突出且难以解决的矛盾,其实质则是学校人力资源培养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脱节。为此,从大学新生开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从入学伊始完善学生自我概念,转变思维模式,并结合客观实际辅助学生做出人力资源的自我合理定位,提早做到自身人力资本的高效投资,避免人力资源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的供需矛盾;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们最实际的需要,给予他们个人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生涯目标,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达到学校有教无类、学生各取所需的层次。
面对就业环境的新形式、90后学生的新特点,高校应当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并集思广益,借助社会资源以及新媒体全方位开展职涯规划创新,创建“四个一”为主导的立体化工作实践平台,即“组织一支强有力队伍,团结一批既有理工学科背景,又具有较强理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构建一个立体式平台,充分联合职业规划发展中心、自媒体平台、名人励志讲演、学长领航计划等多重形式,搭建一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职涯规划综合平台;完善一套规划课程,将职涯规划新生理论教育与企业实践实训相融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效果;优化一套实践体系,分层次划阶段将职涯规划从大一新生入学到大四求职毕业贯穿始终,将职涯规划持续动态理念与经典理论相结合。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方法与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应用性、实用性很强的新型学科,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教学规律和研究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和归因分析,各校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教学研究机构――大学生职涯规划发展中心:负责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工作。发展中心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职业规划指导和个体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举办辅导讲座、模拟招聘、规划比赛、个体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学会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完善职业规划。同时发展中心将职涯规划的实践内容和精髓在全校范围内中进行推广,以点带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1组织一支强有力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团结一批既有理工学科背景,又具有较强理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高层次的师资队伍。避免闭门造车,应多外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走访合作企业了解需求,组建一支业精于勤、与时俱进的职涯规划师资队伍。
3.2构建一个立体式平台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仅凭借辅导员老师在课堂上的几节理论课未免力不从心,稍显薄弱,因此需要学校融合多方面资源,集合多种形式,拓宽教育理念,开展特色鲜明的职涯规划教育,搭建一个全方位、宽口径、高层次的综合型平台。发展中心应配备专用办公室及相关教材办公设施,制定发展规划、集体备课、个体答疑、中心管理等相关细则,构成了职涯规划实体阵地;利用学生经常浏览的自媒体平台将职涯规划教育融会贯通于四年的教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形成职涯规划网络阵地;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在校生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优秀学长”创办或任职的企业也是学生进行职涯规划的外延阵地。
3.3完善一套规划课程
依据新生问卷调查,了解新生对于职涯规划的困惑和诉求,从四个层面、三个理论知识点开展职涯规划课程。
3.3.1四个层面
意识层面:使大学生尽早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意识,以及就业主体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意识。知识层面:使大学生了解职位,了解社会、产业和行业等的发展规律;清晰地认识自己代表个性特性的人力资本;了解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和类型。技能层面:使大学生掌握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环境分析和职业目标定位的基本方法。眼光层面: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和社会需要什么,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做到扬长避短,高瞻远瞩,争取在未来的职场生涯里有立席之地。
3.3.2三个理论知识点
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置教学内容:(1)个性特征与职业选择匹配理论:主要包括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罗伊的人格发展论、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等。(2)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主要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索个人职业生涯选择和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人的职业行为、生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3)职业生涯决策理论:着重于就业、职场决策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意识形态的探索,主要包括韦恩的SWOT分析法、斯温的生涯规划模式等,目标是使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决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制订可操作性的策略和行动计划,促进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3.4优化一套实践体系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职涯规划的三个主阵地,在新生课程学习后,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根据大一新生入学到大四求职毕业不同阶段的特色,实践体系可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
3.4.1寻梦大一,了解自我一确定目标
从职业规划角度来看,大学一年级是试探期,大一学生刚完成高考进入大学寻找自己的梦想,是完成从稚嫩朝成熟的转变的初始期,此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我,了解职业,特别是要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是十分重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以及内心愿景方面来认知自己,带领新生参观校外合作实训基地,以达到使学生增长见识,培养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能的目的。
3.4.2逐梦大二,锁定职业―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达到个人人力资本调用最大化。大二的学生普遍开始思考人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徘徊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无所适从,此时针对大二学生开展多场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座谈会,鼓励学生利用暑期社会时间的机会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为学生的职业定位引路筑基。
3.4.3筑梦大三,提升修养―实践行动
大三的学生已经对自己的梦想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走出迷茫,开始为实现梦想做准备,构建自己的梦想立体结构,此时他们开始分专业进行学习,所以重点应放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就业信息,以提升竞争力。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自身情况,参加导师的项目。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科研和创业方面有所作为或打下基础,积极争取企业实践实训的机会,进一步用实践提升自己的职业修养。
3.4.4圆梦大四,完成转换―总结收获
大学四年级,代表着大学生活走向终点,也意味着自己的大学梦也到了实现的时候,在这段时间,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全面总结,思考自己走过的大学路。首先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招聘活动,强化求职技巧,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等待offer到来。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的成果和经验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得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其一,把生涯规划的理念贯穿到从入学伊始的整个大学期间,既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涯认知,又要给予他们生活中各种自我潜能开发的生涯规划体验。开设职业生涯测评与咨询系统,举办职业生涯论坛,职场角色体验等活动。
其二,积累教学中的经验,把握课程研究方向,充分吸收国内外职业规划理论精华,结合本校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教材和案例编写,做到课程内容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三,职业规划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的横向扩展上,应不拘泥于书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通过添加典型案例、生涯人物事例、就业形势分析、最新理论成果等内容,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其四,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灵活性、参与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应该积极探索研讨式、互动式、开放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教学,并善于从学生的问题、困惑和讨论中,探寻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的动力和途径。
最后,加强职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环节的权重性,增强校企合作力度,在高年级适当渲染企业文化,为减少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打下基础。
5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
进一步加强职涯规划教育实践环节的权重性,将职涯规划课程的三分之一课时分配给相关企业的HR经理,让学生在学习规划的理论知识后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当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诉求和期望,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以更好地规划未来三年。
充分利用校园微平台,可建立“职涯规划发展中心”微信平台,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遥相呼应,做到从新生入学到求职毕业全程网络式服务,做到宏观引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把握好学生职涯规划教育的入口和出口。
关键词:山东省;高中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2004年秋,备受关注的高中课程改革率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省进行实验,2005年又有江苏省、福建省参加实验。截止到2004年底,山东省共有862所高中,高一、高二约140万学生参与实验,因此可以说山东省的高中课程改革关系到全国高中新课程的实验与推广。为了更深入地推进高中领域的课程改革实践,确保2007年新一轮课程改革毕业生的顺利升学与就业,及时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与不足之处并研究适时的应对策略。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调研组一行6人于2005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和2006年5月12日至18日,先后两次到临沂、日照、青岛、德州、聊城、济宁和济南、潍坊、滨州等地市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听课、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共向学生和教师发放近6000份调查问卷,随机听课90余节,并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分别进行了深度的面对面的交流座谈。旨在能如实地获取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系统紧锣密鼓的部署与管理下,整个高中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课程改革引领了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领域从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具体层面的转变,整体提升了整个高中教育阶段的办学水平。但是,在具体的实践领域依然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及教育系统的相关人员似乎也没有做好准备以应对。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仅介绍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高中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科书的内容与结构尚不够完善
1.部分学科教科书内容逻辑性不强,存在断层的现象。通过座谈,教师们普遍反映新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上跳跃性太大,许多内容不衔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模块的教科书的内容不衔接,教材内容的安排与设计各自为营,没有兼顾到其他模块的教学进度。这种内容不衔接的现象突出表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这几个学科中,许多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实际上学生在先前的模块的学习中并没有学习相关的知识,导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弥补学生知识层的缺口,填补模块间的知识空隙,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数学学科,一个被教科书编写者忽视了的问题是代数与几何在内容上的不同步,例如将《解斜三角形》放到代数第三章第二大节后,学生要在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前夕才第一次学习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而作为余弦定理在立体几何中的一个应用——关于求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推导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时,在高一第一学期中段考后不久便用到余弦定理(见《立体几何》教科书P44),学生第一次接触余弦定理,根本不知道余弦定理及其内容,更不用说运用了。另一方面是特定模块的内容逻辑性不强,内容的编排顺序不符合知识的逻辑发展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例如平原一中的老师反映,物理学科中诸如力学、电学等许多模块的设置、编排就不符合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教科书的编制者也忽视了高中与初中阶段、选修课模块与必修课模块之间的内容衔接,使得教师与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到非常困惑,许多教师不得不使用旧版本的教科书大量补充相关知识,边教学边调整教科书的知识点呈现顺序,给教师顺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相关学科之间内容缺乏横向逻辑联系。即教科书内容的编写不能照顾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调查发现,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内容上。例如,物理老师们在座谈中普遍反映物理学科的教学比较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理中很多内容的教学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但是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却还没有开始相关模块知识的学习,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给教师带来了困难,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先充当“数学老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讲授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物理教师身兼物理教师和数学教师两职,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不但教师们感到“苦不堪言”,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到非常困难,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同样的情况也突出表现在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中。
3.教科书编排不合理,部分内容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新教科书与旧教科书相比,教学内容偏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特别的突出,许多老师都反映,一个学期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很难实现。例如,语文老师们普遍反映语文教科书内容过多,选修课教科书教读篇目4篇,学生自读的有18篇,古代文言文就有10多页,学生很难读懂,教师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实施补救式教学。数学新教科书在旧教科书的基础上删减了一部分内容,却又增加了算法、统计、积分等内容,内容层层加码,造成内容过多。英语学科的教科书词汇量过大,而且教科书各章节的梯度偏大,对“听”、“说”、“读”、“写”的要求过高,教师、学生感觉不适应。其次,新教科书中增加了很多实验方面的东西,但是因条件限制,许多学校无法具体操作。再次,新教科书中要求学生讨论的内容太多,学生的实际水平无法达到教科书编制者的要求。热闹的讨论之后,其结果往往还需要教师告知或讲解。新教科书对知识点的安排不合理,有的重点、难点过于集中,有些章节专业性太强,术语太多,学生难以接受。最后,有些教科书中的例题很简单,但后面的习题还是老题目,难度很大,有的甚至是近几年前的高考压轴题,学生一时难以接受。
(二)“减负”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欲求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但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课程改革的愿望和高中教育现实存在较大反差。从教师和学生的反映来看,教师累了,学生苦了,而这恰恰不是课程改革所期望的,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1.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感到身心疲惫。在与教师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当被问及“参与高中课程改革后,你的工作量与以前相比”时,有57.1%的教师回答“增加许多”,有37.5%的教师回答“增加一些”,也就是说有94.6%的教师认为参与课程改革以后工作量加大了。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首先,备课、上课要求的提高超出教师的现实水平。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既要备课本又要备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既要研究与传统教科书有了很大变化的新教科书,又要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并且想出应对措施;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科书,而要‘用’教科书”,教师就要花大量心思琢磨怎么‘用’,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要跑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寻找很多课本以外的包括文字、图片、老照片、录像带之类的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新课程对教学手段有新要求,教师就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做课件,还要发明并动手制作新教具。新课程要求课堂不能总是“满堂灌”,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小组讨论、做游戏、演课本剧、做实验、户外观察、社会调查等等。新课程要求作业也要花样翻新,不能老是机械训练,教师就要在这上面动脑筋,设计出形式活泼、又能巩固知识的各种作业模式。
其次,靠加班加点来应对常规的教学研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被调查学校的教师平均日工作时间(坐班时间)大都超过10个小时。而且所有学校一律都是每四周才休息一个星期天。就这一个星期天,学校还经常安排学生在星期五、星期六考试,由老师在星期天加班阅卷。像这样的工作节奏,教师的身体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再次,各种检查与评估让教师难以应对。评价是改进教育教学的动力和源泉,其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但是,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各级各类的督导、检查、评比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几乎到了三天一检查,五天一评比的状况,传统的考核制度搞得教师疲于应付检查,每天忙着填写繁杂的教案项目、测试记录、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等等,还要应对学校组织的周考、月考、检测考等大量考试,根本无暇仔细认真研究新教科书。
最后,正常工作与进修提高之间存在矛盾。为适应新教科书、新课程,教师必须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更新,要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余,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与“充电”,既要积累更完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又要更新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因此,教师鲜有闲暇时间,每天都是超负荷运转。同时,许多教师反映,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各样的培训像潮水般涌来,从通识培训、课标培训到教科书教法培训,从省、市、区到学校,各级都举办,各级都考试,让教师们应接不暇。而仔细审视一下,就会发现不少培训是有其名无其实。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培训是敷衍了事,在培训内容上,授课者讲授的多是纯理论性的东西,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等讲得过多,但对中学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怎样实施课程改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思维等等实践层面的问题却很少涉及,这种理论和实践脱节的讲座很难激发教师们的参与兴趣。另外,本来教师就因职业的特殊性而承受巨大的压力,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又将成为他们新的压力源,导致许多教师产生自我否定的痛苦感、自身素质缺失的焦虑感、相互矛盾的茫然感。这些心理不适往往使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信心产生动摇。
2.学生的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在短期内上扬过大,心理负担加重。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一再向我们强调:现在的学生太累了,负担太重了。根据我们调查分析,“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课业负担加重。“课程改革后,教学内容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原来要三年完成的教学内容,现在最短一年、最长一年半就要学完,所以改来改去,反倒是加快了教学速度,增加了学习负担,真是有点吃不消了。”不止一次听到学生这样的苦诉。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改革后,你的学业负担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的问卷调查统计发现,回答没有减少的学生达84.6%,其中43.6%的学生回答学业负担加重了。在教师问卷中,“参与高中课程改革后,您认为学生的负担与以前相比”增加的教师占到89.7%。之所以出现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新教科书容量太大,如语文,一学期50多篇课文,还不包括写作、测验的课时;化学知识点非常多,虽然要求是常识性的,但学生凭借所学的知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老师就要补充内容;英语词汇量要达到3500个左右,水平达到八级,相当于大学英语二年级的难度。教科书容量的加大,势必会预示着相应的配套练习增加。为了赶上进度,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增加了早自习和晚自习,个别学校更是把早自习和晚自习当成正课来上。
其次,经济负担增加。课程改革实施后,不但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而且经济负担也是直线上升。对“参加课程改革后,你的经济负担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问卷调查发现,84.9%的学生认为没有减少(由于这次调研的学生对象是高一、高二参加课程改革的学生,所以学生可能难以找到一个确切的参照系数,无法和以前进行准确的对比)。在与教师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参加课程改革后,学生的经济负担增加了3-5倍。学生经济负担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教科书的增加。以书费为例,以前的书费一个学期需要100多元,而现在需要400-500多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地方课程教科书和校本课程教科书的费用。课本数量增加了,配套的复习资料就相应地增加。从目前来看,一套教科书要相应地配备两套复习资料,这还不包括学生主动购买的资料。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书本资料费大致在1000多元左右,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
最后,心理负担过重。同教师一样,沉重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心理负担。面对没完没了的上课、作业和不间断的收费,许多学生对学习出现了厌倦情绪和对任课教师的排斥感。持“破罐子破摔”心理的学生越来越多。
(三)管理制度与教学实际之间存在很大偏差
1.“学分制”、“走班制”与“选修制”的实施困难重重。在课程管理方面,借鉴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普遍经验,强调实施选课制度和学分制管理,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高中选修课的设立也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适合其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资源。“选课制”是“学分制”和“走班制”的基础,“学分制”和“走班制”是“选课制”的必然要求,没有“学分制”和“走班制”,“选课制”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了保障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选课制度的行之有效地实施,为了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的学分认定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山东省专门出台了《山东省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意见(试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等指导性的文件,从行政与制度方面为新的课程管理模式的实施开辟了道路。但具体到学校的管理层面,校长和教师们普遍地感到“学分制”、“走班制”与“选修制”实施的管理难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首先,学生习惯了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的管理),不习惯按课程管理,教室的不断调换,课桌椅的不固定,给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增加了障碍,而且容易导致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给班主任思想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学分制的选课、场地的安排、学分的计算等增加了教务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再次,新的课程管理体制对学校的师资、上课、实验、实习的场所和学校的实验设备等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反映,按照原来的学科教学组织的师资队伍无法满足选课制对大量师资的需要,受到师资条件和各种条件的制约,一些城市的高中都无法保证选修课的全部开设,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高中了。尤其对于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师资的短缺导致大多数高中学校没有开设,有的学校将本校的数学老师或物理老师强行拉来,勉强开设,其效果可想而知。
问卷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3000多名学生中,只有30.5%的学生认为本校的选修课开足开全了,有52.9%的学生认为本校的选修课根据师资情况,有的开有的不开,另外16.6%的学生认为选修课基本不开。在所调查的300多名教师中,有66.7%的教师认为选修课的开设主要受高考升学率的影响,27%的教师认为是学校资源限制了选修课的开设。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选修教科书将一些“高端”设备引入到了教学中,如多媒体教科书中就涉及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的使用,可是目前—些学校并没有这些设备,即便设备齐全,一些任课教师自己也不熟悉这些设备的应用,这样的选修课如何开展?要想真正地开设好选修课,教学管理人员问:谁来为这些昂贵的“教具”买单?现在一些高中普遍存在的班额过大的现象也制约着“走班制”的顺利开展。面对我们调查研究人员,大部分校长直言不讳的说:“走班制适合小班教学,在目前高中教学班大都五六十人的情况下,根本没办法走班,因为走班和选修的结果必然带来一些优秀的老师和某些教学模块的内容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而目前的教室中的学生数已经达到最大量,无法容纳更多的走班的学生。”这样的条件必然给走班、选课带来限制。
2.“学业水平测试”难以被认同。在高中课程的管理方面反映最多的是关于学业水平测试的问题。作为高中课程改革试点省之一,山东省教育厅正式颁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从2004级普通高中学生起,山东省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不再进行毕业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学籍、考籍一体化管理。学生在学籍注册的同时,即取得考籍和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资格。本次调研中教学管理人员、教师普遍反映学分认定与学业水平测试之间存在着矛盾,认为学业水平测试有悖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因为在学分认定的管理规定中明言:校长是学分认定的第一责任人;学分认定小组成员由同学科或同课程内容的任课教师担任。这等于是把学生学分认定的主动权交给了学校,引导学校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来促进学生发展,而学业水平考试一考,无异于原来的会考改头换面重新上阵,学校领导认为这是政府部门对自己的学分认定工作的不信任,各校的学分认定委员会也觉得既然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自身的工作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学生毕业资格的获得与否等于又寄托在一张张考卷的成绩上。济宁市某校校长坦言:“就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来说,目前95%以上的高中教师持比较强烈的反对意见。”聊城市某高中老师说:“学业水平测试总体上说与课程改革的精神不符。”看来,目前的学业水平考试问题的确在高中教育管理与教学层面引起很大的争议,这足以引起有关部门的慎重考虑。
(四)课程资源欠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新课程改革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课程自主权,使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地开设一些适合本地区和本学校特点的个性化的课程。
1.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面临困难和挑战。校本课程的发展和开发引起了各个层面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校本课程的实践也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起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校本课程的发展立足于地区性或校本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因此,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诸因素的有限性,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挑战,处于“应为”却“难为”的境地。校本课程要求各个学校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但是,由于地区间、学校间发展水平及办学水平的差距,可利用的本土化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我们调查发现,广大农村高中,常常连基本的办公经费都难以为继,维持基本的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尚且困难,又何来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研制校本课程呢?在农村及部分县市的高中,连部分学科的演示实验都存在困难,在具体进行有关实验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是单纯的讲实验。在刘集镇的东阿三中执教的某教师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老的教学模式,我们也想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一点,学生多探索一点,可是一些具体的探究要有相应的资源,一些实验要用到设备,我们基本上无法开展,即使用到一些陈旧的仪器和设备,效果也很不理想,还不如不做。”“新课改的设置可能会比较偏向城市学校,对山区农村学校来说,推行的确有一定困难。”某市教研室一老师不无担心地说,而且,部分山区教师也对新课改缺乏信心,特别地,他们大部分人认为教学条件将会是新课改实现的重大障碍。
2.课程开发与建构的意识能力还很薄弱。调查中发现,关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不少争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理论的设想固然周到,要求教师摆脱“教书匠”式的教科书附庸意识而发展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但是,受长期的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和处于“法定文化”地位的“国家课程”的制约,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总是游离于课程的编制体系之外,他自身的课程主体意识与课程研制开发能力已大大萎缩。教师们认为,当前的教科书编写在匆忙中出台,教科书内容本身具有许多漏洞,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进行修补;有的内容在教科书中讲解得非常笼统,在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要求也非常模糊,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认真而又具体的研究;在当前的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合作探究,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上好这种课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需要教师不断的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这种不断学习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
(五)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缺乏实质性改革
1.成长记录袋的实施。新课改强调过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发展能力,成长纪录袋则是实施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形式,成为当前课程评价改革的新亮点。但调查发现,许多学校和教师对成长记录袋存在着很大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是成长记录袋“装什么”。许多学校对成长记录袋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偏差,将其理解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评价记录,学生各门课程学习状况或学习过程评价表、奖励记录、期末综合素质报告单成为成长纪录袋的主要内容,而本应是成长记录袋主要成分的学生作品收集,却被使用者忽视了。二是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如何评价”。将成长记录袋应用于泛学科领域,缺乏明确的使用目的,使成长记录袋演变成为一个无所不装的大口袋,难以清晰地反映学生一段时期内在某一领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而且,缺乏对成长记录袋中所收集的学生作品、活动记录、评价记录等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没有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与改进建议。这不仅影响了成长记录袋潜在优势与功能的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教师对应用成长记录袋的兴趣与信心。
2.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调查发现,尽管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两年半的时间,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仍然难以消除。几乎被调查的所有的校长和教师们都认为,山东省高中课程改革是否能成功,高考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课程改革背景下出台的《山东省2007年度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校长、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不断地质疑改革方案。第一,方案对课程改革缺乏指导作用。第二,“1”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得不引起考生、教师、家长们的关注。一位教师的话很有代表性:方案当中的“高中课程的技术”涉及的范围到底是哪些,是指所谓的“信息技术”还是指还有别的内容,如果只是指信息技术的话,这一个操作性极强的科目,怎样在一张试卷上面体现出其科目的特点?如何体现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像“1”当中提到的许多内容,在许多学校是以一种校本课程的形式来实施的,这些校本课程大多数是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设置的,无法将不同学校的校本课程内容在一张试卷上面体现,也无法体现地区间的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和公平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往往无法在书面上反映出来,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因而如何进行“1”科目的内容进行定位是一个难题。
(六)课程的推进及其保障体系不够坚实、稳妥
1.政府投入不足,行政保障乏力。毋庸讳言,任何一次教育改革的成功推进都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关注并提供相关的保障措施,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与财政上提供的相关的保障。高中课改实验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需要比以往丰富得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硬件设施,才能满足学生选修的需要。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引发了整个教育教学系统的全面转型,需要各级教育部门与主管部门的全力投入,需要基础教育部门进行相关的经费与人员的投入。而当前的现实是一些该配套的措施和政策没有及时地出台。许多“不可知”的因素与“不可预期”的问题都对改革的推进发生潜在的影响。
2.师资培训方式单一、差异较大。据调查,各高中学校教师基本上完成了初步的教师培训,问卷显示,56.3%的教师所参加的各级培训的累计时间都在10天以上。可见,山东省已经在教师的培训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水平还与新课改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据本次调查分析表明:教师认为在本次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主要的困难,就是时间紧、任务重,而教师自身又缺乏有效的指导与培训,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不能真正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很多教师反映本次课程改革的教科书变动幅度太大,很难适应,而且认为培训的量要大,时间要长,质量才能有保证。据教师问卷调查统计:在所调查的400多名教师中,有3.2%的教师只参加过校级培训,尤其在山东省的济宁、聊城、德州三个经济相对不太发达的地市,在所调查的200多人中有3.4%的人甚至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同时,在师资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上,过于单一。专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走马观花式地讲一些深奥的理论,大多采用讲授、报告或讲座等简便易行的方式,这样的简单的结论呈现式的教授对于教师的行为改变并没有实际帮助;某些教科研部门的专题研究或学科备课式的培训同样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有效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注重实际,确保政策有弹性
任何教育改革的推进都必须要考虑到这种由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的问题,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必然对先进的观念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受客观条件与主观认识上的制约,在课改推进中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不均衡。
面对这些不同表现,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大监控力度,综合考虑各地区和学校的实力,区别对待,稳步推进,将先进的树为典型,对观望的督促引导,对落后的加大投入,从整体上保证地区课程改革的均衡发展。当然,新课程改革也不可能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战争,必须逐步探索,稳步推进。我们既然能够允许一些地区的经济体制保持多年不变,对于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更应当慎之又慎,尤其要避免一刀切的问题。对于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我们总得给他们一定的准备时间,该降低要求的一定要降低要求,保证它们的平稳过渡。
(二)依靠高校专家队伍,提高政府决策能力
课程改革发展到不同的阶段,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所扮演的角色与所发挥的职能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否则极有可能苦了自己,累了学校,阻碍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高中课程改革先是自上而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这一阶段处于主体地位,其主要任务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宣传与发动工作,切实把课程改革的意图解释清楚,使学校有章可循。当这一阶段结束以后,课程改革进入了自下而上的阶段,学校成了课程改革的主体。在此阶段,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课程改革的政策引导工作,而要把课程改革的权力下放给学校,让学校各显其能,百花齐放。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为课程改革提供好组织、经费、教研、设备、师资等各个方面的条件保障,为课程实施及时提供督导、评价等方面的政策保障。
为提高政府部门的决策能力,提升决策的理性水平,减少决策失误,政府部门应该委托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帮助,也可以依托高校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组建课程改革的专家队伍。由专家学者参与决策,将极大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并且可以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与专业分析,他们既是政府决策的理性支持系统,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反馈渠道与研究人员。专业引领是新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要从财政与政策上支持专家队伍的建设。
(三)加大高考改革步伐,完善高考改革方案
新的高考方案既要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绝不让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和地区吃亏”,又要考虑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实际状况和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校际差别等先在因素的影响,避免搞一刀切,这似乎是一个两难选择。在“应然”和“实然”之间如何进行恰到好处的平衡,真正体现出对考生的“公平”和“公正”,值得我们深思。山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指导方案体现了我省高考改革方面的进展,但还需要在考试方式、科目设置、命题思路等方面不断完善。
首先,在考试方式上,倡导给予多次机会,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考试的方式应体现灵活多变,体现学生素养的评价思想,考虑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其次,在命题思路上要有变化,要让“应试训练”抓不住“把手”,摸不着“门路”,找不到“捷径”,让那些真正素质全面、综合能力强、特长突出、个性丰满的学生在考场能发挥好。做到这一点,高中教学的风气就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教学就会真正恢复到其适当的位置上来。同时,试题应具有普遍适应性,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尽力避免由于城市和农村不同教学条件和能力而在题目设计上有潜在的倾向性,避免偏题、怪题。更要注意不同选做题目之间分数赋值的科学合理与分量的均衡性。最后,“1”的考试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1”的考试内容过于宽泛,在教学上难以把握和操作,加重了学生的课业、经济和心理负担。而且,对于音、体、美等学习内容也用考试的方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状况,无疑又加重“应试教育”的嫌疑。很多老师反映既然音、体、美也要考,那么就可以完全不顾及学生的能力发展,只要让学生背诵运动学知识、美学理论和乐理知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教学生唱歌、画画了,体育课也由外堂改内堂就行了。姑且不论这些教师对“能力”的考试方式在理解上是否存在误区,“1”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不明确却是不争的事实,何况采用纸笔测验来考察学生的能力本身就存在着理论或实践上的矛盾。建议目前的“1”进一步完善后改为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者参加高考。
(四)取消目前的学业水平测试,加强学分制管理
从我省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来看,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不符合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学分制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因为课程改革是“学分控制,模块推进”,给予学生和学校教学安排上很大自主权。换句话说,新课程方案的思路是,在每个阶段中,每个学生学习的程度和进度不同,每所学校开的课程也不一样,无法举办“齐步走”的“学业水平测试”。如果硬要按统一的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的话,必然就要对学校的教学作统一的规定,这不是新课程倡导的。这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教学管理上的改革,给予学校较大的教学自主权。学分认定的主要责任在于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的量化的评价方式之外发展质的评价方式,而在学分认定的基础上增加的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名义上是为了监测普通高中文化课教育教学质量,指导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实际上无形中又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引向了“考试是法宝”的老路,不少教师反映,“只要学业水平测试存在,学分认定工作的位置就无异于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其存在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反而大大加重了师生的学业负担。
试想,如果推行学业水平测试,那么如何理解它和学分管理的关系?假如衡量一个合格高中生的最终标准在于学业水平测试,那么学生的学分必然会处于“鸡肋”地位。在高中师生课业负担如此沉重的情况下,如果再让师生进行程序繁琐、耗时费力、徒有虚名的学分管理很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假如衡量一个合格高中生的最终标准在于学分管理,那么再搞学业水平测试,除了加重学生的课业和经济负担之外,还有其他吗?因此,在规范学分认定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取消学业水平考试,以减轻学校、教师、学生的负担,值得教育行政部门深思。
当然创业的道路充满风险和困难。但是没有风险和对手,哪来的斗志和激情,没有艰辛和困难,哪来成功的,这正是二次创业的无限魅力所在。我深感幸运,能和大家一起携手同心,共同分担创业的艰辛,共同挥洒创业的激情,也共同分享创业成功的快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5周年庆典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15周年庆典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家长代表: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庆祝x中学建校十五周年。在此,我谨代表x区委、区政府,向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x中学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同志、老校长、老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x中学的全体教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x中学自20x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路,锐意进取,博采众长,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日趋鲜明,办学声誉不断扩大,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先后荣获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最具影响力初中、省平安校园等诸多称号,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x中学为x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成绩,区委、区政府是充分肯定和非常满意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办人民满意教育,先后荣获“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春华秋实,薪火传承。十五载匆匆而过,忆往昔,沧桑洗礼,岁月峥嵘;望未来,任重道远,风光无限。希望x中学以15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素质教育的楷模、人才辈出的摇篮、崇尚创新的典范;希望x中学全体教职工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新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引领,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努力使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希望x中学莘莘学子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在学习中加强修养、在求索中锤炼品格,放飞青想、谱写出精彩人生。希望历届校友不忘母校,一如既往地关心x中学和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祝x中学全体师生百尺竿头,再续辉煌!祝x中学十五周年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各界朋友生活安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15周年庆典发言稿2今天是难忘的一天。十五年前的今天,在中国无数家注册成立的公司当中,一家并“不普通”的公司诞生了。它是青岛广播电视台改革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尝试,打破了传统电视的生产模式,第一次以制播分离的形式运营节目;它是中国第一档大型美食文化栏目——《满汉全席》,她的应运而生也使得青岛广电中视文化有限公司有幸成为了这一伟大时代的实践者和见证人!
20x年12月1日,《满汉全席》在中央电视台二套周六晚八点的黄金档开播,知名度迅速扩张、收视率名列前茅,播出第三期央视广告便特约了这档节目,从此也开始了与中国最重要的媒体长达八年的合作之路。节目成功的背后,有着一个风华正茂的团队的拼搏和坚持,勇于不断接受市场的挑战和观众的检验。六七个人、一间办公室、一套桌椅、一张旧沙发,却将《满汉全席》打造成了一档由青岛台制作面向全国传播中华优秀美食文化的电视栏目,我们孤独过、彷徨过,却从未有过退步和放弃!
20x年,中国电视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数字付费电视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在国家广电总局领导的鼓励及青岛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始申办数字专业频道——中华美食频道,以“中国百姓餐桌好管家、华人家庭饮食生活调剂师、东西方美食文化交流平台”为主旨,中国第一档美食专业数字频道于20x年9月正式开播。从办一档栏目到办一个频道,其中的艰难自不必说,在少有人走的道路上,与市场不断地进行正面博弈,既有伤痛,亦有成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秉持着“专注、专业、专心”的态度,在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道路上,我们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宽,一批带有“中国符号”的优秀美食文化节目——《丝绸之路上的美食》《行走的筷子》《世界名酒品鉴》等,更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20x年开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碰撞日渐加剧,中国广电行业面临着史上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最千载难逢的机会。公司在不断变幻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探索,从内部调整组织架构,到外部拓宽平台渠道,广电中视公司始终积极筹谋,如何结合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步伐。以传播“中华美食文化内容”为运营主线,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搭建起了从节目到话务中心、网上商城、手机客户端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使传播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得到开放性地拓展。
十五年中,广电中视公司从拥有一档美食栏目,发展到现在已有50多档美食电视栏目、6万分钟高清美食视频、8万分钟标清美食视频,成为了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华美食视频资料库和电视播出平台。
十五年中,广电中视公司的节目从青岛出发,到如今已覆盖了国内300多座城市,近1.5亿家庭用户,发行至百余家国内省、市级地面媒体,涵盖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北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主流电视媒体,还有航美传媒、台湾长荣、德国汉莎等国内外知名航空媒体。
十五年中,广电中视公司通过传统的电视为大家奉上美食节目,同时还打造了中华美食高清频道、中华美食频道PPTV网络台、中华美食频道视讯中国手机台、中华美食频道手机电视直播台、中华美食频道爱奇艺视频专区、腾讯视频专区,成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视频美食类唯一内容合作伙伴,同时签约未来电视、小米盒子、大麦盒子、天猫魔盒等新时代网络电视。
十五年中,广电中视公司从一家单纯做电视的公司,已经逐渐转型为服务多媒体、多产业链的新型“商业传媒”,运用微信、微博、互动电视等互联网应用及天猫、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视端、PC端、移动端、手机端“四屏合一”,构建了一条“美食”产业生态链。
十五年中,我们犹如扎根中国美食领域的一株小草,感悟着生生不息的时代变迁,从最初的美食竞技节目,到形式纷呈的各类美食栏目;从引进外资合作拍摄、举办各类美食大赛、发行相关图书影像资料、组织美食类的社会团体,到探索美食相关产业、研发美食商务类节目,大刀阔斧地改革自己的生产模式和运营思路??不躲避风雨,不拒绝担当,勇做产业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20x年,广电中视文化有限公司将全面推进新媒体战略,命名为 “新媒体元年”,努力打造资本运作和产业运营,完成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全面转型。回首过去的十五年,几多风雨,几多挑战,几多耕耘,又是几多收获!十五年承载的不仅是怀念和回味,更多的是展望和期待。我们所留下的文化财富,远比我们自己要更加长久;荧屏虽小,天地却宽。
感谢我深深热爱的青岛广播电视台,是你们的勇于改革和大胆创新,才有了今天的广电中视文化有限公司;感谢各位股东的高瞻远瞩和密切配合,才有了中视公司优良的顶层设计;感谢中视的各位兄弟姐妹及家人,是你们的辛勤奋斗和全力支持,才使公司有了如今蒸蒸日上的前进动力;感谢所有支持中视、鼓励中视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有了你们广电中视才能在未来走出新势头、走出新荣耀、走出新辉煌!
青岛广电中视公司,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们用青春热血书写你不平凡的过去,用激昂拼搏编织你与时俱进的强音。十五年的历练与积淀,十五年的坚持与不悔,十五年的诚挚与热情,只为——明日再攀高峰!
乘风破浪搏沧海激流,飞鞭催马饮庆功美酒,腾飞吧,20x!腾飞吧,广电中视!
15周年庆典发言稿3尊敬的中自协马中超理事长、郑州轻院剧乂文院长、尊敬的建大公司杨银明董事长、信隆公司廖学湖总经理、KMC吴盈进总经理,各位企业的老总、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的深圳秋高气爽,气温宜人,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各位,前来参加喜德盛公司成立十五周年的庆典活动,在此,我谨代表喜德盛公司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这个人是比较自觉,轻易不麻烦别人,这次大办庆典,兴师动众,请大家过来,是经过反复研究,两个月前才最后决定下来的。是基于品牌推广的需要,也是一个总结,更想让大家了解喜德盛下来的发展。大家辛苦了。(体育馆的布置装修和周围的景观是边设计边施工,只用了一个半月,创造了一个奇迹)
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创业时的艰辛,更是难忘。想当初,怀揣着五十万元,赤手空拳就开始办厂,先是租了一栋1860平方米的两层楼厂房,自己造设备:前处理烤漆线、组装线、车轮校正架等都自己做;加上生产组织,采购配件,只用了一个月就正式投入生产;三个月后又租了另一栋首层1000平方米的厂房开始做车架;一年后,又再租另一栋首层1000平方米组装车轮;后来又收购了一个小厂的涂装设备,租了一栋三层楼房办了一个烤漆厂。在弹丸之地,两年内竟然一个月做到了七万多台整车。那时候,自己是一个全方位的人,既当采购,又当销售,既搞设计又管生产,甚至亲力亲为去当搬运。回想起来,很辛苦但又很充实,这段精彩的创业历程为后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十五年过去了,事业的发展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离不开业界各位前辈、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厚爱。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最最诚挚的谢意!
十五年间,我们共建设了五个园林式的厂区。
公司于1995年成立后,头两年是业务发展最快的阶段,因为租的厂房既小又分散,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97年底买了3万多平方米的土地盖厂房,经填土、钻探、设计后,于98年5月奠基开工,一年后就搬进新厂。还记得钻探的时候是在春节后,因为下雨,地又是鱼塘填起来的,钻探机在泥里艰难地移动。打桩的时候,更是碰上雨季,打桩机移不动,进度很慢。为了赶进度,我把其中二栋厂房的基础改成开挖式承台基础,由于土层很差,我与工程师边挖边解决问题。那时候,每天有一半时间泡在工地。后又扩建了一万多平方米,现在面积达5万平方米。
现在楼村的这个新厂建成搬迁之后,原来的老厂就转给了新成立的“深圳市捷旅自行车有限公司”。捷旅公司主要生产中低档车及童车,现有的厂房及设备年可生产150万辆以上的整车。
明合发纸品公司创建于20x年,面积2万5千平方米,现有员工500多人。多年来,业绩稳定,效益也不错,在同行中口碑很好,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企业。明合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急,先买了一条旧纸板生产线,后来才买地盖房,厂房的门窗还没安装就试产了。虽是旧设备,经改造后一试就成功,到现在还是主力的生产设备。
碳纤科技公司创办于20x年,面积10万多平方米,现有员工近1000人。通过几年的努力,今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企业,前景十分光明。碳纤公司是先有地才找项目,20x年10月开始盖厂房,20x年4月就生产出样品;那时,宿舍的竹架还没拆下就住了进去,饭堂设在工地的临时工棚。
纳彩印刷有限公司创办于20x年,20x年搬进自盖的厂房,现在还是一个成长型的企业。
我们现在所在的喜德盛总部是今年3月才全部搬迁过来的,占地20万平方米,专门生产中高档车及电动自行车,与捷旅公司的产品方向不同,形成互补,解决了以前高中低档车一起做所带来的管理上的困惑。
记得十周年厂庆的时候,我举着喜德盛总部的规划图告诉大家未来的设想。五年来,我们是边建设边生产,克服种种困难,不求速度,只求完美。五年磨一剑,终于,有了一个漂亮的地方来迎接八方客人的到来,心里确实感到十分的欣慰。百年基业,长远打算,不惜成本,打造精品。有人问我这个厂花了多少钱,其实我自己也不清楚,反正有钱就投,有需要就做。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我们更有十五年来沉淀下来的品牌文化基础,这是一笔厚重的无形资产,我们有一个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销售网络,有众多全力支持喜德盛的供应商,更有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这些都是我们十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喜德盛的十五年,是拼搏的十五年,奋斗不息的十五年,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停止过追求,我们的目标更高、更远,还远远没有达到,百年品牌的梦想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勇敢地向前努力。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就是:---拥有一个影响力巨大的世界知名品牌;
---一个经营管理优秀出众的一流企业;
---一支引领潮流的具有创新性的研发队伍;
---让每位员工都把喜德盛的发展当做自己的事业,以厂为家,全心投入,爱厂敬业。
时代造就英雄,市场给予机遇。大家应该有发现,这几年中国的自行车市场在发生着激烈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自行车运动休闲越来越时髦,特别是政府提倡低碳出行,投巨资进行绿道建设,改善出行条件,骑行活动越来越红火,所以现在的高档运动车是越来越好卖,在国外也一样;而电动车的市场,经过几年粗放式的发展,现在也逐渐走向品牌化道路,打造自行车、电动车品牌正是时候,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也是喜德盛的好运气,我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
明年是我们喜德盛的管理提升年,我们准备请台湾的管理顾问公司来辅导我们推行“丰田式管理模式”。公司做大了,管理犹为重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这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下来我会把精力转移到内部管理上,培养一支适应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团队,把资金集中在设备的改造上,尽量多使用设备,少用点人工,提高自动化水平。持续改善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而今迈步从头越!一流的企业需要我们精心的耕耘。
20x年的努力,喜德盛虽然已取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但是我们的宣传做得太少,总是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默默地在做实事,练内功,总想等所有都完美以后再说。现在看来是不对的,我们必须改变思路,接下来我们将投巨资在各种媒体上做广告:
1、公司已经与“凤凰传奇”签约,成为喜德盛自行车、电动车的独家代言人。
2、我们还准备在中央台的《我要上春晚》、《欢乐中国行》(相当于以前的《同一首歌》)、《欢乐英雄》等三套热门节目同时做广告,暂定一年。
3、在自行车、电动车主力媒体上做推广,已经签约的有:《电动车商情》,一年36期的封面及主页;
“轮彦”的《自行车快讯》(中文版)和《单车志》主页一年;《骑行家》杂志第二页一年;《轮界》企业版第二页一年。
4、20x年我们将新建喜德盛自行车形象店、专卖店200家,店中店300家,电动车专卖店800家。
5、赞助2—3家省自行车专业队,每年举办广东省自行车职业联赛。
6、举办1—2个具有影响力的自行车大型比赛。
7、与各地经销商一起在当地举办活动,争取一年中活动不断,热情不减。
8、参加业界举办的各种活动,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在XDS品牌产品销售上,我们将加强对国内经销商的辅导。做细长江以南市场(南方市场是XDS的根据地),做强北方市场。
我们还将在国外推广XDS品牌,目前,像澳洲的黄总,马来西亚的陈总都已做得不错。
在外销OEM上,争取再有一至两个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客户,撑起喜德盛这座大厦。
电动车的发展,是喜德盛未来的新的、重要的增长点,产品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以锂电为主。为了便于市场的拓展及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将加大力度开发铅酸电池电动车,力争三年内达到年产60万台。20x年我们将开始规划惠州的喜德盛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现已签约200亩土地,位于仲恺高新区主干道上,离惠州市中心区仅5公里。
这十几年,我花了大部分时间在硬件建设上,每个厂从买地开始,到规划设计、建房修路、盖宿舍厂房,环境设施的配套,一草一木,无不经过我的手;从生产设备的采购安装,到工艺流程的制定,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边建设,边生产,边完善,靠着滚动式的发展,不断地往前走,确实是很辛苦,有时候真想慢下脚步来歇一歇。经常有朋友告诉我,不要那么拼,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记得享受,做多了那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确实如此,但是为了企业,为了团队,为了在行业中的尊严,不努力不行!
我已经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如何让事业快速发展,而自己又不会那么辛苦,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单枪匹马呈个人英雄,显然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只有挖掘人才,利用精英,才能统领千军万马。
另外,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如何充分利用优势条件让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让企业长盛不衰,百年品牌永续经营,上市可能是最佳选择。
在未来三年,喜德盛及旗下公司,将以年30%以上的速度成长,三年内再造一个喜德盛集团。我们喜德盛人将继续秉承勤劳勇敢、智慧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创造新的辉煌。
感谢在座各位多年来对喜德盛的帮助和厚爱。在未来的日子里,更需要大家的悉心照顾和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喜德盛的发展,支持喜德盛的发展。
谢谢大家!
15周年庆典发言稿4职工同志们:
大家好!
值此国庆佳节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公司第十五个生日。今天,我们欢聚半岛酒店,隆重庆祝公司成立十五周年。十五年来,在地方各级政府、上海三菱和广大客户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公司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五金小厂,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梯部件生产企业。截至20x年底,工业总产值由十五年前的1000万元增长到6.5亿元,销售收入由700万元增长到6.2亿元,资产总额累计增长近50倍。20x年,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比十周年提出的5亿元目标超出2.3亿元,并跻身于中国机械行业500强。在此,我谨代表公司向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你们致以节日诚挚的问候!
十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诚信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贯彻实施“全方位适应和满足市场”的企业方针,大力弘扬“团结、敬业、创新、务实”的申菱精神,努力打造中国电梯部件最优秀品牌。回顾十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展望未来的光明前景,我们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力量。
过去的十五年,是宁波申菱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十五年。公司联营之初,我们就果断提出“争当联营典范”的奋斗目标,当时,公司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生产设备陈旧、设施简陋,作业环境很不理想,但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一方面在石浦租赁厂房加工生产,另一方面,公司又力排众议,果断决策,大胆实施异地扩建,边生产、边建设,短短两年时间就在石浦建立起一座现代化工厂,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了三菱公司的各项生产任务,并在三菱十家联营企业中名列第一。十五年风雨磨砺,造就了我们申菱人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优良作风,特别是申菱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爱厂如家的精神尤为可贵。1997年,公司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台灾,面对台风带来的严重损失,广大干部员工挺身而出,舍小家,保大家,全力以赴地连续奋战在抗台抢险第一线,使公司在短短五天内就恢复了生产,没有影响一份订单,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近年来,由于受停电和高温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每年旺季产品报交非常集中,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生产一线的全体干部员工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战高温、斗酷暑,加班加点、不辞辛苦,从而确保了生产任务及时完成。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公司才能在十五年内取得丰硕的成果,才能走在中国电梯配件行业的前列。十五年来,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创利税6.4亿元,并在石浦培育扶持了二十多家协作企业,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解决了近20x人的就业问题,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过去的十五年,是宁波申菱技术进步、持续创新的十五年。十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技术进步作为公司的核心工作来抓,努力以技术开发带动产品开发,以产品开发推动市场开发。公司联营初期,主要依赖三菱公司来图加工,为培育拥有自主技术的主导产品,93年公司及时作出“以电梯自动门、层门装置为突破口,积极培育电梯门系统专业化生产优势”的重要决策,通过学习借鉴,改进创新,想方设法加快新品开发,使产品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并实现由“来图加工”向“自主开发”的重大转变,目前,公司产品已由原来单一的门锁、限速器等零部件发展到电梯自动门、轿厢、曳引机、安全部件和自动扶梯部件等五大系列上百种产品,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起“技术落后一切都落后”的思想,一贯重视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使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1995年开发的开门机、层门装置荣获国家级新产品称号;20x年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的永磁无齿轮曳引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20x年公司自行开发的GPS自动门装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0x年公司最新研发的交流永磁同步门机,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公司还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十五年来已累计投入上亿元用于技改,生产装备已从原来几台破旧的车床、仪表车发展到目前拥有车削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多工位数控冲床、自动静电喷塑线和三座标测量仪等国际先进的设备,建有门机、层门、曳引机、限速器等多条装配生产线,企业整体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正是由于宁波申菱始终如一的推进技术进步,加快科技创新,才使得公司不断保持同行领先的技术优势,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梯部件行业的优秀品牌。
过去的十五年,是宁波申菱挑战市场、塑造品牌的十五年。十五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创造需求、引导市场”的营销方针,努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业务是为上海三菱配套,市场销售基本为零,当时凭借三菱业务完全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公司并没有满足眼前的利益,而是审时度势、放眼未来,于95年敏锐地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战略,从而使企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市场销售业务已经占公司销售总额的70%以上。事实证明,“两条腿走路”战略的提出,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市场开拓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挑战市场,直面竞争”的强烈意识,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99年,面对电梯市场持续疲软的严峻形势,公司通过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果断提出“大动作、大投入、占有大市场”的战略构想,通过大力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加强营销队伍培育,规范办事处管理,为迎接中国第三次电梯市场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0x年,为抓住国内电梯市场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公司及时提出要“全方位适应和满足市场”,牢固树立起全员营销的思想,从而促使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为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公司又适时提出了“强攻型”营销策略,通过抓好重点市场,推好重点产品,攻好重点客户,努力做到“寸土不让、寸土必争”,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外贸业务。目前,公司已在国内中心城市建立了15个销售办事处,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外500多家客户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特别是与奥的斯、蒂森、富士达、通力等国际著名的电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公司还大力推进品牌建设,通过系统策划品牌形象,依法注册企业商标,积极参加国际电梯展览会,并利用电梯杂志、行业网站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外品牌宣传,使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正是由于宁波申菱的不断创新,敢于挑战,才成就了我们今天在行业里所取得的优势地位,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电梯门系统、限速器等产品销量成为全国“单打冠军”,“宁波申菱”已成为浙江省知名商号,公司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电梯自动门装置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过去的十五年,是宁波申菱优化管理、提高素质的十五年。十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竞争之本、效益之源” 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落脚点。早在**年,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们在当时资金短缺、厂房条件差、职工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推行现场管理,从而赢得了上海三菱的青睐,并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推行现场管理的热潮。实践证明,推行现场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公司管理创新的基石。同时,公司还不断深化质量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于1997年率先在国内电梯部件行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x年公司又顺利通过了美国奥的斯Q+三级质量认证,门机、限速器等主导产品已连续20x年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评为“用户满意产品”。大力开展制度化建设,初步形成独具申菱特色的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管理制度化、业务流程化、工作标准化,使企业逐步走上了“清晰、有序、和谐、高效”的良性发展轨道。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自95年公司第一次提出人才引进的用人战略后,通过实施“输血、造血、换血、供血”的员工队伍改造战略,使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公司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已经达到170余人,技术队伍已经由过去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包括机械、电气、电机等各类专业在内的中高级技术人才60多人,精干高效的优秀团队支撑着企业快速发展。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了覆盖公司各系统、部门及分布在全国各地15个销售办事处的信息化网络,基本实现了各类经营数据有效共享,部分业务网上审批,并成为宁波市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
十五年历练,十五年硕果。过去的20x年,是宁波申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20x年;是科学决策、把握机遇、开拓创新的20x年;是团结奋进、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20x年;是我们全体申菱人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的20x年。
回顾过去,成绩已成历史,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每位申菱人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脚踏实地,再接再厉,努力促使公司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业绩。
为此,公司提出今后五年总体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立足于高附加值电梯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加快培育高效团队,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成为世界知名的电梯部件制造商。并确定公司今后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为:
――销售收入。到20x年,公司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5亿元,年均增幅在15%以上。
――产品结构。到20x年,基本形成以机械产品为主体,以电机、电气产品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产品结构发展格局,并初步形成电梯大配套产品系列化供货能力,确保公司主导产品技术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改造。到20x年,公司将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技改,计划对公司进行整体迁移,并增添部分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努力打造国内最先进的电梯部件制造基地。
――人力资源。到20x年,公司员工总数达到10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在50%以上。
为全面实现上述战略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必须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重点抓好新厂建设。这次新厂区建设,是公司为了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计划在昌国盐场征用土地600多亩,投资近3亿元实施公司第二次整体迁移。在规划过程中,公司将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形成制造、办公、仓储、物流和生活五大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高质量、高要求,精心施工,严格管理,确保新厂建设20x年不落后,并力争在二年时间就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营。同时,公司还将继续引进部分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不断提高柔性制造能力,逐步实现生产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努力把新厂区打造成为中国最先进的电梯部件制造基地。
二是,重点推进技术创新。通过积极引进、培养,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全面、工作高效”的技术团队,到20x年,确保公司技术人员达到100人以上。加快建立以机制为保障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有效发挥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加快新品开发,确保每年科研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基本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格局,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确保门系统、曳引机、限速器等主导产品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重点拓展国际市场。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营销战略,在不断巩固、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有效构建国际化营销网络,加快培育国际化营销团队,不断加强国际化品牌建设,并积极争取与国际知名的电梯整机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到20x年,确保海外营销网点达到3个以上,外贸业务力争突破3亿元。
四是,重点开展职业教育。随着现代竞争的日益加剧,未来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员工队伍职业化素质高低将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公司将把职业化教育作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通过继续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健全职业化标准,加强职业化培训,完善职业化考评,以切实增强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公司全体员工的职业化达标率达到90%以上,真正做到“岗位职业化,工作绩效化”。同时,公司还将积极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员工生活质量,让所有员工都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证。
五是,重点推进信息管理。信息化将是未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以新厂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构建公司信息化网络平台。通过有效扩展PDM系统,系统策划和稳步推进ERP项目,并不断完善和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努力实现各类经营数据的全面共享。持续优化内部管理,积极构建管理信息化平台,有效整合业务流程,以不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不断扩大网络宣传,以充分适应和满足公司参与国际化竞争需要,努力促进公司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最后,祝愿公司全体员工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15周年庆典发言稿5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晚上好!(鼓掌)今天我们相聚一起携手迎来了x涂料有限公司十五周年华诞。x的十五年,是风雨兼程的十五年,是奋进的十五年,是追求卓越的十五年。在这感恩的时刻,我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和各位来宾的光临,在此,我谨代表公司董事会和全体员工,向百忙之中前来出席庆典活动的各级领导、来宾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鼓掌)向陪伴x公司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忠诚客户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对x的支持与厚爱!(鼓掌)向为x的发展洒下辛勤汗水,作出不朽贡献的每一位x人表示衷心的感谢!(鼓掌,稍停,笑脸墙降下)向所有前来参加晚会的各位员工家属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鼓掌)
风雨十五载,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却是弥足珍贵。回首往事,一幅幅充满激情的历史片段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交相辉映,它诉说了一个公司在困难中启程壮大的伟大历程!它也书写了每一位x人在艰难中拼博前进的奋斗史。
十五年前,x涂料通过引进日本先进制漆工艺,坚持“服务第一、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环保至上”的经营理念,率先在国内推出水性外墙真石涂料产品系列,逐渐在国内外大面积推广使用,从而被业界誉为国内真石漆的倡导者,20x年通过与国内外著名高校联合开发,推出液态花岗石多彩系列产品,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如今水性外墙涂料的普及使用和建筑涂料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x人靠着乐观与豁达,凭着执着与坚韧,在x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我们承载着梦想,超越自我,变革进取,永不满足。20x年我们在江门市国家级高新开发区,兴建了现代化的厂房,引进尖端制漆工艺、技术及设备,产品涵括了外墙涂料中的大部分品种,是目前亚洲最先进的水性外墙涂料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及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并作为五邑大学、江门技术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不断吸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今年x公司不仅成立了江门市外墙水性建筑涂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而且相继获得了江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合格证书、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证书以及建筑涂装企业乙级资质,同时多项发明专利已经获得受理通过。明年我们将计划争创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广东名牌以及广东著名商标的申请工作。
峥嵘十五载,我们有搬进新厂房时的喜悦;有取得产品技术突破时的跃动;有被授予企业荣誉奖项时的激动;有被同行以及社会各界肯定时的欣慰;我们更有大家面临困难携手共进、风雨同舟、共同成长的感动!
十五年征程,不管走过的是泥泞坎坷的崎岖小路,还是鲜花铺满的阳光大道,都清晰地刻录着x人不断跋涉的足印。如今我们x的队伍不断壮大,一批伴随x成长的员工已培养成为公司的骨干栋梁,一批年轻的优秀员工已走上了中层或高层管理的工作岗位。在注重生产和销售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正值今年15周年之际我们和著名的策划公司合作拍摄了企业宣传片,邀请了国内著名音乐制作人专门为企业创作了x之歌《岁月华彩》,这些将在今天正式对外。
十五年上下求索,我们共同成长,这十五年,正是有了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员工的辛勤耕耘,领导的关心鼓励,新老客户的垂青和厚爱,才有x的今天!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以公司总经理的身份,用一颗感恩的心,向十五年来给予我们关心、支持,培育的领导、再一次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你们!(鼓掌)同时再一次向一直以来给予我们信赖与支持的新老客户,表示衷心的谢意!(鼓掌)也向曾经和正在为x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新老员工表示深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鼓掌)
朋友们:回望过去,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今天的x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我们将抢抓未来的发展机遇,用一种科学的、理性的发展观来打造百年x,力争把x建设成具有全面核心竞争优势的知名民族品牌。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激励下,在坚持“服务客户,利益共享”的发展方针下,通过全体x人的共同努力,x一定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同行业中,x必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共同打造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乘风破浪、启航,用行动铸就新的辉煌,用奋斗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最后,我衷心的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