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运动康复八段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04-02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欧美国家,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已占据死亡谱的第一位,在我国亦高居死亡谱的第二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搭桥术具有创伤性大,恢复慢等缺点,如何促进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八段锦是中国传统养生术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方法之一,其运动强度小,适合长时间锻炼,而这需要相对较多的能量,从而消耗人体中的脂肪,进而可起到减脂降压,保护血管壁的作用。中医康复手段在心脏病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将八段锦配合中医辨证施护系统地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康复,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三期心脏病康复方案,现介绍如下。
1第一期心脏病康复方案(住院阶段,2~3周)
患者入院当天,心脏康复组即到床边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简介及治疗方案的简单介绍。进行有效咳嗽的锻炼。并对心脏病康复治疗方法及意义,进行宣传及派发宣教单。
在第一期心脏病康复期间给予常规护理:①保持病室通风、空气清新、湿度适宜。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③保持呼吸道通畅。④保持各种管道通畅。⑤注意观察血管活性药的用药效果。⑥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护。
(1)痰浊闭塞症:①注意饮食调理,宜化痰之品,如陈皮泡水饮等,避免生冷辛辣刺激。②术后第二日起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法,电针针刺双足三里穴,以得气为宜,治疗两周,每周三天,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注意观察疗效。
(2)气滞血瘀证:①畅情志,以调理气机。②饮食宜益气活血化瘀之品,如党参鸡汤,田七煲瘦肉水等皆宜。③术后第二日起以泻法为主,电针针刺双足三里穴,以得气为宜,治疗两周,每周三天,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④保持大便通畅,术后第5日起,按顺时针手法以手掌根部按摩腹部大横穴一周,每天一次,每次5分钟。
(3)阴血虚证:①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头晕、面色、口干、烦热、舌苔、脉象变化。②予养阴补血之品,如太子参麦冬红枣当归鸡蛋汤。③饮食宜清素,忌辛辣、煎炒,以免动火伤阴。④保持良好睡眠,睡前采取穴位按摩如开天门治疗10分钟,朱砂贴敷双涌泉穴。⑤术后第2天起,行补法,给予电针针刺足三里穴。
(4)阳气虚证:①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寒凉食物,予生姜3片羊肉50g当归2g浓煎热服。②术后第2天起,电针双侧足三里。在患者转出普通病房第一二天给予坐式八段锦的讲解及练习,出院前三天给予站式八段锦理论的讲解,播放八段锦光碟。
1.1第一期运动康复方案。
监护室阶段:运动处方:1~2天被动坐起;四肢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5~6次/小时;3~4天床上活动(主动坐位,自己进食、饮水);床边坐位;床边站立,扶床移动;室内行走,每次30m,3次/天5~7天坐式八段锦,1次/天;病房内缓慢步行;每次100m,3次/天。
病房阶段运动处方:8~14天站式八段锦,每次10-20分钟,1次/天,逐渐增加时间;15~21天站式八段锦,每次30分钟,1次/天。
1.2出院前运动负荷评估。
心功能分级: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法。
心电图运动试验:采用改良Bruce方案进行症状限制行运动试验。运动终点:达到亚极量或自然劳累分级法(RPE)15级以上(15级表),或出现胸闷、心悸、胸痛、头晕等症状,血压过度增高(SBP>230mmHg,DBP>129mmHg)或下降>10mmHg,运动中ST短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mV或ST段抬高0.2mV,或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2第二期心脏病康复方案(出院早期,8周)
2.1运动程序。
运动形式:根据每个患者在出院前进行的运动负荷评估选择一种运动形式或多种运动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运动。
运动方式:采用站式八段锦。运动方法:一般要求每次运动持续45~60min。其中包括l5~20min的热身活动(如伸展活动、关节活动等)和5~10min的整理活动。真正的锻炼时间为20~30min,至少20min。
运动强度:按心电图运动试验终止时负荷数的50%作为第一天起始运动的负荷数进行训练,以后每周递增10%;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运动试验终止心率的60~75%,疲劳程度控制在RPE的11~13级(15级表)。运动频度:每周3次,为期8周。
运动时心绞痛监测及治疗:若在运动时心绞痛发作,应立即停止运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含化2~3片硝酸甘油后不缓解,或伴有气急、大汗,疼痛超过15分钟,则进入医学干预流程。
2.2健康教育程序。安排每1~2周进行1次的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程序包括以下内容:冠脉搭桥术后的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冠脉搭桥术后的药物治疗;急性心梗的发生与急救;冠心病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患者的不同证型给予相应的中医调护指导,包括中医养生、中医食疗、常用健身穴位的按摩保健。
3第三期心脏病康复方案(出院延长期,12周)
3.1运动程序。
运动形式:选用站式八段锦;增加重量训练。
运动方法:一般要求每次运动持续45~60min。去除前期的准备以及后期的整理时间,有效的锻炼时间为20~50min,可分为每日2~3次进行。
运动强度:
动态运动: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运动试验终止心率的70~85%,疲劳程度控制在RPE的12~14级(15级表)。
重量训练:开始训练重量为一次能举起最大重量的40~60%,并能轻松的连续举起12~15次的重量,每次运动含3组。当能轻松连续举起12~15次时可增加5~10磅。疲劳程度控制在RPE的11~13级(15级表)。
注意事项:运动中不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监护指标无异常。重量训练时避免屏气、握拳,注意调节呼吸,以免引起血压升高,防止肌肉损伤。
3.2健康教育程序。安排每1~2周进行1次的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程序包括以下内容:冠心病患者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冠心病患者的全面营养及体重控制;高血压的危害及血压控制;吸烟的危害及戒烟;针对患者的不同证型给予相应的中医调护指导,包括中医四时养生观、降脂食疗方的选择、降糖食疗方的选择。
4讨论
经过2年时间的实践和观察,病人普遍反映良好,出院后运动耐量得到提高,社会回归良好。中医养生保健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及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理念和实施方法显著区别于西方医学,对疾病的预后恢复效果明显。八段锦等中医康复学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内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内外和谐、气血周流,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融导引、吐纳、武术、医理为一体;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调和五脏六腑。充分体现了中医的优势之处。
八段锦要求型、意、呼吸三方面协调一致。在八段锦的练习过程中,需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静结合;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因此,进一步将八段锦等中医保健操用于心脏病术后病人的康复,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明军,杜廷海,余海滨.冠心病中西医综合性康复的研究进展.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6,(2):143-146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主要是上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又分急性期、恢复期及慢性期。心肌炎常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通常是病毒直接作用于心肌,也有过敏或变态反应(免疫性损害)造成心肌的损伤,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史。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在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原发病掩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反映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须仔细询问方被注意到。心肌炎的主要症状为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临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发症状,少数患者可由此发生昏厥,极少数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临床主要通过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或超声心动图、病理学检查确诊。近年来,由于诊断方法的改进和对其病原病理学的进一步了解,心肌炎已成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而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急性期的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两个方面,通常是抗病毒、消炎、促进心肌代谢及抗心律失常等治疗。而对于恢复期及慢性期病人,在合理治疗的前提下,自我调养如卧床休息、合理营养等也十分重要,对病情的康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要谈自我调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休息
除急性期卧床休息外,恢复期、慢性期也应注意休息。由于心肌炎的存在,心肌功能减退,加上心律失常的情况时常发生,因此,注意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心肌炎症的改善、心肌功能的恢复,也十分有利于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使病情趋向康复。心肌炎病人不能做过重的体力活,更不能从事复杂而紧张的脑力劳动。过强的脑力活动极易增加心脏的负担,对心肌的恢复与心脏传导系统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应尽量避免从事高强度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必须指出,此处的所谓高强度体力与脑力劳动,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指病人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绝不能从事超出自己心脏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范围。安心静养,充足的睡眠是注意休息的良好方法。心要静,体要松,松静结合,使神经、心血管系统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减轻心脏的负荷,从而促进身体康复。充足而有质量的睡眠是休息的重要手段,一般每天要保证8~9小时的睡眠,晚上不能太晚睡,早上也不要勉强早起,中午应有一定时间的午睡。同时要放松心境,不能烦躁,从而使睡眠多梦、恶梦的情况得到改善。良好的睡眠是保持良好心境的基础,良好的心境对改善心肌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促使身体康复都十分有用。必要的时候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安眠药,最好是服用宁心安神类中成药。
合理饮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汲取营养重要而基本的途径,食物的多样性,才能保证人体营养的基本平衡。心肌炎病人病情迁延不愈,合理的饮食、均衡营养是保证病体康复的营养基础。饮食不得有偏,注意多样性,荤素搭配合理,既有营养又要易于消化吸收,尤其注意维生素与蛋白质食物的补给。同时,对辛辣刺激性及油炸等食物、烟、酒、冷饮,均应适当禁忌,因为这类食物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影响,不利于心肌及心脏传导系统功能的恢复。
适当锻炼
锻炼有益于身体,故云“生命在于运动”。但锻炼必须有个度,过度的锻炼不仅于身体无益,反而对身体有伤害。心肌炎病人要注意休息,但适当的锻炼却不可少,可根据病情、体质、体力等情况安排适宜的锻炼方式与方法。适当的锻炼对改善体质、增强体力十分有用,同时对心血管及心肌功能也有调节作用,还能促进消化,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改善睡眠,有利于病体康复。笔者推荐心肌炎的病人以走路锻炼为宜,俗话说“百炼不如一走”。走路锻炼的优势在于:一是病人能很好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的时间与强度;二是对环境等条件要求不高,只要空气质量好点的地方就行;三是时间不限,什么时候有空即可进行,不一定要在早上,晚上散步锻炼也很好。著名中医学家赵绍琴教授生前也极力推荐病人进行行走锻炼,认为“行走锻炼对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循环系统方面,行走时肌肉的节律性舒缩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从而消除下部瘀血,增强心脏功能,所以心脏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的传统作法并不可取,坚持适度的行走锻炼更为有利”。当病情好转,体力得到恢复或体质得到改善时,可结合打太极拳或登山等锻炼活动。适当地跳跳舞也是可取的方法,但需注意场地和节奏,场地宜宽敞,人员不宜太多,节奏宜舒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8例均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男73例,女32例,年龄46~83岁,病程3~15年,其中冠心病4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风心病10例;心功能II级22例,III级56例,IV级27例。对照组103例,男70例,女33例,年龄45~82岁,病程2~13年,其中冠心病4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风心病11例;心功能II级21例、III级58例、IV级24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和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对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均为心功能Ⅱ~Ⅳ级,排除标准:语言交流障者、肢体运动障碍长期卧床者、精神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β-受体阻滞剂禁忌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103例,采用慢性心衰的常规疗法: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及诱发因素,并长期给予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间断运用利尿剂及洋地黄制剂。治疗组105例,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医生与患者或其家属每2周进行电话咨询,且患者每月复诊1次,病情变化随时复诊。同时,由医生教育患者学会改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包括饮食、情感、遵医行为、监测体重和症状)及进行康复锻炼。
2结果
2.1治疗后疗效比较
3个月后治疗组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心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EF、LVDd,CO、BNP、6min步行试验距离,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BNP、LVDD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F、CO、6min步行距离均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三年内治疗组患者的累计再住院率、人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由于康复锻炼方法掌握不得当,致症状加重,经加利尿剂等治疗措施后,症状改善。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可以预计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人数将会逐渐增加,心力衰竭正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对这一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RASS)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激活,其长期和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RASS及心脏代偿机制丧失是发生心室重构的基础,RASS激活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环节之一。ACEI、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从多个部位对RASS进行抑制、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性。ACEI是治疗CHF的基石,可用于各期心力衰竭的患者,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进一步改善预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改善CHF患者预后有益,但与前二者联合应用,患者耐受性差,仅建议在患者不能耐受ACEI的不良作用时作为替代。洋地黄类药通过抑制Na-K-ATP酶,减少心肌细胞内的Na+外流和K+的内流,细胞内Na+增高促使肌浆网释放Ca2+与Na+交换,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利尿剂通过减少Na+和Cl-的重吸收,而减轻心力衰竭时的水钠潴留,改善临床症状。临床试验证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可以使心力衰竭年病残率下降30%~50%并显著提高生存率。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其住院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国外报道早期CHF患者3~6个月内再住院率达27%~47%。这种现象可能是与不重视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锻炼和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随访有关。CHF的门诊随访治疗,直接影响其病情的发展和预后。而影响门诊随访治疗是否及时并有效的因素很多,包括医源性因素、患者行为心理因素、社会生活背景因素等等,这众多因素最终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CHF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是导致临床症状反复,再住院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变,更多地体现了对于疾病预防和长期预后的重视,这与中医学理论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贯穿于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的整个过程之中。未病先防所带来的长期获益一直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中医养生教育对于提高CHF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可以起到积极效果,尤其是结合现代医学及健康教育理论后,对患者身心及社会诸多方面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而减少发病率]。
当然,在住院期间由于病情重,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那么,出院后是否需要继续康复锻炼呢?回答是肯定的。
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锻炼不同于正常人的体育锻炼,既要让心脏受到一定的锻炼,又不能让它负担过重。如何正确掌握这个尺度呢?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心率。康复锻炼心率值的计算方法是:出院时先在医生的监测下做一次低水平的运动试验,或登1~2层楼,测出最大耐受量的心率值(称峰值心率)。康复锻炼心率值=(峰值心率-休息心率)×(60%~70%)+休息心率。例如,峰值心率为160次/分,休息心率为60次/分,那么,康复锻炼心率值=(160-60)×(60%~70%)+60=120~130次/分。这位患者在康复锻炼中应尽量达到这一心率值。
康复锻炼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一般开始时先采用运动量小的活动,如自理生活、养花种草、家务杂活、站桩等,逐步进展到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打网球、慢跑、轻体力劳动等。活动项目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体力及环境条件自行决定,只要能达到康复锻炼心率值即可。
在锻炼过程中还应注意:
大家都知道,人在进行运动时,由于体内能量消耗的增加,代谢产物增强,即收缩的力量加大,次数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加,从而保证体内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的需要。活动时,心脏功能的变化就成为心脏功能改善的因素,长期坚持科学锻炼,能使心脏结构机能得到改善、提高。一般人的心容积为7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为1000毫升以上,这在生理上称为工作性肥大。心脏呈工作性肥大,就使心脏的收缩有力,每次搏动的心血输出量增加。一般人每分钟心跳(心率)约为70次左右,运动员约为60次左右,优秀长跑运动员约为40次左右。这样的心脏不容易疲劳,又有较大储备功能,这当然是很好的。经常科学地从事体育运动,可使心脏在结构机能方面发生良好的改善。
据心血管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体力劳动者心脏病的发病率较低,坚持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多益处。这些益处主要表现在:
一、运动可以扩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心肌供血及心功能
据康复机构的经验表明,锻炼一段时间后,心脏指数、搏出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压力或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
二、体育锻炼可降低血压
运动锻炼后,心脏病患者的心率、血压比锻炼前降低,加之体育锻炼可改善骨骼肌代谢,减少运动时的热能需求,从而可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冠状动脉贮备增加。
三、运动锻炼可控制许多心脏病的患病因素
从控制许多心脏病的患病因素,从而达到防治心脏病的目的。如,运动可以改善病人的脂质代谢,降低血三酰甘油,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从而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体育锻炼是减肥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之一,而且还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则是心脏病的重要患病因素。
四、体育锻炼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体育锻炼可减少血小板聚集并提高纤维溶解活性,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等长期卧床性并发症。
五、体育锻炼可放松情绪
体育锻炼可放松情绪,可增加心脏病患者的生活乐趣,也可增强心脏病患者防治疾病的信心,改善外周循环,提高外周组织对氧的利用率等,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六、体育锻炼可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长期锻炼可通过减少神经体液过度反应和增加对应激的负荷能力,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