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型实业集团 保险经纪 保险管理

一、大型实业集团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

大型实业集团资产规模庞大,内部管理层级多而繁杂,下属公司数量众多,在保险业务管理方面常存在问题。

(一)保险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管理分散现象普遍

保险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遭到忽视。在制度层面,部分大型实业集团没有制定集团统一的保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内部保险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尤其是下属公司保险业务缺乏统一、规范的保险制度对其约束管理,均由下属公司结合当地情况自主决定,管理比较分散。

(二)保险管理组织体系有待完善,业务专业性不高

部分大型实业集团专门负责保险管理的力量相对薄弱,如仅设立个别兼职保险管理岗位,保险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管控要求。在保险管理组织、制度、投保、索赔等方面缺乏有效监督管理,索赔能力较弱,存在出险后无法定责的安全隐患。保险管理人员多为财务人员兼职,在投资资产风险分析、保单审核、经济性评价、定损定责、索赔管理等方面缺乏专业性,面对保险公司变化多样的保单设计和产品组合,缺乏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保险腐败事件频发

对保险行业相关价值链条研究后发现,由于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各家保险公司业务差异化程度较低,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资产的保费费率制定标准差别较大,行业并无严格统一的保费厘定标准。因此,大型实业集团在保险行业实际操作过程中,人情保单、关系保单以及利益交换保单等现象并不鲜见,易滋生道德风险甚至经济犯罪行为,保险腐败事件频发。

二、设立内部保险经纪公司的效用分析

大型实业集团设立保险经纪公司,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保险议价能力,提升经济效益,培养专业保险管理人才。

(一)专业保险安排有利于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大型实业集团通过保险经纪公司对保险业务进行专业安排,有助提升大型实业集团整体风险管控能力:一是专业人员较全面地掌握保险理论,具备专业的保险技能;二是作为内部保险经纪公司,对实业集团内部风险特点更加熟悉,能够进行风险查勘、风险识别,发现所面临的风险点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三是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识别与衡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频率与损失的幅度;四是能够专业地理解保险公司的各种复杂的保险条款,从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这些专业技能,保险经纪公司可以安排保险公司与大型实业集团实现“总对总”的保险服务模式,量身定做,切实开展各项配套的服务,以专业的保险安排、索赔和风险管理服务,提高集团风险管控的能力。

(二)有助于整合内部保险资源,提高整体议价能力

随着大型实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业务将遍布全国或全球,这些项目的保险投保及理赔服务将受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保险公司等的限制,保险费率、条款、服务标准等各不相同,若没有专业机构来处理保险相关事宜,各工程建设和生产单位必须花费较大的精力来处理保险的相关事宜。

根据规模经济原理,保险经纪公司通过整合大型实业集团内部的保险资源,代表集团统一协调投保形式,统一集中评选保险人,有利于获得谈判优势及优惠的承保条件,可以争取到包括责任范围、费率水平、免赔额、付费方式、赔款支付方式、防灾防损以及风险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优惠条件。如2009年中电投集团收购贵州金元集团之后,通过中电投保险经纪公司整体规划,为其节约了大量的保费。

(三)将部分支付给保险公司的费用转化为集团内部收益

保险经纪公司的收入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渠道:一是直接保险的佣金收入。对于大部分险种,佣金率基本上不超过毛保费收入的15%,运输险等个别险种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二是再保佣金收入。由于大型实业集团投保金额大,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再保和共保的方式安排保险。经纪公司可以通过帮助安排再保,向再保险公司收取佣金,个案个议,但佣金率一般维持在再保保费的5%。三是保险咨询收入。该项业务费用率没有严格规定,在新成立的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收入中占比很小,但是在发达国家,经纪公司咨询服务类的收入占比50%以上。作为咨询机构,保险经纪公司主要经营成本为人工费用和各项管理费用,若业务量饱满,公司创利效率较高。

(四)有助于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大型实业集团外部形象

大型实业集团成立保险经纪公司后,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培养、锻炼自己的保险人才队伍,应对不同环境、不同模式的保险业务发展需要,为大型实业集团实现战略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大型实业集团通过成立保险经纪公司统一管理保险业务,将保险业务完全标准化、阳光化、透明化,有助于侧面提升集团外部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岩竹.我国保险经纪业的发展状况展望[J].金融观察,2011年第4期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第2篇

除工作内容外,个人职业角色的转变,更大程度上,我从思想观念、心理状态有了更大的转变。目前,我的团队成员人数虽然只有30多人,在明亚众多团队中算是中小团队,但是,也正是这30多人,创下了明亚2016年团队业绩保费收入1218万元、排名第9的佳绩。更可喜的是,团队中11个晋升经纪人正式职级的伙伴中,有5人在2016年达成了MDRT,其中6人达成了合伙人以上职级。很多人惊异为何我们这么少的人能做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想,走专业化道路是我和伙伴们一起达成的共识,保险经纪人要学的不只是保险知识这么简单,投资、国家税收政策、婚姻、继承相关法律等和客户有关的方方面面都要学习,除了服务客户,大家在公司还会一起研讨学习,用自己充足的专业知识给客户提供全面的建议和方案。在明亚这个良好的企业平台上,我们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各自发挥着自身的优势,相互帮助,一起进步,真正从客户角度出发,替客户着想,为客户服务。

把握时代潮流,顺风起飞

2015年,保险“新国十条”的出台成为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最大政策红利,拉开了保险业新一轮发展黄金期的序幕。而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创新,保险经纪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新国十条”、《“十三五”规划》、《保险法》的修订和执行,互联网环境的改善、保险行业人员对互联网的理解等一系列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保险经纪的发展。

而随着政策的推动和保险费率的放开,保险主体机构越来越多,产品的差异化也越来越明显,产销分离成为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经纪人则成为保险从业者的必然选择。

作为保险经纪的领头羊,明亚自2004年就开始探索我国保险经纪的发展道路,1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今天,这些经验和明亚先进的管理制度一起,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才的加入,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从“我找客户”到“客户找我”

虽然在保险行业已经有十几年的从业经历,但是真正走上保险经纪人道路,却是在2014年我全职加入明亚之后。现在,这3年多时间带给我的改变,让我更加确信了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事实上,从人转向经纪人的过程并不轻松,尤其是在此之前我已经在保险人道路上积累了10年时间,在原公司取得了许多客户认可的成绩。要放弃这10年的积累,走向新的职业转型之路,这个抉择对我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随着自己在业务的开展上越来越深入,就越发现单一保险公司的产品确实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矛盾之际,当我与客户谈及此事,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非常支持我转型。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带给我的不仅是事业上了一台阶,更让我看到了未来长久发展的前景。这么多年来我的内心一直感谢那些信任我、鼓励我成长的客户朋友们。

我加入明亚后,2014年达到明亚个人业绩排名第一名。这从侧面证明了市场的认可,过去,我是围绕保险公司产品找客户,主动向客户推荐单一产品,客户被动接受;现在,我是围绕客户从需求出发,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客户做分析,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这一服务模式的D变,让我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任,带来的是与客户关系的根本改变,从“我找客户”,变为“客户找我”,客户因对我服务的认可主动介绍朋友。展业更轻松,做事也更专注了。

全心全意帮伙伴成为行业精英

2015年,很多朋友在了解了我的转型经历后,主动加入保险经纪人的行列,在这过程中,我的团队自然而然地组建了起来。

团队责任大于个人利益

我亲身经历过从人向经纪人的转变过程,深知这其中的不易,因此,在我看来,伙伴们既然信任我,选择加入我的团队,我就有责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每一步转型过程,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保险经纪人,并在这一道路上越走越宽。而在我心里,这一份责任甚至远大于个人业务的发展。因此,2016年上半年,我在个人业务上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多数时间用在了团队培训上。而这一努力最终起到了良好效果:2016年,我们这一支小而精的队伍,在明亚76个团队中名列前茅。

专业辅导培养行业精英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第3篇

保险经纪人:在挫折中前行

本文记者/洛 石

六年前,唐庚从人人羡慕的银行业转到保险业做经纪人。四

年后,他成为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的第一位业务总监,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团队,拥有一大批忠实客户,又先后培养出两个业务总监。身经百战,唐庚自有一套独特的“解题法”。

难题一:被拒。几乎每个保险经纪人都会有这种经历,特别是初入这一行的人。

解决办法:冷静分析原因

唐庚:我开始做保险经纪人的时候,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心态,别人对我的态度来了个180 度的大转变,保险似乎让周围的人开始疏远我。

冷静下来,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是不少人还不了解保险,二是一些经纪人由于欠缺专业知识或利益驱动,对客户有误导或欺诈行为。这好比一把菜刀,在凶手手里成了凶器,而在善厨者手里则成为烹调的好帮手,保险是好东西,但做好做不好,关键在人。所以我先是坦然接受别人的负面看法,明白这不是对自己的否定,然后对症下药。

难题二:保险经纪人成功与否是用业绩来衡量的。有的人业绩直线上升,而有的人总也找不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怎样才能创造好业绩呢?

解决办法:提升专业

唐庚:我签的第一笔单子只有三百多块钱,但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我把它卖给了同行――一个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保险经纪人,他认为我很专业。我就是从专业入手建立自信的。很多人认为保险就是技巧,而忽略了专业。其实有了专业,就能更好地让客户认同,自己也能更自信。如果我的专业水平在这个行业是前沿的,我会认为自己和客户是对等的,因为他选择的是一个优秀的经纪人。

难题三:保险经纪人的职责就是向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但有时候话说多了很容易招致客户的反感。

解决办法:建立信任

唐庚: 一个人光会说,客户就一定会买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交易的成功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信任又是建立在对人品的认同、对专业认可的基础上的,技巧蒙得了一时,却没有办法长久。

同时,客户的认同也建立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所以保险经纪人要做的第一步工作,是收集客户的所有资料,包括他关注的话题、所担心的问题、单位的保障、家庭特点、收入、未来的计划等,才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并得到认可。

难题四:保险经纪人一般都从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开始推销业务。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可使业绩上升甚至于登上公司的销售榜,但亲戚朋友都开发完了后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先做人,再做事

唐庚:要想在保险经纪行业长久发展,我有四大经验。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做人成功,做事才能成功。亲戚朋友多、人脉关系好,只是起步比较容易,不是长久之计。第二是个人意愿。如果你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给你带来的价值,并且认同,你的意愿会强很多,态度不同了才能有好的行为,甚至好的结果。第三,自律很重要。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往往是内在因素,所以要不断提升自我,如果还用以前的模式做今天的事情,怎么能够做好呢?自律还要求不能欺诈客户,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放弃原则和价值观。第四,勤奋。保险业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行业,有付出就有回报。

要强调的是,勤奋的含义有三层。一是勤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专业。二是勤见客户,除了勤见没有成交的客户外,更要勤见老客户。你服务好老客户,他就能成为你的推销员,你的口碑就会建立起来。第三是勤思考,失败了找原因,成功了也要总结经验。

职业链接

入行要求:入行门槛较低,目前保险行业都在大规模地招兵买马,招聘机会很多。

从事保险经纪业务的人员必须参加保险经纪人员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保险经纪人员资格证书”。己取得资格证书的个人,必须接受保险经纪公司的聘用,并由保险经纪公司代其向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申领并获得“保险经纪人员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保险经纪业务。

必备素质:良好的个人品行、保险专业知识、敬业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从业者档案

姓名:唐庚

从业时间:六年

从业经历: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业务总监

演艺经纪人:明星身后的“大腕”

孙雁 龙晴

在保利剧院那个安静的酒吧,记者见到早已等在那里的著名演艺经纪人赵爽。人大新闻专业毕业干了十年记者的赵爽非常健谈,也很有亲和力,难怪圈里人都叫他“爽哥”。“爽哥”穿着一件白衬衫,显得很朴素,很难让人将眼前的他跟那些光彩照人的明星联系在一起。

职业目标:让演员出名,让产品增值

“爽哥”在这行已经干了六年,的演员有像袁泉这样的明星,也有一些还不太知名的演员。事实上,每一位演员都需要经纪人帮自己来打理,有了经纪人的演员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也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一个更全面长远的规划。现在各种专业的演艺经纪公司越来越多。专业公司中的经纪人有不同的分工,主管经纪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演艺经纪人,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从整体上对所的演员负责。其他的还有宣传策划人、市场营销人等,对演员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和包装。对经纪人来说,每一位演员都是他们的一个产品,剧组就是他们的客户,让产品增值、“卖”个好价钱是他们的工作目标。

职业关系:与演员共辱共荣共利益

经纪人和演员的关系很复杂,一方面他们是合作伙伴,工作上需要互相支持,经纪人靠从演员的收入中提取佣金获得报酬,演员也要靠经纪人帮自己推广给用人单位――剧组。他们之间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可谓共辱共荣。另一方面朝夕相处也使演员和经纪人成为“亲密伙伴”。演员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心理上都需要经纪人给予帮助和参谋。尤其是那些年轻演员,生活阅历不多,长年在外拍戏,缺少亲情的抚慰和家人的关心,更对自己的经纪人有一种依恋的感觉。

职业素质:善于协调的多面手

很多人觉得演艺经纪是“无本生意”,只要手里有几个艺人,能联系到客户就行。殊不知做经营“人”这一产品的演艺经纪人这一行,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在“爽哥”看来,一个优秀的演艺经纪人必须具备五种能力。首先,要具备高水平的商务能力,包括商务谈判、营销管理、策划等。“一个经纪人自己就相当于一个公司,得经营手下的人力资源,还要计算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因此经纪人必须对艺人进行科学营销管理,把演员产品化、市场化、品牌化。

其次,必须懂法律,是一个法律顾问。对业内涉及的相关法律,如劳动法、税法,甚至包括刑法、民法等都应该掌握。因为演员经常可能遇到法律纠纷,而且还要签各种合约。

第三,是艺术方面的专家,能够对演员所涉及的艺术领域进行一定指导。

第四,能扮演演员心理专家的角色,是演员很好的心灵辅导师。有时候演员对经纪人的需求就像孩子和妈妈之间的那种依赖关系。当遇到事情时,成熟得力的经纪人的到场,会使演员心里产生安全感。“爽哥”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经纪人应该具有70% 的理性和30% 的感性。

第五,是公关高手,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职业前(钱)景:潜力无限的高薪职业

目前从事这行的人还不多,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端经纪人则更为缺乏。大部分经纪人都还只停留在当演员“助理”的初级阶段。未来更需要具有综合经营能力、能独立操作的演艺经纪人才。

演艺经纪人的主要收入是佣金,目前一个刚入行的经纪人月收入大约在4000 元左右。做得较好的经纪人月收入能达到1 ~ 2万元。一个成熟的经纪人年收入甚至能达到20 ~ 30 万元。

不过对于想入这行的人,“爽哥”提醒说: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心态要放平。“24 小时手机都必须开着,半夜两点都可能会处理突发事情。”

职业链接

入行要求:什么专业都行,但是个人素质要高。

资格认证:演艺经纪人资格认证列于文化经纪人资格认证中。目前演艺经纪公司在招聘经纪人时,并不一定把拥有“文化经纪资格证书”作为前提条件,但如果有证将被优先录用。文化经纪资格考试一般一年两次。

职业培训:一般可参加经纪人协会组织的考前短期培训。目前一些大学已经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下设文化经纪人方向。

从业者档案

姓名:赵爽

从业时间:六年

从业经历:现为北京慈文东方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签约袁泉、原华、高虎等多位名演员的经纪人。

体育经纪人:在游戏中寻找乐趣

孙雁 龙晴

今年4 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体育经纪人这个新职业。一时间体育经纪人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不少媒体称其为“未来崛起的金领职业”。事实上,体育经纪人早就存在。

篮球运动员出身的孙立平,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就开始做体育经纪人的工作了。

既经营人也经营事

同演艺经纪人不同,体育经纪人经营的范围比较广。有经营整个队伍的,例如国家篮球队;也有经营个人的,例如一些比较知名的运动员;还有经营体育比赛的,例如2005 年9 月,孙立平的中体公司就成功推广了中国首届越野锦标赛。

作为经纪人,一方面要为运动员提供专业方面的服务,包括个人的发展规划、职业前景、运动潜力。这个过程既需要找教练、合适场地和资金帮助运动员出成绩,在运动员出了成绩以后,还要策划如何把资源最大化,怎么样合理安排他的商业价值,安排训练甚至表演活动、出国活动。

另一方面,作为专业的经纪公司,对于认为有价值的体育赛事,还可以进行买断,然后进行全面地运作和推广。在这里,体育经纪人就不是一个人的概念,而是整个团队的协作了。

首先要懂体育

一个优秀的体育经纪人必定是一个复合型人才。

“体育经纪人首要的要求是必须懂专业,比如篮球经纪人,对篮球圈里的关系都要很懂,这样才能为运动员找到合适的工作。”打了一辈子篮球的孙立平提起篮球就神采飞扬。的确,很难想象一个不爱体育、不懂体育的人如何去经营体育。

第二还要懂得商业运作。具有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新闻学方面的知识,懂得怎样在社会互动的体育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表现商业价值。同时还要懂得如何从开发到包装再到推广自己的体育产品,包括人。

第三要懂得相应法规。商业性体育赛事都是经济活动,这里既涉及企业的赞助,也涉及体育明星的出场费等,需要跟不同的单位签约,与不同的单位洽淡。而且作为国家运动员来说,本身也受到一些行业规定的制约,如果经纪人不懂得这些,很可能在操作中“触礁”。

第四要有亲和力和社交能力。

还在爬坡的朝阳产业

按照国际惯例,体育经纪人的佣金比例一般在10% ~ 30%。目前国内的体育经纪人年收入在四五万到三十万之间,收入的多少跟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有关,也跟在经纪公司担任的职务和所做的贡献有关。

从目前的从业人员来看,以三十到四十多岁的人为主。他们来自各种行业,包括运动员、教练、体育老师,还有不少是学外语、广告的。

孙立平认为,目前体育在中国的确发展很快,而且又面临2008 年奥运会这个良好的契机,对体育经纪人的需求肯定会增强。但是一方面中国的运动员仍然是由国家管理的,同国外的体制不同;另一方面目前中国体育产品的成交价值还没有达到足以养活众多经纪人的程度,因此,在短期内职业体育经纪人的数量和需求不会像一些媒体乐观估计的那么多。不过,那些自身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经纪人仍然是市场所急需的。

谈到职业感受,孙立平将体育比作游戏,“是游戏就很有乐趣”,不断有新鲜的事、新鲜的人,不断有新的挑战,虽然有时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压力比较大,但正是这种在游戏中品尝苦乐的感觉让许多体育经纪人乐在其中。

如果你也喜欢游戏、喜欢挑战、爱好体育,那么也不妨做一回体育经纪人吧。

职业链接

入行要求:什么专业都行,但是要爱好体育、懂体育,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资格认证:作为劳动部的新职业,体育经纪人的职业标准还在开发当中,估计其职业资格认证方式不久将会正式出台。不过目前体育经纪公司在招聘经纪人时,并不一定把拥有“体育经纪资格证书”作为前提条件,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力。

职业培训:主要有三条途径:参加常见的经营管理类MBA 培训;参加体育专业学院的专业课培训,补充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或者完全从国外引进培训模式和培训课程,比如清华和悉尼科大的培训班;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的体育经营管理研究生班,是结合中国本土市场需求开展的体育专业兼商业运营的人才培训。

从业者档案

姓名:孙立平

从业时间:十几年

从业经历:从2000年开始担任中体经纪管理公司总经理,先后承担了中国国家男篮商业开发、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中国站、全国大力士邀请赛、安利健康跑、汇丰银行高尔夫邀请赛等大型体育推广项目,以及一些运动员的包装和推广。

房地产经纪人: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客户

洛石

和朱建新接触过的人都会发现,他颠覆了人们对于房地产经纪人的印象。他似乎不够圆滑与聪明,但看问题、做事情间却又透着笃定与敏锐。在他看来,过程比目的更重要,亲和力比口才更动人。

勤奋比技巧更重要

刚做房地产经纪人时,朱建新用了一个月时间才拿下了自己的第一笔单子。如今的他,已经成为链家地产的区域经理,管理着十家分店,并负责培训新入行的房地产经纪人。问到“手段”,他只总结了两个字――勤奋。

在做经纪业务时,朱建新一天的工作总是从和客户的沟通开始。他会用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同业主和买方进行电话沟通,反馈情况。即使没有为买方找到合适的房子,没有为卖方找到合适的买主时,朱建新仍然会每周给他们打一两个电话。

之后,带客户看房选房的紧张工作正式开始。无论初次见面的客户一方来了多少人,每人都能收到一份朱建新双手递上的名片和资料。在交谈中,朱建新根据客户的身份、职业,一边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以适应对方的“磁场”,一边认真回答客户提出的国家房地产政策、投资还是自住、人民币升值、银行加息等方面的刁钻问题。

经过经纪人的磋商,如果双方均满意,经纪人的工作就进入下一个流程,包括约买方交定金、签订三方协议,直至买卖双方签订正式合同。虽然之后的过户、贷款等工作会由其他部门来进行,但朱建新要求自己随时与客户保持沟通,陪伴他们直到所有手续办理完毕。

朱建新说,勤于沟通,才能让客户真切地感受到服务,感受到被重视;勤于学习,才能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在培训中,他总是对新员工说这样两句话:“你们不要以为这个行业有多么难,有多么高的技术含量,只要你用心了,就能有收获。聪明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所有的人都可以拥有勤奋。”

朋友比签约率更可贵

尽管现在人们对房地产经纪人多有负面评价,朱建新还是喜欢用“朝阳产业”来评价自己的职业。问他赢得客户信任的秘诀,朱建新也总结了一句话:把做业务的过程变为交朋友的过程。既然是交朋友,就要讲诚信,就要想着自己可以拿什么跟朋友分享。

朱建新的客户中,有一位在中国工作的俄罗斯人。当朱建新帮他办好所有租房手续后,却发现这位一口流利中文的老兄一件生活用品都没有准备。于是,朱建新自告奋勇地当上了他的“导购”,还帮着收拾房间,一直折腾到晚上十点多。朱建新引用了一句古语来描述当时的感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他的真诚也为他赢得了一位外国好朋友和不少的新客户。

朱建新在和客户的沟通中,不会总谈业务谈房子,因为即使服务再好,太强的目的性总会带给客户压力。老客户也会经常接到他问候的电话,遇到房地产问题会向他咨询。朱建新说签约是目的,但过程更重要,因为过程决定了真正留住客户并获得新客户的可能

性。

四年前的朱建新,连跟上司说句话都会紧张得满脸通红,现在的他依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的人。当过链家地产微笑大使的他笑称,亲和力、平和的性格、坦然接受社会现实、敢于直面竞争,这样的心态为他增加了不少签约率。对于入行时的困难,他举重若轻,因为挫折只是暂时的,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这份工作越做越开阔,越来越舒心。

职业链接

入行要求:门槛较低,但现在一些规模较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对学历、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该行业实行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和房地产经纪人协理从业资格考试,取得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是进入房地产经纪活动关键岗位和发起设立房地产经纪机构的必备条件。取得房地产经纪人协理从业资格,是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的基本条件。资格考试由人事部、建设部共同负责,具体考务工作由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实施。

必备素质:一定的亲和力,平和的性格;勤奋敬业;善于学习;能承受压力。具有房地产专业知识、熟悉房地产流程、懂得投资回报知识的独立经纪人在未来会更受欢迎。

从业者档案

姓名:朱建新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第4篇

现代保险业伴随着人类已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保险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我国体育保险起步较晚,我国体育长期以来是“举国体制”,运动员伤、残、病基本由国家负责。随着体育发展向产业化转变后,特别是一些赛事中的不幸意外事件时有发生,保险被推上前台。1996年5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设立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体育保险部。在1998年9月,所有奥运会项目的国家队运动员获得了运动员意外伤残保险,标志着我国体育保险事业的正式起步。1999年,体育保险的范围得到扩大,并且为所有获得世界三大赛事“世界杯”、“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冠军的优秀运动员增加了一倍的保险额,最高赔付60万元。2002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试行办法》,对参加“互助保险”的运动员的范围做了明确规定。2002年在国家体育总局及其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出台了 《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试行办法》。2004年3月7日,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体育保险的经纪公司――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京成立。公司从事保监会批准的所有保险经纪业务,主要以运动员保险、赛事保险、体育保险咨询为主体业务。

一、 我国体育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1.体育保险覆盖面小,保险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运动员投保现状并不乐观。从我国体育保险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 体育保险的投保对象均为参加奥运项目的国家集训队队员。从参加保险的情况看, 普遍存在着保障范围小、保障程度低的问题。在我国承办体育赛事的单位或者个人,体育保险意识非常薄弱。一些商业机构,在承办赛事时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不愿购买赛事保险。其实一项比赛从开始筹备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问题。另外,运动员自身的保险意识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很多运动员习惯于一切让国家包起来的做法,认为自己既然是给国家效力,那么公费保险就是天经地义的。除了一些职业化程度较高、商业运作比较成功的俱乐部中的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运动员外,大多数运动员还没有自己掏腰包投保的意愿。

2.险种单一,不能满足保险需求

事实上,国内专门的体育保险产品非常少,即使有相应险种,也存在费率高、条款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不同体育项目要求等问题。尤其在多年来形成的“赞助”的环境里,很难开发出好的体育保险产品。生命人寿保险业相关人士表示,国内的体育保险产品大多是公众责任险、人身意外险、财产险的变种组合,而国际上比较常见的“赛事取消保险”、“电视转播取消保险”等财务风险控制类保险产品,在国内至今还是空白。非典期间,女足世界杯从中国临时易地,门票收入、赞助、出场费、电视转播费以及国际足联可能的投入等间接损失非常惨重,粗略估计可达上亿元。但由于没有相应险种保障,结果只能暗暗吃亏。

3.缺乏可以沟通体育和保险领域的专业中介服务

在体育保险的经营运作模式里, 一个能够提供完善服务的中介机构非常关键, 它把体育保险需求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险种产品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作为惯例, 国际性赛事的体育保险都由专业的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保险业进一步开放的形势下,国内缺乏这种中介,国外的体育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必将大量涌入中国,对国内的体育保险业形成强大的威胁。

4.体育保险的配套法制不健全, 保险操作不够规范

立法是体育保险发展的关键和保障。目前,无论是保险界还是体育界,都还没有明确的、完善的关于体育保险的法律法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体育保险的发展。有关体育保险法规的缺失,使得体育保险的具体事项涉及很多法制的空白区域, 必然会导致操作上的不规范。我国对保险监管的基本法律是《保险法》和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相关法规,包括《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人管理暂行规定》、《保险机构暂行规定》、《保险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合同法》、《公司法》等,没有专门的体育保险法规,仅有这些法规不能满足体育保险市场的需求,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国内市场上涉及体育保险的险种少、费率高、条款不明确,根本无法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体育保险已经陷入了艰难发展的困境。

5.保险人才缺乏

规模庞大的体育保险需要大量的保险专业人员、服务人员、核赔理赔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目前保险业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既懂体育又懂保险的复合型人才令各大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求贤若渴。”郑玉春表示,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是我国发展体育保险急需的,包括从体育风险的评估、重大赛事的监督和管理、投保后的跟踪服务,到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协助开发新的险种、出险后进行理赔工作等等,都需要这些人才的参与。但是在我国,这种既熟悉体育、又具有保险专业知识的人才十分匮乏。

二、发展我国体育保险的对策

1.建立健全体育保险法律法规

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保险业对我国体育保险领域的冲击更加剧烈,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国家对运动员伤残保险事故程度分级标准定义细则》和《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试行办法》等一系列体育保险法律法规。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体育保险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和完善, 在一些细节的条文规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死角,诸如体育保险的标准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解释等。因此,我国应在积极借鉴国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健全体育保险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避免无序竞争和违规操作。

2.大力培育体育运动参与各方的保险意识

体育运动有风险,这一点谁都明白,但真正投保的人却不多,除了许多体育运动员收入水平较低以外,保险意识的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的运动员普遍具有很强的保险意识,很多选手不惜重金为自己的一条腿、一只手甚至一个手指投下巨额保金。而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相当多的运动员还没有自已掏腰包买保险的习惯。此外,提高体育竞赛组织部门的保险意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如国内首届极限运动会在举办时,就发生过组委会因当地某保险公司没有提供赞助而拒绝其为运动员免费提供人身保险的尴尬场面,这说明需要提高保险意识远不止是我们的运动员。

3.保险行业尽快开发体育保险产品和创新服务

保险产品的开发是保险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优质的保险服务是保险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对于现阶段我国的体育保险而言,还谈不到保险服务的优劣,保险产品种类的缺乏才是这一领域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保险公司需要重点开发的险种包括各种责任保险、后果损失保险、会展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运动员伤残保险,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相关的特殊险种。由于国内保险公司缺乏专门为体育运动组织、运动员制定的体育保险产品,只把保险公司现有的格式化产品推荐给客户,使用现成的保险责任往体育上生搬硬套,和体育本身的特点不匹配,所以,它们所推荐的保险产品往往存在着保费过高、保障范围不够全面等问题,常常和客户的要求差距很大,因而缺乏吸引力。保险业应深入研究体育比赛的运作方式,为运动会和比赛的各个环节设计相关的保险产品,同时,我们应在学习、借鉴美、日等国家体育保险的经验,尝试开发适应我国体育保险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

4.加速体育保险中介业的发展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第5篇

7月9日,“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研究”课题组领衔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向《财经》记者表示,保险交易所可行性报告已于今年3月完成,目前具体实施方案的研究也已结束。

徐文虎透露,上海保险交易所初步设计为实体场内交易,初期将经营原保险和再保险交易,后期考虑将风险证券化产品如巨灾债券、保险衍生品等纳入其中。

对于保险交易所这一金融创新,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值得一试”,但对于其前景,则不免有所忧虑。以中国目前保险业和再保险的发展现状而言,保险交易所的推出显得有些超前。

配套国际金融中心

保险交易所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套机构之一。

据屠光绍介绍,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具体内容之一是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和结构。保险交易所与信贷资产转让市场、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转让市场以及信托资产的登记转让市场,并列为计划搭建中的四大市场。

屠光绍透露,就筹建保险交易所,上海已取得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即在上海强化再保险市场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服务于保险资产和保险资产衍生品交易的保险交易所。

2009年4月,国务院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009年5月,中国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保险业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参与和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徐文虎认为,从上海建设金融中心这个国家战略来讲,需要建保险交易所,国际上有的上海应该有,国际上没有的上海也应该有,在一些金融创新方面,上海应该超前。

在《意见》前,上海保险界就已有了建设“保险交易所”的设想。之前,“我们已经和上海有关金融部门就此事论证了三四年的时间。”徐文虎表示。

早在2006年,吴定富就曾数次表示,上海应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主体,研究探索在上海建立再保险交易中心。

一位曾在上海某外资财险公司工作多年的高管告诉《财经》记者,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保监局在2004年时就已有将上海建成再保中心的想法。

在那之后,进入中国展业的外资再保险公司大多选择在上海落户。2004年6月,科隆再保险上海分公司成立。2007年4月,全球排名第六的劳合社的中国子公司在上海开业。2008年10月,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开业。

上海确立建设两个中心政策出台,原本一直停留在设想中的“保险交易所”才正式提上操作日程,“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研究”课题组也正是在那之后成立。

而除了“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研究”课题组,还有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支队伍也在研究上海建设保险交易中心的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一位人士表示,为了让当前缺乏流动性的保险产品具有流动性,需要建立一个保险交易中心。此外,市场交易机制的建立是保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有效途径。

从政策环境来看,目前国内对再保险市场的各种培育、保护政策皆已退出。中国再保险市场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竞争,这为保险交易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基础条件。

2001年,根据中国入世承诺,除人身保险业务以外,保险公司应当将其承保的每笔保险业务的20%向中国再保险公司(下称中再)办理再保险,这一规定被称为“法定分保”。法定分保业务逐年降低5%,2006年,20%的法定分保业务完全取消。

此后,为保护中国再保险市场,旧《保险法》仍规定“境内优先分保”,即保险公司在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应优先向中国境内保险公司办理。今年6月30日,中国保监会颁布《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删除了“国内优先分保”的规定。中外再保险公司实现市场化竞争。

一个值得关注的国际动向是,上世纪80年代停业的纽约保险交易所(New York Insurance Exchange)也在酝酿重展宏图。今年1月,美国纽约州州长大卫・帕特森向外界宣布,将拷贝劳合社模式,筹建国际保险交易所。此举旨在提供新的就业,以及巩固纽约金融中心的地位。

方案雏形

对于上海的保险交易所会建成什么样子,业界一直充满猜测。

徐文虎表示,上海保险交易所初步设计为实体场内交易,和目前的沪深证券交易所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但是保险和证券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交易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初期将经营原保险和再保险的交易,再保险的交易主要包括直保公司的分保业务和再保公司的转分保业务。“以前直保公司有分保需求的话,需要和各个再保公司谈,以后则可以直接挂单到交易所内。”

原保险的交易主要是指企业与保险公司的交易,某个企业有重大项目或重大工程需要投保,可以直接到交易所内寻求交易,交易所内的经纪人会帮助联系保险公司。“个人客户暂时还不能进入保险交易所。”

因此,保险交易所初期的交易主体将以直保公司、再保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为主。

徐文虎介绍,后期则会考虑将风险证券化产品如巨灾债券、保险衍生品等纳入交易所。“交易所本身也有一个创建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先把它建成,然后逐步发展、完善、建好。”

英国劳合社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保险交易市场。徐文虎表示,在具体的交易规则、交易制度上,上海的保险交易所会借鉴劳合社的经验。

劳合社的交易方式非常特别。劳合社采用会员制,其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和公司会员。会员按照承保险种的不同组成承保辛迪加,每个辛迪加的会员数量不定,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

每个承保辛迪加都设有承保人,由承保人确定费率,接受业务。客户不能进入劳合社业务大厅,如果需要投保,必须通过经纪人安排投保。

通常情况下,经纪人会拿着写明客户需求的投保单,寻找合适的辛迪加,如果某个辛迪加愿意承保,就可以确定费率、认定份额。如果还有剩余份额,经纪人则继续寻找辛迪加,直至保险金额完全承保。该保单的再保险业务也通过经纪人在其他辛迪加中完成。

据了解,上海的保险交易所不会采取辛迪加模式,但是可能采取会员制,直保、共保以及再保险业务都有望在交易所内通过经纪人完成。

对监管部门以及上海地方来说,保险交易所是值得尝试的。AIG副总裁、美亚国际商业险部总裁Robert J. Thomas表示,“如果需要企业的支持,我们也愿意介入其中。”

可行性争议

但是,以中国目前再保市场的容量,并没有建设保险交易所的需求,某外资再保险公司高管表达了业内一派观点。

中国目前的再保险环境没有完全形成,建设保险交易所只是个“乌托邦”想法。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表达类似观点。他认为,目前在中国设立再保险公司没有政策壁垒,但仍旧只有中再一家中资再保公司就是明证。

由于一些直保公司恶性竞争掠夺保费,使得直保业务质量普遍不高,导致再保险业务利润很低,使得中国没有投资者或者机构愿意投资再保险公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王国军也表示,目前市场上仅中再以及6家外资再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之间的转分保业务也不是很多,对保险交易所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

徐文虎则表示,保险交易所建成以后,并不是只有目前市场上的七家再保公司参与交易,国际上其他再保公司以及经纪公司都可以进入交易所。

但从将来可能成为保险交易所机构主体之一的保险经纪公司来看,现状也不乐观。根据保监会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截至2010年3月底,381家保险经纪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61.29亿元,其中再保险业务类经纪保费收入2.55亿元,占比仅4.1%。

上述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人士则认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考虑,保险公司对保险交易是有需求的。国内保险机构迫切需要更有效地扩展业务,在充分分散风险的前提下,开辟新的交易渠道。

王国军认为,现在保险业最需要的不是交易平台,而是信息平台,借以披露保险公司的各种信息,打破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的信息屏障,使保险市场更信息化和透明化。

徐文虎认为,保险交易所场内交易受制度、法律、监管制约,保障交易的透明、公平、公正。这恰恰有助于解决现行市场中高手续费、私下交易等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