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循环利用的好处和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课本回收;学校教育;节约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97-0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困扰着我们,“森林锐减”就是其中之一。
眼看着手上课本的翻飞,不禁让我们思考:一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课本,一方面是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树木。能否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保证学生的用书,又减少木材的消耗浪费呢?那么“旧课本回收利用”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节约木材和节省支出的问题。
据预测2010年中国纸和纸板的消费量将达到6500万吨,当前在中国加工制造业能力普遍过剩的状况下,造纸工业是为数不多的需求不断扩张的行业之一,大力发展现代造纸工业,显然可以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有力的拉动作用。 而如今教材的使用确实存在着浪费的现象,大量的数据表明,印制教材要使用大量的木材,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这确实是一种浪费,一种严重的浪费。再有,旧课本回收后还是可以造纸的,难道一定要砍伐大量的树木才能造纸吗?此外,我国还有五百多个贫困县1600多万的贫困生,他们还在因为没有课本而徘徊在校园门口。因此,回收旧课本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减少资源浪费的途径。
第一,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发挥舆论宣传的阵地作用,深入开展课本回收活动,克服教材回收使用的局限性。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都会面对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首先要更新教材使用理念,当前教育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讲授教材本身已有的基础知识或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课程,筹划、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加工信息资源并采用合适的方法传输和学生,教师是方法的牵引人,是问题的筹划人,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把书本读薄读精,克服对教材的依赖;其次,要加强网络教学,网站建设已经越发成熟,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化教学优势,也会对教材回收利用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第二,健全教材使用机制。学校和社会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上目前还存在问题。学校、出版社以及书店如果能在教材的选择、采购、分配以及最终处理过程中形成链条,健全教材使用机制,将会对建立节约型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前沿,大力倡导节俭意识、建设节约型学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随着学校深入建立课本回收循环使用机制,在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课本回收循环使用机制要想真正取得实效,不仅要从思想上进行发动,工作上进行部署,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加以落实。
第三,成立旧教材回收站。学校可以以本校图书馆为基地成立旧教材回收站。与其让旧教材以几毛钱一斤的价格流入废品回收站,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反而让小贩们忙的不亦乐乎;还不如留存下来,一方面可以循环利用,另一方也可以作为爱心捐赠。笔者在网上查到一个数据,2001年时,全国中小学教材和教辅类书籍的销售利润,为全行业平均利润的520%,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教材及教辅类书籍也是一笔不小的家庭开支。在这种情况下,每年再去一趟废品收购站卖掉教科书,内心实有不快,还有多少孩子买不起书呢,全国的学生每年要浪费多少“森林”啊。再从环保角度讲,我国课本使用寿命为0.5年,美国是5年,日本是10年,如果中国教材使用寿命达到5年,就可以节约1000万吨纸,600万亩木材,一亿吨水和1000万吨煤。笔者呼吁学校都能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既环保又节约。
第四,拓展循环利用途径。课本回收循环利用对国家、社会和学生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推行教材循环利用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的创新。(造纸,轮用,租赁)
1、回收。虽然课本教材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同时也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相对稳定的教材品种,如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书法等公共基础课程,应当采取学校回收的方式,扩大利用范围,同时也可大幅度的降低学生学习的成本。例如校内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学生购买或租借,实现旧教材置换或转借流通。
2、捐赠。教育趋于大众化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目前贫困学生的比例和人数也在大幅度的增加,每年的教材费用将是大部分贫困学生一个较大的经济开销。所以,课本教材可以根据适用范围捐赠给贫困山区,同时也可以实行校内捐赠,都不失为一种学校奉献爱心有益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环境监测站内蒙古包头0141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带给人们生活更多的方便,与此同时在资源的不恰当利用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既要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要重视,这两者关系似乎是矛盾的,但是现况证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当前,如何利用高科技技术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的平衡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人们对“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了解,在一些企业中也在尝试这种清洁生产的方式。
关键:院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但是在工业进步的同时,由于不恰当的利用资源,给我们的环境问题带来严重的污染,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尘等问题的出现,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人们日益关注起污染的防治和环境的保护问题,本文对绿色环保与清洁生产作以简要分析。
1 清洁生产的定义
清洁:企业的生产区域内都是干净的,而且生产的原材料和在生产的过程是绿色化的,把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而清洁生产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产阶段都有不同的定义,但主要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就是对产品,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服务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污染,最大化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尽量的减少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在满足社会经济最大化的同时还能降低伤害的一种生产模式。
2 实施绿色环保与清洁生产的原因
由于人类社会快速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干预能力越来越强,在早期大多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快速发展,虽然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方便但同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上对环境保护认识的局限性,致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环境面临很多的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和空气污染、土壤的荒漠化程度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人们的生活与未来发展,所以实施绿色环保与清洁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污染的治理需要从源头解决,绿色环保的源头即清洁生产,所以实施清洁生产有重大的意义。
2.1 实行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以发展为核心,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考虑当前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而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21 世纪议程》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行动计划,可持续已经取得各国的共识。
2.2 实行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清洁生产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经过实践证明清洁生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效率高,容易被企业接受。所以实行清洁生产将是以后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有效手段。
2.3 实施清洁生产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
在我国的很多工业污染仍旧采用“末端治理”的模式,然而末端生产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技术。资金等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需要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资源和能源还不能有效的利用起来,清洁生产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技术工艺革新等模式上有了改善和提高,清洁生产减轻末端治理负担,还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在改善自然环境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所以,应大力推广实施清洁生产模式提高企业的效益。
3 如何有效实施清洁生产以及绿色环保
3.1 国家实施清洁生产的相应措施
3.1.1 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体系。大部分企业是愿意实行清洁生产模式的,但有一小部分企业意识相对较低,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用以保护清洁生产的顺利实施。
3.1.2 分行业,分层次制定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由于没有完整的生产指标体系以及缺少相应的经验致使我国的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清洁生产,如果不加以改善会成为形式化。
3.1.3 筛选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对于清洁生产要有针对性,并进行针对的筛选,试点推行,效果好可后期进行大力的推广。
3.2 工业生产企业如何实施清洁生产
第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
第二,在产品设计和原材料选择上,将污染少和无毒的原材料最先考虑。
第三,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
第四,在资源的利用上,要充分有效的循环利用,建议更多的企业在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建立物料循环利用系统。
第五,在国家的进步,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产更多的依靠科技的进步,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就需要技术部门不断创新,将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进行大力的推广。
4 结语
人类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积极的发展经济,在工业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无限好处的同时,也忽视了对工业污染的治理,致使现在环境的严重污染,而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各国政府都采用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然而清洁生产的出现是人类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一项迅速发展中的新生事物。
参考文献:
[1]陆庆斌.生态环境保护的清洁生产新思路研究[C]//第五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论文集,2009:298-302.
今年暑假期间,我随着爸妈回到农村老家---河南省平舆县东和店镇前楼村。发现近几年突然多了许多沼气池。经过了解发现,近年来,上级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按照上级规定,农户每建一座沼气池,都会根据所建沼气池容积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政府补贴,农户建沼气池,几乎花不了多少钱。据老家的亲戚反应,农户建沼气池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从目前情况看,这项工程在整个农村推广还有很大的难度。调查显示,目前在农村有九成左右的农民家中没有沼气,仅有不到一成的农民家中使用沼气。目前,在农村已经使用沼气的农户,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为了找出这种状况的原因,笔者在挣得老家村干部的同意后,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是以纸质问卷、网上问卷、实地走访、考察等形式了解农村沼气的利用现状,找出农村沼气发展利用的不足之处及原因,并向当地农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数据显示,农村有九成左右没有使用沼气,仅有一成使用沼气,其中没有沼气的用户有55%不打算使用沼气,而在这一成使用沼气的农民中,又有将近50%的沼气池出现问题,可见农村沼气发展并不顺利。沼气池出现的问题有28.2%是沼气池出现漏气、漏液现象,65.76%是因为沼气池冬天不产气。
据调查,农村沼气池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有93.2%是因为后续服务跟不上,资金技术不到位,原料不足,农民并没有真正掌握沼气的使用及沼气池的日常维护,50.29%是因为政府相关制度不够完善,7.41%是因为缺乏土地。除此之外,实践队队员在向当地农民咨询沼气情况利用时,他们只是说自己会用沼气灶做饭、烧水等,对其他方面却知之甚少。俗话说:三分建池,七分管理。数据显示,当地村民有87.6%疏于沼气池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他们表示并不会对沼气池进行后续管理与维修,他们缺少这方面的知识,而调查数据显示,只有7.41%的村庄附近有沼气服务站。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推上了议事日程,但是农村沼气在利用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许多问题,大部分农民对沼气池的后续管理跟不上,这一点应该引起政府及广大百姓的注意。数据显示,70.37%的农民希望政府建立沼气服务站,88.89%希望政府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
二、 推广应用户用沼气的意义
1.沼气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能增加有机肥料资源,提高质量和增加肥效,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土壤;
2.使用沼气,能大量节省秸秆、干草等有机物,以便用来生产牲畜饲料和作为造纸原料及手工业原材料;
3.兴办沼气可以减少乱砍树木和乱铲草皮的现象,保护植被,使农业生产系统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
4.兴办沼气,有利于净化环境和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是因为在沼气池发酵处理过程中,人畜粪便中的病菌大量死亡,使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5.用沼气煮饭照明,既节约家庭经济开支,又节约家庭主妇的劳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
6.使用沼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农业污染,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奠定基础。 常用的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系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工程三结合、养殖业—渔业—种植业三结合及养殖业—渔业—林业三结合的生态工程等类型。其中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工程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工程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好。
三、户用沼气池在管护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 1.常见问题包括的三个方面:
农户在使用沼气或沼气池运行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概括来讲,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用户缺乏沼气池运行管理的知识,无法保证正常、持续地用上并用好沼气;二是用户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维修能力较弱;三是一些农户对沼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认识不足。
2. 常见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排除方法
(1)发酵料液偏酸或偏碱。沼气池正常产气,要求的料液酸碱度在ph=6~8之间,均可产气,以ph=6.8~7.5产气量最高。辨别的最简单方法是用眼睛去观察,当发现沼气池中的料液有点儿泛蓝色即表明料液偏酸了;如果是料液上泛起一层白色的蒙就说明料液偏碱了。a.当发现料液偏酸时,就取3~4公斤石灰兑上4~5桶清水,先充分搅匀后再直接从进料口倒入池中并搅拌,使石灰澄清液与池中的料液充分接触。b.当料液偏碱时,就用事先铡成2~3公分长的青杂草浇上猪或牛的尿液并在池外堆沤处理2~3天,再从进料口投入池中并搅拌均匀,使新加入的青杂草与池中料液充分接触,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2)长期以猪粪作沼气池的发酵原料,气压高却点不着火或燃烧时间短。传统的养猪习惯以粮食喂猪为主,猪粪中的碳氮比的含量为C:N=13:1,而在其它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碳氮比的含量C:N=25~30:1才能保证正常产气,所以会出现点不着等情况。A.利用每年春秋两季大出料的时机给沼气池中加入1方牛粪。B.在平常的入料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富碳原料,如:麸皮、秕壳、碎秸秆等农作物的残余物。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随着国际油价的进一步回落,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尤其是2008年11月,纽卡斯尔港煤价从月初的104.02美元/吨一路回落至12月初的76.09美元/吨,月度跌幅达到26.85%。煤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经济衰退引发下游产业需求减少:经济危机爆发以来,钢铁、电力等煤炭下游产业发展形势严峻,2008年钢铁行业业绩大幅下降,电力行业全行业亏损。钢铁产量的走低,火电发电量的下降,高能耗产品价格降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经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趋缓。同时,水电发电量增加,以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核能的快速发展也对煤炭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电力行业海外购煤对煤炭需求的分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第二,汇率变化是导致煤炭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以美元计价,在2008年煤炭价格暴跌的同时,作为煤炭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对美元的汇率也在大幅贬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价格。
第三,经济危机导致综合运价指数降低:经济危机导致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BDI)由高点11689点(2008年6月5日),大幅下跌至最低671点(2008年12月8日),目前虽有上涨,但仍然低位运行,意味着海运费用的低位运行,这同样对煤炭价格产生拉低作用。
国际煤炭价格的下跌,引发我国煤炭价格下跌,大幅压缩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煤炭企业业绩在过去几年高速增长后,不得不放慢脚步。
第四,企业筹资面临困难:经济危机引发的煤炭价格下降、需求减少,导致煤炭企业现金流的减少,而职工工资、材料 采购、设备更新以及安全费用、三项基金的上缴等现金刚性支出,使煤炭企业不得不面临现金短缺的财务状况。在经济危机下,银行贷款和发放企业债券筹资变得更加困难,资本市场暴跌也使股权筹资难以实现,煤炭企业筹资前景堪忧。
第五,企业对外投资受到限制:在过去的几年中,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使煤炭企业的利润大幅增加,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煤炭主业的巨大利润空间,也使煤炭企业在主业上不断扩张。部分较有实力的煤炭企业在稳步提高职工收入的基础上,逐步走上购买资源,兼并扩张之路,我国逐渐出现了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这对于做强做大煤炭企业好处颇多,也是国家政策引导方向。但是,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一方面煤炭需求锐减,产能扩大后导致库存大幅增加,又导致煤炭价格下跌,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资金紧张,筹资困难使得煤炭企业的扩张之路举步维艰。
二、煤炭企业经济危机应对措施
第一,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有效面对市场挑战:首先,在煤炭市场价格滑落、需求减弱的市场环境下,重新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优化煤炭产品结构,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保证并适度扩大市场占用份额,对于市场暂时不需要的煤炭产品减少生产,最大限度创造企业价值。其次,调整产业结构,在坚持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发展多元化产业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发展煤-焦-化,煤-电等多元化产业链条,对于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辅业,要果断处理,使煤炭企业将有限的资金、人才资源有效地使用到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产业中去。
第二,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和斗争的焦点,也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症结和隐患。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问题,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一些原本可以再深加工利用的煤产品废弃严重,主要耗能设备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单位建筑工程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远远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全国每年洗煤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等,大都没有综合利用。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这既不符合人与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的安定、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关键词】循环经济;学生思想教育
高开发、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匮乏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受到约束的问题,中国为了寻求一条长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走上节约型的发展之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循环经济观念应运而生,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1循环经济简析
传统经济的生产观念中重点考虑的是对自然的最高限度的开发和利用,最高限度的创造财富,以及最高限度的获取利润,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则被完全忽略掉。循环是指事物在一定系统内周而复始的运动或变化过程,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刘东型经济,是一个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三个要素共同组成并相互关联的一个大系统。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观念要求人们在生产和消费的时候不能将自己置身世外,而是把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个重要要素,去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人和自然相关联时,不能再像传统工业经济中那样将自然看为“取料场”和“垃圾收容站”,也不能把自然看为可利用的源源不断的资源,而是要将他看作是人类生命的根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个需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人和科学技术关联时,不能仅仅研究怎样利用科学技术去源源不断的发自然,还要考虑到怎样运用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修复,使其成为有益于环境良性发展的技术;同样,人们在考虑自身发展的时候,也不能仅仅考虑人怎样征服自然,怎样研究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而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以此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而且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仍在继续。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绝不能走传统经济的老路,必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道路。因此,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尤为重要、迫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循环经济在中国的良性发展,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人们知道什么是循环经济,需要人们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循环经济思想教育在我国势在必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思想教育,我们要从娃娃做起,要从国家以后的栋梁之才做起。
2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灌输的难点
我所在的学校为职业院校,学生为初中起点的学生,百分之八十来自县区或者是农村。他们从小生活在自然资源丰富,科学技术落后并且没有任何约束的环境中,造成了他们对于物品的使用没有任何的节制,没有任何爱护的观念。并且学生从行为和思想认知上几乎没有循环利用这一概念,更不知何为循环经济,因此在班级里面经常会出现浪费的现象。比如说,每学期初,学校就会发放一学期所使用的书本,但往往到学期中间就出现缺失的现象;比如说,喝剩的饮料瓶随处乱扔,而不收集起来集中变卖;再比如说,东西坏了,就随意丢弃,而不想法二次利用,发挥物品更大的价值等等。面对当前学生这些现象,加强他们的循环经济思想教育还是有一定的难处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循环经济的概念不清
学生对于循环一词没有什么过多的理解,在他们的头脑中几乎不存在循环再利用的意识,更有甚者,对于环境的保护,物品的爱护等这些基本观念也不存在。不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不明白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循环经济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概念的不清晰,导致了他们平时浪费行为、破坏行为非常之多。因此,循环经济概念不清是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的首要难点。
2.2不良习惯的长期养成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县区或者是农村。现在中国农村对于孩子的教育尤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多采取粗放式的教育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农民迫于生计,需要外出打工,或者承接更多的工作来养活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被忽略,尤其是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而且农村资源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丰富,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资源使用过度、物品的无端破坏、物品的随意丢弃、不注重资源的再次利用、不注重环境保护等等。基于此,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循环经济思想教育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2.3思想意识的难以转变
长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已形成他们对于事物观点的固定化。环境的保护、物品的爱护并非我一人之事等思想已经在学生观念之中长期养成。而且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仍然多为独生子女或者娇生惯养的一代,从小没有吃过什么苦,在观念之中不知道什么叫作珍惜。《锄禾》也只是变成了老师布置的硬性任务而去背诵,很少有学生真正去理解《锄禾》的含义以及去践行。转变思想观念,是进行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的难题。
2.4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还需大力发展经济。尤其近几年,重工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加上资源的无节制浪费,导致中国环境的不断恶化。政府对于这一问题的治理比较滞后。滥砍滥伐、占用耕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等已经成为常见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如何加强循环经济思想教育
3.1概念的明确形式是多样的
加强循环经济思想的教育,首先要从让学生明确概念出发,要让学生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好处。让学生明确涵义,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学、主题班会的开展等,深层次的理解循环经济的含义;可以通过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环保活动的举行等,从而明确循环经济现在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有多大。
3.2习惯的改变方式必须强有效
长期养成的习惯如果要加以改变,必须要通过强有效的方式。比如,可以制定相关的规定,要求学生遵守,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从而改变学生原有的习惯,正可谓重棒底下出状元;除了制定相关的规定之外,还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例如:如果破坏了公物,该怎么样进行处理;如果破坏了班级卫生,应该怎么样处理;如果规整班级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获得一定利润,应该怎么奖励等。通过这样一些强有效的方式来改变学生长期养成的习惯,从而使循环经济思想得到进一步灌输。
3.3观念的转变需要通过教育
正确习惯的养成,准确观念的树立不是一时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依靠长期的理念灌输、教育来改变学生对于循环经济观念的认知。正确观念的树立,指导着正确行为的体现;正确的行为又促进了观念意识的进一步转变。
3.4环境的变化需要政策的制定
循环经济思想的灌输,为了改变周边的大环境,作为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经济、财政等手段,来保障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建立、发展循环经济,除了要结合我国实际,还应该积极汲取和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和科学做法,不断完善法制建设,研究完善和制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公众积极参与,大力倡导绿色需求和可持续消费,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宣传。循环经济这一理念对于发展中的中国非常重要,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非常的重要,必须不断加强人们的循环经济思想教育,引起全民的注意,才能使循环经济在我国得以长期有效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推广循环经济思想,从基础抓起,从点抓起,从而更强有力的保障了循环经济思想的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宋锡辉.生态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2]廖金香.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J].高教探索,2013.
[3]段伟伟,焦嘉程.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3.
[4]王绮,陈丽鸿.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探究综述[J].林业经济,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