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工业现状

机械工业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工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工业现状;问题;对策

机械工业又称机器制造业,它作为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决定着一切经济部门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如何,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其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

自1986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机械工业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和国内的技术资源,有计划地推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发展本土经济、繁荣国内市场、推动进出口贸易做出了很大贡献。

据统计,目前在全球所有销售或使用的工业产品中,无论是服装还是玩具,无论是家用电器亦或是飞机、轮船,无不带有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标志。这些标志直接反映了我国机械工业的迅猛发展。因为,没有机械工业的发展,以上列举的各类消费产品就失去的最基本的生产工具。

二、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械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机械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来已久,期间虽被意识并加强整改,但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如在产品结构上表现为中低端产品超需求生产,高端产品却供不应求;在分布结构上表现为东部和南部地区密集,中西部地区缺乏;在人力资源结构上表现为一般制造加工人员丰裕,而创新、杰出的高科技人才和杰出企业家严重不足;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企业较少,散乱弱的小型企业占主体地位;在形态结构上表现为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过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过低。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中国虽然是世界机械工业大国,但仍无法摆脱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命运。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有效支撑产品升级。加之政府和企业过分关注眼前经济,轻视长远利益;重视工业生产、轻视科学研究;依赖技术引进、轻视学以致用。以上种种不合理的政策理念和思维模式导致对机械工业的本土性研究资金支持少,用于研发的软硬件条件简陋,加之缺乏经验的积累,使得我国机械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3、机械工业的基础性发展较为落后

与主机产品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等指标对应比较,我国机械工业在基础性零部件、高品质专用材料、智能化数控机床以及其它基础性装备、自控系统和测试仪器等方面发展明显滞后。由于缺乏基础性产品和材料的研发制造,直接导致大量的主机产品过分依赖国外进口,如高速轨道列车、超高压变配电设备等与主机配套所需的大部分高端零部件越来越受制于国外进口,由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国外市场瞅准机会,坐地抬价,不仅大大增加了主机的成本,并且在数量、交货期限等方面也越来越没保证。

4、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式过于粗放

受地域广、人口所等因素影响,我国机械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华丽的外表下并不能掩盖其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对机械工业发展缺少科学的宏观调控,导致同类型机械产业重复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因此,必须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模式改革,把提高机械工业的质量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三、整改问题的主要对策

结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新,确保当前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1、主攻高端战略

中国不再做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和简单或小零散产品的加工车间,未来中国的机械发展要向着高端技术产品发起总攻,改变当前高端产品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要致力于高质量、高精度、高品质的精品开发,解决传统产品定位低的特点,努力打造中国机械产品的国际化品牌,提升其市场形象,增强其世界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借助国内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向国际化的更高水平迈进。

2、创新驱动战略

传统的机械工业理念多从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工业技术改革与发展,这种理念严重束缚了现代科技在机械工业发展中的应用和拓展,“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要求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要更加尊重科技创新、更加依赖管理体制改革,更加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等内容,鼓励增加机械产品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强行业体系的创新建设,依靠人的智慧和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机械工业的本质发展。

3、强化基础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机械工业在很多时候采取世界采购,国内组装的发展路线,不仅缺少本土技术,更导致发展规模和产品效益受制与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的机械工业发展,导致很多机械制造业在某些领域的止步不前。为此,“十二五”期间应抓住契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强化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和基础性产品的开发,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主机与零部件行业同步发展,相互配合,相互推进。

4、两化融合战略

智能化和数字化是“两化融合战略”的核心内容,这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产物和需求。“两化融合战略”要求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机械产品向发展速度,提升传统机械产品的功能,增强传统机械产品的功能有效性。通过建立促进机械工业深入发展的崭新理念,促进机械产品的研究发明提升产品水平、扩大市场模式、完善服务体系等,实现机械工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保险;建议;推广

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措并举,加大了对农机安全的监理,农机事故有所下降,但农机安全隐患仍普遍存在,给农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农业机械保险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的推动作用日益彰显。

1农业机械保险工作基本现状

以我国农业保险整体进程来看,农业机械保险发展比较缓慢。1980年初,我国尝试办理拖拉机第三者责任险,但因未取得预期效果而停。到2008年我国农机参保率仍未达到10%。2009年后,国家出台了有关鼓励政策,湖北、陕西开始了农机安全互助保险试点工作,上海、江苏开展了政策性农机保险业务。农业保险自2005年以来不断进行试点,但农业机械保险在供需两方面仍然严重不足[1]。直到2013年3月1日实行的《农业保险条例》明确了涉农保险包含农机具保险,将农业机械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范围,使之具有政策性保险性质[2]。随着农业机械保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步显现,为保障农机户的经济财产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开始了积极探索。

1.1农机保险政策方面

2009年,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风险互助管理委员会成立,该省迅速在其指导下展开了农机保险政策试点。2013年,该省共有21140名会员,会费计712万元,承担农机风险保障资金19亿元;2010年湖北省农机安全协会成立,该省迅速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展开试点,到2013年,该省农机互助会员56338名,会费1252.47万元,承担农机风险保障资金11.5亿多元[3]。

1.2农机保险制度方面

2011年北京推出《北京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把农机保险归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并将其提升到立法高度列入地方性法规。在2011年印发的《北京2011年政策性保险统颁条款(试行)的通知》中,将第19条款明确为“农机综合保险条款”。这为农机保险的实行提供了必要的依据[3]。同年北京市农业局提供了农机损失保险等3个险种;河北省于2012年11月1日制定实施了《河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将农业机械保险进行制度管理,明确了参加保险的农业机械可以享受保费补偿;2007年江苏省对《农业机械管理条例》重新进行修订,并于2008年在无锡市展开农机政策性保险试点。其明确规定省财政对农业机械相关保险、联合收割机第三者责任险以及兼用型拖拉机交强险予以补贴;2010年,农机驾驶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归入财政补助范畴;2011年,补贴范围扩大到除变型拖拉机以外的运输型拖拉机交强险和驾驶人员意外伤害险;2012年农机政策性保险政策在该省全面展开[3]。

2存在问题

2.1农业机械保险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自开展以来,在不断探索中有了一定发展,但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滞后。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农业保险条例》,虽对农业机械保险做了方向性的指导,但总体上有关农业机械保险方面只划定了基本原则,很多细则方面没有相关法律支撑,不利于农业机械保险的制度化、规范化。如对承保公司、参保人都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制约,对政府的主导地位并不明确等。

2.2农机手缺乏积极性

一是农机手参保意识低。农业机械作业受作物生长季节影响,全年作业时间短且集中,认为没有必要参保。二是保费相对较高,影响了农机手的积极性。农业机械保险没有享受政府补贴,大多为商业保险,而商业保险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使保费不断提高。例如按载重量收取拖拉机保费:2t以下1200元/年;2t~5t之间为3070元/年;5t以上3450元/年[6]。保费偏高致使农机手不愿参保,参保率低减少了保险公司的利润。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保险公司不愿开展农业机械保险。

2.3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承保农业机械保险

一是农业机械作业的高风险性。农业机械作业受农业机械安全性能、行驶作业环境、农机手及务农人员的安全意识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多,安全事故比较容易发生。保险公司不愿承保这种高风险、低利润的险种。二是保险费率不尽合理。2007年农业部《关于切实做好拖拉机交强险实施工作的通知》的出台,使拖拉机的交强险费率大幅度下调,农机手参保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兼用型拖拉机:14.7kW及以上(大中型),110元/年;14.7kW以下,70元/年。运输型拖拉机:14.7kW以上640元/年;14.7kW以下460元/年。但按该赔付标准,死亡一人至少要赔付12.2万元[7]。赔付远大于收益,以致保险公司2009年4月底开始停办农机保险业务。为改变这种状况,2009年后国家允许保险公司视实际情况适当上调费率。据此,保险公司通过大幅度提高保险费、变相拒保等方式,增加了农机手入保难度。

2.4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偏低

2007年,我国将拖拉机归入交强险的投保范畴。部分农户由于经济条件差,通过借债购买农机,无力承担巨额保费,于是便逃避注册登记和安全培训。农机户不参加交强险,使农机管理部门无法通过正常年检准确掌握农机运行状况,影响了农业机械安全的同时,也使农业机械保险的推广面临诸多困难。

3建议及对策

3.1加大政府主导作用

一是积极推动农业机械保险单独立法。明确政府的职能和具体责任,把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写进法律制度,确保农业机械保险有法可依。二是增加农业机械保险财政补贴,将农业机械保险归入政策性农业补助范畴,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机械保险供需矛盾。三是出台农业机械保险优惠税收政策,对农业机械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和保险人减税或免税。四是制定农业机械保险相关配套政策,整合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资源,提供政策支持。

3.2拓宽农业机械保险市场

一是调动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通过立法、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调动商业性保险公司开设农业机械保险业务的主动性。二是扶持专门农业保险公司的设立和发展,推进农业机械保险发展。三是加大农业机械保险网点构建,健全县、乡、村、业务员全方位服务网络体系,同时加强基层网点人才培养,改进经营模式,拓宽渠道,方便农机户投保。

3.3规范办理程序

一是要统一政策性农业机械保险承保流程和承保核保要求;二是要对保单签发的内容进行细致规定;三是按照保险条款和出险事实,以及保险责任等有关规定,统一查勘要求、定损标准、核赔理算、赔款支付。同时建立公开制度,投保信息、承保信息、理赔信息要全面公开,落到实处。

3.4创新运作模式

一是探索农机管理部门代办农业机械保险业务模式。在政策性农业机械保险公司框架内,广大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完善的管理网络、人员专业性强等有利条件,把握农机监理改革契机,开展代办农业机械保险业务,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益。二是探索推广农机安全互助保险模式。把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种子”直接下到农业农机系统之内紧贴服务对象成长的新格局,改革过去农业保险在农业系统之外由商业保险公司商业化经营难以可持续发展的旧格局。农机安全风险互助作为一种新兴模式,能有效地将农机户联合起来抵御风险,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种积极创新。

3.5加大宣传推广示范力度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农机管理部门、农机生产经销商、农机合作社等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机会对参保的意义、作用及理赔程序等内容进行宣传报道。二是加大示范力度。充分推动《农业保险条例》实施,加大农业机械保险政策的试点和规模,提高覆盖范围,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丽.我国政策性农业机械保险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袁连升,范静.农机互助保险的中外比较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4):315-318.

[3]徐雪高,龙文军.我国农机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2011(10):41-45.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液压传动系统实际上上一种通过液体的来进行能量传递、转换以及控制的传动形式,此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分别是调速范围广泛、功率密度较大、控制性能较好以及容易实行自动化等。此系统在冶金机械、工程机械以及军事工业等很多领域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液压系统也具备着工作效率低和温升高等缺点,对工作的稳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还出现了较大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要高度关注液压系统中的节能技术。

一、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

1.1变量泵控制节能技术

变量泵控制节能技术一般都在施工复杂困难的工程中应用,经过一直以来的经验表明,节能的作用在工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工程机械施工面临空间具有局限性的现象时,可以通过调节变量泵的排量来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也可以采用控制压力感应、机械发动机的功率调节等方式来节约能源。在进行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中变量泵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时间短、节能作用大的优势,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变量泵有排量控制、LUDV控制以及LS负载敏感控制三种类型。

1.1.1排量控制

排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指运用直接上改变排量的方法,让控制压力能够达到需求的排量值。排量控制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负流量控制。在初期负流量控制系统主要体现在液压挖掘机中,在挖掘机使用的过程中减少开中心六通多路阀工作中出现的旁路节流损失的现象。负流量控制系统在使用时能够有效的减少在最大流量和功率下的能源消耗,与传统的恒功率变量控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负流量控制系统通过节流调速改变容积调速,促进整个系统节能效率的提升。负流量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采集点位于主控制阀的中位流量输出端口的位置,在系统的旁通回路,当遇到主控制阀的运行导致节流口流量变多时,节流口前方的压力就会提升,这样活塞把阀芯能够推到左侧,系统的工作口就会变成右端。整体上就是指在泵出口的部分油液可以通过右端工作口进入到活塞内部,当活塞在向左侧移动时,泵的输出量就会减少。另一种就是当节流口的压力降低时,泵的排量增加。

第二种正流量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在操作的过程中运用先到压力实现转向阀和泵排量的调节。正流量控制系统的压力信号在先导阀中发出,这就实现泵和控制系统的统一结合,在敏感度方面要高于负流量控制系统,节能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1.1.2LS负荷敏感控制

LS负荷敏感控制系统把输出的压力流量以及负载的需求实现统一,从而实现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在这一系统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关问题,当液压阀的开口过大或者是供油量不符合系统的需求时,就会对负荷原件的运行速度造成重要的影响,对液压系统的平稳运行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在运行的过程中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流量过大时不能采用LS负荷敏感控制来进行节能。

1.1.3LUDV控制系统

LUDV控制系统在运行时是单泵单向回路系统,与负载传感系统不同,能够解决LS负荷敏感控制中存在的问题。LUDV控制系统主要通过节流阀后面的压力补偿阀,能够承载相应的压力,LUDV控制系统在小型装载机等应用比较普遍。

1.2混合动力节能技术

液压挖掘机动力系统存在工作效率低、燃油消耗大和排放能力差的问题。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的使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混合动力系统的储能方式包含压力和电能。当储能方式为电能时,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分为混联式、并联式以及串联式。当运行串联式时,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统会分离并且应用在高效率的区域。并且在负荷发生改变时,电动机能够使用蓄电池与发电机能够自动调整转动和转速,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以此来保证能源节约和排放效率水平。

1.3电液比例控制

点液比例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液压信号的传递管道,并且运用电信信号来进行液压数据的参数的传送,能够有效的简短系统的使用时间,提高挖掘机的操作便捷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液比例控制职能化的发展也逐步提高。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才有传递、柴油机压力参数的检测,来降低能源的浪费。

二、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机械的应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在这其中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节能的水平。要分析当下社会中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要掌握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此来提升节能的效果。

2.1提升了智能化水平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提升了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并且发展的方向逐渐的智能化。目前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要和计算技术有效的结合,提升工程机械的检测质量和效率,有效的保证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工程机械的工作中,要对各个控制的参数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让工程机械的节能控制高效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的使用效率。为了实现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要注重运用国际上的技术水平,实现我国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水平的提高。

2.2促进节能和公平率的匹配度

工程机械的液压节能技术会受到机械功率的制约,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要注重泵和发动机的匹配度,对泵排量进行有效的调节。在泵排量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要注重泵和系统的负载的配合程度,尽量减少在使用中的困难。目前负载敏感系统和变量泵在我国的挖掘机中有广泛的应用,在负载压力和系统流量方面要实现适应和匹配,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整体功率的陪陪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要不断的提升负载敏感系统和变量泵的匹配,实现匹配的精确度,有效的提升节能发展的水平。

2.3液压节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当下我国的工程机械类型很多,在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液压系统的机械。对工程机械液压节能的关注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机械影响,并且导致节能的效果也据有差异性。液压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工程机械的能源消耗,在未来发展趋势中要对液压系统进项完善和改进,保证节能技术的发展。要根据节能工作的特点和性质,让工程机械使用不同种类的节能技术。在保证节能效率的同时促进我国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

结语: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能够减少工程机械的能源消耗,对能源的节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下社会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加大,给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仔细的分析液压节能技术发展的应用现状,弥补机械工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我国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液压节能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的较少节能的消耗,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汪世益,方勇,满忠伟.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工程机械,2010,09:51-57+9.

[2]陈家春,张修硕.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建筑机械化,2015,12:31-32+35.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 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

机械加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较强,这对许多专于课本学习的学生来说有较大困难,也造成了这门学科的教学矛盾突出,教学难度加大。为此,本人结合省级课题“职业中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与评价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目前教学实际状况的教学方法。

一、现阶段机械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首先,现今中职校教学中有文化课系列、专业基础课系列、专业课系列、生产实习教学系列,这种系列的学科型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都是按自身固有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的,根本不可能将所有的课程内容按专业实习操作顺序讲授。这种各顾各、各管各的教学使各学科相互隔离开来。尤其是理论课教学和生产实习课教学集中安排,讲理论课时学生没一点感性认识,特别是机械设备的结构及运动原理,讲起来学生就像听天书,效果极差。等到进行生产实习教学时,学到的好多不知所以然的东西因时间的间隔早已忘得差不多了,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使学习与应用脱节。为克服这些弊端,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以突出岗位能力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探索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其次,文化基础课内容过多,课程设置仅仅围绕本专业所培养的岗位能力需要设定,既然是基础课就应该本着“必需”、“实用”、“够用”的原则。可现有的文化课内容过多,按大纲安排,必需加大理论课时数,导致比例分配不当,使学生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同时也使技能训练得不到时间上的保证,最后导致理论学不精、操作技能不过硬的结果。同时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繁杂的理论课学习使学生力不从心,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机械加工课程教学的一些改革措施

1.善于引导细心点拨,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根据教育学理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如此,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进行学习,是一种享受。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刺激性的动感活动中,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要用心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过程和状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走进他们的心里,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使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并进而对实践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大胆动手、不怕出丑,让学生知道有很多科学发现以及专业动手技能的提高都是在不断探索中产生的。比如,在机械加工的每一工序中,总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地准确,因而产生调整误差。在工艺系统中,工件、刀具在机床上的互相位置精度,是通过调整机床、刀具、夹具或工件等来保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这些原理,从而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能得心应手,更加熟练的加以应用。

2.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强调素质教育原则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教学改革中也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打好理论基础,解决实际能力。我校机械加工专业坚持基础知识、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这一点主要通过实验系列来完成。为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机械加工专业的各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验。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动手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2)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结合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除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外,还应包括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机械加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械CAD/CAM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等模块中,适当增加自设性内容,针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

3.重视实训课堂教学,把握关键环节技巧

除了用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力量影响外,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好实践课的几个关键环节和授课技巧,使理论学习能够真正为实践服务,这就需要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弄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所以机械加工实践几个环节的制定,必须要与课本理论相结合,才能有其实际效果。

(1)实训课题的选择

机械切削课题的选择,要紧紧把握从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这一关键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比如对学生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序安排、尺寸精度要求、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要求,是为了强化学生《工艺》、《公差与配合》和《机零加工》等课程内容的有效运用。方法则是由易到难,有浅入深,循序渐进。

(2)实践练习的设计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知识性、技能性和趣味性,在制定第一个练习课题时,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做一个组合体,即―正方体工件立在六棱柱的底座上形成一个漂亮的工艺品,课题的难度适中,既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又要花费较大的精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习中得到很大的提高。当学生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精品,内心会充满学习技能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实训课的考核

学生在机械加工学习的成绩由两方面组成:平时考核+毕业考试。前者是由学生制作工件质量情况、日常的出勤、安全生产执行等情况外,还要结合理论考试的成绩给出综合成绩;后者则可以突出学生独立操作机器的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

三、结语

面对21世纪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中职学校需要培养综合型、技术型、实用型、创造型的人才,国家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在实践性很强的机械加工实习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将非常适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庭吉.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第5篇

一、浙江机械工业现状

"九五"期间,浙江机械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发展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产业

至XX年末,全省机械工业拥有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下称"规模以上企业")4673个,职工总数万人;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总额亿元,其中利润总额亿元。在全省工业中,机械工业企业数占32%,工业增加值占27%,利税总额占%,利润总额占%。

(二)在全国同行的地位稳步提高

"九五"期间,浙江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在全国机械工业的地位不断提高。机械工业系统经济总量在30个省市区中的位置: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由1978年的第15位、1990年的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利税和利润总额由1990年的第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工业增加值居第4位;出货值居第2位。

(三)涌现了一批特色优势产品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产品。其中空分设备、工业汽轮机、电除尘器和气力输灰装置、余热锅炉、真空获得与应用设备、平面磨床等产品处于全国同行的"排头兵"地位,其控制系统均已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摩托车、船用齿轮箱、工业链条、手动葫芦、电能表、低压电器、中小型轴承、水表、密封件等机械产品,雨刮器、万向节、方向机、制动器、机油冷却器、汽车仪表、起动电机等汽车和摩托车零部件,在经济总量上居全国前茅;发展了车削中心,数控机床、pc控制锻压机床,加工中心等一批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开发了干法脱硫、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等一批具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新兴产品。

(四)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大

XX年,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完成出货值70亿元,其总量是十年前的20倍。出货值占系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提高到%。一大批机电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手动葫芦、电动工具、紧固件、柴油机、拖拉机、轴承、汽车配件、电工材料、仪表、低压电器、手工具等产品出口额均超过1000万美元;有61家企业出货值达XX万元以上,其中17家企业出货值超亿元。

(五)形成了一定特色的区域经济。

区域特色经济是构成浙江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形成了以专业市场和专业化生产协作为依托,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格局,形成了较大的区域经济规模和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较突出的有台州的摩托车、乐清的低压电器、金华和永康的电动工具、慈溪和绍兴等地的中小型轴承、永嘉的泵阀、温岭的中小型水泵、玉环和瑞安等地的汽车摩托车配件等。《1》《2》《3》《4》《5》《6》《7》《8》

二、机械工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五"时期,是建成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时期,也是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时期。

(一)机械工业发展的国际经济背景

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投资和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市场进一步溶入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将从向我推销机械产品为主,转变为资本、技术、分销等全方位的市场进入,进一步采取合资控股直至兴办独资企业的方式,达到左右我国机械产品市场的战略目标。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激烈化的影响,我省机械工业需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更多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分享开放型经济的成果。

产业发展高技术化:世界兴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大大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随着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环保装备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广泛应用,机械产品不断高技术化,高新技术含量成为机械产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充分吸收和运用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加快我省机械工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势在必行。

生产要素集约化:生产要素越来越向大公司大集团集中,规模经济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使得跨国公司加强了技术垄断和市场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众多的专业零部件厂掌握了先进技术,实现了某个领域的生产专业化和要素集约化。如此形成了大公司大集团与众多专业化中小企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而浙江机械工业的一大弱点就是专业化程度低、规模不经济,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迫切需要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现状,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和"小型巨人"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

市场需求多样化:随着经济、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国际机械工业由少品种、大批量为主的生产模式向多品种、大规模的生产模式转变。由此带来企业产品开发方式、生产组织形式、企业管理体制、技术装备手段、营销形态等全方位的改变。浙江机械工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用户的要求,大力发展为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服务、为提高国民经济装备水平服务、为提高农业现化化水平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新型、优质机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