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数学模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6-03
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它是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以及金融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管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比较难,不易理解,期末考试不及格率相对较高。这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特点密不可分。与其他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相比,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数学计算与数学模型,除此以外还有基于数学的分析工具,如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弹性与刚性分析以及边际增量与总量分析等工具。正是借助于数学这个分析工具使得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相对比较严谨、逻辑性非常强。经管类学生以文科生居多,其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心生恐惧,再看到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的数学模型自然会对这门课丧失信心。
我在多年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一直注意探索研究数学方法与经济理论的最佳结合方式。当然这种模式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效果。既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数学这种分析工具,不会总是心生恐惧,又要让学生对经济理论有浓厚的兴趣,真正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这才是进行教学研究的目的。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我初步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起来,我的体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
经济学的数学化始于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他系统地使用数学方法对厂商理论以及单个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有力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此后的20世纪后半期,经济学进入数理化阶段,大批数学家以及学数学出身的经济学家推动了经济学的数学化。在他们看来,数学语言可以将模型的前提描述的非常清楚,逻辑推理更加严密,利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可以推得人们直觉不易得出的结论等。当我们去学习西方经济学时,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对于本科生来说,主要是微积分、概率论等高等数学知识。西方经济学中大量使用的边际分析,从数学计算的角度看就是函数的导数问题;最优化分析主要应用的是函数极值运算;IS-LM模型的均衡使用的是初等数学的联立方程求解。这些数学知识其实不难,学生在本科期间学习的高等数学足矣。只是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基本的微积分计算没有掌握,看到西方经济学有数学计算就被吓倒了。可以说,数学基础越好越有利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笔者曾经为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讲授西方经济学,发现这些理科背景的学生对模型的理解显然要优于文科生。有人说数学是西方经济学的行话,能否使用数学是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的区别,这个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经管类的学生要想学好西方经济学必须在高等数学上下工夫,尤其是金融专业的学生。如果要想在专业上进一步深造,没有良好的数学知识储备,怎么可能学好中高级的西方经济学呢?
二、数学是为西方经济学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
在本科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存在两种错误的极端思路。一种是任何数学推导、数学模型都不介绍,只介绍理论,这样经济理论有失严谨,学生理解不透彻;另一种是针对任何一个理论,过分关注其数学推导,不去阐明理论本身的含义,将西方经济学课程上成高等数学课,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非常枯燥,也无法真正掌握相关经济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清楚:数学是为西方经济学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马歇尔反对过度的数学化,在阐述经济理论时他尽量采用举例的方式,如果必须用数学,他便将这些数学推导放在附注中。他不想因为过多的数学使经济学失去原有的魅力。国内一些经验丰富的经济学教授在为本科生讲授西方经济学时,同样以案例为主,数学推导为辅,课程生动有趣。我们教师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也不能只关注数学模型的推导和应用,应当重视的是经济理论的实质。教师应当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之生活的实际去描述经济理论的含义,而不是一味推导模型,当然一些图形和模型的数学特征有利于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就要讲解。比如说在讲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时,先告诉学生为什么开始成本的增加是缓慢的后来急剧增加,还可以讨论总成本函数的一阶导函数的增减以及其二阶导函数的正负取值,以此确定了短期总成本函数图像先凸后凹的特征,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但是不管如何讲解都不能撇开总成本函数变化的原因单纯做数学分析,这样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脱离了经济理论的数学模型、公式等都是数字游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三、注重数学模型的使用
数学模型是对经济理论的抽象、简化,是用数学语言对理论的描述。它可以表现为用字母、数字或者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者不等式,也可以以图表、图像等描述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关联。西方经济学中存在大量数学模型,如蛛网理论模型、供求模型、古诺模型等。在经济命题、假说的推导过程中使用数学模型,可以使表述清楚、层次分明、提高效率,有利于经济理论的发展。在应用数学模型时,一方面要注重假设条件,不可以照本宣科。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纪人”的假设与“完全信息”的假设。“经纪人”的假设,即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完全信息”的假设,即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要给学生讲明白这两个假设的含义,也要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取得完全信息非常困难,我们的所有行为也不是完全理性的;二是每一个理论的具体假设。比如需求定理离不开其他条件都不变这个假设。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也要求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理论的假设前提,只是为方便理论的推导,未必符合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济学揭示了一些市场运行的机理以及一些重要变量间的关系,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可以解释经济社会中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现象,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思路。教学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经济学以后,也会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比如春运时火车票的一票难求现象实际是供求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政府降低税率、增加支出,实际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促进消费、投资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学生对身边的大小事都可以进行经济学的分析,从而形成经济学思维,达到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效果。
四、使用案例教学方式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对理论的描述即使加上数学模型的推导,学生也难以完全理解。通过案例教学,既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也可以用案例来阐明经济理论的含义,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案例教学时,所使用的案例应该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解供求定理时,引入北京儿童医院挂号难这一案例,引导学生用供求定理分析原因。学生会看到医院的专家、医疗条件是相对稀缺的,而看病的人非常多,但是挂号的费用相对比较低,导致一些号挂出来后卖高价形成所谓的黄牛市场;在讲解机会成本概念时,除了要讲清楚概念的表面意义外还要讲清楚其引申含义,让学生明白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机会成本,理性的人应当选取机会成本最小的事情。比如让学生去思考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有哪些,估算四年的学费、如果不上学四年间可以取得的收入,让学生去比较大学毕业以后的收入与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孰大孰小,由此得出大学到底值不值得上的结论。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生活实例的引入,既解释了理论,也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科的西方经济学课堂可以采取首先引入案例,通过案例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进行相关经济理论的阐述和解释,其间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对经济理论作进一步的推导和说明,最后再通过理论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这样,将会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传志.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数学[J].职业教育,2012,(7).
[2]王博.经济学教学化的教学启示探究[J].中国商界,2009,(11).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市场经济学,对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被认为是主流的、发端于西方的现代经济学。学习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学习基本方法,通过行为假设、模型分析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及经济现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将西方经济学设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一般在低年级开设。这门课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市场运行机制,及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都具有重大意义。
贸易经济专业是我国的新兴专业,自设立专业以来,受到广大学子的青睐,短短十几年,发展成为各高等院校招收学生人数较多的大型专业。贸易经济专业与其他经管专业一样,将西方经济学设为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再接受贸易专业理论的培养。因此,西方经济学对贸易经济专业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关于贸易经济专业中西方经济课程教学要注意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贸易经济专业为什么要开设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和启蒙课程,通过学习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培养贸易经济专业学生的经济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经济分析能力。贸易经济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为了奠定学生的经济基础,巩固专业基础。西方经济学基本方法对贸易经济专业的重要意义。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设定行为假设,市场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于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学习贸易专业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优势理论相似,按照绝对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的绝对劣势的产品,以满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获得利润的最大化。西方经济学里的供求模型分析,利用消费者偏好曲线、预算曲线、生产者生产函数,生产可能性曲线等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国际市场也适用,有助于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对国际市场进行相关分析。
西方经济学当中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为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分析当今国际市场的贸易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同时也是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学习贸易理论,掌握贸易专业知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西方经济学采用模型化的方法研究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对影响经济主体市场行为的因素抽象化,例如,微观经济学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通过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来进行研究,生产者的市场行为则由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生产函数来进行研究,等等。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贸易经济专业教师怎样进行西方经济课程的教学?
首先,作为贸易经济专业教师要明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讲授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同时与贸易专业相关知识联系,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授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实际业务部门实践相联系。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法和讨论法等,达到西方经济课程的教学目标。
其次,西方经济学课堂设计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翻新的原则,把课程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分析,不断地把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国际市场上的热点问题传授给学生,资料不断更新。经济理论必须来自现实经济,在国际市场特定的前提假设下,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实际问题,并提炼出与国际贸易理论相符合的前提假设,对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改进,归纳出符合国际贸易的理论内容,进而形成有贸易经济专业的理论体系。
最后,课堂教育与国际贸易理论紧密相连,教学不仅要偏重于各个知识点以及经济原理的讲解,而且要进行国际贸易相匹配的案例的分析,一方面采用经典的贸易经济学案例,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案例的国际化和前沿化。即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认识国际市场上的经济现象,解决国际市场现实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此外,教师在课程教学上应有重点地补充当前世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第三个问题是,贸易经济专业学生能从西方经济学课程学到什么?
贸易经济专业中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一些具体的经济学理论结论,而是在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因此,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能从西方经济课程中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国际贸易问题。教师在讲解西方经济学时不仅要讲解有关经济学理论的结论,教学生如何求解经济学模型化的计算题,还要让学生切实理解经济学模型的具体假设与条件界定,同时联系国际贸易市场的经济现实对模型的假设、条件界定进行比较分析。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贸易经济学教学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用正确的方式来讲解西方经济学,教会本专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 西方经济学 教学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1.系统性强。西方经济学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这种体系仍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例如,微观经济学以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和市场出清假设为前提,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得出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机制能自主实现经济均衡。宏观经济学则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失灵为己任,形成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得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政府干预可以实现均衡。现在,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又融合了许多流派的思想,以不断补充其理论的不足。
2.实用性强。所谓实用性主要指它基于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病状进行分析,做出诊断,开出处方。西方经济学以解决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为己任,正如上面所讲,凯恩斯《通论》的出版就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问题。近几年,西方经济学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同时,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所采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以及得出的一些研究结论,对现实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3.简明的经济分析框架。一个规范的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五个部分组成:(1)界定经济环境。(2)设定行为假设。(3)给出制度安排。(4)选择均衡结果。(5)进行评估比较。
4.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学分析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几乎涉及了经济学的所有论题。数学是最严谨的一种形式逻辑,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把逻辑关系一步步推演下来,做到严密精确。简洁恰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理解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现象。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难懂、学生很难消化。西方经济学不同于一些应用性学科,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方面理解问题,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假设条件放宽,理论有可能不成立。加之该学科常常用到数学知识,这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措手不及。再者,高职的学生年龄较低,社会阅历简单,对社会实践了解有限,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些都增加了讲授和理解的难度。
2.西方经济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打架。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学科,现在不仅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要学,而且诸如信息专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教学计划要求一学期54学时讲完微观、宏观两部分内容。教师如果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对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少;教师如果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学生学的东西多了,但往往似是而非,这样就出现鱼和熊掌不能兼而得之的尴尬局面。
3.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普遍感到不适应。经济学是借助数学模型解析经济现象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形式化及其逻辑的严密性给其在经济分析中带来很多的方便和好处。但初学西方经济学时,学生大多对复杂的几何图形、数学公式、数学证明不太适应,不理解这些图形和公式的经济学涵义,很难把它们与文字描述统一起来。
4.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目前,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是以外国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缺乏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无助于了解并解决中国现实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问题。面对经济学教科书深奥理论的大杂烩中充斥着不现实的图像和专业术语,即使教师告诉学生模型的直观意义,由于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学生还是摸不着头脑,每一章都令人困惑,更不清楚下面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从而认为经济学是枯燥的、沉闷的。
三、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创新路径
1.把握核心,理清主线
西方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决定”,主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主题是资源利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别理出一条主线,通过这条主线把各部分内容串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特点。
2.训练经济学思维
教学要认真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即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而且还要反映求知者的本质和知识的获得过程。教一门课,不是建造有关这一科目的一个小型的现代图书室,而是使学生亲自像一名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一名史学家那样思考史学,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了解经济学家如何研究他们的领域,这需要通过教学创新来完成。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研究、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会经济学方法
掌握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例如,均衡分析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通过均衡模型研究一个经济及其所有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与资源配置决定问题,这对于理解市场机制的效率与稳定性,进行宏观经济活动分析提供了关键的基础理论支撑。
4.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们更好地生活与发展,脱离实际生活的经济理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学中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可以列举实例对原理进行分析。例如,讲授弹性理论,可以列举我们身边的事说明弹性理论在价格上的应用,像弹性系数较小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影响人们的生活;弹性系数较大的奢侈品,价格上涨,对奢侈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但不会影响人们的具体生活。再如,在讲到IS-LM模型时,可结合中国近几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实践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宏观经济中一些重要的总量和政府政策的意图,将抽象的理论变成鲜活的知识,将呆板的模型变成现实的图画。
5.教学内容注重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保持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
经济学理论总是赶不上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学教科书总是赶不上经济理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经常关注本领域最新发展和动态,不断把一些较为前沿的内容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有用的信息。
6.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需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经济学的特有概念去理解。这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形象的方法,将理论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案例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每一章的教学中,寻找结合教学内容的真实事件进行分析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训练学生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经典的“蜜蜂与果园”等案例已深入人心。案例教学能把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事实摆在学生面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2)多媒体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参考资料、有关的经济事件材料等,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记忆与理解。
(3)实验教学法。课堂实验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的简短的游戏。最经典的例子是供给需求模型实验,该实验源远流长,可以一直追溯到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伯伦于加世纪40年代在哈佛课堂上开始的市场实验。供求实验中,学生自己参与某个商品市场的买卖,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是如何通过供求作用自发形成的以及背后有怎样的深刻原因。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切身感受到确实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我们每一位参加实验的交易者,最终使价格和成交量收敛于某一稳定的数值。学生利用课堂实验可以检验理论和发现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4)讨论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促进研讨的深化,最后教师可以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概括性理解。
除此以外,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研究促使学生应用在课堂上较少用到的创造技能。
参考文献
[1]丁学政.西方经济学研究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A].新世纪新思考[C],1999.
[2]杨帆.对于中国地下经济的粗略估计[N].天津工商报,2000.
[3]高鸿业.为什么要研究西方发展经济学[J].世界经济,1981,(7).
[4]陈岱荪.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J].财经科学,1981,(03).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为中国经济学界所接受和倡导,西方经济学成为各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必修课。如何教好这门课,怎样将西方经济理论融会贯通,如何在教学的实践中变外来为我用,既保留西方经济学的特色和理论体系,又能与其他学科和课程相互衔接,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探索与西方经济学内容和体系相联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对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1.系统庞大、逻辑性强
目前我国高校所讲授的西方经济学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本出发点,以经济中的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以价格理论为中心,通过个量分析,来探讨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才能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以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为基本出发点,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经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形成逻辑性越来越缜密的学科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日益庞大。从学科类型看,既有理论经济学,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又有应用经济学,如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既有传统经济学派,如剑桥学派、旧制度学派、凯恩斯学派,又有现代经济学派,如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学派、新凯恩斯学派、非均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从影响力的角度,既有主流经济学,如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又有非主流经济学,如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等。虽然不同理论流派之间还存在着诸多分歧,各理论流派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甚至有时还不能有效地解释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但是这并不妨碍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分歧与相互借鉴中发展。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本身就是在政治学、伦理学、数学、法学、地理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产生发展起来的,而且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这些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尤其是与行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融,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心理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这些也都纳入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之中。
2.理论中数学的支撑性强,模型多
西方经济学所涉及的经济数量关系联系紧密,是一门有各种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很强逻辑关系的学科。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概念和方法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抽象性使得数学在应用到经济学中时,能够利用数学中简单的数字或字母来表示经济变量,进而建立经济模型。这就使得复杂的经济现象可以被抽象化成简洁的数学模型来加以研究。严密性使得数学在应用到经济学中时,能够使经济学借助数学这一工具,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理论体系。正是因为如此,数学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支撑性较强。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抽象
西方经济学内容的覆盖面之广,涉及知识点之多,比其他课程都更胜一筹,如果认为微观部分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更好理解的话,那么,宏观部分就较抽象较难理解了。虽然经济学的一些名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现,在报刊杂志和电视上也频繁出现,但作为大学生要真正理解其理论体系和实质问题,却不那么容易,尤其是现在的大学年龄总体偏小,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对经济问题独立思考不足,因此学生普遍感觉经济学抽象难懂。
2.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经济理论尚未成熟,争议较多
不论微观还是宏观,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我国的现实情况都是密切相关的。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尚缺乏系统严密的经济理论科学体系,我国还没有像马歇尔、凯恩斯、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等这种影响深远的大经济学家。因此,从经济学教学角度看,既要“拿来主义”,又要“实用主义”,教师学生要想学好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也就可想而知了。
3.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普遍感到困难
学生中大多数人的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一知识架构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而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对教学中讲到经济学的案例、经济学的渊源感兴趣,而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不习惯接受。这种情况也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对抽象复杂经济问题的理性分析和研究能力。
4.教学手段落后,信息面窄
西方经济学是一种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经济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图形、表格和数据,而且还需要补充案例,才能让学生切实领会书中的原理。但由于条件所限,很多老师还在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画图、抄表格和写公式上,没有时间来讲案例和补充书本以外的信息,造成课堂信息量少,枯燥、乏味,理论联系实际差,教学效率低的局面。
三、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加强经济学方法论在教学中的讲授力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与讲解,如涉及到经济学研究的性质是单纯的解释、描述,还是涉及价值伦理的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内容的溯因、归纳与演绎方法;影响到人之行为的长期与短期分析方法;考虑到时间因素的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还有涉及经济存在状态的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以及判断经济“量”和“质”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等等,这些方法论中的问题在给学生讲解基本知识点时都应该尽可能地详细介绍,以便于学生掌握。
2.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很强,如果实行从理论到理论的“填鸭式”灌输,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实际意义、没有用处,所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当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一此贴近日常生活、浅显易懂的案例和事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觉得经济学就在身边。而且在选择案例时,要尽可能选国内的、贴近日常生活的小案例,这样学生才能够较好理解和领会。因为西方经济在西方国家发展比较成热,教材主要是翻译国外书籍,所以即便书中有一些案例,也多是以国外的为主,描述的内容离中国国情较远,使学生难以理解和体会。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尽可能选择国内案例,并且由于课时的有限,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理解和领会经济学原理,在穿插案例时不能过于复杂,最好是一些对重点难点能阐述透彻的小案例,例如在讲解“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以告诉学生,当他们选择了上大学时就放弃了就业,因而大学期间就失去了四年就业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这个最大收入就是他们就学的机会成本。而使用这样的案例就要求老师自己在生活中要多思考、多积累,才能在课堂上信手拈来。
除了多补充案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使用提问式教学,在讲述经济原理之前,先提出与之相关的现实经济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此外,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他们对原理的理解,同时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余时间,应指导学生多做习题,因为要学好西方经济学,必须多做习题,才能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正确处理好基本理论和数学分析法之间的关系
模型分析法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因而在西方经济学教材中,既有丰富的经济学原理、概念,还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及图表曲线。如何处理好基本理论和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是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专业及学时安排等情况区别对待。一般对于本科层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来讲,应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上。但是,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的同时,决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免去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数学分析。一方面是因为本科阶段西方经济学涉及的数学并不复杂,而该课程一般被安排在大学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这时学生己经学习和掌握了高等数学中有关微积分方面的初步知识,有了相应的数学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数学是经济学不可替代的分析工具,用数学来表达和论证经济理论具有简洁、清晰、逻辑严密等优点。许多经济理论是在数学推导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理解了具体的假设及数学推导过程,才能更容易更准确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本身,通过此过程还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分析不可或缺。
4.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技术进行授课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它的优点是:节约了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并能挖掘出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科学,它会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技术用于经济现象的分析,其中,数学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采用大量的图表和公式。由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尤其是多媒体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及文字说明等,形成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可以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学科。作为经济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及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专业课学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于西方经济学在学术规范上采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现象,提出经济理论,是最偏重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在学科特点上即具有自然科学逻辑上的严谨性,又具有社会科学思维上的开放性,是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因此,深化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科建设中具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三方面提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改革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在教学目的上,处理好技术与思想的关系
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个经济学教师必须面对和明确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涉及到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准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学不是一门科学,至少不是一门严密的科学。经济学在其科学性方面至少存在两点不足:首先,由于经济现象特别复杂,经济现象的度量成本很高,或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经济过程不具备完全可重复性,难以采用可控实验研究,具有实证检验不确定性;其次,经济学家在面对经济问题的时候,需要大量发表规范性意见,而规范性意见往往涉及价值判断,不具有纯粹科学性。所以经济学从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或分析工具,因而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与一般课程不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后面所体现出的思考方法,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在这一点上,凯恩斯说得很明确:“经济理论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导出正确的结论”
由于西方经济学在学术规范上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经济规律进行研究并建立经济理论,而国内本科的西方经济学课时较少,一般限制在51―102学时范围内,较少的课时限制就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一个选择:是注重经济思想的传播和经济思维训练还是注重经济过程的数学分析。现阶段我们大部分的西方经济学教材选择了注重技术即数学表达式的教材模式,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遵循教材,没有对经济学思想进行深入的讲解与挖掘,选择以几何方式为主、高等数学为辅的教学模式,甚至在经济教学中,把经济学课讲成数学课,以致把生动的和现实生活结合很紧密的活生生的经济现象归于抽象的数学问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学生们学到的只是几个公式与概念而已,面临经济问题时依然不会思考、不会选择,这是经济学教学的最大失误。因此把技术与思想完美结合应该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即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直觉、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为目的。国外的经济学教材尤其是本科的初级经济学教材比我们国内教材更重视经济学思想的传播,因而更具有优越性。
二、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传统与现代、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它与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信奉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因而在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上,我们容易走极端,在建国前期我们持全盘否定、盲目排斥的态度,而在现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又出现了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推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不断弱化的现象。政治经济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而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或不明确这一点,学生在学习中与以前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进行对比,极易出现理解混乱,从而产生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正确性的怀疑。因而在教授西方经济理论时,首先必须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对其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分析,明确哪些内容是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容,带有相对真理的性质,哪些内容在意识形态上是掩盖资本主义世界本身的矛盾,
宣传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是属于庸俗的东西而应该摒弃。只有确立了对待西方经济学的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我们才能合理选择与改革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做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学问,其理论必然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发展,没有一种经济理论是常青藤,与此相适应,经济学研究也日趋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其研究成果也日趋多元化。我国现行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体系是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机械地组合在一起,实质是把经济学分为两种不同的部分:当社会资源配置达到充分就业时,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发生作用,是为微观经济学,当社会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时,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发挥作用,是为宏观经济学。这种二者相互独立而很少有关联的理论体系受到了西方各派经济学家一致诟病。近些年来,为使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真正融为一体西方经济学家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现代经济学众多流派所探讨的问题与当今现实经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解答的是一些热门、棘手的经济学问题,而这些在我国现有经济学教材中并没有反应出来。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注意更新过时的理论体系,参照较能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趋势的西方国家经济学教科书来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如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坚持从微观分析中导出对宏观经济问题的说明,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有机地融为一体,积极反映学术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客观介绍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使西方经济学体现出科学的严谨和真理的生命力。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引进学科,其目的是为我们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指导我国的经济运行服务,是我们学科体系国际化的表现,但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经济学学科生命力的源泉不在于形式的完美,而在于它是否能够为我们带来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思维模式的转变,是否能够用来解释、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西方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运行实际为背景的,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不同,这就意味着西方经济学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我国所能发生作用的程度和范围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我国的所有问题。因此,传
授西方经济理论要注意与我国的经济实际相结合,即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首先要实现一定程度的案例的本土化,注意从我国的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来获取时效性更强,对学生具有认知亲切感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耳闻目睹的中国事例来理解经济学原理,这样比用国外的案例更为具体和易于接受,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对中西经济运行差异,明确哪些理论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有指导意义,可以借鉴和学习哪些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应辩证地理解和对待,如此才能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达到西为中用的目的。
三、在教学手段上,处理好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