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养结合报告

医养结合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养结合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养结合报告

医养结合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恙虫病

【中图分类号】R5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55-02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所传播的发热性伴皮疹样疾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多数以发热、皮肤红色斑丘疹、焦痂、脾大、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特征。恙虫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恙螨幼虫,多生存在温热潮湿地区。在临床中,对恙虫病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但疗效一般。从2010年开始,我院对确诊为恙虫病的60例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33例,女27例。年龄27~51 岁,病程7小时 ~5天。均以发热为主诉进行就诊。经询问病史、接触史、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恙虫病。

1.2 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四项中的三项即可作出诊断(1)有野外接触史;(2)突发性高热,且有特异性焦痂或溃疡;(3)淋巴结肿大、出现斑丘疹、肝脾肿大;(4)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呈阳性反应。[1]

1.3 治疗方法 对60例恙虫病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阿奇霉素加左氧氟沙星抗衣原体感染,护肝片进行保肝;对照组只采用阿奇霉素加左氧氟沙星抗衣原体感染。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评量标准 ①显效:体温退至正常,皮损开始愈合,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②有效:体温逐步下降,皮损开始愈合,淋巴结轻度肿大。经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明显趋于正常;③无效: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无任何改变。

2.2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中,有效率96.7%,其中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30例中,有效率90%,其中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见表1)。治疗组的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恙虫病是有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的传染病,发病多在6―9月的潮湿地区,如沿海等地,且有明显野外作业或野外活动史。病原体死亡后,其释放出的毒素是恙虫病致病的主要原因。所以,首先要准确的对恙虫病进行确诊,其次是对于恙虫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治疗。单纯的西医治疗常使用抗生素,如氯霉素、阿奇霉素加左氧氟沙星等,虽然有效,但临床症状消失缓慢且较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而言,缺乏整体观念。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临床疗效较单纯的医学治疗疗效好,中医提倡整体观念,去邪扶正,通过“去邪”减轻西药用量,通过“扶正”减少西药副作用,提高整体用药疗效。在治疗别是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如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病情,加快患者痊愈,且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轻西药的副作用,较单用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2]。我院在西医阿奇霉素加左氧氟沙星抗衣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加入护肝片保护肝脏功能。护肝片的主要成分是柴胡、 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等,具有疏肝健脾、保肝护肝的作用。其中,柴胡的主要成分是柴胡皂苷,能够抗炎、抗肝损伤,使肝细胞变性与坏死明显减轻,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茵陈的化学成分中,茵陈香豆酸A、B;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等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利胆退黄保肝作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五味子富含维生素、有机酸、植物固醇等,能够益气强肝、增强肝细胞排毒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护肝片可保护肝细胞不受损伤,使肝功能转氨酶明显降低,促进肝脏的解毒能力和肝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力。而且护肝片价格低廉,配合西药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疗效好,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患者就医成本低,适合恙虫病高发地区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医养结合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三氧微创灌注;玻璃酸钠;中西医结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ceoartkritis KOA)是中老年常见的发展缓慢且难以治疗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在关节表面、边缘形成新骨为特征的内在的而非炎症性疾病。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负重或活动时加重,下蹲起立困难为主要表现,多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发病率高达80%左右,可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在基层医院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对85例患者,作者从2011.06~2013.10,采用三氧关节灌注,碱性液体关节内冲洗,玻璃酸钠,得宝松复合镇痛液关节内注射,联合中频电脉冲、中药离子导入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85例:男25例,女60例;年龄44岁~91岁,平均61.5岁。

左侧39例,右侧23例,双侧23例;病程2个月~20年。

2 诊断标准

据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定的有关膝、髋和手关节的骨关节炎分类标准如下:

2.1 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

2.1.1 近1个月内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

2.1.2 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音)声

2.1.3 晨僵< 30 min

2.1.4 年龄≧ 38岁

2.1.5 膝关节检查有骨性肥大

满足1+2+3+4条或1+2+5条或1+3+4 者可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

2.2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临床及放射学诊断标准

2.2.1 近1个月内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

2.2.2 X 线示关节边缘骨赘

2.2.3 关节液实验室检查符合骨关节炎

2.2.4 年龄≥ 40岁

2.2.5 晨僵< 30 min

2.2.6 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声

满足1+2条1+3+5+6或1+4+5+6可诊断OA

排除标准:关节强直者,急性关节损伤,骨关节结核、肿瘤、风湿性关节炎,合并严重心脑肾系统病变,精神病患者。

3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屈膝,取髌上囊及外膝眼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后,选用三氧穿刺针刺入膝关节上方髌上囊二侧各一根,向关节腔内注射(35ug/ ml O3)30~50ml三氧缓慢注入关节腔内进行灌注,三氧灌注完毕,再缓慢注入5%碳酸氢钠关节内冲洗溶液30~50ml,待排尽关节内余液气后,由三氧穿刺针注入5ml得宝松镇痛复合液(得宝松0.5~1ml +1%利多卡因2~3ml+VitB12+VitB6100mg),玻璃酸钠2.5ml,最后35ug/ml O3 10~20ml注入关节内,拔出穿刺针,医用无菌敷料及弹力绷带包扎。

常规按揉膝关节5分钟,主动伸屈膝关节,待三氧及药液充分弥散于关节腔隙中。术后不负重12小时,每周一次,5次为一疗程。术后在床上主动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分钟以10~15次为宜,伸屈幅度不受限制。术后第一天联合整体中频电脉冲及中医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每天1~2次,每次32分钟,12次为一疗程,视病情安排治疗程序及配方。所有患者术后三天静滴克林霉素预防感染,一个月内避免劳累,适当休息,以利关节功能康复。

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采用Shahriaree 评定标准:①优:膝关节疼痛和压痛消失,膝关节活动度范围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②良:行走或活动时膝关节有轻微疼痛,休息后消失,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 结果

本组85例,治疗时间1—3个疗程,均于3个月后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优60例,良18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90.17%以上。

随访6—12个月后有3例复发,经MRI检查,1例伴有内侧半月后角Ⅲ级损伤,经关节镜治疗症状控制。2例为晚期KOA伴肥胖症与膝关节畸形,反复多次积液,滑膜增生肥厚,选择手术治疗。

5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这种退变与衰老,肥胖,内分泌紊乱,关节磨损等因素有关[1]。

(1)退变从软骨开始,以负重部位,不规则,软骨丧失,硬化,裂开脱落,边缘骨赘及不同程度滑膜炎为病理特点。医用三氧与碱性液体对膝关节灌洗、冲洗将原病变关节液中的关节渗出物和脱落的细小病变组织碎屑氧化后排出体外,减少致炎物质。医用三氧(臭氧)治疗关节无菌性炎症;不仅迅速止痛,而且在减少组织充血,促进水肿消散,降低局部温度和增加关节运功方面效果显著[2]。(2)医用臭氧灌注关节腔后可引起如下反应[3]。1、灭活或抑制蛋白水解酶和炎性细胞因子减轻炎症。2、诱导抗氧化酶,超氧化物,谷胱甘肽超氧化物酶的产生,使间质细胞和关节软骨合成增多,刺激软骨和纤维原细胞增殖,起到一定修复作用。3、抑制缓激肽的释放和炎性介质PGS的合成,可减轻疼痛。4、促进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抑制免疫性反应。

碳酸氢钠冲洗能将关节腔内的炎性介质清除,还能纠正关节腔内PH值,改善了关节内环境,可增强其治疗效果并为之持久。本组病例关节内冲洗后,注射玻璃酸钠[3]。据文献报导,玻璃酸钠是关节滑液和关节软骨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关节内注射属外源性补充玻璃酸钠,可以改善关节腔内液体环境。其作用机制:玻璃酸钠粘附于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表面,对细菌、毒素、免疫复合物等的侵入起保护性屏障作用,保护软骨,维持软骨基质完整性;调整滑膜的通透性,恢复滑膜的吸收功能,使肿胀减退,营养关节软骨,利于软骨修复,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玻璃酸钠可与疼痛受体结合或与某些致痛的大分子物质结合,亦能够消除疼痛[7]。本组85例中,我们同时选得宝松复合镇痛液关节内注射,得宝松系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6]具有作用时间长,对炎性组织有趋向性的特点,能在各种非感染性炎症组织中发挥持久的抗炎作用,配合VB12、VB6注射液进行关节腔内注射起效快,而且消肿止痛效果明显。当进入体内后脂质体很快被炎性病灶周围的白细胞吞噬,并经酶的作用,在局部逐渐释放倍他米松,达到强而持久的消炎止痛作用,而非炎性组织浓度却较低,故对全身影响极小。

本组85例,作者联合使用“来华牌”整体脉冲治疗仪治疗,并结合中药离子局部穴位导入,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维持、巩固了90%的病例临床中、远期疗效。该治疗仪取其西医理疗中调制中频电脉冲的方法,可有效排出体内致痛物质,具有镇痛、解痉、消炎和改善局部血循环的作用,结合中医经络疗法把局部治疗与传统经络整体治疗相结合,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无痛苦,完全经济环保的一种有前途绿色疗法,值得进一步推广。整体脉冲结合中药离子导入具有多个通道,可选择多种脉冲电的波型,频率、强度及电流密度,据每个病例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同时对多个穴位进行治疗,在人体经络中造成不同的回路,增强了疏通径路,舒经活血的作用,提高了膝骨关节炎的中远期疗效。

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属“痹证”范畴[7],据《内径》《素问长刺论》曰“骨痹”“病在骨”、骨重不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脉血凝而不流,在筋则屈不伸”。《内经》的血行不得近其空,故为痹原也。王清任在痹证论治方面围绕活血化瘀,宣通经络这一核心进行施治。专家认为:肝肾亏虚是其本,继发损伤或风、寒、湿、外侵,瘀血阻络是其标,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应以温通补益,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原则[6]。本组病例选用威灵仙、赤芍、乳香、没药、木鳖子、蓖麻子酒精浸出液作为离子导入液,方中赤芍有活血化瘀止痛,乳香活血、没药散血止痛消肿,木鳖子解毒消肿,蓖麻子消肿散结,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以上中药离子液能化瘀散结,宣通经络,追毒定痛之功效。

为预防愈后复发,作者建议注意个人调养,适当功能锻炼,股四头肌肌力锻炼非常重要,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负荷也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通过本组85例随访观察,医用三氧,碱性液体,玻璃酸钠,得宝松复合镇痛液,联合中频脉冲、中药离子导入,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对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十分显著,优良率90%以上。但对晚期KOA病例,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曾庆馀,许敬才. 髋关节的分类诊断与流行病学[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2):108—109.

[2] Bocci V, Borrelli E. Travagli V, et al. The ozone, Paradox: Ozone is a Strong oxidant as well as a medical drug [J] Med Res Rev 2009: 29(4), 646.

[3] 尹常宝,樊碧发. 医用臭氧在临床疼痛中的作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年01期

[4] 凌沛学. 透明质酸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50.

[5] 师秀琴,王秀清,吕新全. 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医学论坛杂志2009.医学论坛杂志2009,30(1):64.

医养结合报告范文第3篇

记者:您好,隋厅长。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年来,卫生工作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无疑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回顾“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卫生改革和发展积淀了一定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能否总结一下经验?

隋厅长:的确,“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林省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协调发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从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卫生指标看,到2010年末,吉林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05年的73岁提高到73.9岁,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末的8.62‰下降到6.78‰,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末的34.62/10万下降到28.5/10万,这三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值,保持了较低水平。

“十一五”期末,吉林省医疗卫生机构达到9526个,拥有床位115037张,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70120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9人、拥有医生2.21人、拥有护士1.62人、拥有床位4.06张。位居全国较好水平。

5年来,吉林省把卫生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基本建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科学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和预警预测系统建立并发挥重要作用,重点疾病防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爱国卫生工作蓬勃开展;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和卫生监督网络更加完善,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持续强化;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和城市社区服务不断取得新进展,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探索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农合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职业道德与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完善了质量控制体系、综合评价体系和教育、监督、惩处并重的行业纠风体系;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为主的各类人才培养项目陆续实施,医疗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可喜进展;中医药事业和食品药品监管及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此外,卫生法制建设、卫生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工作也取得了可喜进展。

同时,“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卫生系统经历了汶川地震救援、玉树地震救援、黑水县援建,甲型流感、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及多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严峻的考验。实践证明,吉林省卫生系统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冲的上、打得赢的过硬队伍。

记者:“十二五”期间既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间,也是卫生事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期,更是各种矛盾凸显期,卫生事业面临严峻挑战。在此期间,面对机遇和挑战,卫生厅对于发展规划的制定原则和终级目标是什么,将如何推动吉林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隋厅长:“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卫生事业发展将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政府职责,加大卫生投入,落实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重点以推动卫生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重预防”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缩小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努力满足全省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

未来5年,吉林省各项卫生发展指标的完成,将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发展指标中,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提高到9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继续控制在全国较低水平,继续加大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力度;计划免疫规划工作更加深入,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慢性病控制、重性精神疾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农村改水改厕、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卫生资源发展、卫生投入和中医药发展指标更加科学。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卫生事业发展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原则,建立健全以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各级医疗机构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网底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妇幼保健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强化应急组织管理、指挥决策系统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监测预警、物资储备和调动、科技支撑建设,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加强卫生监督和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全省城乡的三级四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县级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区域医疗救治中心、重点专科和农村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继续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三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将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精神卫生、卫生应急等重点任务和能力建设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四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服务和监管,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积极探索运行机制转换。五是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提高新农合制度覆盖面,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差距,使政策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5%以上,新农合的补偿封顶线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最终实现全省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扩大大额门诊特殊病种补偿的病种范围,在全省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基础上,适当扩大病种范围,提高对重大疾病报销的保障水平;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确保省内各县(市、区)的村卫生室实行人事、业务、药械、财务等一体化管理率达80%以上。六是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全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为基础的基本药物评价标准和工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七是严格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完善药品监管机构,提升监管能力,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实行新一轮国家药品(含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加强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执法,提高基层快速检测能力。八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卫生管理等五大领域的重点业务和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资源。九是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完善中医药领导协调机制、行政管理机制、投入补偿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网络,提高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实施“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推进中医药理论、技术、产品创新和传承进步。

到2015年末,吉林省卫生资源指标、健康指标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就医条件将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卫生指标将进一步改善,预计人均期望寿命值达到75岁以上、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和9‰、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2/10万。

记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改”日渐成为摆在决策层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将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隋厅长:应该说吉林省卫生系统医改工作是成效显著的。在省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要求,吉林省卫生系统扎实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成效持续显现,为实现全省医改三年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2月底,全省新农合参合1302.05万人,占实际在乡农业人口的99.07%,补助标准从人均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支付限额提高到6万元,可达到我省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了全省基本药物招标和配送企业选定工作。2010年12月1日,我省全面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并根据基层需求,筹备开展基本药物品种增补遴选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工作。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展较好。2010年以来,吉林省已按计划实施了33个县级医院、9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90个村卫生室和1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同时,继续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项目,2010年,为全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招聘、培训执业医师3300余人,轮训村级卫生人员13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四是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2010年,吉林省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53.9万人次,13.3万农村适龄妇女接受了宫颈癌、乳腺癌检查,9.18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得到补助,8.7万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8000名白内障患者接受了免费复明手术,共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5.25万座,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1062万份,免费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92万人次,开展健康教育135万人次。吉林省探索建立的均等化资金监管机制先后在卫生部、财政部专题会议上向全国介绍了经验。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吉林省确定了长春、辽源、通化等3个重点联系城市和舒兰市、蛟河市、公主岭市、镇赉县、乾安县、靖宇县等6个重点联系县(市)。吉林省结合自身实际,在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推进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卫生部陈竺部长在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对我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和均等化服务专项资金监管机制的建立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1年是全面完成医改三年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全省医改工作将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方针,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发展新农合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并突出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体系”建设4个重点。

(一)大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重点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实现全省基本药物招投标、采购、配送、结算、监管“一体化”常态运行。

一是建立省级基本药物采购服务管理平台。完善招投标、采购、配送、结算、监管五项功能,满足国家提出的“基本药物货款省级统一结算”的需求,这项工作省财政已经列支专项预算经费。二是建立省、市、县三级基本药物服务机构和队伍,调整现有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职能,增加基本药物服务功能和人员编制。在全省10个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和42个县(市)建立基本药物管理办公室,确定全额事业单位性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日常使用管理、统计数据上报、回款资金审核等项工作。三是建立全省基本药物品种增补遴选机制,以需求为导向,计划增补基本药物省内执行品种240种,同步将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品种及中药饮片纳入基本药物管理。四是开展全省基本药物制度(临床使用)培训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五是试点探索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理补偿。

(二)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主要完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核定工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和全口径“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

一是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定编定员工作。我省已原则确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照服务人口的1.5‰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按照服务人口的1.0‰核定,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目前我省确定的编制核定标准在全国属最高(其他省份均在1.0‰―1.5‰之间),此项工作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完成。二是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口径“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我省“收支两条线”这种补偿机制确定以后,各级财政将按照科目和标准,全额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支出和业务支出,这既能够更加充分体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办”的宗旨,又能够避免过度医疗等趋利经营行为,更加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以药养医问题,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根本转变,符合当前我国不断强化社会管理、不断倾斜公共财政投入的核心理念。北京市、安徽省、江西省和甘肃省已在全国率先采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经过了实践检验,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三是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估办法。制定基层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强调根据承担和完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满意度实行奖补,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充满活力、效果明显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杜绝全额补偿机制建立后,出现大锅饭、平均主义、养懒人等弊端现象。四是制定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乡村医生补助经费。逐步落实村卫生室所能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绩效考核,按劳取酬,不断增加村医收入,扶持村卫生室的生存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发挥村卫生室医疗预防保健网底作用。

(三)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综合改革经验。重点强化县医院建设,初步建立起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一体化”服务模式。

一是继续在长春、辽源、通化3个试点地区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胆探索 “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上的综合改革,力争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形成经验,逐步推广。二是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加大对县医院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提高县医院看大病的能力,充分发挥县医院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2011年底前,实现省内30万人口以上的县要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的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长期合作帮扶机制,100%县医院与三级医院建立起对口支援协作关系,并开展三级医院远程医疗会诊试点。三是建立省、市医疗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和各级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评审组织,深入开展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四是完成各级卫生发展“十二五”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编制工作。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五是出台《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启动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并根据国家即将出台实施的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开展试点。六是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奖补项目,鼓励各地公立医院大胆探索,总结经验,促进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健康发展。

(四)积极推进公共医疗卫生"六大体系" 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保障能力,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十二五”期间,省卫生厅将着力推进医疗急救体系、卫生应急体系、大病救治体系、传染病及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六大体系建设将按照今年起步、明年全面实施、三年基本完成、最后一年收尾的总体安排进行,计划五年总资金3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