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铁建设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因素一直是影响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是连接人们从自身的居住地到旅游地的重要枢纽,地区交通越便捷,花费的时间越少,越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可见交通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速铁路作为现代交通建设体系中最重要的形式,它的建设成果直接关系到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强对高速铁路建设对地区旅游发展影响研究,能够便于我们更好地如何发展高铁时代的地区旅游经济。
对于地区旅游的发展来说,高速铁路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为游客降低了旅游的时间成本,提升了游客在旅程过程中的舒适程度,为地方的旅游资源市场的开发打下了基础,具体来说,高速铁路建设对地区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一下这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高速F路建设一般都是跨省的,它将地区交通体系有效拓展为跨省的交通网络。例如京广高速铁路打通了从京津冀地区到两广地区的南北交通线,中间还贯穿南北等多数城市。又如近几年我国加快建设的沿海地区西岸高速铁路网就将厦门、广东、福建、浙江等城市贯通。依托于高科技的跨城市高铁建设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距离,有利于人们进行跨城市或地区的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以说高速铁路的发展改善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增长的硬件条件,使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变得更有“底气”。同时高速铁路建设也成为一个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来的重要条件,它使得地区旅游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得到拓展。京广、京沪高铁的建设,也使得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联系更加密切,对于推动旅游产业的跨省级、跨地区的招商引资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高速铁路网建设有利于改善地区旅游发展的模式
高速铁路体系的建设,其给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带来更多跨省际的游客,同时对于省内旅游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目前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多条高速铁路路线将武汉周边所辐射的如宜昌、荆州、黄石等其他省内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武汉乘坐高铁到荆州只要不到一小时,到宜昌也不超过2小时,极大地为游客缩短了旅游时间。而高铁的高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铁路运输人多、量大的紧张状况,缩短了游客花在交通上的时间,也就变相地提高了地区旅游的接待效率,使得游客周转速度加快,旅游人数不断增多。
二、如何加强高铁时代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目前,有分布高铁站点的省级行政区共有28个,其分布趋势从东向西以此递减,东部沿海地区的全部省城都有数条高铁路线,并且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中心为轴心的高速铁路网。受到地理区位条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布局还是东部多、西部少。尤其是西北地区的青海、、西南云贵高原的贵州等地的高铁建设速度还比较慢。而从当前高速铁路建设的分布情况能看到,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地区高速铁路网的加快建设。另一方面是受到高铁交通建设速度的影响,使得东西部经济发展形成了新的二次差距,这一点,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量化的经济增长总量数额就能明显看到。以武汉和贵州对,武汉在十三五期间建设通达14个方向的高铁、动车干线,一网直通全国所有中心城市,成为中部综合枢纽;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在2017年共有6条高铁线。两个城市的高铁建设速度直接反映为两个城市的年经济增长速度。这可以看作高铁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均衡影响的结果。
加强地区旅游产业在飞速发展的高铁时代建设,应该立足于对当地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条件、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内容的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谋求地区旅游产业的长效发展。首先,高速铁路将各个地区进行联结,对于地区旅游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要让这一优势转变为实际的效果,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该努力打破地区经济、旅游产业发展的封闭性,积极谋求区域合作的机会,即依托高铁这一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加强跨地区、跨城市的旅游产业的合作。以高铁线路为轴线,以枢纽城市为轴心,建立高铁沿线城市相互联结的联动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例如围绕沿海高铁路线推出跨沿海城市的沿海旅游路线。其次,对于高速铁路可能带来的旅游发展商机,地方旅游业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旅游服务水平,尤其是与旅游产业相配套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高效的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来进一步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此外,还应该对地区交通网络体系进行更好的规划,除了加强高速铁路线路建设之外,还应该积极完善区域交通配套设置体系,对景区与铁路交通相连接的交通路线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地区旅游交通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最终转化为经济增长收益。
三、结语
关键词:高铁建设;整体规划;建设速度;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中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也是铁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期间,将有更多的包括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在内的基础设施掘地而建,其带动的无疑是更大的经济、社会利益链条。然而大力发展建设高速铁路是一把双刃剑,在更好地满足国民出行需求的同时,高铁的规划和建设需要慎重考虑一系列问题并提早预防可能出现得弊端,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使高铁真正为中国旅客运输事业贡献其应有的力量。本文仅就中国发展高速铁路事业应注意和解决的相关事项和问题发表一下看法。
一、高铁,建还是不建?
中国目前正大力发展的高铁建设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并随着高铁线路的逐步开通运营,这些促进作用越发显现。
然而,也有国外媒体报道说,中国的高铁快速发展并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措施,而带有某种必然性。这种说法认为,中国的高铁发展完全是在2008年为了对付金融危机,为了保证经济增长达到8光而采取的战略措施,是“4万亿计划”的催生产物。
针对此问题我的观点是,发展中国的高速铁路事业的想法早在十年前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以前就在中国决策者脑海中成型了。当时只是碍于经济、技术和需求强度等问题,高铁的规划和建设十年来才迟迟没有动手。事实上,早在2004年中国政府就在着手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
高铁打破了原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进一步拉近城市时空的距离,打破了城市之间的隔阂,“一日生活圈”正式登场。从经济层面讲,高铁给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推动力。相对于“一日生活圈”等经济生活的新变化,高铁时代的到来,对拉动区域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更具意义。
然而高铁兴建的背后需要巨额资金作为基础,也纵然不能否认高铁建设需要投入的巨大的资金将直接导致高速铁路催生“贵族化票价”。例如,武广高铁武汉至广州一等车票780元,二等车票490元,这相当于普通列车票价的3~5倍,令不少普通民众望而却步。针对此种情况,高铁可以考虑向民间集资,或者项目上市接受市场检验,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不过基于铁道部门“一家独大”的现状,其坚持拥有控股权和管理权,而社会资本不愿意向一个自己毫无发言权的项目投资,对高铁的投资并不热衷。因此,我认为相关管理和决策部门可以转变观念思想,并进一步改变中国铁路运营体制,从市场出发,以最经济最符合现实状况的模式进行有效地管理。不久前,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公告,拟以60亿元的价格转让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4.537%的股权。3月2日,又有报道称,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有望在年内上市,融资规模将达300亿至500亿人民币。此举可能是铁道部为了实现股权多元化,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铁路。这也是应对高铁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问题所提出的加快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二、高铁应有的建设速度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批评和质疑,中国高铁毫不例外,甚至因其投资更大,影响更广,批评声更多,质疑声更大。不能否认的是,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是需要跟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旅客出行需求以及国民收入等问题相一致的,如果过多的摆脱了应有的规律而一味求建设,最终导致的将不是高速铁路的“正逢春”而是“”的。好在中国高铁的相关决策者和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使得中国的高铁发展速度与中国当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步调基本一致。正如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所说,中国高铁的建设决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而要在在安全技术条件可行的前提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地实际、市场需求相适应。
因此,中国高铁的建设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要立足于质量第一、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在符合中国当前国情和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在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把质量关的前提下,具体到高铁的建设,应是需要的就建,而且要建快建好;不需要的不建或暂时不建,真正做的基础设施项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相一致。
三、高铁下一步该往哪走
中国目前的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283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仅用5年时间.集世界最先进4种技术,改写了国际上40年高铁发展历程。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郑西高铁,到京沪高铁,建起了“四纵四横”高铁客运专线,成为全球最大最快的高铁系统。中国在真正意义上率先进入了“高铁时代”,举起了了“高铁革命”大旗,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品牌。
在中国的“高铁革命”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后,中国高铁的下一步该如何走?是继续投入巨额资金和巨大精力争得第一而大兴修建高铁,还是暂缓修高铁的脚步,整顿旗鼓以便厚积薄发?还是两者兼具?不可否认,高铁革命”不仅改善和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质量,还改变了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兼有强国和强军的战略意义。然而如果一味将主要精力投入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应警惕高铁未来投资过度,从而抑制经济的发展。
高铁合作成为中俄务实合作的新亮点。莫斯科-喀山高铁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俄罗斯基础设施,而且有助于提高中国高铁的国际声誉,推动中国高铁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俄建设高铁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铁路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目前,俄罗斯尚没有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迫切需要推进铁路基础设施现代化、提高火车运行速度。
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是俄罗斯政府的既定计划,按照计划,这一高铁项目全程770公里,总投资1.068万亿卢布(约合178亿美元),建成后从莫斯科到喀山的铁路通行时间将从现在的14小时缩减至3.5小时。
俄总统普京指出,俄罗斯要顺应当今世界铁路发展大趋势,加快高铁建设,以消除铁路基础设施落后这一“瓶颈”,为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俄铁总裁亚库宁说,发展高铁是俄罗斯交通系统现代化过程中迈出的新步伐。国际经验证明,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带动各个领域经济的发展,其中包括冶铁业、机械制造业、建材业等。这对优化俄经济结构、减轻俄经济对能源出口的过度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俄期待与中国合作建设高铁
中国在高铁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俄罗斯惊叹,俄方期待与中方在此领域开展合作。
亚库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俄中在高铁建设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亚库宁说,俄方希望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伙伴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把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改造成快速或高速铁路,俄方还支持中国提出的“未来开通北京-莫斯科直达列车”的设想。
俄罗斯铁路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公司总经理拉皮杜斯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高铁发展速度超乎寻常,我们对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惊叹。”拉皮杜斯说,俄建设高铁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和私人投资,但也不排除利用外资。拉皮杜斯认为,俄方对中方在高铁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很感兴趣,俄中在该领域有良好合作前景,具体合作形式有待双方进一步协商讨论。
俄欲借“一带一路”改善基建
俄罗斯早在2011年11月就宣布,拟在今后10年向交通领域注入巨资,全面提升现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的运营条件,加快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步伐。但由于西方制裁,资金缺乏导致这一政策的具体落实计划至今没有出台。
俄罗斯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全球经济、首先是亚欧大陆经济谋划了一个光辉前景,尤其为亚欧大陆内陆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关键词:高铁经济;产业结构;联动发展;政策扶持
注: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
项目编号:201610378051
项目名称:高铁经济效应对于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安徽省定远县为例
1引言
2008年8月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铁时代的到来,时至今日,一张从东到西、由南至北的高速铁路网正在全面铺开,全国各地加速挺进“高铁时代”。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其速度快、舒适性强、运输量大等特点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效益。从长远看,高铁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史官清和张先平认为,高铁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极化效应、通道效应、互补效应和网络化效应四个方面。李想、杨英法认为,高铁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正面效应,也具有负面效应,需要正确利用,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而将其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本文认为,“高铁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高铁经济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2高铁经济效应的表现
“高铁经济”泛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站点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对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和沿线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对区域交通网络建设的影响
短期来看,高铁的开通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高了出行的舒适度。从长期来看,其对于区域整体的交通建设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高铁为辐射点的交通网络格局正在形成,正在实现其与公路、航空运输的紧密对接,因而要坚持功能创新与功能疏解有机结合,做好各运输线路规划、站点设置,完善连接高铁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资金保障、安全保障、技术保障和环境氛围打造,进一步提高高铁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广泛、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运行通畅”交通网的步伐。
(二)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高铁经济无疑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一方面高铁的开通拉近了各区域之间的距离,促进生产要素流通的同时,也加快推动了各区域合作与开放升级;另一方面,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奠定基础,以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为出发点,在客运站周边建设新城区,使新城区与中心城区尽快对接融合,从而把中心城区做大做强。同时,高铁对于开拓旅游市场空间,加快培育旅游经济也有显著优势,其不仅降低了游客的交通成本,增加旅游出行规模和频率,而且改善了旅游目的地可达性,因此,要充分依托当地的生态文化优势,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管理与服务,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对餐饮购物、宾馆酒店、休闲娱乐等服务业需求,促进消费型服务业的提档升级。尤其要突出打好红色文化、绿色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王牌,以高铁站点为中心,以旅游大巴、汽车租赁、公共交通为载体,迅速实现旅游目的地与高铁站之间的快速衔接转换。
(三)对沿线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影响
高铁能极大改善沿线区域的投资环境,加快沿线生产和消费要素流动的同时提高区域之间的交流互动功能,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使区域资源得到系统有效的利用和开发。通过识别与发挥区域优势职能,带动地区职能的分工,推动区域系统职能组合。各城市优先发展各自优势产业,然后以高铁为纽带促进非优势产业互相流通,同时以产业分工为具体导向,加快区域生产的分工协作,促进了区域一体化的同时也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为保障区域合作的开展,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予以保障,因此要结合沿线区域具体情况,适时制定跨区域合作机制,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互联互通、产业对接互补和生态共建共享,促进地区间的经济交往、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高铁经济效应呈现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主,通过各类要素的流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主导部门的优化发展。如果区域间资源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对强化区域发展的协作关系有重要意义。长期来看,区域各主要城市的协同发展,更有利于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3高铁经济效应在京沪高铁定远站上的实例研究
位于滁州市定远县池河镇青岗村境内的定远站是京沪高铁的一个车站,是京沪高铁安徽境内四个客运站之一,同时也是安徽境内唯一停靠的县级站,于2011年7月1日伴随京沪高铁的开通正式开站运营。高铁通车后,从上海到这里只需要一个多小时,而周围城市蚌埠18分钟就能到达,同r合定连高铁项目的规划,为将极大的拓展定远的交通通达度,方便定远及周边县市人民的出行。为配套高铁建设,定远县总投资约2.7亿建设了双向六车道公路连接县城与高铁,从县城到高铁站2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为旅客实现“零换乘”,同时为了拓展高铁定远站的辐射范围,定远县积极与邻近兄弟县市进行磋商。
高铁新区的建设也正在紧张的进行。高铁带给定远的是长远的发展,为了提高新区的建设档次,定远县委托上海市发改委的一个专家组对高铁新区进行规划,希望设计出一套与定远现有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相吻合的方案。定远依靠靠近南京的地理优势,特别是南京都市圈已将定远纳入经济发展范围,积极引进南京、上海等的项目,为定远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同时依托高铁经济效应,定远正积极打造现代农业和观光旅游经济。定远一直是农业大县,基于自有的农业优势以及国家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将给定远的现代农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在观光旅游方面,定远正在积极开发金山滴水寺和中九华寺等历史古迹,同时保持与周边县市的紧密交流,借助它们的优势产业吸引更多人才与企业,进一步促进自身和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4应对高铁经济效应的建议
为更好的利用高铁所带来的机遇,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要积极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同时制定合理具体的制度予以保障。
(一)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修建高铁对于建立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知名度有着十分显著的突出效果,城市自身的知名度与城市形象将得到提升与发展的机遇。因此要把握机遇,建立城市的影响力,创造一个崭新的城市形象。在积极有活力的城市形象的基础上,要更好的利用黄金期发展旅游业。高速铁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从而更好的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的发展,增加了客流运输量,所以要积极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以缩短旅客的旅行时间,扩大了旅游业的辐射面,从而吸引更多国内外的游客,更好的利用客流运输量的增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
要更好的融入周边经济圈。高速铁路的建成,大大缩短了到周边城市的时间,因此要加强同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以及技术、经济、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形成了同城效应,加强分工协作,合理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业集聚,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的形成。虽然在现阶段,高铁建设可能会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出现,但是随着区域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相对发达的区域可以利用积累起来的品牌优势做强总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先期可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营造较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产业发展后来居上,打造新的增长极点。同时主动抓住高铁带来的区域发展机遇,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这不仅有利于区域间分工和协作,还有利于形成比较好的区域经济协作发展效益。
(三)政策保障
为充分保障高铁经济的落实与发展,政府应该将高铁经济带纳入相关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沿线区域高铁经济带的发展,同时促进高铁沿线城市之间以及沿线城市与其它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及支持沿线城市完善高铁沿线的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项目的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引进各种紧缺人才和高科技人才,优化经济建设的软环境。同时要统筹考虑高铁沿线城市的人口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综合交通、生态环保和开放合作,加快出台支持高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何白女.武广高铁对郴州经济的效应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8)
[2]卢燕,余斌,韩勇.基于客流结构的高铁经济辐射效应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1)
[3]曾光.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以江西为例[J].城市经济,2015(8)
[4]张座铭,付书科,易明.湖北高F经济效应综合评价及政策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8)
[5]汪建丰,翟帅.高铁经济效应对区域发展机制转型的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11)
[6]柴小春.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效应的影响[D].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长安大学,2014
【关键字】高铁 城镇发展
1高铁时代对城市带来的影响
1.1宏观层面
自2006年至2010年,我国新建1.7万km铁路新线,主要有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时速超过200km以上,还有京津、沪宁、沪杭、广深、广珠等大城市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如此庞大的高铁与城际投资规模,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
1.2中观层面
高铁的布局与选址要协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它将会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的重组。由于规划没法预见所有变化,这就要求城市抓住变化所带来的机遇,进行城市空间发展的应对规划。要平衡各种利益和协商不同人群,协调高铁等基础设施自身运行规律和价值与城市的的运行规律和价值平衡。
1.3微观层面
高铁的建设给周边城市的发展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需要城市在空间发展方面给以具体应对。相关研究从理论方面给出了措施,像借鉴价值平衡理论和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中的空间发展理论、TOD理论和触媒理论等。通过空间发展理论建设枢纽地区为城市新型功能混合区,TOD理论建设枢纽周边地区为圈层式布局方式,触媒理论,形成新型城市活力中心。[1]
2探讨高铁时代下的滕州城镇发展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2011年5月京沪高铁开始进入运行试验阶段,7月将正式开通运营。全线共设24个车站,始发站5个,中间站19个。京沪高速铁路在滕州市东南设有滕州东站,是19个中间站之一,位于枣庄新城区南部东沙河镇境内,辐射临沂、济宁南部等地区。
本文从区域层面、产业转型、交通系统及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研究来研究南沙河镇应对高铁时代采取的发展战略。
2.1高铁时代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形成
滕州市是山东省的经济强县,是鲁南城市带的重要城市,它与枣庄市,薛城组成一个“三角区”,力求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中心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而南沙河镇位于金三角之间,并位于城市发展主轴线上,受到枣庄、滕州、薛城三个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沙河镇在区域社会经济中的具有区位、交通优势,应尽快实现与滕州中心城区的对接,一体化发展,通过规划引导,做到布局科学合理,形成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态势。同时与经济开发区实现产业对接,建设滕州市南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的发展。
因此南沙河镇从高铁交通支撑和区域专业化分工角度,应重新确定其区域定位:作为滕州市区南部新兴生态综合区,滕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形成特色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区。
2.2高铁时代促使城镇产业转型
交通技术革新始终是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高铁建设不仅直接拉动了从重工业到高科技等一系列集成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也做出贡献。并且因高铁大幅度拉近山东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都市圈之间的经济距离,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由此引发地方产业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变革。
高铁的建设优化了运输结构,人便其行的同时货也畅其流,促使城市第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快速转型,第二产业也迎接产业承接、调整、优化的重要机遇,壮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物流优势,为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创造条件。
南沙河镇属于滕州市经济开发区B区,滕州总体规划将南沙河镇划入全市重点开发区域,与经济开发区对接,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同时山东省于2011年5月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上述发展背景下高铁的建设进一步催化了产业的发展和变革。因此南沙河镇应在自身产业雄厚的基础上,可提出面向未来城市产业专业化特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南沙河镇在镇区北部发展工业园区,用以承接滕州和枣庄的产业扩散,并在承接的基础上打造化工、医药、农牧特产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平台,继续加强机械、电子、食品、医药、家具、建材等主导产业建设,从而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最终发展为新型产业园区;并且挖掘城镇的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利用高铁带来的交通便利,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成生态的历史的城镇。
2.3高铁影响下的城镇交通系统
高铁作为铁路建设的龙头不仅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投资拉动内需,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区域发展上具有独特价值,重要的还可以消除当前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其中京沪高铁使北京到上海5个小时成为现实,“N小时经济圈”则成为最为突出的特征。
南沙河镇驻地距离滕州高铁客运站12公里,区域内交通优势突出,素来有“滕州南大门”之称。南北向主要依托京沪铁路、京福高速、104国道,东西则主要借助枣木高速公路以及日东高速,联系鲁南城市群,通向全国。与济南,临沂,济宁三市机场分别相距200公里和100公里。驻地距离京杭大运河滕州港30公里。
高铁的建设促进该地区交通一体化,应从系统上整合多种交通方式,实现空铁、水铁、公铁联运体系。有力支撑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和多方式协调的综合交通客运体系。镇区内形成快速交通进分区中心,便捷交通进市中心以及休闲慢行交通一体化的交通网络系统。并且在镇区内可以规划一条道路直接通滕州东站,加强南沙河镇与高铁的联系,衔接城镇对外交通,完善城镇交通网络。
3探讨初步的研究框架
国外高铁案例研究显示,高铁要素对于城市区域的发展更像是“催化剂”,对于有实力的城市,集聚效应将占主导;而有些吸引力不足的沿线城市,可能影响并不明显,甚至还会由于资源加速流失而衰退。因此高铁时代下,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应对的适当,城市发展受到高铁的带动作用,应对的不适当,城市发展会受到阻力。
前面通过研究滕州东站的建设对周边城镇的影响,从区域层面的城市发展定位到产业转型、交通系统以及城镇空间结构方面总结出城镇发展采取的应对策略。
首先从宏观层面要重新解读城镇和城镇所在的区域发展态势,比如研究城镇和周边城镇的对比后可得出优劣势,从而明确所在区域的定位;以及高铁的建设对区域内城镇的影响的分析和对比,可以为城镇制定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产业升级提供依据。
其次从中观层面具体研究城镇发展的重要方面,像产业转型、交通系统和空间布局。具体来说高铁对这几个方面都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需要充分挖掘高铁带来的经济价值和交通价值,并且结合城镇自身基础条件,制定适合城镇发展的规划,突出城镇发展的优势。
最后微观层面的城市发展规划研究,需要围绕高铁进行空间设计和采取开发措施。比如要加强内外交通网络的衔接,可以借鉴低碳交通理念以及其他城市空间发展理念。
4小结
随着京沪高铁的正式开通运营,高铁时代全面来临,不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受到高铁因素的激发,城市区域价值、空间价值和生态文化价值也在高铁的带动下成为城市增强竞争力和完成转型的触媒因素。在城市和城镇发展研究中,高铁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需要规划应对其作出适当的空间应对,把握高铁建设这一重大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贺小飞,沈政. 层级划分:“高铁”时代的城市空间规划对策――以南京为例[A]. 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