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您好!首先,请允许我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及向您带去我真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阅读我的求职材料!

我叫XXX,是广西财经学院的经济信息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性格开朗、乐观大方、坚强自信、勤奋好学,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责任心。我坚信“汗水和收获是最忠实的伙伴,理想和勤奋是最亲密的情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求我们学习和掌握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几年的大学生涯,铸就了我的学识与自信。我刻苦学习,力求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用VF、C语言、SQL-Server、JAVA和VisualBasic等软件进行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分析;熟悉ERP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企业运行流程和业务流程;还通过对Linux系统管理的学习,掌握了Linux系统安装、基本操作和常规命令的使用。除此之外,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与该专业相关的知识,能应用Flash MX、Dreamweaver MX、Frontpage制作个人网站及Flash动画设计、会用Photoshop、CorelDraw进行平面设计、应用Auto CAD绘制装饰图、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还自修了会计专业,并具有比较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

我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能较快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做到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在校期间每逢假期在西高新西部电子商城一龙科技做销售技术工作,对各种硬件和软件很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对PC机进行组装与维护;参加了2002.7-2002.9科技局先驱培训中心和2003.7-2003.9国家集成电路产业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组建和综合布线工程,通过参加这些工程,本人能够承担综合布线工程工作,掌握了计算机各种硬件及网络产品的性能及应用,还能进行网络调试,并使我对综合布线工作上的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2005.5.28-2005.9.1在西安澜海装饰公司做预算和绘图,2005.4.10至2005.5.20在陕西博正装饰公司任文秘;2004.6.10-25参加学校的组建局域网实训活动中,并取得了好的成绩。

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公司,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与同事精诚合作,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深信在今后的锻炼中,积极、乐观、务实的我会很快地容纳于这个大集体中!恳请接纳,回函是盼,恭候您的佳音。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网站,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公共管理,监督制度

一、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关于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的定义有很多,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电子政务是国家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设想

电子政务平台,可实现政府门户网站及相关部门的分网站的、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公务员的电子邮件系统、远程办公信息交换系统、办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网上市民对话服务系统、网上电子表单下载系统等多项应用。通过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电子政务可实现与工商、银行、国税、地税、质监、海关、法院、公安、环保、劳人、建设、信息产业等部门和单位的实时数据交换,从而形成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远程办公信息交换系统,解决分布办公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文件及资料传递问题,从而实现办公信息交换无纸化。利用办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使系统成为实现办公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办公效率和领导决策支持的有效工具。 同时电子政务平台还应设置相应的服务平台。如公务员电子信箱服务,为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广大工作人员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市民网上对话服务系统,成为政府部门与市民沟通、交流的平台;网上电子表单下载系统,提供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的表单下载服务,以及公布办事指南,还可实现网上纳税和部分业务网上申报等功能。

三、完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功能,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完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功能,发展电子政务,必然会促进网上采购行为,并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政府不再游离在网络之外,那么,企业就可以开展对政府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开展后,也能推进公众网上采购行为的发生,继而也会产生网上采购行为。这种利益引导比宣传劝导更直接、更有效。同时政府只有加速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经济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呈现出蓬蓬勃勃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群众受益、企业行为”理念中发展,政府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关键作用。目前,很多企业通过电子政务,不仅获得许多免费而及时的各类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开拓新的市场。

四、完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功能,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电子政务引导。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手段和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的成长,不仅取决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能否营造一种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法律、工商、税务、银行、运输、商检、海关、外汇、保险、电信、认证等部门,以及商家、企业、客户等单位按一定规范与程序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共同完成有关电子活动。因此政府需要运用行政手段,以身作则,带头利用信息技术,以电子化的方式为市民提供服务,将会起到很强的引导示范作用,也能提高社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心与认知度。

五、完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功能,有利于提高电子商务交易量增长

政府运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能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使政府管理手段更加快速有效。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进展,政府利用电子政务平台,依法加强对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的监管,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化网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使信息消费市场秩序井然,促进了电子商务交易量增加。

参考文献:

[1]《2013-2017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刘红路,张真继,彭志锋. 电子政务系统概论[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电力工程;企业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s of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oncept of pow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ucture, and examples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inspe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 power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operation an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Key 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和知识已被视为企业发展乃至国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把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运用于企业中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领域之一。当IT逐渐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时,许多企业都在业务中聚集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企业就要保存和维护这些重要信息,把这些宝贵的资源有效的用于商业决策中。

1.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1.1 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信息管理系统是运用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企业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分析, 以辅助企业的日常业务处理和决策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以及这些工作的跟踪、监督、控制和调节整个过程,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竞争优势的有机系统。

1.2 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信息资源借助互联网在价值链上的传递更为便捷和迅速,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信息资源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资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信息是企业活动的神经,是经营者成功决策的依据。因为只有通过信息,企业才能了解和掌握产品的生产销售、供销能力、消费市场、社会需求等;只有通过信息,企业才能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竞争情况,了解企业所属行业的需求、产品销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营动态的变化、新产品的研制等。否则,企业就无法实现正常而有效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2.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 信息资源的特性

信息资源具有非常高的时效性, 其价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自的不断扩大,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的决策者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必须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和占有各种信息,把握机遇,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掌舵好企业未来行动的方向; 而且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也必须要有好的信息管理才能高效的运行。因此,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管理非常重要。信息除了具有一般的可利用和有价值的特性外,还具有共享性、积累性、实效性和再生性。信息系统则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独立部分组成的统一整体。企业要系统地运用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2.2 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运行非常复杂,国际国内市场情况更是千变万化,随着Internet 的快速发展,触发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及整个企业的管理思想的变革。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在有力的推动全球化市场竞争与合作。企业竞争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由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转变为以供应链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竞争,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变为生产能力乘以流通能力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要在这种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企业能保值、协调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更要以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依托,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取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大量信息,走全面信息化道路,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整体效益,使企业得以发展和壮大。因此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充满竞争和变数的市场中的生死存亡。

3.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的电力工程信息管理

电力项目信息管理, 是指在整个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 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活动的总称。电力系统从各个环节与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 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率、风险、质量和成本, 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电力项目全生命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 是电力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电能质量的技术治理与控制是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方法, 但电能质量具有动态性、相关性、传播性、复杂性等特点, 对电能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采取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构成的“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从概念上来看,这主要是指向电力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将面向项目相关的人员和主体提供,因此,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可以被概括为四个方面: 确定项目信息、搜集项目信息、处理项目信息及使用信息服务。以电力工程进度信息管理为例, 我们可以对如何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管理效率进行一些探索。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工程进度是工程的一条主线。建立一个以进度为主脉络的工程信息整合分析系统, 把各类工程信息与进度关联, 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为决策提供了较科学、充分的依据。然而,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设备与构配件因素、水文地质与气象因素及其他环境、社会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因素等,如何将这些信息及时整合,反映与实际进度对应关系,以利于决策,是目前进度信息管理急需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电力工程的信息管理不仅体现为项目全程的信息管理手段,同时也体现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应用上,我们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联合硬件和软件开展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由无线射频设备标识器(条码标识器) 、巡检器(一般应用PDA)、客户计算机等组成,而配套的软件部分则包括网络、防火墙、服务器和中心数据库等。其管理流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应用无线射频钮作为设备标识器, 在需要巡检的设备上安装有独特性征的“条码”, 且其内部存储了代表设备状态、参数的代码。接下来, 当工作人员进行巡检时, 只需带着巡检器读取各设备标识器的数据即可。巡检器是“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装备,具有小巧轻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还解决了人工巡检往往难以到位的问题, 省去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 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减轻数据的输入工作量也起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 当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修、缺陷管理和性能动态分析时, 将工作站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调出, 设备的历史状况便一目了然。

4. 结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时代进步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良好机遇,是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未来之路。企业管理的计划、指挥和创新等各个管理环节都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通过在电力工程建设期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 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能力, 也有助于进行全过程的工程管控。不仅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广泛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还可以在后续的电力工程生产运行中进一步协调信息资源, 逐步形成电力建设发展的知识库,为电力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蔺雪竹.谈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应用[J].电力IT,2009(7).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知识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学 图书评论

〔分类号〕G203

A Characteristic Book――On 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

Zhang Anzhen

Management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 Xiangtan411105

〔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and re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 written by Prof. Qiu Junping ,this paper tries to illustrate that this book is creative, systematic, practical, advanced, and full of pictures, so as to widely recommend the book to the reader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is branch.

〔Keywords〕knowledge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book review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邱均平教授和他的同事马大川先生及他所带的博士研究生文庭孝、赵蓉英、陈远等合著的《知识管理学》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我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通读了全书,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实用性、视野宽广等特色的著作。

1一部创新性著作

《知识管理学》之所以是一部创新性著作,它体现在:

1.1学科建设的创新

自20世纪末以来,全世界对知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的研究如火如荼,掀起了一股股层层递进的热浪。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者,对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学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一些知识管理著作,但这些著作与论文,都只是从知识管理实践上进行了经验总结,而这些经验又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上,研究范围比较窄狭,难以直接应用于政府、图书馆、教育部门和个人等领域之中,只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缺少从学科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理论升华。

邱教授等对知识管理领域在十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的高度,对其丰富的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深入的探索,突破了它的组织、行业、机构、专业、学科等实践因素的局限,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知识管理学学科体系。此学科体系含有知识管理基础与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与实践及案例分析四个部分,涉及的范围有: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教育机构、学术部门和个人等诸方面的知识管理问题。与有的著作只从企业知识管理角度进行研究、或只从知识管理技术上进行探索、或只从知识管理实践上进行总结相比,此书则全面、系统得多,具有创新性。

1.2理论研究的创新

邱教授等从学科理论研究的高度。对知识管理学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的创新性反映在:

1.2.1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创新邱教授等对“知识”、“知识管理系统”、“电子政务”、“个人知识管理”等,在给出国内外学者所下的定义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具有创新性的定义。如对“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邱教授等在列出了国外学者Brent Gallupe、Peter Maeso和Robert Smith、T・H・Devenport和L・Prusak、Peter H・Gray引用Alavi与Leidner和国内学者乐飞红、袁红清、邱晖、丁蔚、武枚等诸种不同定义的前提下,从研究和辨析“知识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两者间关系的角度入手,来探讨“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认为狭义“知识管理系统”可理解成“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创造、捕获、整理、传递、共享,继而创造新知识的完整的管理系统”[1]235,“是支持企业知识管理过程的信息系统”[1]236。而“广义上的知识管理系统是将企业整体看做一个知识处理系统,是企业模型的抽象,是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视图,它不仅包括与知识管理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产品,还包括作为知识管理系统内容基础的企业知识构架和战略、组织、文化等要素构成的支撑环境”[1]236。显然,此种“知识管理系统”的定义,有如下几点创新:①视角上创新。不仅从狭义上给出定义,而且从广义上给出定义,视野宽广。②层次上创新。从“广义知识管理系统”看,有整体层次:整个企业是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抽象层次:企业模型抽象;核心层次:软硬件技术与产品;构架层次:知识构架;支撑层次:战略、组织、文化等要素。整个定义,就是一个立体型,全面、深刻、丰富、科学。③是方法运用上创新。邱教授等是在比较“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异同点之后,才提出其科学的定义。④是借鉴与发展上的创新。对于“狭义知识管理系统”的定义,在借鉴他人“定义”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突出了“捕获”、“完整”、“创造”三点。

1.2.2对学科研究对象的创新邱教授等认为“知识管理学是研究知识管理实践和应用中一般理论、方法、技术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或者说:“是对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与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1]128。知识管理学分狭义知识管理学和广义知识管理学。该著作在其他学者对狭义知识管理学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放在对广义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活动中知识的管理,并应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学科领域”[1]128。足见,此种学术观点与国外有的学者提出的“知识管理学作为一门新产生的学科,主要在于研究组织知识资产及其管理”[1]128的观点是不同的。它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活动中的知识管理”,这说明广义知识管理学研究的知识管理,是对最新的、最活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管理。因为只有最新的、最活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才能在人类社会信息交流活动中进行交流,才有交流的价值;只有对此部分交流活动中的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二是应用性。这些管理中的最新的、最活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只有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和学科领域的建设之中,才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才能全面推动社会的前进和科学的发展。

1.2.3对学科体系结构组织与理解的创新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虽然已经相当丰富,但除企业知识管理学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系结构之外,针对政府、教育、学术、机构、图书馆和个人等的知识管理学还缺乏规范。邱教授等对知识管理学的体系结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组织与理解:①知识管理学“可分为宏观知识管理学和微观知识管理学”[1]130;②可“分为广义的知识管理学和狭义的知识管理学”[1]130;③可“分为理论知识管理学、技术知识管理学和应用知识管理学”[1-3],并对各方面学科内容进行了规范。显然此三种组织与理解较为全面、科学、具体,具有创新性。

2一部具有系统性的著作

《知识管理学》是一部结构严谨,脉络清晰,逻辑性强的系统性的著作。

2.1总体结构上的系统性

此著作纵向上有一根贯穿全书各个章节的主轴:知识管理。横向上有相互联系、层次分明的4大模块结构:①基础与理论模块。它是按照总统全局的绪论、基础知识至学科理论的逻辑性结构组成的。②方法与技术模块。它是按照知识管理方法至其技术架构的。③应用研究与实践模块。它是按照从总体应用至主要应用研究领域组成的。④案例分析模块。它是分国内知识管理案例分析与国外知识管理案例分析构成的。国内外的案例分析,是一一对应应用与实践模块中的主要应用领域的。此4大模块结构的构成,明显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与严密性的特征。

2.2局部组成的系统性

对于《知识管理学》中的思想源流、方法技术等的介绍、分析是系统、完整的。以知识管理思想源流而论,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哈耶克(Hayek)、50年代的波拉尼(Polanyi)、德鲁克(Drucker)、70年代的彻驰曼(Churchman)、80年代的野中(Ikujiro Nonaka)和竹内(Hirotaka Takeuchi)、90年代的达文波特(Davern・H・Port)等的学说[1]64-66。这让我们清晰地看出了“知识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与脉络。就以知识管理技术而言,在对知识管理技术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对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基于数据库的知识挖掘技术、专家系统与知识库、群件技术等进行了阐述[1]189-208。这让我们明确了知识管理技术的全貌与主攻方向。

3一部实用性强的著作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强调应用,注重实际,是《知识管理学》显著的特色之一。这反映在:

3.1鸟瞰知识管理国内外应用现状

邱教授等按国外与国内发展状况:①国外。先从纵向上阐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知识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重视,加大投入,取得良好效果后,重点列举了Buchman Laboratories(巴克曼实验室)、British Petroleum(英国石油公司)、Xerox(施乐公司)、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等。②国内。重点阐述了中国惠普、TCL TV事业部、实达电脑公司、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经验[1]265-270,让国内外知识管理界扩大了应用眼界,激起直追的信心与热情。

3.2明确知识管理在各领域的应用

知识管理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企业,推广到了政府、教育机构、图书馆、学术研究机构甚至个人,在这些领域中究竟如何应用,有何范例可循?邱教授等在“应用与实践篇”和“案例分析篇”中,明确了应用研究的原则、范围、内容、实施的步骤和可供借鉴的案例。对于知识管理在政府中的应用,重点对国内的“首都之窗”与国外的“美国政府”进行了分析;对于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重点对国内的“神州数码”、“联想集团”和国外的“Marconi”进行了分析;对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重点对国内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国外的“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进行了分析;对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对国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与国外的圣巴巴拉城市学院进行了分析;对知识管理在学术型组织中的应用,主要对国内整体情况与国外奥地利的ARC(奥地利研究中心)和DLR(德国宇宙航天研究中心空间局)进行了分析;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应用,分析了其概念、意义、内容、原则、框架、实施的方法与终生学习等问题,为知识管理界提供了一个方案。

3.3对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适用性

《知识管理学》内容十分丰富,论述深入浅出,国内外的资料翔实、应用面广。它不仅适于高等院校的管理学、信息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师生作教材使用,还可以作为广大知识管理工作者、信息工作者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书阅读。

4一部视野宽广的著作

4.1纵向上,从始贯通至今

对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思想源流、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群件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及清华“知识资源总库”、国外电子政务、首都之窗、联想、Marconi、圣巴巴拉城市学院的知识管理背景等,从不同的源流与背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与现状的流向图,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如,对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列出了美国学者D・A・Marchard和F・W・Horton提出的发展五个阶段:物的控制、自动化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管理,并认为第五阶段为知识管理阶段[1]17。我国学者卢泰宏将信息管理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以图书馆为特征的传统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以IRM为特征的资源管理时期[1]17。

4.2横向上,列举了国内外重要的观点、派别、状况、实例等

4.2.1理论上,对有关的观点、派别、模式等列举了国内外的情况对知识的属性问题就列举了齐曼、张润彤和朱晓、张福学等不同的观点[1]29-31;对知识管理的学派,列举了“技术学派”、“行为学派”、“综合学派”的不同观点[1]62;对知识管理的模式,介绍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汉森和罗利亚的编码管理模式或称宝典管理模式、人物化管理模式或称人格化管理模式。日本教授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隆提出的组织、创新机制中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中而上下模式。德鲁克倡导“自下而上”的行动准则管理模式,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模式。国内知识管理模式,介绍了:设立知识主管,建立知识型企业组织机构和知识共享机制,营造环境,促进知识开发、利用和交流,建立递增收益网络[1]81-85。

4.2.2方法、技术上,对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列举了国内外的情况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列举,前面已谈,此处略。对知识管理工具,介绍了国外微软――使用其内部网成为易用的知识管理工具,Sun――依靠其知识网络增强销售能力和国内的清华“知识资源总库”。

除以上4大特色外,还具有前沿性和图文并茂的特色。其前沿性主要体现在著作的理论、技术方法、应用实践与案例的新颖性和所提出的发展趋势上;其图文并茂,除了文字上论述精彩,阐明精辟之外,还根据实际需要描绘了方法、技术与应用实践案例图39幅。这些图形与行文配合,形象、生动,让读者一目了然,启迪深刻。

由于是多人合作,此书在写作风格上有缺憾,部分地方前后不完全一致。对以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对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对电子商务、知识创新与虚拟企业等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对知识管理中所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语义网技术、专家系统、知识挖掘技术等,还需要与信息工程专家合作进一步研究。瑕不掩瑜,《知识管理学》确实是一部颇具特色的著作。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Dai Dongsheng; Ji Yalin; He Fangning

(①军械工程学院军械技术研究所,石家庄 050000;②73906部队,南京 210028)

(①Ordnance Technology Institute,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②73906 Troops of PLA,Nanjing 210028,China)

摘要:介绍了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作用,并对装备保障数据元的编制过程进行了说明。在装备保障数据集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数据元的装备保障数据集成框架,并对数据字典、基本表、数据交换等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Abstract: It introduces data element's conception and function. And it explains the establishing procedure of the equipment support data elemen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the equipment support data integration, it constructs the equipment support data integration framework with data element. At last,it analyzes and layouts the data dictionary, the basic table and the data exchange.

关键词: 数据元 数据集成 装备保障

Key words: data element;data integration;equipment support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64-02

0引言

装备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各管理业务根据特定应用、局部需求建立了大量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与规划,这些信息系统数据格式异构、标准不一,信息系统间的交互性差,难以有效集成,以解决业务多变性、需求多样性的问题。要想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无缝隙”流通,有效解决装备保障发展中信息孤岛的瓶颈限制,就必须进行数据集成,而数据元就是解决数据集成的有效技术途径。

1数据元基本理论

1.1 数据元在GB18391《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中对数据元的定义是:用一组属性描述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1]。数据元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下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数据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

①对象类:思想、概念或真实世界中的事物的集合,有清楚的边界和含义,并且特征和行为遵循同样的规则而能够加以标识;

②特性:对象类的所有个体所共有的某种性质;

③表示:值域、数据类型的组合,必要时也包括度量单位或字符集。

数据元包括基本数据元和应用数据元,基本数据元像化学元素一样是有限的,而应用数据元可从基本数据元派生出来。数据元应从以下几个性质来认识[2]:

①原子性:即说明数据元具有原子特征,即是组成数据最小单元;

②集成性:按照数据本身自然联系建立数据间的关联关系,体现出了数据的集成性。同时,通过对数据元的分析,对数据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③演绎性:可由基本数据元演绎或派生出许许多多的应用数据元。

1.2 装备保障数据元装备保障数据元是装备保障业务活动中涉及的数据单元,它具有装备保障领域的特点,是装备保障领域数据标准化中表示概念的最小定义。例如,描述装备标识的“装备代码”就是一个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装备”即对象类,“代码”即对象类的特性。“装备代码”数据元的部分属性描述如表1。

装备的识别代码,在装备的全寿命各个阶段唯一地标识一种装备,通常以物理装备单元为基本单位,以满足供应、维修过程中精确化管理的需要。

装备保障数据元的内涵与特点表明,装备保障数据元为构建标准化的共享数据环境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装备保障数据元能够构建出统一、集成的、稳定的数据模型,同时也为数据交换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逻辑层上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考模型”。装备保障数据元是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对于新建系统的数据标准化、原有系统的数据集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装备保障数据元的编制装备保障数据元的编制过程遵循统一的过程、原则与要求,确保建立装备保障各部门对数据的一致理解与认识,为实现和增进跨系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创造基础条件。装备保障数据元采取用户视图提取、现有系统补充的方式进行编制,具体编制过程如图1所示。

装备保障数据元的编制以业务模型为主线和坐标,从用户视图入手,分析各管理层次业务工作的信息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元的提取。同时,从现有业务系统中进行数据元的提取与补充,弥补通过用户视图提取数据元的过程中产生的遗漏。提取的装备保障数据元必须按照统一的原则要求进行准确的定义、命名、标识和属性描述,确保不同用户对数据元一致的理解、表达和使用。装备保障数据元的分类是对表面离散的、无规律的数据元进行划分,使元素表更有条理,以方便数据元的管理、查找与使用。

2装备保障数据集成需求分析

装备保障数据产生于装备保障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部门,从总部、军区到各基层单位都产生着大量的数据资源,它们的存在和分布涉及到多个装备保障业务系统。随着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深入,这些数据会越聚越多,越来越复杂,为充分发挥装备保障数据的效能,对于数据集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1 一体化装备保障业务运行随着管理需求的一体化、精细化和多维度,数据横向、纵向的集成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分散、异构数据割断了原本密切相连的业务关系,无法提供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信息,数据与业务之间的匹配程度远远达不到一体化装备保障业务运行的需要。

2.2 数据的高可用性数据的高可用性重点体现在数据质量与系统性方面。当前,各业务系统中对同一数据的定义、格式、约束等方面存在差异,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等无法保证,数据入口多、出口多。同时,业务数据物理上分散存储,缺乏有效整合和系统管理,难以快速汇总统计、关联查询,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综合使用。

2.3 数据的协同共享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协同操作机制,关键数据的复用只能以“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方式频繁手工交换,大量业务工作只能串行而无法并行协作,既影响了工作效率、陡增工作量,又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2.4 数据的深度挖掘当前海量的装备保障集成信息分析、利用程度不够。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挖掘,能够发现蕴含在信息中的潜在规律,为业务开展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将大量的业务数据提炼升华为管理知识,也为决策部门优化业务管理提供支持。

3装备保障数据集成设计

3.1 装备保障数据集成框架数据集成主要解决数据和模式在结构和语义上的冲突问题,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集成的全局视图,实现异构数据源的互操作。装备保障数据集成以装备保障数据元为基础进行,针对新建系统和已有系统两类集成对象,采取不同的数据集成策略。装备保障数据集成的框架如图2所示。

3.1.1 首先,从数据元库提取数据元建立全局数据字典,并以数据字典为基础,构建基本表。

3.1.2 对于新建系统,需要应用基本表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如果基本表不能满足要求,则从数据字典中提取数据元构建新的基本表,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同时将基本表补充到已有基本表集合中,为后续新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3.1.3 对于已有系统,可以参照数据字典对需要集成的数据进行改造,并按制定的数据交换结构与其它系统进行数据集成交换,也可以不进行数据结构的改造,按照数据映射转换机制与其它系统进行集成交换。

3.1.4 中心数据库采用主题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建立,是面向主题的、由基本表组成的、数据环境稳定的、以信息共享为主的数据库,主要是建立信息共享环境,为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提供基础。

3.2 数据字典的建立装备保障数据集成以数据字典为基础,其作用贯穿整个集成过程,是信息系统数据结构设计、数据映射与交换的主要参考。数据字典中的数据项从装备保障数据元库中提取,其设计示例如表2。

由于装备保障数据元是从业务中提取并经过规范化处理后形成的,其建立过程充分说明了它是对数据准确、全面的描述,是被业务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管理人员认可的数据标准。因此,以装备保障数据元为基础建立全局数据字典,对于构建稳定的数据环境、顺畅的数据交换以及高效的数据集成共享起到重要作用。

3.3 基本表的设计与应用基本表是业务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组成的表,而其它数据则是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建系统数据库都应按基本表的标准进行设计,其内容按照业务主题进行确定,数据项则完全由数据字典中的数据元组成。例如,装备保障信息管理中的单位字典即为基本表,其部分结构如表3所示。基本表主要用于新建系统和中心数据库的构建,按照业务主题进行组织,业务系统中的其它数据表通过基本表进行派生,达到规范数据结构,并减少数据环境中数据表数量的目的。

3.4 数据交换设计装备保障数据交换主要是对数据交换模式、数据交换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数据交换的主体是标准化的数据元。由标准化的数据元构成结构化的集合进行交换,确保各方对所交换数据的无歧义理解,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

为满足不同装备保障信息系统之间数据集成、共享的需求,数据交换设计为文件交换和WebService交换两种方式,而文件交换又包括XML文件和TXT文件两种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交换的主体都是标准化的数据元。例如,以XML文件进行交换的文件格式如下:

createDepartment=""Transclass =" up "Dataclass=" data "

createSystem = " xxxx " Datasetvar = "1.01"/>

……

4结束语

数据元素是信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装备保障数据集成充分利用了装备保障数据元的优势与特点,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结构与共享交换机制,从数据层建立规范、灵活的数据管理、流通渠道,在标准化、准确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数据的有效集成。本文阐述的装备保障数据元的建立过程及装备保障数据集成框架在实际的系统集成过程中进行了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装备保障数据元是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内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必须加强装备保障数据元的推广使用,并做好装备保障数据元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1部分: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框架[M].2002.

[2]张弛.袁满博士与吴超关于数据元的对话[D].省略/content/07/0523/13/1454_516211.shtml,2007.

[3]徐冬梅,杨建军,张展新等.数据元素的标准化方法[M].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9.

[4]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过仕明,徐建中.基于数据元的数据交换规范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4):2309-2310.

[6]朱星明,耿庆斋,王冠华等.数据元技术在水利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标准化,200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