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范文第1篇

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它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传统教学方式侧重教师的教,又因为小学生刚接触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于是很多教师会无意识地甚至是有意识地喧宾夺主,整堂课都能听到教师的声音在教室里余音缭绕。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难,逐渐地失去了学外语的信心。有的学生学了好几年的英语,仍不敢开口讲,也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学的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当电脑和英语相结合后,上述这个事实就可以大大地降低了。老师必须结合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课件,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能就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英语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造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理论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能记忆25%的内容;但同时调动视觉与听觉就能记忆65%的内容。我们的学习所得有94%左右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来的。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因而必然会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多媒体能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使英语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把抽象、枯燥的单词、短语、语法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使动画与视听相结合,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

例如教学梨子这一单词,简单的实物固然有作用,但多媒体课件下活泼可爱的梨子形象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英语多媒体教学使课堂信息由师生双向交流向多元化、多角度转换。英语教学需要一个反复、多向、多元化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因此,教师只要选择适合授课内容的视听材料(如英文影片或歌曲、国外风土人情简介等)并适当剪接,灵活运用,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语音习惯;更重要的是,它使英语教学不再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练习便可达到交流与反馈的目的。

例如教学animal一课,从magicEnglish——神奇英语剪接片段,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动听的歌曲,还可以看到群舞飞扬的小动物:tiger,rabbit,cat,dog等,听到语音纯正的美式发音。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课件中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

以往的录音机播放,虽然有正确的语音、语调可以模仿,但是缺少视觉刺激,做练习也只能尽凭课本,学生常常感觉比较枯燥。而多媒体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项。

多媒体的运用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例如goshopping/asktheway/makeacall/……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多了,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世界各国的风情习俗资料只要上网就可以查阅到,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单词、句子的游戏设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令学生目不暇接,玩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同时,老师作为指导者也倍觉轻松。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外语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重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大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多说,形式多样,充分操练,从而使学生的词汇量增多,会话能力得以提高。

但是有了如此多的优点,就可以说多媒体完全能够取代黑板,黑板从此可以退出教学舞台了吗?

无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师的教学减了负。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计算机的维护与检修需要专门的人才,由于不良操作和使用错误使计算机遭遇死机和受损的现象确实存在;目前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硬件系统灵活地为软件系统服务;市场上能与现行英语教材配套使用的优秀教学软件远远少于辅导和自学软件。教师往往必须在课前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材、剪接和设计课件,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如果过分追求多媒体本身,为了课件而课件就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

另外,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和板书,无法根据当堂英语课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而且大大减少了师生在课堂上动手的机会,不利于加强教师的基本技能,也影响学生对单词的熟悉、记忆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

黑板相比多媒体虽然显得简陋了点,但它也有自己亮丽的一面:

其一板书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英语学习情况灵活设计和调整,从而更加充分地为教学服务。

其二部分课堂练习上黑板很有必要。被抽上黑板的学生,所面临的竞争不仅是单词记忆和知识掌握的好和坏,还有书法的优和劣;班上其他学生既充当比赛的参加者又是裁判,这将能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动手板书既能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又能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板书内容,甚至改变讲解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认知效果。青少年善于模仿,教师一手漂亮的书法不仅能使他们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也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其三在讲解一些生词时,老师可以用简笔画勾勒形状,快速简便,同样达到教学效果。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基本功。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范文第2篇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目的,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使学生具备英语这门语言的交际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必须带领学生进行听力、写作、口语、阅读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均能够得到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是必须的。

传统的英语教学老师是主角,学生只是机械地作笔记,被动地听讲,不能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从学生能力方面来说,学生的语言能力参差不齐,单项能力更是存在差别,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授课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这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带来了问题。再次传统英语教学,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人数、上课时间及上课地点,教师与学生交流甚少。而教材的内容设置方面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教材中大多数文章是叙述性的,学生只能机械的阅读,学习起来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同时听力训练学生也只是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教师坐在讲台前播放听力材料,在听的过程之中完成相应的问题,之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讲解难题。虽然不得不承认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也作了很多积极的努力,但是不论怎样,总是不能离开教材的限制。传统教学方法关系可以描述如下,教材引导老师,老师引导学生,不论是教还是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都没有得到发挥。教学方法总是老调重弹、一成不变,学生学起来也如同嚼蜡。以上所有问题都给英语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现代教育手段是指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大背景之下,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包含文本、图像、图表、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原本一成不变的教材生动起来,教师学生都可通过网络观看、下载这些课件。在英语之中引入这种新的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他们被动学习者的地位,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更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现代教育方法使现代教学充满了个性色彩,使现代教学更为个体化。同时也使原来单一的教学环境转变为现在多种多样的教学环境, 只需拥有一接上网的计算机,学生就可利用放在网上的英语课件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检查学习效果。另外学生有问题时,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等网络形式向教师提出,教师可利用用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方式形式做出解答。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大大拉近学生与外面英语世界的距离,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学生再也不用像在传统的听说训练中只能听录音机单调乏味的重复读说,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陌生的人进行交流学习。互联网上信息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使它能够吸引学生自发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满足他们的各种兴趣爱好,而且随着上网次数的增多兴趣将越来越高。现代教育方法比传统教育方法相比能满足众多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二、现代技术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分析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英语教学方法必将革新以适应新的时代。这就对现代英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应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引进看成是一个新的契机,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目前,多种多样的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室遍布在市场上,但毕竟都没有结合各个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因此存在很大局限性,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使用。为此,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将网上的课件作为参考,自己动手编写一套合适的课件。此外,在教师自己编写的课件中,应充分应用处理声音、文字、图像的功能,使编制出的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万不能产生机器代替教师的想法。虽然现代网络技术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决不能完全放任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引导、监督和检查。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传统

作者简介:

摘要: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和教育制度,不仅可以作为分析教育传统的维度,也可以作为影响教育传统的因素,认识这些因素对于理解教育传统具有重要价值。教育传统是那些已经被历史检验和反复证明、属于教育中常态的事物。现代教育改革不应轻易否定教育传统,而要坚守教育传统,并在继承教育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改革,适应时代不断变化对教育和人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研究现代教育与教育传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我们认清现代教育的基础和发展趋势,认识现代教育思想的特点、经验及不足。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弟子规》 传统文化 现代教育

《弟子规》是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的著名传统蒙学教材,针对儿童行为规范,实践性很强,全部是需要身体力行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变迁,其中有些内容与现实无法结合,甚至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在精华与糟粕、古训与变通之间进行合理取舍了。但不管怎样,通过近几年的《弟子规》教学,笔者还是深切地感受到,在现今的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感悟,解决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明白了为什么要重拾传统文化教育,也就能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之于现代教育的意义了。

一、《弟子规》学习,谁要学,为什么要学

这是一个解决学习主体的问题。从《弟子规》的教学内容来看,答案应该是非常明确的,所谓蒙学,即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许多身为孩子父母的人,上对父母、长辈做不到孝;对兄弟姊妹做不到关怀爱护;自己的日常行为也很难恪守谨言慎行;与人相处、交往缺乏最起码的诚信;为一些诸如“老人摔倒要不要主动搀扶救助?”“路遇乞讨该不该施舍?”“大学生救一个耄耋老人而牺牲值不值?”等等不是问题的问题而争论不休;为了名利不择手段,剽窃研究成果、论文抄袭、师徒反目――如此又如何教给孩子“泛爱众,而亲仁”的道理?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其他一切教育无可替代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形成。

《弟子规》的教学内容从七个方面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第一部分讲的就是“孝”。孝为古八德(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之首,可见“孝”在中华传统道德中的地位。“孝”字最早出现在殷商甲骨卜辞之中,《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1]“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2]都反映了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宋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3]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魏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4]古圣先贤孔子教育弟子:“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今天学习《弟子规》,其意义并非只在启蒙教育,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缺失,无论群体、个体都必须补上。重拾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是时展、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要求。20世纪最知名的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只有两个方法: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5]

二、从《弟子规》看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大教育观

《弟子规》作为传统的蒙学教材,其在内容体例编排上教育的重心非常明确,即七个部分的内容:“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活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耕种土地的制约,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程度决定了社会的稳定程度。所以,决定家庭和睦稳定的“孝”和“悌”,就成了最为重要的做人准则,被放在了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三和第四部分的谨和信,其中谨多体现为个人处世的态度,即做人做事要谨慎、低调、收敛,不张扬、不冒失;信则侧重于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言过其实、不言行不一、不轻易许诺。如果单从个体层面来看,谨和信最贴近自身,应该放在最前面;但是,从社会层面来看,谨和信必须放在孝和悌之后,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所特有的约定和“公理”。第五部分讲爱众,是从纯意识层面来认识的,既没有明确的对象,也不纯粹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特有的主张,就如文中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从治理国家社会的角度看,善良友爱的行为思想深入人心的越多,社会的稳定程度就越高,文明的程度也就越高。从人性本质看,“人之初,性本善”,对善的向往和对爱的需求,决定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人类的本性是不会变化的。第六部分是亲仁,“仁”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特有概念,春秋以前就有,孔子继承并且发展了“仁”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涵盖了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其属于做事层面的学习修养,因此放在了其他五个方面之后。最后一个部分,“有余力,则学文”,这里所说的“文”,其内涵是多元的,读书识字是学文,再进一步能写出好文章也是学文,“文”和“道”相互对应,对文学、哲理、科学、社会等构成的更深层次的探讨,同样可以说是学文。这里,我们不妨对《弟子规》七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做一个梳理规整,如果说“孝”和“悌”是教育弟子如何对待长辈、兄弟的话,那么“谨”、“信”就是针对自身而言;“爱众”是信仰、理念、生活态度;“亲仁”则是道德境界。前六个部分归为“如何做人”。那么,“学文”就应当是一个人立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所应具备的做事技能技巧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须具备这两个大的层面的最基本的条件,缺一不可。这两个层面也是有先后之分的,首先是做人,做不好人,掌握再多的知识及做事技能技巧也是无用的,或者说对社会起到反面作用;但是,只有孝心、爱心、诚心也远远不够,没有服务社会的能力,一切都是形而上学的空谈,也只会变成社会的包袱。这就是《弟子规》及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大教育观。

三、传统文化之于当代教育的意义

通过对我们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观察,作为一名教师,笔者以个人对时下教育的了解,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重知识教育轻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的时代,个人能力的培养及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好像就只有读书应试一条路可走,而且书本知识的学习、考试分数、最后的大学层次及学历高度也成为了衡定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唯一标准。于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今天,从学前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了各式各样的知识学习,书包越换越大,各种学习班、补习班、提高班等越来越多,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没有了童年,家长不得不扛起近乎超出自己能力的各种学习费用,结果是:孩子越来越厌学,除了学习,不知自己还能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也不具备。一些孩子有幸最后考取理想学府,一下子如完成了人生的整个任务,卸去了沉重的应考负担,飘飘然过后,很快陷入迷茫境地而不知所为。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2.重学历教育轻品德教育

许多学校的校训都把德放在首位,诸如:“立德”、“厚德”、“明德”、“德智体”、“德才”等等,这些写在校训里的德,如何能有效地渗透于学校的教育之中,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中,品德教育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分数说了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说了算,职业教育技能说了算。获得了高学历,掌握了高技术技能,但不懂得感恩,不愿意奉献,斤斤计较,自私自利,这是教育的最大缺失。“人不仅创造财富,还要为人处事,而且在为真、善、美的服务之中看到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意义。需要教人们学习的正是这些东西。”[6]诚然,品德教育很难量化也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教育如若偏离了本位,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在追求经济发展、物质利益最大化、信奉知识就是力量的今天,品德被边缘化,许多人的精神没有了归宿、灵魂没有了家园,更可怕的是没有信仰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制能力,其行为就没有了约束,就会为所欲为,为非作歹。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幸福感却越来越少的原因所在。

3.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

一提到教育,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学校。诚然,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和重要园地,但并不能把教育等同于学校。其实在一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担负着不同的教育任务,扮演着不同的教育角色。其中,家庭承担着一个人终生教育的重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俗语有:养儿不教父之过,养女不教母之错;身教胜于言教;等。家庭虽然担负着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但在一个人成长的不同时期,家庭教育的内涵、任务及作用也不尽相同。家庭教育的最主要时期应该是一个人的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做人做事的规矩,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奠定一个人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基础。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成长有两个关键期,第一个关键期在3岁前后,3岁前后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第二个关键期在13岁前后,13岁前后是一个人身体发育和独立生活的关键期。家长如果搞好了“成长的关键期”的教育,以后的教育就会一路顺畅;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举足轻重。

基于现代教育的几个特点,我们再对照一下《弟子规》的教育内容不难发现,现代教育的缺失在《弟子规》的前六部分内容里得到了全面细致的体现,如果我们把《弟子规》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大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进行科学的融合,我们现代教育的现状将会有很大的转变。

(1)改变认知,树立大教育观。把传统文化的大教育观融入现代教育,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改变以往对教育认知的偏差,树立大教育观,真正领会教育的本质,使“教育者”真正明白要教什么?怎么教?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结果?什么样的结果才是成功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实现教育的意义。

(2)回归教育本位,淡化教育的功利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育人是百年大计。我们当下的教育功利色彩太过浓厚,以至于遮盖了教育的本真。作为育人的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要遵循人的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要环环紧扣,方方面面都得到位,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运转和最后的结果。急功近利是教育之大忌,我们只要细心留意一下当今教育的一些现象,就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在老师、家长眼里的“好学生”、“好孩子”,面对无休止的书本学习、考试、分数排名等等,渐渐变成了现代版的“伤仲永”;更有甚者,一些孩子在分数、竞争等压力面前选择了放弃生命。这些虽都是个别现象,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只有淡化教育的功利性,遵循教育规律,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循循善诱,才能达到教育之目的。

(3)继往开来,薪火相传。在现代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文化本身传承性的要求,也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它更显博大精深,这也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所无法期冀的。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我们不但要继承,更要发扬广大,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既是为往世继绝学,更是为未来开太平,功德无量,利国利民。

参考资料

[1] 《诗经・小雅・蓼莪》.

[2] 《孝经・圣治章》.

[3] 陶清澈编著.《名门家训》第十编《司马光家训》[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1.

[4] 唐・魏徵.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5] [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分析化学;现代教学;传统教学

Experience of combining the modern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teaching

Wei Hong, Ge Haiyan, Cao Xiaoqun, Li Zhifu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 Theoretic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is explo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if the modern teaching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re combined, the theory teaching knowledge for the students will be very effective, and the better education effect will be improved.

Key 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the modern teaching model;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的理论,且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分析化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是生物、环境、食品、化学、化工、药学和材料等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包含两大部分知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分析化学实验。而理论和实验内容又分别包含两大体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主要包括酸碱滴定分析法、配位滴定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和沉淀滴定分析法四大滴定分析法的原理和基础内容;仪器分析部分主要包含电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学分析方法和色谱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基础内容。该课程教学内容多,并且教学时间短,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使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分析化学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常情况下,分析化学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问答、讨论、撰写小论文等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低落,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教好这门课程的关键点,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强迫学生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应上好绪论课。在绪论课上,教师一般只介绍学科定义、发展史、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本学科的学习方法等,这些内容考试时不会涉及,所以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笔者认为,绪论课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好该课程意义重大。在上第一节课时,笔者首先和学生做简短的交流,然后提出问题,如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身体里缺少哪种元素,这些元素怎么测定更简单。之后,通过多媒体设备,以视频方式播放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如三聚氰胺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奶粉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待学生观看完后,提问他们这些事件是如何被发现的。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他们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通过讨论,仍有很多疑惑,这时,笔者再告诉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最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就蕴藏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如要检测身体缺少哪种元素要用到元素分析仪,检测某些金属元素的含量要用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而这些内容都可通过学习分析化学这门课程掌握。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学生感受到分析化学的知识和他们的自身利益或业余兴趣密切相关,而且与他们以后的研究工作也有关系,从而对分析化学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并激发起学习热情,为以后分析化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从形式上看,课程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一门具体的学科知识,但从内涵上看,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后者才是我们教课的根本目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课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学习,主动钻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进行研究性教学的重点。不管哪门课程,都必须将兴趣培养放在第一位。在本课程教学中,为了把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分析化学有机联系起来,我们必须大量阅读和收集各方面的科技信息,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以及发展趋势传递给学生。

2.1 通过实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

在学习新的分析方法之前,笔者先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行简短的讨论,然后,教师做出回答。如在讲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时,可以列举为何会引发三聚氰胺事件;讲解配位滴定时,可以列举水的硬度是如何测定的;讲解仪器分析内容时,可以列举地沟油、塑化剂等有害物质是怎么测定出来的。通过引入具体实例提出问题的方式,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好奇,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学习效率更高。

2.2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

在讲解仪器分析中四大波谱怎样结合才能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我们先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目前企业使用的尖端仪器,把学生毕业后的具体工作条件展示出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因为不能将这些大型仪器设备搬进课堂,因此,在课堂上做实验受到很多限制。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以动画模拟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掌握如何使用四大波谱进行样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非常受学生欢迎。

2.3 板书,不能丢弃

板书在分析化学教学中仍大有用武之地,合理使用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如在配位滴定法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和公式,此时,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教学,学生无法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不能很好地理解定义和公式,只能死记硬背,感觉分析化学枯燥抽象,进而产生消极厌学情绪。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板书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在板书时,教师一般是边讲解边书写,这样,学生就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在教师讲完后,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些公式的含义。对学生而言,掌握这种类型的知识,不但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反而能够真正参透分析化学是怎样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

2.4 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在讲授光谱分析法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区别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区别?笔者通过对比这些方法所用的原理和仪器各部件的不同来进行讲解,知识点一目了然,学生容易理解。通过对比教学,学生学会了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对比。

2.5 通过课堂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在讲解配位滴定法中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时,我们在课堂上借助锥形瓶和胶头滴管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指示剂的封闭现象。这样的小实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6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更新,新思维、新方法、新理念等不断涌现。对学生来说,这类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或课堂上的简单介绍,因此,要引导学生查阅最新科技成果、科技文献,并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2.7 通过参与科研掌握知识

如果能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中的某些部分,并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小论文,会让学生学习更有主动性。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查阅文献,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研究方法与知识发展脉络。

3 结束语

在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使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配合、相辅相成,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加强他们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德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141-144.

[2] 居红芳.从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看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J].常熟高专学报,2003(6):58-59.

[3] 李英敏,黄慧.关于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2005(6):30-31.

[4] 方洪壮,孙长海,任垣鑫.药物分析理论课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尝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1):46-47.

[5] 袁瑞娟,黄建梅,段天璇,曹枫.分析化学理论教学法探讨[J].药学教育,2011,27(1):42-44.

[6] 武现丽,韩国胜.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浅谈[J].河南化工,2010,27(4):63-64.

[7] 李勇波,郝亮.浅谈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科技教育,2010(31):179.

[8] 黄荣斌,倪哲明.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新举措[J].化工高等教育,2010(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