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消费的总结

大学生消费的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消费的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消费的总结

大学生消费的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消费 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法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的30%~40%。我国的体育市场刚刚形成,还不完善,但我国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尤其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经济的主流,他们对物质和精神消费敢于大胆追求,锐意创新,其体育消费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问题可以合理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促进体育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二、体育消费的内容和类型

很多体育研究者对体育消费做出了定义,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总结有关体育消费的研究,认为体育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体育的需求而消费体育产品的经济活动。根据体育产品的功能,体育消费可分为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实物型体育消费三大类。参与型体育消费是指人们为了身体健康、体态健美、娱乐消遣、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而进行的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是指人们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的门票费用等;实物型体育消费就是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和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消费行为,如购买运动器材、运动服装、体育报纸杂志等。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体育消费是一个由消费品连接消费品供货商、服务商和消费者四种对象的一个链式结构,在本文中消费者特指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但是不同类别的体育消费所涉及对象的具体内容却是不同的,根据体育产品功能的分类方法,分别考虑体育消费所涉及对象的具体内容以及影响不同类型体育消费的具体因素,最后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包含体育产品的类别、价格,消费者从事体育活动的偏好、习惯、可支配收入、性别、空闲时间,体育产品提供者的服务等。

四、因素分析及建议

1.因素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管理学领域中系统工程的技术方法,它的作用是把任意包含许多离散的,无序的静态的系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但凌乱的的关系,揭示出系统的内部结构。其基本方法是先用图形和矩阵描述各种已知的关系,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来解释系统结构的特点。利用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的结构模型中最高级的要素是消费者的偏好和习惯,下一级的是体育产品的价格和空闲时间,次一级的是体育产品提供者的服务,更次一级的是体育产品的类别以及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最次要的因素是性别。

2.建议

由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偏好和体育活动的习惯,这两大因素都是主观因素。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加以引导:

(1)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首先,加强对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和引导。受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这就需要有关工作部门对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体育消费。

其次,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良好的体育消费氛围与学校有紧密的关系,学校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发展学校体育俱乐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大力扶持和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同时学校还要在社会多方面筹集资金,吸引各界人士投资学校体育消费,为兴趣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增加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娱乐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从中去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引导大学生为健康而投资,促进体育消费。

(2)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首先,观念的转变,针对现行的全民健身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潮流与趋势,在高等学府要大力宣传新的健康观、消费观,为体育消费推波助澜,同样,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广泛多样性的,我们要正确引导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积极树立“花钱买健康”的正确认识。

其次,高校学生的文化层次高,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比较透彻,对体育价值观的理解也较清楚,他们对健康的消费容易产生共鸣,所以要对高校学生的主观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育消费观。

大学生接受健康投资的意识还处在一种开发、引导阶段,因此,要扩大提高体育消费水平,还须在重视大学生体育兴趣、习惯的养成,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帮助其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与策略[J].体育科研,2001,(12):28

[2]沈:我国长三角城市居民假日体育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大学生消费的总结范文第2篇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大学生消费的总结范文第3篇

1.1商品的性质

朋友圈中的商品本身是否吸引消费者成为营销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这一影响因素进一步细分为:1)品牌知名度。假设1:知名度越高的商品,营销效果越好;2)新颖性。假设2:商品越新颖营销效果越好。朋友圈中有众多商品推销信息,那些新奇的、特殊的商品必定是最吸引眼球的。

1.2大学生微商的身份

大学生微商本身是否有权威性与号召性对营销效果有很大影响,1)大学生微商拥有的粉丝数量,决定了营销信息传播的范围。假设3:拥有的微信好友越多传播的范围越广;2)大学生微商与其微信好友的关系强度,或称为信任程度,决定了营销信息传播的接受度。假设4:与好友的关系越密切,信任度越高,营销信息被阅读的比例越大;3)大学生微商的权威性,决定了营销信息的可信度,假设5:权威性越高消费者对信息的可信度越高。

1.3营销信息的内容

营销信息内容的好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营销信息与产品的契合度,假设6:契合度越高,越能体现产品定位与核心价值的信息营销效果越好;2)营销信息形式的创新性,假设7:创新性越好营销效果越好,如果能突破传统的图文信息形式,将更易被转发和点击浏览,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微信小游戏,以及目前流行的发红包和助力赢奖信息;3)营销信息内容的及时性,假设8:能与当下热点话题相关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关注;4)营销信息图文的可读性,精美的图片总是让人目不转睛,或幽默风趣或寓意深刻或优美动人的文案让人读了又读,因此假设9:好的宣传图片和文案能够吸引眼球、让人印象深刻,起到较好的营销效果。

1.4推送的时段与频率

微信朋友圈不同于搜索引擎可以将信息置顶,也不同于门户网站上的网络广告投放在醒目的位置,它是按照先后顺序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因此营销信息推送的时机和频率就变得尤为重要。推送在少有人浏览朋友圈的时段如凌晨,则被点击和转发的机会就少,假设10:一般选择在人们通常会浏览朋友圈的时段,如早晨上班、中午休息、下午下班及晚上临睡前,营销效果比较好。另外,微商也可以增加信息的推送频率,但并不是频率越高越好,刷屏式的广告只会让消费者产生反感,因此假设11:选择一个适当的频率,如一天2-3次,营销效果较好。

1.5分组推送营销信息

微信朋友圈的好友分组功能可以将具有共同属性的消费者分为一组,如相同的年龄段、职业、性别、收入情况、兴趣爱好等,假设12:分组便于大学生微商有针对性的推送营销信息,实现精准营销。不加分组的推送,有可能将广告信息推送给不需要的消费者朋友圈,这样不但不能增加销售,反而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2调查研究

2.1问卷的编制

根据前文所述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月消费、微信使用的时间、频率、主要功能。第二部分依据假设编制调查问卷,共包含19个题目。

2.2调查对象与方法

设计基于微信端的调查问卷,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在某高校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获得174份回收问卷,其中男生占47.36%,女生占52.64%,各年级大学生人数分布平均,月消费情况1000元以下的占到30.92%,1000-2000元占54.53%,2000元以上占14.55%。被调查者大多使用微信的时间比较长,使用3-4年的占42.71%。2-3年的占31.09%,1-2年的占24.00%,1年以内的占2.20%。91.43%的被调查者一天之内多次使用微信。在微信的众多功能中,接受消息仍然是最受欢迎的,60.34%的被调查者选择其为最常用功能,排前3位的功能还有朋友圈占28.74%,微信公众号8.62%。

2.3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周的时间,对174位大学生进行19道题目的调查,得到支持与反对的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调查数据,可以推断出假设成立的情况如表2所示。

3总结

随着大学生微商的不断增多,微信功能的不断完善,微信营销必将成为未来最具前景的发展模式。本文选择微信朋友圈作为立足点,研究大学生的朋友圈营销影响因素。最后总结数据分析的情况,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商品的性质与大学生微商的身份对朋友圈营销的效果影响度不大。其中假设4成立,即微信好友关系越好,转发数越多,但此假设的支持度并不很高仅为57.5%,说明关系强对营销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大学生在做朋友圈营销的时候应多关注其他几个方面。

2)营销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人成为朋友圈营销制胜的关键因素。主题突出、图文精美、能采用游戏红包等新颖的形式、内容及时性强的朋友圈营销信息获得的营销效果更好。消费者不支持直接的广告,但对于植入式营销广告或称为隐性广告没有全部否定,因此大学生微商可以考虑多在营销信息的形式创新、内容丰富上下功夫。

大学生消费的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行为特点;消费理念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88.02

1引言

对于九零后的大学生来说,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在消费方面有自己独到见解。由于经济上没有独立,所以他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受到很大限制。作为大学生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服装消费,几乎已成为除了食品以外的最主要的消费开支。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308.5万人,如此之大的消费群体也逐步成为服装消费的主力军。

2调查设计

2.1调查目的

通过对一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制作问卷,收集和分析这些信息,进而来了解大学生在服装上的消费情况,总结大学生对服装选择的一般规律,从而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装消费观念,及针对大学生服装生产销售的整个行业提供参考。

2.2调查内容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每年在服装上的消费情况,购买服装频率,在购买服装时首先考虑因素,对着装风格的选择倾向及购买服装地点等的调查。

2.3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和随机发放问卷,调查大学生关于服装消费的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大学生关于服装消费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文献法。

通过期刊、各类学科著作等对大学生消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查阅一些文献,并进行分析,以求得到启发和创新。

3调查对象及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以某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3份问卷,回收率为96.5%,其中有效问卷182份,占发放问卷的91%。

4调查结果分析

4.1调查样本分析

4.1.1调查样本性别构成

由表1可知,调查样本中男生82人,占45.05%;女生100人,占54.95%。男女比例约为4.5:5.5,但该比例并非由样本抽取不合理造成的,而是由于调查样本总体即某大学在校生男女比例不协调引起的。但该比例对于调查结果影响不大,所以可不调整。

将男女大学生平均年花销作为消费实力进行研究,由图1可知,男女大学生在平均每年花销上大致相同,可综合起来分析:81.32%的大学生平均每年花费在3000-9000元,低于3000元的占15.93%,高于7000元的占2.75%。由此可知,大学生在消费实力成正态分布,多集中在每年3000-9000元。

4.2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4.2.1 服装消费花销分析

根据图2,每年在服装上的花费男女生大部分均在1600元以下,但各个价格范围内仍有区别:花费低于1000元时,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花费在1000元以上时,则男生比例明显低于女生。可见在整体消费水平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女生在服装上的花费要高于男生。

4.2.2购买服装的频率

表2所示为大学生购买服装频率,主要集中在一个月购买一次,占59.89%;其次14.29%的学生购买周期较长,2个月购买一次;9.89%的学生3周购买一次;但也有8.24%的学生每周都购买衣服。总体而言,女生平均每3.71周购买一次衣服,反映了她们比较旺盛的购买欲,男生平均每4.51周购买一次衣服,反映了他们能够比较理性的消费。

4.2.3选择服装时首先考虑因素

根据图3,对于选择服装时首先考虑的因素,绝大部分男女大学生的态度是一样的,即相对于价格和品牌而言,大学生更加注重质量和款式。这说明,一款新的服装上市的话,如果在质量和款式上占优势,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企业可以采用设计多种款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价格的方式,提高销售量。

4.2.4着装风格的选择

对于购买服装地点的选择,男女生的偏好有一定差异:67.07%的男生倾向于去专卖店购买衣服,其次是网络,很少到超市和批发市场。而有47%的女生选择在网上买衣服,34%的女生会去专卖店购物,而去批发市场买衣服相对于男生来说所占比例也较高。

总体上说,83.51%的大学生倾向于专卖店和网络,这说明专卖店这一类型的实体店以及虚拟的网店是学生经常购买服装的场所。

5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上有如下特点:

第一,大多数同学购买服装的态度较为理性,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购买服装的价格。并且购买服装倾向于休闲类服饰,大多比较看重服装的质量、款式。

第二,在整体消费水平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女生会用更多的钱来购买服装。

第三,在着装风格上,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休闲型,但除此之外,女生更喜欢时尚型,男生由于喜欢运动,所以更倾向于选择运动型服装。

第四,男女生购买服装的地点有一定差异,绝大多数女生倾向于在网上购买服装,而绝大多数男生则倾向于在专卖店购买服装。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快递公司的迅速发展,网购这种购买方式逐渐成为大学生比较青睐的方式。

由上述结论对大学生以及服装厂商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建议。

首先,树立一个良好的消费观。作为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理念,节约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观念。其次,定制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尽可能正确规划自己的支出。最后,在购买品牌服装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经济水平出发。

(2)对于服装生产商的建议。

第一,定价适宜,符合大学生消费水平。大学生一般无经济来源,厂家生产的服装定价不宜过高,要让大学生能够接受。

第二,量身定做,创造大学生专属品牌。大学生对服装的选择有自己的品味,但是相对于品牌,却更重视质量和款式,这并不是说大学生不需要品牌,企业若创立一个属于大学生的服装品牌,以大学生的品味、取向为依据,使品牌风格符合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品牌的个性与大学生的个性接近,是很有市场前景的。

第三,塑造风格,打造特色产品。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休闲类舒适类型的服装更受他们欢迎,所以厂家可以在确定休闲型服装的情况下,从服装的款式、色彩、形状、面料以及做工等方面入手,塑造企业产品的优势或特色。

第四,重视服务,改善购物环境。企业应选择专卖店,网络等大学青睐的作为销售终端。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2-22].http:///tjgb/ndtjgb/qgndtjgb/t20120222_402786440.htm.

[2]范铁明.服装品牌营销与市场策划[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储咏梅.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与分析[J].江苏商论,2006,(1):36.37.

[4]彭锦霞.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3):32.34.

大学生消费的总结范文第5篇

1.1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特色的调查研究,将信息不对称、法制健全程度、风险感知、广告宣传这4个因素作为影响大学生消费的相关影响因素[5]。(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同人员对有关信息的掌握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一般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缺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3]。(2)法制健全程度。在我国有关互联网上的消费的法律法规制度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因此在商品信息上大学生消费群体就属于了信息拥有量少的群体,而商家就能够利用其足够的信息进行谋利。由于法制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不能让大学生消费群体和商家形成公平的交易。(3)风险感知。风险感知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之下,因为无法预料这一消费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由于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同,使得感知到的风险也会不同。风险感知的差异可能使得大学生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不一样,最终导致消费行为的不一样。(4)广告宣传。由于商家的大量的广告宣传,给消费者造成了一种误导,为消费者提供了不真实的信息,使得消费者做出了不正确的消费行为。

1.2模型的假设根据以上因素的分析,从而提出信息不对称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H1:法制健全程度与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相关关系;H2:法制健全程度与广告宣传存在相关关系;H3:广告宣传与风险感知存在相关关系;H4:风险感知与信息不对称存在相关关系;H5:法制健全程度与信息不对称存在相关关系;H6:信息不对称与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2问卷调查及量表设计

2.1样本选择本研究的对象是长三角地区的大学生,由于数量多、范围广,笔者仅在学校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以及学校周边地区发放问卷,还有一部分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发放,主要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合肥、镇江、扬州、盐城等城市及地区。正式问卷共3部分:①问卷简介,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②被调查者个人因素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③影响信息不对称的相关因素调查,包括信息不对称、法制健全程度、风险感知、广告宣传4个方面。问卷第三部分采用5分法调查大学生消费者的态度,分别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态度层次。

2.2问卷测量量表根据前面提出的假设模型,结合本研究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各变量的测量指标。

2.2.1信息不对称的指标体系对信息不对称的测量分为3个测量题项:①我非常关注那些与信息不对称相关的消息;②信息不对称不会影响我的正常消费行为;③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会选择信息更加完全的商品进行消费。

2.2.2法制健全程度的指标体系对法制健全程度的测量分为3个测量题项:①网络管理制度相对健全能够保障商家产品信息的真实性;②我国的法律制度保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③我国的法律制度削弱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2.2.3风险感知的指标体系对风险感知的测量分为4个测量题项:①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仍然进行网上消费;②商家的对商品信息的描述都是真实可靠的;③信息不对称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④在网络消费前会先调查商品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麻烦[5]。

2.2.4广告宣传的指标体系对广告宣传的测量主要根据网络广告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分为4个测量题项:①被商家的大幅度广告宣传吸引而进行网上消费;②被虚假的广告信息吸引而进行消费;③广告宣传加强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④广告宣传削弱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2.2.5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测量分为3个测量题项:①我和周围的人经常在网上进行消费;②在经济条件允许下我不在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③进行网络消费时我通过商家描述了解商品信息[6]。

3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1样本描述性统计本研究一共发放800份问卷,其中320份问卷是现场发放,还有480份问卷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进行调查的。最终一共收回722份问卷,剔除其中无效问卷12份(无效问卷主要是问卷中至少有一题没有做),有效的问卷是710份,录入的有效数据也是710份。本次有效调查人数有710人,调查区域在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和地区。从性别上看,男女比例接近对半,女性稍多了一点;就学历而言大部分是本科,占66.5%,专科占26.8%,居第二多,硕士35人,博士学历的16人,比较少。

3.2信效度分析

3.2.1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该值越大表示信度越高[7]。本研究中各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见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各变量的Cronbach’sα值在0.703至0.784之间,均大于0.7,这表明本次问卷调查所设计的测量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

3.2.2效度分析根据Kaiser的观点,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2,信息不对称的KMO值为0.655,适合做因子分析。关于信息不对称的3个测量题项落在一个因子内,所对应的因子载荷超过的题项的总体特征,信息不对称可以归结为一个因子。除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KMO值只有0.591,勉强适合做因子分析。经过效度检测,信息不对称、法律健全程度、风险感知、广告宣传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相关测量题项都落在一个因子内,5个方面都可以各自归结为一个因子。

3.3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3.3.1初始模型检验常用的拟合度指标有以下几个:卡方与其自由度的比值CMIN/DF、拟合度指数(GFI)、AGFI调整的拟合度指数、IFI增加拟合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RMSEA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得到初始模型的拟合度见表3。可以看出,CMIN/DF略大于3,其他各指标的值也都略偏小,RMSEA的值偏高,模型适配度欠佳,可以看出初始模型的拟合度还不是很好,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3.3.2模型修正后的检验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后,各项拟合度指标值见表4,可以看出修正之后的模型卡方与其自由度的比值为2.274,这说明适配情况优良;GFI、AGFI、IFI和CFI的值均落在最优值趋向内,模型拟合度良好;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为0.073,在0.05至0.08之间,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在SEM方法中,判别回归系数是否显著异于零的标准是临界比例,简称C.R.,当C.R.的绝对值≥2时,回归系数数值即可认定为在显著性水平0.05下,见表5。其中,广告宣传因素和风险感知因素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信息不对称这一变量,广告宣传和风险感知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是间接的;法制健全程度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大学生消费这一行为,但是法制健全程度通过广告宣传因素和风险感知因素,也间接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有影响[6]。

3.4假设模型验证结论总结以上数据的分析结果,现在将所有假设及其验证结果进行汇总,见表6。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法制健全程度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大,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维权等法律方面的因素;②法制健全程度对广告宣传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减少广告传递给大学生消费者的虚假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③广告宣传对风险感知的影响较大,广告宣传力度的加大,就可能致使大学生风险感知度减小,大学生还是处在信息的劣势;④风险感知与信息不对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风险感知能力越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就越小;⑤法制健全程度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较弱,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生网络消费的影响;⑥信息不对称与大学网络消费行为的关系较为显著,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大学生对在网络上消费还是有所顾忌的,商家的诚信、商品的质量、物流的速度都是大学生网络消费所要考虑的问题[8]。因此,信息不对称与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