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范文第1篇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中离不开气象条件的支持,而当气象条件恶劣时,将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导致农作物质量受损、产量降低,即人们常说的气象灾害。农作物的生长经常受到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例如洪涝、干旱、冷害、霜冻及干热风等。本文针对常见的气象灾害展开分析,并阐述抵御措施。

1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1.1洪涝

洪涝灾害指的是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且集中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从水分多少来划分,将洪涝灾害分为湿害、涝害与洪水三种。其中湿害指洪水发生后排水不畅或连阴雨持续不断,导致土壤含水量过多,进而导致农作物根系受到损害;涝害指降水集中或降水量过大,导致农作物长期处于积水的农田中而受到损害;洪水灾害指因降水量大且集中导致山洪暴发,使农田被淹没,农业设施被损坏。

1.2干旱

干旱是农作物在生长发育中所遭遇的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指在农业技术欠发达的条件下,降水量及降水频率持续偏少,导致土壤严重缺水,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进而对其正常生长造成损害。从灾害发生特点来看,干旱不仅发生频繁,且涉及范围非常广,对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造成严重损害。从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来分析,干旱对其产生危害最大的主要在农作物播种期、水分临界期及灌浆成熟期三个阶段。

1.3冷害

冷害主要指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温度降低且突破农作物当时生长所需的下限温度,使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遭到阻碍。不同农作物所受冷害的影响不同,且不同品种及发育期所受到的损害也存在较大差异。当农作物受到冷害时,农作物体内具有生命的细胞质逐渐停止流动,导致农作物对养分的输送与吸收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阻碍。

1.4霜冻

霜冻指的是在温暖季节,植物、土壤及地面空气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导致农作物受到低温冻害。霜冻灾害的发生是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例如天气条件、地形条件等。从天气条件看,霜冻灾害常发生在晴朗无风且气温较低的环境下;从地形条件看,霜冻灾害则多发生于地势较低且地形闭塞之处,因为在此条件下冷空气易发生沉积,再加上风力小,降温迅速,非常容易引发霜冻的发生。

2农业气象灾害的抵御措施

2.1洪涝灾害的抵御

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由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雨季长期滞留所引起。除此之外,土壤性质、地形特点、水利设备及种植方法等因素??洪涝灾害的发生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对洪涝灾害的抵御措施可通过以上因素考虑。具体而言,可通过兴修水利、建设堤坝、水库等降低洪涝对农作物的危害;通过植树造林,固定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通过排灌系统的建立,对农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对于地势低洼且易发生涝灾的地区,可改种耐劳作物,以抵御洪涝灾害的侵袭。

2.2干旱灾害的抵御

干旱灾害的发生原因相对复杂,从天气条件分析,大气环流异常,受到高气压持续控制,导致降水频率低、降水量少。此外,地形条件、土壤结构及农作物种类等均是引发干旱灾害的影响因素。对干旱灾害的抵御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考虑: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干旱规律为依据,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安排;实施人工降雨,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培育耐旱的优良农作物品种等。

2.3冷害的抵御

冷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低温持续时间、低温强度及气温回暖速度等。对冷害的抵御措施主要从以下几点:加强水肥管理,合理灌溉、科学施肥,提升土壤温度,改善农作物根系活力,可选用磷钾肥,增强农作物的御寒能力,提高其早熟速度,以保证农作物产量。

2.4霜冻灾害的抵御

霜冻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到天气条件、地形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霜冻灾害的抵御措施上,可从以下几种方法着手:一是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防护造林、喷雾保护、灌溉法、覆盖法及熏烟法等;二是农业方法。尽量选用御寒能力强的早熟作物品种,选择适当的时期进行播种,培育壮苗,同时对土壤结构、类型等进行改良,以此抵御霜冻,降低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范文第2篇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长江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明确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

[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长江的概况。

[板书]一、长江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

① 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长江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 找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

发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极端洪灾;异质性利益主体;直觉模糊;群决策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2)03007105

Study on Group Decision Model of Extreme Flood Disaster Emergency in City

TANG Run1,2, WANG Haiyan1,2, MA Shujian3

(1.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China; 2.Jiangsu Province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 Nanjing 210046, China; 3.College of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Extreme flood disaster happens frequentl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warmer weather. I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ics. The decision of traditional flood disaster emergency is made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decision right of other relative interest agent is deprived. Group decision which heterogeneous interest agents take part in will promote the democratization and scientific process in flood disaster emergency. The deci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group decision. Some agents may be hesitant and absolutely selfish in decision. This paper proposed control measure base on similitude degree. An intuitionistic fuzzy group decision model and arithmetic step are established, which based on similitude degree control.

Key words:extreme flood disaster; heterogeneous interest agents; intuitionistic fuzzy; group decision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原因分析;地理综合题;因果关系;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9502

原因分析型地理综合题是地理课本和试卷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需要学生对某个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一般以“试分析……(自然或人文现象)原因”形式设问。该试题命题对象多种多样,能力要求设定灵活,而且能考查学生分析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等的能力,在高考综合题中所占比重较大,能力要求较高,是决定考生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性题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指导学生了解原因分析型地理综合题的特点,并掌握解答的方法与技巧。

一、典型例题

【2016年10月选考卷】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3196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1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图3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

(1) 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8分)

[参考答案]沙源地:河谷及三角洲,湖岸。(2分)成因:①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2分)②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冬季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有利于风沙输送。(2分)③受甲区域以东山地(日月山)阻挡,风速减小,有利于风沙堆积。(2分)

从2016年10月卷第29题第(1)题的得分情况来看,总分8分,全省考生平均得分为1.92分,平均得分不到总分的四分之一,可见许多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遇到了困难。在高考试卷中此类题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此类题型分数比重一直较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必要指导学生了解该题型的难点,提高解题的能力。

二、原因分析型地理综合题的主要难点

1.问题取材广

问题中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覆盖面广,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也有人文地理事物,而且试题取材往往密切联系区域地理。学生在学习中要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有所了解,而且同一种地理事物在不同的区域背景下的原因又不尽相同。

2.能力要求高

问题解答一般要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突出考查四项能力。首先解答此类问题先要认真审题,正确理解设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次要从试题材料中获取各种有效信息,再利用平时学得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准确推断和探究(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最后要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合理地表达(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答案难答全

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可知,多因性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所以在分析原因r很难做到全面,从而影响得分。例如海啸的发生既可以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大滑坡、大塌陷等地质构造变化引起,也可以由海上的飓风、台风等引发,另外,小行星撞击海洋也会引起海啸。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薄弱也会影响得分。

三、针对原因分析型地理综合题的教学策略

1.重视概念学习,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原因分析型综合题要分析的主体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而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属性的概括和说明。学生如果对地理概念学习不够重视,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或者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理解错误,也就无法正确地进行地理思维。所以正确地理解地理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与论证的基础,也是解答原因分析型综合题的前提。例如只有对“矿物、矿产、矿石、矿藏”四个概念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把相关的试题做好。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地理概念教学,也要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概念。一般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对于一些概念,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来把握相关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到野外实地观察地质构造或者通过图片、多媒体资料了解褶皱和断层,通过测量太阳高度实验来理解和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等。

(2)抓关键词法。抓关键词法就是要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例如,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可通过关键词“自然界”、“经济价值”、“物质与能量”来把握该概念。

(3)比较法。对于一些近似的、矛盾的、有包含关系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暖锋和冷锋、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只要掌握其中一个,便可推出另外一个,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

2.注重课堂探究学习,把握地理事物因果关系

有关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知识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如果不理解基本的地理因果关系知识,不但会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还会给解题带来障碍。高考地理综合试题无论是区域背景的选取还是问题的设置都是较新颖的,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找到和高考一样的题目,学生只有扎实地掌握基本的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知识,才能解答好原因分析型综合题。

地理因果关系知识分为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教学的方法要么从因到果,要么由果及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和知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相关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等多种地理学习能力。以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中的活动――探究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为例,基本的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活动――探究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教材提供了淮河流域水系分布图和文字材料。教师引用课本或课外的实例,用文字、图片等方式,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目的,创设一个情境。

(2)呈现问题,明确目的。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一幅淮河流域水系图和一段文字材料,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用于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师生共同分析、整理、归纳资料,明确探究的问题。

(3)引探究,思维碰撞。淮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非常复杂,学生在探究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应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适当给予帮助,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探究。如:通过简单的演示让学生明白洪涝灾害发生的机理。让学生去探究洪涝灾害发生时来水、退水和河道容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适当提示,力求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实验、观察、演示等方式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发展地理应用能力,形成独立探究、思考的习惯。教师适当地辅助,引导探究方向,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4)成果展示,评价总结。让学生写出答案,找几个典型的答案师生一起评价,最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师生一起将探究的成果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对成果进行评价、验证,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5)课后延伸,拓展探究。让学生分析孟加拉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教师设计新的情境就该问题或类似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3.关注书面表达训练,减少考试失分

原因分析型地理综合题的答案与其他地理综合题相比,除了条理要清晰、表达要准确、描述要完整外,最突出的特点是更加重视推理的逻辑是否严密。例如本文典型例题中给出的答案总共分为三个方面的原因――沙源物质丰富、风沙输送、风沙堆积,且答案对三个方面原因的子原因分别进行了陈述。首先,三角洲和的湖岸面积大导致沙源物质丰富。第二,风力强劲,有利于风沙输送。第三,受山脉阻挡,风力减小,最终使风沙堆积。可见答案描述时要呈现正确的因果联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表述不够完整、逻辑不够严密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减少答题失分。

首先,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语言是传递知识的桥梁,教师语言因果联系是否正确,表述是否条理清晰,对学生的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表达中尽量少犯错误,特别是讲到重难点、关键知识点或讲解结论的时候。

其次,教师要重视原因分析型作业题的设计,及时反馈作业结果,提升学生答题能力。该题型作为高考重点题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力求该题型数量上适量、内容上鲜活、难度上适中。另外,教师要及时反馈作业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答题的不足,及时改正答题中的缺点,提高作业的效果。但是由于教学任务重等多种原因,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一定能及时批改,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批改作业的方式。例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批改,及时有效地反馈作业中的错误。另外也可以让学生互批作业,让学生观察其他同学存在的问题。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自我批改也是一种既能减轻教师负担也能让学生自我检查的方式。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水文;现状;问题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泰山穹隆山麓,黄河的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6°01'至37°32',东经116°11'至117°44'。地貌类型主要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沿黄低洼四部分,境内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济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22.9mm,有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的特点。夏季由于东南季风盛行,暖湿气团活跃,夏季降水量在400mm以上,占年降水量的65%以上。

济南市素以泉城著称,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丽景色闻名遐迩。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热岛效应”使不稳定能量大量聚集,城市发生极端天气的几率大为增加,往往一场暴雨或洪水就能够给城市带来较大的灾害。城市防洪有2 个特点:一是由于城区道路全部硬化,建筑物顶部也不存水,降雨后产生的地表径流比较多,雨后汇流比较快,容易出现灾害;二是城市人口和财富相对集中,还有很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厂矿企业,一旦遭灾,损失较大。所以城市防洪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城市水文工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水文人的责任。

1 城市水文的现状

应对城市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监测,目前开展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开展城市水资源精测与评价研究

为了探讨城市水资源的勘测方法,搞清城市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济南市自1990年开始,历经三年的时间,到1992年结束进行了水资源精确测验与评价。主要完成了研究区的查勘、站点布设、资料观测收集及调查等外业工作和内业分析计算工作。降水、蒸发、河川径流全年连续观测,污水、泉水、引黄尾水定期进行测验。对不同下垫面的产汇流规律进行分析,各项资源量进行计算,并用水量平衡原理,对实测资料,计算参数及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验证,进而科学评价济南市研究区的地表水资源。

1.2 统一规划城市防洪水文站点

截止2010年,济南市城区共有35处雨量站。其中8处为市水文局所辖,、9处为市政公用事业局所辖,其余18处为水利局和气象局共有,各单位所采用的雨量观测仪器及观测标准不统一,且站点布局不尽合理。

济南城区内有1处国家水文站黄台桥站,该站设立于1931年7月,为市水文局所辖。2008年开展城市水文测报以来,在兴济河柳园山庄、广场东沟经十路桥、广场西沟体育中心、全福河洪楼布设了4处监测站, 2009年又在兴济河东方红桥、山水沟南口、羊头峪东沟文东小学、羊头峪西沟省团校等规划了4处监测站现有水文站网是基于城市防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多家单位分建分管,且使用的观测仪器和观测手段以及技术要求不统一,在整体布局上也不尽合理。各部门雨量站网目前尚未达成共享,各部门测量标准不统一,急需进一步协调整合,优势互补,统一管理,雨量信息统一。济南城区内有兴济河、东西洛河、柳行河等河流及排洪沟三十余条,目前仅在历城区华山镇小清河前进桥设立一国家基本水文站黄台桥站,不能满足城市防汛的要求,需对城区河道水文站网进行统一规划,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情资料。

2 城市水文面临的问题

2.1 城市人口的增加

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约为80%,发展中国家为40%,与此指标相比,我省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的。有专家预测,到2050 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城市人口的比例会上升到60%。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工业要保持8%~9%的平均增长速度,即使万元产值耗水量从现在的100~200m3降到20m3左右,工业耗水总量也将增长2~3倍。城市居民用水量、工业废水与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都将成倍增长。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与资产密度的提高,城市化引起的洪涝灾害损失也呈增长趋势。

2.2 水资源严重短缺

济南市的需水量大大增加。对于这一问题,一些供水部门和用水部门不太愿用地表水和黄河水,而更愿意用加大采用泉域地下水的方法来解决。原因有二:一是济南地下水水质优良、处理成本低,作为单个企业来说有经济效益。二是受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治水思路的影响,认为只要能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能力,能满足经济社会近期发展就是政绩。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济南用水过程中,水利用效率低下用水浪费和水资源紧张的现象并存,节约用水仍具有巨大的潜力。“上流失、下超采”使济南群泉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据统计,目前全国670多座城市,有40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座,全国城市每年缺水约60亿m3,日缺水量已超过1600万m3。

2.3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然而,我国的防洪标准偏低,难以有效遏制洪涝灾害的威胁,最终不利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资源安全。有史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极为频繁,常常是两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致使部分国土“遍地、尽成泽国”以至“哀鸿遍野”。全国有防洪任务的城市639座,其中防洪标准低于10年一遇的城市占15.6%,有403座城市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城市排涝设施不配套,内涝问题日渐突出。此外,防洪工程老化失修,堤防存在险工险段。

依照济南市的城市规模,市区河道防洪标准应该达到100年一遇的标准,而现在城区绝大多数河流防洪标准仅为5~20年一遇,除涝标准则更低。因此遇到较大暴雨灾害时,行洪不及,极易发生洪水漫溢,造成内涝。

2.4 城市人们防范洪涝意识不足

除上述原因之外,由于近年来没有经历大的洪涝灾害袭击,人们防范洪涝灾害意识不足,对其危险性认识不够,没有及时躲避,自我防范和应对能力较弱;此外城市雨水情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滞后、洪水资源化利用的理念与措施不到位等也是加大洪涝灾害程度的因素。

3 城市水文工作的对策

城市水文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雨洪、城市供水、城市水环境和水源保护等方面。

3.1 城市雨洪

城市雨洪主要包括城市地区的降水、产流、汇流等水文规律的研究,以解决城市排水、防洪工程的建设和雨洪预测及调度。建立雨洪预报和警报系统,对即将发生的雨洪灾害进行防范。城市水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就是为这些措施提供相应的水文观测资料和分析成果。

3.2 城市供水

城市供水包括城市地区的水资源和供水、用水及其平衡分析。为了解决所需要的水量和水质,除了在现有的城市水利系统内新建和扩建蓄水、引水及水处理工程外,还需要采取一些开源节流措施,如跨流域调水、地下水库人工回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改进净化设备和增加水的重复利用率等措施来解决城市化地区的供水问题。为此,城市水文需要提供城市化区的水资源量、用水量、排水量、水质状况和供用水量的平衡分析的资料和分析成果。

3.3 城市水环境和水源保护

城市水环境和水源保护包括城市地区的水污染的物理过程,污废水排放及处理,以及承受水体的水质污染状况。城市水污染的物理过程,由污染物的来源分成点源和面源。这方面需要解决的课题很多,例如测定和预测各排污点及其下游各河段的水量和水质过程,面源污染的集聚、冲洗和传输过程,合流式排水系统的漫溢水流的水量和水质,水处理厂的合理布设,各项环保措施的效果研究,以及承受水体的水质污染状况等。

4 结论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开展城市水文工作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凤鸣,司希礼,商广宇等.济南市城市水资源精确测验与评价研究[J].水文,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