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第1篇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三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2年三大汽车集团产量为166.64万辆,生产集中度为51%,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2003年“三大”产量为212.87万辆,生产集中度为47.9%。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而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

(二)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至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热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三)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

(四)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至8年,现在只需3至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二、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

跨国公司不仅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兼并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企业销售体系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互依存必将日益紧密。国外汽车厂商和中国汽车企业战略结盟的方式更趋灵活开放。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将长期全面合作,又全面竞争。

(二)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分享利益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市场。到2010年中国轿车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11%至13%的速度。

(三)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第2篇

1.发展现状

进入2000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带动下,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资本重组力度不断加大,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新技术新车型不断推出。市场消费环境正在改善,私人购车异常活跃。2001年汽车销售234万辆,其中轿车72.15万辆;同比2000年分别增长13.6和18.3。2002年销售325万辆,其中轿车11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8.8和56。2003年在2002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产销售量双双突破400万辆,全年销售439.1万辆,其中轿车197.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5和75.3。纵观我国汽车工业五十年的发展史和上述的汽车销量,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产量达到22万辆,1992年达到102万辆,也就是说第一个100万辆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2000年达到206万辆,第二个100万辆仅用了八年的时间,第三个100万辆用了二年的时间,第四个100万辆用了一年的时间,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潜力和中国加入WTO后,加强国际合作的成果。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目前中国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位,已开始成为世界汽车工业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03年底,我国汽车工业固定资产净值2150亿元;职工人数207万人;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422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257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98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5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263亿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加快了国际化进程,汽车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目前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非凡是我国的轿车市场,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内的合资合作企业,已占据中国90的市场。

在国家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下,通过竞争加快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合资、合作、兼并、重组不断加大,行业重点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上汽集团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外大公司的合资合作力度,极大加强了自身实力。

除三大集团外,北汽集团、长安集团、南汽集团、江淮、江铃、广州本田、金杯公司、哈飞、昌河、东南汽车等,也表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目前汽车行业前15家企业的市场占有量已达90以上。

2.市场情况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消费开始升级换代,近几年中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住房、汽车、通讯、教育、旅游、保健、健康等6大领域。汽车已上升为热点消费品,汽车销售市场能量得到快速释放。2000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09万辆,其中私人保有量为625万辆;2001年民用汽车保有量1802万辆;其中私人771万辆;2002年汽车保有量2053万辆,其中私人保有量969万辆;2003年民用汽车保有辆达到了24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08万辆,已占50。私人购车已明显成为带动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主流。在近几年民用车辆保有量的增长中,北京、广州、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增长很快。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大汽车需求市场。

二、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汽车产销走高的同时,我国的车型结构正发生变化;

各地纷纷投资上马汽车生产项目,市场已经出现过热现象;

跨国企业进一步完善在国内的市场布局;民营资本也开始渗入汽车领域;

根据WTO协议的要求,中国正逐步开放汽车零售市场,外资资本开始进入零售渠道。汽车行业的竞争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汽车行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与挑战

在走向汽车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怎样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是企业和政府的共同责任。

一是来自能源问题的挑战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全球所面临的能源挑战越来越大。截止200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生产原油1.69亿吨,进口原油9100万吨;汽油产量4770万吨,柴油产量8512万吨;其中机动车消耗燃油超过6000万吨。据专家猜测到2010年和2020年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受国内石油储量和开采量的制约,将越来越多依靠进口,因此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开发替代能源是行业及政府的主要任务。

二是来自环境问题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汽车排放污染也呈上升趋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排放污染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如何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污染,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是汽车工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是来自交通问题的挑战

我国许多大城市交通情况欠佳,在交通高峰期,车速较慢,与汽车本来具有的方便快捷大相径庭,如何使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是行业与政府面临的又一大课题。

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壮大,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汽车带给社会及人民生活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在这场变革中政府已明确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协调、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汽车工业持续增长。同时政府将按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和我国特点加强法制化建设和治理,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政策引导。

1.对汽车个人消费加以引导,尊重个人购买汽车享受汽车文明的权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汽车消费及市场环境。

2.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关系中不能构成替代关系,政府将重视城市规划中设计出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大众出行方式,给人民群众出行方式的选择权。

3.在汽车消费与能源环境的关系中,在大众汽车消费起步之时,应用税收、价格经济手段,运用法律、法规等工具,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汽车消费。

4.要在合理政策的框架下,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人民群众的汽车消费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5.政府将促进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及产业化。

中国汽车工业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同仁和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

四、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

近半个世纪以来,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像滚雪球般地形成一股能量强大的冲击波,冲击出一片现代化的肥沃土壤,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物质财富。据统计,世界上50家最大的公司中,汽车公司就占了近20,其他企业也大都是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石化企业和机械企业。另外,不管是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瑞典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多数汽车工业的后起发展国家如韩国、巴西和西班牙,汽车公司往往是这些国家中最大的企业,汽车工业产值一般都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到1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能在短短的50年里造就出这么多的大企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基础?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其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在人们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从产业地位看,汽车工业是最终的消费品,位于产业链条的末端,或者说位于产业金字塔的顶端,但同其他消费品相比,汽车具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征。以轿车为例,它最少由两万多个零部件组成,价格即使是中低档轿车,也在1万美元以上。从社会需求量来看,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2亿,全球轿车年需求量在1000万辆以上。我们很难找到第二个产品,能够在技术密集程度、价格和社会需求方面都达到轿车水平的,这从客观上决定了汽车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巨大的带动作用。从人们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要害位置。而汽车是所有“行”的方式中最便捷、最个性化,也是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了。可以说,需求方面的力量也决定了汽车工业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无可推卸的支柱作用。最后,从汽车产品的技术特点看,每辆汽车都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工业是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最大的产业,现代轿车也运用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电子技术。汽车工业不但和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休戚与共,而且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行业。同时汽车是现代企业科学治理的先驱,是大批量、高效率、专业化、标准化产业的代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对主要相关工业的拉动作用,整个工业的投入要比汽车工业本身的投入增加一倍。或者说,汽车工业的投入产出,将对整个工业发展产生双倍的带动作用。从增加值角度衡量,汽车工业对主要上游产业的完全需求带来的增加值达到汽车工业自身增加值的两倍多,也就是说,汽车工业每创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就会带动相关工业创造两个单位以上的增加值,而全社会新增的增加值在3个单位以上。另据有关资料,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给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各种服务业。在几个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汽车工业对主要相关服务业的产出的带动作用,到达80-100。假如综合考虑汽车使用过程所产生的对汽车服务业的需求,这一比例更大,有人估计这一比例可达到汽车价格的2-3倍的水平。

假如将汽车工业对前向和后向产业环节的带动作用综合起来考虑,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说汽车工业是一个1∶10的产业。1∶10的意思是说,汽车工业的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如此巨大的带动作用是任何其他产业都望尘莫及的。

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但由于其巨大的产业规模和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就业的能力也很强。它不仅提供了很多直接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很大比例的间接就业。在几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家中,与汽车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都拥有较大的就业人数,尤其是汽车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度增长,就业比重明显提高。汽车产业间接就业与直接就业之比,1994年美国达到1.01,日本为0.71,德国为0.66,韩国1980年为0.63,到1992年上升到1.46,其中与汽车相关的间接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由0.25上升到0.49。这些数据还没有包括因汽车工业而产生的道路建设、政府机关、以及非汽车产业中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计算,假如将那些工作岗位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人员也算在内,1997年德国汽车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500万人,其中汽车工业的直接就业为67万人,配套工业行业的间接就业为98万人,与汽车销售和使用有关的间接就业为335万人,汽车产业间接就业为直接就业的6.5倍。

中国目前还不是汽车强国,但中国已经可以算作一个汽车大国了。汽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中国同样重要,而且正处于快速上升时期。在此,需要格外强调的是,除了以上所述及的各方面作用外,汽车工业更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一个最有希望的“增长亮点”。

21世纪前10年,中国经济的较高速稳定增长将继续受到需求不足,非凡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假设:不论中国以何种方式发展汽车工业,只要本土汽车在加入WTO之后以至关税减让过渡期之后能够有力地反抗进口汽车的冲击,中国市场的汽车需求就会迅速扩大,从而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起较大的拉动作用。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第3篇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涌现出一批民族品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产业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思想下,一个个中外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通过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引进外国的技术资金,提高了中国的汽车产量、规模和质量,增强了产业竞争力,满足了汽车市场竞争的需求。可以说该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过合资、合作迅速改变了我国汽车产业落后的状况,缩短了与世界汽车产业的差距,产量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育了大批汽车专业人才,企业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先进的技术标准和经营理念得以引进。跨国汽车资本和技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而带动整个民族品牌的不断发展,拉近了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距离和差距,涌现出夏利、华晨、奇瑞、吉利、哈飞等一大批自主品牌。

过去的2006年是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一年,其增长速度之快,无疑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站在700万辆产销平台上的中国汽车工业,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500万辆,达到518万辆。其中轿车销量达到383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售9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自主品牌轿车接近100万辆的销量,确实值得喝彩。这一年,可以说是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厚积薄发、强烈挑战外资品牌的一年。

具有代表性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过程

天津一汽:夏利

说到自主品牌不得不提到天津一汽的夏利。在2006年,天津一汽以夏利为首的自主品牌继续保持经济型车的主导地位。

夏利是我国轿车发展史上的重要角色,是中国最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型轿车,曾创造多个中国第一,也曾在国内汽车产业调整浪潮中连续亏损陷入困境。2002年与一汽重组后,夏利通过技术改造与深化管理,迅速扭亏为盈。2005年,夏利单一品牌销量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第一个突破百万产量的民族品牌,走出了一条老国企通过自主创新,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的成功之路。

今年是夏利投产20周年。在这20年中,夏利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伴着国人一路走进新时代的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夏利目前累计产销量超过130万辆,社会保有量高达110万辆,成为实至名归的国民车。如今,走过20年的“夏利”品牌,已经成为国产汽车中价值很高的几个品牌之一。

奇瑞:QQ

目前成长最猛的中国自主开发企业是奇瑞。据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1月份,多数微型轿车厂商的销售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减,微轿行业整体销量减少了10000辆左右。然而奇瑞公司的QQ却逆势上扬,取得了销量同比增长5.9%的佳绩,成为唯一呈正增长的微轿品牌。卓尔不群的市场表现说明,奇瑞QQ“时尚+实用”的品牌定位非常成功。

2006年12月,QQ3第30万辆下线,铸造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三年30万辆下线、连续24个月两厢车销量冠军、连续两年年销过10万辆,这一系列的事实向世人再次证明:奇瑞QQ3这款时尚小车,已经从当年的个性时尚发展成为当今的经典时尚!

喜欢汽车的人都知道,作为奇瑞当家花旦的QQ3,见证了中国微车从传统落后到时尚先进的转变之路,并以超前的造车理念引导微轿市场的多次升级。最初,它以靓丽的外形、时尚的配置首创时尚汽车概念,掀起了国内汽车消费“时尚”的潮流,带动了技术落后、配置简单、产品外观中庸的中国微轿市场的全面升级,颠覆了国内经济型轿车市场格局;其后,经过优化整合,率先提供了最适合用户需求的配置,创立了油耗、配置、价格、文化等多项标杆,大大提高了性价比,以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再次推动了国内小排量车市场的全新升级;作为发改委公布的官方油耗最低车型,QQ3更通过自身的技术引导了“高油价时代选低油耗车”的消费。

吉利:自由舰

2006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吉利集团共销售各类轿车20.4万辆,在国内33家轿车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七,在1.5L经济型轿车领域排名第二。至此,吉利已累计销售近60万辆,其中出口近3万辆。

吉利“自由舰”是吉利集团与韩国大宇株式会社为首的诸多世界知名公司联合开发的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型中级轿车,前后历时两年半,上市一年内销量达到6万辆。自由舰凭借优雅时尚的造型、丰富的配置、良好的做工、精湛的品质和优异的性价比优势,特别是其28项防护措施创造出的卓越安全性,得到用户更加广泛的信赖。截至今年1月底,吉利自由舰的用户已超过10万。

作为吉利产品向上延伸战略的重要产品,自由舰不仅提升了吉利的产品线,而且在吉利轿车的用户群中白领阶层的比例开始明显上升,吉利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有了新的飞跃,并促进了自由舰销量的持续增长。

如何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

发展自主品牌,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途径。

1.存在的问题

发展自主品牌关系到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坚持新的发展观,关系到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关系到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发展自主品牌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发展策略,一谈到品牌就是外国品牌,对自主品牌缺乏信心。二是没有着力培育在世界范围内极富感召力的自主品牌,市场营销理念落后。三是自主研发与设计的能力差,“核心技术空心化”,技术交流和链接达不到国际市场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

2.抓好四个关键

如何发展自主品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必须抓好四个关键:

一是强化自主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自主品牌就是一个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体,它涵盖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市场定位、行销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特征。对自主品牌的追求,不仅是民族感情问题,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竞争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以品牌为代表的企业间的竞争。因此,我国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品牌是扎根本国土壤、用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出来的专有品牌,是实现和创造企业价值的核心能力,是企业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可以说,发展自主品牌对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坚持新的发展观,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和开发理念,形成国际市场竞争的良好态势。如联想集团根据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提出了“高科技、服务、国际化”的远景发展目标,不断地对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变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重视自主品牌的培育和保护,树立自主品牌的形象,提高自主品牌的市场地位,使自主品牌的成长空间不断扩大,进一步融入全球范围的产业整合和竞争的大格局中。

二是建立先进的技术开发中心。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要做大做强,没有技术上的突破是不行的。因此,制定清晰的技术发展路线,建设先进的技术开发中心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说就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实施技术创新,形成三个能力:产品本土化开发和产品变型能力、设计试验试制管理能力和战略信息研究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上独立的技术公司进行合作提高装置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在产品的改进中吸取先进经验,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把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中国市场的成长优势发挥出来,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组合相关资源,使自主品牌顶住国外品牌的冲击,迅速抢占市场制高点。如吉利控股集团,为了发展自主品牌,从前期的学习中创新,迅速转变为在发展中提高。他们委托大宇国际和德国设计公司开发车型后,就与两家企业合资成立了新产品开发中心,为吉利进行产品开发,从设计概念、建立数模到实物制造,都不必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该集团销售吉利轿车近8万辆,进入中国轿车企业销量前十名,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是搞好市场服务。加入WTO后,企业本土化运作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要与国际巨头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中胜出,企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使自主品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换句话说,不但要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而且更要提供一流的服务,通过一流的服务赢得用户,赢得自主品牌的信誉和产品的市场。如联想集团坚持“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不仅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坚定不移地推行多元化和国际化,在实施市场战略三个转变中,注重服务与技术、服务与业务的结合,建立起客户导向的营销模式和组织架构,使产品和服务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再如海尔集团,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把服务看成是创造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的重要环节,提出了国际星级服务口号,不断完善技术维修服务网络和高素质的售后服务队伍,使5000多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6年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是亚洲家电行业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四是要正确引导和支持。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趋势,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中国的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能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品牌。而发展自主品牌不是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事。不要一提到自主品牌就指向汽车行业,其实我国也是钢铁大国、IT业大国、服装大国和农业大国等,同样需要培育自主品牌。因此,国家要正确引导和支持我国企业,把握市场机遇,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为主导,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应用和吸收,掌握能够自主组合国内外资源的能力、自主应用的关键技术和持续技术进步的能力,以及相应的体系能力,来争夺国际市场的份额。再进一步说,国家要为企业提供信息、导向方面的服务,要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各行企业扶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加大投入力度,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做好打算。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要带头发展自主品牌,集中各种资源,节约成本,优化业务组合,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第4篇

1922年,蒙扎赛道的建成,成为了意大利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与之邻近的米兰、布雷西亚等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了这场为汽车疯狂的潮流中。

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布雷西亚拥有众多的汽车爱好者,这样一群热爱刺激和挑战的人,在1927年想出了一项需要勇气和激情的比赛――Mille Miglia,参赛者们从布雷西亚出发,一路向南,开往罗马。

这项长达千英里的拉力赛在1927至1957年之间一共举办过24次,直到1957年发生了一场致命的冲撞事故之后,该项比赛被禁止。但人们对Mille Miglia的热情从未冷却过。二十年之后,当Mille Miglia重新回到人们视线的时候,它不再是单纯的挑战性比赛,它变成了一场追忆过往的老爷车大赛。

于是,那些只有在博物馆中和个人车库中沉默着的汽车,在这场比赛中得以褪去“收藏”的外衣,它们沿着1927年就确定的路线,从布雷西亚开往罗马。每年提出申请的人数都大大超过被许可的参加人数。其允许参赛的条件相对于普通车赛来说相对要苛刻一些:不管你的赛车是产自何地,不管你的赛车是多么的名贵,参加Mille Miglia比赛都得符合一项基本条件――它得是一辆产于1927-1957年间,并曾参加过早年赛事的原型赛车。

Mille Miglia老爷车大赛也因此变得极富意义,并在世界老爷车赛事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克莱斯勒总裁Dieter Zetsche就曾饱含深情地说:“在Mille Miglia大赛中,每辆老爷车都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都是汽车工业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和爱护。”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各大汽车厂商互相较劲的战场上,居然奢侈品牌也加入了进来。 今年的Mille Miglia老爷车大赛,在一众古董跑车们由意大利布雷西亚驰骋至罗马的队伍中,居然出现了Fendi的身影!这个罗马时尚品牌以Selleria品牌元素装饰了一辆1951年的捷豹XK120古董跑车!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第5篇

创新使空气邂逅马达

快、快、更快。诚然,速度是汽车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高性能车型无疑是汽车世界中最为“极致”的那一类,在与时空追逐的世界里,拥有速度,就直抵了汽车艺术魅力的核心。而对速度这一汽车本质的“渴求”,也使得高性能车型的设计研发走在了整个汽车工业新设计、新技术的最前沿。

内燃机发明后,在马车三轮车时期,汽车在发明过程中打破了马车的传统木支架而换用钢管焊接,将内燃机引用其中促使了第一台汽车的诞生。此后各大品牌诞生都与速度密切相关,诸如被我们称为世界上最快跑车的布加迪,曾从飞机制造上攫取灵感,使它现在的跑车得以风驰电掣;再如兰博基尼,二战后由制造拖拉机起家,怀揣着对跑车的梦想,秉承“制造世界最好汽车”的传统,一直为世界奉献着最美的高性能跑车。

正如对艺术理解的复杂性,汽车工业要想驾驭最极致的速度也绝非易事。众所周知,发动机提供的强大动力是速度追求的首要保障,牢固扎实的底盘、灵敏度适当的转向系统,也都成为了速度追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随着速度的成倍增长,赛车在风驰电掣时不得不面对来自一种看似平常、但却无处不在的阻力:风。

在考虑到风的因素,汽车空气动力学就成为了汽车工程中最前沿的一门子学科,同样根据空气动力学造型的不同,汽车整车外观设计历史也分为了几个阶段:马车型、箱型、流线型、船型、楔形,而在汽车空气动力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三个来自欧洲的品牌诠释了速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汽车发展史与赛车史上拥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他们是奥迪、保时捷和兰博基尼。

奥迪与起跑线的辉煌

奥迪,这一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汽车品牌,在二战后的萧条期被大众汽车收购,而经过重组后的奥迪推出的首款车型就拥有了持续至今的影响力:奥迪100,也就是现今奥迪A6车系的前身。随着汽车空气动力学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奥迪的工程师最敏锐地意识到了空气动力学在汽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旗下结合了“整体设计+细部优化”思路的奥迪100(C3)的风阻系数仅为0.3,同时拥有良好的操控稳定性,这正是奥迪100(C3),建立了奥迪民用车型在“迎风起跑”中的优势。

以奥迪Quattro车型为蓝本改装的拉力赛车,在拥有优异空气动力学设计与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的加持下,奥迪拉力赛车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法国女车手莫雷・米歇尔驾驶奥迪Quattro赢得了圣雷莫拉力赛的冠军,成为世界拉力赛历史中首位夺冠的女性车手。

时至今日,从R8等高性能车型到A6、A8等行政旗舰,奥迪品牌旗下车型沿承了极高的空气动力学水平,而这一切,或许源于奥迪基因中对赛事速度的渴望。当然,奥迪并非汽车空气动力学领域中惟一的“统治者”,接下的两个外观风格迥异的品牌,也在诠释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迎风驰骋。

为伟大跑车而生的保时捷

提及高性能车型,激情、动感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这与严谨务实的德国人的性格似乎格格不入,但汽车机械属性所要求的精确又与日耳曼人相吻合,严谨、精密能否与激情、动感相融合?答案指向三个字:保时捷。

显然,与其他拥有厚重底蕴的汽车品牌相同,保时捷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保留了属于自己的“基因”,从最初的356到现今最新款911,流畅的“保时捷”式车身与蛙眼大灯,已成为了保时捷隽永的经典设计,而极为流畅的外观的背后,正是对于“风”的迎合,根据风洞实验与现代数字模拟,我们得知平滑流畅的曲面设计可有效减少气流分离而带来的阻力,颇具艺术美感的外观事实上也是在为内在性能服务,这也完美诠释了保时捷“性能至上”的品牌内涵。而保时捷卡雷拉杯品牌赛事的举办,也是这种内涵的直接体现。

兰博基尼与它的斗牛场

与德国高性能车的速度激情相比,意大利跑车的激情更显得“纯粹”。意大利跑车的图腾中拥有两种颜色:红色跃马与黄色蛮牛,它们都印证了那句意大利男人引以为豪的名言:“意大利男人血管中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汽油”。由费鲁吉奥・兰博基尼创始的兰博基尼跑车,在拥有极致高性能的同时,更蕴含了个性与不羁的风格。

在兰博基尼跑车颇具传奇色彩的出生之后,马塞罗・甘迪尼成为兰博基尼进阶世界一流跑车品牌的“教父”,他设计的Miura、Diablo“鬼怪”、首次体现“楔形概念”的Marzal,都已成为了隽永的经典,而“楔形概念”的诞生,在现代汽车空气动力学里堪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