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路运输现状

水路运输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路运输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路运输现状

水路运输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路运输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9901

一、概述

在交通运输“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的综合战略引领下,水路运输行业发展迅速,对国内水路运输政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水路运输公共信息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水路运输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当前,各级水路运输主管部门都在着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构建高效的政务管理与服务体系。但分散且独立的管理系统,造成了应用上的局限性。因此,针对全国统一的水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水路运输信息化的建设思路与体系框架,对提高水路运输管理工作效率和推动水路运输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国内水路运输管理特点分析

2.1管理机构众多

全国负责水路运输管理的部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部、长江航运管理局、珠江航运管理局、各省港航管理局或交通运输厅、地市级及县处级负责水路运输管理的部门,行业资质审批根据业务范围不同由不同级别的管理机构负责,行业日常监管根据属地管理特点由所在地管理机构负责。部、省、市、县为由下至上隶属管理关系,长航局和珠航局作为交通运输部的派出机构,负责沿江水路运输管理,因此,沿江省份涉及到的内河沿江运输业务需要报派出机构办理,其它业务报交通运输部办理,派出机构定期向交通运输部备案。

2.2管理业务及管理流程复杂

水路运输管理涉及到水路运输资质管理、水路运输行业的动态监控、水路运输市场诚信管理、水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及公共信息服务。其中水路运输资质管理机构根据水路运输企业的性质及经营范围,部、派出机构、省、市负责水路运输管理的部门都具体一定范围的资质管理权限;水路运行市场诚信管理和日常监管一般由基层管理部门负责;水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及公共信息服务具有全局性特点,由交通运输部及派出机构负责。

基于当前的业务现状,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和管理权限不同,造成了行业数据的多级分散,但由于监管属地化的特点和当前监管多部门化的特点,客观上要求行业数据应该在横向间(各省之间)、纵向间(部、派出机构、省、市)共享互通,形成行业统一数据库并对外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三、国内水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初步统计,全国约有国内水路运输船舶17万艘,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者(企业及个体)3万多家,庞大的管理对象推动着水运信息化应用的前进。当前的水路运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特点如下:

1、应用系统建设分散。随着水路运输方式重要性不断增强,国内沿海和内河水网地区均建设了辖区管理应用的信息系统,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湖北、四川各省均有自建系统,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也有内部应用系统。由于各系统的应用独立,设计封闭,造成了信息数据和业务应用各自孤立,一定程度也限制了审批的严谨性,如用户并不能判断同一个专职管理人员在其他省任职。

2、应用功能过于单一。当前建设的系统大多以记事本功能为主,对业务流程的考虑较少。这一方面造成了业务信息动态更新慢,数据应用价值降低;此外,这种以“录入-查询”为主的应用模式并未从本质上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能力。

3、行业信息应用较弱。由于当前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水路运输行业数据库,针对行业研究的信息获取普遍还通过原始的纸质报送方式,或通过国外权威机构的统计报表,这些方式一定程度了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当前的数据基础下,分散且缺失的水路运输数据对行业的智能决策与预警分析作用十份有限。

四、国内水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整体思路

4.1国内水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分析

1、以数据统一为先。水运行业的基础性、核心性数据即为水路运输企业及船舶的资质信息。核心信息是行业监管、运力调控、社会监督、公共服务的必须信息。针对当前国内水路信息化建设分散、统一建设短时间内不实际的现状,水路运输信息化应用首先要掌握以行业资质证书等核心信息为入手点,形成全国统一、权威的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库,以辅助行业管理解决“一船多证、异地挂靠、人员兼职”等迫切问题。

2、以流程审批为重。水路运输管理涉及业务事项众多、流程复杂、材料各异。对于一个涉及交通运输部审批的水路运输申请事项,单就申请成本来讲,就包括来京送取材料的交通费、差旅费、住宿费等,此外,这种模式下审批时限往往较长。因此,本着提高审批效率,服务行政相对人的目标,水路运政信息化建设重点再于实现全程网上申报、网上受理、审核及审批,实现部、省、市的无级办公。但是,对于建设分散的全国水路运政系统来说,为保持各辖区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全程网上审批的解决方法是各个系统物理分散但逻辑上保持统一。

3、以动态监管为深入。在形成行业核心数据库及实现网上审批的基础上,水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另一个方向就是建设动态监管系统,实现行业数据库由静态资质信息向动态监管信息扩展,从而掌握行业企业的运营动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日常检查,实现对市场运行的有效规范。随着国家对社会信用体制的推进,水路运输行业诚信评价工作也在有序进行。水路运输信用评价信息化应用也是在此基础上的重要拓展,全面的行业资质信息、行业动态运营信息已为水路运输诚信评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以运行分析为亮点。基于水路运输行业的动静态信息,开展多维统计分析,从多个角度反应水路运输行业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智能决策与预警分析功能,支持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引导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将是水运行业信息化应用的亮点,体现了水运行业信息化从科学管理到智能决策的转变。

5、以公共服务为根本。公共服务一直是水运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努力的方向和根本夙求。基于行业的统一数据库、行业企业的信用评价结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等成果,为水路运输全行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使公众可以方便获取行业企业资质情况、出行航线班次的具体详情,在促进水运市场公共透明的同时,将有效提高水路运输的服务质量。

4.2国内水路运输管理信息建设整体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国内水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五、关键问题探讨

要实现水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存在如下关键问题:

水路运输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内河运输;区域经济;港产联动

1 金华市水运发展现状

近年来,金华市公路、铁路交通线基本覆盖全市,而内河航运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金华地区江河密布,北连通杭州、上海,东衔接沪甬温三个港口城市,西临浙江西部及闽赣皖三省广阔腹地,水系发达且拥有良好的建港通航条件。

根据2010D2014年金华市水路货运量变化趋势(见图1),金华市水路货运量自2010年以后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市场供需不平衡。近年来,金华市水路运输市场受公路、铁路运输市场的冲击较为严重,运力供过于求的问题不断扩大,导致水运市场发展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之中,急需新的货源通道。

(2)航道通航受阻。受钱塘江下游七里泷船闸更新改造工程和钱塘江中上游衢江(金华段)航运开发项目的影响,金华市境内大部分航道处于断航和封航状态,多数船舶处于停运状态,少部分金华港籍船舶在上海、江苏等地进行货物运输业务。

(3)政策对水运发展的限制。随着环境整治政策及“五水共治”政策的不断推进,兰溪市政府实施了禁采砂石、取缔或拆除沿江中小砂石装卸码头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区内水路运输市场的发展。

(4)市场内竞争压力。金华航区内业务经营者大多为个体户,目前全市水运市场不仅地区内竞争力大,而且存在地区外竞争,还存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及运输市场内的竞争压力。在此形势下,大多数个体船户选择暂停营运,从事其他职业谋生。

受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目前金华市内河水路运输市场的货源逐步由“供需失衡”向“由水转陆”的方向恶化,导致内河水路运输逐渐失去货运市场的份额。为了摆脱现状困境,稳步发展金华市内河航运,寻求发展的突破口,应把握市场新机遇,在加强水路运输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推出有利政策导向的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设立物流集散基地,使水路运输与其他运输充分衔接,提前规划发展港口物流经济体系,拓展未来水运市场发展空间。

2 金华市水运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运输,运输市场发展也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带动。不同的运输方式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优势和作用。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内河运输的时效性和运输范围受限较大,但随着航道网络的不断完善,且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契合,内河水路运输的劣势将不断被其优势所掩盖。

2.1 水运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

2.1.1 运输成本优势

以金华市煤炭货种为例,从安徽淮南运到兰溪,铁路运价为110元/t,水路运价为70元/t,水运可节约运费40元/t。以兰溪电厂日用煤量1.5 计算,每天可节约成本60万元。[1] 由此可以看出,水路运输的成本优势相当明显,如果可以充分发挥其运输效率,势必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进而推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

2.1.2 环境成本优势

以兰江航道改造工程为例,此工程用地约0.6亩/km,相较于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用地约54亩/km和复线铁路一般用地约38亩/km,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资源耗用较少,成本优势明显。

2.2 金华市潜在的水运市场

2014年,金华市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居全省第三。“十二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强汽车、装备制造、现代五金制造、现代小商品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市本级技术创新财政扶持资金从2012年的808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万元,政策的普惠性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金华市着重以先进装备制造为发力点,重点发展的汽车、装备制造、五金等产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十分旺盛。金华市港口主要集中在兰溪和婺城区境内,具有提供原材料物流配送服务的空间和条件。提前规划港口物流基地,将重点产业以物流集散点、物流中心等方式与内河运输相联系,使金华市内河运输市场得到迅速发展。

3 金华市内河运输市场发展建议

3.1 借力政府推动

借助政府重视之机,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配套制定港航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利用政策优势,推动航运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带动航运市场发展。保证资金量投入,注重发挥政策性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财团、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等多元化投资主体,保证有效投资效益,通过内河运输发展拉动区域产业发展。[2]

3.2 谋划港口物流

由于内河自身自然条件的限制,其运输通达性和网络化程度有限;因此,应考虑港口物流规划,以港口为中转服务站,提高内河运输与海洋运输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程度,致力于发展多式联运,充分利用各类运输方式的优势提升内河运输的机动性、灵活性、时效性。

3.3 发展港产联动

积极助推港产联动发展战略,联系本地区区域性产业特色,围绕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物流需求,布局临港产业基地、港口物流基地、综合物流集散中心等。推动沿江产业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沿线区域服务业发展,打造江港区域循环经济。

3.4 联合区域内河水运

推动内河运输企业与周边已形成规模的地区企业的合作,支持本地航运企业与钱塘江沿线运输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加快江海联运发展,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区域互动协调能力,实现水路运输共同发展。

3.5 重视环保,强化管理

注重环境保护规划,提前做好节能环保措施,考虑节能减排成本,打造绿色航运。加强政府部门管理,完善水路运输市场管理监督制度,培养新型水路运输管理人才,强化市场准入标准,为内河水路运输市场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4 结 语

目前,金华市内河运输市场处于培育阶段,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开发阶段,但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内河运输市场处于萎缩状态。富春江船闸瓶颈的打通,衢江、兰江航道的开发,将为区域内河水运市场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为更好地把握机遇,应提前考虑港口物流发展,结合金华市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紧扣港产联动发展主线,带动水运市场经济稳步复兴。

参考文献:

水路运输现状范文第3篇

下面我就五个方面入手,阐述我是如何通过培训学习,进而掌握直接把我们的工作职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方法。

一、执法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要做到紧急事件处理妥帖,就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人为本,保护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应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采取措施优先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失。2、责任明确,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要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职责明确,分工负责,按既定程序和方法快速上报和处置。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基层先行、逐级处置的应急处置模式,建立交通系统配合市政府执行任务应急预案、全局统一指挥处置行业重大突发事件预案、交通系统行业和单位专项应急子预案三级预案体系,按接报突发事件的信息类别快速启动相应预案,分级控制和处理,分级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有效预防,快速启用科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科学预防,准确预防,有效预防。首先要建立反映灵敏的信息接报和信息服务体系,准确确认信息,准确预测预警。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措施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防止或控制突发公共事件的恶劣影响和灾难性后果。应急工作预案要注重操作性、适应性、实用性,一看就懂,一看就能操作;要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系统信息报告体系,实行“上下结合、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及时、迅速、有效收集和上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保持信息畅通、通讯畅通,接报突发事件信息能快速反应,依法快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实现早预防,早控制,早处理。4、平战结合,常备不懈要树立应急工作日常做的意识,平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和机制准备,做好预防和演练工作,确保事发时能够高效快速发挥作用,经常性的日常工作与事发时的应急工作结合进行,做到常备不懈,事发即来,来之能战。5.依法规范,系统联动应急工作要以交通运输系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与有关政策相衔接,全面规范和健全交通运输系统主体应急预案、配合市政府执行任务的运力保障预案、系统内各行业各单位的专项子预案,建立统一指挥、专项负责、责任到人、处理得当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模式。整合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所有运力保障和应急保障资源,构建功能完善、内容全面、覆盖面广、信息共享、决策科学的应急技术支持平台;准备一批统一管理、质量过硬、技术熟练、反映迅速的应急保障运力资源;建立一批专业知识精湛、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经验丰富的交通运输行业决策咨询专家组织,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集体联动,各自发挥作用,科学解决问题。6.公众知情,群防群救预测到即将发生公共事件或发生公共事件后,要按照有关信息披露制度规定,通报一定范围内知晓;对于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要及时通过社会媒体向社会公开,避免谣传的信息先入为主扰乱公众视听,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对于需要全社会人民群众共同协防控制的公共事件,要及时向人民群众传达正确的处理办法,做到群防群救,防止不法分子借机生事,扰乱社会正常秩序。

二、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掌握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基础知识,最关键的是建立良好与和谐的交通水路与港口行政管理执法环境,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基础知识理论掌握的好还不够,要工作做得更出色,必然是在前提条件准备充分情况下才能做好。前提条件是首先要摸清辖区的水路港口情况及其特点,充分做好行政执法和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所要掌握的辖区水路交通情况包括:辖区人口数、辖区总面积、通航里程总长度(包括长江航道及内河航道)、名称和等级、乡镇渡口数量、港口码头数量、行政村及自然村数量、各种船舶型号、参数、数量、本籍船员人数及分布规律(即每个村有多少船舶及船员),这些船舶主要从事何种营运,其运输时间、路线呈何规律,该辖区的客流、物流有何特点等等,充分掌握这些第一手资料后进行整理,制订详尽的台帐,掌握了这些材料将为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奠定坚定的基础。在订立台帐、汇总统计数据资料时,一是要特别注意研究有关项目指标的异动状况,以数据为反映执法和管理工作的标尺,善于从数据的变化中提炼、寻找规律,总结工作经验和找出工作不足;二是对重点管理对象,如乡镇渡口中的学生渡口、港口经营中的危货作业码头等,要建立和完善专门档案。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我们在日常执法时,就能够做到心中有底。

三、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港口法及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

为规范港口经营行为,维护港口经营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我们行政工作人员的职能就是监督以及使用行政手段管理港口的安全以及港口的正常运作。所以熟悉相关港口法及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管理法规定中提到,在旅客严重滞留或者货物严重积压阻塞港口的紧急情况下,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进行疏港。港口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采取措施,进行疏港。港口内的单位、个人及船舶、车辆应当服从疏港指挥。这个给予了行政管理人员公道的执法范围。

在管理法中,规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制定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旅客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建立健全港口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我们行政工作人员在制定应急方案时候就可以在管理法的大前提进行。

在日常监督检查执法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第四章监督检查第第三十一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港口安全生产情况和本规定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向社会公布。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旅客集中、货物装卸量较大或者特殊用途的码头进行重点巡查。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被检查人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

根据类似条例进行有根据的执行行政管理。

四、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实务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谈了关于目前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现状。目前,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基本上杜绝了“水上三乱”和其他重大违法行政行为,企业和船民对港航管理部门的评价和满意度逐年提高,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基层港航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普遍在执法观念深层次上存在一些误差,具体表现在:

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往往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行政处罚一罚了之,只要当事人罚款交到位了,自己就认为工作做到堂了,案件也可以结案了,至于执法的程序是否合法、文书的使用是否准确、违章行为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纠正、当事人是否受到了教育等重要因素,都缺乏充分考虑。这对于我们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实务的更好开展形成了制约瓶颈。

解决的方法就是树立正确的执法意识。通过对近年来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对水路运输行政执法现状的深入思考,我深切地体会到:思想和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有规范文明的执法行为,行政执法中只追求结果不重视过程是严重的观念误区,树立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时效意识这“三大意识”,对于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从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现状来看,我们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最需要的就是提升自我行政管理素质,加强行政管理工作,通过职业教育达到进一步完善水路运输与港口行政执法的目的。

水路运输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字:交通运输 运输方式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或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发展。工业革命发生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型运输工具的不断更新出现,我国的交通运输从最初的人力、畜力、风力等落后的状况发展成为当今以机械动力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局面。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由于不同运输方式都有自己发挥优势技术经济特征的特定条件,各种运输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不同的经济技术特性。

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较高,因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相关部门也在相继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交通运输业进行大力投资,其目的是保证我国交通运输业尽可能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运输需求的需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交通运输的相关政策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引起了现实运输供给不能满足人类的各种运输需求。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

1、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公路运输的优势为机动灵活、速度快、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它在保证我国客运与货运畅通,维持运输供给方和运输需求方的利益,促进公路运输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运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公路客运与货运的需求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公路运输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修建高速公路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其中有一部分耕地,虽然农民得到一定补贴,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公路建设还会引起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据统计造成大气污染的诸多因素中,公路运输比重较大,各种车辆尾气排放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针对公路运输导致的负面问题,发展低碳交通越来越重要,同时开始研究低耗能、低排放的交通运输工具。

2、水路运输的发展状况

虽然水路运输速度较慢,但水路运输具有成本低、运量大、通用性好等特点,所以水路运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我国的水运主要包括内河运输、沿海运输及远洋运输。我国水运发展初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运输工具相对落后,人们只能在有限区域内活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工业革命以后,以机械动力为代表的运输工具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水路运输也不例外。无论是内河运输、沿海运输还是远洋运输,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形成了相互竞争的格局,有些水运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虽然我国水路运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内河运输大多利用天然航道,而人工开发的航道利用较少,码头数量设置及管理体制都不能令人满意。

3、铁路运输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在未来发展中仍将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规模和运输能力有了明显的扩大和提高,运输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和设备不断更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多条南北及东西铁路干线,铁路干线总里程居于世界前列。铁路运输不仅运量大、通用性强、客货到达准确性好,而且相对公路运输环境污染较小。由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迅速,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但是我国铁路运输总量仍在增加,只是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增速较慢。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铁路运输发展还存有差距,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铁路网密度低、布局不合理。我国东南与西北地区的铁路网密度差距很明显。第二、运输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第三、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不利于铁路运输走向市场。

4、航空运输发展现状

航空运输机动性强,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最快,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民用还是军用均取得了较大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民用经济快速发展和航空运输要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对我国航空运输发展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大了对其发展投资和扶持力度,使我国航空运输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航空运输适用于地形复杂、地面交通困难的地区、远距离城市间客运以及人口稀少、货运不多的边远地区。

5、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

管道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具体表现在工程量小、运输的连续性强、运输管道埋于地下,对地面的占用较少。由于管道运输是一种专门的运输方式,只能运输一些特定的货物,主要是液态的石油和气态的天然气等。管道运输投资大,对金属的耗用较大,这是我国发展管道运输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二、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

1、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一、干线公路的高等级化。公路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输车辆的速度及安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数量和载重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干线公路的要求也从以前对量的要求提升到现在对质的要求。高速公路将继续推动公路运输的发展。第二、汽车运输高效化。由于运输装备不断改善以及人们对运输效率与效益的更高要求,那么汽车运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向高效化方向发展。第三、公路运输技术发展将推动公路设计、交通管理和车辆诊断的电子化,以及公路工程作业的机械化等方向发展。

2、水路运输发展趋势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的趋势:第一、货物运输船舶将会向着专业化、大型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第二、水上客运旅游化、高速化、滚装化。第三、水运管理和航行安全系统电子化。如果我国水运发展能从这些方面入手并能够实现这几种趋势,那么我国水运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能够满足需求者的需求。

3、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仍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一、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合理利用能源,最终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火车的牵引动力逐渐地被电力、内燃牵引所代替。我国铁路运输动力基本上都以电力为主。第二、铁路运输为了满足运输需求者对时间要求,铁路客运将会向着高速化的方向发展,高铁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速度。第三、由于运输需求的多样化,运量的不断增加,铁路运输将会实现大宗货物重载化。第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铁路运输技术水平将会继续提高。

4、航空运输的发展趋势

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并能够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满足人们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它们在各自领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航空运输也不例外,我国航空运输发展体现出了干线飞机巨型化、超高速化、安全保证系统的自动化、营运管理和运输服务电脑化等特点。

5、管道运输的发展趋势

管道运输主要向运输管道直径增大化、运输线路远程化、运输管道安全化和运输信息实时跟踪化等方向发展。

三、总结

总之,我国交通运输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由过去计划经济向现在市场经济转型,各种运输方式也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实现对运输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广大人民的运输需求为主导,站在整个交通运输业角度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注重每种运输方式内部之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有效衔接和合理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贻龙,邵振一.运输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水路运输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河;航运企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F5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236-0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河航运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安徽省蚌埠市内河航运资源丰富,发展条件优越,作为传统的航运大市,全市每个县,包括一些乡镇,几乎都成立了集体、私营、股份制经济性质的航运企业。这些企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腹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劳动者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形势下,内河中小航运企业稳定发展,对构建健康高效的内河水运体系影响深远。

一、内河航运企业作用及特点

1、企业数量和规模明显扩大。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全市船舶运力及航运企业发展迅速,运力居皖北地区首位,航运企业数量占皖北地区30%。是皖北注册运力、航运企业和航运人才最密集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截至2016年底,辖区水路运输企业121家、水路运输服务企业 2 家,全省第二。船舶保有量3958艘、597万载重吨,运力全省第三。按营运区域划分,从事沿海运输企业20家,长江干线中下游及支流省际运输企业121家;按经营资质划分,具备危险品运输资质的企业7家,具备集装箱班轮内支线Y质的企业51家,从事普通货物运输企业63家;按载重吨位划分,10万吨以上19 家,5-10万吨22 家,1-5万吨47家,1万吨以下33家。

2、企业实力和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水路运输以投资少、运力大、成本低、能耗低的优势,对于运输费用占整个售价较大比例的大宗货物,具有明显优势。地区航运承担着大部分矿物性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石、煤炭、生化原料、化学肥料及农药、钢铁等货物的运输。蚌埠市丰原生化、八一化工、天润化工等精细化工企业原料、产品调运大部分由水运完成。水运为腹地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运输保障作用。

3、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全市抓住国家实施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内河船型标准化、液化船双壳改造、船舶防污染改造、新建LNG动力示范船的有利时机,引导航运企业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加快标准船型推广,单船平均吨位已达1500吨,并由过去单一散货船发展到集装箱船、液货危险品船、多用途船等科技含量较高特种运输船舶。全市完成船型标准化改造982 艘,防污染改造 348 艘,运力结构逐步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4、吸纳大批城乡劳动者就业。水运是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不仅直接吸纳从业人员,同时带动钢铁、船舶修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间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成为吸纳城乡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截至2016年底,全市在册船员1.7万人,居全省第一,带动就业约8-10万人。

二、航运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营粗放,管理水平偏低。辖区现有航运企业,大部分是由原个体经营者发展起来,或由集体性质航运企业改制形成的,尽管形式上是公司化经营,但管理能力不强,管理水平偏低。另外,有近20%的船舶属挂靠经营性质,个体投资、分散经营,航运企业基本只收管理费而不参与实际管理,挂职不管,使管理成为盲区。

2、企业规模小,专业人才缺乏。大量的中小航运企业缺乏规模化经营,管理者大多满足于跑跑腿、收点管理费,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弱,遇到水运市场不景气则无法抵御风险。企业内部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有实际经验的高等级船员严重不足。这些中小企业在经营资质上很难满足《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安全管理难以到位。

3、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内河沿线综合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多种运输方式并存且相互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铁路、公路分流了部分内河航运货源。加之船舶运力过剩、经济增速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运力与运量供求关系失衡情况十分突出。大部分企业为争取货源压价竞争,导致水路运价大幅下降,严重影响航运企业经济效益。

4、企业融资难。由于金融部门加强信贷风险控制,对中小航运企业的认定也主要以大企业指标作参照,评定信用等级,所以大部分中小航运企业很难达到放贷要求。船舶更新改造资金依赖民间借贷,资金成本高。

三、促进中小航运企业发展的建议

1、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一是鼓励航运企业之间、航运企业与大型货主之间联合经营,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培育出几个股权明晰、制度健全、经营科学、持续发展,在全流域及至全国航运市场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二是大力扶持专业化航运企业发展,支持集装箱运输、液货危险品运输、江海直达运输等。三是控制航运企业挂靠经营船舶数量,由行业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实际能力,制定自有船舶与挂靠经营船舶比例标准,保证企业对挂靠船舶的管理切实有效。

2、培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一是发展水运教育事业。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克服人才瓶颈是航运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政府部门应予引导,鼓励各地兴办船员资质培训教育机构,让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知识结构新、创新能力强的年轻人从事水运行业。二是由船东协会组织,从现有航运企业中,选拔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企业家作为培养对象,有计划的组织到水运专业院校短期培训,或到国内知名水运企业学习考察,提高航运企业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决策水平。

3、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扶持。一是在国家、省、市“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促进航运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十三五”及至今后一个时期,扶持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二是借鉴发达国家扶持水运发展的成功经验,减免税费、发放补贴,引导大宗货物“弃路走水”向水运聚集。三是加大内河水运建设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提升航道等级,适应大型船舶航行要求。按照多功能、全天候的标准,兴建、改(扩)建适应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的码头泊位,实现快装快卸要求。

4、持续规范水运市场秩序。一是加强经营资质和安全资质的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市场预警和退出机制,保护合法经营,对非法经营者予以惩戒和清理。二是建立水运企业诚信制度,引导、督促企业建立自觉遵法守法的自我约束机制。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遏止市场恶性竞争中的自律作用,保障行业整体利益。

5、多种形式解决融资难题。一是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招商引资等形成,引进或成立专业从事船舶抵押贷款的担保公司,并在航运集中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专门为中小航运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二是加强银企对接,协调各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拓展可供中小航运企业抵押担保的资产范围。三是鼓励中小航运企业采用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筹集资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