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Ⅲ度烧伤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001-02
Ⅳ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ositive Drug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aFGF and bFGF in the Treatment of Ⅲ Degree Burns/YANG Deng-qi,LI Xiu-li,SUN Jin-hua,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9):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h-aFGF) and basic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treatment of Ⅲ degree burns. Method: The study enrolled four hospital 47 cases of deep burns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given admission within 72 h corresponding tangential excision, skin graft, anti-infective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AFGF treatment group of 24 patients given treatment (tangential excision after washing, skin graft treatment, postoperative dressing). BFGF control group of 23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aFGF administration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method exactly. Two continuous treatment 21 days, observe wound healing, skin flap survival and adverse events. Result: The complete healing time, 30 d healing rate of skin graft survival area were (44.2±4.2)d, 75.0%, (94.7±5.8)%, the control group were(48.8±4.6)d, 43.5%, (87.4±6.4)%. 1 patient (4.2%) occurred sepsis in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had five(21.7%).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in treatment process. Conclusion: rh-aFGF to promote healing and improve skin flap survival role in improv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to heal than bFGF.
【Key words】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Ⅲ degree burn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 City,Chongqing 550004,China
Ⅲ度烧伤创面较深,残存的坏死组织常使创面产生局部强烈的炎症反应,并导致创面组织进行性损害,造成创面感染,影响愈合[1]。Ⅲ度烧伤创面累及表皮、全部真皮层以及皮下组织。由于烧伤后导致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破坏而形成瘢痕增生[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创面细胞增殖,抗炎,激活创面免疫功能等作用[4]。因此有助于重度烧伤创面的创面愈合及改善烧伤患者预后的作用。但目前aFGF与bFGF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课题组采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方法评价aFGF与bFGF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试验。纳入标准:(1)首次病例入选标准:烧伤面积≥50%TBSA或Ⅲ度面积≥20%TBSA的重度烧伤患者;(2)年龄16~65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1)糖尿病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有严重合并伤需作其他处理者。(2)伤后第7天,排除空腹血糖≥10.00 mmol/L或预计7 d内死亡的患者(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同时判断)。(3)烧伤脓毒血症。最终入选4个研究中心,47例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平均为(62.7±10.2)%,深Ⅱ度烧伤面积为(23.0±16.0)%TBSA,Ⅲ度面积平均为(21.0±18.0)%,烧伤指数平均为(44.0±14.0),重度烧伤38例,特重度烧伤9例,伤后首次手术时间为(4.9±2.5)d,其中火焰烧伤25例,热液烫伤18例,电烧伤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烧伤面积、烧伤程度、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立即给予深静脉置管系统补液抗休克,伴吸入性损伤者,根据呼吸道梗阻情况给予气管切开,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削痂,切痂平面位于浅筋膜与深筋膜之间,动作应轻柔,尽量保持焦痂的完整性。用等渗盐水冲洗切下的焦痂,置于体积分数0.2%的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30 min。焦痂打孔后,将自体微粒皮播散于其内面,回植于创面上。治疗组从入院时,削痂后,植皮过程中立即给予rh-aFGF术中冲洗治疗,同时给予aFGF喷雾治疗(3~4喷/cm,6~8次/d),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给予bFGF治疗,治疗方法与aFGF完全一致。两组同时给予抗感染(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营养支持(脱氧核苷酸、15~AA、脂肪乳、生长激素)治疗,两组临床常规给药剂量完全一致[5]。
1.3 评价指标
(1)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以皮肤愈合不残留残余烧伤创面为标准,同时记录45 d完全愈合率,60 d愈合率;(2)皮片成活情况:皮片完全成活面积(%)=皮片成活面积/总皮片面积×100%;(3)病死率、脓毒血症率;(4)治疗过程与aFGF或bFGF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愈合情况及皮片成活面积
治疗组患者完全愈合时间更短,30 d愈合率更高,皮片成活面积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愈合情况比较
组别 完全愈合时间(d) 30 d愈合率 例(%) 45 d愈合率例(%) 皮片成活面积(%)
治疗组(n=24) 44.2±4.2 18(75.0) 22(91.6) 94.7±5.8
对照组(n=25) 48.8±4.6 10(43.5) 18(78.2) 87.4±6.4
t/字2值 5.729 4.858 1.665 4.175
P值 0.023 0.028 0.197 0.034
2.2 病情预后情况
治疗组1例(4.2%)发生脓毒血症,0例死亡。对照组5例(21.7%)发生脓毒血症,1例(4.3%)死亡。治疗过程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大面积烧伤,其创面修复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是烧伤治疗的关键。只有及时、有效地修复创面,方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创面愈合是机体通过自身的再生能力,为恢复其表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维持内环境稳定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6]。在这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中,有多种组织和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各种调控因素参与[7]。采取何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一直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烧伤后坏死组织的存在,引起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的进一步损害而致创面加深。而创面进行性加深往往发生在伤后48 h内,及早手术削痂去除坏死组织,可减轻Ⅱ°创面的炎症反应程度,阻止创面进行性加深、维持局部组织生长因子的释放,从而有利于加速Ⅱ°创面的愈合[7-8]。bFGF是一种多效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广泛作用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组织和细胞。它的基本生物学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因此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另外基础研究显示FGF还可以抑制创面炎症,激活创面局部免疫功能,因此可能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9-12]。本研究提示采用aFGF治疗后,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30 d愈合率皮片成活面积分别为(44.2±4.2)d、75.0%、(94.7±5.8)%;对照组分别为(48.8±4.6)d、43.5%、(87.4±6.4)%。因此aFGF相比bFGF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皮片成活的作用可能更佳,可能与aFGF与受体亲和力较bFGF更强有关。另外治疗组1例(4.2%)发生脓毒血症,对照组发生5(21.7%),可能与aFGF抗炎、激活免疫功能有关。治疗过程中aFGF连续8周的治疗并未引起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证实aFGF对烧伤创面的处理可能优于bFGF,是疗效更佳的新一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药物。但本研究样本量过小,本研究结论应谨慎对待。
参考文献
[1]徐建军,林才,罗旭,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及联合皮下注射生长激素对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59-3561.
[2]劳兴珍,高向东.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素结合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0,17(4):372-376.
[3]毛远桂,张志安,肖长辉,等.削痂术在Ⅲ度烧伤创面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4,20(4):244.
[4]马文国,王健.小儿手部Ⅲ烧伤早期削痂植皮50例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50-51.
[5]赖铁军,周南.手背深Ⅱ度烧伤早期削痂植皮治疗体会[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255-1256.
[6]李校,许华,付小兵,等.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伤愈合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4):312-315.
[7]孙同柱,付小兵,孙晓庆,等.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量效关系[J].现代康复,2001,5(9):31-32.
[8]王国梁,王芳,乔向坤,等.烧伤整形中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27-128.
[9]刘,马嵘,马珂,等.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的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8,39(1):87-90.
[10]王秀宝.艾夫吉夫联合水凝胶在1例浅Ⅱ度压疮患者创面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156.
[11]马常明,蔡景龙,牛扶幼,等.机械磨削联合微针导入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2,15(10):2421-2423.
一、现代营林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营林技术在我国林业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营林技术本身作为林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林业经营的整体效益,对经济树种进行布局,以此来使植物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另外通过对营林植物种类的丰富,能够保护生态的平衡,从而保证陆地生物的多样性;在实践方面,营林技术能够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使那些濒临灭绝的植物得到保护,并且有效减少由于植物多样性的减少而带来的生态损害。
二、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在现代的营林技术当中,为了有效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在技术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技术难题和实施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林业工作者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以此来提高营林技术的整体水平,一般情况下,常见的营林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的病、虫害问题
有史以来,植物的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发展的首要因素,造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是植物的种植阶段,对植物的管理与规划不够规范,使其给病虫害的产生予以可乘之机。其次是生长环境的影响,个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特性有着一定的差异,需在相对良好的生长环境中才能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而在不符合其生长特性的生长环境中,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其病虫害抵抗性,这便成为植物产生病虫害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再次是自然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包含了多个因素,其中主要因素以天气状况、地理环境及温度等为主,若其环境影响达到植物最大承受临界值,则植物便会在短期内产生严重的病态。最后是人为因素影响,该因素包含了环境污染、人为破坏及虫害入侵而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等,对植物的影响较大,同时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林业工作者应该结合林场植物的实际情况,掌握产生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并且定期进行相关的巡视,一旦发现植物出现相应的病虫害症状,及时进行上报和处理;另外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从病虫害发生的源头来对其进行相应的预防,而不是等到病虫害发生之后,再被动地进行相关的处理。
2.炼山营林
炼山营林在我国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一种习惯,人们用火来对林地进行清理,然后在被清理的空地上进行植树造林,但是从现代营林技术的角度上来看,这种炼山造林能够引起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是一种极为不科学的营林方式。另外,采取炼山营林会造成山林中稀有物种的消失,造成林场周围生态的不平衡,从而影响林场的长期发展。这种营林技术违背了现代营林的目的,破坏了植物的多样性,这种方式会对地表的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遇到大雨天气的时候,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所以说,在进行林场营林的过程中,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考虑林场原有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达到现代营林技术的原有目的。
3.缺少对营林造林的保护
营林造林是提高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林业资源数量有着重要意义。但部分在林业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忽视了营林造林问题,导致其林业资源储备量逐年下降,植物种类随之减少,至此便对林业植物多样化发展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
三、现代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对林业的危害程度较大,所以说,林业工作者需要根据林场植物种类和病虫害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以此来保证营林植物的成活率和多样性,一般情况下,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林业工作者应该结合林场植物的实际情况,掌握产生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并且定期进行相关的巡视,一旦发现植物出现相应的病虫害症状,及时进行上报和处理;另外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从病虫害发生的源头来对其进行相应的预防,而不是等到病虫害发生之后,再被动地进行相关的处理;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物,需要定期对植物展开检验检疫工作,以此来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
2.根据当地条件,展开混交营林
现代营林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混交营林,这样可以提高林场空问的整体利用率,降低由于病虫害而带来的损失,同时还能够丰富林场植物的种类。在进行混交营林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不同特点,对林场的空间和地势进行合理安排,另外根据林地条件,对混交林的面积不断扩大,以此来丰富植物的整体种类,促进混交林的生长发育周期,以此来提高林场的整体经济效益。
3.加强营林过后的植物保护
在进行大范围的营林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植物的后续保护工作,保护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植物本身的成活率进行保护,定期对植物进行观察,以此来增强对林场植物的保护;其次,要加强对林场周围的巡视,严禁砍伐树木,另外要禁止大型家畜的放牧活动,以此来保护林场的植被不受破坏,保持植物的生态平衡。
4.适当封山育林
为了提高林场植物的整体成活率,加强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还要根据林场植物的整体生长情况,进行适当地封山育林,这样,可以降低人和动物对林场植物多样性的危害;另外,封山育林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一般是在植物的生长关键期来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植物的整体成活率。
四、结语
【关键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整个自然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园林绿化自身的需要, 也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体现保护与发展生物多样性, 如何将城市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 利用生物多样性, 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特征
1、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维持城市空气中CO2 - O2平衡, 植物多样性还可以起到缓解热岛效应、防风治沙等作用, 同时还为长期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的人们提供充分接触自然的机会, 从而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2、城市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1)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 城市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物, 严重影响了各种生物的正常生存繁衍, 使许多物种难以适应而死亡,同样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2)栖息地的破坏
城市大量的生物栖息地都被建筑、道路等取代, 极大地改变了城市自然的结构和功能, 致使生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很多生物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置, 从而导致植物数量减少, 种类贫乏, 随之一些动物和昆虫也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最终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低, 并使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
3、城市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向往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观赏、休憩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地位。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不仅可以丰富城市园林绿地的景观效果, 增加季相变化和自然性, 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绿地的异质性, 使之更能抵抗外力干扰而趋于稳定, 如病虫害发生将有所减少等, 最主要的是能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
(2)城市园林绿化是保护和发展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城市园林虽然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但其主体仍是生物群落, 本质仍是自然。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多样, 城市绿地系统中道路绿带、河流绿带、防护林带都属于带状廊道, 具有分隔、屏障、过滤和连通的性能;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结点”与带状绿地组成网络骨架, 具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另外, 园林绿地能够提供多样的生境, 支持的物种也就更丰富; 园林绿地还是城市当中相对以植物为主的自然空间,有利于招引鸟类等野生动物入城, 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是自然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基础,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植物资源。
园林绿化要应用尽可能多的植物品种, 充分利用植物中的变种、变型等植物材料。
1、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1)根据功能选配植物
绿地系统规划中, 植物种类的选择对于科学构建生态系统起决定性作用。要达到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除了提倡乔、灌、草结合, 常绿落叶兼顾, 速生慢长共存, 以及适地适树等基本原则之外, 应重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能发挥的功能, 即能否为鸟类、昆虫、食草类动物等消费者提供食物,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然而目前很多城市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关注的只是植物种类和配置模式的多寡, 却很少关心依附于这些植物的各种昆虫、鸟类以及其他动物的多样性, 忽视了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生态功能整个城市绿化的核心问题。因此, 在树种选择上, 要考虑到观花植物的数量和花期的分配能否为蜜蜂等益虫提供蜜源; 观果树种的数量和开花、挂果季节分配能否为城市留鸟提供正常的食物; 注意林木的种植尤其是小灌木、地被植物的配置, 应以自然生长为主, 尽量减少灌木的过度修剪, 从而给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
在规划和设计各类型生态园林时, 在体现主要功能的前提下, 要考虑生态学上的科学性, 充分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 保护和发展城市生物多样性。生产型园林应充分利用各种庭院、城郊空地及垃圾填埋场, 建成果、药、木、花、草等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园林系统。观赏型园林可以充分利用观赏植物, 观赏动物资源; 抗逆型园林则可以充分发挥其抗污染、净化环境的功能, 充分利用城市的各种逆性生境, 引进抗逆性强的动植物种类。
在规划设计时, 设计者应充分了解植物的观赏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遵循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地适树的原则, 乔、灌木、花卉、地被和谐搭配, 各层空间布置合理, 形成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保护和推广优良乡土树种, 本地植物往往能体现本地景观特色, 最适合本地生长条件, 也比较容易达到景观的稳定性, 符合适地适树的人居环境建设原则。
(2)根据生境类型选配
生态学中有“群落生物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理, 也就是说, 通过增加物种多样性, 能有效提高群落的稳定性, 然而常常被人们忽略,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可能随不同地区的生境不同而改变, 如炎热干旱的沙漠气候区, 形成一个稳定群落所需要的物种数肯定比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区少很多。因此, 根据生境类型选择适生树种, 对构建稳定的绿地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生境因子分析方法, 按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 将园林植物归入相应的类型中, 在根据群落学原理进行配植, 有效提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 这对促进绿地系统天然更新, 降低植物养护成本, 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3)古树名木和乡土植物
古树名木和乡土植物代表了自然选择或社会历史选择的结果, 是与本地气候和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地带性植物。古树名木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可作为树种规划的参考依据, 大力利用乡土植物, 可构建具有城市地带性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化性格局, 同样有助于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风貌。
2、根据动物选择性规划种植植物
根据动物的食性, 规划种植生长坚果、浆果以及核果的植物, 科学地按照不同树种物候期配置观果植物, 保证其在时间分布上的连续性, 尤其是在深秋、冬季和早春这些留鸟食源匮乏的季节, 挂果树的数量对维持其正常过冬起决定性的作用。传粉昆虫, 可考虑观花种类的合理配植。通过种植松、柏、杉或其他结坚果的树木, 招引松鼠等啮齿类动物。倒木对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而言是很重要的隐蔽物, 腐烂的树木还可以增加昆虫的丰富度, 从而可以提高食虫鸟类的生存能力。
根据当地鸟类和昆虫的食性特点, 适当多栽和合理配植一些多年生的不同种类的观花、观果和蜜源、香源之物, 以吸引更多的昆虫传粉和鸟类传播种子, 增加物种基因交流的机会, 使其种群稳定增长并逐步扩大分布范围。此外, 还必须注意绿化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重视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增加植物群落的层次性, 以增加园林环境的多样性。
3、湿地的保护和利用
湿地是广义城市绿地范畴内的重要景观类型,被喻为“自然之肾” 也是城市鸟类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城市中的各种水体, 形成了城市中的有独特功能的湿地环境, 它不但有调节小城镇微气候、水体的过滤和自洁作用, 也是多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繁衍栖息地,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4、合理建设动植物园
选择特有、珍贵和有发展潜力的植物与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合理配置, 以保护原有的生态资源作为前提条件, 设计有地方特色的各类公园,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地, 同时发挥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和普及作用。
5、增加园林绿化植物的多样性
园林绿化部门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的引种和繁育工作时, 应根据植物分布的地域性特征, 充分利用同一植物区系的物种资源, 重视乡土植物的利用, 加强乡土树种的选择、驯化工作。绿化中乔、灌、草, 应有适当的比例和合理的搭配, 以增加植物群落的层次和物种多样性, 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6、尊重自然, 更新管理观念, 推行环保工艺技术
根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物种相生相克的原理, 积极利用生物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此外要积极实施3R ( reduce, reuse, recycle)技术, 倡导生态文化和绿色风尚, 减少污染和人为干扰, 保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谦.知山知水 树木树人――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绿化纪实[J]. 国土绿化. 2012(07)
[2] 冯强,彭影,郭彩伶,徐子超,祁昕5.杨柳飞絮治理技术[J]. 河北林业科技. 2012(04)
0 前言
生物多样性本身对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资源消耗性经济的发展,资源总量严重下降,许多生物濒临灭绝,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与此同时,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水平实现根本性的提升,促进我国的发展。
1 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现状
城市作为当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其本身在进行人工建筑规划的同时,又融合了许多自然因素,从而保证城市整体生存环境上的平衡性。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在城市中建设了许多大规模的工厂,由于其本身没有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处理工业废料、废水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净化,被污染的土地和水源给生物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危害,许多生物因此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致许多生物被灭绝。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不断向外延伸,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公路以及房屋建设,土地资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下降,基于此,生物本身的栖息地就会逐渐减少,城市建设中留给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空间越来越小,许多生物无法在城市整体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定位,逐渐消亡。随着生物的逐渐减少,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城市本身的发展,给城市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
但是,经过有效的调查,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虽然对城市生物多样性有着一定的认识,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然而从认识的整体上而言,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未做到健全和完善,保护的整体水平未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在这样的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化的措施,促使其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全面性的认识,促使其自主进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2 进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城市的环境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处于发展建设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阶段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够有效缓解当前不断恶化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通过对其进行保护,保证城市生态平衡,为城市的健康高效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另外,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能够保证当前生存区域的平衡性发展,并且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本身的科学性,通过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城市建设水平,推动城市的发展。
3 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性应用
3.1 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注重物种多样性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在工作过程中,对不同物种在当前区域中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全面性的分析和研究, 从而保证其引种和繁育工作的成功,为物种多样性的实现奠定基础。多样的物种构成对城市中的园林绿地有可持续发展潜力,而单调的物种构成使园林系统相对脆弱,一旦发生不可抗的灾害或者病虫害,就可能失去原有的功能,如美国白蛾这种灾害性的病虫害。
另外对各种不同种类的物种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通过对乡土性物种的科学性驯化,促使其生物多样性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采用不同种类的乡土植物有机组合搭配,不仅起到了绿化、美化作用,还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较好地反映该城市所在地域的植被特征,使城市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采取有效的办法增加园林绿化中的种类,从而实现植物上的多样性,利用植物,吸引不同的动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的均匀性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此同时,增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的科学性,并有效保证其整体的生态平衡性,保证其实现长效永续性发展。
3.2 在城乡交错区域进行园林绿化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增强其功能,首先必须保证各个绿化带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在城市园林绿化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其各个区域绿化带上的联系性,有利于各个不同种类的物种进行迁移,从而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第二,在城乡交错的地带,同时也是城市和乡村重要的分界线,在城乡交错地带进行生态工程建设,能够保证其实现各种动物之间的迁移活动不会受到限制,从而保证城市生物多样性,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城市实现健康高效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绿化趋势是多样性、群落性、生态性和功能性的,乡土树种将更受重视,园林绿化的发展,需要景观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4 结语
总之,城市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片面性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促使人们进行自主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在园林绿化过程中,运用生物多样性保证园林建设过程中的科学性,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园林建设水平,并且为城市整体性的生态系统平衡奠定重要的基础,最终提升城市整体的大环境的目的,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周福波.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J]. 绿色科技. 2015(5)
[2] 陈晓菲. 基于生物多样性的海绵城市景观途径探讨[J]. 生态经济. 2015(10)
[3] 邱玲,陈泓,高天. 融合生物多样性与景观认知评价的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之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 2016(1)
[4] 沈清基. 土地利用规划与生物多样性——《针对英格兰东南部地区规划和发展部门的生物多样性指南》评介[J]. 城市规划汇刊. 2004(2)
[5] 张军,董彩丽,王崇,李治阳. 生物滞留设施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 2016(07)
[6] 张翔,王雪松. 台湾地区EEWH绿建筑评价系统“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演进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5(3)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保留;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09203
1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距离自然越来越远,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因此人们想要亲近自然的愿望使生态园林处于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生态园林是遵循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学等科学的原理,以植物材料为主体,其他造景要素为辅助,建成既有园林外貌,又有科学内涵,具有多种功能与效益,景观优美舒适,人与生物和谐共荣的生态环境或生态系统,在单体园林中科学地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以达到顺应自然,提高环境质量,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的园林绿化目的。
既然植物作为生态园林的主体,因此建设生态园林的景观场地中,生长良好、形态美观的原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保留价值。
2生态适宜性原理
生态适宜性是指经过长期的与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对当地的光、热、温、水土等生态环境产生了生态上的依赖性。生物长期生长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其本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也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异。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生长良好的植物对于它生存的环境有更高的适应性。
在生态园林的场地中,显然原生植物比移栽植物对该场地环境有更高的适应性,只要施工时给予一定保护,生长良好的原生植物会比移栽植物更迅速的构建更好的植物景观效果。例如:同样是一丛花灌木,如果是场地的原生植物,它枝叶饱满而且开花繁茂;而移栽的花灌木不但枝条稀疏而且需要几年的生长适应时间才能更好地开花,而且也不能排除这丛花灌木由于不能适应场地的环境而死亡的可能性。
风景园林设计者应了解并尊重场地中植物的自然演进过程,适当保留场地中生长良好的乔木以及景观效果优良的灌木、地被群落。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原生乔木和原生灌木、地被群落有机的结合到设计之中,满足园林功能及景观效果的同时,维护场所固有的生态环境的健康。
3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由于过快的城市化建设,很多生长良好乡土植物被连根铲除,加上有些园林工作者偏执的认为乡土植物就是影响城市景观随处可见的杂树野花,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引进外地的植物。由于乡土植物太过廉价,苗圃也不做乡土植物的育苗。从此很多乡土植物就从城市中彻底消失了,这使很多与这些植物共生或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也被迫迁徙到城市。这严重的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更违背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需要保留场地中原生植物,如景观效果良好的原生乡土乔木、灌木、以及野花。只有保留场地中的原生乡土植物,才能使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持续保存,才能保证景观中总体生产力达到最高水平。景观多样性还是保障景观功能正常发挥,保证景观稳定性的前提。在生态园林中保留场地中的原生乡土植物群落相当于城市中构建了生物的栖息地斑块,使动物又回到城市中与人类共同生活。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季义力:浅谈生态园林保留景观场地中原生植物的重要性园林与景观
4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树体高大或树龄较大的树木,其枝繁叶茂,叶面积大,能进行强有力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大量的叶片能够减少尘土,截留雨水,保留原生大乔木可以起到良好的生态作用。
既然是生态园林,动物在其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中需要有健康的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都是植物、动物的共同作用产生的。
而保留原生植物,对保护场地中原有动物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大树上撘巢的鸟类;在灌丛中生活的小型哺乳动物;以及在芦苇丛中生活的蛙类;以及以原生植物为寄主或者和原生植物共生的昆虫,并吸引了以这些昆虫为食的鸟类……保留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原生植物可以有效的保留场地中原有的动物,并快速构建生态园林中的生物链。
然而如果完全不保留原生植物,而苗圃植物不能满足造景需求,大量搞“大树进城”会严重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众所周知,森林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群落,大规格树木是这些群落的骨架,将它们连根挖掘取走,必然对周围环境引发连锁反应,使其他种类的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从而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大树在移栽后,往往要进行修剪才能提高成活率,这将改变大树原来的面貌,减少绿量、降低生态效益,而且移栽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特别是一些较大年龄的老树。有些大树移栽到异地后,会因不适应而枝枯叶落,从而降低绿化效果,有些大树甚至会因不适应而死亡。
因此,保留原生植物不但保护了景观场地中的生态环境,而且避免了山林的生态环境由于移走大树而遭到破坏,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