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联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度认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大意义
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为此,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不断推动科技与金融的合作。
(二)着重关注科技与金融结合构架的系统性
首先,要从金融体系的本质含义出发,揭示科技和金融结合的相互联系系统以及构成这一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的内涵和外延。着重对于科技金融机构、科技金融市场和科技金融监督与管理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其次,要以金融机制的内涵作为研究起点,搜寻科技金融的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规律。重点从机制运作的三种形式――行政一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一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和监督一服务式的运行机制的比较出发,设计出有利于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的科技金融体制。
再次,要从金融模式的内涵出发,寻求实现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的最优方法。力图突破现有框架,找到创新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科技资本市场和科技保险的途径。
最后,要从风险控制方法入手,寻求科技金融结合的收益与风险平衡。在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过程中,由于新科技的研发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失败风险,因此针对不同的科技资金来源,要采取不同的风险规避方式。对外部风险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规避;内部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可以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引入履约保证金等机制。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作用
第一,由于科技创新具有外部性,因此需要政府矫正科技与金融结合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政府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放松对建立多层次且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的管制。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1)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制定一系列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法律;(2)建立公平经营环境的专项法规;(3)制定有关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企业产权转让、管理层持股等方面的法律;(4)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制定适用于科技企业的一些例外规定。
第三,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如建设技术孵化器、举办各种技术交流会、建立面向科技企业提供资料的实验室、建立面向科技企业的情报网络和建立服务于科技企业的数据库等。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市场;依存结合;完善制度;多层次体系。
科技推动世界进步,科技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都起着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改革不断推动者金融市场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的深化发展,支持着金融体系的健康茁壮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坚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最关键竞争要素。这也是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必然结果。只有把握了科技创新,才能在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一、科技创新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科技创新和金融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一)科技创新需要金融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认为,现代科技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实验过程,结果未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即使实验成功了,还需要进行市场开发,这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当然,如果成功了,最后带来的收益也是不菲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展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而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附带不同程度风险的市场主体在这里进行资产的交换,风险的组合,契约的订立。金融市场的这种特质和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研发初期,还是成功后的市场开拓时期,都存在大风险和大收益,传统的融资渠道大多都在观望,而金融市场特质表明金融市场有这个魄力支持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作为出资方,金融市场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受益者。而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改进,产业改革,都为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扩展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驱动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完美结合。
(一)增强对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认识。
金融科技创新也是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类,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这方面,人们对此的意识不足,同样,保护也不足。所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促进其重新认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的意义。然后对于金融科技创新进行记录造册,保护其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为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打开新局面。
(二)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限制条约较多,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三)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国家应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同时,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三、结语。
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完美结合是近年来金融与科技创新逐渐趋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虽然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国家对于金融业的管制也比较严厉,但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在金融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逐渐丰满的由各色科技企业带动发展构建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及强化的外在制度环境和人们对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结合的再认识都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互动互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维地,孙可娜,刘娜。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2)。
[2]黄蓉。科技创新与金融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1(12)。
[3]周剑初。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改革良性互动[n].金融时报,2007,3.
[4]李侠。寻求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发展[n].金融时报,2006,2.
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市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制约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的因素,并给出了解决科技企业融资
难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一、北京市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情况
1.1体制机制创新
北京市政府会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级小组相关部门,共同组建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简称中关村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形成了中央、北京市、区县协
同推进的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体系,确定了科技金融工作组开展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协调落实试点政策、促进科技金融机构聚集发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科技金融宣传推广和信
息交流活动等五项工作内容和部市会商机制、联系服务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工作组议事机制和集中办公等五项工作机制。
1.2信贷服务创新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轻资产”的特点,传统信贷服务难以满足科技企业快速对资金的需求。目前,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16家银行
在中关村示范区设立了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信贷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共为5250家/次企业提供授信额度1033亿元,实际发放贷款
722亿元,其中2011年新发放贷款313亿元,示范区企业信贷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1.3金融市场创新
在积极推动信贷服务创新的同时,通过金融市场创新为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也成为科技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
设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为非上市公司提供了有序的股份转让服务平台,对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综合融资能力和规范运作水平等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新增挂牌企业24家,参与试点企业总数达到159家,已挂牌企业103家。
1.4融资渠道创新
不同的科技企业因细分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为满足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在广开融资渠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重
点建设“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及小额贷款。
二、制约金融和科技有效对接的因素
2.1 金融与科技的有效对接存在天然障碍
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资金需求量大,缺乏固定资产,在科技创新的各个阶段均需要大量的、不同性质的资金。有关资料统计,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三个阶段
,所需资金比例一般是1:10:100。而且科技企业在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往往只有一项技术或知识产权、专利,难以形成有形资产作为融资抵押物,知识产权或专利又难
以作价,资本的投入无有效担保,此外技术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以及资本退出机制的风险,都使科技创新的投资风险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因此,金融与科技的有效对接存在
天然障碍。
2.2现有的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对其的需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来源通常有:政府公共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本,商业贷款、信用贷款和贸易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银行信贷资本,中
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产权交易市场等资本市场融资,科技保险等。 由于政府公共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投入有限
,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本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银行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亦难以满足科技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门槛很高
,导致了当前流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不足。 --!>
2.3科技型企业自身特点导致其融资难
科技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与阶段性特征决定其投资价值与投资风险。北京的科技企业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主。以中关村为例,中关村示范区现有企业近两万家,其中十百千企
业300多家,高成长瞪羚企业3000多家,其余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每年新增企业近3000家,自灭死亡企业也近3000家。多数企业具有规模小、无形资产比重高、财务管理能力弱
、信用水平低等特点,而且很多企业家都出身与技术人员,在企业的管理上存在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缺陷,这些都是造成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措施
第一,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建立以科技企业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集聚发展,孕育服务科技创新的新型金融组织,创造出支持科技
创新的新型金融工具,探索建立覆盖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保险和投融资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组合金融服务体系。设立风险补助资金。
第二,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科技金融监管服务体系,打破领域分割、业务独立的现有服务体系,按照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引导各类金融服务
组织进行业务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激发各类突破性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解决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对接不畅的矛盾。
第三,不断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政金企进一步深化合作,了解科技企业融资面临的难题,各方协同努力完善科技
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引入信用征信、评级、法律、财务、认证等中介机构构建信用体系。积极发展各种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平台,培育发展集成型科技金融服务商、科技金融中介服务联盟等市场化的平台型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利用平台型国有投融资服务企业促进资源整合。
第四,大力支持创业投资聚集发展,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发挥国家相关部委和北京市设立的创业
关键词:农村 科技 金融
1 河北省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持现状
1.1 农村科技发展现状 河北省农业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阶段,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兴农的理念虽然得到认同,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科技兴农仍然停留在低水平阶段。这一阶段的表现就是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科技产品的推广力度较小、农业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水平低。虽然河北省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比如沧州小枣、赵县雪梨等。但是这些农产品的科技加工层次低,产业体系并不完善。
1.2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河北省内面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机构,其他金融机构也在不同程度也提供相应的支持。2011年河北全省4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县域支行延伸计划,共新设县域网点53家。城商行同时也快速向县域延伸,县域支行覆盖率达到51.47%。这些银行类金融机构在网点数量、贷款额度等均呈收缩集中的趋势,网点发展缓慢,贷款额度较小等诸多问题尚未得到更好的解决。
1.3 农村科技的金融支持现状 河北省银行类金融机构面向农业的贷款余额近年显著增加,支农惠农力度明显增强。2011年河北省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6808.20亿元,其中支持农业科技进步贷款余额仅2.52亿元。在证券市场上,河北省农业板块仅有一家上市公司即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农业保险领域,河北省已经开始试点农业保险。值得说明的情况就是农村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的资金只有少部分被用于农业科技研究和农业科技产品的推广。
2 河北省农村科技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资源丰富,但是科技发展应用水平较低 河北省是全国粮棉油集中产区和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基地,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牛奶、禽蛋、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244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太行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山区农业资源,地处平原地带也拥有丰富的农村资源。然而河北省目前的农业科技发展却不尽人意,存在着农业国家级科研项目少,省级科研项目层次较低。截至2011年底,河北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率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尚未达到70%。①农业科研力量雄厚,科技投入低。河北省的农业科技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农业科技组织资源占全省农业科研院所的近50%。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高校校中能力较强,还有一大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有石家庄农业科技城,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了国际农业高科技园。河北省拥有省科学院、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以及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河北省农业大学,这些科研院所科研力量较为雄厚,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然而,河北省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却相对较低,造成相应的科研力量得不到充分的发挥。②农业科技产品推广有待加强。河北省建立了包括省、市、县、乡4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同时还有村集体自行组织的科技互助组织以及农业科技示范户等。2005年河北省开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政府组织推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科技推广走形式,农民参与力度小等问题,没有真正的将相应的成果普及给农民。目前,河北省农村科技推广正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③农业科技补贴缺乏。农业科技的研究、推广和应用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没有雄厚的资金,农业科技的研究、推广和应用都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基础研究阶段,农业科研几乎全部目前依靠行政拨款,相应的科技补贴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长周期性和较大的风险性,加之我们农村发展的相对滞后,我国农业科技补贴是相当匮乏的,这必须引起相应的重视。
2.2 金融业对农业支持作用不明显 河北省农村中的金融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都相对较小,缺乏支持农业科技的专门贷款产品。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要高于普通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40%~60%。金融机构给农民提供贷款条件相对比较苛刻,因为需要贷款的大部分农民都是缺少项目的启动资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住房又不能作为私人资产作为抵押获得贷款,所以导致农民获得贷款方面相当困难,有小额的资金需求就只能依靠私人借贷的形式。①金融机构面向农村业务萎缩。虽然目前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又开始重新向县域地区发展,然而始自本世纪初工商银行大规模从农村撤离,农业发展银行基于面临市场化改革,农业银行的涉农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30%,而邮政储蓄银行更是只存不贷,大量抽走农村资金,使得农村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这种现象目前仍然尚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②金融机构对农村科技贷款定位不明确。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贷款的定位始终停留在国家固定的产业政策上,很少会自我创新形成一套灵活的信贷制度,这十分不利于农村金融对农村科技的发展。银行在对农业方面贷款除了利息上面的差异外,其他基本没有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信用社是全方位接触农民的基层金融组织,承接国家对农民的各种补助。然而,信用社目前已经失去了资金合作组织的本来意义,河北省也在酝酿进行信用社朝着商业银行方向改制,信用社越发往城镇工商业贷款倾斜,吸收了大量农村的存款,却没有将相应的款项应用于农村事业的发展。
3 河北省农村金融对农村科技促进作用低的原因
3.1 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科技发展缓慢 河北省受地区条件的气候差异影响,农作物种类较多。但是农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地区依然停留在传统耕作方式上。被选为科技示范村的农村里虽然基本能实现农业小型机械化,但是相对于600万公顷的可耕作土地,试点村的面积显得微不足道。
3.2 科技推广停留在较低的层次 科技特派员数量有限,往往一个特派员服务于几个区县,精力不能保证。特派员一般都在县城上班,亲自去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使用农业科学技术的时间和次数均非常少。农业科技推广大多停留在宣传画和宣传册上面,大大弱化了宣传册的效果和作用。
3.3 资本收益率低等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对农村科技贷款惜贷 农业科研具有研究时间长,风险大,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普通商业银行不愿意给农业基础性研究贷款。农村经济相对收益率低,农业靠天吃饭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观的情况下风险较大,金融行业也很不愿意贷款给农村。小农经营的模式没有得到改变,农民信用额度低,造成农民科技贷款的额度一般较低,使得金融机构的工作量繁杂也使得许多金融机构惜贷。
3.4 金融业忽视对农村科技贷款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农村科技贷款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相对匮乏,这与整个金融业对其忽视密切相关。农村的金融机构较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里面的金融机构主要就是信用社,村镇银行尚未普及;金融机构网点撤并使得能够给农村金融提供的贷款资金数量十分有限;银行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对农业科技贷款进行产品的开发。
3.5 农村科技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 信用评级制度并不完善。资产评估行业对此大多采用市场法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技术并不成熟和完善,不能给予粮食企业客观的评估价值。从农村的农民来看,信用社对其主要采用信用联保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即一家贷款,需要找到相应的担保人担保才能获取贷款。缺乏足够的信用评级技术使得银行不敢贸然给农民贷款,信用联保只是将银行的风险转嫁给了担保人,对农民信用并没有任何信用增级。
4 解决河北省农村金融对农村科技支持水平低下的措施
4.1 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体系,提升科技的作用 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是集事物保障、资源开发、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原料供给、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型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完善和提升产业体系才能够使得农村科技有较大的用武之地,避免因为农业产业层次低而影响科技和金融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需要金融行业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河北省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向升级,促进其朝着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科技对农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4.2 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的推广体系 在制度的引导下,建立起农业推广的新体系。首先要加强农业科研院所基础性研究的产业化推广,实现研究――生产的对接;其次要引导农业企业进行品种的推广,引导媒体力量加大新兴科技产品和优良科技产品的宣传;通过增加培训人次等方式来扩大特派员的数量。在农业科技特派员的选用上,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并且理论文化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聘用,同时要求推广人员必须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示范和展示耕作技术。
4.3 政府对农村科技项目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要在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下,依托公共财政对河北省农业科技贷款实行政策上的倾斜。在制定公共财政政策方面,多多向农村科技倾斜,确立引导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以项目为依托,以农业科技园为技术源和辐射源,完善对入选项目的资金支持体系和项目监管体系。同时对一些资金量需求量大、研发周期长的基础性项目,积极帮助其联系银行提供完善合理的贷款方案。
4.4 金融机构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①银行类金融机构设计专门的科技贷款业务。金融机构可以设计相关产品,贷款门槛低、贷款金额小、贷款周期长、贷款利率优惠的农业专项贷款不仅仅能够促进农村科技的发展,有助于建设新农村,提升河北省农村产业体系。金融机构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挖掘更多的抵押物资源,让农村的房产、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都可以间接作为抵押物,满足贷款需要;针对一定的收益高的行业给予贷款优惠;尝试引导成立新型的农村合作资金互助组织,通过新型的互助组织等机构探索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运作方式,扩大三农的贷款渠道。②保险公司等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开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发挥保险公司、农业基金等发挥其特性通过对农业进行担保,保险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相关的风险保证,以提升农民在农业方面的抗风险能力,拉动农民的创业,对于运用农业科技和成一定规模的农场牧场提供专业保险服务,助力农业科技的运用,促成产业集聚。其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也可以探索新的业务,在对农支持的同时提升自己,扩大影响,占领市场。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可以扩大对农投资,使农业产业提升,扩大农业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获得相关收益。
4.5 细化金融机构在农业科技中的职责分工 为农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进行相应的分工,使其更好的服务三农,与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并不矛盾而且可以扩大银行业务范围,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专门负责为农户提供贷款的小型农村银行,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为三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应有贡献,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发展,只有找到三农发展与金融业合适的衔接点才能使农业得到长足进步,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真正发展,金融业也可以提升竞争力,从而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胡喜珍.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2011(06).
[2]孙进群,阎立波,王慧军.论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河北学刊,2010(1).
[3]崔玉姝,邵红玲,张存彦.河北省农村金融产业的SCP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12-513.
关键词:生产型服务业,集聚,转型升级
一、生产业集聚理论概述
生产型服务业是为生产领域提供服务的产业。生产型服务是中间投入,它参与生产过程,转化成商品价值。它促进生产效率,激活要素市场,加快要素重组,促进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的研发与营销都是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对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生产型服务业以集聚为主要组织方式,但是,不同的生产型服务业却因其性质而倾向于在不同的区位集聚。譬如,金融业对信息要求非常高,金融企业倾向于在CBD集聚,与金融相关联的会计、法律等商务服务业也倾向于在CBD集聚。物流业对海港、空港、公路、铁路枢纽等基础设施具有依赖性,因此,物流企业经常集聚在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周围。科技服务业对高级人才与知识供应的要求高,而高级人才对生活舒适度、生态环境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科技服务业经常集聚在高校集中、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生态区域。
二、东莞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发展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金融集聚作用有待提高,直接融资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东莞金融以银行为主,且以本土银行为主。银行创新受制于银监会严格的政策约束,区外银行在东莞的分支行创新更受制于总行决策。因此,东莞金融创新艰难。东莞资本市场发展不足,金融工具创新不足。东莞金融市场不足的地方,也正是东莞金融可以挖掘的潜力所在。
东莞的三个经济增长极:市区、虎门港与松山湖高新区。市区的金融商务区建设正在规划进行中。虎门港的物流金融、松山湖的科技金融的潜力还远远未能发挥,亟待挖掘。金融市场体系以银行为主,以间接融资为主。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发达,直接融资占优。随着东莞资本市场的发展,东莞证券公司或者一些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将在东莞金融集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主导作用。吸引海外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创司进驻东莞,是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路径。
2、港口物流发展落后,镇区会展品牌不突出
东莞拥有虎门港口,又具有广州、深圳之间的交通中点,具有充足的货源,因此,物流业发展具有天然优势。但由于虎门港的延迟开发,东莞的物流业市场由香港、深圳、广州瓜分,东莞物流公司接近一半是深圳、东莞物流公司的分公司。东莞物流业处于幼稚期,行业标准缺乏,物流公司多以运输业务为主,运输业内竞争秩序较乱。
东莞会展面临珠三角各城市的激烈竞争,理应根据自身产业资源与市场,打造“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当前会展集群分布在市中心和厚街,布局基本合理。工业镇区一镇一展,镇区展会品牌营销应该更加努力,打造著名镇区的会展品牌,譬如,虎门服交会,可以再上档次,建设上层次的展览馆。镇区会展资源存在空置现象,镇区会展资源应该进行整合,共享会展资源。
3、松山湖科技服务集聚度有待提高,人才集聚度有待提高
东莞科技服务业并不发达,与广州、深圳相比。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这一定程度抑制了东莞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加工贸易企业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成功转型升级,而这必须要增加科研投入。这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市场需求。东莞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推动经济转型,也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相应服务。
目前,东莞的科技资源过于集中在市区,但市区的高校资源并不丰裕。松山湖集聚了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等高校,以及众多的研究机构。但是,松山湖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松山湖科技创新与高校的合作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松山湖需要进一步的集聚高等院校。
三、东莞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1、推动金融自由化,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与科技金融
集群是种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搭建舞台。对于金融集群来说,同样如此,需要政府的规划、建设。东莞政府正在规划建设东莞的中央商务区,这将为发挥金融集聚以及其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起到很好的用处。东莞推动金融集聚,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第一,大力推动金融自由化。东莞是我国加工贸易转型试点城市,这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金融创新或者试验,需要金融自由化。减少对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减少对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限制。第二,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与科技金融,推动虎门港的物流金融业集群与松山湖的创新投资业集群建设。第三,总部建设、商务服务业与金融集聚在空间上高度关联。吸引公司总部、商务服务业与金融企业集群共居。第四,发挥外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在金融集群中的主导作用。
2、高起点建设虎门港,打造珠三角东岸的会展走廊
物流航运带来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商务服务、旅游酒店等一大串关联产业的兴旺。东莞定位为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谋求以港兴城,这战略是英明的。东莞要在物流会展业上有所作为,可以:第一,高起点建设虎门港,与全球港口联网,同时与周边镇区关联,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的港口群展开合作,在上中下游之间可以有投入产出的联系,同时错位经营,专业化生产。第二,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第三,制定物流业标准,规范业内竞争秩序。整合物流业众多的中小企业。第四,加大镇区会展品牌的营销力度。整合镇区之间的会展资源。第五,与香港、深圳、广州的会展资源整合,打造珠三角东岸的会展走廊。
3、提高松山湖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 创新镇区工业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东莞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或者新增的新兴战略企业,都需要以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松山湖高新区在东莞转型升级中起着引擎的作用,但是其科技资源集聚与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还不够。东莞以集聚方式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建议:第一,镇区利用其工业基础,发展相应的工业科技创新。譬如,石龙的电子信息科技,厚街的家具科技等。鼓励有条件的镇街积极探讨设立科技服务业专项资金。第二,提高松山湖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科技服务业布局与高校相关联。当前东莞高校主要布局在松山湖,科技服务业也应该集聚在松山湖。改善松山湖与广州、深圳的交通,改善松山湖的高级社区生活――更加时尚、艺术、现代化,加大松山湖对高级人才、高校、科研机构的集聚力度。第三,加快与港澳台、欧美日的先进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步伐,引进、研发适用技术,鼓励二次创新。
参考文献:
[1]原毅军.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国服务业发展(M).大连理工出版社,2008.
[2]王子先.中国生产业发展报告2007(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邓宇鹏,王思煜.东莞城市发展报告2009•金融危机下的产业升级和社会热点(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何骏.全球生产业崛起及中国的对策(J).亚太经济,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