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职业技能培训

电工职业技能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职业技能培训

电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维修电工 控制电气线路 多功能接线板 技能 考核

维修电工控制线路实操培训实习及技能鉴定在实际操作中,涉及的电路多种多样,使用的电器元件也有所不同,并且操作者经常变换。目前培训机构普遍采用根据控制线路电路图在空白接线板上安装电气元件进行布线的方法进行培训实习和考核鉴定,因而存在电器元件经常拆卸容易损坏、导线损耗大、培训教学时互动性较差、掌握整体电路转换的技术要点缺乏连贯性,考核鉴定耗时较多,择题适应性范围较窄等诸多问题。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笔者介绍一种控制线路多功能接线板。

一、控制线路多功能接线板的结构

1.接线板实物

2.常用必备元件及安装区域

板面主要安装常用必备的漏电保护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开关按钮和接线端子等电器元件(图左中及四周边缘)。

3.备用元件及安装区域

根据相关控制线路的要求,在备用区域可安装时间(速度)继电器、行程(位置)开关、电子元件电路、控制(照明)变压器等电器元件(图右中)。

二、多功能接线板的各电气元件触点与接线端子的联结

1.控制线路中的主电路

将常用必备元件与主电路相关的所有触点事先用导线经接线板底部与左边的接线端子内侧端触点按一定规律顺序联结,并用编号标注识别。主电路的电源输入经左边的接线端子某三个触点与漏电保护开关上端某三个触点相通联接,向主电路供电。主电路的电源输出由热继电器下端三个触点与左边的接线端子某三个触点联接向用电设备供电。

2.控制线路中的控制电路

在控制线路中,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经左边的接线端子某二个触点与漏电保护开关上端某二个触点联接,向控制电路供电。由开关按钮控制主电路的接通、切断。将常用必备元件与控制电路相关的所有触点事先用导线经接线板底部与右边的接线端子内侧端触点按一定规律顺序联接,并用编号标注识别。右边的接线端子内侧端和下边中间的接线端子内侧端预留了若干个接线端子触点备用,与备用元件相关的触点,在使用前用导线经接线板底部按一定规律顺序联接,并用编号标注识别。

3.控制电路上按钮触点与接线端子的联接

将所有按钮上的触点事先用导线经接线板底部与下边左右二个接线端子内侧端触点按一定规律顺序联接,并用编号标注识别。

三、多功能接线板的原理作用及有益效果

1.控制线路多功能接线板的原理

电器元件相对固定,元件上所有相关的接线触点事先分类按一定规律顺序联接到接线端子的内侧触点上,并用编号标注识别。操作者只需理解所操作电路的原理,在控制线路的电气原理图中找出各电器元件的接线点,在图上标出以该接线板相对应的编号,然后就可以找出相对应的接线点,并在接线端子的外侧触点上进行联接。

2.控制线路多功能接线板的作用

在培训教学时,控制线路多功能接线板可当作示教板,其互动、直观、连贯性良好,在备用区域可随时更换少许电器元件,既可适应多种电路的教学演示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也能当作设置故障排除的模拟板;在培训教学和考核鉴定的实践中,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3.控制线路多功能接线板的有益效果

接线板的结构相似于配电盘,所有元件触点标注编号尤为重要。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将接线端子触点与元件(实物)触点和元件(原理图上)触点一一相对应,在控制线路的电气原理图中用编号标注识别,并依据原理图分别画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端子接线图,这样易学、易懂,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76-01

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就指出:“职业教育应学做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重视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学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须手脑并用。”而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现实中,实训教学和技能培养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今天的职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现实。针对职业学校的现状,如何在实训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应认真探讨的课题。实践证明,实训教学是职业技能培养重要的环节,两者相辅相成。

一、专业技能内涵及特征

职业教育学讲:“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法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基础,通常是在完成各学科任务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只是由于职业教学中更强调教学实践性,所以这两者就成为紧密联合体。依据教育心理学规律可把技能获得分为三个阶段。

1、 认知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认识所要学习的技能。在教师动作示范、语言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区别,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程序要领。例如:在进行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训练中,在搞清电路原理图的基础上,核对各电器实物与电器符号,分清原理图与接线图的关系与联系,对每个电器要有一个感性认识。

2、 联想阶段:在认知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连续训练,加强有用反应,学生把各个环节中的认知形成大的连锁,从而转向更高要求的发展。这一阶段,教师在学生中应加强由局部到整体的训练,使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整体,使之连贯和程序化,使正确的动作、视觉形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

3、 技能形成阶段:通过有目的针对性训练,使学生按训练程序要求,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达到逐步形成技能,训练中要具有典型性专业性,质量要求更高,要对学生的整体动作技能、技巧进行规范。这是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重要过程。

二、 对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

1、双师型教师是保证实习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专业教师,既要懂专业理论又能实际操作,把专业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而融入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形成,所以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必备的硬件教学设备。电工电子的实习教学离不开各种专业仪器设备,它是学生实际训练必不可少的,各种电工电子仪器仪、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成套实验台等,这些是实训教学的基本保证。

3、严格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确立实训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模块、规范考核标准及实施制度,建立实训学生管理档案,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三、改进实训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前提。而“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学理念要求不断探求新的实训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学习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即要完成的任务。第二,要完成这些任务所要制定的计划方案及步骤。第三,项目实施过程。第四,检查评价与反馈。例如:电动机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该项目:1)熟悉电路原理图,检测每个电器元件的可靠性,2)按照工艺要求固定好每个电器元件,3)按照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连接电路,4)用万用表检测线路,在确保线路无误后通电试车。该项目每一步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特点。

2、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它是知识与技能同构的教学方法。遵循“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技能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例如,对《直流稳压电路》一节的教学中,讲述整流、滤波、稳压理论之后,将几个环节组合进行安装和调试。经过自己动手组装,观察波形、数值测量把比较抽象的整流滤波理论感性化、直观化,能使学生易学易懂。

3、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入实训教学中,将文字、图形、声音、动作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求知欲,它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动作规范、模拟操作等特点。教师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实训教学课件,运用得当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实训教学效果评价

1、从应用知识和技能上进行评价:课堂实习教学,主要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可设置一些模拟的生产现场或实际电路进行考核,其重点应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上。如对电子线路的调试和故障检测排除,设置每一个环节步骤分值和标准,这是考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有效措施。它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科学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出实训教学质量。

2、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社会化: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某一岗位基本操作技能,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应能对普通机床进行电器维修和改造,电子电器专业学生,应能安装和调试一般的电子线路,这些都是实际技能的具体体现。因此实训教学质量的考核,可安排到企业生产车间或生产一线进行,这更能体现以“岗位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理念。

3、与技能鉴定技能相结合:国家劳动部门正积极开展各专业工种的持证上岗培训制度,实习教学的质量标准的衡量,可借助国家职业标准的尺子来评判,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并获得相关的等级证书,这样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热情,进一步推动职业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向东:《职业教育学》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年

电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民工 职业技能培训 法律常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123-0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日益增多,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措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保护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促使农民工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农民工增强维权意识,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如何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开展法律常识教育,是目前各个教育培训部门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凭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凭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唯一指定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担负着全市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职能。本文拟以凭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为例,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法律常识教育进行探索。

一、农民工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思想观念保守

大部分农民工来自较落后的农村,有些甚至是偏远的贫困山村,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对外界信息了解较少,思想观念保守。随着近几年农民外出务工热的悄然兴起,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大部分农民工依然用惯常思维思考问题。部分农民工在外按部就班,畏首畏尾,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该怎样说话甚至是不敢说话,害怕惹出更多的事端,通常以自己吃亏的方式息事宁人。此外,许多农民工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对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文书和积极争取自己的相关利益等持漠然态度,对别人已经发生的事持观望态度,及至事情发生后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时,又后悔莫及。

(二)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农民工只是初中文化水平,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小学毕业,45周岁以上的人群中更有文盲存在。这种情况导致农民工在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上存在较大欠缺,这同样也体现在农民工对权利义务的认知以及处理事情的行为方式上有所欠缺。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甚至是偏向低层次,导致农民工法律意识薄弱,在寻求法律帮助时,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走后门”,而不是寻求法律上的援助。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同其法律意识程度高低相互联系。调查显示,收入高的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相对较高。收入高的农民工,由于自己生产经营的需要,有更多的机会在更大范围内接触到法律事务,其在法律知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都相对较强。而收入低的农民工,由于生产经营单一,缺乏接触法律事务的机会,其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则相对较弱。从农民工整体来说,大部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都不高甚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法律意识淡薄。

(三)无法坚持长期深入的学习

当前针对农民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要依靠乡镇司法所进行,人员与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普法工作职能薄弱,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民工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同时,村干部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不高,在对村民的纠纷调解中,往往不以法律处理,而更多地是依情理决断,从而也造成了农民工对法律的误解。另外,针对农民工的普法教育目前只停留在短时间的春节及节假日农民工返乡之时,时间短促,学习只停留在了表面。大多数农民工并未认真研读有关的法律知识条文,在外务工忙于工作挣钱,返乡之际忙于休息应酬,并未真正领会相关法律知识的精髓。

二、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开展法律常识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农民工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使农民工自觉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按照法律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必须使他们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对法律有信任感和敬仰感。由于农村相对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农民工大多文化素质低,再加上边远山区的农村收入水平较低,外出务工成为许多农民的唯一选择。他们为了保住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宁愿牺牲法定的休息时间,双休日加班加点,甚至宁愿忍受恶劣的劳动环境和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大多数农民工缺乏依法维权的意识和习惯,不敢抗争或不懂得如何抗争。有的农民工由于不知法而犯法,不懂法而违法,甚至用犯罪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但没有起到维权的目的,而且使自己的处境更为艰难。因此,大力开展农民工普法教育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使农民工了解解决纠纷的合法途径,不仅有助于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还有助于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劳动权益的能力。

(二)有助于农民工对基本权利的正确认识,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当前我国劳动集约型的地区,就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较容易遭受侵害的地方。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型的私营企业为了缩短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强迫农民工加班加点,甚至克扣、拖欠工资,减少投入或者不投入安全卫生资金,不顾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因此,组织农民工学习法律常识,使他们正确认识法律赋予自己的基本权利,从而有效避免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不法侵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有助于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深入开展法律常识宣传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因此,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深入开展法律常识宣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整体法律意识,形成一个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开展法律常识教育的策略

(一)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渗透法制教育

凭祥市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据该市就业服务中心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已经有61.20%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有50%以上获得了上岗证书(获得电工、电焊上岗证书者居多)或者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凭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当中,特别注重法制教育,例如,在电工电焊、水电工、装潢设计的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内容,使技术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结合起来,让农民工既掌握技术又懂法律,确保劳动力的转移更加健康和稳定。同时每位参训学员都要求掌握《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益保障法》等。

此外,学校普法教育多样化,选择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注意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诸如板报宣传、法制讲座、知识竞赛、主题文艺汇演、播放电影等,让农民工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法制教育。组织引导农民工观看《法律讲堂》、《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邀请在外务工多年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民工深刻领会到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从而提高他们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热情。

(二)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加强农民工对基本权利的认识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自边远山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存在较大的欠缺,因此,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应让农民工认识《劳动者权益保障法》赋予自己的基本权利。一是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即劳动者在就业时,不会因民族、种族、性别、不同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选择职业时,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爱好、兴趣的职业。二是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应当有权利取得劳动报酬。三是休息休假的权利。四是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五是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六是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七是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八是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三)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指导农民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在凭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绝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属于弱势群体。他们远离家乡外出务工,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不知如何处理,有的听之任之,逆来顺受。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应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加强法律常识教育,使农民工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要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农民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发生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的,鼓励他们走法律程序,提请法律仲裁。二是要求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合同的条款与用人单位进行仔细协商,不签订带有霸王条款的合同。三是告知农民工用人单位不能扣押农民工的身份证及其他证件,不能收取任何押金,如有违反,可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诉,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四)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加强安全常识教育

农民工来自农村,交通不便,少出远门,不懂得安全常识,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在职业技能培训中须要求农民工掌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为了自身安全,不坐“三无”车、农用车和报废车,遵守交通规则,掌握城市生活常识。二是外出农民工如果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达务工地点的,从购票后进入乘运人指定的候车地点开始,乘客和承运人之间就存在着旅客运输合同的民事法律关系。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证在发生纠纷时能够证明自己与乘运人之间存在着旅客运输合同的法律关系,外出务工人员一定要保存好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的凭据(车票船票)。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在乘车过程当中,不能随身携带或者在行李中夹带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禁物品。违反规定的,公安机关将依法给予行为人行政处罚;如果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后果的,还将被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电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第4篇

    针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资格为标准,确定课程体系,并探索出具有职业特色的实施细则,通过与银川大河机床有限公司、吴忠富盛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目标,采取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共建“准就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相融合。同时,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运行管理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技能评价体系,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初步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2完成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专业调研工作

    项目组先后到浙江机电学校、南京技师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浙江天煌教仪有限公司、浙江求是教仪有限公司等设备厂家,内蒙联邦制药有限公司、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银川大河机床有限公司、共享集团等区内各大企业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学习兄弟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参观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实验实训相关设备,了解企业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并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并听取了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形成“项目驱动,技能级进”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通过与银川大河机床有限公司、吴忠富盛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目标,采取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共建“准就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相融合。同时,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运行管理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技能评价体系,坚持以学生技能培训为主线,开展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按照机械制造与加工不同职业工种和等级,校企共同开发项目,技能的培训由初级—中级—高级—技师,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以项目驱动完成技能的级进,初步构建“项目驱动、技能级进”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专业“项目驱动、技能级进”人才培训模式。

    4具体培训过程

    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并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对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专业划分了车工和钳工两个主要工种,按照“项目驱动、技能级进”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培训过程如下。(1)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第一学期,安排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程,并开设钳工初级(车工初级)课程,四周钳工初级(车工初级)实践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初级职业技能。(2)中级职业技能培训第二学期,安排机构与零件设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并开设钳工中级(车工中级)课程,五周钳工中级(车工中级)实践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中级职业技能,考取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3)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第三学期,安排设备机械装配与调试(钳工方向)、金属切削机床(车工方向)、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等专业核心课程,并开设钳工高级(车工高级)课程,五周钳工高级(车工高级)实践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级职业技能,考取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4)技师职业技能培训第四学期,安排液压与气动技术、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七周钳工高级、技师(车工高级、技师)实践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级或技师职业技能,考取高级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5)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第五至第六学期,依据岗位能力要求,围绕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和加工能力、机电联调能力、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设备管理能力、产品营销能力、质量控制分析能力等具有承接关系的综合能力,以学生就业岗位为目标,强化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准就业实习”平台,即根据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共同安排培训教师,共同提供培训场所,对学生交替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一年的培训学习,经校企共同考核合格后,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学生完成全部学业,实现直接就业。

电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苏教财〔2012〕177号)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关键,因此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地方经济,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优势,进行广泛调研和详实分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中央财政支持的自动化综合控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本文就该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实践融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六位一体”,具备教、练、培、鉴、研、赛等功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区域资源共享、高校资源共享,充满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积极发挥引导、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实践专业和学院第一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不仅沉淀了较好专业基础,多年来紧紧依托扬州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扬州市和周边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及“三新一网一书”等产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且与中石化下属多个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扬州嘉华电气有限公司、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等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实训基地项目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启动前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对自动化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建设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近年来,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建筑工程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有实践性教学任务开出率和教学效果也迫切需要得到提升。

(二)订单培养的要求,提升“订单式”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设示范引领的实训基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组建了“中石化班”、“大众班”、“扬农班”,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检验技术等纳入教学计划中,为确保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水平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成为拔尖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要。

(三)师资建设的要求,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需要建设理念新的实训基地。随着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院校工作的启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与科研能力,对外服务能力是关键,需要完善的教学、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理念新的实训基地。

因此建设一个理念新、针对性强、满足现代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职场化氛围浓厚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创新

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职场化、情境化、生产性”的理念,围绕“一个核心”,遵循“四个原则”,突出“五类技能”培养,打造“六位一体”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是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一个核心: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以“突出重点、满足需要、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为核心,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突出供配电技术、PLC控制技术、DCS控制技术等实训设备建设重点,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二)四个原则:实施“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基地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一致、全面建设,面向岗位、改建结合,不断创新、形成特色的四个基本原则,以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及成效。

(三)五类技能:突出关键岗位职业技能培养,通过三种典型控制技术形成的综合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在工厂供配电、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流程监测、工件加工装配、系统运行维护操作技能,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

(四)六位一体:完善基地功能,按照“生产型、职场化”的理念建成集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

三、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设计

实训基地以综合控制为目标,包含了自动化的核心控制技术,主要有供配电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PLC)、集散控制技术(DCS),因此整个实训基地主要由供配电控制、生产线控制、生产工艺控制三个控制室和综合中心组成。其框架结构图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框图

(一)供配电控制室:对变配电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主要包括变电站的送电与停电操作、断路器就地及远方自动分合闸、倒闸操作等,可完成变配室值班电工技能培训,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监控系统及模拟屏可实时监控操作过程。

(二)生产线控制室:以典型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为技能点,完成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等的安装,通过可编程控制技术进行系统控制功能设计、调试与维护,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培训等,监控生产线全过程。

(三)生产工艺控制室:以典型的工艺流程为控制对象,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通过先进的DCS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组态,调试与运行维护,可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与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可实时监控生产工艺全过程。

(四)综合控制中心:将三个分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网络技术、通信手段等接入控制中心的总监控系统,通过供配电模拟屏、生产线监控屏、生产工艺流程监控屏实现对每个控制室工作的实时监控。

通过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对工业生产工艺(过程)即可实现单独的供配电设计与操作、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艺流程控制与运行调试,而且也可实现从电能配与变、过程控制、流程监控、工件(产品)装配、系统调试与运行维护等一体化功能,集中了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技术,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总结

(一)基地投运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不仅已成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基地,同时是学生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是学生获取中、高级维修电工,仪表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基地,更是学生进行科技作品设计、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每年可承接电气自动化专业(群)300多人次的技能实训,且可承担本校其它电类、化工类专业近6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学生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主持建设多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成绩,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基地投运后,社会服务效果突出。由于系统装置的工业化、职场化氛围浓厚、生产线的真设备与真产品、过程控制的真系统与高仿真装置,完全符合化工、电气、电子等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已成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投运使用以来,DCS系统先后完成了DCS应用技术工程师培训、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泰兴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等工作,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和申请专利多项等,提高了对外服务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基于师资队伍及先进设备,将为更多专业的学生、更广泛的制造业行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基地投运后,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本实训基地运行以来,学校电气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向校企无缝化对接的步伐更加深入迈进,进一步满足了上海大众、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江苏曙光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现代化大型企业生产一线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不仅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更是一个立足扬州,辐射全省的特色化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为全省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开创了有效路径,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利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19-21

[2]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07):48-52

[3]魏林.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61-62

[4]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