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畜牧经济管理;问题;对策;探究

畜牧业的经济管理一般被认为是对畜牧业进行生产、交换以及分配和消费的相关组织和环节,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监督以及组织工作。畜牧业的经济管理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畜健康都存在较大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是对现代化畜牧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畜牧生产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1畜牧经济面临的困境分析

(1)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进入到21世纪之后,各个行业也进入了竞争激烈的时期。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主要是资源的使用和分配需要打破需求的界限。我国在传统的农业宏观保护方面与国际市场还存在多种冲突,因此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若是不能很好地改进,势必会影响到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2)畜产品的出口能力。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我国在畜产品的生产方面刚刚够维持国内的需要水平,可是需要关注的是,在市场需求产品方面,出口的潜力也是相对有限的。按照相关的资料显示,伴随着全球化市场发展和肉制品价格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猪肉净出口量还依然保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基础之上,也就是我国的猪肉出口相对来讲还是滞后的。在此过程中,我国具有畜产品的优势地位和水产品的资源优势也受到了饲料资源以及价格方面的制约。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需要不断地满足国家在市场方面的多种需要,由此可以说出口的商品在潜力上是有限的。(3)饲料用量和价格的提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畜牧产品以及多种资源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饲料用量在总体的粮食消费量当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由此可以了解到我国在对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都会面临粮食紧缺的问题,饲料也在国内的供给量非常少。饲料价格会对整个畜牧业发展的空间和发展速度上产生影响,小麦、大豆、玉米的价格上涨,势必会增强养殖成本,进而对整个畜牧行业产生制约性作用。

2畜牧业经济管理的路径分析

(1)改进农业资源的配置结构,扩大出口。使用进口替代的方式,并且向出口促进的方向转移,就需要对相关的行业发展进行多方面扶持,不断地对猪肉以及相关资源防疫监控力度进行增加,使农产品在出口方面进行港口建设、储运及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促进农产品市场相关体系的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体制方面的改革。出口方面强调的是无公害产品,无公害畜产品要依托于经济方面的管理。要想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强化宣传力度,让多数人明确畜牧养殖在新时期的新理念,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畜牧产品的检测体系,不断对信息体系进行完善。以建立科学示范场地为主要措施,建立起更加广泛的推广体系,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提升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挥畜产品的优势,努力将畜牧产品在布局上以及行业规范上的优势显现出来[1]。(2)提升思想水平,转变畜牧经济管理观念。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人们都是生活在相对困难的状态之中,在思想上以及认识水平上存在较大的阻碍性和局限性,比较看重经济方面的利益,轻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性和发展性,特别是没有强化对公众的引导和支持,因此要转变思想,尤其是面对广大的领导干部以及群众,需要在意识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畜牧经济管理的挑战,让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转变为集约型的管理,以此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走上一条健康的快速的发展道路[2]。(3)降低成本,规模化经营。对于畜牧业来讲,并不是需要越来越大的规模,而是需要立足于现实,进行更加适度的生产和经营。具体来讲就是不断地减少成本的付出,以此实现对资金和技术以及相关要素的合理性分配利用。我国的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速度加快,也出现了很多畜牧的新产品,但是非常杂乱,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对市场上当前存在的品牌进行整合,重新塑造出新的品牌,不断发挥出品牌的积极作用[3]。

参考文献: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学习考察的总体印象

感触最深的是山东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和磅礴万里的发展态势,所到之处呈现出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是一种“井喷式”的跨越发展。特别是我们此次重点考察学习的市,更是领天下先,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国际化竞争”势不可挡,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之美誉。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几年,市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持续快速增长,极大地推动了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的迅速增加。全市实现GDP30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农业实现增加值20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72元。畜牧业方面:生猪出栏720万头,牛70万头,羊220万只,兔1200万只,肉鸡2.5亿只,肉鸭2.5亿只,另外还有700万张特种动物皮毛和68万吨的海产品,其中肉鸡、肉鸭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38%。全市现有7大优势产区,共建成各类畜禽养殖小区5000多个,规模化出栏率达80%,128家较大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中,118家获得北京、上海、长春、杭州产品准入资格,外销畜产品60万吨以上。这些数据令人震撼、羡慕和急于追赶。

二、等地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概括来说,就是重点打造“五大体系”、实施“五大措施”。“五大体系”是:通过大力发展高产出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扶持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和依法按章办事三原则,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专业大户带动三种方式,打造现代农业组织体系;通过抓基础、建立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抓基地、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抓品牌、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打造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通过大力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强化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体系;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质量标准、技术信息、市场开拓等一整套完整的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解决农民自己难于解决又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

实施“五大措施”对现代农业,尤其是对现代畜牧业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一是政府制定政策搞好规划。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按照市场需求,选择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作为开发重点,融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设定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出台《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目标、划定责任、实施奖惩。二是集中力量扶持龙头企业。把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的发展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业化联结机制,力争把大部分的养殖户纳入产业体系。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的农副产品加工经营型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从财力、物力、人力上予以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坚持系列化推进畜牧科技进步,推进畜牧品牌创建。始终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重要支撑,坚持一抓一个系列,一抓一个产业,把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大力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大力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四是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拓宽产业化经营渠道。五是扩大投融资渠道。市大胆探索投融资新机制,形成以财政投资为导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投入长效机制。他们在每个县市扶持成立1家或多家农业担保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构建一批农业投融资平台,确保每年资金投入都不断增加。仅以畜牧业为例,就能确保每年新增100亿的投入。

三、对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启示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之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想解放的程度和开发的气度,决定着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走出希望之路,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造就畜牧业的大发展。我一路考察一路反思,在发展畜牧业上,我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不差,起步也早,还拥有闻名西南的三大牛只交易市场,但为什么我们却落后了——表面上看,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是差在指标和数字上,但其根源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稳妥有余、开拓不足,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大局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够。由于缺少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气魄,因而放不开手脚,迈不开脚步。我们要做大做强畜牧业,必须突破旧有的思维方式,改掉平推的工作方法,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抓规划,根据市场化规则来抓运作,借鉴“市场定产业,政府出政策,环境引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经验,推进标准、规模、生态养殖,建设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现代畜牧业产业集群。

2、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提升筑巢引凤能力。自然环境我们比不过,经济基础我们比不过,但我们应从发展环境上向学习,切实纠正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软、冷硬横推、吃拿卡要”不良作风,优化我们的招商环境,优化我们的引资环境,优化我们的人才环境,这样就能夯实我们软环境、软实力,弥补硬环境的先天不足,筑巢引凤,让企业家们敢来投、愿来投。

3、要进一步培养好人才,夯实发展基础。目前看,我们的人才结构和人才分布是不合理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缺乏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的使用效率普遍偏低。每年我县毕业的大学生不少,但回到工作或自主创业的人才相当少。留不住人才,是我们的一大憾事。我们要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坚持多措并举育人才、营造环境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要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加快培养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急需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又好又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实干工作中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希望也能出几个王乐义、刘成德式的人物。

4、扶强扶壮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不断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培植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在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和示范引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这些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一方面,要制定政策鼓励招商,力争外地大型外向型加工企业落户本地,另一方面,要制定政策加大对现有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扶持、奖励力度。

要积极打造与龙头企业对接、产加销一体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养殖户盈利水平。实施对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万人帮扶计划”,政策上,优先安排有条件的专合组织实施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生产、加工项目。2012年,全县重点规范发展畜牧专合组织10个,为全县样板,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5、要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产业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贡献率。积极推行饲养、防疫、检疫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品牌和基地建设,解决制约瓶颈。要按照“规划科学化、生产规模化、圈舍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程序化”的要求,切实改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规范管理制度,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形成相对集中的专业小区,实现传统的数量分散型增长向质量规模型增长的转变。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1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牛、羊等草食牲畜的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事商品化生产的历史则不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市养牛从单一役用逐步向役肉兼用发展,九十年代秸杆氨化技术推广后,商品牛数量逐年增加,进入2000年后,又引进了肉牛新品种,开展了三元杂交,牛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大大提高;从90年起张川等地引进小尾寒羊进行养殖,使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目前以小尾寒羊为主的二元杂交羊占羊存栏的80%。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发展,三年成规模”的“13111草畜富民工程”发展目标,通过抓基地建设、扶持示范户、建设示范小区,使草食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1.1数量明显增长

至2011年底,全市牛存栏43.13万头,羊存栏45.6万只,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4%,牛、羊出栏分别达到12.17万头、12.92万只,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6.3%,牛肉产量达到18012t、羊肉产量达到1938t,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和6.3%。良种化程度逐步提高,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78%、73%。牛、羊个体产肉量分别达到148kg、15kg。据调查,农户育肥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700~1000元,出栏一只肉羊可获利80~120元左右。良好的养殖效益,为牛羊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2品质逐步优化

近年来,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上,我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品改,各县区加快了优质杂交一代母畜的繁育步伐。至2011年底,全市建起了171个牛羊冻精配种站点,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三级冻配改良网络体系,引进皮埃门特、南德温、安格斯、德国黄牛、西门塔尔、海福特、夏洛来等优质肉牛冻精,广泛开展了肉牛三元杂交。通过引进优质良种和建立冻配网络,我市草食畜牧业得以在较高起点上发展,品质正在逐步优化。

1.3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在品种引进、优化品质的同时,生产方式也逐步改进。至2011底,全市建成肉牛养殖小区61个,养羊小区11个,共入住农户1560户。在牛羊舍的建设上,凡新建舍,均采用了高标准的标准化圈舍,原先采用土栏的农户,也有部分开始改土栏为砖栏;在饲养方式上,从原先的单一放牧,逐步向放牧与舍饲结合转变;在饲养方法上,逐步由粗放饲养(采食天然牧草或作物秸杆)向精细饲养(结合不同生育期饲喂人工牧草和精料)转变。在生产方式上,逐步由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饲养转变。

1.4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当前草食畜产业的需求和目标,2003年我市制定了《天水市畜牧企业标准汇编》,包括17个无公害畜禽饲养管理规范和无公害基地建设标准,2006年,我市又组织专家对其修改完善,其中《天水市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规范》等13个畜牧技术规范,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布为地方标准。近几年,在国家、省、市加快发展草食畜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下,我市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草食畜养殖小区(场)先后建起并投产,草食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得到有力推进。

2我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我市草食畜牧业在饲养量、饲养品种、养殖模式等方面有较大进步,但若将草食畜牧业置身于整个畜牧业乃至全省的大环境中进行横向比较,我市草食畜牧业的不足与差距仍十分明显。

一是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产值和肉类比重明显偏低。市牛羊等草食畜牧业中牛的饲养量只有43.13万头,羊的饲养量只有45.6万头,与省牛羊主产区张掖、武威等地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草食畜牧业产值在畜牧产值中的比重小;牛羊肉产量只有1.98万t,占肉类总产量8.92万t的22.2%。

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草食畜牧业认识不高。我市属传统的农区,畜牧生产以猪禽为主,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户对草食畜牧业认识不高,对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建设畜牧大产业的决策理解不透,把农民增收的希望仍寄托在传统农业和猪禽生产上,对草食畜牧业发展持等待观望态度。

三是良种繁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市、县(区)两级的品改网络基本建成,但部分群众对品改的认识程度不高,部分牛羊繁育还存在野交乱配的现象,致使品种退化,草食畜牧业不能在高起点、高品质基础上发展。

四是牛羊饲养科技含量偏低。无论是集约化饲养技术、饲料技术还是杂交优势的利用等方面,与猪鸡生产均存在明显差距。在牛羊的养殖上,大多数农户仍沿袭传统的自然放牧方式,未能根据家畜不同的生育期补料,母畜妊娠及分娩后的护理技术也未能掌握,牛羊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不高,幼畜存活率低,养殖效益不显著。

五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牛羊产品加工和流通基本上滞留在初级阶段,多数仍为作坊式手工生产。已建成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营销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品牌,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尚未形成,资本、市场、技术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缺乏对农户和基地的带动力,“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确立,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饲料加工企业更是不足。

六是草场退化严重,秸秆利用率低。天然草场产权不明晰,乱垦滥牧现象严重,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使草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产草量持续下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群众思想认识不足,秸秆青贮利用难度较大,秸秆利用率不足30%,资源浪费严重。

3推动草食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

要积极应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市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2全面推进草食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和市县两级关于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决定的精神,以发展养牛业为重点,把龙头企业、养殖小区、专业村、规模户、养殖场建设作为实现草食畜饲养总量扩张和加快草食畜牧产业化步伐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养殖小区(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把草食畜养殖小区(场)与新农村建设、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3.3加大饲料资源的开发力度

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积极引进与推广饲料玉米等高产饲料作物,实施种植业三元结构的改革。其次,是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我市秸秆资源丰富,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开发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是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加大秸秆养畜示范场(户)建设工作的力度,通过示范推广,不断提高秸秆的饲用率;要加大已建秸秆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修,不断提高秸秆的处理利用率;要加大秸秆“三贮一化”(即青贮、黄贮、微贮、氨化)的普及面,逐步使秸秆处理达到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同时要大力推广应用青贮(玉米全株青贮)技术,搞好试验示范,加快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第三,要重视开发与利用糠糟、饼粕等蛋白质饲料资源。

3.4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

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3.5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6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食畜产品流通

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食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区)的集市建立草食畜产品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区)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食畜产品营销队伍。

3.7加大防疫力度,确保草食畜产业健康发展

要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严防动物疫病在我市境内流行;要突出重点,对主要的传染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既要搞好场地检疫,又要搞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畜牧业

现今,随着政府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增加,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所要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也不断增加。虽然畜牧业不断发展使更多的畜牧兽医人员得到发展,但由于一些新疾病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畜牧业的生产产量和效益。笔者对畜牧兽医队伍的目前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壮大畜牧兽医队伍,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合理发展。

一、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资金不足

队伍建设资金的不足直接影响着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其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有关部门对于农业建设投入的建设资金使用不合理,大多数地区农业发展都是以现代化、信息化为主,而对于畜牧业并没有给予过高的关注,因此导致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资金远远比不上农业的其他方面。

(二)畜牧兽医队伍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

对于畜牧兽医行业,没有一个真正的上级部门领导对畜牧兽医队伍进行管理,最终产生了畜牧兽医队伍人员工作效益和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降低了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效率,严重阻碍了畜牧兽医队伍的发展和建设。

(三)缺少专业强、素质高的兽医人才

目前,畜牧兽医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文化水平不足,缺乏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兽医学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相关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脚步,学习新的畜牧兽医知识,很容易被畜牧业所淘汰;第二,员工专业技能水平不足,所参加的相关专业培训不够多;第三,学校关于兽医类的专业学科项目较少,对于这个专业所招收的学生也比较少。因此,缺少专业水平高,自身素质好的优秀人才是影响畜牧兽医队伍的又一关键因素。

(四)畜牧兽医队伍建设薄弱

由于畜牧兽医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大多是乡村、小城镇等偏远地区,很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其中,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得不到加强和完善,大大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

(五)缺乏严谨工作态度

部分畜牧业兽医人员难以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不能主动的通过宣传的方式把关于如何预防畜禽疾病的知识告诉给村民,甚至一些工作人员消极对待自身的工作。这大大影响了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并使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二、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对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在对农业建设投入资金的时候,要合理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划拨一部分给畜牧业,使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资金充足。而畜牧兽医队伍要建立资金使用档案,对于政府划拨资金在每个项目上的使用都要记载下来,改善畜牧医疗环境,提高畜牧兽医行业的设施建设,从而促进畜牧兽医队伍的发展。

(二)优化改革畜牧兽医队伍的管理机制

相关部门要对畜牧兽医队伍的管理体制进行有效地优化和完善,增强队伍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并建立一个相应的成绩考核制度,对兽医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管理,使畜牧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三)培养更多的高水平、高素质兽医人才

由于畜牧业的发展地方大多都是以乡村、小城镇为主,因此要加大对乡镇畜牧业的扶持力度,例如建立专业技术培训班,定期对畜牧兽医行业进行宣传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畜牧兽医队伍的人员基础,壮大队伍人员储备,另外,还要让各个高职院校多开展有关畜牧兽医学科专业,使其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准畜牧兽医人才,解决畜牧兽医人员不足的问题。

(四)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

对于目前在畜牧兽医队伍中存在的工作待遇问题,有关部门必须要颁布相关的优惠政策对畜牧业给予支持,利用这种方式招收更多的高水平畜牧兽医人才,发展畜牧兽医队伍。另外,还要对畜牧兽医队伍中的人员定期组织培训,进行业绩考核,提高畜牧兽医队伍中的人员素质水平,促进畜牧业能稳定、快速的发展。

(五)加大对畜牧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

把畜牧生产技术知识积极的推广给有关的畜牧业村民,减轻畜牧兽医队伍人员的工作量,让村民能自己去解决畜牧上的一些小问题,操作简单的畜牧技术,使两者配合的更加默契,一起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六)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相关畜牧企业要定期组织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或者增强兽医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借鉴其他工作者的经验来改正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基层组织也可以邀请业内有名的专家教授开办专业技术知识讲座,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兽医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使其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促进畜牧业发展。

(七)明确具体工作要求

兽医工作者要对当地的畜牧养殖户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挨家挨户走访的方式进行统计和调查并记录在相关档案上。同时还要加大对预防畜禽疾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村民预防畜禽疾病的意识。另外,还要加强疫情报警制度,当发生了重大疾病的时候,要对疾病发生的地区及时进行隔离,并使用有效的处理手段阻止疫情的传播与扩散。除此之外,相关的检查疫情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任,认真对待工作,对于不配合检测工作的养殖户或倒卖禽类的商贩给予相关的惩罚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结语

有关部门必须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的真实情况,改善畜牧业的医疗环境,引进新型的畜牧兽医技术,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兽医人员,从而提高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总之,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所占比重是很大的,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针对现在畜牧兽医队伍在建设时出现的知识水平低、缺少人才等问题,畜牧兽医行业的直接管理部门必须督促兽医工作者学习新的兽医知识,定期组织人员交流和培训,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工资和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壮大畜牧兽医队伍,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章伟,赵月.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4(7):173.

[2]喻先强.如何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促进畜牧业大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4(6):163.

[3]丁登善.强化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4(9):170.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市部分畜牧业发展典型;刚才,、、、四市和县政府汇报交流了情况,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作了发言。总体感觉,各级各有关部门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工作思路清楚,推进措施有力。特别是市通过增投入、引龙头、建基地、强监管,实现了规模和效益双提高。各地要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紧迫感

多年来,我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重点产业,注重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狠抓基础建设,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素质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为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市场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1443.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5%;农民现金收入中有14%来自畜牧业;肉、蛋、奶产量分别达417万吨、339万吨和449万吨,位居全国第六、第三和第三位;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按照现代畜牧业标准来衡量,仍存在不小差距。一是饲养方式不新。畜禽小规模传统式散养占较大比重,设施落后、管理粗放、信息闭塞、防疫条件较差。全省62%的生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农户提供,54%的肉牛、47%的肉羊分别由年出栏10头和30只以下的农户喂养。二是生产效益不高。畜禽生产性能发挥不充分,奶牛平均单产5.1吨,美国、加拿大8吨以上;母猪年均产成活仔猪17头,法国为25头;育肥猪料肉比为3.2:1,丹麦为2.8:1;每只鸡年产蛋280枚,美国为290枚;成年鸡死亡淘汰率8%,美国仅为4%。同时,受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部分养殖户收益大大低于预期。三是质量水平不稳。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违规滥用药物或添加剂。近几年发生的“红心蛋”、“毒奶粉”、“瘦肉精”等质量安全事件,对行业造成很大冲击,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四是产业链条不长。大型龙头企业少,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56家,10亿元以上的仅6家,没有20亿元以上的,与畜牧大省地位不相称。精深加工产品比重低,牛奶加工多数为液态奶和奶粉,生猪加工大部分是分割肉和熟食制品。知名品牌不多,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仅君乐宝1家。五是保障能力不强。良繁体系不健全,原种场规模小数量少,养殖场选种动力不足,改良站点设施简陋,良种生产性能测定滞后。疫病防控体系薄弱,检验监测体系不完善。

现代畜牧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标志,更加注重市场作用、科技支撑、农工贸衔接和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才能有效满足消费群体扩大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适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品种质量的追求,着力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要求,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我省地处多个畜禽品种的黄金养殖带,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市场区位优势明显。刚刚结束的省八次党代会明确要求,一产要抓特色,发展壮大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积极占领京津等高端市场。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思路目标、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务实奋进,努力缩短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进程。我们绝不能因“三鹿事件”一蹶不振,绝不能因“瘦肉精”问题停滞不前,绝不能因市场出现波动缩手缩脚。

二、明确思路目标,着力抓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十二五”期间,全省畜牧业发展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扩量、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龙头带动、拓展市场,科技支撑、进档升级的原则,强力推进“一种五化”,即畜禽良种普及,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科学化防控、产业化经营,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80万吨、460万吨、1000万吨,在全国位次前移一到两位;主要畜禽品种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增幅高于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优势畜产品生产。瞄准市场需求,突出区域特色,以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批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产业集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竞争实力。奶牛养殖,要围绕提质增效,巩固壮大传统生产核心区,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因地制宜推广牧场模式、合作社模式、租赁模式,鼓励建设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场(区),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水平,真正做到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挤奶、统一销售。大力实施遗传改良计划,普及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加快培育高产奶牛群体。全面落实强制免疫、消毒灭原、健康检测等综合防治措施,严防奶牛群体重大疫病。认真实行奶站建设许可制度,进一步规范合同收购、网络监控、驻站监管,保证生鲜乳质量。2015年,全省奶牛存栏达280万头左右,平均年单产达6000公斤以上。生猪养殖,要立足保质增量,着力扩大优良品种覆盖面。加强对现有中小型养猪场标准化改造,引导农户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改善饲养、防疫条件。强化技术服务,推广普及营养优化饲喂技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要扶持养猪场配套建设大型沼气设施,促进种养系统内部自净循环,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十二五”末,全省年出栏生猪3900万头以上,出栏率达160%,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蛋鸡养殖,要着眼上档升级,按照“设备先进、环境可控、效益较高”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改造,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存栏1-2万只的标准化规模场。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功能蛋,因地制宜发展柴鸡养殖,抢占中高端市场。采用堆积发酵和沼气发酵等方式,搞好粪污无害化处理,改善养殖环境。2015年,全省蛋鸡存栏达3.6亿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比例占90%以上。肉牛、肉羊、肉禽养殖,要发挥饲草资源优势,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广快速育肥技术,在山区和坝上地区建设肉牛繁育基地,在粮食主产区建设育肥基地,在平原农区和丘陵地区建设肉羊基地。鼓励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地方,发展肉鸡、肉鸭和特种动物养殖,拓宽农民增收门路。“十二五”末,全省肉牛、肉羊年出栏分别达450万头和2500万只,产量分别达72万吨、35万吨;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0.6%和83.4%。

(二)切实加强保障能力建设。落实政府责任,强化服务功能,找准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支撑体系,有效控制风险,确保产业安全。一是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坚持“引育繁”相结合,围绕提高良种选育、推广使用能力,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突出奶牛、生猪、家禽和肉牛等骨干品种,对339个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和450个改良站点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加强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后裔测定;着眼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10家大型畜牧企业从事畜禽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加大新品种培育力度。二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测机制,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认证,在畜禽集中养殖区建设一批动物隔离场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提高整体防控水平。尚未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县,明年6月底前必须建设到位。要强化基层防疫员培训,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其疫病防控主力军作用。三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区域性质检中心(站)建设,完善省为主体、市为骨干、县为基础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网络;全力推进综合执法,搞好人员培训,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监管网络;严格畜产品检测和投入品管理,落实质量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四是饲料兽药保障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发展优质、高效、环保饲料兽药生产。严格许可审查,强化监督执法,坚决淘汰不合格企业。支持饲料兽药企业合资合作,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强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三)着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实现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大产业规模是前提,提升保障能力是基础,实现一体化经营是关键。要着眼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产业化对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一要培育壮大龙头。紧紧抓住国内外大企业竞相扩张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建设一批大型龙头企业。要遵循经济规律,加强规划,完善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合理布局。要支持龙头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到2015年,每个市至少有一家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畜牧龙头企业,全省达到30家以上,其中100亿元以上的2-3家。二要发展合作组织。坚持一手抓规范提高,一手抓普及推广,落实组织力量,落实政策措施,落实督导考核,促进畜牧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健康发展。要指导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社搞好信息咨询、技术培训、农资采购、场舍设计、市场营销、融资担保等系列服务,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三要打造知名品牌。着眼推进畜产品销售由“低端市场”为主向“中高端市场”拓展,强化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管理,实施“三个十品牌创建工程”。到“十二五”末,力争培育出国内十大畜产品品牌、十大饲料品牌、十大兽药品牌,使成为畜牧品牌大省。

三、抓住难得机遇,推进半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张北、沽源、尚义、康保、丰宁、围场半牧区6县,既是京津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区域。今年六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召开了专门会议;省政府制定了《关于促进半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时期牧区半牧区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作了安排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半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的方针,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加快建立草原长效保护机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全面落实承包经营制度。要把深化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作为创新半牧区体制机制、活化生产要素、活跃牧业经济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确保明年底前实现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要规范承包经营权流转,防止以流转为名改变草原用途、损害农(牧)民利益。二是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切实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草原植被恢复步伐。要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费用,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明年,国家将对半牧区实行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有关部门要做好准备,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强化草原监督管理。按照国家部署,全面开展草原资源普查,依法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并严格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建立资源调查和统计制度,开展动态监测。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开垦、乱采滥挖、非法征占用等破坏草原行为。

(二)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定位,明确主攻方向。一方面,要做强畜牧业。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半牧区发展政策,加快建设饲草基地,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舍饲圈养,推广适用技术,健全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其他优势产业。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发展沙棘、柠条等经济林。调整作物结构,壮大蔬菜、马铃薯、燕麦、食用菌等产业。合理开发坝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草原休闲生态旅游,依法有序开发矿产资源。有关部门要在项目审批核准、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继续给予政策倾斜。

(三)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切实加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保、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民生问题。省发改、财政、教育、水利、交通、扶贫等部门要按照省既定安排,搞好对口帮扶。

四、强化协调联动,合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沟通衔接,真正形成合力。

二要落实扶持政策。中央和省出台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含金量较高、覆盖面较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多出真招实策、多拿真金白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要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要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责任机制,将畜牧业发展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健全督导机制,省农业厅要定期对重点工作进行督查,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激励机制,及时进行总结,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