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范文第1篇

学前儿童心理成熟程度决定儿童的行为方式。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而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与其他方面对比具有不均衡性,即体重和身高的生长高峰具有不同期性;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向在时间上的呈现出早晚的不均衡性,生理发展先于心理成熟,有的儿童看起来很结实但他的内心不一定坚强。因此儿童的行为方式由儿童的心理成熟程度决定而不是由生理发展的成熟程度决定。

改变学前儿童所处环境和改变学前儿童同样重要。古语云:“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孩子身边都有什么样的人,最近和谁交往,孩子最近是否有不良的变化倾向,这些都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和家长都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有悲观、忧郁或是暴力、攻击等不良倾向的玩伴,若孩子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时间久了难免会沾染上相同的感彩。因而,有必要提醒家长孩子辨别能力有限,需要时刻的关注和适当的指引,在必要的时候应改变儿童所处环境,会有益于问题的缓解和解决。

家庭气氛及父母管教的方式决定学前儿童未来的生活形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习惯、成就、素养甚至人格等。一方面,父母关系又是家庭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夫妻和睦会营造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开心快乐,更有安全感,以便于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出比较良好的对待社会和他人的态度,比较容易形成活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反之,如果夫妻不睦,经常吵架甚至打架,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长期如此孩子就会逐渐形成负面生活态度,对社会和他人缺乏信任,更容易形成敌对叛逆的态度。另一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十分重要,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家庭、专制型家庭、放任型家庭等。其中,民主型家庭就是管教孩子要以民主的方式进行,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和意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让孩子参与到涉及自身或家庭等有关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这种方式不仅充分的发挥了孩子的独立自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积极的性格特征。

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和人际态度影响未来的发展。自我概念也叫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对孩子来讲,老师喜不喜欢我?爸爸妈妈爱不爱我?小伙伴们喜不喜欢和我一起玩?我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这些都属于自我概念的认知。按照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孩子心里中的自己要比实际上的自己对于孩子的长成更为重要。换句话说只要孩子认为自己是最棒的,那么即使他现在表现的还很普通,将来也可以成为最棒的。故此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表扬为主,因为对孩子来讲父母及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就是他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孩子从这些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形成自我认知,如果这些态度是积极的,孩子自我概念就很有可能是积极的和自信的,如果这些态度是消极的,那么孩子自我概念也很有可能是消极的和自卑的。故此,对于学前儿童的家长和老师甚至这个社会都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表扬和鼓励,这样利于让孩子形成自信、乐观的自我概念。

秉承儿童心理咨询的这四大基本观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儿童心理素质,降低了学前儿童出现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家长和教师社会等方面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度关注,心理咨询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惠萍,王祖莉,柯洪霞.简论师范院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7(07).

[2]但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变革学前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05).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范文第2篇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一直致力于利用心理学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应对创伤和缺陷进行研究,也应对力量和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心理治疗不仅是对创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挖掘;心理学不仅是关于健康或疾病的科学,也是关于教育、爱和成长的科学。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从人的心理问题转为人的积极力量,以人类自身拥有的美德与善作为基本点,从积极的层面深刻理解人性,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以帮助每个人获得自己的幸福生活。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上研究个体的积极主观体验、幸福感及生理机制和获得途径;二是个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如爱的能力、创造力、交往技巧、宽容等;三是从群体层面上关注积极组织系统研究。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社团管理

(一)重视成员情绪体验和自我成长

积极心理学注重从情感体验与心态出发来考察人们的心理品质。这要求社团活动的开展要注重个体参加活动的满足感和心理期待,以让社团成员产生主观体验,挖掘积极的力量,从而促进自我成长。一方面,社团活动不能搞形式主义,过分注重场面、数量和结果而忽略了成员的个人体验和感悟。而活动是否能做实、做精,关键在于能否在活动设计和操作时从成员出发,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做出积极的认知调整和行为改变。另一方面,一些存在自卑、自我等不同问题的成员往往容易受到忽略甚至排斥,于是他们一直受这些问题的困扰而难以成长。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活动来帮助和鼓励他们学会发现并正确面对问题,学会悦纳自己和他人,从而实现心理社团的教育功能。

(二)树立社团价值观,塑造社团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格是由人的内部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把人看成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并具有适应性的整体。因此,我们以积极心理学的人格特质理念为导向,把社团作为独立个体,以积极人格的形成机制来探究社团的核心价值观和积极品质。心理社团的核心价值观是“助人自助”,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在成员中树立这个核心价值观,并将之塑造为社团的核心积极品质。成员经过较系统的心理知识学习及心理训练后,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得到增强,并在互助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快乐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积极成长。这样,心理社团为成员提供可以依赖、有归属感的群体环境,在社团内部营造出积极的成长氛围,可发展成为“自我成长团体”。然后,社团成员在得到积极的成长经验之后回到各自班级、院系,使这些团体也产生积极的成长性变化,从而使班级、院系乃至整个学校也都会随之而有所“成长”。社团的积极品质在学生群体中逐渐被接受和认可,将有利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顺利地开展。

(三)引入积极心理学管理理念,营造积极的社团氛围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范文第3篇

盗传必究

案例分析

案例三

一、案例材料

倩倩五岁,活泼聪明,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伙伴都喜欢她。倩倩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工作也很忙,因此平时对倩倩的照顾较少,倩倩多数时候由大学退休后的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对她相对溺爱。最近妈妈发现,回到家的倩倩裤兜里总是装着幼儿园的物品,有时是一个小玩具,有时是珠子或者橡皮。老师甚至发现倩倩把幼儿园里的贴纸藏在鞋里带回家。老师很奇怪,平时乖巧,招人喜欢,并且生活无忧的倩倩,怎么会这样?

二、综合检验

题目1

1.【单选题】通过描述,倩倩存在的发展问题是(

)。

选择一项:

A.

偷窃

B.

欺骗

C.

偷拿

D.

品行问题

题目2

2.【多选题】倩倩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倩倩可能还不太懂得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

B.

倩倩在幼儿园或家中某次无意拿取别人的东西,没有被发现,致使形成了习惯。

C.

倩倩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D.

家庭的不良影响

题目3

3.【多选题】针对倩倩的行为,老师应该(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不予理睬,让其自然消退

B.

检查一下教室里可能会导致这种行为的环境布置

C.

倩倩出现把玩具归回原位等良好行为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D.

每天放学前对倩倩进行搜包

题目4

4.【多选题】针对倩倩的行为,家长应该(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不予理睬,让其自然消退

B.

暂时让倩倩不要去幼儿园

C.

关心倩倩,多给予倩倩陪伴的时间

D.

平时要教育儿童捡到东西要还给失主,用过的玩具要放回原处

题目5

5.【多选题】如果正巧发现倩倩出现了该行为问题,应该(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个别处理该行为,引导倩倩主动承认错误

B.

让倩倩在大家面前承认错误

C.

立刻进行严厉惩罚

D.

答应倩倩帮她保密

案例四

一、案例材料

童童长得身强力壮,虽然只有4岁,但个头超过了同龄人。他力气大,爱打架,邻里及幼儿园的孩子都打不过他。他爱挑起事端,小朋友们都躲着他。老师家长反复批评他,他口头答应不再打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太差,一会儿憋不住劲,又去打人。每天妈妈去幼儿园接他,都有小朋友告状,说他又打了谁,或是毁坏了谁的东西。听到这些告状,童童爸爸总是在家揍他一顿。但是后来发现,打也没有用了,童童在小朋友面前越来越霸道。

二、综合检验

题目1

1.【单选题】通过描述,童童主要的发展问题是(

)。

选择一项:

A.

自控问题

B.

攻击性行为

C.

社会交往能力不良

D.

多动症

题目2

2.【多选题】童童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年龄小,还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不能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B.

童童在攻击被人的经验中,体会到了成功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以后就更可能采取同样的手段。

C.

教养方式。父母经常用强制或打骂方式教育他。

D.

童童对外界刺激作出了歪曲的解释,并建立了错误的信念,同时也缺乏正确的交往技能,不知用何种方法解决矛盾和愤怒。

题目3

3.【多选题】针对童童的行为,老师应该(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对童童友好的行为立即给予表扬。

B.

对童童的错误行为立即进行惩罚或隔离。

C.

对班级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提供多种多样的玩具。

D.

进行社交技能的训练

题目4

4.【多选题】针对童童的行为,父母应该(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适当体罚

B.

以身作则,注重道德观念的培养

C.

教会儿童发泄自己不满的合理方法

D.

让童童少接触其他小朋友,减少冲突

题目5

5.【多选题】针对童童的行为问题,可以用到的行为矫正的方法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代币制

B.

模仿法

C.

系统脱敏法

D.

合理情绪疗法

案例五

一、案例材料

小强14岁了,上初中二年级,初一时学习还可以,只是感觉到有些吃力,初一下学期开始,经常在课堂上出怪声,接老师的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父母认为他是“多动症”,到医院检查后,服药4个月,没有效果后停药。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现在是全年级的最后一名。小强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有好几处生意,平时很少回家,但只要一回家,就给小强带来大量吃的、穿的、玩的,小强物质上的要求,父亲从来是毫不含糊地予以满足,而对于小强的学习和其他问题,父亲基本不过问。小学毕业时,父亲回家听说小强成绩不好,一怒之下,把小强痛打一顿,打过后,父亲又生悔意,给小强很多零花钱作为补偿。

小强的母亲是家庭妇女,每天开车接送小强上下学,由于小强是二胎(有一个姐姐),家里一直希望把唯一的儿子培养出来,将来经营家族的大产业。母亲几乎把全部精力和爱心都倾注到小强身上,上初中更是托关系进入当地最好的一所中学,但没想到,小强这么不争气,学习实在吃力,而且屡屡违反课堂纪律,老师多次请家长。母亲觉得很没面子,回来就训斥小强,母子二人竟由争吵到动手厮打起来,他们母子已经有三个多月互不说话了。

小强自己也想把学习搞上去,无奈自己的基础太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别的同学,这个学校又是全市重点,学生间的竞争很激烈,对学习差、纪律松散的学生,同学包括老师都排斥,老师找小强谈话时就曾建议小强转学。有的同学背后说小强是“弱智”,还有的同学到老师处告状,认为小强上课影响了他们学习。小强自己也认为,管住自己并且把学习搞好“比登天还难”。比如上课时,小强总想认真听讲,但不知怎的,就开始说话做小动作,控制不住自己。每天回家都下决心,刻苦学习提高成绩,但就是上课听不懂,作业总出错,现在是同学不愿和小强玩,母亲和小强不说话,小强自己懊恼生气,也不写作业,混一天算一天。

二、综合检验

题目1

1.【多选题】通过材料描述,小强存在的发展问题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学习困难

B.

自我评价低

C.

厌学

D.

品行问题

题目2

2.【多选题】通过材料分析,小强父母的主要问题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期望过低

B.

期望过高

C.

缺少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D.

放任不管

题目3

3.【多选题】通过材料分析,小强老师的主要问题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期望过高

B.

惩罚过度,缺乏对学生的尊重

C.

缺乏和小强及父母的深层次沟通

D.

没有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氛围

题目4

4.【多选题】针对小强的问题,小强的父母应该(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加强与小强的沟通,倾听小强内心的声音

B.

正视小强学习能力,调整对小强的期望

C.

捕捉小强的进步,经常给予表扬和强化

D.

引导小强多学习身边亲戚与邻居的同龄孩子

题目5

5.【多选题】针对小强的问题,小强的老师应该(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强调学习的竞争性,促进其学习动力的提升

B.

转变小强的社会角色,如让小强担任一定的班级管理职务

C.

提供小强体会成功的机会,激发成就动机

D.

订立合同契约,约束小强课堂的违纪行为

E.

把原来基础差,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小强的榜样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范文第4篇

一、当前职教学生的心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高中和大学大量扩招,职教学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表面上活泼可爱、充满青春活力,实际上文化基础差、纪律自觉性差,还在心理上存在种种问题。

(一)自卑感严重,逆反心理强烈

职教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多数是在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歧视、社会偏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对未来感到迷茫,久而久之,逐渐产生抑郁自闭心理,对同学、学校、社会充满冷漠、恐惧甚至仇视、逆反心理。为了掩饰或者反抗自认为可能受到的伤害,甚至会出现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等行为怪异、激烈反抗的现象,自以为这样才显示出自己勇敢,突出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到不到正确的引导,这些同学极有可能成为和谐社会的破坏者。

(二)渴望关爱,人际关系不佳

心理学研究表明,职教学生正值青年时期,这个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坦率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渴望展现自己的才能与优点,得到周围人群的理解与尊重,与知心人坦率真诚地敞开心扉交流,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关爱和认可;同时又以自我为中心,把注意力过度集中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怕别人洞悉自己的缺点和阴暗面,暴露出心理闭锁性,形成妒忌、多疑、偏激、固执、对抗性和报复性强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加上品德修养差,语言表达能力、处事能力差,与周围老师同学缺乏共同语言,形成社交障碍,甚至有时会因为对别人看不顺眼而产生冲动,动手打人。

(三)思想活跃,学习目的不明

职业教育没有升学的压力,有较多自己灵活安排的时间,可以自由广泛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学习和涉猎自己喜欢的知识,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思想得到较大的解放。但是,部分职教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学习懒惰的惯性趋势,加上中学时过的基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练,加上对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对社会缺乏认识,特别是对就业市场和生存发展竞争缺少正确的的认识和客观的判断,不明白自己中职生涯结束后即将面临就业挣钱、成家立室、养家糊口的现实与责任,缺乏学习动机,严重缺乏学习的兴趣、情感、意志和动力,整天沉迷于上网玩手机,从而形成“学习目的不明确不会学学不好不想学厌学逃学退学”的恶性循环,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四)自我意识强,自控力不足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职教学生在认知、情感、人际、公正、节制、超越、创造力、真诚、执着、爱心、友善、领导力、协作力、谦虚、希望、幽默风趣等积极品质上,均显著低于普通教育学生。由于政策的原因,职教学生普遍兄弟姐妹不多,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长期呵护下,他们常常是家庭的核心,颐指气使,稍不如意,脾气火爆,在普通教育中处于劣势,为了寻求心理补偿和心理平衡,实现自己内心世界中存在的“真我”,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身上,形成“我是成年人”“我就是我,不是别人的附庸”等观念。加上生理、心理的转折和发展,面对种种矛盾和困惑,经常处于焦虑之中,当遇到一些挫折,容易发生歇斯底里式的情绪失控,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二、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意义

在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中,巧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化悲观为乐观,化自卑为自信,化脆弱为坚强,化被动为主动,改进班主任工作的模式,提高班主任工作效效率和效果。

(一)化自卑为自信

职校学生绝大多基础较差,刚刚经历中考、高考的挫折,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与中考、高考的优秀学生相比,对自己的前途命运自然感到悲观和失望。在班主任工作中,巧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化自卑为自信。第一,可以改变学生消极自卑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向乐观的方向转变,逐步养成乐观的思维习惯;其次,可以改变学生消极自卑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尽量不说泄气话、消极话,以积极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升自信的力量;第三,可以改变学生消极自卑的行为习惯,准确认识自己,全面客观评价自我,大胆与别人交往沟通,融入集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使之成为习惯,从而改变学生消极自卑的行为方式;第四,可以改变学生消极自卑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坚定生活目标,学会排遣苦恼的方式方法,调节情绪,投身积极有意义的工作和生活中。

(二)化脆弱为坚强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挫折,本来应该属于正常现象。但当前的职教学生大多兄弟姐妹不多,生活物质充裕,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成长道路平坦,阅历比较简单,对挫折缺乏应有的思想J识和心理准备,承受挫折的能力脆弱。一旦遇到一些挫折,马上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甚至对挫折产生强烈的恐惧,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行为。在班主任工作中,巧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对挫折的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挫折观;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缓解心理压力;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化脆弱为坚强。

(三)化被动为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被动”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的需要,积极心理学大大拓展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视野。实践证明,学生思想只有主动转变,才是持久的。积极心理学要求班主任转变工作思维方式,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常态、增强学生自信心为目标,以欣赏和开放的目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工作重点从找缺点转向找优点,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挖掘潜能、培养美德、提升幸福感,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积极心理学注重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相互尊敬、相互赞美、相互学习等潜移默化的熏陶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到友善和温暖的力量,产生积极体验,化为成长的动力,优化心理生活,提升心理品质,形成积极人格。巧用积极心理学,可以拓展班主任工作的视野、途径和手段,使班主任工作重心前移,从事后发现转向事前观察,从事后说教转向积极预防,化被动为主动,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果。

三、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

在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中,要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活用积极工作语言,培养积极向上的班干队伍和班内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励志活动,大力宣扬积极成功事例,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使班主任工作效果事半功倍。

(一)自己养成积极的心态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主导,是灵魂。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班集体,首先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工作者群体,积极、乐观、开朗、向上健康的心态不仅有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更可以感染班级学生的情绪,形成活跃、乐观、积极向上的班风,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投入积极乐观的情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提高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培养积极的语言习惯

“言为心声”,积极心理学倡导教师在工作中应以关爱的语气、赞许的态度、尊重的表情、信任的眼神,说出具有积极性、建设性、激励性的语言。积极的语言模式和语言氛围,有助于协调师生之间在思想观念方面产生共同认知,建立起富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恋的情感,并产生共同的希望和共同的目标,从而取得“批评中带有表扬,表扬中带有批评。批评中的表扬能给人带来希望;表扬中的批评能给人带来警醒”的效果。所以说,巧用积极的语言模式是把当前正在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应用于职业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求。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尽可能说带有“我相信、我欣赏、我同意、我尊重、我希望、我期待、我理解、有进步、有道理、有新意、有创新、棒极了、好极了”等正面激励和引导词语的语言。多说“对、好、行、是、可以、你能、你行、你成功、好棒、做得好”等正面认可、肯定的词语,即使否定,也要先肯定好的方面和闪光点,再指出原因,并提出“如何做”的建议。尽量少说“不、没”等否定、不信任的词语,绝对不说“笨蛋、蠢猪、傻瓜、讨厌、窝囊、混蛋”等带有侮辱性、伤害自尊心的负面词语。与此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常讲“我能、我行、我成功”之类的励志话,尽量少讲或不讲“我笨、我倒霉”之类的泄气、沮丧话,形成积极向上、励志奋斗的积极语言模式,产生积极的心理活动和情绪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人际关系,塑造积极幸福的人生。

(三)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

研究结果表明:世界顶级的成功人士都具有积极的心态,而积极心态来源于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心态决定思维,习惯影响未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必须从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开始:第一,要教育和带领学生养成对任何事物先往好处想的习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尽可能从积极的、乐观的、好的方面去看待,心情才能长期保持愉悦,学习、生活才能过得快乐、洒脱,才能坚定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例如篮球比赛失败了,形成“抓紧训练,下次一定要获胜”的想法;竞选班干失败了,从“自己做得不够,未获大多数同学认同,应该进一步团结同学、服务同学”方面思考问题;成绩下降了,应思考“学习方法还有哪些改进空间?一定要更加努力。”第二,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成败归因法。教育并引导学生把失败归结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粗枝大叶等可改进的因素,并找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下次更加努力,措施更严密,方法更周全;把成功归因到自己智商高、能力强、人缘好、工作细致等可控的积极因素,自信心更强,心理更加乐观,心情更加愉快,工作效率效果更好。而不能把成功归因为碰巧、走运等消极的、不可靠的、不稳定的因素,遇到失败,又把原因归结到“我笨”“我倒霉”“我无能”“大家针对我”等不可控的消极负面因素,把一切成败的主因归结到可控制、可改变的因素上来,做到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第三,凡事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引导学生遇到挫折、困境时,客观地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树立信心,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不能陷入自卑、埋怨的情绪,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第四,养成以下习惯:常想“万事都有可能”,经常微笑,微笑着接受批评,微笑面对失败,学会感恩,学会赞扬别人,学会关注优点,把坏事看做好事的开端,把失败看做走向成功的“试错”,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四)培养积极的班干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积极的班干队伍是构建积极班集体的主导力量。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在发现和培养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学生干部队伍方面,要激发积极潜能,激活组织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培养积极品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优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望闻问切”,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深入了解班内每一位同学,从中发现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品学兼优、性格活泼开朗的W生,建立班干人才库,作为挑选班委组成人选的重要参考依据;二要坚持民主治班,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开展班干部竞选活动,机会均等,能者居之,威信者立,逐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存在感,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三要着重培养学生干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在进行履职能力、岗位职责、社团建设、班风建设、号召力、鼓动力等常规能力培训的同时,更加重视自我效能感等素质培训,让学生干部经常体验成功,获取别人的替代性经验,学会听从别人的解析和劝说,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和鼓励发表新见解,从不同的维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和途径,使学生干部变得更积极自信;四要加强绩效考核,引导学生干部把问题原因归结为是可控制的、暂时的和不稳定的自我努力程度因素,对存在的问题要作出积极的合理解释,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及时地去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方法,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并愿付出持续的努力,提高学生干部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为实现整体目标发挥团队优势;五要坚持制度创新,创新激励制度、定期换岗、竞选上位等制度,为学生干部得到更多、更全面、更好的、更有竞争性的锻炼机会,为班委会、团委会定期补充“新鲜血液”,始终保持诫勉之心,始终保持朝气活力,提升学生干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发现自我价值,激励学生干部对自己、对班级充满信心,对同学、对社会满腔热情。

(五)培育积极的班内社团

培育班内小社团,可以为全班提供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畅所欲言的学习交流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展专业知识视野,充分挖掘和发展与自己朝夕相守的学生的特长,消除交流心理障碍,营造互相认同、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关心的浓厚氛围,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乐于进取、团结和谐、积极上进的班风。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每接手一个新班,笔者都在充分了解班内学生特长的基础上,确定要成立的兴趣小组及组长、副组长,对组长讲明目标、任务、计划,帮助他们收集相关资料,经常抽时间参与、指导,对开展活动好的社团和个人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经常穿针引线,开展班际、校际社团交流,提高学生办好班内社团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班内社团持续、有效地开展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努力把班内社团建成活泼、快乐的成长平台。

在工作中,笔者先后指导成立了专业课程实践小组、创业知识学习实践小组、青年志愿队、书法提高小组、交际能力训练小组、小品表演小组等,学生可以选择交叉参加。实践证明,培育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内社团,可以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走进新境界。

(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复习课;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检查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是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与思考、交流与沟通,学生能否取得预期的、应有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用好教材资源是“初三复习”的基本点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和主要依据.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们都说要回归课本,其实时常只停留在嘴上,重参考资料而轻课本的现象很普遍,导致师生身陷题海,常常出现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能力得不到培养. 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尊重课本,用好课本

课本是经过教学实践“千锤百炼”、反复打磨出来的精品课程资源,其文字语言、数学表述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几乎都是经典范例;每副插图、每道例题、每道习题都具有其特定的教育功能,都蕴涵着某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教学时,教师要予以尊重,不可无视课本的存在. 如何改造、使用课本,是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在改造和重组时,不能改变课本的意图和所承载的目标,否则,将会使教学反馈大打折扣,使课本的育人功能大大降低.

2. 充分领会课本作者的编写意图

教师要理清课本中每一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线索,了解每一块内容的主要教学任务和要求,在例题、习题的改编过程中,教师要站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体系中审视和把握它的地位与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全局考虑. 同时,也要思考课本中编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只有准确把握课本的知识点、生长点、重难点,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要注重对课本的改编和再加工

对课本的改编和再加工,是在充分领会课本的意图、把握教学思路的前提下的一种教学行为. 这种教学行为的目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例题、习题的设计最符合学生的要求. 对课本进行改编和再加工的关键是对数学学习素材的选择,它不仅关乎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开发,决定着学习活动是否生动、有效.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初三复习”的立足点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较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设法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条高效途径.

1.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管在新课改中,我们强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时,教师倾向于“满堂灌”,他们的观点是:这些学生什么也不会,若让学生自己想,教学任务一定完不成,不如教师直接讲.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只是听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置学生的主体感受于不顾,殊不知“子非鱼,焉知鱼之惑”. 这种不顾及学生认知结构状况,不考虑学生能否理解、内化,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若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机械、被动,教学效果必将低下. 因此,教学必须从学生认知结构的实际现状出发,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使课堂内容为学生理解、内化,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建构意义.比如,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错误之处、错误原因,这样教师给学生纠错时,才能对学生的错误有充分的了解,保证所采取的纠错更有针对性.

2. 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

很多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非常强,总是将自己考虑成熟的、巧妙的解题思路完美地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佩服不已,但是教学效果却背道而驰,原因在于,学生只看到解答结果,在学生的思维起点与解题需要之间缺失了很多,包括知识点、方法和分析能力. 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挤占了学生的思考空间,生硬地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化”“标准化”,久而久之,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便产生了依赖心理,思维能力、分析解题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许多学生则会出现上课听得懂,但轮到自己做题时却束手无策的现象. 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跟着学生的思维节奏,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如何去思考问题”,而当教师在解答问题遇到障碍时应调整思考方向,甚至不惜暴露自己的错误,让学生纠错,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上课偏爱于关注优秀的学生,让一堂课按自己预设的节奏顺利进行,把那些学困生放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充当“看客”. 其实,在课堂上,应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暴露自己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研究对象,一起考虑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出现这类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种看似不顺利的课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解题水平. 课堂还应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尊严,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他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拥有.

4.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通过对所学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内容的反思,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把已知的知识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内容或思想,可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理解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或帮助下,由学生主体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去发展或再创造的过程;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使学习成为探索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激发个人创造力.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解题时只满足于做出来就万事大吉,在课堂上也只满足于听懂就好,没有习惯多想几个“为什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对解题过程和上课内容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反思,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监控能力和调节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对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如下反思:

(1)引导学生反思已知条件是否充分利用;

(2)利用易错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反思隐蔽条件是否发现;

(3)引导学生反思分析与推理是否合理,运用学习档案,如听课笔记、反思日记等加强反思性学习.

“高效训练”是“初三复习”的效益点

习题训练是初三数学复习的基本方法之一,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难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训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 据笔者所知,多数学生做数学题的时间较多,过量的练习反而使学生的大脑活动由兴奋转向抑制,高劳低效. 通过实践反思,笔者认为高效训练的原则是:紧扣教学要求,明确考试动态.

教师首先应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和《考纲》,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中考题:

(1)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2)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3)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4)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5)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其次,训练习题的设计要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逐步提高. 我们在设计时一般要考虑以下三个阶段.

(1)巩固阶段:在一轮复习中,练习的深度与广度定位在以中等偏下学生为主,起点低、知识覆盖面全.

(2)强化阶段:在二轮复习中,笔者所在学校初三班进行“选择题前几题满分训练”和“填空题前几题满分训练”,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其“核心利益”,将低级错误消灭彻底,“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舍弃全不会”,帮助学生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惯性失误.

(3)提升阶段: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但要难易适度,如果过于繁难,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仅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反而会挫伤他们的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