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课堂心得

智慧课堂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课堂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课堂心得

智慧课堂心得范文第1篇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20年11月11日在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去兰陵参加了临沂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观摩教学活动及互动研讨活动两种形式。会上由全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素质,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感触很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法治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次观摩活动涵盖两个年龄阶段,有四年级的《父母默默的爱》和六年级的《我们受特殊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两节法律知识课。对于难懂的法律知识,两位老师讲起来却清晰明了。比如第一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张老师能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观念,帮助学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课伊始,张老师通过课前交流让学生说说未成年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引入“我们受特殊保护”。正是因为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他们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怎样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呢?引入新课《专门法律来保护》。这节课张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专门法律有哪些。让生从课本中找找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师讲解出发点和立足点。活动二:专门法律我了解。张老师先借助教材中“知识窗”,让生明确相关法律的内容、特点和价值。学生明确后,教师在借助闯关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最后,教师发放法律条文资料,生配乐读法律条文,巩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课后践行环节,让生继续了解《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能力上也有不同,应该注意。

三、让学生自由的发言,在讨论的时候不去限制学生。

张老师在执教《公民的基本权利》这课中,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鼓励学生以聊天形式来上课,让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成立一个个学习的小组,让学生在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后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抢答,让其配合完成,不做太多的干预。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我的教学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足。

智慧课堂心得范文第2篇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而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健康并不只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指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身心相互影响,身体因素会影响心理,心理原因也会影响身体健康,而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素质的状况。身体是否健康,相对好辨别,而就心理健康而言,人的心理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共存,每个人都处在健康和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是动态变化的,这样就相对难把握。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如何将心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当下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就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换位思考问题,拓宽情感认知

国内外心育实践研究证明,心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技术,还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各国通过心育实践,已经探索出了多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父母的难处》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辛苦、为子女和家庭全身心的付出,我将这节课设计成三部曲:

第一步,了解是前提。由于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大,很多孩子很少与父母沟通和交流;而家长普遍认为家庭、工作以及自身的难处没有必要和孩子多交流,只要孩子专心学业就可以了。这就造成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隔阂,或对父母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通过课前街头随机调查、访问,统计家庭支出,访问有关家长等方式了解了父母经济、身体、工作等方面的难处。学生体会到了每个家庭的父母都有自己的难处,不必为自家的难处烦恼,也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父母和家庭。由于这部分工作是放在课前完成,所以我事先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和调查,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进行了分组,使调查了解更有针对性,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感受。

第二步,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学会换位思考。长期以来,孩子们一直在父母关注、呵护的状态下生活,却很少去关注父母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家庭的概念逐步清晰和丰满。作为教育者,需要引导孩子们在了解家庭成员关系和感受亲情的基础上向家庭的内在深处进发,更多地了解父母,了解家庭的现实状况,为与父母相互沟通、理解奠定基础。

第三步,是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家庭责任感的需要。权利和义务是相伴相生的,不仅在社会上如此,在家庭中也是,今天的孩子享受着父母无条件的呵护,今后也必然肩负着照顾父母的责任。因此,从小培养、建立他们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很有必要,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主动为父母分忧,这也是对儿童未来生活的一种引导。

二、培养责任担当,激发幸福源泉

追求幸福感,并非单纯让孩子享乐。穿高档衣服、玩高档玩具等并非就是孩子真正的幸福。如果没有追求,不管物质条件如何优越,其人生历程很难会有持久的幸福感。

作为社会人,责任心既是道德品质,又关系到幸福。人一旦拥有责任心,不管是对同学、对家人、对集体,都会让其人生价值凸显,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会不断地得到满足,自然幸福感就强。引导孩子敢于担当责任,不仅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规则,更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与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责任感首先是在家庭中得到孕育的。如果孩子能从小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家庭中的问题,以自己的智慧处理家庭中的烦恼,以具体、主动的行为参与家庭生活的进程,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少年。

三、传递正面能量,促进德育心育融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的潜意识里就会发散出相应的“能量”,实现自我构建。由于“标签”的这种导向作用,我认为为学生贴上的多是“优秀标签”,如“运动之星”、“歌唱之星”、“书法之星”等,以此向学生传递奋发向上的“能量”。例如:我曾经任教的一个班级中有个小孩总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每次被发现后都表示悔改,但事后却像没事人一样。有一天,我又听到学生在议论:“XXX的脸皮怎么这么厚?胆子越来越大了,太不要脸了……”于是,我找来XXX,与他交流,暗示和鼓励他将来做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在校体育节中,我积极动员XXX参加短跑和长跑比赛。果不其然,他积极参加训练,在班级比赛中名列前茅,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他在校50米跑和400米跑比赛中获均得第一名。后来,我又鼓励他多看书,在书中畅快遨游。很快,他喜欢上了阅读,把课余时间大都用在了阅读上,偷拿的行为慢慢地减少了……

“优秀标签”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独特的优势所在,随着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表现会更积极,犹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事实也证明,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能极大地改变一个处在消极状态的人,“暗示、强化、激励”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散发出巨大的能量。

智慧课堂心得范文第3篇

由田亮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感知材料,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物体走向图形,从图形走向数量,从粗略走向精确,从复杂走向简单。同时辅之以教师的智慧心语,整个课堂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然,这就是“智慧数学”课堂的典范,就是我心目中的智慧数学课堂!

【片段1】

师:长方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你能给一个长方形涂色吗?

把学生分成两组,每人一张纸,纸上有一个长方形,两组间进行涂色比赛(两张纸一样大,但纸上的长方形不一样大)。结果第一组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已经涂好,而另一组一个学生也没有完成。

师让已经完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生1:他们的小,我们的大。不公平。

师:什么小?

生2:他们的长方形小,我们的长方形大。

师:长方形的大与小就是指长方形的什么?(面积)

师:封闭图形的大与小指的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除了长方形外,你还知道哪些封闭图形?

生3: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想象、游戏、猜测、检验等活动,经历智慧的生长过程。面积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学生而言,用语言来描述有一定的困难。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既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没有放任自流,而是通过一个涂色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及时掌握反馈的信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进行策略引导。比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比赛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深入到封闭图形的情境中去,并自然地过渡到图形面积的教学。整个过程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片段2】

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个图形比较面积。

生1:三角形的面积比上面的长方形面积小。

生2:椭圆的面积比梯形面积小。

……

师(指着两个长方形):你能一眼看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吗?

生:不能。

师:我认为(手指着右边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比(手指着左边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得多,你们相信吗?(学生摇头表示不同意)

师出示:

师:图1中的长方形里有6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的面积是6;图2中的长方形里有35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35。所以图2的长方形比图1的长方形大。

生(先是一愣,后来顿悟):不对。图1和图2的小正方形不一样大,这样不好比。

师:那你们说怎样才好比呢?

生:找一样大的小正方形才行。

师:是的。比较大小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比较面积也一样,它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

教师恰当的“犯错”,让学生给教师及时“纠错”,学生的自信心自然爆满,印象也就必然深刻。如何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教师的处理方式也是充满了智慧。教师刚给出几个图形时,一般人都会以为是上一环节的延伸,当教师说出“大得多”时,让人十分吃惊,直到教师把长方形分成多个小正方形时,才叫人恍然大悟,心中尤为赞叹教者的教学过程设计之巧妙,学生在猜测、疑惑、顿悟的情境中接受“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显得是那么的自然。

【片段3】

师(拿出一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投影出示上述内容让学生读一读)

师让学生将1平方厘米的纸片与自己的指甲比一比,看与哪个指甲差不多大。然后拿出一枚长方形的私人印章,让学生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

生1:2平方厘米。

师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与学生一起验证,再拿出一个中队标志,让学生估一估面积。出示:它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 40平方厘米 ;100平方厘米)。学生选择填空。

师出示一张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

生2:10厘米。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师(拿出信封):估一估,信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验证。

师(拿出一个插座面板):插座面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你认为什么是1平方米呢?(大屏幕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的1平方米。)

师让学生先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再闭眼想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学生想的过程中,师拿出一个1平方米的红布展示在手中,让学生看一看与自己想的大小是否差不多,再用这块红布测量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

凡事预则立。虽然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非预设性的生成,但其实有很多是来自于教师精心的预设。本环节的亮点之处在于对学生几次估一估的不同层次的要求非常合理。1平方厘米是这几个面积单位的基础,教者花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教者先通过一张正方形纸片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感性认识,再辅之以估一估一枚印章的面积、一个中队标志的面积加以巩固。但估一估一枚印章的面积和一个中队标志的面积教师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为中队标志比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大得多,学生直接估计出结果很困难,采用了选择的方式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体现了课堂的实效性,也反映了教师对问题设计的“智慧”。而对于1平方米的认识,通过学生的比划、想象、验证和实际应用循序渐进,显得非常有层次性,反映了教者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的适度把握。

智慧课堂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 微信平台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53-02

目前,几乎所有的工程技术领域都会涉及到信号处理问题,而数字信号处理由于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强以及便于大规模集成等特点,已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1]。《数字信号处理》作为通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语音、图像、雷达、通信、控制、声纳、航空航天、故障检测、遥感遥测、生物医学、地质勘探、自动化仪表等领域[2]。但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仍侧重于理论讲授,不能充分体现工程应用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作为《随机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涉及到的公式推导繁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有一定要求[4]。因此,应结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和需求,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1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课堂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满堂灌的教学过程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无法持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亦不能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从而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对授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1.2 授课偏重理论,缺乏应用性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公式推导多,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信号与系统》课程基础。目前的教学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理论结果的物理意义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导致学生感到抽象和枯燥。部分同学由于前期基础课程学得不够好,缺乏自信心,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产生畏难情绪,从而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

1.3 目前的教学模式多为自底向上,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不足

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授课,即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分解细化,分块讲述各部分知识点,此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只掌握单独的知识点,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核心思想。

1.4 授课方式单一,学生理解困难

目前的授课方式要不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的形式,要不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板书授课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仅重视理论推导而不重视应用的误区,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方式则忽略了重要结论的理论推导,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5]。

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数字信号处理智慧课堂建设

针对传统课堂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的问题,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微信用户可以利用微社区进行互动,并设定固定时间进行教师在线答疑。针对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和重点难点知识点录制微课视频,并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腾讯视频,在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关键词回复,通过回复关键词就可以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从而使学生随时随地打开微信公众号,即可实现在线答疑解惑。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掌握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学习情况,从而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智慧课堂平台建设。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的问题,通过开发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将典型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实际案例通过MATLAB图形用户界面演示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工程案例加深对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开发好的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加载到微信平台,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验证和实际工程案例的应用中,从而将理论与工程应用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物理概念、数学概念和工程概念的有机统一。

针对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课程整体把握不足的问题,在课堂上,结合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以具体工程实例导入,引出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论知识。在课后,布置结合前沿科技的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追踪学科前沿动态,并对整体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在制作配套教材的多媒体课件时,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从实际应用问题出发梳理课程的整体构架和知识体系,将涉及到的知识点以“知识链”或“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层层分解演示,将知识点串接起来,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把握,并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加载到微信公众平台,供学生参考学习,从而使学生对课程整体构架和知识体系有更好把握。

单一的授课方式要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么缺乏对重要结论的理论推导,容易陷入极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能提升教学效果的多元化授课方式。对于重要公式的推导,采用板书,板书能够帮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领悟具体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不易理解的内容和具体案例的讲解,采用多媒体,通过图像、动画的演示,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将MATLAB软件应用于教学,淡化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界限,通过编写程序可以简化繁琐的计算过程,并直观观察各种参数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工程算法的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将在线辅导答疑、MATLAB图形用户界面演示、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整合起来,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移动智慧课堂的建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实时反馈,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修正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3 结语

通过将现代教育资源整合到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智慧课堂建设,是“互联网+教育”的一个重要应用。该文的研究成果扩展性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添加教学资源,使传统的封闭课堂走向开放,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将该文的研究成果更便捷推广到其他专业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高西全,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恩亮,张丽华.应用型高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2(12):98-99.

[3] 曹林.通信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133-134.

智慧课堂心得范文第5篇

一、砥砺教学细节应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

[片段一]体积概念教学片段

我有幸听到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其中体积概念的教学,教法细腻,别具一格。这位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步:使学生理解“什么叫空间”。先让学生拿出抽屉里的书包,用手触摸抽屉里,感受抽屉里有空间;再让学生把书包放回课桌里,用手触摸,感受抽屉里有一部分空间被书包占据了,原来的空间变小了;最后出示一只空的量杯,慢慢地往量杯里倒水,让学生观察得出量杯里的空间被水占据了,空间越来越小。学生在饶有趣味的触摸和观察中,对“空间”这个抽象的词语充分地理解了。

第二步: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空间的大小”。老师出示一个装满面团的盒子,然后,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揿到面团中,有一部分面团从盒子右面上的孔中挤了出来。教师启发学生探索思考,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踊跃讨论,得出被挤出来的面团的大小就是小长方体木块所占空间的大小,最终概括出体积的概念。

[思考]本例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这一定义的表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当抽象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后进行了精心、巧妙的设计:教学空间的大小,先静态的——让学生感受拿出、放入书包的空抽屉的空间大小,再动态的——让学生感受往量杯里倒水,逐步感受空间的大小;教学体积的概念,由挤压出的面团形象感受……这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十分细致,使此细节犹如竹笋,随教学的展开,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从而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

二、砥砺教学细节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特征

[片段二]长方体表面积教学的引入

笔者曾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的引入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出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各个面,紧接着出示六个长方体立体透视图,要求学生按要求把各面描上阴影(如右图),接着指出围成各个面的边,说一说各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再进入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教学……

[思考]数学学习历来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其实只要教法得当,同样可以带来生动有趣的效果。

你瞧,这一细节教学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学生在描面时的认真劲儿,回答问题时的踊跃气氛,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生动活泼啊!当侧面描好后,长方体的六个面借助“透视”准确而又鲜明地显示出来,从而架起了一座从形象到抽象的桥梁。

三、砥砺教学细节应动态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 转贴于

[片段三]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已经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老师这儿有两道题,请同学们练一练。

幻灯投影出第一道题:用分数表示右图1-4中的阴影部分。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4上叠合上一张覆片形成了图5。

师:刚才这幅图的阴影部分用 表示,现在这幅图的阴影部分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生1:用 表示。因为这幅图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2份。

紧接着教师又在图5上叠合上一张覆片形成了图6。

师:这时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呢?

生2: ,因为这幅图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4份。

师:对!回忆一下这幅图前后变化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阴影部分的大小始终没有变,但所表示的分数却变了。

生4:我发现同一块阴影部分,既可以用 表示,也可以用 表示,还可以用 表示。

生5:我发现了 = = 。

师:真聪明!同学们所发现的,其实就是分数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