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创新工业设计

机械创新工业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创新工业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创新工业设计

机械创新工业设计范文第1篇

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及国内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每年有大批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涌向社会,但对不同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工作5年后的职业调查发现,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在企业里从事工业设计工作的毕业生的比例并不高;很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都不得不改行。每年约有30%至40%的人流向包装和商标设计等行当,有40%至50%的人改行去搞装潢、广告,也有部分毕业生到网站进行网页设计,真正去做工业设计的人很少[1,2]。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无法在本行业持久生存。

一些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国内许多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不甚了解,更谈不上重视,或者对工业设计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或误解。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工业设计就是产品外观设计和包装。令人可喜的是进入21世纪,更多企业已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据国家轻工业局副局长朱焘介绍,现代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业设计的成功。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不再是主要矛盾,抢占市场,获胜的关键在于工业设计的创新,在于其能否引导世界潮流。今天的汽车、手机、电脑市场中,各企业越来越关注其设计问题,谁的工业设计有创新能取胜,谁就能赢得市场。目前国外许多大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设计机构,像日本东芝,拥有的工业设计师数以百计。这说明,市场需要更多的专业设计人才,工业设计越来越在市场受到重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业设计毕业生就业难,有就业市场不规范和毕业生个性选择多样化等原因。仔细分析国内工业设计教育,我们该清楚地看到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高校培养的设计人员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大局意识,同时又对某一具体设计行业有所钻研的设计人员。而高校的培养模式缺少对学生的综合“大设计”观的培养,同时又流于表面的设计教学,无法真正深入一线设计,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衔接不佳,最终导致就业情况和市场预期相互背离[2]。工业设计教育忽略了工业设计专业是系统的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没有完善的工程技术教学模块。他们的设计没有体验,没有生活,几乎等于空想。这样的教育结果是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通病。如何改变现状是我们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3,4]。为此,必须充分考虑人才市场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培养计划,培养一线产品创新设汁人才。

协同创新式人才培养模式思路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实施,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现阶段国内全国性的工业设计大赛有很多,大赛主要分为政府和企业主办两大类。由政府主办的大赛主要有: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中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和潘天寿设计艺术奖文具设计大赛等;由企业主办的大赛主要有:“华帝杯”工业设计大赛、“美的杯”创意设计大赛和“艾美特电扇杯”工业设计大赛等。此外,国际上也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工业设计大赛,如IF比赛、红点子比赛等。这些大赛得到了全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各个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各类工业设计大赛,并以这些大赛为契机促进专业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因此,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可以通过协同创新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企业和学生、老师之间相互了解,乃至更深层次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给学生给企业提供实习设计的机会,最终能够给我们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5,6],而不至于多数学生从事与工业设计专业不相干的岗位,违背了工业设计专业建立的初衷。同时以各种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将学生的作品交给类似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直至最终完善作品,学生可以拓宽思路,提高创新思维。

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搭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协同创新

式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平台搭建企业和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共同的技术需求及咨询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和提高的机会。企业如何能够在此平台上设计题目或咨询项目,学生和老师都能以各自的登录口进入该平台了解具体信息,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项目直接参与设计与研发。首先是先与中小型企业进行合作,尽可能让学生为企业创造一些经济效益,量力而行,由小及大,在中小型企业中树立良好形象后,一方面赢得大型企业的支持和信任,为建设较大影响力的合作模式提供可能性。与企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机制,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研发部门的设计实践中去。而且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设计成果得到企业的认可和采纳,则学生和企业可以本着公平的原则进行利益协商。

(二)实行学校和企业相互兼职的教学方式

该教学方式可以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参与对方的人才培养工作和应用性技术研发工作,并承担一定的责任,推行“双师制”授课制度。同时,企业提供企业生产、研发及售后方面的难题,与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和寻找科研合作的切入点。对于高校主动设计的创新实践项目,比如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等,可以采取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市场分析、工程指导和样机评审,时间和方式上可以尊重双方工作进程进行协调。这种方式因为不需要占用企业设备资源,企业也可从中有计划发现新的项目资源进行转化,在本专业的改革实践经验发现,这也是企业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4]。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为学校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撑,并能很好地解决学校工业设计的就业问题。企业也能够提供一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信息反馈,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修订,摸索出一套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合格的创新技术人才,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展的目的,尤其是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三)建立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培训或实习的有效机制

学生在企业培训或实习期间,其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主要由企业负责。实习结束时,企业指导人员将为学生出具一份实习工作鉴定,并成为学生寻求下一期实习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履历[4]。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等等;形成学生与教师、课堂内与课堂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社会生产之间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学校和企业以各种类型的工业设计大赛为契机,培养创新人才

机械创新工业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前沿理论;基础教学;工业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三大构成基础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同学,在中高年级阶段切入专业的速度较慢,即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不够流畅,出现了基础课的老师不触及专业内容,专业课的老师又很难拔高的现象,影响了学生们专业的学习深度与精度,也削弱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基础教学的改革问题。我们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工业设计领域中较有代表性的院校的基础课程做了调研与分析,初步形成一些观点。

一、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概况

(一)国内大学工业设计本科基础课程设置

样本A:素描、视觉语言、形态研究、色彩静物、图案基础、平面设计表达、立体设计表达、造型基础、金工实习。样本B:基础素描与色彩、设计素描与色彩、设计速写、设计表现技法、图形创意、设计图学及数字建模、工业设计工程基础。样本C: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表现技法、模型制作、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工程图学、机械设计与力学基础、金工实习。

(二)台湾大学工业设计本科基础课程设置

样本A:工程图学、透视图学、统计、科技概论、造型原理、设计方法。样本B:设计绘画、设计制图、创作基础、家庭科学、机构设计、色彩实验与应用、人文思潮。样本C:创造性想像与美学标准、制造与创新管理。

(三)美国大学工业设计本科基础课程设置

1.罗德岛设计学院基础的工作室课程:绘画工作室、设计工作室、空间动力学;文科课程:文学研讨会、文字设计、艺术史和世界文化、艺术史和世界文化研讨、历史、哲学和社会科学研讨;专业基础课:木材I、金属I、设计原理I、设计文案、设计原理II、三维模型、金属II、木材II。2.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矢量成像或光栅成像、绘画制图、二维设计、三维设计、设计调查、文学、西方艺术与建筑调查、工程图、模型制作、图形可视化、造型、设计工作室。3.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分析、综合推理、文物、经验模型、交互媒体设计、企业(商业)构架、网络产品、原型(样机)制造方法、隐喻和类比设计、理解情况、先进的图示、设计企划、问题构架、图表研究、社会创新、行为金融学、用户观察、品牌设计、经济学与设计、产品企划、产品与整合(宣传册)、人的因素、产品开发研究方法、设计程序、重塑形象、激动/兴奋的用户体验、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案、创新说明、创新文化。

二、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剖析

工业设计专业院校的基础课程设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色彩、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表现、工程基础、设计与经济、设计与社会等。围绕“设计色彩”的课程有色彩构成、色彩静物、色彩实验与应用;与“设计形态”相关课程有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形态元素等;教授“设计方法、设计思维”的课程一般是设计方法学;“设计表现”一般包括手绘效果图、三维电脑效果图及模型制作;工程基础类课程包括工程图学、机械设计与力学基础、金工实习等。如上所述,国内工业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现状有三类:1.未曾进行改革,依旧是美术教育模式,仅开设素描、色彩、绘画课程。2.维系包豪斯传统的三大构成模式,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3.已经进行改革,但改革不到位,仅更改了课程名称,课程内容没有改变,依旧按照三大构成的内容上课。台湾地区及美国相关工业设计院校的基础课程设置比较先进。如台湾地区学校,融合了统计学理论、科技概论、透视图学理论、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美国的学校则融入了空间动力学、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可视化原理、三维模型、行为学、金融学、心理学等内容。

三、前沿理论反哺基础教学—基础课程设计的趋势

本文所提出的前沿理论,从微观角度讲是指全球产品设计领域内,前沿的设计方法、设计理念;与产品创新相关的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与设计教育相关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从宏观角度来讲,包括一切新生的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前沿理论的反哺作用需要更多地依靠一线教师的能动作用来实现,有计划地制定教学计划,把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就业竞争力培养放在首位,勇于与时俱进地修改教学大纲。从近年来,台湾地区及美国院校课程设置的情况看,基础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为:逐步增加了与人文艺术领域前沿理论、科学技术领域前沿理论相关的课程。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内的工业设计专业,普遍注重设计与人文艺术的结合,遂基础课程(群)的设计更侧重人文;设置在理工科院校内的工业设计专业,其与工程技术结合更为紧密,注重艺术、科学、技术的结合;独立的设计院校则更注重设计与商科前沿理论的结合。这些院校各有特色,他们都是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及各自的培养目标从不同的角度整合艺术、人文社科与科学技术,并衍生出适宜的基础课程(群)。

四、结语

大学本科教学中,前两年基础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完善与否是相当重要的。设计类学科传统的三大构成基础课群,已经不能满足学科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其学科特色包含了艺术与科学、人文与技术结合的特质,其基础课程更加需要与产品创新相关的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紧密结合,与流行的设计理念紧密结合,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使这些前沿理论,融合进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中,反哺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1](美)桑戴克著.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1).

机械创新工业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作室;产业发展;创新思维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振兴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课题编号:2013zy088);安徽省教育厅振兴计划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项目(课题编号:2013sxzx025);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2jyxm591);安徽省教育厅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课题编号:2013jyxm588)

中图分类号:G42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化的发展,设计对产品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已成为现代企业和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我国工业产业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有力保障。中国的工业发展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然而,由于产品生产的源头之一的设计缺乏创新和产业化的理念,导致拥有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很低。中国企业只有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被动的世界加工厂到主动的成为影响国际市场的创新企业,才能使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并赢得国际市场,真正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先后有25个省市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工业设计促进会、协会。许多高等院校开办了工业设计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好的创意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物品,就必须对工业设计专业相关的环节进行改革。许多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成立了工业设计工作室,工作室为社会培养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室没有把工业设计放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建设,以致培养的人才没有产业化发展思维,缺乏创新。

一、产业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的要求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产业是指满足需求和发展的系统,是指该系统的运行全过程,包括设计、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一系列过程,任何环节都会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和长期发展。产业化是指需求、计划、研究、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的企业运营链的模式和结构等,以满足使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定需求的一种过程。社会经济的产业化要求设计趋于产业化,其中包括产品商品化、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程度和行业规模化,产品设计不仅考虑艺术和科学的方面,还要考虑消费者、市场经济需求等社会化综合因素。工业设计不再局限于一种特定的形态载体,而更侧重于产品整体生产运行过程的结构创新,为此,工业设计的形态会在产业结构、社会教育职能以及相互关系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此,产业发展对工业设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懂设计的审美艺术;二要懂设计相关的机械、材料等科学技术;三要懂消费心理学、社会营销学等相关综合学科。学生的自学研究、良好表达、管理组织、创新等能力,通过工业设计工作室的方式进行锻炼和培养。学校在建立工业设计工作室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产业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

二、目前工业设计工作室存在的问题

具有“自由开放”、“项目制”和“综合跨专业合作式的教学”等特点的工作室使教学内容、教室以及实习实践合而为一,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封闭的压抑的形式,建立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业的教学、科研统一的教学班组机制,在教学、科研和实习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样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工业设计工作室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工作室必须以著名的专家、教授为核心组成学科方向研究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能够充分利用其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但许多高等院校的工作室都是有名无实,虽然是由教授主持,但具体的工作都是下面的教师完成,没有起到学术科研带头作用,也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学生也没有在思维和态度上跟上工作室的步骤,学而不实。最终没有在组织教学、承接项目和促进科研上做出贡献。

(二)工作室没有产业化。工业设计工作室不是学校独立的王国,是一个与学校、社会密切相关的机构。工业设计工作室应该是动态的体系结构,但许多本科院校的工业设计工作室仍然相对比较封闭,并保持静态的稳定,没有与各个学校和社会交互沟通融合。设计的产品局限在学校范围内,没有参与工业产品的应用设计,缺乏对整个产品设计的流程的全面了解。只有将工业设计工作室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和面向生产线,才能在产业化发展中、互动设计中学会创新,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用工业产业的发展。

(三)工作室没有特色化。许多学校的工业设计工作室没有针对自己专业的办学特色、专业办学历史、专业教师现状和社会环境的产业布局等情况,盲目开设工业设计工作室,典型的盲目跟风,得不偿失。首先要充分考虑工业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工业设计有许多方向,既不能全面开设,也不能无方向开设,如学校一直以来就有机械产品设计的历史,在机械设计方面有一定的办学经验,所以就强调在机械产品设计方面开设工作室,而不是开设其他工作室;其次,要考虑专业教师的现状、年龄和学历结构,分析教师的专业优势在哪里,把相关的特色教师引进到工作室来,宁缺毋滥;最后要考虑学校所处的周边公司企业的行业特色,能做到学生设计与社会产品设计相互融合。

三、工业设计工作室产业发展研究

针对目前工业设计工作室存在的问题,针对工业产业发展趋势,面向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我校工业设计工作室建设以特色设计为目标,强力打造核心师资队伍,完善内部机制建设,为我省的工业发展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我校工业设计工作室建设的一般模式如图一所示,完善内部机制是工业设计工作室产业化的制度保障,核心师资建设是工作室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以特色设计为目标,将教学、设计、实习和产业化发展一体化。(图1)

(一)完善内部机制是工业设计工作室产业化的制度保障。一个工作室成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包括工作室日常管理和维护、设备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奖励惩罚制度、人才引进制度、与学校和公司企业合作机制、产业化发展机制等等,机制的好坏是决定工作室正常运作的保障,教师和学生按照规章制度合理的利用工作室的各种资源。

(二)核心师资队伍是工作室产业发展的前提。目前我院校工业设计的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双师”素质不高,能与市场接轨、有项目综合能力的教师极少,将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从重点大学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从企业引进高级工程设计师,成立核心师资队伍。

(三)面向社会产业化发展是工业设计工作室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设计跟艺术类设计不同,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与市场的接轨,脱离社会发展的产品设计是空中楼阁,面向社会产业发展是工业设计工作室保持持久创新能力的唯一路径,产业化发展的过程是指该系统的运行全过程,包括设计、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一系列过程,任何环节都会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和长期发展,设计工作室的精神就在于引领学生把握产品设计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产品的前端设计,还包括产品生产制造阶段,也包括销售终端,学生才有永恒的动力和创新能源,才能创作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产品,才能把握工业宏观的产业布局,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实习和就业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工业设计工作室的目标是特色设计。以校企合作共建特色工作室建设为先导,实现工业设计专业的规模发展壮大、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实验设备条件的基本完善,建设以“工学结合”为教学亮点,以实践推动教学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工作室在实训课程的安排上,体现了和未来专业岗位群相对应的基本创意、设计、实施等方面仿真性特点。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特色:

1、工作室运行模式仿真。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工作室有别于一般的学生实训课程的训练,而采用设计公司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在教师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所有实训项目的安排均按设计公司的实际设计项目工作流程。包括项目团队建设、项目管理、项目实施、人员分配、工作分工、统筹等。真正做到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采取全新的实训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做到学生毕业走出校门便可独立工作,而且熟知企业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2、工作室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仿真。利用工业设计实验室的先进硬件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模仿设计公司,训练学生的创意、设计和实操能力。包括设计创意激发能力、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对先进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对设计操作中遇到问题的协作解决能力以及对整体项目的驾驭能力等。

3、工作室团队协作仿真。在工作室这样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充分模拟设计公司的部门人员工作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对于在承担设计任务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同客户的关系、同各部门的关系、同上司的关系,培养好口才表达及说服能力具有现实意义。从各个方面充分仿真,达到实训的真正目的,突出“理实一体化”工作室实训特色。

4、工作室场所环境仿真。工作室规划设计方案会参照设计公司的场景设计,做出有学院自身特点的工作室场景设计。包括管理区、工作区、会议区、展示区等,力求专业化,使学生能置身于今后就业岗位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计划工作。

四、结语

在设计产业化背景下,设计师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艺术的造诣上,更体现在设计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上,产业化背景下要求工业设计的学生要具有产业发展的创新思维,面向社会产业化发展建设的工业设计工作室一定会很好地将教学、设计、实习和产业化发展一体化,为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培养出工业设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锡.工业设计产业化对江苏制造业影响的研究框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4.

[2]金萍.设计产业化背景下高校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3]贺克.当前艺术设计教中存在的问题[J].湖南包装,2005.3.

[4]李一舟.设计产业化与国家竞争力[J].设计艺术研究,2012.2.

[5]祖秀霞,吴忠.正依托工作室教学模式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J].艺术科技,2013.8.

机械创新工业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艺术; 科学

0 引言

作为物资生产第一步的设计,从古代的兵器、乐器、食具到现代的家具、电器、文具、火车、飞机、太空船等等,无不在满足实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追求其外形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从而形成了人类今天灿烂的物质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空间的扩大及审美领域的延伸,给传统的设计理念注入新的内涵。以现代大工业化为生产方式的“现代设计艺术”———工业设计,在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变奏和融合中,怎样体现自身的时代性质与特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将艺术于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石,对当今艺术设计定位及未来设计领域的拓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关于工业设计

1. 1 设计定义

工业设计( IndustrialDesign)是近百年来在国际上广泛兴起的一门学科,工业设计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不同的国家对此称呼不一,英国称之为设计(Design) 。19 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成为现代设计诞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农业文明时期的设计是以手工业设计为主的个性化设计,称之为“手工艺”、“工艺美术”,设计、生产和消费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工业革命之后,设计不仅获得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适合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蒸汽机、火车等一系列工业机械化成果的引入,使社会由封闭的小生产方式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系列化、批量化、标准化、机械化的工业生产特征由此显现,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紧密相联。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物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促使工业设计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到“包豪斯”时期,工业设计已发展成具有完整的科学体系、教育体系的学科,并明确地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1 ] 。

围绕工业设计的概念及定义,国际上各专业机构和学者一直争论不休。1959 年6 月在英国伦敦成立了国际性工业设计机构———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 ICSID) 。1980年联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一次联会,对工业设计概念作了修改,定义如下“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籍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指的是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工业化产品设计,以及为这些产品而进行的辅设计———视觉传达广告、包装、装饰等设计。国际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设计的含义及范围也在不断的补充和延伸,事实证明工业设计已成为带动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 2 艺术与设计

人类最初的设计只是一种对物象的摆弄和布局,其目的是满足人们本能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生产资料的增多,设计成为对事物和物象有条理、有计划的安排和设想,达到人们对事物实用和审美的双重要求。条理、计划是人类对事物审美的一次飞跃,也是艺术形式美的最基本法则,设计从其开始就与美的活动紧密相联,每一次艺术的变革都会对当代设计产生影响。现代设计的美学原理,正是以19世纪初艺术运动思想为基础的,充分体现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将设计称之一门艺术,设计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在,而设计是用艺术的眼光去设计,因此“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词语广泛出现在现代生活之中,艺术推动设计、设计演绎艺术[ 2 ] 。

设计的形态能给予人的五感极大的影响,但其中视觉和触觉影响最大,这是直观感受的反映,这个感受的结果应该是美好的、促进身心健康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结构与外形、美观与实用的统一。现代科学介入物质,转为某种技术和材质形态、一定的材质与技术的同构,为设计艺术意境创造提供了有利的物化条件。无论从设计或艺术发展的轨迹来看,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作用的。

1. 3 科学与设计

了解到设计与艺术难以割舍互相渗透,再注意推动设计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即设计与科学之间深刻的关系。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技术世界,机器时代的到来促使设计最终与制造业分离,成为真正独立的专业, 19世纪印刷术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印刷业、设计业、尤其是平面设计、字体设计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1839 年达盖尔发明了摄影,使视觉表现迅速扩大和普及,此外新的能源和动力不断被开发和利用,带来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照明、通信、交通等工具的不断革新换代,都与时代科技发展相伴相随。事实总是这样,科学技术每一进步就创造出与其相应的日常生活的各种工艺设备,接着凭借这些工具和机械设备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方式。设计从初始的简单粗糙发展至今天的实用精美,从蒸汽机火车到当今悬磁高速列车、从人工发报机和电话到现代互联网,每一个时代的设计作品,不仅是那个时代设计师的才智体现,同时是那个时代科技文化创新的标志。 毕业论文

在今天,现代设计具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如全新的材料美、精密的技术美、极限的体量美、新奇的造型美、科幻的意味美等。特别是由于当代多媒体及数码技术迅猛介入现实生活,极大地拓展了未来设计空间,丰富了设计师的艺术灵感与设计元素,深化了设计环境的意蕴显示及空间的表现,为设计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

2 艺术与科学融合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

由于设计与艺术、设计与科学相辅相存的关系,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并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无尽的福音,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审美标准、人体工程学程度的体现均在于艺术化的水平。

2. 1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意义

古希腊人把能够凭专门知识学会的技能都叫“艺术”,音乐、雕刻、绘画、诗歌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也叫艺术。这种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统一的“艺术”观念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不但是艺术具匠,也是科学家、工程设计师,他们创造了卓越的艺术作品,同时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中国古代“六艺”之内涵,还是古希腊的“艺术”概念,都深刻体现出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曾经非常密切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就是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体现。正如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所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在山顶重逢”。

随着网络科学、信息科学的发展,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密切。当今许多科学家认识到,科学的创造发明,离不开艺术的情感和艺术的思维,离不开人文关怀的精神,所以又回过头来呼唤艺术与科学的互动和融合。1999年1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过《网络艺术流派方兴未艾》一文,提出“缪斯也需要科学的翅膀”,揭示艺术与科学融合将带来各种艺术流派和手法的百花齐放,对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将起推动作用,对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3 ] 。

机械创新工业设计范文第5篇

贵州省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优势原材料、烟酒、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由于受资金、规模、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发展一直受到很多制约,融资难、销售难、留人难、生存难,使得中小企业在成长路上步履艰难。我省中小企业在销售网络、品牌、宣传、人才、资金等诸多方面处于劣势,现在普遍的状况是:市场开拓能力弱、资金紧缺、技术创新能力弱、人才匮乏、信息闭塞、管理落后。如何能够克服上述困难的中小企业才能够成长壮大起来,如何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对于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来讲至关重要。目前,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大致分布如下:

(1)应用得不错的企业:目前达到这种水准的中小企业实在太少了,不到10%。而且大多还是只取得了局部的成功,整体成功的比例更小。

(2)用不好:约10%的企业用不好,这是需求问题,企业没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应用新技术之后的适应性问题,效益无法得到体现。许多企业上了信息化系统,不但没有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还要花钱养活它。

(3)不会用:约20%的企业不会用,这是人才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应用的人才,很多人对计算机、信息化有畏惧心理,导致很多企业面对信息化系统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只好放弃。

(4)用不起:约20%的企业用不起,这是成本问题,信息化相关工作和种类软硬件、设备价格不菲,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5)不想用:约20%的企业不想用,这是意识问题,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能够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6)暂不需要:约20%的企业暂时不用信息化也可以做得很好,即使做了信息化也产生不了太大的效益,企业暂时不需要。因此,贵州省中小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过程信息技术的实施成本和风险较大;软件跟不上企业的变化;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的利用率不高。而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进的难处,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实现信息化即是平台的主要工作。

2技术可行性

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已建立了贵州省中小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需求信息库,采集了全省300多家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信息,并根据贵州省“十二五”规划方案和贵州省科技支撑工业十大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提出了当前我省电力产业、煤炭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产业、有色产业、建材产业、烟酒产业、新兴产业及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产业相关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需求50余项;围绕中小企业工业产品开发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服务。主要服务类型如下:

(1)平台围绕贵州省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和分析方面的需求,积极提供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服务,推进数字设计和生产制造一体化等先进制造模式,强化CAE、CAM、CAD、CAPP、PDM(4CP)等单元技术在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优化、制造、管理等中的应用和创新,2011年,平台收录了150余家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对60余个新产品开发设计提供了数字设计分析技术服务。

(2)平台根据我省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利用成员单位公共科技资源,建设适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系统,解决企业产品生产、管理等过程中主要瓶颈问题,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2011年,平台成员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60余项。

(3)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我省制造业信息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推广信息化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技术咨询、服务和指导作用,2011年,平台专家组对全省40余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4)平台通过与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中心建设,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和生产技术人才的培训。平台成员单位2011年,举办制造业信息化培训期数总计524期,共计培训各类制造业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6890人次,其中培训管理人才860人次,核心技术人才2568人次、其他技术人才3462人次。培训的内容包括:4CP、PDM、ERP、数控技术、电子商务、CRM系统、MES系统、网络计算与资源共享等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及应用技术。

3服务内容

3.1技术服务业务内容

(1)计算机辅助设计服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omputerAidedDesign)是指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利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帮助工程师完成从总体设计、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到工艺过程设计等环节的一切实用技术的总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能极大地提高设计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新产品研发风险。

(2)计算机辅助工程服务。计算机辅助工程(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主要对设计对象进行仿真分析和评价预测,并对其进行综合优化设计,直至设计结果达到最优。将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共同用于新产品研发,可以获得更优的研发成果。

(3)计算机辅助测试服务。计算机辅助测试(CAT,ComputerAidedTesting)在机械工程领域可进行动态参数测试、动态特性评价、信号分析与处理,可实现对机械设备远程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CAD、CAE、CAT三者有机结合用于新产品研发,所获得的成果在确保成果先进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投入、控制研发风险等方面,是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与理论难以比拟的。

(4)信息与标准化服务。主要开展国内外机械行业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相关信息及相关标准的调研、搜集、分析研究、标准化人才培训等技术创新工作。并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质检机构提供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制造、体系认证、咨询等标准化政策信息、标准文献资料服务。

(5)工业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工业设计能为产品提供造型、色彩、功能、使用方式的优化解决方案、提高产品的附含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能为企业提供视觉传播设计及优化方案,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的传播度。

(6)培训服务。目前,我省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既有高学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企业急需的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熟悉CAD/CAE/CAM等先进设计手段,对产品开发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人才。企业希望能够针对技工和高层次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平台培训主要以工程技术人员、技工、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大学高年级学生为培训对象,在数字化设计领域,采用知识讲授与操作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各类专项培训,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使学员在更多地、更好地、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地、高效地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2服务模式

依托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的联盟单位,将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站技术等集成,为我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提供数字化设计的全方位服务,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加强专家团队打造。完善专家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包括企业需求调研、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意见、培训等工作。平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化管理方式,根据不同要求,采片“中心组织+平台成员单位相关行业专家技术指导+企业派人参加”、“中心组织+平台成员单位技术开发+企干骨参加”、“政府安排+中心组织+企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等不同的服务模式进行服务。

3.3服务手段

充分利用平台的“导航”和“窗口”作用,整合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广泛吸纳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如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和专业技术人员加盟平台的建设与服务,分行业、专业、地域,建立和健全基于平台的科技公共服务网点。建立一支与平台建设和运行服务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广揽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来。同时,建立科学的、符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方式;大力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开展从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有关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工作。大胆启用年轻人才并委以重任,通过挑战性的工作,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技术与服务推广工作团队。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平台建设与服务的宣传力度,形成公共资源共享的文化;大力宣传和弘扬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意识,通过平台的开放共享,创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科技资源和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公平机会。

规范服务流程,严格把好技术服务质量关。平台技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明确需求、确定方向、达成合作意向、技术协议、项目实施、提交报告,从而保障技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会员制推广服务策略。平台根据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组织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开发远程设计服务程序并通过会员制方式把程序提供给企业使用。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软件购置及运行费用,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做好技术及信息服务。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