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电工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实践体验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以推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而在工科专业中,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创新人才,提高学校培养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人才培养水平。
一、我国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课程的现状
在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都是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没有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地位,老师将相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被动地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了对电工电子学习的兴趣,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因此导致我国的电工电子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而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对老师的操作进行机械的模仿,没有在理论知识实践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因此培养出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改变目前现有的电工电子实训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实现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培养电工电子的创新人才作为教学的课堂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探寻出一条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道路。
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提高电工电子专业的师资力量
在传统意义上,师资力量对于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以提高教学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电工电子实训老师的配备,老师需要具备熟练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以身作则,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对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进行培养,构建完善的合作团队,以符合社会发展对于创新人才的需要。
2.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老师要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难题的话,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解决,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提高学生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需要学生通过实践过程推理出实践的结果。在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实践内容都是由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划定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只要按照要求和步骤一一完成即可,学生不需要动脑,成了机械的电工电子操作者,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因此老师要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布置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获取正确的答案,逐渐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4.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并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以构建出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包括两个模块:创新训练与工程应用模块、工程基础训练与工程认识实践模块,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利用讲解与自学有机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老师可以因材施教,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5.培养学生自主工程实践能力
为了能够提高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充分体现学校的教学特色,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培养学生自主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电工电子的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够登上更大的舞台,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和探讨,通过协同作战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保证学校培养出复合型、精英型、应用型人才,以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
综上所述,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根据新时代我国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完善我国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进行实训的力度,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但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化创新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和内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系,具有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杨特育,王俊,赵明卓,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5).
1.不够重视。
要想顺利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就需要管理人员加以重视。但是从电力公司当前情况看,高层管理人员还不够重视人力培训工作,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培训工作就是浪费,会增加财务负担,而且在培训之后也不能确定培训的效果,所以,不太愿意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另外,员工跳槽也会造成人力以及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还有的管理人员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期望经过少量的培训,实现良好效果,这是不实际的,这些都导致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投入比较少。
2.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
当前,信息科学不断发展,电力公司也在内部构建电力运行以及电力控制还有设备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信息资源系统,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电力设备经常会被外界因素所影响,从而对电路正常输出造成影响,使得信息系统与自己的功能并不匹配,导致很多信息系统的浪费,使得企业成本开支增加。
3.考核工作不到位,也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在对人力资源进行教育培训的时候,经常会在最后考核时开展考察工作,但是在完成培训之后的工作过程中,却没有形成一个跟踪式的教育,导致培训没有实用性以及延续性,另外,仅仅把最后考试结果当做考核方式,会导致教育培训没有说服力。培训结果也没有与员工绩效薪酬和员工职业规划进行有效联系,使得员工没有对其进行应用的积极性,给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有效措施
1.树立良好的培训理念。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为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需要有良好的培训理念,将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当做是重要目标,利用有效培训工作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对于电力公司来说,培训就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是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实现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所以,电力公司需要利用有效措施提升对于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视,构建良好人力培训观念与体系,和企业发展进行有效结合。
2.在培训之前,需要及时和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的需求。
劳动以及认识和工资制度的改革对员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所有的岗位实行公开竞聘,有的员工争取到理想岗位,职业生涯也在改变。对机构以及岗位进行重新优化以及组合,这样使得一些岗位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员工感受到了压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以及个人规划进行重新审视,很多员工要求评审职称,要求对自己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要求开展学历教育培训,这个时候员工有着较多的培训需求。可是这个时候的员工在培训方面的需求是不冷静的,个人培训需求是缺少明确的方向的。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要立足于员工的岗位,结合其岗位需求开展教育和培训,讲求的是实效。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和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并进行正确引导,把培训期望和培训需求进行有效结合。
3.选择各种模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培训模式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所以,电力公司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结合各种培训效果。在对培训模式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结合培训人员具体接受能力和培训方向进行决定,另外,还要对培训目的与内容等进行考虑。与此同时,培训环境也会影响学习教育,需要确保良好培训氛围,使员工能够更好对培训知识进行理解。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角色扮演以及网络培训还有案例分析和知识竞答等各种模式。
4.构建相关信息平台。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对员工开展教育培训的时候,需要将专门的信息平台构建起来,对教育培训过程中员工的成就记录下来,对其做好分类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教育和培训的效率,同时还能对员工进行激励。比如,对于培训教育系统,电力公司可以对其进行专门划分,包括电子资源系统以及网络信息交流的相关系统和培训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对员工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对于电力资源系统来说,可以将很多专业电子资源提供给员工,引进各种专著文献,使员工视野得到扩展。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讲座的形式使员工增长自己的见识。公司还能够采取访问阅读权限的方式,这样员工可以进行选择的类型就会比较多,能够结合自己的需求进行阅读。公司系统可以对员工浏览的频率和阅读量进行分析,从而对考核结果进行评定,把员工学习与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结合,将培训机制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其具有积极性。对于网络交流系统来说,主要就是利用企业内部公告与级别不同的人员进行交流,这样员工的级别不管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都能利用这一平台对专项性意见进行反馈,这样员工就能有更高的参与度。公司员工能够利用网络环境开展专业考核,通过网络化平台开展现场教育以及学历教育,人力资源部门利用评估结果管理员工,将良好的激励考核机制构建起来。
5.对培训成果进行验收。
为了保证良好的教育培训效果,防止员工敷衍,电力公司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对教育培训成果进行验收。建立考核和奖励机制是其中一个最为常见也是最好的措施。对于在培训的时候表现比较积极且成绩优秀的员工,要提供物质奖励,这样不但能够对教育培训的具体成果进行验收,也能够使员工更加认真地参加教育培训活动,能够使教育培训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另外,为了保证培训的良好成果,还要对教育培训过程之中员工的不同表现做好记录,对员工参加培训活动的具体时间和次数以及测试成绩等做好记录。电力公司通过这些培训记录能够对员工培训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解,找出其薄弱的地方,并在之后的教育培训中调整培训的具体内容,使员工能够实现大的进步。考核机制能够使电力公司对员工具体的教育培训状况进行了解,也能够使员工对自己优势和缺陷进行掌握和了解,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够不断进步和发展。
6.对考核机制不断进行完善,对考核效果进行客观性的评估。
在电力公司中,在对员工开展专项教育和培训的时候,需要对激励考核机制进行完善,考核机制能够实现教育培训措施的彻底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制定合理方案,确保与员工薪酬和职业规划等进行结合,使员工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积极性。利用考核机制,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开以及客观,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其竞争意识。
三、结语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余届,参赛学校和学生逐年递增。各省、市积极配合,大力宣传,也成为每年对各高校的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阅标志。
2培训学生的选择及参赛选手的选定
首先,新生入校后,对其大力宣传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树立信心。以自愿和培训指导团队教师推荐方式相结合进行广泛、初级选拔。在指导老师的培训下,对一些理论扎实,善于动手,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全方面进培养。在参赛的五至六个月前,从众多的培养学生中再次选择写作水平较好的,理论和电路设计制作能力强的三人小组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在报名参赛时,选择一个最佳小组队伍参赛。
3培训内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分本科组和大专组。纵观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类型:有电源类、信号源类、高频无线电类、放大器类、仪器仪表类、数据采集与处理类和控制类七大类。其知识范围广,涉及电子技术、传感器应用、电机控制、电子测量、单片机应用、电子CAD技术等内容。培训具体内容包含以下一些内容:A/D、D/A转换器,专用集成放大器,信号变换电路,开关电源知识;各种集成传感器,霍尔元件等及传感器调理电路知识;混频器、模拟乘法器,锁相环,锁相频率合成器,DDS技术知识;各种交、直流电动机的控制,驱动电路的设计知识;各种计量电路、测量电路等测量知识;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仿真软件的使用知识;电子CAD、电子电路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PCB板图设计,EDA技术应用知识等。电子系统的基本方法、制作步骤,硬件、软件设计,制板装配,调试与测试等知识;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方法与要求等。
4培训方式与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制为三年,时间紧凑,为了能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通常采用课外分散培训和短期集中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
4.1课外分散培训
常设一个实验室,配有齐全的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常年对培训学生开放。按学生的层次不同,分别制订培训计划,周一下达培训设计内容,周末检查。指导老师每周按时对学生指导,采用老带新的方法。新生的培训从基本技能开始,进行一些常用电路安装、调试培训,由浅入深。老生的培训则采用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设计制作的内容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定期下达一个与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试题难度相近的电子系统设计制作任务,指导老师定时进行检查指导。
4.2暑期集中培训
对参加每年一届的省级竞赛的同学,其培训时间一般为期2-3个月,其中用一个月时间对常用电路设计知识进行培训。每周进行2次校内模拟竞赛,电路设计难度和制作时间与省级历届的题目相近。对参加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全国小组竞赛的学生,其培训时间一般为3-5个月,充分利用暑期进行培训。要求每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查阅,电路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电路安装、调试,设计报告等工作。培训后2个月,每2周进行一次模拟竞赛,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充分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
4.3加强培训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建立大学生竞赛培训指导教师的培育与团队建设中心。在竞赛组织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研讨,集体讨论竞赛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完善培训方式。通过培训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及定位。支持培训指导教师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竞赛水平。
4.4竞赛技巧培训
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能力培训。竞赛最后提交的成果形式除设计作品之外还有设计总结报告部分。其撰写质量直接关系着竞赛的成绩,进行技术设计报告的规范性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包括结构安排、格式、文法与表达等。资料查阅能力培训。电子设计大赛涉及面广,哪些信息对竞赛更有效与有用,以及如何选择信息。进行资料查阅能力的培训,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的和必须掌握的信息,将对培训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团队协作能力培训。要求队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默契配合,要求队员平时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能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便于竞赛时能有条不紊。
5结语
关键词:电子电工 实训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52-01
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使创新能力成为2l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良好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结合专业特点,并根据相关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全面性的基础职业技能训练,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本文将结合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探讨培养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成分。因此,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老师必须揣摩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常见的电子秋千、音乐门铃、无线话筒、日光灯、调光台灯、照相闪光灯、机顶盒中的功放、稳压电源等部件,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兴趣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入自发学习的状态。当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学好它,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2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在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以实际应用为载体,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后,唤起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在求知欲驱动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主动和同学、教师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日光灯故障的检修》实践课中,笔者让学生亲自检修教室里有故障的日光灯,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鼓励学生自由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实施,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当教室内的日光灯排除故障后再次亮起来是时,同学们都会心的笑了,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得以改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学生的参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3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苏州工艺美院的“主题教学法”提倡“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围绕既定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寻求多路径的发展,使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提升、转移、重组”。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心中要装有学生,要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笔者在维修电工电力拖动安装调试实训中,给出同样的电路图,不同的学生布线方式不一样: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当学生发现布线考虑不周会造成导线交叉,严重影响工艺时,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予以恰当的肯定和支持,鼓励学生思考怎样改进才能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并动手修正。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尝试、修正、再思考、再尝试过程中,逐渐从失败走向成功,创新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他们的个性在宽松的环境中,随着自我价值的实现得以发展。
4 学生的协作互助,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
团队合作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当今社会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创新灵感的产生在于思想的碰撞、移植和借用,讨论沟通是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在讨论中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无形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相协作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
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但好胜心又强,渴望成功,这恰恰是团队合作教学的优势。教学中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就能在小组团队竞赛任务中取长补短,提高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比如在“报警器发音电路的制作与安装”实训中,每个实验小组均有“设计师”、“工程师”、“记录员”三个角色,三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师生共同评选三个最佳“角色”奖。这样一来,学生自觉完成了“要我做”到“我要做好”的转变,同时也能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观能动力和实训教学效果。
5 学生的成功体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个儿童的潜力和创造性都发挥出来,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技能的形成需要过程,实训教学中开展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的综合能力、合作态度、如何达成目标等),这种评价方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好与更好,能有效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与他人分享倾注了感情的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想学、要学的境界,与至于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一次在维修电工焊接实训时中发现,一调皮学生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电烙铁损环,于是让其自己维修。该学生利用身边的螺丝刀、万用表等工具拆检,经过几次反复,终于找到原因并更换烙铁芯。当电烙铁再次正常使用时,该学生禁不住大喊一声:“我也会修电烙铁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教育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从激发兴趣着手,鼓励学生参与尝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沟通互助,在学生成功体验中催化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 核心能力测评大纲-创新能力(试行)[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徐永林.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创新与实践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3(5).
[3]杜新珂.如何在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职业,2010(32).
[4]葛争光.浅谈在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园,2012(11).
[关键词]配电网 馈线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 载波通讯 西门子BU
1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气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供电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一个配网自动化工程,配网试点工程中包括了主站、子站和配电终端部分。为了实现上述配电站的配电自动化功能,该工程在4个开关站安装了配电终端设备,在110kV变电站设置了配电子站,在配调处建立主站,并据实际情况建设通信通道,通过载波技术实现终端与子站的通信,利用电力系统已有通讯设备,实现子站与主站的通讯。本文介绍配电自动化及载波技术(主要设备是西门子BU)在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中的应用。
2 配电自动化
配电系统自动化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以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为目标的对配电系统在线的、准实时的闭环控制。
配电自动化一般由3层组成:主站、子站和终端。主站为配网的监控和管理中心层:子站为配网监控中间层;终端为配网监控终端层(包括FFU,TTU)。主站完成全局性的功能;局部性的自动化功能由子站完成:终端的功能主要是数据采集和执行操作命令,主要为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一般来说馈线故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利用馈线上安装的分段器多次重合实现故障隔离:一种是线路保护动作后用通信方式故障隔离。通过通信方式故障隔离可以发挥配电自动化整体优势,从全局实现故障的判断、隔离和恢复供电,以减少故障引起的损失,减少停电时间。例如:珠海许继的FA-1000馈线自动化系统由架空线路用馈线自动化设备由真空负荷开关(PVS)、故障搜查控制器(FDR)或一体化远方终端(RTU)及电源变压器(SPS)组成。其中PVS在不安装通信设备时候就具有利用断路冲击电流按照整定延时分段多次重合功能隔离故障。加装通信设备后既可升级接入配电自动化系统。
3 载波通讯
配电自动化有众多的远方终端设备,因此配电通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低压电力线信息传输主要有:有线、无线和电力载波几种传输方式。有线信道使用专用电缆,优点是数据传输的误码率低,缺点是需要专用通信线路,费用高。无线信道发射功率和使用频率均受到限制。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优点是可以大量减少投资和对线路的维护成本,缺点是须提高载波通信的信息传输速率,降低误码率,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等。
本文所介绍的配网自动化工程使用了西门子数据通信系统DCS3000。DCS3000系统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接1传输处理原理,将通讯信号通过耦合电感耦合在10kV电缆出现口,另外一段电缆进口也装耦合电感,利用电缆屏蔽层载波通讯,由西门子基本单元设备发出和接收信号。系统的心脏为基本单元(BU)。拥有独立的电源,4个传输接口,用于传输处理的高集成模块,一个微处理器和几个本地接口,并由软件可分别设置成主、从或中继功能。DCS3000系统采用4kHz-24kHz带宽,如果某频带无法使用,可更换为其他频带。该系统可自动选择最大传输容量的频隙,该特点不仅保证运行的可靠性,同时满足快速数据传输并启动无故障系统。
4 配网自动化工程的实际应用
本文介绍的配网自动化工程是杭州配网试点工程。DA试点主站设在配调。运管中心设立一个子站,可以根据权限对管辖的开关进行远动操作。具体实施功能上考虑了和SCADA的主站功能实现合二为一,实现变电所信息的调用,实现DA和变电站自动化信息的共享。
DA系统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通信方式。其中主干网(变电所―DA主站)利用已有局域网通信;FFU―变电所的通信模式采用光纤通信;变电所(子站)和终端设备之间利用载波(西门子DCS3000)通信。
试点范围选择高技变电所2条线路:益市779线、乐超780线:三墩变新出2条线路,以及4座环网开关站:益超站、莲港站、湖畔站、政新站,4个开关站设备均为SM6环网开关柜。DA试点系统需对SM6开关站操作机构和通信进行改造,加装电动机构、通信设备以及电源设备。四个开关站I、II段母线均没有母联装置,现有高技变2路电源,在政新开关站加装母联,系统为单环运行。系统改造后,从三墩变新出2条线路到政新开关站,拆除母联,整个系统便是标准的双兀结线,可以看作A、B两个相对独立的环网。A环网:高技变―乐超780线―益超站―超港线―莲港站―港畔线―湖畔站―新畔线―政新站―线路3―三墩变:B环网:高技变―益市779线―益超站―益莲线―莲港站―莲湖线―湖畔站―政湖线―政新站―线路4―三墩变。
对于该网络,配置10个西门子BU设备,一个主BU设置在高技变,连接子站,每个开关站放置两个BU,分别连接母线出线和进线。三墩变放置一个BU,用于闭环。如网络中有一个节点出现故障,载波信号可以通过另外一条线路送至子站。
试点的配电自动化(DA)是SCADA/DMS系统的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FTU以及通信网络对配网节点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故障检测、故障定位、隔离以及恢复供电(网络重构)。
试点系统要求对开关站进、出线开关柜以及用户开关柜实现全方位的监测和控制,在FTU采集信息的基础上,能从变电站自动化(SCS)系统获取相关信息,实现全网络的数据集成,通过DA主站能够检测并识别相间短路、单相接地、断线等故障,实现故障检测、故障定位、隔离以及恢复供电,实现局部方位的网络重构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电压合格率、线损统计,无功补偿方案以及配变监测和集中抄表功能。
DA试点中开关站设备为SM6开关柜,FTU选择采用施耐德TELUS200I,采用多路共用型式进行配套。FTU的通讯电源及开关操作电源均有蓄电池供给,开关操作电源采用DC48V,通讯电源采用DC24V,在FTU装置包含充电器,平时通过取自线路的电能浮充,直流电源能在外部电源失去后能保证开关操作10次,同时通讯设备工作24小时。
5 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