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候变暖的建议

气候变暖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气候变暖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气候变暖的建议

气候变暖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气候变化;应对政策;公众认知;中美比较

0、引言

近年来极端恶劣天气频发,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破坏,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科学研究认为,气候变化的趋势主要是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3℃~O.6℃,海平面平均升高了10~25厘米。而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化石燃料的燃烧、大规模的工业污染、森林砍伐以及土地用途改变等种种人类活动造成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聚。这些气候变化现象及其引发的后果越来越引起人类社会的关注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家们在科学层面上的探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关政治、经济以及伦理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富国是否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负有特殊的义务,发达国家是否对很大比例的历史排放负有责任,排放所产生的成本是否已经不成比例地降临在穷国?世界各国应如何公平地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和义务正成为热议的话题和争论的焦点。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气体排放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根据目前的国际谈判情况,两国都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中国进行碳减排的重点在于转变高耗能的生产方式,美国进行碳减排的重点则在于转变高消耗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中国和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如何,采取的政策与措施是否积极有力,对于国际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两国政府的态度与应对措施对国内民众关于气候变化的认知也有着极大地影响,民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应对行动选择,直接影响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落实与实施效果。因此,比较中美两个碳减排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分析两国公众对于气候变暖的认知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为两国制定合理的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有利于促使两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1、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国策的比较分析

尽管气候变化问题存在诸多争议,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各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各个国家根据自身利益以及气候变暖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若干国策。美国与中国是世界上两个碳排放大国,这两个国家碳排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影响着整个世界碳排放的趋势,而两国推行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也有所不同。

1.1 摇摆、消极的美国气候变化国策

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法律与政策实体。政策制定的主体有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联邦政府在制定气候国策时表现出了摇摆不定,在减排与经济发展两方面的比较中选择经济发展优先于应对气候变暖的战略。具体表现为:①早年美国在推进全球气候问题的对策研究上相当积极,1992年美国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成员国,并且成为第四个批准该框架公约的国家。②1997年7月2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伯瑞德一海格尔决议,标志着美国进入气候变化政策的消极时期。该协议的中心思想是美国将拒绝签署任何与《公约》有关的协议。2001年3月28日,小布什政府宣布退出《京都协议书》。自1997-年2005年,美国联邦政府鲜有法律或政策的行动,美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总体上处于最消极时期。③2005年,俄罗斯加入《京都议定书》,美国感受到了来自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压力。同年的卡特丽娜飓风等严重自然灾害也使得美国开始重新审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重影响。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推出《气候安全法》,其目标是2005年的排放量作为2012年的总量的控制目标并逐年减少。④奥巴马政府就职后,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奥巴马政府内外政策中仅次于推动美国经济尽快复苏的优先议程。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表明美国的气候政策迈出了积极一步。

1.2 持续、积极的中国气候变化国策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碳排放总量第一的国家。中国碳排放国策是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在气候变化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的减排对于全球控制气候变化的进程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在减排国策的制定上一直持积极的态度。①1993年1月5日中国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推动了中国各职能部门间政策协调的发展。自《公约》于1994年生效后,中国政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履行在《公约》下做出的承诺。2002年8月,中国核准了《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议定书》生效后,中国又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领导和管理体制。中国专家积极参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为相关报告的编写作出了贡献。②中国认真履行本国在《气候公约》和《议定书》下的义务,于2004年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并于2007年6月《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中国提出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到2010年比2005年降低20%的能源密集度。③2008年6月9日,中国央行公布的国内排放贸易计划,包括从温室气体排放到水污染的每一项,加快国家对“绿色”推动增长的初步轮廓。“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显示,中国“十二五”时期将着力发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中国政府面对气候变化,在国际上积极参与支持国际合作,在国内组织筹建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机构,并主动采取政治、经济手段等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应对气候变暖。2中美两国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认知差异性比较分析

2007年,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促进委员会(AAAS)以及非营利组织组成的工作组撰写的报告《气候素养:气候科学的必要原则》中正式提出“气候素养”这一概念,即指个人或者社会团体对气候的理解,该理解包括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和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一个具有气候素养的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规律原则;知道如何科学的评估哪些关于气候的信息是正确的;有目的的了解并与其他人交流有关气候和气候变化的问题;对于有可能影响气候的问题,能够做出有效和

负责的决定。国民气候素养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教育的实施,另一方面决定于政府推行的政策、态度及大众媒体的导向。

如上节所述,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国策方面有较大的差距,那么这种差距在两国民众的气候素养上是否有所体现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通过一些调查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美国的调查数据来自于乔治梅森大学与耶鲁大学的联合小组(以下简称“联合小组”)和皮尤研究中心的问卷调查,中国的数据来自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问卷调查。“联合小组”于2011年4月23日至2011年5月12日在美国做了关于气候素养状况调查。调查涉及1010人,样本的总有效率为95%。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于2009年9月30日至2009年10月4日开展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涉及1500人,样本的总有效率为9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2011年3月18日至2011年4月20日对网民、大学生以及县域居民开展了调查。对于网民与大学生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县域居民采取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参与调查的网民为3599人,问卷总有效率为96.97%;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为6750人,问卷调查的总有效率为98.15%;参与调查的县域居民为1513人,收回有效问卷763份。

2.1 中美两国公众对于气候变暖的认同度极其相似

有关气候变暖的问题最早出现在文献中是19世纪末。对于气候变暖的问题,科学界争论不断,两国公众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呢?调查结果见表1。中美两国公众对气候变暖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比例惊人的相似。中国公众赞同气候变暖的比例为65%,美国公众赞同气候变暖的比例为64%。持否定观点的民众比例差距较大,中国公众认为气候没有变暖的比例为8%,而美国公众持否定观点的比例为18%。

2.2 科学结论对美国公众关于气候变暖的认知影响更大

2.2.1 科学家的结论对美国公众认知的影响程度高于对中国公众认知的影响程度

应对环境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使得决策者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得不向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寻求建议。调查结果见表2。美国公众非常相信科学家确认全球变暖的比例为21%,中国公众非常相信的比例为10%,美国公众相信程度要远远高于中国公众。由此可知,美国公众关于气候变暖的确切认知主要来自于科学家的结论。原因是:一方面美国政府较早以前就非常重视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也得到了很多权威性的结论。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为了推行其保守的气候政策,采取有目的系统性行动操纵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及结果,而不是采取行政手段,使得美国公众得到了更多的来自科学研究的信息。

2.2.2 欧美严寒对美国公众关于气候变暖的认知有所影响

自2009年末到2010年初,欧美各国先后出现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这是继2009年11月中下旬出现严寒天气之后,西欧部分地区和美国东部又出现降温天气。这种极端天气现象的出现对于气候变暖的观念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调查结果见表3。美国公众对气候变暖持非常怀疑态度的要高于中国公众10个百分点。可见切身感受会影响人们对于气候变暖的认知。但我们还要看到,尽管经历了严寒,仍有23%的美国公众对气候变暖一点都不怀疑,这个比例高于中国公众13个百分点。说明美国公众对于科学结论的信任程度非常高。

2.3 中国公众对于碳减排政策的支持比例远高于美国公众

有关对碳排放政策的支持情况调查,结果见表4。美国公众支持实施碳减排政策的比例为50%,反对的比例为38%,不知道或者中立的占12%。而中国公众支持碳减排政策的比例为76%,远高于美国公众。选择反对的比例为3%,远低于美国公众。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碳减排政策得到了更多的公众的支持,政策制定的空间比较大,而美国政策制定受到的阻力则会比较大。因此可以看出,美国碳减排政策的出台将会是个漫长且困难重重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虽然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但是要想通过参议院达到2020年削减以1990年为基础的碳排放量4%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2.4 中美两国公众对于气候变暖的原因认知存在较大分歧

在问及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时,中美两国公众认知存在较大差异,见表5和表6。我国公众中有27%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因素造成的,73%的人认为是由于人为活动带来的,其中36%的受访者选择了温室气体排放,有24%的人选择大气污染物增多,13%的人选择了城市化。美国公众中47%的受访者认为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个比例远远小于我国。而有35%的人认为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

2.5 中国公众对于重要的气候政策更为了解

为了考察公众对国家气候政策了解程度,我们设计了“您知道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内涵吗?”这一题目对我国公众进行测试。“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我国在国际社会进行气候谈判时中国维护本国利益的一个基准点,是我国国际谈判的基础。相对应的,美国在碳减排方面最重要的原则是“总量控制与交易”。我们用“您知道什么是‘总量控制与交易’吗?”这一题目测试美国公众的政策了解程度,结果见表7。美国公众对于非常重要的气候政策“总量控制与交易”表示不知道的比例达到55%,而中国公众中对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表示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人仅为17%。有46%的中国公众对于这个原则表示知道很多。由此可见,中国公众在对国家气候国策的了解程度要远高于美国公众。

3、结论与建议

气候变暖的建议范文第2篇

近日,国内成千上万人的手机都陆续收到一条短信:从新年的这一刻开始,请您尽量选乘公交,选用节能家电,珍惜每一滴水……节能减排我承诺,中国行动有力量!

这是国家节能中心联合我国各大移动运营商,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的节能减排公益短信,也是该中心发起的“节能减排我承诺”倡议活动的一项内容,目的是号召每一位公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节能减排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切实行动,来推广更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事实上,低碳的生活方式的确能带给人类健康的生活环境。

“高碳”孕育生活危机

很多人在看过美国大片《2012》和《后天》等灾难片后,都被这些极端气候灾害造成的毁灭性场景所震慑。虽然这只是虚构的电影,但是,假如地球人还是毫无节制地过着浪费能源、浪费粮食的“高碳生活”,这些灾难总有一天会降临,只是危害的程度不同罢了。

近期肆虐整个北半球的极端寒潮,以及这些年频发的海啸、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毫无疑问的是,气候恶化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威胁也在一步步加剧。从现在开始,就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让我们看清威胁健康的“高碳”生活,向“低碳”生活迈进一步吧!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是一个深层次长远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但是从整体来讲,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应。其主要健康危害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极端气候(热浪、台风等)频繁发生,可导致人体相关疾病,如热应激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以及意外伤害发生频率的增加。其次,引起感染性疾病发生率的增加。气候变暖导致了昆虫媒介滋生繁衍季节延长,数量增加,且气候变暖使得昆虫媒介所携带的病原体数目和致病性增加,其共同导致了虫媒病发生率的增加。再次,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气候变暖使空气中的一些过敏原,如尘螨、真菌孢子、花粉等浓度的增加,导致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增高。最后,灾害性气候会造成精神性疾病增加。气候变暖将对世界食物供应系统造成压力,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增加。

从长期来看,气候变暖导致的健康损害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渐暴露、逐渐恶化的过程。如果人们对高碳生活还不能悬崖勒马,那么,初见端倪的全球气候变暖将在未来的几十年或上百年内愈演愈烈,其对人类健康危害会越发严重和显著。因此,保护人类健康,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要从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开始,过低碳生活。

现在开始“低碳”生活

哥本哈根会议让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一个新词“低碳”。“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其实与我们密不可分,例如:每天少开一会儿电脑,出行多乘公交车,脏衣服用手洗……“低碳生活”不仅节能减排,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少用电脑缓解眼疲劳。很多白领上班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电脑前,下班之后最好就别再依赖电脑了。少用电脑不仅可以减少热量的排放,对自己的眼部健康也大有帮助。长时间使用电脑会造成眼部疲劳、眼睛干涩,有些中青年人久盯电脑后出现视物模糊,在减少使用电脑的时间后,症状就会大大缓解。

坐公交帮助舒展四肢。与开私家车相比,公交车内活动空间更大,可以站一站,摇摇头,甩甩手,伸伸腿,四肢舒展一下,在不知不觉中活动颈椎、腰椎及四肢的大关节和肌肉组织。当然,如果出行距离近的话,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也是不错的选择。

手洗衣物好处多。由于洗衣机的出现,很少有人再用手搓洗衣服了。事实上,手洗衣物对身体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洗衣服的时候,会增加上肢活动的频率、锻炼手指各个关节的灵活度。同时,身体也在不停地消耗着热量。从中医角度上讲,人体十二条经脉中,有六条都经过手,因此,它还可以起到调理阴阳平衡的作用。

TIPS:“低碳”生活建议

低碳生活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科技部早就已经提出了适用于普通家庭日常生活行为的节能减排建议,若将其细化可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在餐饮上杜绝浪费,用节能方式做饭。提前淘米,浸泡10分钟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煮饭的时间。尽量避免抽油烟机空转,用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的微波炉代替煤气灶加热食物;选用节能电饭锅。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气候变暖的建议范文第3篇

我很骄傲,我在边疆的团场;同时我也很忧虑。

边疆的团场,是中国改革的重要体现,荒漠变为良田,无人居住的区域如今早已变得人山人海。在党的指引下,农场人大胆地卖出了创新挑战的一步,无数的人用生命换来之今日团场的繁荣。今日的团场,已成了全国的产棉基地,这里有适宜很多耐旱植物生长的条件,每年都为国家创下不可小视的收入。

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想都市般的生活,发狂似的盖起了高楼,建筑需要什么?树木。团场的树木本来就少,再加之砍伐,变得面目全非。棉田缺少了树木的保护,被风暴侵蚀;人民的素质也有待提高,随地大小便、垃圾随处乱扔;工厂的排污设施成就,使空气遭受污染;气候变暖。先天,葡萄大面积腐烂,不仅仅是金钱,那里面凝聚的是团场的心血。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建议,在盖楼砍伐树木的同时,磕掉一棵大树在其旁边种上一棵生长速度快的小树,使棉田可更加迅速的得以修复!任命素质需尽快提高、为团场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工厂的排污设备与生产体系需要改革,不再污染大气;全民尽量地少开车也行,是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降……

要相信,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之后,我们的团场会更加美丽与富强。

气候变暖的建议范文第4篇

>> 重茬大豆减产原因及控制对策 白城市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花生重茬减产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白城市杂粮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白城市干旱成因及减灾对策 白城市水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气候变暖对白城市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白城市辣椒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白城市洮北区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白城市洮北区“三农”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议大豆重茬迎茬栽培减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白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气候变暖条件下白城市玉米产业现状及对策 白城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白城市绿豆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 浅谈白城市及所辖县(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及措施 大力发展白城市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白城市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规范白城市兽药市场推进兽药GSP认证工作的措施及体会 白城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张莹.土壤深翻的好处[EB/OL].(2009-08-31)[2012-12-25].http:///zdcy_show.aspx?id=6210.

[4] 钟华,李野.绿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2(7):15.

[5] 蓝国平,林敏莉,彭学库,等.幼龄银杏园套种绿豆的丰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119,137.

气候变暖的建议范文第5篇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库克公司的苹果种植基地昼夜温差开始缩小,这样苹果的甜度和口味便大不如以前。苹果品质的下降,直接导致果汁口感的下降。从2005年开始,库克果汁的销量便开始走下坡路。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库克迟早会关门。

面对公司面临的危机,库克公司董事长卡诺找到技术总监吉安寻求解决的办法。但吉安表示,全球气候变暖,这谁也无法控制,要想生产出和以前一样品质的苹果,除非另寻种植基地。但这显然是不合实际的,除非去国外,但那样生产成本将会提高很多。

卡诺对吉安的回答并不满意,责成吉安在技术上寻找突破,否则将会被炒鱿鱼。于是吉安硬着头皮尝试引进不同的加工工艺,但都收效甚微。其实吉安清楚,没有好的果子,再怎么改进加工工艺也生产不出优质的果汁。但是,经过研究,吉安意外地发现,意大利北部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种植猕猴桃,而猕猴桃果汁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很受消费者欢迎的饮品。于是,吉安建议库克公司砍掉所有的苹果树,改种猕猴桃。

吉安的建议让卡诺眼前一亮,但随即便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砍掉苹果改种猕猴桃,猕猴桃从种植到大量挂果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期间公司将面临巨额的亏损。又有人建议,砍掉一半苹果改种猕猴桃,另外一半土地继续生产苹果用以加工果汁,但这样便意味着公司的设备在5年内只能有一半在运转,公司也将面临巨额亏损。最终,公司对改种猕猴桃一事未达成一致。

面对公司的困境,吉安感到无力回天,他开始考虑如果失业了怎么办。好在吉安未雨绸缪,在这几年一直在自学计算机,而且水平相当不错,他投了几份简历,有好几家公司都愿意聘他。

吉安为可能失去这份富有感情的工作而遗憾,又为自己的未雨绸缪庆幸。这样想着,他突然灵机一动,他可以未雨绸缪,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缓冲期,为何不把这个方法也用在果园里,让苹果地里长出猕猴桃?

于是,这一年,库克公司所有的苹果地里全部栽上了猕猴桃苗,但苹果树并没有被砍掉一棵,因为所有的猕猴桃苗都是种在一棵棵苹果树的间隙。苹果树继续结着苹果,果汁厂继续加工着果汁。

因为猕猴桃是藤本植物,随着猕猴桃苗一天天长大,苹果树成了天然的支杆,等猕猴桃开始结果了,所有的苹果树便被从根部削皮而死亡,苹果园完全变成了猕猴桃园。而因为传统的水泥支杆高度有限,猕猴桃园过于荫蔽,不利于猕猴桃攀爬而影响光合,库克公司的猕猴桃却因为攀爬在苹果树上,光合作用充分,果子品质特别好,生产的猕猴桃汁别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