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教学的特点

阅读教学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阅读教学的特点

阅读教学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探究式阅读教学 主体探究性 合作对话性 创新发展性 关注过程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要求阅读应该着眼于文章信息的处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主张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围绕问题去搜集信息,探索奥秘,找到问题的症结,并由此可能形成新的认识,得出新的观点,在原有知识结构上有所提高、创新。

内涵决定外延,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独特内涵使它具有与创新教育、个性教育等同步调的先进教育思想,体现出与传统阅读教学理论不同的特点,即主体探究性、合作对话性、创新发展性、关注过程性。

一、主体探究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是从教与学的关系及其教学职能、价值、机制上对阅读教学过程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揭示和阐发,这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理论中视学生为客体和改造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心地位的反省,是对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创造的主体的重新审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精神。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说法,学习是学习者心理自我组织过程,只有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才能使教学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外界的强加是没有作用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的观察、思索、运用、评价、反思和调整,才能促进自我认知结构的充实和完整。因此,探究式阅读教学认为学生的“阅读是他自己的事情”,学生是自己阅读活动的维持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落实,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式阅读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教学过程的特点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不仅强调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提出了教学的主体参与机制和方式,即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在探究中创造,在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因此,主体探究性是探究式阅读教学区别于其他阅读教学理论的本质特点。例如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归纳出初中阶段所学鲁迅作品,并简要分析不同文体作品的特点。又要求学生查阅《范进中举》有关资料,看看封建末期的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有什么特点。以上两个要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二、合作对话性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学是师生互动互学、合作平等交流。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在探究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但这种诱导、讨论和一般的启发式、讨论式有所不同,它更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和更注重对学生的暗示激励。它好像把一个个问题放在山坡、把答案放在山顶一样,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顶峰,但每个人都能从攀登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表明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对话过程,就是学生、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文本是一种呼唤,它渴求被理解,需要去探究。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注入、灌输式阅读教学模式,它提倡每位学生以自己的探究学习的方式去建构文本意义、人物形象的多元化理解,提倡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如在复习课上学习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陆游笔下的梅是寂寞的,“独自愁”的?而《卜算子・咏梅》中的梅却是“俏也不争春”“她在丛中笑”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两位作者的身份、所处的社会环境、写作的时代背景去讨论。提出疑问,经过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可见,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主体之间的合作对话,是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的,它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获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语文素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创新发展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改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方面着力强化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出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不论是学生主体对文本的探究品味,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最终指向的都是学生在此活动中的获得。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这种获得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由创造。因为只有当学生主体在探究阅读的基础之上,才会进行更为复杂的创造性阅读,即以超文本、塑造自我为目标的阅读。它更能促进主体拥有渴望感知客体、进一步了解客体和改造客体的心情。它能够使阅读主体处在一种积极、开放的状态中,以随时准备用独特的心理图式去接纳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作者的意图,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探究式阅读教学善于突破常态的阅读学习模式,善于对教材做拓展深化的工作,善于对语文知识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再现”,体现了鲜明的创新发展性。比如,对《我的叔叔于勒》结尾的多种处理可以说是创新发展的一个范例。“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从自己尝试学、探究学的过程中,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当他们自觉地、自主地、无拘无束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时,他们的创新发展意识就会萌生,创新发展思维就会冒出火花,创新发展精神会逐步树立,创新发展能力在悄然形成。

四、关注过程性

阅读教学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段;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要点分析

一、前言

从小学教育的年龄段的划分来看,在高学年段的教学中,应将教学重点从基础知识的教学专向立即能力的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应在高段中认真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的特点,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满足教学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要想提高高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对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要点有足够的了解,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学要点进行认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应明确阅读教学要求,保证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可是,许多人认为语文学科仅仅是一门工具学科,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严重流失。新颁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不同学年段提出了不同的阅读目标。阅读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能力外,还应使其达成以下几个基本的人文精神目标:

小学各学年段的要求是:

1―2年级: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美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4年级: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6年级: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考虑到高段学生的实际特点,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考虑到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阅读意识,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分享读书感受,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读书过程中,获得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应选择阅读能力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榜样,鼓励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阅读经验,提高学生比学赶帮的精神,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选择故事性强的课文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阅读,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应改变阅读教学观念,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现代阅读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现代阅读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维,明确了获得审美体验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情意发展过程,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体系传播过程,教师要把阅读对象作为一种生命主体对待。

考虑到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学生个性特点的需要,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以此来达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开展教学观念创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使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在教学观念上保持与时俱进。

2、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弄清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职责,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使教学措施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使教学措施能够具有一定的执行力。

五、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应挖掘阅读教学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书本教学内容远远不能达到要求,通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发现,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应挖掘阅读教学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合理选择课外读物,挖掘阅读教学资源

除了书本内容之外,老师还应合理选择课外优秀读物,对阅读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寻找更多适合小学高段学生阅读的书籍和报刊,提高教学有效性。

2、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为了做好高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除了要认真做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尝试更多的变化,努力拓宽语文学习渠道,达到提升语文阅读继续教学成绩的目的。

3、结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特点,丰富教学内容

在目前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对教学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积极措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才能保证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应从实际生活中选择更多的素材,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就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即:明确阅读教学要求,保证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改变阅读教学观念,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挖掘阅读教学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从这四方面入手,认真做好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蒲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2]纪俊;;多维度 多形式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7期

[3]方海玲;;刍议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1年26期

[4]刘相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快乐阅读;2011年18期

阅读教学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简真;实践思考;阅读教学

一、前言

新课改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大行其道。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更是丰富多彩,需要教育工作者越来越热衷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变得精彩绝伦。但是热闹之余,给人留下的更多是反思和遗憾。那些看似热闹的阅读教学能否给语文阅读带来新的生命力?毋庸置疑的是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充满好奇心、富有生机活力的孩童。因而,语文阅读教学既要丰富有趣,又要拥有语文阅读的特色,回归阅读教学的简真,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归宿是回归简真

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有很多,但是不管阅读教学的理念和形式怎样,都不能丢失语文学科的本质,小学语文的文学文本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文本的特点,让教学过程紧紧靠拢教学目标,不能脱离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假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运用各种花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但是这些阅读教学方法立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并非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更不是为了交流思想。很多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也在积极讨论问题,但是他们讨论的问题都偏离了教学主题,这些热闹的课堂氛围对阅读教学没有一点帮助。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最终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最后老师只能自己报出标准答案。很多教师经常以讲解字词、分析文章段落为教学重点,在这样的教学框架内设计几个问题,就以为是阅读教学的创新。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并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交流也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因为受到标准答案的制约,学生根本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成果。

(二)阅读教学应回归简真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回归简真,回归简真就是要以教学为依托,紧扣语文教学的本质,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以新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为联结,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契机,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启发。此外,回归简真的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通过全面的教学引导,学习者获取一定的知识,但是由于学习具有极大的自主性,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重建知识结构,将自己学习到的零散知识与课堂知识统一起来,重建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新知识,因而回归简真的阅读教学法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阅读教学回归简真的措施建议

(一)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大胆地尝试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新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某小学五年级教师讲解《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插图或者多媒体展示少年闰土的图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观察图片分析总结闰土的形象。该老师用风趣的话语引导学生阅读鉴赏人物形象:“我们阅读课文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图片,老师看到了一个善良的小闰土。因为闰土守瓜地却不介意路人吃瓜。如果我有机会一定要吃一吃闰土的瓜。同学们,你们还看出闰土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自由讨论。”之后学生顺着老师的引导思路热烈讨论,在阅读文章后总结出了闰土的形象特征。该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一一点评,同时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堂课之所以成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其实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够创设开放、有趣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二)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设定有趣的生活情景进行阅读教学。一些教师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往往会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归纳出诗人的创作风格,长此以往,学生形成刻板印象,不管遇到该诗人的任何诗歌,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师归纳的知识,这样就减少了阅读趣味,不利于形成有效的阅读体验。而有效的阅读教学则是通过创设开放的阅读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白居易的《草》时,教师可以通过“草”这种常见的物象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草,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再结合诗歌分析诗中“草”的特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大大增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对于我们身边常见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不会担心没有话说。因此,在这样富有生活情境的教学环境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有效地开展。

四、结语

回归简真的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阅读b赏能力为目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媒介,进行知识的转化,同时也是双方思想、情感、思维的交流互动。只有基于这样的原则和理念,语文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开放性阅读 教学

阅读教学氛围的开放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对学生阅读主体性的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开放性的综合表现。倡导质疑、感悟性学习,探索个性化阅读及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是中学语文开放性阅读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1]。

1.初中语文开放性阅读的实施原则

1.1阅读教学主体性的原则

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更要求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应当走出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语文阅读教学要致力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建立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广阔的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文本和阅读方法。在努力实现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同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

1.2阅读教学开放性的原则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开放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应当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建构的过程。知识和经验体系的建构不是单向的从外界灌输到学生头脑中的,而是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和优化的。因此,构建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让问题由学生提出、疑点让他们辨析、结论在其中形成是语文课程开放性的要求,也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更是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因而,开放性原则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并体现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2]。

1.3阅读教学多样性的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手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都应实施多样性的原则。多样性原则是语文课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要求。多样性原则体现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特点的基础上,将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理念运用到上述三个维度中去。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知识的融合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其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在开放性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本身的特征也是阅读教学多样性的需要。

2.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鼓励自主阅读的民主性策略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交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是为学生提供资源、创造环境而让学生决定自己如何学习,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知识传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和目标。而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分析文本并向学生加以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阅读教学乏味和僵化,而还课堂给学生并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则成为人们在困境中总结出来的积极成果。《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因此,我们认为自主阅读策略是在开放性阅读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合理处理好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促成学生的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2开放阅读过程的探究性策略

开放阅读过程与提倡个性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开放阅读过程,是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构成等内容中充分考虑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并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倡个性化阅读,是针对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往往追求共性多而重视个性少、强调统一多而重视差异少的现象提出来的。个性化阅读,打破原有的封闭性、单一性的阅读教学,凸显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不忽视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思考和体验的方法与结果,并在教学相长中促成阅读目标的实现,从而真正实现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2.3培养能力和价值观的个性化策略

开放性阅读,是动态、多元的,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价值观为重要目标的阅读教学模式。上述有关建构主义的阅读理论已经表明,阅读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开放性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阅读过程的探究性都决定了开放性阅读的个性化特点。所以,在阅读教学策略上,个性化是开放性阅读的明显特点,但是这一策略的主要目标是在于培养能力和价值观上。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能力和价值观本身是语文实践性的表现和目标。开放性阅读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使学生在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氛围中实现自我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个性化要求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不再是一元的、单向的传输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多元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到开放性阅读教学中。让开放性阅读的实施和进行充满个性化,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充满人文关怀的表现。

3.结论

总之,放性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一元化和封闭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方式的互动性,内容和过程的开放性,评价标准的多元性等。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重视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特点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活动中,需要仔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摸清学生的学习规律,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转换,教师在了解学生大体处于感性认知的阶段后,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强的文章,或者抒情散文一类的文章给学生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依靠强制性的方法让学生阅读,而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持续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阅读教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笔者在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先摸清班上学生倾向于感性阅读还是理性阅读,然后,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得知学生偏感性阅读的情况下,笔者选择了余秋雨的《都江堰》、《风雨天一阁》、《白发苏州》等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之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阅读偏向,选择不同的文章让学生阅读。通过这一教学策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二、坚持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内容、文章的主旨学会文章的表达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熟悉阅读的技巧,获得阅读的能力。小学生需要用到的阅读方法主要有四种,下面对这四种阅读方法进行分析。(1)快速阅读法。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使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非常低效,还影响了学生整句、整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2)目标阅读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似乎只是在认字,而不是在阅读,当学生阅读完时,完全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需要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在学生阅读《都江堰》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都江堰的建造者是谁,弄清建造都江堰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学生使用目标阅读法阅读文章时,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把握。(3)精细阅读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按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学生多读几遍就自然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文章不理解时,让学生使用精细阅读法,多读几遍文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4)以意逆志阅读法。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从片面理解整体的情况,学生常常从诗句的单个词语、文章的单个段落来概括全文的立意,学生的这种阅读行为阻碍了学生对诗文真实内涵的理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以意逆志阅读法,让学生从诗文的整体来理解诗文的真实内涵。例如,笔者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普遍较慢,在对文章的理解时,总是以一句话或一段落来概括文章的主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使用快速阅读法叫学生怎样快速的阅读,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之后,使用以意逆志阅读法,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各方面的阅读能力都逐渐增长。

三、巧妙的调整阅读步骤

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主张“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前提是对“序”的灵活调整。阅读的主要步骤为:初读(速读)、精度、悟读、熟读。在学生阅读文章时,首先需要初读,在初读的过程中,笔者主要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生字生词进行标注与熟悉,大概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学生在大略的浏览了一遍文章之后,需要对文章进行精读,精读指的是,学生弄懂生字生词的意思,对文章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向教师求教,并且了解文章的结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熟悉文章的中心思想,欣赏文中的一些美词佳句,对文章中表达的东西产生一些疑问。在精读阶段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进入更高一层次的阅读:悟读。悟读即是领略学生的一些思想情感,明白文章背后表达的含义。在悟读之后,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熟读,通过不断的朗诵,了解文章整体的脉络,结构,思想感情,以及熟悉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笔者在阅读教学课堂中,给学生布置完阅读任务后,会灵活调整学生阅读的顺序,或者直接省略、合并阅读的步骤,在《桂林山水》一课的阅读教学中,笔者直接省略了初读阶段,先在黑板上将学生没学过的生词写出来,并让学生熟悉,然后,让学生进入精读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阅读完成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段落的划分,并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进入悟读与熟读阶段。由于笔者在阅读前解决了生字生词,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了相应的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入,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摸清学生的阅读偏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避免一味的采取灌输式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学生阅读步骤方面,不应只死板的要求学生按照一种步骤进行阅读,可以根据文章的类型与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的阅读步骤。

参考文献:

[1]孙秀丽;;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3期。

[2]沈小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3]蒋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才智;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