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振动排痰机;人工叩拍背,排痰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44-01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患某种疾病被迫长期卧床,由于长期卧床带来肺部感染等诸多并发症,肺部感染时因年老体弱无力咳嗽,甚至无排痰反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使肺功能快速下降。给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在有效的抗生素及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痰液排出是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1]。因高龄老人体弱,心功能不佳,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机械操作,为了探讨排痰更有效的方法,我科采用排痰机协助排痰的同时配合人工叩拍、引流等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07年1月~2O11年10月收住163例肺部感染长期长期卧床的高龄老人,排除肺部肿瘤、气胸及大量咯血、急性心梗等不能耐受排痰机振动者,本组男105例,女58例,年龄75-93岁,平均(82.1±3.7)岁。均合并至少2种基础病,原发病分别为:脑血管意外4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3例,冠心病25例,高血压病42例,糖尿病17例,肺外恶性肿瘤6例,重症肺炎12例;心功能Ⅱ级96例,Ⅲ级58例,Ⅳ级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年龄、性别、感染严重程度及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排痰方法 两组均应用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每次排痰前进行雾化吸入,对照组:在给患者翻身同时使用 常州雅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Ys800振动排痰机振动排痰。患者取平卧、半坐卧或侧卧位 ,选择使用频率范围15-20Hz,选用直径90 mm聚氨酯海面型治疗头,将排痰机叩击头自下而上在患者的前胸、侧面及后背部缓慢匀速移动。实验组:根据胸片及肺部听诊明确感染的叶段,安放患者,肺上叶取半卧位,中叶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肺下叶感染的取府卧位。先患侧再健侧,同样选择使用频率范围15-20Hz,选用直径90 mm聚氨酯海面型治疗头,将叩击头置于肺部感灶表面,叩击2 min,同时在患侧胸壁相当于感染灶的平面进行人工叩拍,叩拍时手背隆起、手掌中空呈杯状利用腕部的力量进行,频率120~150次/min;然后将叩击头由肺底部慢慢向肺尖部移动,由外侧向内侧,持续叩击3min。健侧仅用排痰机排痰,叩击头沿体表匀速行进,时间为5min。双侧共10min;2次/d,叩击后给予引流10-20 min。
1.3护理
治疗前的准备:①操作前护士应熟悉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心功能情况、是否有治疗禁忌症,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排痰治疗的意义及作用,消除患者治疗的顾虑,取得患者配合,并备好床边吸引器、如速效救心丸等急救器材及药品。② 治疗前应先检查仪器的性能.根据x线检查确定患者病变部位及实施治疗的范围、:操作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前2 h或餐后2 h;避免因振动引起恶心、呕吐、食物反流等而导致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
治疗过程的护理:① 操作过程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患者高龄体弱,在操作时给予心电监护,操作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面色及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叩拍的力度,如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等应暂停操作,让患者休息、吸氧,必要时口含速效救心丸。②每次治疗后。应用听诊器听诊患者肺部罗音是否有减少,5分钟后给予吸痰,观察患者痰液量、色、性质变化情况,评估排痰的效果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采用 T检验和X?检验,以P
2 结果
2.1 排痰疗效评价指标 显效:排痰效果好,听诊肺部无痰鸣音,呼吸音正常,血氧93%。有效:痰易咳出,听诊肺部无明显痰鸣音,呼吸音明显正常,血氧90%。无效:听诊呼吸音弱,有湿性罗音,痰鸣音,血氧90%[3]。
2.2 两组排痰效果比较,见表1
2.3 两组排痰量及排痰前后SP02 结果,见表2
3 讨论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抵抗力低下,感染往往难以控制,且更易发生呼吸肌疲劳[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至关重要;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显著,排痰后患者肺部体征改善明显[3-5]。因老年人大多心功能不佳,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机械排痰。排痰机频率与振幅过大患者会感到心前区不适,而患者感到舒适的频率与幅度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排痰效果。由于频率与振幅的改变不易掌握,限制了振动排痰机的应用范围。为此,我们对实验组患者,针对其肺部病灶位置,在特定排痰机结合人工叩拍排痰,在病灶部位排痰机重点叩击,同时给予频率及力度上变化的手叩击,并给予引流,根据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黏液系统的传送带作用,运用叩打、振动、引流等方法,机械地帮助潴留的分泌物向上推移,最终排出[6]。其操作更有针对性,。结果显示,复合式定位排痰患者排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MAGGIE M.Physiotherapy and airway clearance tech—niques and devices[J].Paediatric Respir Rev,2006,7(Supp1):S22O一S222.
[2] 周玉兰.振动排痰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才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护理杂志,2007,24(2):11-12.
[3] 陈美珊,黄泽宽,孙淑銮.振动排痰机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4):1671-8283
[4] DE BOECK K,VERMEULEN F,VREYS M,et a1.Airway clearance techniques tO treat acute respiratory disorders in previously healthy children:where is the evi—dence?[J].Eur J Pediatr,2008。167(6):607—612.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底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亦差。有计划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1 术前护理 重点在距离病人手术的信心,尽可能是病人的生理状态接近正常,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实施手术的期限可分三种,即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各种手术均需做好。
1.1 心理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老年人思考问题细致,处世经验丰富。当看到、听到他人手术的良好效果后,对手术解除病痛会给予期望。但确定手术后,焦虑、恐惧、思前顾后的心态会接踵而来。各种心理变化过程,都会影响饮食与睡眠。护理中不应因手术的简单(如阑尾切除或疝修补术),而忽略对病人的卫生宣教工作,鼓励病人建立手术成功信心,积极配合医护,取得治疗的最佳效果。
1.2 全面观察及常规检查 对病人全身状况的观察和必要的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的检查,是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状态的必要手段。不可因病人一般状态佳,而漏掉必要的常规检查,需依据检查数据纠正不正常的生理状态。老年人脏器的储备功能低,应激能力差,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或失衡的边缘,应予重视。呕吐、腹泻、发热、多汗均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电解质,为适应手术,术前应予纠正。水分的补充以日尿量达1000-1500毫升,比重在1.015以下,不足时需补充,先经口服,禁食或呕吐、腹泻可经静脉补充。血钾在4mmol/L,血钠在135mmol/L以下应予补充,方法同上。对长期使用利尿剂及限盐的病人,更需严密观察,避免术中发生意外。为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促进切口按期愈合,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亦重要。一般需要补充全血或血浆(水解蛋白、复方氨基酸等),方能得到改善,单靠饮食摄取一来不及,对老年病人的输血、输液,要严格掌握进入速度,过快不仅增加心脏负荷,还会因高龄者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高,并发肺水肿。一般40-60滴/分钟为宜。结肠灌注也可作为手术前、手术后补充营养的方式,但需行胃肠道准备的病人,不宜使用。
1.3 预防切口感染 自术前皮肤准备即开始,老年人皮肤张力低,给轻微压力即可伸展,伸展后又不易回缩,故清洁、涂擦或备皮时动作要轻柔,操作者注意力要集中,以防皮损。重视全身卫生,能下床病人要协助其沐浴,卧床病人要给予全身擦浴。老年人皮肤干燥,对碱缺乏抵抗力,不宜使用碱性肥皂,以免引起皮疹或降低皮肤防御能力,影响切口愈合。口腔卫生亦属术前应注意的,特别与义齿相邻的组织,可因牙托、钠丝的摩擦引起损伤、感染。能自行洗漱者,应在进食后立即漱口、洗刷义齿。卧床者要协助其做好口腔卫生,淡盐水可改变口腔内环境,不利菌群生长,而有益于预防感染。
1.4 胃、肠道准备 在胃肠道准备中,要注意老年人对冷、热反应不敏感,耐受又力差。洗胃、灌肠用液的温度必须准确(39-40度),液量因人而异,以病人的最大耐受为准(一般为700-1000毫升),还需防止由于反复灌洗出现虚脱。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6小时禁水。
1.5 一般准备 手术前夜保证病人的充分睡眠,衰弱老人慎用镇静剂,一般给适当安眠剂促进睡眠。去手术室前取下义齿,排空膀胱,换清洁衣裤,给术前用药,以手术车送至手术室。
1.6 特殊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对特殊病情的观察不容忽视。心血管疾患的老人,对手术的耐受比一般老人差,需严密观察功能代偿情况,按时记录心率、脉搏、呼吸,有心衰时,需纠正后再施手术。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缓,亦需及时纠正,术前可给予阿托品。贫血的老人,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对心、脑、肾重要脏器供氧受影响,一般血红蛋白8g以上方可行手术。合理膳食对纠正贫血很重要,老年人因吸收不良、胃酸缺乏,常引起三价铁还原二价铁的困难,导致铁铜、叶酸、维生素B12、钙吸收不良,还可因胰腺功能紊乱,引起消化道障碍影响铁的吸收。老年人贫血,多为低色素小细胞性,饮食中应多调配紫菜头、茄子等含铁高的蔬菜。避免使用缓泻剂,因腹泻可导致铁吸收障碍,造成铁的缺乏。快速增高血红蛋白的方法是输入全血。患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多表现换气功能低,运动后动脉血氧张力下降,有二氧化碳潴留,直接影响手术进行,术前要彻底纠正。间断低流量供氧,是提高血氧张力的有效措施。对有呼吸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使用镇静剂、安眠剂时需严密观察,此类病人对抑制呼吸的药物极敏感,易导致呼吸衰竭、昏迷的发生。
1.7 训练 为适应手术卧位、术后各种,术前要进行充分训练,如甲状腺手术、脊柱肾脏手术,一般需训练2-3次,老年人关节活动度低,血管弹性差,训练时间可相应增加。术后卧床阶段各种生活习惯的变更,亦需术前给予训练,如平卧饮水、进食要防止噎呛、进食的速度要慢、量要适当、不要让病人讲话等。平卧排便,对老人更是难建立的习惯,麻醉后膀胱松弛,更增加平卧排便的障碍,术前应重点宣教。
2 术中护理
2.1 一般护理 老年人反应迟钝,听觉减退、视力差,术前用镇静剂后进入手术室,可呈现嗜睡状态,要保持好病人防止坠床。对显示有恐惧心态的老人,要有同情心、和蔼的态度,解除病人不安。对听力差的老人,说话时凑近耳边,低调、缓慢对答。麻醉用药中要重视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差,局麻以最小剂量,达到效果为佳,严防过量中毒。全麻给药前,再次检查有无义齿或不稳定齿,严防坠入呼吸道,有上门齿缺失时,插管前用纱布垫好缺损处,再后仰头部,保证插管顺利。硬膜外或腰麻时,需协助病人摆放,对脊柱增生能摆放侧身弯腰式的老人需讲清要求,避免强烈动作。
2.2 补液 老人的循环系统代偿能力比青壮年差,对失血、失液耐受力低,手术中要做到等量补充,并掌握进液速度。
2.3 固定的垫要软,以保护骨突出部位,对严重骨关节畸形(驼背、鸡胸)接触床面的凹部,垫好固定软枕,保持舒适,防止褥疮。各种既要保证手术野暴露,又不能妨碍呼吸、循环,注意防止神经损伤。
2.4 特殊病人护理 如存在糖尿病的外科老年病人,术中补液时,需依血糖数值,适量给予胰岛素。存在青光眼的老年病人,常规禁用阿托品。如术中必须使用,使血压、心搏正常。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因用力不当发生骨折,需严加防范。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掌握病人术后的心态变化,使护理措施符合病人要求,达到预期效果。在经历了手术的实际体验后,能证实医生、护士在术前的健康教育,排除了病人原有的焦虑、恐惧。但又因切口疼、卧床后生活习惯改变,增添了新的焦虑,希望得到关心、体贴,要依赖护士的协助,不敢早期活动,个别人少饮少食,怕麻烦别人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表现,均需进行疏导和精心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3.2 术后及活动 以保持腹部、四肢肌肉松弛,减少切口张力,利于引流、排痰为目的。定时更换以预防各种并发症。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有利于术后各脏器功能的恢复。使病人精神愉快、增进食欲、排气排尿顺利。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骨科住院就医的老年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1]。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和伴随疾病的多,给手术带来的风险也较大,其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手术患者[2,3]。因此对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并发症的观察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老年患者57例,通过对老年患者围术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与加重。
1.临床资料
本组选择患者57例,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0.2岁,腰椎手术38例,颈椎手术7例,下肢骨折手术12例,术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11例有脑梗死病史,7例患有糖尿病史。术后3例出现单侧上下肢活动障碍,4例出现神志淡漠、嗜睡,经过勤观察、紧急处理、精心护理。3例出现单侧上下肢活动障碍,1例患者转神经内科治疗,2例三周后痊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教育程度及疾病的状况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4,5]。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害怕手术失败导致人财两空,此时护士应做好老人工作,配合医生完成每一项检查,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方面的知识,让老人有安全感。离退休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老人,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术前谈话会给老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此时护士应多讲解疾病方面的知识及成功的病例,必要时找相关书籍让老人了解相关疾病手术方面的知识信息,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手术,配合检查治疗。
2.2术前检查与治疗对老年患者的术前检查除了常规检查外,重点还有伴发症的检查和治疗,对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必须待血糖及血压稳定后才能手术。对有脑梗死病史的患者常规行头颅CT检查,预防应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脊柱手术的患者应详细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并详细记录。
2.3术后护理
2.3.1患者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立即测脉搏、呼吸、血压、心率,上心电监护,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主观症状及引流管情况,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3.2接诊护士向麻醉师详细了解手术经过、麻醉方式及肢体运动情况,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通常会使用镇痛泵,其镇痛泵的主要药物有芬太尼、曲马多等,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致患者呼吸抑制、嗜睡、头晕、恶心等[6],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及镇痛泵用药情况,本组患者4例术后48小时出现嗜睡、短时的躁动。当患者一旦出现意识模糊或精神错乱,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家属适当的心理安慰,病情允许可使用约束带,防止增加患者损伤。4例患者经过密切的观察,紧急处理,一周后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2.3.3认真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对脊柱手术及术前有脑梗死病史的患者密切注意四肢感觉运动变化,有异常者及时通知医生。观察引流管情况,排除手术原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3例于术后12小时内,单侧上下肢活动障碍,2例报告医生急查CT示急性脑梗死,1例转神经内科治疗,1例经及时抢救用药后症状缓解,1例调整引流管位置后症状缓解。
2.3.4防止血栓形成老年患者卧床时间长,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更加注意[7]。除了术后常规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外,护士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或鼓励患者四肢肌肉收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本组患者无此现象发生。
2.3.5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结石、褥疮的发生其根本原则是,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协助翻身拍背,病情允许情况下多饮水,本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无此并发症发生。新晨
3.体会
通过对67例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严密的临床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预防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或加重的关键,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加丽.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护理[J].心理健康教育,2006,(24)
2夏军,魏亦兵,等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术期并发症[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
3茅玉水.中老年胆系疾患手术290例临床分析[J].临床中老年杂志,2003,6.
4薛与邦.社区老人幸福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
5黄希庭.老年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2,9.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骨科术后 预防 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由于骨折术后需长时间卧床而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老年病人、血脂异常的人群在不断增多,国内外报道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为7%~45%。血栓性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预防[1],为此我们通过对骨科术后病人正确的评估,预见性地从病人饮食、、功能锻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骨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体发病率,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8月的骨折病例 117例,其中男78例,女39例,年龄31岁~89岁。人工股骨头置换23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21例,股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1例,踝部骨折术后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8例。胫腓粉碎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重度挫伤1例,脊柱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
1.2 方法 重点强调预防,通过综合评估骨科术后病人,确定高危人群,预见性地从饮食、、功能锻炼等多方面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本组117例患者,术后仅4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3.4%,低于国内外报道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2 护理干预
2.1 相关知识宣教 DVT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导致的,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为何骨科术后病人易并发DVT,让病人及家属对本病有足够的重视,灌输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后续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病人的配合打好基础。
2.2 确定高危人群 对骨科术后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将高龄、肥胖、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吸烟、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静脉血栓史、手术为骨科大手术、创伤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极高危的重点预防对象。对高危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以预防血栓。
2.3 干预 术后2h可改变一次病人的,使之重力有所倾斜,以改善受压侧肢体血液循环,既可预防肺部感染,又可减轻下肢静脉压力,有利于静脉回流,是预防DVT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注意保持患肢正确,患肢应高于心脏平面约20~30cm,膝关节屈曲15°,使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在比目鱼肌的静脉窦内,因此,为了防止小腿肌肉的长时间受压,可在足关节下方置4cm厚的小沙袋,使小腿腹部离开床面,以利小腿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2.4 饮食干预 饮食对DVT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诱发DVT的重要原因是血液粘度增高,因此积极主动配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时保证每日水分的摄入,能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预防大便干燥的双重效果,避免因便秘而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骨科病人以男性比例大,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静脉血管收缩痉挛,因此干预戒烟落实情况,可降低骨科术后病人DVT的总体发病率。 转贴于
2.5 功能锻炼干预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DVT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锻炼能有效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窦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因此24小时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活动计划,加强患者肢体主动与被动活动,是预防DVT的关键。方法包括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使用弹力绷带等等。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使小腿肌群及股四头肌有节律的等长收缩运动,促使静脉回流;老人、小孩或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可指导其家属使用向心性按摩手法,即用手掌面、掌根部贴紧皮肤从肢体远端自下往上、向心方向进行按摩,每日3~4次,每次按摩约30min,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以病人可以耐受的个性化原则。
3 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凝血机制活化后所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术后病人要卧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动,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膜的损伤,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预防方法,如饮食、等配合,加强术前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并重点预防,术后功能锻炼越早,越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临床护理实践表明,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术后病人DVT的总体发病率。
关键词 : 市场养老;功能业态;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F035文献标识码: A
1、背景综述
人口老龄化近年来为整个社会所高度关注,对我们国家来说,一方面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民寿命的延长,另一方面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所以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即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在未来的半个世纪内,我国老年人口将呈迅速增长的趋势。
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我们所认同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解决我们国家的养老问题,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养老模式进行创新。但是如何对养老模式创新?什么样的模式能够解决养老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
旨实现盈利的地产屈指可数。
2、适合上海市的养老设施功能业态模式
2.1养老设施分类
通过对上海现状市场养老设施的调查可以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养老设施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地产盛行,养老设施服务功能落后;养老服务要求更高,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等。这些问题的由来都可归结为市场养老服务缺乏引导,没有很彻底的了解老年人需求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导致养老设施无法匹配当地需求。因而首先需对市场养老设施进行分类,由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老人对养老设施提供的服务需求以及地域状况存在一定差别,为体现人性化和区别对待的理念,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等级,本文中将养老设施分为自理型养老设施、协助型养老设施、持续照料型养老设施和综合型养老设施。
1.生活自理型养老设施:是指为年龄较低,身体状况良好渴望接近自然,追求生活乐趣,体验多样化的老年文化活动的老人提供服务的设施。我们将这样的老年人群称为健康期老人。
2.生活协助型养生设施:是指为身体存在一定缺陷,或大病初愈的老人提供定制化膳食方案,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科学的给药管理,安全的环境和丰富的日常活动。我们将这样的老年人群称为障碍期老人。
3.持续护理型养老设施:是指以提供老年病护理,病后、术后康复治疗服务为主。它强调服务的多样性和连续性,一般存在于市区,便于共享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亲人的探访。我们将这样的老年人群称为卧床期老人。
4.综合型养老设施:是指能够同时为自理型老人、介助介护型老人和完全卧床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的养老设施。这类养老设施由于服务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图3-1:养老设施分类
2.2适合上海的生活自理型养老设施功能业态
1、都市田园养生养老模式
从市场需求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3年近期抽取2248位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的老年群体对社区服务需求度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对社区组织价廉物美的夕阳红旅游活动的需求度为68.5,逾四成受访者很需要社区组织夕阳红旅游活动。开展专门针对老人、价廉物美的夕阳红旅游既可满足老人旅游需求,又可以结识同社区的老人,满足老人社交需求。结合上海正在推进的以郊野公园为重点的大型游憩空间和生态环境建设,设置都市田园养老模式可为许多老人提供这样的资源。
在都市田园养生养老中有三大功能体系:精神实现、身体疗养和文化体验。针对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的心理特征,设计田园会所、读书会、运动俱乐部等具有人文关怀的度假产品,以便于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精神世界得到充实与满足。为医疗康复病人提供相关医院、诊所、药品超市、保健品超市、相关健康管理等机构,为每个在这里养生养老的人提供专属的健康管理档案与康复治疗方案。文化是体验的源泉,在都市田园中养生,一方面是绿色环境、绿色食品对身体的滋养,同时也是乡村本土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对人精神的陶冶。
2、酒店式养生养老设施模式
高级酒店式养生养老设施是指在城市近郊区或新城等环境良好与中心城区有着良好的交通联系地段,进行酒店式养生养老设施开发模式,它能够满足那些低龄老人渴望亲近自然和精神实现的需要。
在酒店式养生养老设施中的功能业态需从设计构思上体现以“长者为本”的理念,凸显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的的特点,设置健康颐养、休闲娱乐、医疗康复、养生保健等功能区域,让老人既有居家体验,又享受星级服务的方便与尊严。
2.3适合上海的生活协助型养老设施功能业态
1、与商业地产结合,开发老年公寓
与商业地产结合开发的老年公寓是指在城市中心区等繁华地段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时搭配建设老年公寓或在城市成熟的社区中搭配建老年公寓。目前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中与商业地产搭配建设老年公寓的现象几乎没有,这一种全新的模式通过功能复合,以及垂直交通的联系,能够让老人在中心城区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全方位的服务。
该类老年公寓可涉及健康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功能业态。根据人性化考虑,每三个老人可配有一个护理员,每30- 50个老年人配一位护士。各护理公寓均与附近医院建立定点合作关系。接待室、谈话室、护士站、健康管理室(机体康复室,是专门针对中风等病人设置的锻炼室)、多功能厅、库房间、洗衣间、洗浴间、污处间等配套齐全。
2、生活协助型养老设施
“421”家庭结构慢慢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形式,这给以家庭养老为传统的城市带来了新的挑战。来自上海交大“空巢老人调研实践团”的一份报告新鲜出炉,本市“空巢老人”已占老年人口的三成多,15%的“空巢老人”需要生活上的照顾。
为向老人尽一份自己的孝心,让老人安享晚年,工作的繁忙的子女希望将老人送进附近的养老设施,让老人能够享受这类设施为他们提供的各项服务。
为体现人文关怀,为生活协助型老人提供全天式亲情呵护服务。具体包括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专业饮食服务体系、居住物业服务体系、交通出行服务体系、文化娱乐健身体系。
2.4适合上海的持续护理型养老设施功能业态
1、与医疗机构结合开发老年公寓
与医疗机构结合开发老年公寓是指以康复医疗为特色、兼具一般性诊疗、护理和生活服务功能的专业化养老机构。医护养老充分体现医疗特色,将养老与医院完美结合,弥补养老院就医不便的难题。
其功能业态充分利用“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为老人提供24小时健康护理服务并提供其它基本生活服务。医生为老人进行日常疾病诊疗;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预防疾病,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专业心理咨询师对老人心理障碍进行干预指导,让老人摆脱孤独,乐享晚年。专业的护士、护工为老人提供24小时贴心生活护理。
2、全护理院
全护理院主要供是为身体不便和患病老人入住,由下属团队为入住者提供看护服务。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靠近地铁或公交站点等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亲人探访且让老人回归熟悉的环境。
其服务及设施包括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在每个老人入住之前,根据其自身情况来指定相应的健康护理计划。 每个养老设施都至少会各有一名心理相谈员和机能训练员(物理治疗师),分别负责辅导老年人的心理和帮助行动有困难的老年进行身体机能训练。接待室、谈话室、护士站、健康管理房、洗浴间、洗衣间、库房间和多功能厅随时为老人使用。护理员实行24小时轮班制,负责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2.5适合上海市的综合型养老设施功能业态
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根据人性化设计理念和区别对待的关怀模式为不同年龄阶段和身体状况老年人提供全面服务的老年专住社区。综合型养老社区是一个按照节能、环保、低碳和无障碍、无污染、高科技的要求,为老年人营造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多元共生的社会生态,一个分年龄和服务层次、并保障终老整个过程的养老生活支持系统。
养老社区在选址上要具有前瞻性,尽可能环境优美并适合老年人长期居住,交通便利,适合对外交流。同时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包括基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护理、老年休闲健身、老年心理陪护、老年大学等。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需求,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结语
养老模式创新是在人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实现的,当经济社会结构向老龄社会转变时经济社会中的其他因素,必然会围绕老龄社会而转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中为满足个人提高生活质量和拓展能力需要的部分,也在不断地发展,由于它们的生产和供给都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新型的养老模式也将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这类模式将继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孙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