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体经济困境

实体经济困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体经济困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体经济困境

实体经济困境范文第1篇

第一,实体经济运行的货币支撑不足。近年来,我国新增货币流向实体经济部门的比例持续降低,而流向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和股票等资本市场的比例不断提高。2000年,实体经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净流入量分别为11.7万亿元、9819亿元、784亿元,比重分别是91.69%、7.70%、0.61%;2009年,实体经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净流入量分别为40.9万亿元、3.18万亿元、2.09万亿元,比重分别是88.59%、6.89%、4.52%。从2011年新增贷款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个人贷款、批发和零售业新增贷款占比分别是27.6%、23.5%、22.8%。由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30%,并且考虑到间接融资是我国实体经济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因此,可以判断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贷款难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而陷入经营困境。此外,在货币政策紧缩过程中,银行等金融企业的定价能力明显增强,实际贷款利率和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对于许多融资成功的企业而言,也由于融资成本不菲而只能惨淡经营。

第二,以低生产要素成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进而带动实体经济快速增长。事实上,过去30多年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比较优势在于较低的要素成本,包括劳动力工资、土地价格、原材料成本以及能源价格等,这是吸引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发展加工贸易,从而带来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并形成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的重要原因。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也不断上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导致我国低端劳动力工资进入持续上升期。能源资源价格也持续上涨,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为例,按1990年定基指数计算,2000年为228.4,2009年上升至317.2,年平均增长率为3.72%。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仅从190.6提高到225.0,年平均增长率是1.86%,只有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年均增速的一半。

第三,实体经济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对于实体经济的核心制造业而言,其上游行业大多是集中度较高的垄断性行业,这些行业在其初级产品或投入品的价格上升之后,一般都会通过价格上涨的方式将成本转嫁给下游行业,从而导致竞争性制造行业的企业利润减少。以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例,2010年,在6个资源性行业中,仅有其他采矿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7.22%)低于工业全行业平均利润率(8.3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高达46.52%,是工业全行业平均利润率的5倍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是17.65%、17.35%、17.33%,是工业平均利润率的2倍多;非金属矿采选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10.36%)也高出工业全行业平均利润率近25%。就制造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而言,除了垄断性的烟草制品业成本费用利润高达33.04%之外,其他29个行业中有20个行业低于平均值。

第四,外部需求环境趋于恶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履艰难。在短期内,发达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手段有限。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主要发达国家债务规模庞大、继续举绩可持续性不强,难以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刺激需求;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主要发达国家的市场流动性充裕,数轮量化宽松政策几乎都没有形成持续的复苏动力。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由于过于依赖政府补贴,尚未形成规模化的自主增长能力。此外,不少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和增加就业的考虑,采取了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通过干预货币汇率等手段对我国施加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实体经济发展既是稳增长、调结构的主要基础,又是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条件,还是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在新的阶段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科学发展,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障碍,其中虽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出了问题。因此,必须把促进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中,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在稳增长和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统筹考虑农业、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等不同实体经济部门的产业特性、发展基础和增长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各实体经济部门协调、有序、持续、快速发展。同时,要加强宏观引导和协调,成立由有关国家部委牵头的实体经济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优化配置政策资源。尽快研究制定《实体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我国主要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路线图,合理分解各阶段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做好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

二是切实加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着力推进金融创新,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部门合理的资金需求。在宏观审慎的原则下,根据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结合货币政策的其他目标,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稳定增长,既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又对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必要的压力。目前在通胀压力较大、信贷总量规模巨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优化信贷存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加快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建立健全涵盖风险投资、资本市场、银行信贷等方面的完整金融服务链条,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体经济企业,都能以合理的代价获得有效金融支持。此外,要探索完善金融、财政、税收、土地、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运行的机制,形成合理的行业利润分布结构,为金融体系加大对有利于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持续发展的产业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着力提高各实体经济部门的产业创新能力。在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必须要从过去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要创新研发活动的激励机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加速折旧、减免税收等手段,提高技术创新的私人收益率,形成企业、科技研发机构等各类经济主体提高创新强度、加强技术学习的普遍行为模式。同时,要完善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大幅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技术资源向技术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转化。要根据各实体经济部门的需要,制定实施一揽子创新驱动发展措施,帮助企业克服技术进步的市场性和发展,引导企业强化研发投入、提高创新效率,并且在创新主体和创新路径具有多样性时,协调主体间的行为、指导创新方向。

四是积极促进实体经济各行业协调发展。当前实体经济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既有基础性、资源性行业垄断性较强的原因,又有下游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过度竞争的问题。因此,破解实体经济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协调的难题,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实施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真正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性、资源性行业,增强实体经济上游行业的竞争程度;另一方面,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下游行业,也要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增强其对上游行业的谈判能力,从而避免出现实体经济行业利润差距过大的情况。

实体经济困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电视媒体;优势;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3000-02

On the Dilemma and Solution of TV Media in University

XIE Zhi-chun

(News Center of Hexi University,Zhangye 734000,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TV media in university from the actual state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offers some solutions so that it can go out of its dilemma and work efficiently.

Key words: university; TV media; advantages; dilemma

电视媒体作为学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方法,历来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随着校园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的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电视媒体受到了网络媒体的严重冲击,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也日趋突出。电视媒体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建设适合自身的新闻宣传阵地,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更有效地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导向、新闻传播和宣传教育作用,突出其效能,是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校电视媒体的现状及其优势

电视作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传播媒体,其传播的内容、传达的观念和理念,往往给人们很大的感染力,容易让人“自然”接受,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在效果。高校有线电视网是随着校园有线电视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校园媒体形式,受众主体是教职工和学生。由于电视媒体具有声画图文并茂等视觉上的特点,它在校园媒体中的出现,使校园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大为增强,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校园媒体形式。然而,以传播速度快捷、交互性、交互性强为主要特点的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高校育人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对高校新闻宣传尤其是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但高校电视媒体也有自身的优势:

1) 电视媒体的“亲民性”。高校电视台由于其受众大多为本校师生,从地理上讲是离市场最近的大众电视媒体,其传播的位置和速度是最佳和最快的;从心理上讲是对消费者影响最强的媒体,其所宣传的内容具有本校的事,对受众来讲都是看得到和身边的事,因此高校电视台天生具有人和的优势,很容易融入师生的生活之中。同时又由于高校电视台是本校党委行政的喉舌和眼睛,因此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这些都决定了高校电视台的当地新闻和民生类节目很受师生的喜爱和关注,媒体的到达率、收视率以及忠诚度一般都远远高于外来媒体。

2) 电视媒体的灵活性。由于高校电视所覆盖范围的具体化,所影响受众的区域化,因此可以根据本地市场状况、渠道商的具体要求以及观众的收视习惯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和调整媒体内容和策略,从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 高校电视媒体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位不够准确。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的定位,它的侧重点是教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培养为根本。这观点没有错,但许多学校在这思想的引导下,忽略了对新闻宣传方面的投入,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经费比较拮据,但是用于教学之需的实验设备是不可少的,这样,用于电视新闻宣传上的投入就少之又少。特别是关于第四媒体在广度和深度上对传统媒体形成的挑战,以及网络传播可能对高校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高校重视不够。对高校电视的定位就更加模糊。

2) 队伍参差不齐。目前各高校基本都拥有一支专职的新闻媒体宣传队伍,但是人员不到位是校园媒体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就高校电视而言,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由党委宣传部主管,由电教人员吸收一些在校学生主办。吸收学生参与校园新闻活动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由于学生在知识、阅历、经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相对不足,特别是学生的流动性,如果让学生在校园电视媒体中充当主体,那么电视媒体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如果没有一支专职的电视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我们很难想象能深入探讨新闻工作的规律,能体现校园新闻报道的总体部署,也很难想象能提高校园新闻传播的质量。

3) 电视节目单一,传播效果不太明显。高校自办电视台的主要受众是全院师生员工,报道的节目内容是学院的一些重要活动。报道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校园新闻、专题新闻和反映学校重大事件的专题片。播放的时间除了一些重要新闻需当天播出外,一般是一周三次,其中二次是重播,而其他自办节目则较少。在校园媒体中,有的媒体没有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出版(播出)的时间差,如有些时效性强的新闻,经常是已经发生了十天半个月,路人皆知,还作为一则消息在校园媒体上刊登或者播出。没有考虑媒体的相互整合及其协调,学校一些重大改革举措,或者一些引起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关注、大家最希望探究原委的事情,仅以一条简短的消息播出,本应以深度报道或以电视专题等形式重点播出出的内容,却没有发出应有的声音,直接影响到整体传播效果。

4) 网络媒体的冲击。校园电视与网络传播的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整合校园电视节目传播和网络传播的一体化,意味着传统的电视视频作为单一主流媒体的时代已经终结。从传统校园广播到校园电视台,这一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进程。然而,校园电视台在网络传媒业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电视媒体一般只能单向传播,“我说你听”、“我播你看”,而网络媒体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传播信息。传统电视媒体按线性流程播出,信息容量小,而网络媒体却可以异步提供信息,从而有效地扩大了信息容量和用户的选择空间。例如,在传统模式下,高校师生要观看学校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只能在晚上固定时段收看,而实现了校园电视和网络传播的一体化后,却可以在任何时段收看当天或以前的新闻节目。高校电视与网络传播的一体化使传播的效益和双向互动性得到提高,在网络中,观众可以根据网上的文字、图像信息有效地检索、选择、试播、收看、复制校园电视节目,从而提高了观众的主动性。目前,大部分高校视频节目或多或少地在网络上运行。实践证明,在网络传播普及的背景下,电视传播只有整合网络优势,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3 电视媒体走出困境的对策

校园电视媒体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重要思想宣传阵地,因此高校领导特别是主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高校电视媒体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校园媒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善于运用校园媒体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在新时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除充分利用校园传统媒介如校报、广播、校园电视台等进行宣传外,更要注重以校园网为载体,进行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当前在继续加强对高校校报等工作领导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发挥其它媒体尤其是电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努力形成校园媒体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局面。

1) 加快媒体间的相互整合。高校新闻媒体的整合,以优势互补,突现校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为整合标准。新建本科院校在借鉴兄弟院校的基础上,要逐步探索、形成和完善一套新闻宣传的机制,整合新闻媒体,实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整合,实现人力资源,实现传播途径的整合和传播内容的整合。以电视媒体和新闻网为例,加快校园电视与网络传播传播的一体化,整合改变传统广播影视的传播观念。现代化的数字压缩技术使网络信息的存储、传递比传统传播方式具有绝对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了传播效率,降低了传播成本。实现电视传媒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发展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克服了传统电视传媒的诸多缺陷,如网站上的电视节目,可以配备相关的图文及背景数据链接,为用户提供立体化的信息资源。实现高校电视视频网络传播后,不仅可以使用户收听、观看,也可以供用户检索、阅读、存储、评论、下载、剪辑和转发,大大缩短了媒体和视听主体之间的距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流动性特征,给予受众前所未有的传播主体性和双向互动性,扩大了传播效果。

另外,校园电视和网络传播一体化解决了目前高校分区办学中视频传播受限制的状况,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前,高校以闭路电视的形式传播学校视频信息,分区办学后,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单一的闭路电视无法实现对各个校区统一的视频信息传播。如果每个分校区都配备闭路电视系统,则不仅各校区之间的连接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人为地造成高校整体资源的浪费,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如果实现校园电视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 管理体制应当更加简单明确。电视媒体作为校园媒体的一部分,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是做好校园新闻工作的前提,电视媒体也不例外。而优化校园媒体资源配置,首先必须从管理体制入手,尽快建立起一家主管、一家主办的新型管理体制。建议成立高校新闻中心,由校党委宣传部领导,中心下设校报、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校园广播以及相关的技术保障部门。

3) 提高节目质量。在提高节目品位的同时让内容也丰富起来,让观众觉得有看头。现在多数校园电视新闻为满足学校领导的口味,主要是会议活动新闻,新闻主要以领导为主,都是些被动的新闻,节目内容单一枯燥,节目内容并不为学校师生所关注,并没有多少传播价值,而主动策划的、舆论性的、新闻节目少。如果能在栏目设置、深度报道、关乎学生日常生活的热点、难点上多做节目,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节目中来,则是办好校园新闻必须做好的工作。校园媒体的运作,不仅是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参与校园媒体运作的学生提供着丰富的综合素质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实践锻炼空间。让新闻节目关注师生,让师生走入节目。

4) 提高队伍建设。拥有一支专职的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是办好校园媒体的最基本保障。因此首先要根据不同校园媒体的特点和出版(播出)周期,定编定岗,以彻底改变目前校园媒体兼职人员多且很难全身心投入校园新闻工作的局面。电视媒体应该适当吸收新闻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和网络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加盟校园新闻工作,以满足受众的高层次需求,高起点、高品位地办好校园电视台。花力气建设好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通讯员队伍。学生身处校园生活的第一线,最有机会提供新闻的第一线索,最有可能发掘鲜活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园的各种媒体、校园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诸如采访、编辑、播发、发行等都可以吸收学生参与。在锻炼和使用学生通讯员队伍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通讯员队伍的培养,使校园媒体成为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基地。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的电视新闻宣传,首先要充分考虑高等学校本身的中心任务,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发展,要按照新闻规律来做工作,对于阶段性热点要能够准确预期,提前策划,提前准备,要充分尊重和满足受众需要,包括实现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满足师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满足媒体本身的需要,按照对象不同提供信息服务。校园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自己在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整合,以取长补短,实现资源的优化,才能促其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 强红.网络环境下高校新闻宣传的挑战和对策[J].研究与探讨.2008(2).

[2] 赵季伟.新媒体向何处去[J].中国数字电视,2006(11).

[3] 王瑾.校园新闻及媒体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 赵沛.校园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9)

[5] 郭小平.论媒介的生态共生与信息互补[J].当代传播,2002(4)

[6] 薛茜禾.张立龙.浅析校园新闻中心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J].合肥学院学报,2004(8).

实体经济困境范文第3篇

近日,一则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莫瑞恩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

按说,这也不是个“新闻”,差不多两个月前的旧事儿了。结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德旺耿直无比,说了一堆大实话,比如“中国实体经济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投资化的重复建设,拖一年严重一年”、“整天讲明年会好,明天会好。谁不想明天好。不切实际的去做那明天会好吗?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这个方式。特别你们这些做传媒的”,等等。

一席实话下来,有人心头纳闷:曹德旺这是要“跑”的节奏?

在笔者看来,当然也不是。只不过,在李嘉诚抛光国内资产上岸的新闻后,大家对此多少会有些敏感。曹德旺的言行背后暴露出的国内营商环境的问题,我们认为倒是一个真问题。换句话说,民营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们,究竟为什么要“跑”?

企业的宏观税负较重

远看李嘉诚,近看曹德旺,投资海外在企业家圈子里比比皆是:山东太阳纸业将投资超过10亿至13亿美元在美国阿肯色州建厂,中国天源纺织也将投资2000万美元在阿肯色州设立服装制造厂……和特朗普所言中国“偷走了美国的工作机会”不同,曹德旺此次从通用手中低价收购的废弃工厂,满负荷状态下能给当地提供2500个工作岗位。

企业家们为什么纷纷往外跑?原因很多,细细想来,却也在情理之中。

先说最直观的,税负。近几年,国内企业利润增长乏力,利润率能做到10%以上,已经相当惹人艳羡。但历经国家几次减税,仍然有诸多企业叫苦不迭。

国内企业的税负主要来自哪里?除了25%的企业所得税,还有高达百分之十几的增值税,更别提印花税、车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等其他税种、费用。

中国的税负究竟高不高?不同的人和企业、机构,都曾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验证,给出了一致的答案。

比如,曹德旺说,美国对企业征收的所得税是35%,加地方税、保险费其他5个百分点共40%,而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给出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非常大的负担就是宏观税负率太高。1995年,宏观税负率只有16.5%,2000年也只有21%,2005年26%,2010年一下子到了36%了,2015年,企业的宏观税负率已将近37%;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测算,我国企业综合税负达到50%以上,在21个亚太经合组织国家中排名第四。其观点更为激进:中国的税率让企业老老实实交税,基本上处于死亡的边缘,这就是“死亡税率”。

笔者整理了过去十年的税收收入增速与GDP增速,趋势大体一致。但在绝大多数年份,税收增速都远高于GDP增速。例如,2010年后的5年,经济增速下滑,下行压力增大,企业也遭遇了成本升高、利润下降的现实困境,然而除了税收收入增速依然高于GDP增速,直到2015年,随着大量企业盈利能力继续下降、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更为严重,税收收入增速才略低于后者0.3个百分点。

由此,即使各方数据由于口径、测算方式不同,但大家的基本判断一致:目前企业的税负成本的确居高不下。

更现实的问题是,在企业税负普遍较重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常常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对于国有企业,国家经常给予返税。一些垄断型央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税负主要转嫁给了中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若剔除企业规模和业务类型特殊的央企,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率,明显高于地方和部委所属国企。

中国民营企业选择出逃?

除了税负,中国企业选择往外走,还有诸多原因――

国内要素成本上升。首先便是土地这样的稀缺资源,宗庆后就曾吐槽:现在工业用地的价格需要几十万、上百万一亩,这么大的投资成本谁去投?

与此同时,水电气等能源价格却始终坚挺。在原材料等成本基本稳定甚至下降时,这类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不降反升。人民日报就曾报道,一些企业即使一个月不用电、同时向供电部门报停,也要交变压器基本电费数百万元。

制度性成本,如环评、能评、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审批,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费用成本,哪项都低不了。

另外,还有产权保护。长久以来,产权保护不到位成了企业家的心病。无恒产者无恒心,产权得不到保护,谁又能认真经营?一些地方,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的钱可以作为商业纠纷草草处置了事,民营企业欠国有企业的钱就被认为是侵占国有资产,叫人如何不心寒?

实体经济困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体育;困境;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60-01

一、当前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幼儿教育,2001年颁布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健康是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首,幼儿体育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得以提升。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幼儿体育对提高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与此同时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教学管理日臻完善,就总体发展现状来看,幼儿体育教育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尽管幼儿体育教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家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家长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游戏偏离教育属性

体育游戏是当前主导幼儿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并广泛运用于幼儿体育教学,它所包含的趣味性深受幼儿喜爱。体育游戏将体育与游戏结合,将单调的体育运动以游戏的方式展现,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幼儿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游戏只是具有娱乐功能的一般性游戏,即游戏内容没有融合体育的成份,体育游戏所特有的健身价值没有体现,偏离了教育属性。

(二)幼儿主动探求能力培养不够

培养活动兴趣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但在具体实践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没能真正做到,大部分教师是在规定的体育活动场景中安排幼儿的角色或位置。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

幼儿体育教学中,一是过分强调幼儿的兴趣,忽视了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表面上课堂气氛活泼生动,事实上幼儿的身体素质却未得到发展,脱离了幼儿体育所应发挥的作用。体操类教学内容仍占很大比例,球类教材的开发较少,同时,走、跑、跳、投等基本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方法也很单一,不够丰富。

(四)专业的幼儿体育师资匮乏

以往幼儿园对教师在技能上要求多才多艺,在人格上强调亲和力、耐心等品质要求,对体育方面的有关知识基本不做要求。实际上,幼儿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必需的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深入了解有关体育知识及幼儿体育教学应遵循的特殊规律,现阶段幼儿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够完善,造成了幼儿体育教学不能与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相适应。

二、提升当前幼儿体育教育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锻炼促进智力发展的体育教育观

在我国大多数幼儿园中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偏颇,致使出现了重智轻体的现象,使得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缓慢。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有很强的启智作用,是既经济又实惠的有效启智途径。因此,全社会都应认识到强身健体促进智力发展,只有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才能进一步促进幼儿体育教育发展,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二)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充分挖掘各运动项目的潜力,例如可以将普通篮球、排球改造成为适合幼儿使用的小球;提供场地和器材让幼儿主动设计运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创造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运动项目,同时间接表达了幼儿的内心世界,健身益智两不误。

(三)强化幼儿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开展的成攻与否,教师是关键。只有好的师资,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按照教学目标有条不紊的推进。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幼儿体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建立健全幼儿教师体育应知应会的进修教核制度;要引导幼儿教师培养体育兴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要开展体育教育教研活动,以听课等方式促进幼儿体育教师加强经验交流,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四)全方位提升幼儿体育教学效果

纵向上,要把园内体育活动和园外体育活动,与家庭体育相结合;横向上,幼儿体育又与卫生保健、合

饮食结构、作息时间相结合。从内部看,要合理安排晨练、体育课、户外活动;从外部看,全社会要形成重视幼儿体育教育的良好氛围。只有全方位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体育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实体经济困境范文第5篇

>>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产业链战略视阈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潜在危机与谋划 运用“SWOT”分析法探究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优势及其政府职能研究 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加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小微制造业企业发展研究 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初探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前景的探索与对策研究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阿迪达斯并购锐步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营销分析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及政府政策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7.02

[5]胡波波.我国与周边若干国家和地区工业用地价格的比较及实施策略[D].杭州 :浙江大学,2007

[6]杨再惠.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8):16-20

[7]林毅夫.繁荣的求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37

[8]吴洁.从“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事件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如何应对产业转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6):36-39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