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经济的发展变化会带来很多方面的改变,其中,经济发展则是政治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亨廷顿作为研究政治发展理论的翘楚,对于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关系,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整合与分析,认为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之间虽存在密切联系,但前者并非为导致后者的直接的单一原因,并提出“国家转型地带”这一概念,同时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力量庞大的中产阶级。
关键词 :亨廷顿 政治发展 经济发展 民主化 转型地带 中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标号:1000-8772(2014)28-0246-01
亨廷顿将19世纪之后再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民主化运动划定为三次不同时期的浪潮,着重探讨了于20世纪后期开始的民主化运动发展的成因、运动过程中所带有的特征、运动独特的路径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将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深入分析了在第三次的民主化浪潮中,经济变化以及其他外部力量的变化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关于政治发展的探讨
综合西方学者对于政治发展的认知和理解,大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施政能力的增强;二是公民对于参与政治生活热情的增加。换言之即为政治制度化和政治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两大目标。然而大多数人学者对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1亨廷顿在《第三波》中将政治发展看做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发展,即为政治一体化、政治制度化以及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在亨廷顿看来,民主化是威权专制国家向民主国家迈进的一个动态的发展过渡阶段,而在这个过渡阶段之中一定充斥着一些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但是一旦转型成功之后,国家即成为具有民主性的国家了。
二、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亨廷顿列举的影响政治发展及民主化的因素中,其中许多的变量都是因为经济发展而出现继而产生作用,对政治发展在不同层面上产生影响。亨廷顿在书中着重指出:“经济因素对民主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并非决定性的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主之间,总体上存在着一种相关性,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或水平,本身就是促成民主化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
三、经济发展是政治发展的基本要素
在亨廷顿看来,经济发展会有助于民主化和政治发展,会推动相关社会结构的变迁,进而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政治发展。第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涉及到重要工业化的话会带来不同之前、更为多变复杂和彼此依赖的经济体系,并且会产生许多新型的财富和权力来源,然而这种经济体系对于威权政府来说无异于一种噩耗,政府对其控制力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社会的教育水平因为经济的发展得到提高。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为:“经济发展推动了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商人、专业人士、商店老板、教师、公务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文秘和销售人员,构成了一个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大的社会阶层。”2亨廷顿提出,多数统治是实行民主的前提条件,但是在一个贫穷的国家中,社会环境中贫穷的多数对阵富裕的少数的社会环境不可能与民主相容,而“在一个土地占有相对公平但又相对贫困的农业社会,比如19世纪初的美国或20世纪的哥斯达黎加,民主或许是有可能实现的。”3因此,在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中,中产阶级已经成长为国家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最为积极主动的支持力量。例如,在巴西,1964年中产阶级为争辩提供了处于绝对性优势的支持。在韩国20世纪80年生的民主运动中,城市中产阶级联合起来的构组成了瓦解全斗焕政权的主要力量,推进了韩国政治制度的转型。同样的,在菲律宾、西班牙、厄瓜多尔等国家,中产阶级纷纷在推进国家政治发展,进入民主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综合看来,快速的经济增长可能会更为迅速的确立起民主的经济基础,而缓慢的经济增长可能确立速度也相对迟缓。但是,太过迅速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会相应地提高了人们的预期,加剧了社会上的不平等,也会因此刺激到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的诉求,从来给社会带来新的压力和动荡。然后这都是经济快速增长在短期内所造成的,从长远来看经济增长会使得国内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国内开始进入转型地带向民主化国家过渡,推动政治发展。
参考文献:
[1] 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2]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东方编译所译丛).
[3] 塞缪尔·亨廷顿,《发展的目标》[A],罗荣渠,《现代化:理论与 历史经验的再探讨》[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4] 王彩波,《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及其发展文化观》.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高血脂症;脂质代谢紊乱;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063-03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达50%~90%[1]。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DPN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故缺乏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方法及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质代谢紊乱与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3]。针对DPN进行降脂治疗成为了临床的新靶点[4]。本文就脂质代谢紊乱与DPN的关系及干预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00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43~69岁,平均(55.9±5.4)岁。根据临床症状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周围神经病变组100例(DPN组)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100例(NDPN组)。DPN组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54.8±7.2)岁,病程(5.4±2.4)年;NDPN组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56.2±4.8)岁,病程(4.7±2.6)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体重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l。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5]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ANA/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符合周围神经病变依据及临床表现[2]。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肝、肾、脑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80岁以上患者;③精神类疾病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药物过敏者;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如感染、中毒或外伤。
1.4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治疗,并根据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波动于7~8 mmol/L,餐后2 h血糖波动于8~10 mmol/L。予丹参粉针剂0.8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日1次;另予维生素B1 100 mg及维生素B12 500 μg,肌内注射,1日1次。14 d为一疗程,停药5 d后开始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5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禁食8~12 h后次日清晨8∶0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神经电生理检查:采用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NDI-092型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四肢的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NCV)。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显效:FBG < 7 mmol/L,2 h PG < 8.3 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HbA1c< 6.5%,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 m/s;有效:FBG < 8.3 mmol/L,2 h BG < 10 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29%,HbA1c < 7.0%,神经传导速度提高3 m/s;无效:血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神经传导速度不变。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如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如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测情况比较
DPN组较NDPN患者的血清TC、TG、LDL-C和ApoB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 < 0.05),DPN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明显低于ND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PN组与NDPN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临床疗效
疗程结束后NDPN组100例患者中显效59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0%;DPN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PN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至今不十分清楚,多数为神经内膜微血管病变继发性缺血、缺氧所致[7-8]。糖尿病患者并发的对称性神经病选择地损害特定神经纤维的施万细胞、郎飞结或轴索,提示可能是由于脂质代谢紊乱障碍所引起,但血中未能找到具有神经毒性的酮体[9]。血糖的控制与周围神经病的病情并不一定呈一致关系[10]。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多见于脂质代谢紊乱的糖尿病患者,故第二种假说认为,可能因脂质代谢紊乱,使神经内膜微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缺氧或缺血,引起血神经障碍,导致神经纤维变性,也是其致病原因之一[11-12]。研究显示,人及动物糖尿病时,神经内肌醇的浓度减少。而肌醇存在于正常的神经膜上,是聚磷酸肌醇的前身,有调节离子通道的作用。但给予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增加肌醇摄人量,未显示任何治疗效果[13-15]。本研究探讨脂质代谢紊乱与DPN的关系。结果显示DPN组较NDPN患者的TC、TG、LDL-C和ApoB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 < 0.05),HOMA-IR DPN组患者明显低于ND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PN组与NDPN组血清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虽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但是如果能够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做好防治工作,患者还是可以把糖尿病神经病变带来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的。丹参粉针剂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黏度,降低血脂,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各种病理因素。本研究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都不错。疗程结束后NDPN组100例患者中显效59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0%;DPN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MD,Nadler JL.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J]. Curr Diab Rep,2007,7(3):242-248.
[2] Paquot N,Tappy L. Adipocytokines:link between obesity,type 2 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sis [J]. Rev Med Lieqe,2005,60(5-6):369-373.
[3] 王贵平,周晖,赵瑛,等.通络药方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变化的影响[J].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2006,10(4):238-241.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Diagnosis,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Part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J].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3(5):58-59.
[5] 杨文英.中国糖尿病患病率[J].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0,362(12):1090-1101.
[6] Weiswasser JM,Arora S,Shuman C,et al. Diabetic neuropathy [J]. Semin Vasc Surg,2003,16(1):27-35.
[7] Verrotti A,Giuva PT,Morgese G,et al. New trends in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J]. J Child Neurol,2001,16(6):389-394.
[8] Hontta N,Akanuma Y,Kawamori R,et al.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 of epalrestat,an aldose reductase lnhibitor,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The 3-year,multicenter,comparative aldose reductase lnhibitor-diabetes complications trial [J]. Diabetes Care,2006,29(7):1538-1544.
[9] Reilly MP,Iqbal N,Schutta M,et al. Plasma leptin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type 2 diabetes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8):3872-3878.
[10] Al DN,Al RK,Bartlett WA,et al. Serum leptin is elevated in Saudi Arabia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Diabet Med,2003,20(10):832-837.
[11] Sethi JK,Vidal-Puig A. Visfatin: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intra-abdominal obesity and diabetes [J]. Trends Mol Med,2005,11(8):344-347.
[12] Chen MP,Chung FM,Chang DM,et al. Elevated Plasma Level of Visfatin/PreB Cell Colony Enhancing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6,91(3):295-299.
[13] Yang Q,Graham TE,Mody N,et al. Binding Serum retinol protein 4 contributes to insul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J]. Nature,2005,436(6):356-362.
[14] Cho YM,Youn BS,Lee H,et al. Plasma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re elevated in huma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type 2 diabetes [J]. Diabetes Care,2006,29(4):2457-2461.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与时俱进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变革
要变革观念和思维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变革和方式创新的明确要求。要以先进生产力标准来定位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把人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最具决定性的要素,把培养人、造就人、激发人、成就人作为工作的基本定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和积极性。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在各项工作中见物见人,关注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这其中有许多思想观念需要转变和确立。
要丰富延伸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及时丰富有利于社会改革发展、有利于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技家质和健康素质提高的内容,让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要切实克服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程度不同存在的内容单一、供需不合的现象。
要加大思想文化含量。要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克服简单公式化、概念化的现象,要增加思想含量,更多地运用思想的力量去征服人,用理论的力量去说服人;要增加知识含量。更多地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法律等知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含量和有效性;要增加科技含量,更多地运用网络等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要变革形态和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态,是全面开放形势下打造思想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要把和谐组织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运用文化形态以文化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的价值观念。
要做到“三贴近”。要坚持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从实际的要求、生活的需要、群众的愿望出发,悉心捕捉群众在社会变革中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把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急需放在突出的位置,说做并举,说到群众心坎上,做到群众急需处,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做到人、做到心。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把握四个基本规律
一是遵循为改革发展穗定大局服务的基本规律。改革发展稳定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基本关系,三者不可偏废。这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一定要把为这一大局服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责。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定位思想政治工作,有三项基本任务:做解放思想的先导,为改革夯实思想基础;做锻造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熔炉,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做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的纽带,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二是遵循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基本规律。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也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全面发展有两对辩证关系:一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二是人与外界的和谐以及人自己内心和谐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和概念,而是卓有成效的具体行动,要充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把以人为本转化为人的体验和人的发展,完善人的道德,提高人的品格,升华人的精神,实现人的理想。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都是我国建设城乡一体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地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将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联系起来,实现城市与农村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大好局面。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城乡关系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态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保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在此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它们能够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思想下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提出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破解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同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首先,新型城镇化不是片面的重视城市的发展,而是强调城乡互补,相互促进,协调的发展。也不是单纯的增加城市人口比例和扩张城市规模,而是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其次,建设新型城镇化兵不是要造成城乡差距扩大,二元结构加剧,导致城市繁荣、农村凋敝的现象,而是要实现城乡统筹,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各种资源要素合理流通与分配,加强城镇与农村的联系与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城镇与农村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农村可以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形成坚强后盾,城镇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而全面拉动农村发展。决不能片面的以牺牲农村的发展来谋求城镇的进步,这会导致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衡,破坏社会的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具体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这是一个全面、立体的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具体包括: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宽裕,农村的管理民主法治等方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只有农业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只有农民富裕才有国家富裕;农村是建设的关键,只有农村民主法治才有国家的和谐稳定。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建设中的必要环节,是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的辩证关系
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就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而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发展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别,也要重视农村与城镇发展的关系,使其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城镇化建设会造成城市面积扩大,农村的土地面积缩小;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增加,而农业生产人员减少老龄化严重;城镇化建设大规模进行,如果不合理规划会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这些阻碍着新农村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以牺牲农村利益来换取城市的建设,也不能不顾城市的发展而只重视农村,要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设计,切实解决发展上城乡脱节、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关系。首先,新型城镇化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重要物质保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来源。第一,新型城镇化调整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有拉动作用。城镇化的推进将极大地促进产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加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形成巨大的要素需求市场,进而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从而实现收入的增加。通过城镇的建设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繁荣局面。第二,新型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城乡资源共享有带动作用。基础设施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充分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城镇基础设施如道路,经济适用房,垃圾环保处理系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延伸到农村,改善了农民衣、食、住、行等条件,带动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第三,新型城镇化完善城乡规划对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有引领作用。城乡统筹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指导作用。首先,城市规划须要结合周边农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项规划,充分利用城镇化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城乡规划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引领作用。其次,通过加强城乡不同领域与层次之间规划的统筹协调,保障规划的整体性,避免由于城市片面规划而损害农村的利益。其次,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有推动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这就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一,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随着新农村的发展,通过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改革,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解放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大城市的发展速度也不能满足流入人口的需要,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会选择向中小城市转移。伴随大规模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现状,大中小城市都需要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这会加快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第二,新农村建设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推动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农村闭塞的生活环境,加强了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农民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上的转变。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才能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都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新型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而新农村建设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因此要正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将二者联系起来,使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产生良性互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共同繁荣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晓山."城乡一体化"思想探讨[J].人民论坛,2015(30).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是企业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二者性质有所区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企业内部员工为对象,以解决思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活动;企业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着极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对内有粘合作用,对外也具备一种争取公众对企业认同的社会功能。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1)目标一致――树立和强化企业精神。用价值观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发展。(2)对象相同――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的地位,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注意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意识,把人看作是企业主体,关心人、培养人、造就人,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多出产品,提高效益,发展生产力。(3)内容相似――都重视精神因素的作用。思政工作认为,思政工作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企业文化认为,精神因素具有太平洋那样大的能量。这种内容相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经营行为方面,建立和坚持行为准则、企业道德,维护企业信誉,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遵守法纪法规,履行合同。二是价值观方面,注意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社会责任感统一,注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三是企业精神方面,强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职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持旺盛的劳动热情与献身精神。四是培养和提高职工素质方面,促使职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来教化和影响企业职工,使之成为与企业目标,企业形象匹配的企业成员,思政工作力图把职工培养成“四有”新人。
二、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增添内容和活力
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人翁精神、群众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服务精神等,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培育企业群众体意识、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中,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舞台,使思想政治工作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便于与经济工作融合在一起去做,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力量。
三、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群众所共同价值观念,是企业之魂,把思想政治工作所注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具体化了、企业化了。企业文化建设所运用的各载体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造出能够团结和凝聚职工的、能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改变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实处。
四、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