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14-01
提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机制的医学基础科学,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础医学的重点课程;同时病理生理学因其理论机制复杂,知识覆盖面广,还是医学生普遍公认的难度较大的医学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对其望而生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概念是包括主要属性或特征的同类事物,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概念的形成,可以将信息进行归类,据以进行推理、决策或问题解决等思考活动,故概念形成是思考的基础;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思考和了解的工具,意识学习的基本单位,能使我们将事物、想法简化,减少数据超载的负荷,更能在遇到新情境时由概念的属性予以确认。因此,概念是知识与认知学习的基石。
如何在病理生理教学中应用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病理生理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总结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重视概念教学,清晰、准确、深入理解概念是理解和掌握病理生理学各章基础知识的保证,也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更有助于促进病例分析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1 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不仅要灌输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以学习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与成就感。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启发性教学,引入新概念时联系实际生活,并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既能身临其境又有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应用,消除畏难情绪同时引起学生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水、电解质代谢这一章时,恰逢清明扫墓出现了很多水中毒患者,在网络上热议一时,因此讲课时以此为切入点,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在休克的讲授中,结合医学生“打针或献血时有的同学晕倒在地,是不是休克?”讲授发热恰好班上有学生打球回来,因此因势利导问学生“体温升高就是发热么?剧烈运动时体温的升高是发热吗?”。在概念的讲解中,采用引导的方式,将概念与生活实际、临床症状、体征与体内病理生理变化相联系,启发学生思维,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要及时给学生回顾生理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回顾中进一步思考,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师生间的交流,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这样引入新概念,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2 重点讲解概念中关键和核心的字和词,加深理解
病理生理学涉及概念众多,如何在兴趣之上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又容易记忆,就要提炼概念的精髓,即概念中的关键字。例如,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已经明白发热不等于体温升高,根据生活经验也知道剧烈运动后的体温升高不是发热,如何让学生不只是课堂甚至是课后都能牢牢记住发热的概念,就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概念中的关键词。关键词的提炼可以更加明确概念,也可以使记忆更加深刻。在引导学生筛选关键词的过程中,是学生对概念逐步明晰的过程,对概念的逐步明晰也使得后续机制的学习更加轻松,譬如在发热的概念中我们反复强调发热概念中的3个关键词:致热源、调节性体温升高、0.5度。学生在关键词的选择中会逐渐发现,不仅容易记忆,而且对关键词的掌握也是如何辨别将来出现的任何一种体温升高到底是不是发热的有效武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归纳总结推理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课后用来复习的时间大大缩短,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也如法炮制,不仅节省了学习时间,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透彻,有时候学生还能触类旁通,衍生到各类学习中,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 剖析概念,明确概念的辨析
概念从一句话转变为关键词有助于深刻理解概念,便于记忆,如何从关键词重新回到概念,则是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如心力衰竭的概念,其表述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但是很多学生基本都会忘记“或”,使得心力衰竭少了一大部分患者。所以在概念讲解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总结教学经验我们也发现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能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4 巩固概念,立足应用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019-02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in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of elderly Cardiovascular
CHENG Liqun
Mawangdui Hospital of Hunan Province,Hunan 41001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leep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8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2 were chosen, and given sleep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 after two week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was used to evaluate sleep quality,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wo week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sleep qualit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sleep quality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he targeted care;Elderl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leep quality
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加之患者年龄、疾病痛苦、病房环境、药物因素等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命质量及疾病恢复情况[1],因此在常规疾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睡眠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为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该研究选择该院2012年1―6月该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睡眠护理,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60~73岁,平均(66.5±5.6)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6例,高血压22例,心肌梗死18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慢性心力衰竭6例。全部患者病房环境、温度、湿度一致。
1.2 针对性睡眠护理
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因为自身病情及环境的改变极易导致患者焦虑和紧张情况的发生,患者入院后应耐心对患者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的有效手段,强调积极情绪对治疗的重要作用,并鼓励患者多与病友交流,使患者打消焦虑和抑郁心理。②改善病房环境,由于病房内患者及家属较多,各病人作息规律及睡眠时间不同,容易相互影响发生睡眠障碍,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和湿度舒适,并嘱咐家属减少探视,根据患者不同睡眠习惯等调换病房。③睡眠行为干预和诱导: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并监督患者严格遵守,按时活动按时起床,强调睡眠质量,尽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情况;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以往睡前习惯,如看书,听音乐、泡脚、饮热牛奶等,尽量减少晚间家属探视,避免同病房患者不良刺激;避免睡前活动和刺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眼罩或耳塞,减少不良干扰。④排除药物干扰:了解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及效果,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减少睡前服用对患者睡眠有干扰的药物。
1.3 评价指标
患者入院后及睡眠护理2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改善情况[2],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催眠药物等,每个指标都0~3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记录护理干预前后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患者、早醒、使用催眠药物患者比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PSQI评分改变情况
护理干预两周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催眠药物评分均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具体见表1。
2.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不良睡眠情况改善情况
干预后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患者、早醒、使用催眠药物患者比率较干预前明显减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不良睡眠情况改善情况[n(%)]
■
3 讨论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后,住院环境突然改变,加之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担心,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极易导致患者睡眠障碍[3]。此外心血管病患者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静脉血回流量增大均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患者夜间惊醒,引起睡眠障碍[4]。有研究显示[5]夜间失眠休息不足可导致患者儿茶酚胺水平的增高,进一步引起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快,尤其是老年患者极易引起心率失常、心动过速等,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恢复,甚至诱发新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6]有睡眠障碍的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睡眠质量良好者[6]。因此临床对于老年心血病疾病的患者睡眠障碍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心血管恢复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对该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睡眠行为干预、改善病房环境、减少药物影响等护理干预,干预后患者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催眠药物评分均降低,证实患者睡眠改善;而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早醒、使用催眠药物患者比率显著降低,说明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睡眠不良情况,效果确切。
综上,笔者认为,临床对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均应调查其睡眠情况,对睡眠不佳者给予针对性的睡眠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利于患者休息,促进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 Zeitlhofer J , Schmeiser Rieder A , Tribl G, et al . Sleep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Austrian population [J]. A cta Neurol Scand, 2000, 102( 4) : 249-257.
[2] 孟云霞,赵淑兰.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J].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7,24(6):704.
[3] 张燕,陈友燕,洪怡,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老年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5):335-337.
[4] LI Yan.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for elderly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J].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 2012, 28(8):137.
[5] 胡红惠.护理干预提高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56-56,58.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实践技能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dvantages and Thinking of Research Teaching
in Pathology Teaching Practice
SUN Yuhong[1][2], PU Junjie[1], LIU Shuangping[1], LIN Zhenhua[1]
([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Yanbian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Yanji, Jilin 133002;
[2] Yanbian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Yanji, Jilin 133002)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pathological studies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solutions recommendations, etc. In short, research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practical skills; innovation ability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新世纪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必然是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教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在各学科各领域开展研究型教学,使高校学生适应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本校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要求,以及医学院基础医学中病理学课程的特点,我们认为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型教学,需要坚持下列教学理念:首先是坚持“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基础知识教授与掌握,强化医学病理学概念,激发病理学创新研究精神:第二是坚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提高医学本科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三是坚持相关课程的整合,形成系列化的基础医学完整教学体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第四是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结合,课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启发、引导,课外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方式提倡科学研究,为优秀的医学本科学生尽早进入科研课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笔者所在的研究型学习病理学教学研三合一体创新团队,组成成员有指导教授、专业教师、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在进行医学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医学教育是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要求均较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视教育体系。近年来,团队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基于原有的教学理念,增加新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新的医学病理学教学新模式,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以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大学生中开展此类研究性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任课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理念的综合和延伸,作为学生参与医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开展医学生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以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式为主的病理学研究型教学以培养医学生的病理诊断技能、科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医学素质教育为目的,立足医学本科生所学知识,从实际背景和科学问题出发,设立医学情境,在指导教师教育引导下,确定实际病理学问题,通过观察、实践、分析、归纳、论证等方式进行学习。病理学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开展打破了以往病理学教学中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病理学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根据专业所需,夯实基础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
2 开展大学生病理学研究型教学的目的
病理研究性教学主要以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作为亮点。本科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医学院对于大学生研究性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本院其他学科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数目也逐渐增多。本届学生反映在研究性教学与实践中有机会积极思考、认真操作,取得良好的病理学研究成果并可以在本科阶段发表相关科研或研究文章。开展大学生病理学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即是让医学本科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病理学基础知识,熟悉临床病理操作技能,了解病理学分子层面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技术手段,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在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并为医学本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实践的学习平台。
3 开展研究性教学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深度
教学内容中的学术深度是指基本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基本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①
(1)从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医学病理学学课程中的一些概念、原理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病理学更深的层次上理解这些内容,就有可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医学学习中拓展性地灵活应用这些概念、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医学实际问题。例如在总论的血液循环障碍一章中,涉及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这样的病理学内容,看似是十分基础的理论,但前瞻性地在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引用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西方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于亚洲人群,但中国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具有年轻化和普遍化等趋势的实际问题,这一基础病理理论就开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耳目一新,而且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2)从病理学实际病例分析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 病理学与外科学,尤其是术后诊断密切相关。病理学的一些概念、机制讲授起来有时会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便可看出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教师在讲解较为枯燥内容时应当注意引进相关的疾病的病理实例,授课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炎症细胞的形态时,研究性教学法教师首先通过炎症细胞在血液中运行、附壁、游出并向炎症发生部位趋化运动的视频引导同学掌握炎症细胞的分类和形态,分析炎症发生的基本机制。这样做就可以使得这些枯燥的概念变成了形象的影像资料,并从动态的角度使学生了解炎症的作用机制,从医学病理学实际的发病机制层面上加深了这些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
(3)从临床上的病理医疗事故病例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大多数病理学诊断事故导致的医疗事故都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这些事故的原因都包含多方面因素。手术标本部位、临床资料的完备程度、医患沟通、病理标本制作、诊断医生的知识等等密切相关。在病理学教学中引入这样的医疗事故真实案例进行病理教学,在学生中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例如,在呼吸系统教学中,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非常重要,无论从影像学还是冰冻切片病理学等方面,炎性假瘤都必须和肺癌相鉴别。临床上对于炎性假瘤诊断的病理误诊率较高,在某医院手术过程中,冰冻切片送诊时,由于病患的占位病变影像学资料及血液标志物等均倾向提示占位病变为肺癌,在病理医师根据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其为肺癌后,外科医生对该病患进行了肺叶切除术。但在术后病理石蜡标本的会诊中,术中冰冻切片诊断被判为误诊,该病患的疾病其实为炎性假瘤。这种术中误诊具有一定的不可规避性,主要由于冰冻切片的细胞形态会发生变化,需要病理医生具有极强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准确诊断。这种负面病例研究性教育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医德教育、人文关怀等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从学科发展历史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与病理学学科发展与沿革过程的内容,适当引入教学内容相关的病理学发展史以及著名病理学科学家的故事,例如在讲解宫颈癌病理变化的时候,介绍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并以主题报告的形式讲解HPV病毒与宫颈癌关系发现者,也是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祖尔豪森教授的生平事迹及科研成果,这样的相关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
(5)通过医学科学实验提高研究性教学的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性教学的病理学团队教师均具有较好的科研履历,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并承担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病理学教学内容和自身科研内容相结合,使病理学知识常常出于最新状态,并紧密与科学前沿结合。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与指导教师团队科研课题的一部分,但应当避免参与项目过大、过难。研究性教学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来设立,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的科学实验计划项目要强调本科生的科学研究内容与医学病理学具有相关性,学生的实验要注意自主性、实验操作独立性、遇到科学问题时解决方法的实践性和协作性,应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
4 实施病理学研究性教学获得的成效
4.1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2l世纪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核心是培养和造就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研究性教学可以发现并顺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这也是培养起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研究性教学把大学教育视为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充分重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偏向,以此为教学发展的前提要求。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通过课内教授、课外沟通、实验实践及病理诊断实例,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兴趣课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以此熟练掌握病理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整体医学教育水平。
4.2 师生互动式研究性教学可以转变师生的教学理念
在病理学研究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理念发生转变。教师从原本的照本宣科,多年不变的教学概念中转变思想,废弃了极少改动的教学课件,重新评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意义。病理学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还是对自己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考量。在完成一次完整的研究性教学后,教师均感觉完全改变了呆板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教学兴趣,获得成就感;而学生也从原本的被动接受知识、应付考试等学习方法中转变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乐趣和前沿知识,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师生一起探索知识,这样做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师生关系更为紧密。
总之,大学生研究性教学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提升团队精神,在今后的医学高等教育中应适当推广,不断完善,加快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
*通讯作者:林贞花
注释
【关键词】《病理学》 教学方法 应用
《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连接基础和 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病理学》总论部分内容多,知识较枯燥、名词解释概念较抽象,不但难记忆,而且容易混淆 。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更能抓住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眼球,特别是多种方法在不同病理章节中的综合应用更能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在多年的《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我探索出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
如在讲授高血压病时,我们首先讲解血压概念以及血压形成机制、心脏收缩力、心输出量、血管阻力及动脉管壁弹性关系等。这既复习了《生理学》内容,又可以复习以往已学知识,再思考血压增高与上述内容间的关系等 ,然后引出高血压概念,进一步引出高血压病, 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等。通过步步引入和深入分析,采用剖笋法,不但可以讲清高血压病的概念,而且也可将高血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讲解清楚。
二、设问式教学法
如在学习炎症时,如何将该知识点讲活和讲透,一直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该章节授课过程中,我通常以设问方式引出问题。首先提出人类的疾病大概分为五大类:遗传疾病 、先天性疾病、 内分泌紊乱 、肿瘤及炎症。而主要的还是后面两大类,称为炎症的如肝炎、肺炎、脑膜炎是炎症;不叫炎症的如结核、伤寒、菌痢也是炎症。那什么叫炎症呢?这样就引出了炎症的概念 。
三、案例导入法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在病理疾病章节授课时,将临床常见、多发病的疾病病例直接介绍给学生,患者的就诊时间越近,学生越感兴趣,告知患者的年龄、症状、体检及医技检查结果及诊断名称,然后用患者及其家属的语气询问医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是怎样引起的?将来会演变成什么?有什么办法预防和治疗?上课的内容就是解答家属的提问,使学生感到已经有医生的感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类比式教学法
类比,即将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比较其异同点,在上《干细胞在细胞再生和修复中的作用》时,如果按照课本讲解是提不起学生兴趣的,若从干细胞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来讲, 由于完完全全的分化可以再塑人类的组织器官,修复或替换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也可以修复或替换影响美观大方的器官,不但会使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重新燃起希望,而且使希望自己美丽漂亮的人增强信心,如此一讲,学生兴趣自然大大提高。总之,上课能不能吸引人,能不能使学生深刻记住教学内容并应用于今后教学实践中,这与教师的讲课技巧,尤其是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密不可分。上课是一 门艺术,上好一堂课就是对艺术的提炼,把一门抽象的枯燥的课程讲活、讲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统一在病理学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之外,也要注重联系学生个人的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在实践的时候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内化为外化创造条件,最后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理论,通过外化来体现和检验内化的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精编PBL教学病例,围绕病理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并进行PBL教学试点,学生就病理大课学过或尚未学的疾病主动性学习,自己查资料、写提纲,自己组织发言和讨论,让学生充分阐明当他们遇到医疗问题时应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处理。老师仅作必要的引导和归纳。实践证明,PBL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促其个性发展,培养其自学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试举两例,一是以SPDCA教育模式为例。尤其是随着环境的改变,一些新的疾病类型不断出现,医学技术和相关的研究也处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病理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要求开展病理学教学工作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途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融合了系统论、控制论和教育论的SPDCA教育模式可以在病理学教学工作中予以采纳和推广。具体来讲,SPDCA包含五个阶段,即serach:病理学教学工作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过程;plan:教学决策与计划的制定过程;do:教学决策和计划的执行过程;check:教学决策和计划执行结果的检察;action:最后效果的总结与处理。这五个过程依顺序不断循环,既保证了系统的有效连接性,又克服了循环断裂的现象,而且在开展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在计划阶段与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制定方案,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性,这样在目标明确、方案合理、过程科学的情况下,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二是建立病理学综合教学模式(理论课-实验课-网页),把启发式、讨论式、答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适当应用于教学过程,从多方面多角度学习病理学知识。病理学教学网页设立,研制了网络课件及病理图片。选编典型病变图象,制成图片,图文并茂,体现形态学教学特点,用于橱窗展示图片,并制成影像资料;制作一套完整的本科《病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其理论内容与病理学教材内容一致,语言精练,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记忆;在实验教学的大体标本中,选择典型病变,描绘成实物写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肉眼标本,提高教学质量;在各类病理学幻灯片中,精选典型图片,分别用于总论、各论的阶段复习,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病理学知识。加强临床病例讨论,充分体现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桥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医学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病理学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和创新教学工作的方法高校病理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切实有效推进病理学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政策措施和财政经费的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很多学校的病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虽说已进行改革多年,但有些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倾向于传统灌输的方式进行,没有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不满意学习病理学课程的方式,从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另外医学教育改革按系统、器官教学的新趋势,推进了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方面实施学科整合的步伐,病理学教学学时缩短,但目前仍没有适合改革需要的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整合未切实执行,教师也依然按原来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科教学,这给教师授课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学校必须结合教改的新要求,加强教师进行相应的进修与培训,拓展、充实、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医学教育的新趋势。还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把传授知识与学生教育结合起来,将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采用科学的具体教学方法病理学的重点是“病理变化”,其直观性很强,除了实验课直接观察实物标本和切片外,还必须借助实物图片。因此,本课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大量典型病变图片,不断更新、充实图片库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采用教学简笔画、电视录相片等多种直观手段予以补充,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病理学的概念多且较抽象,必须借助形态学的直观性予以阐明。因此,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病理形态学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使学生一目了然、豁然开朗。实践教学如形态学实验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及时将理论课的内容与实验课的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并通过开放形态学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有疑惑时可自己随时动手观察最现实、直观的病理形态变化,印证理论、加深理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校园网建立病理学网络课程,使学生在课堂外可延续学习,增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或选部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组制作课件、自己讲解,使学生有选择主动构建知识的权利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学;同时训练组织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形态实验课适时增加病例讨论教学。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4],加强与临床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