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打造美丽乡村的措施

打造美丽乡村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打造美丽乡村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打造美丽乡村的措施

打造美丽乡村的措施范文第1篇

一、总体要求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目标,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文化提升并重、改善人居环境与弘扬农村人文景观并重、建设美丽乡村与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并重,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古迹文化和民俗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和新时期特色文化,全面丰富新农村建设文化,充分体现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精心打造新农村“软实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二、主要任务

省、市、县三级每个地方都要聘请学识渊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热爱新农村事业的文化专家3~5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3个美丽乡村,集中挖掘整理当地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现代文化建设,丰富和完善乡村文化内容,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全省集中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100个。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古迹文化、民俗文化普查。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本辖区内的古迹建筑、历史名人、当代名人、祖训家教、孝文化、风俗习惯、农耕文明和神话传说等进行广泛调查,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奠定基础。

(二)广泛收集具有历史性文化的有关书籍和资料。主要是通过到书店购书、重要古迹建筑景点购书收集资料、网上搜寻相关信息、搜集查阅地方志、获取民俗文化专家研究成果、走访文物局和考古研究会、与有关研究历史文化的名人座谈等,广泛收集全省历史文化、人物事迹、民俗文化,全方位掌握各地历史文化特点和特色。

(三)突出关东文化、名人文化和各民族特有文化的挖掘整理。主要是我省特有的集安高句丽文化、叶赫和乌拉街等满族文化、延边州朝鲜族文化、伊通萨满文化、前郭蒙古族文化、敦化渤海国、农安辽塔和梨树偏脸城辽代文化、珲春敬信镇土字牌晚清文化,杨靖宇、马占山、张瀚章、张笑天等一批抗日英雄和文化名人,朝鲜族农乐舞、长白山满族剪纸、东北二人转、吉林汉族大秧歌、东丰农民画、东辽葫芦画、长白山根雕、长白山人参故事等一大批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曲艺、传统美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战四平、四保临江、张鼓峰战役等涉及的重点村庄人物英雄事迹,朝鲜族特色食品、长白山人参、东北大米等特产品文化和二十四节气的农耕文化,休闲农业和乡村特色旅游文化等。通过挖掘整理,打造地域文化,在美丽乡村进行集中展示宣传。

(四)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典型。根据每个村所在的地域文化,打造具有区域性代表性的、具有本村特色的美丽乡村文化品位。可以在历史古迹、名人文化上做文章,可以彰显关东特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可以宣传以教育激励人为主的孝文化、弟子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家训祖教、家族家谱,也可以展示宣传新农村新农民新风貌现代农村文化、村规民约和各项管理制度、农民摄影艺术、书画、诗歌等。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开展扭秧歌、跳广场舞、办小剧团和举办农民艺术节等多种活动。要对现有的街路、桥涵、广场、河流、旅游景观进行命名,赋予生命力。在村庄显著位置广泛悬挂美丽乡村标识。总之,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彰显新农村文化地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引导。开展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打造活动,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多动脑筋、广辟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级新农村办公室要有针对性地对文化底蕴雄厚、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下大力量,下足功夫,精心组织,正确引导,帮助他们丰富村落文化,达到有特色、有内容、有实力。

打造美丽乡村的措施范文第2篇

一、10种类型美丽乡村含义

(一)高效农业引领型。在新农村建设引领下,特色产业经营突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科学化经营,依托现代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产销结合紧密,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同步快速提高。比如:长春市陈家店村、四平市高家村、公主岭市房身岗子村等典型。

(二)三次产业融合型。实现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网络营销、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美丽乡村典型,通过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条,达到产加销结合、农工商并举,农业多重增值,农民多点增收,形成田园综合体构架。 比如:吉林市大荒地村、务本村,延边州春兴村等典型。

(三)农村生态保护型。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建设美丽乡村,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比如:通化市赶马河村,延边州腰甸村、小山子村等典型。

(四)传统村落整理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村内已有的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修缮整理完善,客观还原历史面貌。村内整体房屋建设规划科学有序,与古村落和古民居风格和谐统一,实际实用,方便生活,促进乡村旅游。比如:通化市鹿圈村、曙光村,延边州白龙村等典型。

(五)环境整治提升型。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有效,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整齐美观,绿化美化亮化突出,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建设比重大,建立起设施维护和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比如:长春市双合村、四平市F山子村、辽源市永治村、松原市杨家村、白城市架其村、梅河口市永强村、公主岭市火炬村等典型。

(六)民俗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建设蕴含独特的民俗文化、关东文化,饮食、住宿、服饰、舞蹈、书画等有自身传统,并且民俗文化传承得好,发扬得好,展示得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起到教育育人、示范带动、凝聚精神、鼓舞干劲、弘扬优良文化传统作用。比如:白山市果园村,松原市查干花村,延边州金达莱村、光东村等典型。

(七)名景古迹挖掘型。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历史优势,村内已有知名景点景观、古迹,或通过对已有的名景古迹进行升级打造,或通过全新设计建设打造知名景点景观、挖掘整理修复古迹,使名景古迹成为本村一张形象名片。比如:吉林市松凤村,延边州防川村、红旗村等典型。

(八)乡村旅游打造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各村地域区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实际,开展休闲农业观光采摘游、生态环境体验游、历史文化纪念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乡村农家乐等旅游服务,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比如:通化市赤柏村、地沟村,白山市望天鹅新村,延边州仁化村等典型。

(九)历史名人弘扬型。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展示弘扬本村、暂住或来过本村的历史名人,以及抗日、抗联民族英雄,提高村知名度,历史名人的典型召引示范作用明显。比如:通化市繁荣村(高志航)、公主岭市大泉眼村(于凤至)等典型。

(十)传统农耕展示型。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传统农耕器械、文化展示,以及按照传统农耕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带动乡村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比如:四平市蔡家村、延边州春和村等典型。

二、培育10种类型美丽乡村四项措施

(一)高度重视。培育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对于彰显美丽乡村个性,实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引领示范、带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选准不同的切入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把典型模式示范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和条件,切实把培育10种类型美丽乡村作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加强领导,快速推进。

(二)科学归类。各地要组织人员,按照10种类型标准,对2015年、2016年创建的美丽乡村和2017年计划创建的美丽乡村,进行对号入座、科学分类,有针对性进行培育和完善提高。各地总体归类划分工作4月20日前完成,并报省新农村办。

(三)典型示范。以市州为单位,会同县(市、区)按照10种类型,具备条件的,每种类型选择1~2个美丽乡村,进行重点培育。各地按照10种类型,采取村申报、乡镇把关、县(市、区)审核、市(州)推荐办法,全省选出10种类型的典型模式村(每种类型选择1个以上村),作为参加省农委开展典型模式推荐遴选的典型,推荐典型要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原则,要注重质量,不搞平衡,宁缺毋滥,推荐工作在4月末前完成,并报省新农村办。

打造美丽乡村的措施范文第3篇

“美丽中国”在党的十报告中第一次被确立为中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细胞。建设美丽中国,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还是要看农村。澄迈县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各市县中起步早、动作快、标准高、措施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等。在推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澄迈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将澄迈8年多来国内率先进行的生态现代化建设工作,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凝炼和集萃,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有机结合,绘就美丽澄迈新篇章。

1 产业造血带动乡村发展

宽阔整洁的街道,现代时尚的小区,郁郁葱葱的绿化……走进澄迈福山镇向阳村,实在看不出这里曾是茅草屋连片,垃圾随地可见,道路坑洼不平的村落。

“这几年来福山镇的游客越来越多,给我们村也带来的巨大变化。新房一栋接一栋地盖起来了,村民不是打工就是做生意,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向阳村村民蔡琼花感慨。

向阳村是一个幸运的村庄。2007年,乘着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春风,在当地政府及农垦的大力支持下,向阳村经济收入年年增加,并开始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村民逐渐盖起了小楼房。 2010年,澄迈县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东风,抓住承办第十一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的契机,在向阳村的前面建设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沾风情镇的光,向阳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如今与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融为一体。2013年,澄迈县开始创建3条“美丽乡村带”,向阳村又幸运地成为该县创建的第一个“美丽乡村”。

得益于福山风情小镇的带动,向阳村有许多农民开始建起咖啡手工作坊,边供游客参观体验,边销售咖啡。还有些农民,以咖啡为原料,制作咖啡糕、香草糕等特色小吃销售,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楼房越盖越多。

澄迈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绝不仅仅是建几条村道,种几株花草就能解决,而是要通过产业“造血”,让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增收致富。

例如3条美丽乡村带中的福桥带,以“美丽乡村”旅游带以咖啡文化为主题,在试点村庄重点建设品牌咖啡文化产品,形成咖啡文化氛围,从而打造成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的休闲度假旅游带,并引领和推进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以咖啡文化为主题的5A级旅游景区。

2 农旅结合结出致富之果

随着城市化发展加速,澄迈同样也和其他市县一样,面临乡村“空心化”、老幼留守等问题。农村城镇化发展,劳动力是基础,绝对不能让农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经过调研与探索,澄迈县委、县政府认为,以县域内小城镇的发展为城乡连接点,实现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共建共享,并依靠乡村的土地、旅游、农业等资源,吸引农村人才回流创建家园。

侯臣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就是澄迈目前正在探索的农旅结合方式之一。以党委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民入股共建,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新模式,实现党委政府、村民、企业多赢。政府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路网、电网、给水、排水管网、水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引进优质社会资金投入旧村改,将旧村庄闲置的房屋和宅基地建设为集商铺、家庭旅馆、茶坊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民居,村民获得财产和经营收益,参与新村经营管理获得工资收益;村集体成立管理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澄迈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让村民生活更舒心更便利,收入更多。”自从咖啡风情小镇开放之后,便吸引了大批游客,毗邻小镇的侯臣村村民摇身一变,成为风情小镇里的保洁员、销售员,甚至是超市老板、农家乐老板。以前的果园菜地也变成可供游客采摘、玩乐的农家田园。

如今,侯臣村规划建设了“美丽乡村”项目,将进一步发展当地的乡村旅游业。侯臣村村民蔡亲袖告诉记者,通过引进公司,农民入股的模式进行美丽乡村改造的侯臣村,平均年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部分村民通过搞第三产业(农家乐、饭馆、茶艺馆、特色产品超市等)和现代高效农业(石榴和木瓜种植基地等),年收入轻轻松松达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收入增加了,幸福感也在增加。”在工作之余,喜欢跳跳舞唱唱歌的梁大姐表示,当她住在花了40多万盖起的自家楼房里,在大枣基地和咖啡作坊里被游客争相邀请合影时,她感觉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2015年4月21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与澄迈县战略合作备忘录暨侯臣村美丽乡村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澄迈县福山镇举行,海南广电与澄迈县强强联手、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的一次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双方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将“侯臣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成海南“旅游特区”的一个成功范例。

3 绿色低碳创建美丽家园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改善人居环境的战略要求,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澄迈县迅速行动,贯彻落实党的战略要求和部署,以发展“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改善农村生产、生态和生活为抓手,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该县“美丽乡村”建设。

2013年,澄迈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杨思涛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澄迈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方案》,提出“示范引领、打造品牌、连点成带、全面推进”的思路建设美丽乡村。到2015年,建成6条美丽乡村带,力争全县99个500人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

美丽源于规划。为了科学有序地开展建设工作, 澄迈县提出了“五个结合”工作原则和“五化”标准,“五个结合”即是建设美丽乡村要和推进城乡一体化、文明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五化”即是环境净化、闲地绿化、村庄美化、村道亮化、布局优化。

为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地城镇化,澄迈依据县、镇、村三级规划,综合考虑各个村庄不同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突出特色,按照“示范引领、打造品牌、连点成带,全面推进”的思路建设美丽乡村。

例如福桥带中的白堂村、敦茶村,这2个相邻村庄都是以种植香蕉和槟榔为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福山镇政府对2个村庄进行了路面绿化平整、垃圾中转运输、房屋立面改造等工程,2个村庄焕然一新。村民也不乱扔垃圾污染了,房屋全部刷漆以香蕉、槟榔为图标,各有特色。

而不仅仅是白堂村、敦茶村,澄迈县在所有自然村配保洁员、所有镇场配垃圾转运车的基础上,提出了村庄人居环境改造标准,包括布局优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等,采取“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创新性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模式,投入900多万元,健全和完善村镇垃圾池、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建设。通过改造建设,村庄改变了以往脏乱差局面,变成了如今道路畅通、房屋整洁、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打造美丽乡村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Zhuhai,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ituation.

Key words: beautiful country; Tourism planning; Rural tourism.

中图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党的十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是乡村,美丽乡村的突破口是乡村旅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趋丰富,尤其在城镇化的演进过程中,不断有城市居民希望逃离至少是暂时逃离城市钢筋水泥的环境。不断有城市居民踏上一次又一次的旅程,去纵情山水,以寻找记忆中的田园牧歌;去休闲娱乐以洗去工作的疲累;去探幽访古,以开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在越来越热的旅游大军中,乡村旅游活动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旅游业不可小视的新的增长点。

一、蓬莱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任务;发展乡村旅游是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实践;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主要力量。蓬莱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是驰名中外的“人间仙境、休闲天堂、美酒之乡”。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美化农村环境,蓬莱市2012年初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大辛店镇木兰沟村、刘家沟镇马家沟村、小门家镇岳家圈村、北沟镇刘家村、村里集镇南官山村等10个村“蓬莱美丽乡村”。在此基础上,蓬莱市委、市政府邀请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中国旅游报等单位专家,审议通过了由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蓬莱市乡村旅游发展重点片区规划》。规划提出,以建设"蓬莱美丽乡村"为目标,依托“外土内洋”的民居文化、时尚浪漫的葡萄酒文化、独具特色的乡土饮食文化和低碳宜人的生活环境,打造中西合璧、最具洋味儿的美丽乡村;以山海为形、以文化为魂、以葡萄酒庄园和村庄为载体,培育“滨海度假+葡萄酒体验+乡村田园”的复合型乡村旅游新业态,以“休闲无忧、快乐幸福、绿色健康、浪漫飘逸、心灵回归”为内涵,构建中西融合、山海共享、城乡和美、快活慢享、动静结合的蓬莱生活方式,建设我国新一代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的新样板。美丽乡村建设为蓬莱市乡村旅游业注入了生机,使乡村旅游成为一大亮点,但是,据调研情况看,蓬莱市乡村旅游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正确观念和认识。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性质等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把握不准,对乡村旅游重视程序不够,主导意识不强,未能形成系统的乡村旅游发展观。其表现为农产经营理念陈旧落后,一些地方政府角色不到位,未能完全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将乡村旅游作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对乡村旅游的经营农户缺乏有力支持。

(二)缺乏科学规划。

有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造成旅游布局不合理,功能雷同,无法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不能有效发展;一些农民急于致富,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只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发展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只利用了资源的原始价值,不能创造资源的再生价值,开发层次低,产品品味不高,因而逐渐衰落停业。

(三)缺乏特色产品及品牌。

我市现阶段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项目上,产品单一雷同,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较严重,缺乏精品和亮点,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一些“农家乐”、“民俗游”、“村寨游”等活动内容趋同,缺乏体验、休闲项目,缺乏文化内涵,地域性、个性化特色不突出,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受抑制。

(四)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

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又因多未受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经营过程简单粗放,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旅游管理部门也普遍缺乏专家型的管理人才,现有管理者对乡村旅游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研究不足,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特点和规律的深层认识,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五)缺乏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低。

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集中在吃、住、游等几个主要环节,而行、购、娱等环节的产品尚为空白或严重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上下游相关产业缺乏融通,无法进一步产生更多的延伸产品和服务,影响了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对大力发展蓬莱乡村旅游业的建议

旅游具有“兴一业,旺百业”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扶持乡村旅游。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形成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鼓励准许当地居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进行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首先必须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各种社会资金,搞好交通、邮电、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既是乡村文明的载体,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依存,村级集体、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村民要摒弃将乡村环境的“脏”、“土”等同于“返璞归真“的思想,搞好村庄环境整治,美化村庄环境,切实实现以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三)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要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景区常见的村民为争客源而强行拉客、兜售等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及村民的教育和培训。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和水平;其次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四)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

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则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乡村旅游实施品牌战略,可增强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及感受强度。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向的较好方式。

(五)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不足的状况,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经济综合效益: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引导雷同的“农家乐”向“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的方向发展,注重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强化乡土氛围;依托乡村特点,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拓展和深化观光型乡村旅游,强化参与性;提升乡村旅游的休闲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返延伸旅游线路,实现城乡旅游线路互通,实现工业旅游产品与农业旅游产品的对接。 参考文献

打造美丽乡村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内容;方法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起步较晚,关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体系还不完善,这就导致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生态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面积较大,因此需要重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以现代农业资源为基础,依托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将乡村景观、经济生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从而打造出美的乡村,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打造美丽的乡村,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并将其与人类及自然环境有效结合,从而打造出一个具有人文景观风貌的乡村,为农民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1.2 尊重地域文化特色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保留乡村的原始风貌。乡村的民风民俗作为什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的保留这些历史宝藏,尊重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增加乡村的文化内涵。

1.3 可持续性发展

在当前乡村发展过程中,人们受制于社会条件限制,往往对自然环境资源利用较多,这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有效的保护好乡村自然资源,避免出现滥砍滥伐的现象,充分的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

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2.1 村落景观

村落作为一个综合体,属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村落景观要具备较高的欣赏价值,以此来吸引旅游者,使游人能够享受景观资源。而且通过将社会、生态、文化和村落形态等诸多元素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为乡村打造出适宜开发旅游的风景。按照物质形态来对村落景观的要素形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点、线、面等三种形态。

2.1.1 点。无论是在村落布局还是景观效果上,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点的存在会增强景观的中心感,使景观更具向心性和标志性。可以将村落景观看成一系列点状空间,将不同的节点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丰富的村落景观。

2.1.2 线。点运动的轨迹即为线,同时线也是面运动的起点,线具备多种形态的造型元素,具有较强的表现性和概括性,因此在村落景观规划设计中,可能将线作为街景艺术的重要单元,利用线来决定村落景观空间形态的轮廓线,并利用线来表现村落内部的结构和组成。乡村景观中的线性景观,在连接各景观要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线性空间的曲直变化及动静结合,从而打造丰富及优美的村落景观。

2.1.3 面。面在景观中分布范围十分广,而且具有非常好的连通性,在村落景观中,面充分的集合了村落景观诸要素的特征,不仅决定着景观的性质,而且对景观动态发展也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2.2 农业观光园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农业观光园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以休闲和观光作为主题,以高科技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集多功能于一体,通过广泛的资源和多样的形式打造出来的乡村农业观光园能够吸引大批游人,成为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主要形式。在农业观光园中,充分的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结合,将乡村特有的文化、民俗风情和技艺进行传承和延续,从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

2.3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2.3.1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游客在旅途中应对日常事件、突发事件,增加其逗留时间和消费的设施,此类服务设施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同时又是游客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上,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的措施,根据乡村的游客量、需求量,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设置游客咨询中心、公厕、超市等,将各种服务设施遍及进行整个村域,构成完整的服务设施系统。

2.3.2 旅游标识系统。旅游标识系统主要是反映乡村的景观节点、服务点及道路交通等旅游信息,指导游客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因此,在乡村入口、道路沿线、重要节点附近设置指示牌、标识牌,增加特色鲜明的景观元素,加强标志性特色,便于游客及时获得相关的导游信息。在标识景观设计中,根据乡村所处的区位、资源、环境,充分运用当地的材料,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设施。

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 尊重传统村庄肌理,构建聚落温馨格局

乡村在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更适应自然的环境,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传统村庄的肌理,有效的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构造出温馨的乡村格局,为居民打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增进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落造出温馨的氛围。同时,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有效的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资源,进一步挖掘对乡村规划有利的景观素材,从而打造出美观的乡村环境。

3.2 发扬乡村的地域特色和魅力

乡村历史文化风貌及民俗文化等都是展示乡村特色的传统文化,也是当地百姓的精神财富。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突出地域民俗色彩,充分的运用乡村特色来使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效的相结合,展现出乡村景观的文化魅力,提升乡土气息,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3 构造尺度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乡村的居住部落和街道形成了乡村空间,这其中街道起着有效的连接作用,以此来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地理风貌。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遵循心计适宜的原则,更好的显示出道路布局的合理性,确保道路顺通,从而为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而且在具体规划设计时,当需要添加一些公共服务设计时,不能对村民正常的生活带来影响,要通过科学的设计,采取合理的尺度,从而为村民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农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因此需要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依托于乡村的地域特色及自然环境资源,为村民打造出美丽宜人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仅具备民俗色彩,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而且通过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有效的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更好的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为乡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勇锋,黄汉莉.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J].中国园林,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