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艺知识教程

茶艺知识教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知识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艺知识教程

茶艺知识教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插花艺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有一定的追求,市场也需要不同类型的园林专业人才,园林专业的就业范畴也比较广泛。插花艺术行业也翘首以待,人们对于花艺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花卉艺术消费用途也是越来越多。

就插花艺术课程而言,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的课程特点,传统的教学形式就是教师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在根据图例进行插制,结果就是作品呆板,没有新意。目前,我们的园林专业毕业学生如果去花店进行花艺设计,基本是不能融入其中的,存在明显的理论与实践不符的尴尬局面,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些基本的花材都不能识别齐全,而影响了就业单位的销售等连锁问题。因此,根据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笔者对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必要的建设性改革。

1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插花艺术课程因在实践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讲解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特点相结合,创新的开展分组学习,不仅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应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例如,本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是10级3年级的高职班,分解共20名学生,将学生分成5组。教师给出情境:母亲节即将到来,小李去花店想为妈妈订制一个母亲节花篮,如果你是花店店主你接下来该如何考虑并制作花篮?给每个小组同学定位花店店员的角色,以这种假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其中,体现同学们的主体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新知,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课的学习热情。

2 设疑解惑,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有了既定的任务目标,教师引导假定店员进行分析,让每个小组同学有了很明确的思路进行实践课的学习。同时,教师要事先多准备一些花篮图片素材,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多看多思,目前,流行哪些花篮样式、价格、花材种类等。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这个花篮需要什么,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事先做好市场调研,需要怎么做,了解顾客意图、喜好色彩,花语等注意事项到插花成品的制作。给每个小组分发卡片,让每位同学写出本次作品需要的材料有哪些,颜色花语要注意事项等元素,最后教师把每个小组的同学所写的卡片贴在黑板,所有的分析要素进行比较明确,这样学生影响更加深刻的明白本次作品该如何插制。让学生有了更宽阔的创作思维,而不是固定在教师的任务模式中。

3 操作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操作实践其实就是理实一体化的结合,教师操作的过程,学生不仅仅只是一个视觉的感受,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要动手插制作品。教师可以边做边讲,学生可以边听边做,真正才能体现教学中让学生 “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一个示范的过程,学生在自己做的同时不能刻意的模仿,而是要体现创新,把小组的结合创意融入到作品,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能力,也体现了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

4 对比点评,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学生实践课作品完成后,让学生展示插花作品,并请小组代表作创意说明。教师做一定的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欣赏品评,而不是教师直接进行评比,让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比,请每组同学代表自己说出作品的优劣处。学生通过评比过程中,明白要从色彩配置、技巧做工、造型设计,创意与主题几个方面进行评比,评比过程也是一个讨论的过程。最后教师针对同学们插作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补充归纳,并整体总结内容,并注意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评选出本次最佳课堂作品为优秀之星,并进行掌声鼓励。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学生审美意识和奖赏能力,增添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通过在《插花艺术》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改革,除了课堂的学习以外,我们更应拓展我们的课堂教学范围,把课堂延伸到花店,结合有关企业单位,做好学生的工学交替,让学生结合市场需求做一名花艺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水平,弘扬我国的传统的插花技艺,使学生能够有更深远的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金海.盆景与插花技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茶艺知识教程范文第2篇

通过对德庆县城乡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利于了解城乡中学教师职业满意度之间的差异,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德庆县范围内教育的公平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中学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为领导与管理、环境与资源、职业认同、付出与回报、学生与家长、同事关系、工作压力等七个因素,采用李克特的五点计分法,正向题由“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依次计分为5、4、3、2、1,反向题由“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依次计分为1、2、3、4、5,中等强度值为3。分值越高则表示满意度越高,分值越低则表示满意度越低。

(二)研究对象:香山中学、孔子中学、德城二中、高良中学、凤村中学、九市中学以及斌山中学的217名教师,其中,前三所为县城中学,共有124人接受调查,占总人数的57.1%,后四所为乡镇中学,共有93人接受调查,占总人数的42.9%。

(三)统计工具:spss17。

二、结果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一)在总体满意度上,县城中学教师职业满意度为2.9734,略高于乡镇中学教师的2.9534,均低于中等强度值,表明德庆县中学教师职业满意度均不高。

(二)在资源与环境、学生与家长、同事关系等方面,县城中学教师满意度依次为3.1815、2.8780、3.6624,均高于乡镇中学的2.8831、2.8575、3.4747。其中,在同事关系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程度;而在资源与环境方面,县城中学教师职业满意度明显高于乡镇中学教师,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的程度。

(三)在领导与管理、职业认同、付出与回报、工作压力等方面,乡镇中学教师职业满意度依次为2.8510、3.2734、2.5637、2.6882,均高于县城中学的2.7938、3.2200、2.3445、2.6048。其中,在付出与回报方面,乡镇中学教师满意度明显高于县城中学教师,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程度。

三、讨论与分析

(一)县城学校受到的关注比较多,学校建设及学生素质等方面都比一般乡镇中学要好,在这些学校工作的中学教师也会产生优越感,满意度相对来说会高一些。

(二)县城中学的条件比乡镇中学要好一些,对学生的入学条件也更高一些,这使得县城中学学生素质相对较高;而相对来说,县城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高,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度也高,倾向于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香山中学、孔子中学与德城二中是县财政投入最多的学校,硬件条件远远好于一般乡镇学校,学校的教学环境及教师获得的教学资源都比较高。

(三)在领导与管理、职业认同、付出与回报、工作压力等方面,乡镇中学教师职业满意度略高于县城中学。经分析原因可能有三:第一,城乡结合部和乡镇消费水平较城区低,住房更是要比城区占有优势,相对于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的工厂企业来说,教师职业毕竟是稳定的,且收入是有保障的,这些造成了该区域教师付出与回报一项的满意度水平较高;第二,相对于县城中学来说,城乡结合部和乡镇中学的生源压力、教学质量压力等较小,这也使得他们对领导与管理、工作压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些;第三,在乡镇有一份正式工作,收入有保障,虽然不算太富裕,但相比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民来说,幸福感更强一些,而在县城,这种优越感可能会小一些。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乡镇中学的硬件设施。学校基础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教学事业的发展,目前,德庆县城乡中学之间的硬件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乡镇中学的学生与老师都是不公平的。因此,要想提高乡镇中学的教学质量,提高乡镇中学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促进县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就必需加大对乡镇中学的资金投入。

(二)提高县城中学教师的生活补贴。中学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在德庆县,中学教师的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没有体现出地域的差异,同等条件的县城与乡村中学教师所得工资是同样的。而在实际生活中,县城的物价水平、生活支出等都远高于乡镇,这使得县城中学教师的相对收入就会低于乡镇中学教师。因而,在基本工资之外,有必要给县城中学教师发放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缩小城乡中学教师在付出与回报方面的差异。

茶艺知识教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差异化

作者简介:胡茂波(1975-),男,湖北鹤峰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谢丽丽(1992-),女,湖北十堰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1-0028-04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简称为“一带一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2015年3月,国务院、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后简称“一带一路”愿景),规划十个城市为“一带一路”的内陆节点城市。根据地域分布,其将十个节点城市分为,中部地区节点城市: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西北地区节点城市:西安、兰州、西宁;西南地区节点城市:重庆、成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为内陆节点城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015年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教职成[2015]9号)提出,职业教育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背景,分析其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差异化的动因、内涵、目标及路径。

一、“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动因

(一)“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

2014年,武汉的GDP在中部节点城市最高,为10905.6亿元;南昌的GDP在中部节点城市最低,为4000.01亿元。中部节点城市的煤炭、钢铁、冶金与石化等重工业特征显著,第三产业相对滞后,中部地区的产业创新水平发展不均。2014年,西北地区内陆节点城市GDP除了西安较高之外,兰州、西宁的GDP分别为2095.99元、1131.62亿元,处于内陆节点城市的末尾(见表1)。西北节点城市的第一、二产业较为发达,形成了各自优势产业,西安关中地区为装备制造等产业,甘肃兰州地区为能源化工等[1]。西北地区城市主要以煤炭、石油、Y源开发为主,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2014年,成都、重庆的GDP均突破了10000亿元,在西南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较好。重庆主要以传统电子信息等为主导产业,成都主要以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西南地区节点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较高。重庆、四川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63.03、59.6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二)“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的差异

“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总体发展状况与各区域间的社会经济密切关联。中部地区节点城市,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联系更加密切,与城市的定位发展息息相关。中部节点城市质量发展不均,其中合肥、西安、长沙、南昌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较小,郑州、长沙两个节点城市的生师比相对较高,两地的专任教师较为稀缺(见表2)。武汉、长沙的高职院校数量最多,南昌的高职院校数在30所以下。西北地区节点城市兰州与西宁的职业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培养技术人才。西北地区,中高等职业院校数量较少,师资水平也很低,生师比例较高。西南地区节点城市职业教育的目标更加注重职业教育内部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层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重庆、成都的中职教育发展水平与中部地区节点城市的比处于中上,成都地区专任教师有待增加。

(三)“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的差异

由于自然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政策环境、历史文化差异,中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长期存在,且有扩大的趋势,因而以区域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群必然出现非均衡格局[3]。“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的总体规划,依托的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不同。十大内陆节点城市分布在“一带一路”规划中不同走向的六大经济走廊,区域间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也有所差异(见表3)。西北地区节点城市西安、兰州、西宁作为连接中亚、西亚的门户城市,属于新欧亚大陆经济走廊、中伊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西南地区节点城市成都、重庆作为连接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门户城市,属于孟中印经济走廊。成都、重庆处于南下出海通道的重要交通位置,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城市。西部内陆和东部沿海的双向开放将促使中部地区由“单向夹层区”转变为“双向支撑核”[4]。中部地区为西部和东部面向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产品支撑。

二、“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一)“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内涵

差异化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提高管理水平,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使产品或服务在行业内部独树一帜[5]。其涵义为产品提供以及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别,通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以获取稳定的市场或者扩大市场份额。“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差异化,是指各个城市根据职业教育的资源、结构的分布情况,进行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根据不同区域节点城市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战略,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能人才。“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国际合作对象的差异化。

(二)专业设置满足产业结构差异的特征

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是职业院校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载体。“差异化”战略的关键就是针对目标市场的个体需求,通过提供与竞争者存在差异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取优势的战略[6]。对地方职业院校而言,目标市场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个体化需求就是地方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一带一路”战略为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差异化体现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职业院校从院校内部不断改革,依据所属经济带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及时了解节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及专业需求变动,建立动态专I调整机制。

(三)人才培养适应科技创新差异的特征

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技能人才是面向社会实践、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端应用性专业人才。差异化发展的内部条件是,企业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具备吸引创造性人才的条件。各区域内陆节点城市差异化发展的内部条件就是城市自身具备高技术层次的人才。各区域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符合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调整节点城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产业科技创新需求,是差异化发展的内部动力。各区域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科技创新差异体现为:依据区域教育资源,发挥不同规格的技术人才的优势特长,协调应用本科、高职、中职与各产业技术结构的关系;同时,依据不同区域企业的技术需求,培养为企业服务的技术研究团队。

(四)国际合作适应区域定位差异的特征

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差异是由节点城市所属区域定位差异化决定的。企业差异化发展的外部条件是顾客对产品需求和使用的多种多样性。“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多达60多个,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对外政策都有所差异。不同国家需求的差异化可内化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差异化战略。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国际化,其示范性职业院校开展国际交流,进行留学生交换、国际合作办学,甚至在经济密切合作的国家开办分校,推广中国的职业教育理念与文化。在具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经过亚洲、欧洲等国家,重视培养“技能+外语”的高素质国际技能人才。

三、“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的目标

(一)合理有效地开发内陆节点城市的职业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的经济属性要求职业教育能够为经济发展服务。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体现为职业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和拉动程度。将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战略运用到职业教育,其目标是为了实现合理投入资源,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差异化,是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内陆节点城市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职业教育资源是由人、财、物、制度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合理配置这些要素。“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差异化,本质上是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充分有效地满足“一带一路”差异化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差异化的发展,是指根据各区域的教育资源、地方特色进行人才培养,从而满足区域人才差异化的需求。差异化的精细度决定“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服务的效果。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执行一项差异化政策的程序,而是要确保内陆节点城市的职业教育发挥出特有效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战略由人才、信息、技术、程序规则等组合形成。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各有差异,其发展战略中的技能人才的技能素质、人文素质、综合素质需求不同。职业教育的差异化发展是满足这种差异化的技能素质、人文素质、综合素质的需求。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实质目标是对接“一带一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优化经济布局,增强发展过程和区域经济的协调性,满足人才差异化的需求。

(三)富有成效地促进“一带一路”的联动发展

联动是实现“一带一路”整体、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样才能减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实现经济的优势互补和稳步发展。“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承担着连接各区域的中转枢纽功能。职业教育的区域发展必须紧跟“一带一路”的总体规划。“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外向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走出去提供所需资源,促进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扩大我国职业教育影响。“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的职业教育,以人才输出,联合办学,互派留学生等方式,同“一带一路”的区域和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相连。通过这种相连,寻求促进区域间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解决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四、“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的路径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差异化发展

“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机遇,企业有责任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企业需要为职业院校传递人才需求信息,提供实训实践场地;职业院校需要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沟通。不同内陆节点城市的产业发展重点有所侧重,对应的专业设置应有所差异。西南节点城市成都、重庆本身的工业基础比较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相关创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可设置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专业。西北节点城市的职业教育专业与西北地区特色融合,要充分利用甘肃经济文化和青海民族人文优势,还可设立资源开采等相关专业。中部节点城市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内陆腹地,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运输产业、基础建设人才培养,扩大铁路、航空、航海等专业招生。同时,要注重“外语+技能”的特色专业设置,加强专业与外语结合的双向人才培养。

(二)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差异化发展

“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匹配区域发展定位。职业院校需要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达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7],将匹配区域定位内化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西南嚷浇诘愠鞘谐啥肌⒅厍斓目萍即葱滤平较高,要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加快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重点培养研究型的技能人才。西北内陆节点城市,要注重加大职业教育规模建设,要大力引进优质师资,加大投入,利用网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中部内陆节点城市武汉、长沙、合肥等,可更加注重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郑州、南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所属区域的科技创新有效地服务。

(三)国际合作与区域定位相符合的差异化发展

“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需要提高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与素质。西南节点城市成都、重庆重点在于与东盟建立合作关系,针对培养“专业+外语”人才,适应沿线东盟国家的文化、政治、语言需求。西北节点城市西安、兰州、西宁要根据自身的人文地理,加强面向中亚、西亚等地区的职业教育,重点选择以畜牧、农林为主的国家合作。中部内陆节点城市作为对外开放的经济腹地,是“一带一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后备基地。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应加大建立国际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专项基金和自筹资金,有针对性地派遣职业院校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同时,要注重培养电商贸易人才,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培养具有国际交流合作意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毅,马志林.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空间维度解析――基于西北五省的产业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5):72-76.

[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15年[R].北京:中国科技统计信息局,2015.

[3]苏雪串,舒银燕.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差异化战略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8):44-48.

[4]杨保军,陈怡星,吕晓蓓,朱郁郁.“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响应[J].城市规划学,2015(2):6-22.

[5]周晓红.实施差异化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求实,2008(10):34-36.

茶艺知识教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资格;培训;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深入, 政府行政部门应本着政社分开的原则, 把诸如职称评定、项目论证评估、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社会公益性工作尽快明确转移给社团组织。这不仅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初衷和目的,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这既是科技社团的优势, 又符合社团的公正性、社会性, 也符合国际传统做法。近年, 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 已将一部分职能转移到科协和学会组织, 虽然还仅仅是开端,但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据最近中国科协对学会、协会、研究会接受转移情况的调查显示,接受转移的职能领域包括: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5个学会)、执业资格认证(5个学会) 、技术标准、规范制定(10个学会)、技术鉴定和技术事故鉴定(4个学会)、科技成果评定(8个学会)、设立科技奖励(25个学会)、培训和继续教育(25个学会),大部分学会都不同程度地承担了政府转移的职能。承接政府职能,是当前我国各级学会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也是学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

我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包括: 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表彰。中国茶叶学会作为茶叶行业具有影响力的科技社团, 对本领域职业的需求状况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 随着茶叶事业的迅猛发展, 积极参与到国家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之中, 主要从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等几个方面着手展开工作。

中国茶叶学会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自2002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来,学会培训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十余年的开拓进取,中国茶叶学会坚持“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办学理念,拓宽了培训领域,增强了职业培训工作的办学实力,提升了职业培训工作的办学水平。通过不断与国内外单位的合作交流,承接各级政府转移职能,大力探索实践新的发展时期人才培养模式,在茶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探索开放、灵活的培训模式,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实现了学会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培训工作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大社会主体正在确立。政府的管理职能,正在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部分职能向民间组织转移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科技社团组织作为我国民间社会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承接政府职能是改革赋予科技社团组织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 能否有效承接这些职能,直接关系到科技社团的发展,关系到科技社团能否在社会事务中担当起更多重要角色。“以经营的理念来经营学会”,新世纪以来,中国茶叶学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拓进取,自谋发展。2002年中国茶叶学会换届改选之后,积极向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申报“茶艺师”和“评茶员”培训资格,同年9月,经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处批准,中国茶叶学会取得了“茶艺师”和“评茶员”培训资格;2003年底经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中国茶叶学会成为茶叶行业四个工种(茶艺师、评茶员、制茶工、茶园工)的培训和鉴定基地;2005年底,通过学会秘书处的争取,挂靠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建立“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346号站”;2007年,学会茶业职业技能培训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试点示范活动”;2011年,中国茶叶学会被评为全国继续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学会所在部门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多年来,本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规范培训流程,严格管理,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培训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共举办国内外评茶员、茶艺师、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培训班245期,20745名学员取得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职业资格证书,为茶产业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中国茶叶学会职业资格培训”已成为业内第一培训品牌。

二、创新理念,突出特色,全面提升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水平

学会培训工作从无到有,基本上是从零起步,而且茶艺师、评茶员培训都是职业资格培训,不仅仅是讲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多技能操作,加上茶艺师、评茶员又是新兴的职业工种,可借鉴的经验几乎没有,学会工作人员也是摸索着前进,抓住行业特色,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培训工作的每个环节。

(一)科学设置课程,组编实用型培训教材

茶艺师和评茶员,每个工种有五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均有要求掌握的技能和相关知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设置相应的课程,从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分出层次。对不同的等级均进行多次实践,吸取学员的意见,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现已编写、出版了既符合国家标准又符合实际需要的五个等级的《评茶员培训教材》、《茶艺师培训教材》、《茶艺技师培训教材》,共126万字。编写培训教材20余本,共100多万字。这些教材也成为全国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范本,引领着行业培训向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学会荟萃了茶叶育种、栽培、加工、生化、植保、审评、检测、茶文化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教师队伍主要由副教授以上专家组成,同时外聘部分著名专家,现已组建了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并建立了教师库,拥有100多位专兼职培训教师。在培训实践中不断征求、采纳学员的意见,调整授课方式和方法。培训模式注重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技能实操课时之比达到1:1,并且五个等级的理论和实操递进不重复。

(三)加强硬件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施条件

学会地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梅家坞地段,自然环境优美。通过自身努力,同时积极向挂靠单位争取,现在学会拥有12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现代化办公设备,拥有1间能容纳200人的专用理论教室,配有多媒体投影仪、音响等现代化的设备设施,1间按照国家标准配置的感官审评教室,1间充满着茶文化气息的茶艺培训教室。

(四)优化管理流程,建立较为成熟的管理服务体系

学会有11名工作人员。继续教育部是专职的培训教育机构,通过不断摸索,制定了培训流程、鉴定流程、班主任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指标。通过培训管理服务,搭建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间的交流平台,为产学研合作打下基础。已建立了一套培训考核管理规章制度。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鉴定合格后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实施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流程,为此,制定了站长岗位职责、考评人员工作守则、技能鉴定考试纪律、办公室工作职责、仪器设备管理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装裱上墙,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三、转变市场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2002年至2013年,学会培训人数由54人/年增长到2132人/年,人数在逐年递增。茶业职业培训工作以教学严谨、实操规范、注重应用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同,学会已成为国内师资力量最强、培训规模最大的权威茶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见图1)。

(一)培训地域由国内延伸至国外

参加培训的学员,除了来自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每年还有海外学员参与学习,培训学员覆盖到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士、印度尼西亚、荷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学会还在日本、韩国等国组织了职业培训,参训人员567人次,扩大了中国茶叶技能培训在海外的影响。

(二)培训层次由初级提升为高层次

学会的培训教程涵盖了从初级到最高等级的技能水平,培训工种也包括了评茶员、茶艺师、茶园工、茶叶加工工等多个职业,成为业内培训工种最多,等级最全的培训机构。目前高级评茶师已举办了8期,高级茶艺技师举办了3期,共培养国级一级技师330人。

(三)培训对象由一般从业人员发展到专业科技工作者

依据专业技术人员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学会设计了系列高级专题研修教程。利用“中茶杯”、“国饮杯”茶样特有资源,开创了全国首期六大茶类品质评鉴研修班;开拓了龙井茶品质评鉴研修班、闽南乌龙茶研修班、茶业经营管理研修班、管理创新与茶产业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共举办21期,学员1122人,拓展了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

(四)合作形式从中国茶叶学会寻求支持到茶区政府主动要求与中国茶叶学会合作

随着培训成效的认同,越来越多的茶区政府和主管部门主动联系,提出了由地方组织安排,学会派遣师资,在当地举办培训的要求,比例占全年培训计划的三分之一。与浙江、湖北、江西等11个省(市)政府联合办班30期,培训学员2436人。

四、贴近产业需求,建立服务模块,推动学会承接政府职能的步伐

职业资格培训工作带动了学会其他工作的深入发展,学会自身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由此推动了学会承接政府职能的步伐。学会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的工作任务,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承接国家政府转移职能

学会先后承接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农业部、中国科协的培训项目。分别有科技创新与茶产业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国家级茶艺师裁判员培训班、茶艺师评茶员考评员培训班、茶叶精深加工研修班,学员320人(见表1)。

(二)承接当地政府转移职能

承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训项目。分别有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茶叶栽培与制作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茶文化与营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茶文化茶料理研修班、茶产品转型升级及茶叶加工新技术研修班等10期培训班,学员共计1009人。

(三)承接外地政府转移职能

承担湖北省农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质量监督检验局、浙江省绍兴质量监督检验局、浙江省新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茶员、茶艺师的培训项目,深入茶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20余期,学员共计335人,为茶叶企业QS质量认证做好准备工作,助推茶产业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培训工作赢得了基层茶农的积极评价,湖北恩施自治州政府也发来感谢信充分肯定了学会培训工作。

中国茶叶学会将夯实现有工作基础,努力打造中国茶业一流品牌培训机构,保持质量和服务在行业内位居第一。在充分发挥师资、设施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开设专题研修教程,推动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认认真真办好每一期班。茶艺师、评茶员职业资格培训不仅可以增强学会凝聚力, 扩大影响力, 同时也开辟了自身的发展空间, 为今后承担更多的政府和社会职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是一项新事物,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 科技社团自身必须发挥优势,克服不足, 在各个方面做到自立自强, 并以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才会有所为。我们深切体会到, 学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承接政府职能的过程, 本身就是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扩大自身影响的过程, 在承接政府职能之后, 科技社团的天地自然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薛谦,曹学庚,耿娇娇,周欣荣.以基地促建设以创新求发展大力构建石油石化人才继续教育优势平台[J].继续教育,2014,(5).

[2]建设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探索承接政府职能有效模式[A].全国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9.

[3]周智修,段文华.打造培训品牌,推进学会发展[J].学会,2011,(4).

茶艺知识教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管理;公民满意度

现代的城市物质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与此相对应的是城市的生活文化水平也应该得到极大的发展。而城市综合执法现状以及公民对此的满意度与一个城市的生活文化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文以长江三角洲为分析对象,对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状以及公众对其的满意度做出了调查分析。

一、对城市综合执法现状及公众满意度分析的意义

早在1993年,联合国就表达了对城市发展的重视。在当时的东京会议上,联合国提出“城市化是当今发展的重大机遇”。时至今日,这个问题都是应该被重视的问题。而一个城市崛起是要靠物质和文化的共同发展的。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物质文化的发展重视程度和实际的发展程度都要远远高于中国的文化发展程度的。这种不平衡发展在近年来初步得到了重视。而“物质与文化平衡发展”也是近年来的发展主题。

但是,在这种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发展问题却愈发严重。例如:城管与城市居民的关系日益恶劣、城管在城市居民心中的地位每况日下。在网上,曾一度出现“给我城管三千,一定”这样讽刺城管不近人情的言论。与这些言论对的是城管和小贩之间的尖锐矛盾隔三差五地出现在各大网站的新闻内容中。由点及面,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城市长期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对这个国家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满意度的均值是不高的。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对城市综合执法现状和对城市居民的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是很有必要并且刻不容缓的。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管理的执法问题

长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以下方面。

(一)城市管理条例不健全

中国是法治社会,在这个基础上,对城市的管理都应该基于中国目前存在的法律和本地的城市管理条例。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原来不存在的城市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原有的城市管理方针已不适应现代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管理方法和管理条例并没有得到较大的转变,这就导致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让公民无法理解的糟心事。这种执法同时也是不人性化的。

(二)公众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满意度日益降低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到现在已经发展二十几年了。这二十几年来,公众对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越来越低。这种对城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越来越低的现象与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现状是一致的。这也就是说:对城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越来越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长江三角洲的网上论坛中,我们可以搜索到当地的居民对本地的城市管理人员不满的言论。而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民众管理不满或者不愿服从的现象。以上种种都在给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管理方明确的警告:必须要注重自己在公民心中的满意度。因为这种不满对构建和谐社会是不赞同的,而且可能会导致某些出人意料的恶性事件的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对公民满意度的重视程度。

三、解决方法

(一)积极健全人性化城市管理制度

在健全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制度之前,我们必须加深城市管理负责人和城市普通公民对人性化城市管理制度的重视度。通过加深前者对人性化城市管理制度的重视度可以使其在执法的过程中遵循人性化管理制度,通过提高后者的重视程度可以让公民更好的响应和监督人性化城市管理制度的实施。

另外,我们在健全人性化城市管理制度时应该注重理论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对理论的应用并不是对一些概念式的理论生搬硬套,而是对经过思考和事实检验的理论的灵活应用。比如王金礼所写的《加速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我见》、万国威和韦鹏翔所写的《合法性的博弈:如何在弱势群体中建立政府的行政权威――对城管‘执法难’的深度诊视》、郭正林所写的《城市管理创新导向:从政府管理到公共治理》等文章就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而我们在对城市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健全时可以参考这些文章中所提出的意见。

(二)执法人性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公民对长江三角洲的的城市管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日渐降低的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管理人员在自己的管理过程中没有做到人性化执法。

一般而言,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执法人员所需要的进行执法的对象是一些低收入的小贩、农民、下岗工人以及残疾人士。这些人在社会定位中常常被视为弱者。与这些被管理的对象相对立的是城市管理人员在人们心中相对而言的强者形象。这不是说城管个人是社会中的强者,而是说城管这个群体代表着政府的某些部门而具有强者的形象。在社会舆论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对弱者同情、对强者的行事质疑。所以说,城市管理人员在公民心中树立良好形象本身就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情。而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首先,我们要加强城市执法人员的素质。只有城市执法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升,他们在公民心中的满意度才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其次,我们要采取更为合理的执法方式。比如: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暴力执法”方式,对一些难以处理的城市管理问题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这种智慧的表现可以对违反城市管理的人进行有效的惩罚、对遵守城市管理的人进行有效的奖赏等。

(三)建立公民满意度的反馈机制

建立公民反馈机制可以让城市管理者们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前一阶段对城市的管理效果。根据及时知道自己的管理效果,城市管理者可以及时对自己管理过程中不好的地方做出改善和调整。建立一个完整的公民满意度反馈机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首先,我们需要公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程度做一个信息的收集。在信息收集时,我们一定要保证信息的准确程度和信息的容量。信息的准确程度是说我们在进行信息收集时一定要保证信息的真实度。信息的容量是说进行信息收集时要考虑收集的信息包含一些方面和具有一定的意义。要保证信息的准确度我们需要从两方面完成:其一是收集人员的可信度;其二是公民反应的可信度。收集人员的可信与否与收集人员与城市管理者的关系密切度有很大的关系。在选择信息收集者时,我们需要选择与城市管理者关系密切度不高的人。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信息收集者对城市管理人员的刻意包庇。而公民反应的可信度可以从多方面得到保障,比如建立非实名制的网络或现实问卷调查。信息的容量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处得到保障。一般而言,信息的提供者要数量多、工作范围广。在进行信息收集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信息提供者的职业或收入来记录相应的信息。

其次,我们要建立一个信息评估模型。这个模型是对上面接收的信息的分析。我们在建立自己的城市管理满意度分析模型时可以借鉴已经存在的成熟模型。这就包括以瑞典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美国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字符简称ACSI)。在使用模型时,我们只需要对ACSI模型里的变量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可以得到比较适合于城市管理满意度的模型。

最后,我们要根据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做出下一阶段的调整。当前公民的满意度较上一阶段有所提高时,我们应该思考是什么促使满意度的上升。而当前公民的满意度下降时,我们应该考虑是什么原因促使公民的满意度下降并及时地做出调整。

四、结语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管理还存在公民的满意度不高、城市管理条例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刻不容缓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建立一个公民满意度反馈系统、健全管理条例和城市管理人性化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徐玉枝.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公共服务的公众满意度的测评研究[D].暨南大学,2014.

[2]陈俊.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02).

[3]高小平,沈荣华.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效、问题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2(05).

[4]马怀德,王柱国.城管执法的问题与挑战――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

[5]李元.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我国城市管理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