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交通技术

绿色交通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交通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交通技术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绿色教育理念 通用技术 教学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因为课课程改革的发起而产生,它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未来,目前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因为很多教师对于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专业水平尚浅,加之学校未能对此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学习效果普遍不够理想,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出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考虑,教师一定要寻求一种先进的理论进行支持,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并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绿色教育理念的应运而生,显然给教师指明了出路,极有可能带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全面进步。

一、绿色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的是何为“绿色教育”。所谓绿色教育,即教学时不因为片面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牺牲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资源,如身心健康、学习兴趣、个性优势等;学生特有的学习环境,如时空范围、求知方式等,而是要对上述内容做出充足保持,并将其优势作用发挥出来的教育。

事实上,在各层次、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会逐步意识到:学生原本具有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发展的第一因素,与此同时,考试成绩只是学生漫长人生道路上的短暂副产品,因此,不过于盯紧考试成绩,而是将教育目标放在保持学生能力和热情上,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这恰恰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反过来说,那种不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一味侵蚀学生时空环境,对学生个性及兴趣爱好一味抹杀的做法,是背离科学教育规律的,如果那样做,将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出于人本主义的考虑,只关心知识传授,却忽视学生本体具足能力的教育,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会对教育自然生态产生严重的破坏,是缺少生机与活力的,这种教育模式所塑造的学生,即使分数再高,也无法保持长期发展的动力,这是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荼毒。

针对上述应试教育所产生的种种不足,我们提倡绿色教育理念,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每一位学生不但可以得到知识基础的增长、技能基础的进步,同时有助于其保持积极而愉悦的学习情绪,并快速体味到成功所带来的良好体验,从而走上一个与自身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平台,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二、绿色教育理念下通用技术教学策略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在倡导绿色教育理念时,始终强调它的核心观点,那就是不以戕害学生本来具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为代价换取暂时的成绩提升,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让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保证教师的教学不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为了达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要求,第一,教师需要努力提升教学艺术性,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按照马卡连柯的观点,即使教育方法完全一致,由于教学语言的区别,结果也可能千差万别。由此可见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事实证明,知识渊博的教师,未必能上好一节通用技术课。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用丰富的语言呈现知识内容。第二,教师需要关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给教学造成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教师如果可以正确处理师生间的情感,保证二者处在融洽的关系中,那么将对教学效果的增强产生神奇功能。在课堂内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随处可见,其中既可以是上课时的语言鼓励,又可以是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的暗示。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秉承理解、尊重、宽容的心态同大家沟通、交流,避免出现偏见心理。第三,教师需要和学生产生真正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只有亲其师者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产生感情,课堂的师生配合才能变得更顺利。特别是像通用技术这种课程来说,其综合性很强,其中包含物理、数学、艺术等多个门类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有些问题,教师未必立即回答上来,如果不以深厚的情感作为补充,那么将会导致前期教学效果的功亏一篑,而师生的情感融洽了,大家共同处理难点问题,便会自然得多。

(二)案例引感共鸣

教学离不开案例,案例是对理论内容的有效补充,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当关注案例对学生情感共鸣的激发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若是他们听一次讲座,不可能把讲师所有的话都记在心里,而是只能记住其中一部分内容,其中保持最深刻印象的必然是同心灵相契合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虽然里面会涉及很多案例,但是有些内容是并不与学生生活相贴近、与学生心灵相契合的,学生接受起来当然不容易记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对案例内容进行恰当选择裁剪,以使案例更符合学生兴趣,帮助其形成情感共鸣。这种符合学生兴趣的案例一般存在于贴近生活的情境之中,比如通用技术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经典结构时,会涉及飞檐、斗拱一类的专业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教材中所给出的结构案例并非本地具有的,因此无法形成真实而直观的感受。此时,教师即可根据本地实际,引出当地特色建筑,并说明它们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中的影响,用大家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产生切身感受,并形成家乡荣誉感。

(三)精心设计实践内容

通用技术在所有高中学科中非常具有其特色,这种特色集中体现在其实践性上,因此教师一定要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首先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规范的操作演示,使学生认识到怎么做才是规范正确的操作动作。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想办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近些年来,出于普及通用技术课程的考虑,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于通用技术硬件设施的扶持力度明显增加,积极谋划建设相关的实验室、教学仪器、教学设备等。可是在实践中了解到,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设备不敢交给学生使用;而出于节约的考虑,又有一些设备成为摆设。这实际上也给教师提出了难题,教师一方面要和学校进行沟通,争取更多硬件设施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废旧材料和学生一同制作教具、进行实践。实践内容需要精心设计,不能因多致滥,而是要求精益求精,集趣味性和试验性于一体,项目要难度适中,按照麦克斯韦的观点:“对于一项实验来说,其所运用的材料越是简单,则越容易让学生产生理想的接受效果。”比如将废旧的饮料瓶拿来制作水火箭的操作实践,便能通过设计、材料准备、制作试验等,帮助学生获得操作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项目任务,使学生自行选择,如做出一个产品、研究一项课题。当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聘请相关的专家加以实践指导,使整个操作过程更具科学性。总之,借助实践操作,通用技术教学更符合绿色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知识、能力、意志品质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通用技术非常关注培养与促进学生技术水平与操作能力的进步,可是因为这门学科本身起步时间较晚,所以必然存在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的不足。教师应当以绿色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意义,由此对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通用技术在学生如何中的影响力,使其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进步,继而促成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实现全面发展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伟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四种关系及应对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2,07:10-12.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唐山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0 绿色交通的产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产生了交通拥挤堵塞、城市生态恶化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在汽车环保及公路利用方面采取了各项措施,但随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上升,这些问题仍会继续恶化。如何使交通系统的发展符合未来的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健康、安全和效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绿色交通应运而生。根据绿色交通这一新的理念的提出,在现有的发展平台上,对唐山市未来交通的发展做出了正确的指引和定位。

1 绿色交通的涵义

绿色交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环保交通,是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以较低的成本而发展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方式、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合适的交通技术措施及道路系统规划等,它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种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主要表现为减轻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以人为本、以较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转移。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洁燃料;提倡步行与自行车交通;采取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合适的交通技术措施及在道路规划设计中采取合理的方案,确保人、车的连续流动,以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等。

2. 唐山市绿色交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2.1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近些年唐山市经济飞速发展,进入了很多外来人员,这些年也大力投入基础建设,但是车道的拓宽幅度远远比不上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上下班高峰和商业区附近的道路拥堵非常明显,给市民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在交通的管理控制上还存在严重不足。唐山市的公共交通以出租车和公交为主,高峰时段,部分线路公交车还是很拥挤,在运力上也有些不足。

2.2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较快,交通拥堵,安全形势严峻

唐山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据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全年车管所共计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21.3万辆。截至2010年底,唐山机动车保有量达133.1万辆。在133.1万辆机动车中,个人车辆为119.9万辆;汽车为80.4万辆,包括载客汽车57.4万辆,其中91%是个人车辆即私家车。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导致城区交通拥堵日趋严重,交通秩序混乱安全形势严峻,直接影响了人们生产和生活。

2.3 交通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交通噪声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干扰居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外,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例如,受噪声影响严重的房地产、工厂、商厦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噪声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土地价值。

2.4 人才短缺,科技进步任务艰巨

唐山市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交通系统急需一大批科技人才开展交通科技项目的开发与应用,而且在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大批相关专业领域的产生,这也会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所以面临着因人才匮乏,交通科技开发与应用远远不够。

4. 针对唐山市城市特点,构建城市绿色交通

发展绿色交通就是要建立“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以人为本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提倡使用节能和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使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在交通体系中得到充分发展。唐山市是一个重工业城市而且属于多震地带,根据这一城市特点,唐山市对于构建绿色交通也作出了一定的努力。

4.1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方式,建设节约型城市交通体系

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在占用交通面积、耗能和废气排放方面比私人小汽车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发展城市绿色交通,建设节约型交通体系的有效方式。政府应下大力气通过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积极鼓励、倡导绿色交通方式,推进智能化、信息化的交通管理体系,协调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和转换,构建移动快速、安全、舒适、有序的绿色交通体系。

唐山市公共绿色交通的建设要体现国家对公共交通的“四优先”政策(即交通设施用地优先、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要提高唐山的城市定位,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趋势;要加大对公共交通场站及枢纽站的建设,提高车辆夜间入场率;要加大车辆的更新力度;要出台关于唐山市公共交通的法律法规,设立组织机构,列出时间表,以推进此项工作的具体开展等等,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适时发展轨道交通、BRT交通及公共交通智能化等。

4.2唐山市要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扶持与投入

总体讲,唐山的公共交通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发展水平还不高,而百姓对公交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公交所承担的公益性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燃油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造成公交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政府应明确公交公益性的定位,继续加大对公交的支持力度。唐山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地区财政收入今年将达300多亿元,相当于北京市的1/4强,而城市规模只等于北京市的1/5。据了解,唐山市对公交的投入每年只占财政总收入的0.3%。政府对公交的投入应达到地区财政收入的1%以上,以保障公交车辆更新、场站建设和正常发展需要。

4.3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城市交通污染

城市交通污染主要是尾气污染及交通噪声污染。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政府应发挥引导功能,控制城市汽车拥有量,改善车辆行驶状态;加强对在用机动车的排气监督检测、维修保养和淘汰更新工作,继续鼓励发展清洁燃料交通系统。为降低噪声污染,在声源的控制上,可制定汽车产业政策,促使汽车制造厂增加投入开发低噪声车辆;在噪声传播途经控制上,应合理规划噪声功能区,让居住区远离交通干线或增加临街建筑的窗户隔声效果;采用低噪声路面技术,降低轮胎与路面间产生的摩擦噪声。

4.4 大力培养人才,提高绿色交通科技水平

目前唐山市交通系统科技人才匮乏,难以支撑现代综合交通的迅猛发展。所以交通系统应重点培养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造就一批紧跟交通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绿色交通更需要广泛开展绿色交通科技研究,市政府应制定政策和提供资金大力支持唐山市交通企业、环境保护部门和高校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推进在绿色燃料及环保型汽车技术、隔音墙技术、低噪声路面技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安全、绿色交通系统评价等领域的研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绿色交通科技水平,培养一批高级科技人才。

4.5 强化绿色交通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发展绿色交通离不开公众的理解和大力支持,若公众不配合,私人小汽车泛滥,就会严重阻碍绿色交通的发展,绿色交通的宣传和推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绿色交通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宣传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编制绿色交通活动手册,围绕“绿色交通与健康”,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城市道路及公共交通规划咨询、车辆尾气及噪音污染、公共交通服务及道路安全等系列主题宣传,利用定点展示图板、印发宣传图册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绿色交通、公交优先的理念,提高公众对绿色交通的认识,使公众自觉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以此大幅减少交通堵塞及交通污染,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低碳;城市;规划;体现;交通;建筑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高消耗和高碳排放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应对生态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必须要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优化紧密相连。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需要探索绿色低碳城市化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需顺应新生活方式、新能源、新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也要满足中国城市化当代特征。故此,绿色低碳城市设计和规划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1.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概念

绿色低碳城市是城市空间为载体,根据绿色低碳理念构建城市经济发展新方向和新模式。绿色低碳社会属于城市社会发展蓝图,是绿色低碳生活导向的城市。事实上,在现代城市规划综合应用中,常见的有绿色低碳社会理念、经济理念和生活理念。目前,中国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从原本城市形态、建筑群体、发展模式出发,合理布置好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综合解决世界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为了达到绿色低碳城市模式。

1.1绿色城市设计理念

受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城市设计规划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城镇环境问题,更多的考虑到了人和自然环境的问题。由此探索整体发展和环境优先的新型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绿色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重视人类居所和自然生态的协调性。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完善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交通要提倡公共交通,尽量避免大量私家车的出行,加强城市功能的混合性。城市设计宏观层面上,一些占地不均匀或规划不合理的路段适当拆迁,尽量减少大型拆建的资源浪费。城市设计微观层面上,积极倡导绿色建筑,采用一些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使用节能材料,实现绿色城市规划。

1.2低碳城市规划理念

低碳城市规划是从城市最初形态、建筑布局、发展模式出发,其最终目标是构建低碳城市。通过规划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基础设施,从而构建成低碳排放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低碳城市规划理念的意义是,用低碳理念引导城市的合理规划,达到城市和自然和谐发展。城市规划布局可完善低碳城市几何空间结构,并替代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能源。以低碳理念和特征可以转变城市生活方式,而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自然整体便会互惠互生,形成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的城市形态。

2.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师要改变现有城市规划理论、理念和方法,把绿色低碳理念落实到实际生活内。从重视城市用地平衡转变为重视城市发展碳氧平衡。在城市发展策略和功能定位上,重视低碳规划策略和模式引入,更新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城市规划编制的重点是空间规划,规划师要了解城市空间使用模式的优化方式,减少城市建筑和交通的碳排放量。并构建城市的新型节能环保建筑群。

2.1城市规划布局

2.1.1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要重点解决城市人口密度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矛盾。一方面要制止城区的摊饼式膨胀,对高密度人口进行疏散,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要实施控制型的紧凑疏解,推动公共交通走廊型城区的空间方式扩展,新的规划布置于公共交通纽带。根据城市发展的速度,走廊方向开展分时序和分段的规划发展,满足人口增长中的不确定需要。城市整体结构形态方面,要对比、评估和分析各种空间布局的碳排放量,获得不一样的绿色低碳建设理论,并对比选择最优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方案。比如,城市中的居民区、功能区、CBD新区、产业园区规划和设计,建设布局有较大差异。具体实施应当注意具体可行性。积极向居民区人们宣传低碳生活与消费理念,并构建高效节能的居民区基础设施;CBD新区规划中,组织不同功能的建筑和用地布局,对规划布局的绿色碳汇、能源集中供给进行优化;产业园区规划要分析不同的产业布局能源损耗,提升废物能源再生利用率。

2.1.2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

城市交通是城市物流、人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活动离不开城市交通。城市交通的良性循环能够实现城市功能,促进社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系统规划,以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为原则,实现交通系统内部效益性和协调性。

2.1.2.1内部优化

在城市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中,要减少交通能源的消耗,规划好公共交通系统。比如,根据城市规模规划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发展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低污染、低能耗的快速公交系统,从而牵引绿色低碳的交通格局。此外,要积极发展环保型的交通工具,开发研制小排量、新能源的公交。解决能源浪费、占据过多城市用路、尾气污染问题。

2.1.2.2外部协调

城市规划要协调好交通容量和城市开发强度的关系,以交通系统规划来支撑城区的土地规划。重点研究交通规划外部的规划模式和需求,道路规划建设注重环境的影响。考虑和城市规划相关的要素,以此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倡导全民参与,以绿色低碳宣传提高全民的交通素质水平。重点培养全民的绿色交通消费意识,构建有节制的交通理念。

2.1.3城市土地规划

城市土地规划方面,需探索不同的组合形式,制定出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和用地性质。根据紧凑型城市的空间规划理念,应当以小混合、大分区的原则构建多功能混合土地使用模式,尽量减少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为了减少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致使的功能区资源浪费和用途单一现象,应当按照原则规划土地,改变传统的功能分区僵化布局。

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但城市中心用地价格较高,且建造完毕,故此需要征用适量的耕地。规划师要处理好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城市化用地关系,并提出节地的目标。城市高层住宅要保证前后建筑间距大于30m、侧向间距大于13m,满足日照时数。规划师在城市土地规划时,要对高层建筑进行日照验算。城市高层住宅小区应构建较多的地下车库、商场、餐饮,实现节地。城市中有些复杂的山地、坡地要合理处置填方,保证土石方的平衡,确保场地规划用地的经济合理。

2.1.4绿地系统的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地系统,不但能够塑造一人的城市形象,而且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可吸收二氧化碳。减缓热岛效应来调节城市气候,减少碳排放量是随意性的,没有进行总体把握。构建低碳城市,不仅要保证绿地的数量,而且要保证绿地的质量。在城市绿地布局中实现面、线、点的绿地结合,构成均匀分布的绿色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绿地环境,降低碳排放量。

2.2绿色低碳技术

2.2.1节能型建筑的设计

随着城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风环境问题逐渐受社会大众重视。建筑高度增加,高层建筑室内外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建筑风环境关系到了行人的舒适度和安全,许多城市制定了专门法规去监督和管理住宅小区建筑风环境的问题。大型工程项目要开展风环境强制性评估,以司法和行政手段控制城市中的不良建筑风环境。住宅小区的室外风环境较差,夏季可能会影响到室内外通风顺畅,加大了室内空调负荷。在冬季会因为建筑结构的渗透要进行能耗采暖。设计出良好建筑风环境,能够降低建筑能耗。城市广场、街道,规划师可改变建筑物外形和布局情况,杜绝不良风环境根源。或者可以增加格栅、挡墙,种植一些乔木,改变建筑风环境的风向,保证高楼后花园和广场洁净度。

除了建筑风环境问题,还有建筑朝向问题。建筑物朝向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空气渗透热量、冬季太阳辐射和夏季通风降温。其他朝向相同时,东西向板多层住宅建筑传热耗热比南北要高出5%,这就会增加室内空调损耗与遮阳成本。以节能角度出发,建筑物总平面的设计和布置便于夏季通风和冬季日照。建筑朝向应当采取南北或者偏近南北,房间东西向易被夏季日晒。

2.2.2推广应用绿色低碳能源

要对原有能源结构进行更新,开发和利用城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我国城市中使用的石化能源主要是煤,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但是,煤炭的含碳量最高。我国城市应当提倡使用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等无碳能源,并规划好山谷地块的能源系统试点。以冷、电、热三联供技术完成能源梯级利用,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以绿色低碳城市规划分析,支持无碳能源和绿色低碳,能够促进城市能源供应多样化,积极处理好无碳能源和高热值碳密集能源协调的关系。这也是绿色低碳城市规划的主要技术路线。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技术是绿色低碳经济的主要形式。清洁生产是在开采资源、产品生产、废料使用过程中,尽量限制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一氧化碳和污染气体的排放。以保护湿地、植树造林、集约利用土地和提升城市绿化的方式,构建绿化低碳型城市。

3.绿色低碳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

3.1加强绿色低碳城市建筑建造的全程监管

需在绿色低碳城市的规划、审图、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监管,使用城市当地材料,并划定建筑材料运输范围,减少材料运输能源消耗。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合理使用风能、太阳能、沼气或地热能,最大效率的利用当地能源和资源,实现绿色低碳城市是发展要求。

3.2规划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城市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基础差、起步晚、工程实践较少,还属于生态经济起步阶段,经济发展程度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和标准处在研究阶段,在制定标准时要重视中国实际情况。绿色低碳建筑,需开发和研究控制碳含量的措施和计量碳含量的技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选择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设施,构建新型的绿色低碳建筑。例如,我国杭州市在规划绿色低碳城市时,推行“六位一体”理念,即建筑、交通、低碳经济、环境、社会和生活。而厦门市低碳城市规划重视空间布局,推行交通和建筑节能降碳,并发展交通、建筑低碳模式。

3.3加强材料开发和技术研究

城市的碳排放主要在交通、建筑和日用方面。而我国绿色建筑的建造设备和技术较为缺乏,需组织科技力量研究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同时,要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满足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将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技术,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创新和发展,以最低成本加快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进程。

3.4探索有效化的绿色低碳城市管理模式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规划的内容较多,以能耗部门进行划分,有建筑、工业、农林、能源和交通部门。我国绿色低碳城市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途径和质量,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减少碳排放量。绿色低碳城市管理需要政府和市场两种因素的共同管理。开发商申报绿色建设的设想和方案,再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查和备案。由具备资质的监督机构监督项目建设过程,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中的情况综合评价项目绿色低碳性能。同时,评价结果是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需通过对应信息下市场和政府优惠政策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结束语:

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优化空间结构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土地规划时,要求各部门和各行业的积极配合和通力协调。以城市绿色低碳理论、经验支持,可实现合理的城市规划。绿色低碳城市规划要改变传统规划方式,解决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低碳城市是充满生机的个体,它和城市建设、低碳技术相互作用,产生联系,既是可持续性城市建设的鼓励,也是城市规划在新环境条件中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富华.论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J].建材与装饰,2012,(35).

[2]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2).

[3]刘秀华,陶丽霞.浅谈“时尚”的绿色•低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4]曾伟东.现代城市化下的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4).

[5]谢世雄,李艳兵,徐娟.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长株潭绿道规划体系构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低碳;生态;以人为本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 of city road green design, around the city road green design "section, water conservation, material saving, energy saving",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in the study of city road green 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proposed measures, city road green design, provides a feasible technology support the low carbon ecological into city road.

Key words: City Road; low carbon; ecology; people-oriented

中图分类号: P61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过去的城市道路建设设计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道路网规划不合理,不重视交通分析,道路设计参数追求高指标,对生态敏感区、古树名木、历史古迹缺乏保护意识,道路设计“以车为本”而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等[1,2]。现在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等更为严峻问题。因此,我们需在城市道路设计和建设中倡导绿色设计,对城市道路设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在提高通行效率、节省建设投资、改善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城市“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核心理念[3]。

1 城市道路设计的绿色理念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主要理念是在设计过程中减少浪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体现以人为本。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地区在城市道路绿色设计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如窄车道设计,低冲击开发技术应用,新技术(如排水路面、风光互补路灯)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城市道路绿色设计的实施手段之一。因此本文认为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就是在绿色理念指导下,以科学、可行的工程手段和合理的工程措施确保其落到实处,力求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的核心思想和原则是“节地、节水、节材、节能”,保护环境和以人为本。

2.1节地、节水、节材、节能

城市道路设计应转变思想,不能只是追求高标准的道路设计,建设线形好、车道宽的快速路、环城路的选择应慎重,采用合适的技术设计指标来节约土地资源,避免盲目追求高标准。城市道路的给排水设计要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雨水工程设计尽量采取低冲击开发模式,采用下凹绿地、植生滞留槽、过滤草沟及渗透洼地等措施达到初期雨水处理和回灌绿化的目的。

城市道路建设材料优先考虑推广绿色材料和可再生、可循环利用材料的应用,节省建设投资。在道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实现土方平衡,利用建筑渣土作为道路的路基填筑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应利用新技术进行照明节能设计,建设成既符合环保节能指标、又能充分发挥交通功能城市道路。

2.2保护环境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应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古物、名树等要考虑保留,当遇到敏感生态区时,如无法避免应设置生物通道以尽可能减少道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道路施工过程中还应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2.3 以人为本

转变传统 “以车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理念,现在这种“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舒适度,重视城市道路的人文设计[6]。

3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内容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内容包含方面较多。下面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城市给排水设计、城市景观和交通人性化设计以及城市道路照明设计等方面阐述城市道路绿色设计的内容。

3.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3.1.1道路横断面设计

国内现行规范针对城市道路单车道宽度值相比旧版规范有所调整,但仍基于全国通用性等各方面的考虑,对比香港、台北等人口密度较大城市的城市道路单车道宽度值,发现还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城市交通用地问题较为突出今天,应根据地区交通特征,合理选择道路单车道宽度,以期减少机车车道占地面积。

3.1.2交叉口通行能力匹配研究

交叉口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设计过程中应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考虑交叉口类型、交通组织设计、进口车道数、缘石半径、拓宽设计等影响通行能力主要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节省道路资源空间。同时,对于生活性道路应保障交叉口行车以及行人安全,通过减小转弯半径、行人优先等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环境。

3.2 城市给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排水防洪设计应考虑采取新技术,如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应用,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前的状态,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地表径流排水量;给水设计应考虑雨水回收综合利用。

3.2.1暴雨处理方法研究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充分考虑降雨量,设计时避免过度的硬地化,采用生物滞留区、渗滤沟、渗井、植草沟、雨水桶等措施降低径流系数,尽可能减少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和破坏。

3.2.2水资源循环利用

给排水设计中避免传统城市道路给水模式中的缺点,城市道路机动车道设计宜采用排水性路面,提高道路行车安全,同时通过处理后便于补给地下水和雨水综合利用。人行道采用全透水结构,地面水直接补给地下水。

3.3 城市景观和交通人性化设计

3.3.1交通稳静化设计

交通稳静化设计是道路设计中减速技术的总称。在市区集散道路、路上人多车多以及混合交通道路上应进行交通稳静化设计,通过系统的硬设施(如交通花坛、交通环岛、曲折车行道、减速丘、减速台、凸起的人行横道、凸起的交叉口等物理措施)及软设施(如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改变鲁莽驾驶为人性化驾驶行为,改变行人及非机动车环境。

3.3.2慢行道路系统人性化空间设计

城市道路不再仅仅是通行的载体,还是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城市慢行道路系统设计应“以人为本”,从人性化心理需求出发,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城市道路步行交通系统应建立串联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敞空间的康体步径,同时兼顾考虑集散市场、公交和地铁站点、客运站出入口,营造步行交通完善的网络系统,引导人们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3.3.3景观与环境保护结合

城市道路的功能性、艺术性与生态性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须充分考虑的重要环节,在现实生活中要分清道路的主要交通功能。在满通功能的同时,要追求艺术感,充分考虑、推敲环境景观与周边原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

3.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可以根据当地风力与光热资源等自然条件,运用光电、通风模拟评估软件工具考虑采用风光互补形式的路灯。同时运用专业软件对光源、灯杆尺寸、灯具的比选、照明效果的拟合计算,确定满足照明标准,打造出既符合环保节能指标、又不降低道路照明标准,与城市设计理念相协调的绿色道路照明设计。

4措施建议

4.1 树立低碳生态意识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首先要树立低碳生态意识,同时在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里,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共同合作,这样才能共同促进绿色道路建设的发展。

4.2 道路设计与规划的紧密结合

城市道路设计受到规划的约束非常大,如道路红线、宽度、半径等,应该在设计落实过程中反馈到上位规划,多做一些考虑。城市道路绿色设计理念应该贯穿规划的全过程。

4.3积极创新,应用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道路绿色设计也要跟进时代,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如排水路面的应用、管线综合管沟设计、智能交通系统应用(ITS)以及风光发电技术等,都已经能够在城市道路设计得到很好的运用。

4.4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一直以来,在投资建设项目时我们常常仅注重如何降低建设期成本,其他方面的成本控制往往被忽视。缺乏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我们应该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项目运营阶段采用相应的措施,实现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4.5 规范和指标体系的建设

为适应我国各个城市发展和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应该针对地方区域特点,编制适应于本城市的技术规范、规程。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技术经济指标,提高道路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设计质量,保证道路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5 结语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是实现绿色交通的基础条件,也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本文提出的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实施策略,把发展低碳生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设计理念贯穿到城市道路设计当中,为城市道路的低碳生态落实提供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陆化普.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 城市交通, 2009,7(6), 23-27.

绿色交通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 绿色公共交通 交通问题

一、引言

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发展绿色公交体系对于城市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对现今快速发展的城市尤为重要。

二、城市交通存在问题成因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急剧上升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有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技术政策与交通发展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随之出现的交通拥堵,出行质量差以及高污染和高能耗问题。城市交通建设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缺乏科学性的整体交通战略规划,必然会造成种种后遗症。

首先交通问题出现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中国的城市化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城市化的市场选择,导致人口向城市流动从而造成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城市人口的增长极易超过基础设施的承受上限,从而导致现今交通体系中最常见的“人DD车DD路”的矛盾。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许多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仅使城市交通空间容量的需求明显增大,还会对原有交通网络布局及交通方式提出新要求,交通发展不能适应形势变化,也会加剧城市交通紧张。

其次交通问题出现和有关决策部门对城市交通问题认识不足,我国对城市交通规划重视不够。城市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综合的分析,科学的评估,长期的规划和事先的多方论证。结果今天的交通发展没有足够的道路空间,而采用的解决方法也是简单的扩张方式,车流和人流交叉集中的后果就是一次次的扩建道路。显然不能根除交通的快速发展和道路交通基础建设部相匹配的矛盾。

再次城市交通问题和交通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交通参与者的交规意识有关。由于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分属于不同的机构使得城市交通基础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也分属不同部门,导致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工业布局、人口流动,就业区域变动和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相分离,使城市交通存在隐患。交通法规的优先执行不仅依赖于监管部门的强制执行更在于交通参与者的自觉遵守。虽然现阶段的交通法规仍有缺陷,但更多的是交通参与者的不文明驾车,强行加塞,见到黄灯加速通过十字路口,路边随意停车等。

当前的城市交通问题不仅由于道路基础建设承载力不足导致的交通承受能力有限,而且还因为交通结构不合理,缺少快速,机动交通应急体系;同时还有交通管理设施不足和交通组织管理效率低和交通参予者缺乏交通法规意识和现代交通意识等原因。大力发展城市绿色公共交通是解决现今交通问题,交通发展与交通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矛盾的重要方法。

三、城市发展绿色公共交通的必然性

“绿色公共交通”就是以安全、便捷、高效、低耗、低污染为目标,运用科学方法、技术、措施,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推动城市交通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营造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宜居环境相适应的城市交通环境。安全、环保、节能,城市道路运行能力的提升是未来城市交通的热点与重点,同时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城市交通的骨干和支柱。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应只考虑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更应把社会、人文、生态、居民等作为统一范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和推广绿色交通模式,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核心在于倡导实施公共交通,并且建立一个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一致的多层次、全面的城市交通体系。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要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以常规公交系统为主体,以出租车及个人交通方式为辅助;以公路和铁路、航空等为对外交通的主要手段,并且要具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用系统调配置,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彼此无瑕疵衔接、协调运行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绿色交通”的理念提倡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方式,尽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以此改善城市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的状况。绿色交通主要为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发展绿色交通目的是提升道路通畅度、减少污染、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环境、减少建设维护费用,绿色交通系统涵盖出行工具、道路状况、车辆运行方式和交通管理办法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需要融入绿色交通理念的指引思路,分析城市的开发强度、交通容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共同发展。绿色交通发展是大势所需。

四、城市绿色交通的新举措

城市公用自行车的复兴,在成熟的交通系统下,拥有独立的公共交通网络才是绿色交通的关键。自行车在汽车大规模使用前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军。在今天日益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中,把公用自行车系统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满足了人们出行便捷,可达的要求。城市公用自行车优点有:首先短途出行的优势。在城市内开辟部分道路为自行车专用道,便可减轻主、次干道的混行交通压力。自行车交通以它灵活性、低公害等优点成为绿色公共交通体系中不能缺少的部分。

其次共用自行车满足了衔接公交车的需要。即使公交地铁再发达也不可能所有人一出门就上车,而在到公交站或地铁站的路程中,公用自行车就成了最好的交通工具。

再次公用自行车的大量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自行车是标准的绿色交通工具。自行车使用人力驱动,不会造成大气污染。自行车具有无废气排放、噪声小的环保优势,成为绿色交通不能或缺的部分。

最后城市推广的绿色公用自行车项目不仅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短途出行,公交系统的无缝连接,城市小I车实用率过高而造成的交通阻塞,而且公用自行车的使用还让快速的城市生活有了自觉健身的机会,让城市居民享有平等,低廉的公交使用权力。

五、城市公交系统待完善的方面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建与在国内的应用、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管理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应用不完善,阻碍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公交系统发展中面对的问题是:一是城市交通布局不科学,城市交通系统在交通拥挤等问题出现后再被动规划,很容易引起各种问题的堆积;二是城区交通工具性能差距较大,公交系统发达,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利用率较低,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功能;三是交通供需在结构和空间上不平衡。交通投入主要在主干道等中心地带,周围公交资源分布不均匀;四是公交系统如何往便民方向发展,智慧公交是很多大城市现在提倡的,市民可以通过智能公交系统提供的掌上公交、便民查询终端、公共服务网等方式查询自己出行路线和应乘坐的车次,应鼓励将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运用与公交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城市公交系统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规划上的不科学。如何优化线网,综合配套设施,科学规划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城市公交大部分已经更换清洁能源车,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做出了努力。私家车对城市的拥堵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减少私家车出行就要在居民的观念里种下公交系统发达便捷,完全满足用户快捷,方便。

其次城市现在都有公交专线,但是在上下班高峰,公交专线照样会有车通过,规定出来并没有很好的遵守。这就是指令缺少权威性,只有保证各项交规的顺利执行,城市交通才能有序进行。

最后公用自行车的推行,建设完成共自行车服务站点,投入满足需求数量的公共自行车。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后,各站点与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共同构建起“四位一体”的“大公交体系”。但共用自行车还存在诸如“自行车损坏”、“锁止器故障”、“没有遮雨棚”、“站点分布不均”、“不知客服电话”等问题。共用自行车不仅是设点放车还存在大量的后期维护,设点的前期调研等问题。自行车的专用车道也很重要,好多道路没有自行车专用车道,有的被路边随意停放的汽车占用。只用加快完善自行车管理和自行车行车区域,自行车加入的公交系统会越来越满足居民的出行要求。

六、结语

笔者从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产生原因出发分析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DD绿色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举措。同时对把自行车系统纳入公共交通做出了优点分析并对线性的公共交通系统不足突出了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光明网.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四个关键词.2015-12-5.

[2]郑杭生.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3]管驰明,崔功豪.公共交通导向的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探析.城市规划,2003(10):39-43.

[4]何玉宏.城市交通:一道跨世纪的难题.新东方,2000(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