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的护理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范文第1篇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内涵上秉承了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综合考虑新生儿生理的、心理的、社会和精神各方面的状态和相互关系,通过其父母的全程参与照护新生儿,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该模式可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促使父母的情绪和育儿行为改善,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我们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营养供给、信息刺激、亲子交流为主要干预内容,观察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家庭分布于都匀市市区内的2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男 104例,女152 例,出生天数7~27d。随机抽取126例新生儿作为干预组,其余130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从产科出院时均排除其他躯体疾病。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天数、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操作方法

①干预组新生儿出院后3d,有专业护士按预约时间上门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沐浴、脐、眼、皮肤、口腔等护理技术现场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纠正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每户15min左右,并设立咨询电话,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专业授课内容包括:新生儿特点,怀抱与喂养,洗澡与日常护理,采用一对一操作示范,然后调查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情况。②对照组新生儿出院后采用传统的育儿方法,未进行家庭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从沐浴、脐部护理、眼部护理和皮肤护理4个方面观察家庭护理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情况;②从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和脐炎4种疾病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的发病情况。③发育指标、体格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头围,测量者为经过培训的护士。④智能测量标准,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检查过程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测量资格证书的护士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比较

由表1可见,126例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比例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明显优于干预前。表1 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护理知识与干预前比较,*P<0. 01

2.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脐炎发病率除结膜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表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质量增长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体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 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 01

2.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

由表4可见,两组新生儿行为能力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水平。表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 01

3 讨 论

由专业护士上门示范新生儿护理操作,用一种直观的、手把手的指导方法把知识传授给产妇,易被产妇接受和掌握,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是产妇难以掌握的操作,通过专业护士的示范和讲解,使产妇明白沐浴能更好地清洁皮肤污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行新生儿抚触等,纠正了以往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皮炎、红臀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另外,传统的坐月子房间紧闭门窗,喂奶后不拍背,也得到了纠正。从表1可见,干预后126例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

现在多数产妇虽然知识层次较以往有所提高,但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教条地沿用书本上或传统的育儿方法,常因喂养或护理不当而导致疾病。因此,适时开展新生儿护理干预,因人而异地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有关产后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满足产妇的求知欲,确保母婴健康。如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处理不当继发其他疾病。专业护士入户向产妇、家属宣教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知识,让他们主动参与、配合脐部皮肤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从表2可见,开展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范文第2篇

护理管理难点

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因为受多年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母亲睡觉时有搂抱婴儿同睡的习掼;产妇及家属缺乏或不重视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

产妇及家属不了解医院对新生儿的管理制度:2003年曾有2例家属在住院期间自行将婴儿手圈取下,被及时发现;存在换错婴儿的安全隐患;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病区有多个通道,母婴同室,存在婴儿被盗走的安全隐患;实行母婴同室后,致使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的照看而忽略了对新生儿的细致观察,不能及时发现新生儿疾病,存在延误病情的风险。

管理对策

制定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①病区设置与监控;②制定母婴暂时分离的管理制度;③严格的新生儿查对制度;④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⑤新生儿出院制度。

护理告知书的使用: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告知书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①护理告知方式:在病区走道及病房内以图文方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并由监护人签字,告知书随病历归档;我院制定的告知书为《温馨提示》;口头讲解和行为示范告知。②告知的主要内容:实行母婴同室,请夜间尤需注意;防止宝宝坠床和被母亲熟睡时误将宝宝口鼻捂住造成窒息,请不要将宝宝与母亲同睡,医院为您配备了宝宝专用床;防止宝宝溢乳时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应让宝宝采取侧卧的,头肩部抬高20°左右;宝宝手上戴的手圈不要取下,手圈是识别宝宝身份的重要标识;母亲哺乳前应洗手,清洁;探视人员应着装整洁,洗手后才能接触宝宝。③护理告知程序的实施和注意事项:在病区走道及病房内以图文方式告知新生儿护理方法,佩戴手圈的重要性等警示标志;新生儿出生后即由当班护士对监护人全面讲解《温馨提示》的内容并做行为示范。让监护人了解其内容后签全名,并收回归入病历;下一班护士进行指导和巩固,了解监护人对告知内容的认识和施行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督促落实并给予指导。护理告知的注意事项:告知内容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与院方及医生的意见相一致;根据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采用能够让监护人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将告知内容有效地传达给监护人。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使用:护理记录可为“举证”提供客观的法律依据。①护理记录单的格式和内容:楣栏为产妇姓名、科室、病房号、床号、住院病历号,楣栏下为表格,表格第一项为日期,依次为时间、面色、体温、呼吸、体重、皮肤、脐部、喂养情况、大小便次数、暖箱温度、护理观察及措施、效果、护士签名。左下角注有可用符号记录的项目。②记录的方法:护士到病房观察护理新生儿后及时记录,有相应符号的项目在相应栏内填写相应的符号,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哺乳、大小便的频次,喂配方奶的新生儿,记录每次哺乳量,单位用ml表示。健康宣教、安全知识宣教、护理措施及效果记录于相应的栏内。

效果

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专科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改善了护患关系,突出了专科特点,为新生儿的安全护理提供了保障。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O月一2o10年10月,我院出生新生儿290例,其中男婴154例,女婴136例,新生儿出生后住院天数为3d-7d,平均为4.

    1.2方法

    个别指导,集体讲解,发放书面材料。

    2、指导内容

    2.1新生儿要注意保暖。新生儿的衣服应以棉质、柔软、轻便、保暖为宜;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脚,要保持脚的温暖,但不能过热,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调整新生儿的衣服。

    2.2坚持纯母乳喂养4个月一6个月,因母乳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方便、温度适宜,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如奶水不足,产妇可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汤类饮食,并增加新生儿的吸吮次数,促进乳汁的分泌。

    2.3沐浴及脐部的处理。沐浴时,先将新生儿头部用温水湿润,再将新生儿专用的洗发液倒在手上搓一下,然后轻揉在新生儿的头上,再用清水洗净,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时不要浸湿新生儿的脐部,如不小心将脐部浸湿,可用O.5%的碘伏棉签消毒脐部,如脐部有渗液,需每天用0.5%的碘伏棉签消毒脐部2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防止感染。

    2.4臀部护理。新生儿最好使用棉质的尿布为宜,一经尿湿或被大便污染要及时更换,并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然后再涂擦少许的尿湿粉或爽身粉。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在每次清洗后可涂上少许的油性膏剂(如凡士林)等,这样尿液不易刺激皮肤。

    2.5有时新生儿啼哭不休,也不吃奶,这时妈妈首先要看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污染,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并清洗,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的松紧是否合适,有无系带过紧或缠绕在新生儿的某个部位,再看看新生儿是否过冷或过热。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上述方法均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2.6有些新生儿睡眠时间很短,一会儿就要吃,这可能是新生儿一次没有吃饱;新生儿吃奶时比较用力,中途会将含在嘴里休息一会儿,这时有些妈妈以为孩子已吃饱了,其实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半小时左右,如中途休息时间过长,可轻揉新生儿的耳垂,如果吃饱了,这时新生儿就不再吃了。

    2.7有些新生儿易溢奶,每次喂奶后让新生儿伏在妈妈的肩部,然后轻叩新生儿的背部,以排出胃内的空气。一旦发现溢奶,应立即将新生儿侧卧,清除口腔内的奶水,不要将新生儿抱起,以免溢出的奶水流人气管,引起呛咳,重者可能引起窒息;平时要将新生儿睡在妈妈的视线范围内,防止溢奶时不被发现而引发严重后果。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缺失;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新生儿机体各系统器官均尚未发育成熟,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极为低下,抵抗力差,容易遭受细菌病毒侵袭,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群体[1] 。另外有研究表明,护理缺失也是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2]。因此临床应重视新生儿护理工作。笔者以本院收治的18例发生院内感染新生儿患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和分析护理缺失所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避免和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共收治住院新生儿521例。其中发生医院1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45%(18/521)。入选患儿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临床诊断标准。以18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婴11 例,女7 例,日龄1~10d,平均日龄为(4.39±0.24)d。

1.2方法在我院医务科和感染科共同参与下,依照相关规定详细制订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监测表,表格内容明确各项监测项目,定期汇总监测结果,填写新生儿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卡,并做好记录[3]。回顾性方法分析住院新生儿的病历资料,以此方法判断出共发生18例新生儿院内感染。分析18例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感染部位及和护理缺失有关的原因。

1.3评价方法院内感染的评价标准:血培养试验阳性;X线提示肺部感染;经实验室检查,BBC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部位分析18例新生儿院内感染中,最常见的部位是呼吸道感染(38.89%),其次分别为胃肠道感染(22.22%)、皮肤、口腔感染(16.67%)、眼部感染(5.56%),见表1。

2.2护理缺失所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18例发生院内感染中,最严重的是新生儿病房未细化分区(38.89%),其次新生儿病房相当封闭,空气不流通,导致交叉感染(27.78%),医护人员手消毒不严、细菌通过手传染新生儿、无菌操作不严、部分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不彻底、静脉穿刺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护理人员存在传染性疾病,直接感染新生也是诱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见表2。

3讨论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感染,是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生与原发疾病无关的感染。医院人口密度大,细菌存在多,患者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医院感染现象[5]。新生儿因为自身机体免疫系不完善,抵抗力低,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群体;新生儿住院环境特殊,可因护理缺失导致医院感染。

本研究中,共选取521例住院新生儿作为调查,其中18例符合新生儿院内感染标准,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45%。护理缺失是导致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病房未实行分区,在同一个病房内同时混住着患有各种不同原发性疾病的新生儿,增加了新生儿发生医源叉感染的机会;新生儿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空间相对独立,空气流通差,新生儿床间距较小,极易发生呼吸道交叉感染;部分医护人员防范意识差,接触新生儿前未按标准消毒双手,导致在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造成手污染;无菌操作不严格,部分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不彻底,在进行新生儿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时,将病原菌带人患儿体内。

针对以上护理缺失因素,本院详细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措施如下:①规范医疗行为,重视新生儿院内感染。建立、健全和完善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制度,加强消毒隔离[6]。组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学习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定期进行新生儿无菌操作培训,提高全科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从源头彻底消灭新生儿院内感染。②改善新生儿住院环境,对新生儿病房进行细化分区,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潜在因素。定时通风,保证新生儿病房空气质量,杜绝潜在污染源。③提高无菌观念,在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护理人员应提高护理技术,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保持新生儿皮肤黏膜完整性,降低污染发生的几率。重视洗手,杜绝手污染[7]。接触新生儿的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标准洗手、更衣、换专用鞋子等。④加大新生儿病房人手编制,有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暂时调岗,减少传染源,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因护理缺失因素导致的新生儿院内感染人数较多,医院应加强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关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临床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缺失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和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保障新生儿健康及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琴,冯占春.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2):41-423.

[2]叶爱彬,罗淑媚,范杏娇.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153-154.

[3]李健红.护理缺失所致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07:823-824.

[4]邹菊梅.基层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45-146.

[5]姜美青,琚爱菊.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98.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 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 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 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其它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 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 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 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继敏,胥素平.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7-15

[6] 李自美.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