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

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

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范文第1篇

(一)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急剧萎缩

在科学技术并未如此先进的时代,人们生活的节奏属于一种缓慢悠闲的状态,那个时候人们的娱乐方式大多来自于民间艺术,空闲时候聚众去看剧团演出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情。民间也有大量的以演出来传播文化的民间剧团,但是现今社会生活节奏的转变,使剧团的生存面临强大的压力,几乎很少的现代人愿意浪费工作后难得的闲暇去看剧团演出,剧团失去了观众,甚至连生计的维持都变得尤其困难,更别提其他的了,所以有很多的演员都不愿意继续演出下去,各种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难题,甚至有的已经濒临灭绝。

(二)很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很多的民间艺术都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结果,凝聚了大多数人的智慧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必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比如吴村鱼灯等民间艺术的继承人已经年过古稀,世代相传的技艺找不到适当的继承人,即将濒临灭绝。与此同时,社会上的民间艺术行业也都萎靡不振停滞不前。

(三)建设和开发新城市,破坏了民间艺术资源

长久流传下来的民间文化除了戏剧等非物质性遗产之外,还有类似于皮影戏,雕塑之类的有形物质性遗产。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对这类文化的不重视,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对一些类似于根雕,石雕等的破坏,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还有部分被利益冲昏头脑的商人利用民间艺术来谋取钱财,破坏了民间艺术的价值。

(四)缺乏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管理

就目前而言,整个社会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树立起保护民间艺术、保护文化财产的意识,同时,民间艺术的管理部门也受到经费等客观原因的限制,不能及时有效的对民间艺术实施保护措施,也不能利用现如今社会的现今手段来维护民间艺术,因此,这些部门只能对民间艺术的逐渐消亡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对民间艺术的开发上也存在着各种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民间艺术的后续进步成为难题。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历经时间的洗礼最终形成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可以说时代的精华在民间艺术的灵魂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优秀的时代会孕育出优秀的作品,同时优秀的作品必有一个优秀的时代作为背景的原因。但是,纵观现实,民间文化没落消亡的现状触目惊心,所以,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号召全社会都形成民间艺术的意识,同时建立起民间艺术会消亡的危机感。

二、民间艺术的发展对策

(一)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计划

从现实出发,站在民间艺术的角度,有关的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用专业的方式对民间艺术进行系统全面的档案统计,并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各级政府也要给予全面有力的支持,正确的保护民间艺术,使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

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民间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刻意的为民间艺术培养优秀的继承人,另外,针对一些面临灭绝的民间艺术,要实行全面的保护,使他们得到有效的保存,鼓励年轻人从事民族艺术的行业,为民族艺术注入强有力的新鲜的血液,为民族艺术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保护、改善民间艺术文化的生存环境

对民间艺术实施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与此同时,还要培养民间艺术的抗打击能力,即寻找民间艺术在当代社会立稳脚跟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创新,但是,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创新,在创新的同时,还要保留民间文化的根本。不要单纯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只有具有民间艺术最本真意义的创新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只有不断的探索民间艺术的改进方法,才能够使民间艺术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

(四)树立全民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

众所周知,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人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结晶,所以,号召全民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以全民为基础,对民族文化进行宣传教育,使全民都充分了解到民间艺术的内涵,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在社会上形成全民学习民间艺术的热潮。

三、总结

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湘西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

湘西民间艺术,是生活在湘西这块神秘地域的湘西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集体创造的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展示湘西历史文化的内涵和渊源,湘西民间艺术蕴含着湘西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湘西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同时与各民族的文化感情、群体认同具有密切的联系,是湘西各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

独特的社会环境,独特的民族生活方式,独特古朴的民风民俗,孕育了独特的湘西民间艺术。湘西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蕴藏深厚覆盖面广,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富于幻想和热情,保留着厚重的巫风文化印记。它为中国民族艺术传统提供了新的艺术元素,反映了湘西人民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民族心理素质,表现了勤劳勇敢的湘西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憧憬。在历史的长河中,湘西土家苗汉各个民族的艺术元素互动互渗,交融整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湘西民间艺术,直接展示了湘西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特质,是湘西人精神风貌和聪明才智的具体观照。

一、湘西民间艺术的现状

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古老多姿的湘西民间艺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和忧虑。财政贫困导致保护机制的脆弱,传统手工艺生存环境形势严峻;一些优秀的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等文化遗产在逐渐消亡。许许多多我们曾经朝夕相处、司空见惯的东西,悄然随风而逝。例如在五代时,土家织锦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以工艺织法独特及图案纹样的原生性而闻名全国,但是其采用原始织机手工而成,不能与现代机器生产竞争,随着大师们的相继作古,已渐失原有品位和魅力。

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且又特殊的工程,需要各个地区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敢于创新,走出一条有特色且符合本地区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子。通过考察湘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可以看出湘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宣传,但是对全民而言,其保护理念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除了在城市里做宣传、电视里做讲座、大街上挂横幅、贴标语,还必须深入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去,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近距离的为民众做宣传,调动广大民众切实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来。

2、现代文明的冲击。在社会现代化的今天,物质文明所产生的力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对人类的生活观念以及认知态度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更加突出。湘西地处湘鄂渝黔边区,生产落后,经济欠发达,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以经济为本位的思想很快占据主导思想,古老的民间艺术文化遗产难以在现代市场行为中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因此,这些民间艺术文化遗产渐渐地被冷落或遗忘。同时,随着湘西地区社会发展、民族融合以及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等各种因素,使得很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现象遭到冲击。由于失去了原有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社会环境,很多民间艺术文化遗产慢慢地趋于频危、走向消亡。

3、艺术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个性、民族精神、审美习惯等“活”的显现,其最大特点就是不脱离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它总是依托于人本身,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耳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延续,因此,对“人”的保护尤为重要。湘西民间艺人或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而现今年轻人为个人前途或生计在外奔波,很少有人安心留在家里学技艺。因此,如何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来学习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4、大量民间艺术的珍贵实物和资料惨遭损毁。因为缺乏民间和民俗文化保护机构,缺乏对民俗和民间文化市场的管理,大量民间艺术的珍贵实物和历史资料流失到域外甚至境外。一些散落在民间的珍贵遗产,由于保护不力或保护方法不当造成破坏、濒危甚至灭绝。一些独特的民间习俗和民俗事象,因受到当地风俗的同化和影响,也在慢慢淡化中走向逐步湮灭。

二、湘西民间艺术的发展对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特别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这些措施实质上就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种文化样式的保护并不仅仅是对这种文化的被动维护,它需要保护者在观念与行动上真正做到对这种文化的认同与接受。如何保护和传承湘西土家族民间艺术文化遗产,发展与创新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无疑是当代人必须担负起的重任。

1、提高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就是保持整个中华文明的完整性、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有了这样的意识和价值观念,我们还当以理性的态度,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作为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湘西各级政府作为实施保护工作的主体,除了要加大对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财政投入、建立相关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工作外,还必须积极开展对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传播、教学和宣传展示等,以提高社会公众对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2、将民间艺术文化纳入教育体系。教育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效的手段。教育本身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国民可以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伟大,并以此为荣,从而在内心树立起对民间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念。首先在湘西的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开设相关的民间艺术专业,建立民族民间艺术工作室,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民艺宣传、表演活动,加强全民的参与、保护意识。另外在湘西的高等院校开设民间艺术研究专业,从学术理论的高度去对湘西的民间艺术进行保护与传承,大量出版发行介绍民间艺术的书籍,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民众从横向和纵向全面地了解湘西的民间艺术资源。通过学校教育使国民从小接受民间艺术文化的熏陶,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形态,在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3、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人队伍建设。对濒临失传、又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绝技、绝艺、绝活,要采取重点扶持政策,鼓励带徒授艺,使民间绝技后继有人,同时组织人员进行记录、整理,尽快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间艺术的资料留存下来;对长期从事优秀民间艺术制作、表演,形成风格、自成流派、有成就者,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引导年轻人学习民间艺术,培养下一代传承人;要创造条件,促使民族民间艺术进学校、进课堂,在中小学倡导成立兴趣班,建立民间艺术传承、保护、研究的骨干队伍,促进各种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4、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形式抢救濒危项目。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艺术,我们不仅仅要尽可能完整地收集其相关的文献资料记载,而且必须实地挖掘调查,将大量的文本资料和图像资料予以系统的整理、归档。特别对于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收藏其实物是往往不够的,必须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手段,采访民间老艺人,用声像的形式予以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保存下来,并建立档案库。

5、正确处理好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依赖于不同的生存环境,离开了这个生存环境它就要变种,因此我们在保护民间艺术时,必须开展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建设;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挖掘一批文化艺术资源,参与到旅游和经济活动中去,走边保护边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创新农村文化活动载体,经常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及参与面广、影响深刻的节庆活动。

6、推动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民间艺术在当代要生存,不能仅靠保护,必须推动其创新发展。一方面我们继承民间艺术的形式和技艺,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加以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对民间艺术的材料、形式、制作工艺进行探索,使其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开发出新的形式,从而将保护与传承发展相结合。

保护与传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是湘西各族人民赖以确立独特身份的综合工程,只有真正继承并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保持住中国自己的特色,才能够立足于现代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湘西民间艺术必定会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其前景也必定灿烂辉煌。随着时代快速向前发展,它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将会越显突出,我们应与时俱进,举全湘西之力把这项宏伟的、具有使命意义的工作推向深入。(责任编辑文键)

参考文献:

[1]舒鑫.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研究.美术教育研究,1994-2012

[2]王文广.论湘西民间美术个性的保持.装饰,2006(8)

[3]谭建斌.论湘西地区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艺海,2010(10)

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范文第3篇

随着当前全国乃至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河北在保护与传承民间艺术方面也作了许多工作,目前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归纳。一方面对河北民间艺术著书论述,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保护和发展的探析与思考。事实上,民间艺术多为活动的、视觉的艺术,应根据其自身特性,积极探寻更为直观、生动的保护措施;其二兴建了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和产业园。如衡水内画博物馆、蔚县剪纸博物馆、省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北戴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然而我们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除了采用这种静态的展示外,还应努力寻求一种更为生动、有效的传播方式;其三是民间艺术网的建立。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初步展开,如河北工艺美术网、中国武强年画网等。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这些网站主要采用信息与静态的网页制作,访问流量还比较低,没有达到网络所应具备的传播速度。

相较而言,用影视动画的方式进行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上述缺憾。影视动画能够以更为生动、直观的形态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重点探讨利用影视动画技术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的有效途径。

一、动画片与河北民间艺术的保护

1.制作民间艺术风格动画片的意义

动画片是一种电影语言、视听语言。动画片中的动画语言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不同,它主要凭借视觉图像传递文化信息,能较为轻松地跨越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语言文字的障碍,易读易懂,可以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进行传播和交流。所以,动画片是普及大众文化教育的最佳传播方式,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动画片以“寓教于乐”为追求,其教育意义远大于单纯的说教。动画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其播放的内容自然且充满乐趣,以动画片形式传播民间艺术,能做到深入浅出,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民间艺术内外兼修的回味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对于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弘扬与传播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制作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动画片,不仅是民间艺术本身普及推广的需要,同时也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中国有许多吸收民间艺术元素并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象的动画片,如《猪八戒吃西瓜》,采用了民间剪纸艺术样式;《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四大天王等造型设计,也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民间年画、剪纸的形式风格,这些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动画片,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本民族灿烂多彩的文化艺术。影视动画表现丰富的民间艺术,使其通过动画片传递到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具有河北民间艺术风格动画片的制作

2007年,河北科技大学动画系独立创作了一部动画短片《武强年画传奇》,动画片中的幼童人物造型就来自于武强年画中的《六子争头》。在选择年画中的艺术造型进行设计变化,体现民间文化艺术方面,我们进行了一次大胆、有益的尝试。

动画片在形象设计上,采借武强年画中的造型、用线以及色彩特点,设计出来的动画形象具有鲜明的年画特色。角色设计借鉴武强年画人物夸张的头部,重点表现眼睛的造型特点。在色彩搭配上采借武强年画以红、黄、蓝、黑白为基调,产生色彩鲜艳且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色彩。在造型用线上强调武强年画粗犷奔放,挺拔疏落的特点。具有武强年画风格的角色造型展现在动画片当中,使观众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加深了对年画的感知,在不知不觉中也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民族精髓蕴涵在动画作品之中,动画创作必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具有民俗特色的动画片也彰显了民族民间文化及其艺术形式。

二、影视动画与民间艺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1.数字博物馆对民间艺术保护的意义

传统的博物馆是把民间艺术作品放进博物馆、展览室中,让观众透过玻璃窗去了解。这种做法虽然在民间艺术的普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静态的展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民间艺术的活态性。如果我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整合资源丰富的民间艺术,利用影视动画技术全面生动地展示民间艺术文化遗产,那么观众会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艺术瑰宝。

目前,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民间艺术数字博物馆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如云南省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中,设有纳西族东巴画自动浏览数据库;自贡市图书馆地方文化数据库中,建立了富顺豆花工艺流程,为学习和研究地方民间艺术的制作提供了大量的可视性资料。河北省图书馆也可在当地档案馆、艺术馆、博物馆等知识机构及有关专家、传承人等的协助下,建立河北民间艺术的专题数据库,利用三维动画展示技术实现对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使用等存在方式进行数字化信息存储与再现。

2.利用三维动画展示技术再现民间艺术的存在状态三维动画展示技术是计算机对真实环境进行模拟仿真的一种技术。操作者进入这个环境后,能够操纵场景中的虚拟对象实现人机交互。有时文字语言很难将一系列民间技艺完整地记录下来,如果利用此种技术,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模拟民间艺术的工艺制作流程,可以生动、完整地展示其具体内容。三维动画展示技术以独特、鲜活的方式对民间艺术信息进行整理、收集和记录,可以达到理想的展示要求与保真效果,能更安全、更长久、更逼真地保存这些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民间艺术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对这些传统民间艺术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与保护。数字博物馆通过虚拟展示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以及制作工艺,能够使参观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内涵及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如在虚拟武强年画工艺制作流程游览中,观众可以欣赏一整套年画制作的程序,还可以尝试亲手操作,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体会民间艺术的真谛。利用三维动画展示技术,使观众融入到了民间艺术的创作之中,缩短了人们与民间艺术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民众对该艺术形式的了解,在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对该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播。

三、网络动画与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播

1.网络动画传播民间艺术的意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迅速转变,在互联网时代,为了传承和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势必将建立起自己全新的生存方式及精神风貌。

网络动画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与播放的动画片。网络动画具有极强的娱乐性,易于青少年接受。网络动画片《小破孩》自面世以来曾多次获得大奖,《小破孩》中的动漫形象设计就注意借鉴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景阳冈》中的老虎造型就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元素进行创造的。目前《小破孩》在网络上已成为中国人气最高、最受网民喜爱的网络动画之一。事实证明,好的网络动画作品,可以帮助青少年愉快地接受民族文化,增进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喜爱,进而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效果。

2.具有传统民间艺术特色的网络动画片制作

网络动画强调个人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所以创作者在制作网络动画时,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具有天性好动的特点,仅仅作为观众观看,并不能最大限度的引起他们对网络动画的兴趣。因此,在以传统民间艺术为元素进行网络动画创作中,要加入大量的互动环节,如互动游戏、智力问答等等,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

对于河北民间艺术来说,充分挖掘不同民间艺术的特色,制作网络动漫、新媒体传播动画短片等适合在网络上传播的创意文化产品,将是未来有待开拓的重要领域。目前,河北一些民间艺术已经纷纷着手制作网络动画,如武强年画博物馆与河北玛雅影视公司签署了开发武强年画网络动漫项目,实现网络动漫宣传,武强年画必将注入新鲜活力并以崭新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3.利用网络动画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播

目前,从网络跟踪调查来看,河北民间艺术网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在民间艺术信息表现形式上多为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缺乏创意和互动,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使得这些信息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传播效果不佳。

为了使网站内容更丰富、网页的表现手法更富创意、更具互动性、特色更鲜明,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动画(Flas)制作网络广告、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等文化产品。Flas打破了原有网页“文本+图片”的信息表达模式,使其具有动态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效果,满足了网络观众多元化的需求。

结论

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状前景高密三绝挽救与保护

我国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底蕴丰富,是我国文化与艺术的巨大宝库。他蕴藏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涉及面广,主要有绘画类,如年画、版画、农民画、灯笼画等;雕塑类,如泥塑、面塑、石雕等;玩具类,如泥玩具、纸玩具、陶瓷玩具等;刺绣染织类,如蜡染、土布印染、刺绣等;服饰类,如民族服饰、嫁衣、绣花鞋垫等;家具器皿类,如日用陶瓷、木器、竹器、漆器等;编织类,如草编、竹编、柳条编等,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把民间美术视为珍贵的艺术遗产,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但是,在经济和生产的不断冲击下,人民的思想不断的开放,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发生了变化,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在不断降低,并且刚开始,这一现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今天民间美术消亡的速度不断加快,前景不容乐观。Www.133229.cOM近年来,随着人们不断清醒地认识到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和当前处境,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又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热点,各种保护措施与制度都被重视起来。然而,我国的民间美术现在的发展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该如何来保护和传承呢?下面我以高密三绝为例来探讨一下。

山东省的高密县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在这里,不仅民间艺术的品类繁多,而且有可以冠绝的特技,其中扑灰年画、剪纸和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

一、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同现代年画的不同,在于其工艺过程和工料,制作扑灰年画,作者用柳枝炭条作笔,先在画纸上起轮廓,然后用这张画纸在其它画纸上面扑印,扑后的画稿与原稿完全对称相同,这种工艺,一般可以使一稿扑数张。高密扑灰年画的这种独特工艺过程在全国年画中独树一帜。高密年画不仅工艺过程独特,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着色浓重,色彩艳丽,形象富有动感,线条豪放流畅,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多为胖耳大腮,但眉眼巧画不失隽秀感。

高密扑灰年画从明代产生以来,经过许多杰出画师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年画中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画种。但是,由于后世人们过于看重它的商品性质而忽视它的艺术品性,不能在继续创新,而只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生产,再加上新的年画品种的冲击,扑灰年画终于不能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走向了消亡。这是历史的遗憾,但是,高密扑灰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品类,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

二、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是“高密三绝”第二,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民间艺术种类。在中国,剪纸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剪纸不像其它艺术品类,有许多繁难的工序和特殊的材料,只是用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纸,剪出各种题材和花样的艺术品。在普及于全国的剪纸艺术中,高密剪纸称“绝”,主要取决于它所表现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别样。

三、聂家庄泥塑

被称为高密“三绝”之一的聂家庄泥塑是聂家庄生产的泥玩具。据聂氏家谱记载,从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进行销售谋生开始,便有人跟着仿效。到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捏泥玩,而且开始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清朝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前不会动、不会叫、不会斗趣的“呆”玩艺,此时演化为会动、会叫、会斗趣的活玩艺,出现了叫虎、叫狮、叫猴、叫鸡等声形并茂,形象较为完美的艺术品。建国初期,聂家庄泥塑发展到50多个品种,行销全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

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间文化 艺术遗产 管理系统

民间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民间的知识、文化、语言、风俗、音乐、礼仪、建筑等艺术形式,属于精神消费产业的范畴。到目前为止,除了在某个地区对于某个民间艺术采取被动的管理与保护之外,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还是一个放任自流的状况。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需要对其中的每个要素进行研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1、我国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的现状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间文化艺术更是丰富多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间文化艺术工作者在收集、整理、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在传承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随着民间老艺人的年龄不断增长,一些艺人已经相继离世。因为没有健全的传承培养管理体系,一些民间文化艺术在逐渐的消失。比如:民间的多版套色画布、木版年画等艺术,由于老一代人的离世,又没有继承者来发扬光大,都有可能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其次,整体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藏管理也不到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就陕西省来说,十一个市区当中只有宝鸡市馆中收藏有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而藏品比较丰富、品种较全的是省艺术馆。再次,缺少专业的民间表演艺术的研究工作者。在我国的很多艺术馆中,60%以上的艺术馆都没有专业的表演艺术研究人员。由于缺少专业人员进行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的发展处在顺其自然的状态。

2、我国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系统的构建

根据我国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放任自流的自然状态不能对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有效的抢救、保护、利用。随着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热潮一波高过一波,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工作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由于民间文化艺术管理是个综合性系统,所以要对系统各个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构建民间文化艺术管理系统的框架主要包括六个要素: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化。要把这六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整个管理系统的优化。

2.1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目标

建立在综合系统基础上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把我国所有的民间文化艺术管理活动都包含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就是在有关部门的战略指导下进行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对于不同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根据其具体生存特点的不同,在相关部门大的管理框架之下,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计划。比如,对于不可再生的艺术遗产怎么保护,对于一些民间创造艺术应该怎样推动其发展等等。

从整个管理的框架来看,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目标不仅仅是一个大的综合目标,还分为很多个小的目标系统,从而构成一个个的目标体系。这就需要在制定战略目标的时候,对于各个遗产管理的不同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出来的管理目标更加实用。

2.2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化管理是整个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工作进行的前提。进行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使得管理活动规范、有序。但是事实上,可以作为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参考的法律相对缺失,在民间文化建设上没有足够的法律规范。法律的不完善就会导致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管理工作不到位。所以,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

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之内,具有关联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就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精神世界,把精神方面的利益放在最前面,遵循宽容性原则,有利于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创新,从而产生经济功能。于此同时,还有注意不可再生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要根据其特性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开发的时候要以不破坏其资源为前提条件。

2.3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组织

进行合理有效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就要有合适的组织来实施管理措施,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就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来说,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相对比较分散,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逐渐的趋向产业化和综合化,所以,传统的管理机制已经成了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发展中的障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要不断的强调监督和检查的功能,从而保证民间文化艺术产业能够协调发展。所以,对于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组织来说,现行的文化机构以及事业管理部门可以重新进行精简,对于那些传统管理机制没有到位的地方进行改进,加强盲区管理,增加相应的管理机构,使民间文化艺术遗传管理机构更加的系统化。对于文化资源管理进行统一的配置,提高各个相关部门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功能。

2.4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方法

建立系统化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就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去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系统思维方法是一种相对科学的管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要建立总的目标框架,在这个总的目标中逐个分析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不能跟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传统的管理方式只是单纯的计算经济效益,还有的是计算生存风险等,考虑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要对各个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分类、评价,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采取模型技术,从而把人为的干扰因素排除在外,这样才能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2.5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信息系统

合理有效的管理来自于系统的应用,只有良好的信息系统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在对我国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系统化管理的时候,要认识的进行信息的收集,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信息网络。除了整理我国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现状信息,还要在认真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传管理的理论,为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2.6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文化

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是在民间流传的,属于大众化的艺术创作,它的发展需要发动公众的力量。因此在进行面见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的时候,要不断加强民俗文化的建设,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于民间艺术的认可度,营造生发民族文化认识的人文化境。管理文化的形成,要把重点放在建设和引导的力度上,制定出民间艺术管理规划,营造其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把民俗融入百姓的生活。同时利用现代化媒体对民间文化艺术进行宣传,增大其在公众审美模式中的影响力。除此之外,要积极的培养传承民间文化的人才,可以举办培训班,也可以鼓励民间老艺人招收徒弟,相关部门要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措施,建立专家队伍监督实施。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了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民间文化艺术遗传管理系统,对于系统中的要素进行逐个的分析、研究,为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民间文化艺术遗传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翟红霞, 李敏.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 2) : 60- 65.

[2]胡攀.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文化消费需求[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0( 3) : 97-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