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阅读教学;现代文;提升途径

现代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目前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很多不足之处制约着其发展。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缺乏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上多下功夫,来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成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阅读量不足

在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阅读量偏低。由于中国教育现状的原因,学生目前普遍学业负担偏重,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爱好。过多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大量的习题中度过,无暇在课外阅读上花费太多精力。现代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依赖于阅读量的提高,而学生阅读量不足是目前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差的根本原因。

2.课堂阅读效率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阅读效率往往非常低下,主要因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机械被动地进行知识的接受,这样的授课方式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课堂阅读效率。另外,学生预习的不到位也会影响课堂的阅读效率,没有进行良好的预习导致学生对课文没有全面的理解,更无法进行课文内容更深入的理解。此外,课堂师生配合不佳也导致课堂上师生无法顺利进行思维上的交流,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生阅读兴趣低

现在我们正身处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当中,“快餐文化”、网络文学等文学形式充斥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中。传统名著与现代文学经典在学生中没有很高的吸引力,学生更倾向于在电脑上进行各种资料的检索,信息时代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比对学习的兴趣更高,而且教师布置的读后感等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便利的互联网来快速地查到资源,应付老师。这些都是导致学生目前没有阅读兴趣的重要原因。

4.教学缺乏系统性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转向对学生认识、理解、分析和鉴赏文章能力的培养,但这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有些教师为了迎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忽视了现代文阅读教学系统性的重要性,将系统的教材内容抛弃而以课外材料为主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不能从基础上提升阅读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途径探索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水平首先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要先从课内阅读入手,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认知以及鉴赏分析能力,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内阅读完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来对课内阅读进行补充和巩固。课内课外阅读进行有机的结合,坚持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为主、课外阅读材料为辅的宗旨,在系统性教学的前提下,合理地向同学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目,以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巩固与提高。学校还应适当增加各种软硬件的建设,建设一个完善的学生阅读平台。

2.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学生的课堂学习占据着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因此提高课堂阅读效率对于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影响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效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提前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准备,并结合当前学生阅读水平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课堂上师生要进行充分的思维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3.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决定着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丢弃没有价值的垃圾文学而将阅读兴趣放在严谨文学上,多读经典文学名著,既能提高阅读能力,又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对促进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人、事、自然、社会等提高关注,并总结记录,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形成学生自己的文学见解。

4.提高学生答题技巧

虽然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当前的教育仍然无法脱离应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解题技巧进行培养与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体内容,从整体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感情。还要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整体脉络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分层理解。还要鼓励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斟酌语言,认真组织答案,在现代文阅读原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不要脱离原文。

三、结语

总之,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提升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可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并对当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与不断探索,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以及语文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薇.新课标下现代文阅读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李位.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3年06期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 阅读 教学

一、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个人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力求认识倾向,带有情感的色彩,促使人们顽强地追求、探索、愉快而积极地学习。如果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将会产生源源不断阅读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对知识主动学习的姿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情景,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导探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使他们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二、重视情感因素,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情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因素之一。每篇课文,特别是那些情文并茂的好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真挚浓烈的感情。论文格式,阅读教学。论文格式,阅读教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文章感情的传导者。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有所知,又要让学生有所感,才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现语文育人的目标。

三、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读”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 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

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

四、掌握阅读方法

首先选择阅读材料,阅读面要广泛,学生的个性、情趣差别都很大,应该鼓励他们自选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教学参考书、文学名著、科普性知识读物等,在学生阅读书籍的源头把好关,学生慢慢就会养成在阅读中“雅俗共赏”,真正“博览群书”的习惯。

其次,教学生学会用圈点批注法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用好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

再次,教会学生学会用精读、略读、朗读、默读、速读等阅读方法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以及阅读的目的,应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五、倡导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1.三点互击

“三点”指重点难点疑点。因为“三点”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文化信息,可供发挥的余地甚广,由此可自由驰骋,上下古今,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个性飞扬。

①突击重点。对文本的重点出重拳,用重力,聚众智。如《荷塘月色》“语言技巧”是学习重点。其技巧究竟“巧”在何处?一是比喻,二是通感,三是叠词。如写月光下荷花的姿态,不同文化素养的学生就可能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又会有大致相同的审美趣味。

②直击难点。难点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难,阅读中更易见出个性。“阅读,就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对课文难点的解读,宜采取“见仁见智”的辨析,允许学生课堂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抒发胸臆,评头论足,激情共鸣。

③撞击疑点。造成可疑之点的因素很多,或是文本本身的隐晦艰涩,或是传统解说的已成定论,或是专家学者的个人识见。直面文本,在疑点处生疑,“山重水复疑无路”之中,尚可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如《杜鹃枝上杜鹃啼》,有人就抛出这样一个观点:文题给人的是惆怅之感呢,还是欣喜之感?所给答案为后者。

2.三方互动。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

①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才是生生互动的课堂。两人各自交换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手上还是一个苹果,两人各自交换一种思想,结果一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交换,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可充实弥补完善优化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②生师互动。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

③时空互动。即文本、文本作者和阅读主体的相互交流。文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思想、趣味和意境,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读者面对文本所存在的时空差异,从而导致代代读书人对原作作出各自不同的阐释。于是,趣味和魅力也就产生了,读者凭着自我生存环境和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征,审美趣味,直觉经验,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寻找契合点,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这一互动过程,其乐无穷。

3.三法互融。个性化思维,积累是帆,方法是舵。

①生活联系法。生活是本无字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生活走近阅读,让阅读亲近生活,阅读优化生活,生活印证阅读。阅读所激发的思维就会活,阅读的智慧就会高,阅读的价值观念就会新,新阅读带来的新生活,生命的质量就会优。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第3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性,关注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其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多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阅读教学也常常忽略阅读的本质,表现为分析教学、肢解教学和表演教学,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受,课堂常被统一化、共性化的理念和行为所统治。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教师的事,也根本不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结果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先入为主,人云亦云,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压抑。最终学生被雕琢成一个模样,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被泯灭,直至完全失去了个性发展的欲望。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何事物形成的基础都是多方面的,就个性化阅读教学而言,也是在很多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学校应该在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方向进行调整。 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每位学生的智能特性,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不能强求统一。语文能力可分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语言、领悟语言、运用语言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不仅需要语言智能,还要具备空间想象力、内省能力等。 此外,人本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个性心理学等的发展也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

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开发各类学生的阅读潜能,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呢?

首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阅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自己要学,主动去学,当学生自己想读、要读、去读,就能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而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得自己先产生兴趣,在阅读时透过语言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独特见解、深刻反思,读出作者巧妙的谋篇布局,精巧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抒发,别致的材料选择等,来感染学生。在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时,我们可以结合作家的另一部作品《我与地坛》谈了自己对于史铁生母子之情的理解,又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对亲情的体验;而临近尾声,在谈到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时,升华主题,谈及自身,此时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学生们的跃跃欲试。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多数同学认为这并不是一颗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而有位学生的发言得到了我们的嘉奖:“作者以合欢树为题应该就是为了借‘合欢’来寄托他们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憾吧,读完了课文再领会题意,让人不禁为作者感到遗憾,而我们在座的都应该要庆幸自己的幸运,我们要及时感谢和回报我们的父母啊。”能这样说证明这位学生已经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感悟作品了,并且这样的话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影响力可是远胜于教师的说教啊。果然,在随笔中有许多同学自发阅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再一次深深感悟作者对于母亲的那份爱和那份深深的歉疚、遗憾的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拥有的亲情的那份珍视,纷纷谈出了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而这一点正是平常被大家所忽略的。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阅读的自主性。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第4篇

一、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都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很狭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上应听不到指责声,感受不到压抑感。哪怕学生得出的是不正确的结论,教师都应满腔热情地予以引导和纠正,切忌生硬否定甚至讽刺,以免泯灭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比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时,课前可以设计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近月球”:(1)关于月亮的传统故事你知道哪些?(2)有关月亮的成语、对联、诗词名句你知道多少?(3)月球上的环境和我们地球一样吗?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4)人类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我们国家的登月计划叫什么?(5)你认为人类该如何开发利用月球?这些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查找资料、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有了探究兴趣,就能达到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进行迁移性、发散性的多角度的探究的阅读效果。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情境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情景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利用情景教学,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驰骋想象,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章。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优美的散文、古诗可配以乐器、图画,说明文设置电子课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学习课文《贝多芬》可以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领悟“命运在敲门”的韵味;学习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可以唱国歌,体验爱国情怀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把握和体会。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高原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因擂鼓那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而兴奋,为安塞腰鼓而深深震撼。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学习愉悦感。

三、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林清玄的《光之香》,先让学生从这三篇文中找出共性,它们都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语言都很优美。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叙事性的散文是通过事件直接抒发感情的,抒情性散文是通过象征意义的手法表达感情的,哲理性散文语言意味深长,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不同特点以后,再从课外寻找相关散文阅读进行比较。此外,我还将相同或相近主旨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比较,如:杜甫《春望》与张岱《湖心亭看雪》,同样是“悲”,杜甫表现出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而张岱更多的是面对历史走向的无奈。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思维训练,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离不开语言,因此思维训练必须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新的语文标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

1、扩大阅读量。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读书的感受写下来,并摘录精彩的词句。

2、注重独立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第5篇

一、阅读方法

有效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教学。一般阅读方法包括:精读、略读、选读、品读、朗诵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些阅读方法的含义,并让其指导学生的阅读方式。以下对精读和略读进行简单介绍:

所谓的精读是指学生深入细致的研读。在阅读过程中,要细读多思,反复捉摸,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精读有助于学生深切体会阅读文本中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这样在掌握文本大意的同时,也可以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这样才能在保质保量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编委精心筛选的,每篇文章的设计都对学生有着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教育意义。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文本所包含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在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例如:学生在阅读“冬天,请不要砍树”时,让学生明白困难和挫折是一时的,只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挺直腰板,坚持一下,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转机。在阅读“与妻书”时,让学生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让学生体会林觉民在对爱妻与爱国两难全中做出的艰难决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

对于高职学生,他们除了要学习基本的知识以外,还要掌握自己本专业的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若是想要对本专业知识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想要熟练的应用专业知识单靠专业课本中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本

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课内阅读无法替代的,因为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无限的。而且新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本的同时,扩展视野,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我们要倡导自主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拓展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国内的著作(《平凡的世界》《史记》《后汉书》《红楼梦》《围城》《边城》等等),还可以推荐一些外国文学作品(《红与黑》《战争与和平》《乌托邦》《羊脂球》等等),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四、借助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有人曾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能消化。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思考,带着目的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增加阅读面,还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积累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增加作文的亮点,提高作文的写作质量。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的功能,让学生在提高素质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从而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让学生体会文章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法,体会作者是如何用语言反应人物性格的等等。在体会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描写人物的手法,并将之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提高写作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