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 智能图书馆
随着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步变革与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词语逐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一词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成为图书馆界科研探讨的中心词汇,虽然没有人给出最专业的名词定义,但是众多学者都从自有角度出发,对智慧图书馆进行相关解读。各大城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地引领自身由数字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进军。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在百度百科里,“智慧”一词指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括感知、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决定等多种能力,可以将其解释为对事物认知、应对和创新的聪明才智和应用能力。
就图书馆而言,何为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学者艾托拉在人机交互移动设备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之中,其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它能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图书和资料。
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前后,中国国内图书馆界就已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中国学者王世伟言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校、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的追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1]。
而华侨大学严栋学者则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信息系统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其认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通过物联网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的服务与管理。
不可否认,智慧图书馆已然成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及当今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最高阶段。
目前全球的智慧图书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出发都仍处于初级阶段,而高校作为国内学术领域的领军人,对于自身图书馆的革新深刻影响着高校内部及整个社会学术研究的进展,主动推动高校由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变革,将高校图书馆转变为智能、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尤为重要。
2.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及相关案例
2.1智慧图书馆的智慧管理
智慧图书馆,可以利用相关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图书馆进行智慧管理[2]:
第一,“对人员进行智慧管理”,其中包括工作人员及前来的读者,创建一张具有自己身份验证信息的一卡通,持卡入馆,可凭卡借阅、归还书籍、在馆内进行相关活动登记等,并由内置芯片将相关的人员资料、进出情况、借阅书籍等相关信息发送到图书馆内部的管理终端,自动生成相应的记录及报表。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建立依据校园卡入馆的功能和规定,但是这造成了高校以外的人员无法入馆借阅书籍,一定程度上造成知识流通受阻,因为笔者提议,可在高校图书馆外部设立一个临时办卡点,售办图书馆进入的次卡,以便外来学者及社会人士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学图书馆的海量资源。
第二,“对书刊的智慧管理”,将存有书刊信息的相关芯片植入书籍之中,建立智能读取芯片的图书架,或者使用相关数字符号对图书存放进行相应规则的编排,方便读者借阅的同时也方便对书籍的分类管理,当书籍丢失时能进行及时的追寻。通过实地考研,有些高校的图书馆藏书虽然也是依照分类存放,但相关分类的存放地书籍存放混乱,这对读者寻找书籍造成极大的不便,有些情况下尽管找到的某书仍有剩余存放在馆内,但无法找到此书究竟位于何处,造成图书馆图书的借阅不便,也给馆内工作人员带来高额的工作量。
第三,“对座位的智能管理”,图书馆占位现象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热门话题。前段时间微博热搜出现了“高校图书馆通过扫码订座防止占位”的相关新闻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欢呼好评,这其实就是一种智慧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的所有作为进行智能管理,如利用智能感应系统,当只有存放书籍而没有感应到人体存在时座位将显示“空座”,或者利用一卡通刷卡、订座的模式进行占座,存有20分钟的占座期限,20分钟之后如若人依旧没到场或者中途离去超过20分钟,座位信息将重新刷新显示为“空座”。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对图书馆内占座却不用的现象进行一定的管理与预防,极大地提升图书馆读书位置的使用量及真实使用率,在期末周时学生的复习效率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第四,“云计算的智能服务功能”,在云计算的环境中借助于无线网络,集中海量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集中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等。强大云计算功能可以让用户实现随心所欲的阅读梦想。在此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可以推出高校图书馆独有APP,对相关的消息、资源和信息等提供相应的推送,还可为用户现网络预订座位、预定书籍、提醒图书归还时间等服务。
第五,智慧图书馆将涵盖更多地智能式人性化服务,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帮助。例如在每层都设立电子帮助系统、查书系统、自主借阅书籍系统、自助打印复印设备、自动贩卖饮品系统等,除了方便读者借阅及享受图书馆所带来的服务以外,也极大地缩减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2智慧图书馆的案例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各大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再次更改及投入使用。例如以下一例(图片来源于谢芳学者的文献):
目前南京大学的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方面做出的探索值得参考[3]:“图书馆开通官方认证的微博,用以通知、购买资源的信息、数据库的使用信息、宣传图书馆等。图书馆在对读者的服务过程中,提供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对于不易获取的文献可以采取从别的图书馆借书或者扫描文献的做法。2015年5月20日,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系列服务开通,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开发的+服务:find+,mobi+,book+,pad+,subject+,papar+,mashup+等,实为高校图书馆的典范,可以多多参考和借鉴。
3.高校实现智慧图书馆新模式的时代意义
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但是远远超越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的层面,人与物的互通是智慧图书馆的最核心要素,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是智慧图书馆亘古不变的精髓和灵魂[4],更多地从服务管理、人力资源、智能惠民、环境友好着眼,是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在智能技术的支持和智能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下,智慧图书馆在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的同时,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在满足读者知识需求的前提下,让读者进一步地体会到现代信息社会下图书馆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式服务,成为再强大的搜索引擎和阅读终端都无法取代的学术殿堂。
曾有学者预言,随着电子书等终端阅读设备的崛起,传统的图书馆将会逐步走向消亡。智慧图书馆的出现不仅没有让图书馆走向消亡,反而为传统图书馆注入的新的血液及新的活力。对图书馆而言,这是一场新时代下发展理念和服务管理的创新革命。
参考文献:
[1]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6):22-28.
[2]谢芳.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06):15-20.
[3]沈奎林,邵波.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07):24-28.
[4]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一、优化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民主的校园文化
1、追求教育理想,培养学校精神。几年来,学校以“建有文化的校园,育有智慧的教师,塑有个性的学生”为办学目标。首先,加强学习,让师生了解、体会目标的丰富内涵,使这21个字牢牢印入每个师生的头脑中;其次,学校的各项工作与活动都围绕目标的落实而展开,促使师生由认同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再由实际行动内化为内在品格。经过几年的学习、理解、熏陶和实践,这样的文化和精神已经逐步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生目标,把其精神实质落到实处。
2、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和谐的制度文化氛围。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管理促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努力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举措,形成了“以人为本、自主管理、民主和谐”的制度文化。坚持制度规范加人文关爱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制度规范言行”“以情感凝聚人心”“以发展体现人文”的管理策略;形成了制度规范工作,制度化引领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
3、优化育人环境,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校园是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纽带”,文化熏陶还要让无声的校园环境说话,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近年来,学校以校为本,积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构思设置校园景点框架。努力为全校师生提供融学习、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欣赏为一体的绿色环境,使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成为富有哲理的教育诗篇,使校园成为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空间。同时充分发挥宣传栏、橱窗、走廊、公示栏、黑板报、图书角、广播台等宣传阵地的教育功能。精心布置的校园文化宣传阵地,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发挥润物无声的功能。实现了校园内春天有鲜花、夏天有浓荫、秋天有果实、冬天有绿意,置身其中的不仅仅是欢快愉悦的场所,更是传情达意的综合空间。睹物会意,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这种散发着深蕴情致的优美空间,感悟到不仅仅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取向,校园不仅仅是校园,而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育人空间。
二、打造育人的教师团队,引领校园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1、开展“读书工程”,形成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引领教师读书学习,不仅仅是丰富教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思想。几年来,校长和老师们一起徜徉书海,心贴心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不仅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需要,而且形成了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
2、“以人为本”,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学校重视对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坚持培养以学科为主的教研团队和以班主任为统领的班级团队,形成了“荣辱与共”、 “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激励着全体教师努力工作。3、关注教师的成功,为教师成长创设发展平台。
每一位教师都是渴望成功的,只有获得了成功,才能体现出教师自身的价值,才能鞭策教师获得更多的成功,才能不断的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在教师的文化建设工作中,积极营造发展平台:一是学习平台,让那些有能力的走出去,学习先进理念和做法,丰富自己。二是交流平台,让学习者带着任务去,带着理念经验回,交流讨论,结合实际,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三是展示平台,让这些先行者参加各种展示活动(优质课、示范课、各种竞赛活动)使之成为骨干。而后,学校实施结对帮扶,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教师课堂,提出问题,会诊对话,品赏学习,拓宽思路,达到每一位教师都能成功的目的。
三、开辟浓厚的班级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而富有人性、感性、个性的班级文化,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为人文的生命关怀,引领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温暖其心灵,充盈其精神,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可见创建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性。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内容。各班在教室四周墙壁上精心设计了各种文字、图表,发动学生布置教室,添置一些花草盆景,从而美化了学习环境,造就绿色氛围,愉悦了学生身心。另外,各班在教室后面建立了“图书角”,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并定时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孩子们通过独立阅读和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学间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关心集体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净化和充实,文化素养得以提高,班集体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虽然历史不是会重演,但是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教师不是蜡烛,也不是春蚕,而应该是常青树;因为教师在成就了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却常常在不经意间以各种“爱”的借口伤害我们的学生。当今的教育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对学生的尊重与宽容。
在人才竞争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更应该是智慧的使者,要用你的思想之魂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张明江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同行眼中的老大哥,业务上的领路人。学识渊博、与人为善、乐观睿智、通达开朗、热爱生活……这么多的溢美之词也难以描绘对他的鲜活印象。
他是一个很和善的人,总是带着谦卑的态度去学习和工作,和同行们一起研究教育教学,带领学生徜徉知识的海洋,让年轻人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他在课堂上目光坚定,给学生以信心;他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给学生以兴趣;他在课下侃侃而谈意犹未尽,给学生以导向。
他是一个豁达乐观知识渊博的人,他备课一丝不苟,不喜欢照本宣科,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不惜与同行争论个面红耳赤。只要外出,他必然会到当地的历史古迹去看一看。
他是一个认真工作热爱生活的人,他做班主任时总能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他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孩子们一天当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等待历史课的到来。
他很认真但不固执,他站在学科的前沿却不是生活的时尚达人,他有自己的追求,能让别人快乐,也让自己觉得幸福,他是大港三中校园里的一个亮丽风景。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德育处副主任 于再江)
许多学生喜欢历史,但不愿意看历史教材,觉得历史教材缺乏可读性(没有故事情节);不愿意上历史课,感觉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不容置疑的观点和结论,只能死记硬背。文科学生更是感觉“压力山大”。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实施素质教育也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如何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本人认为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观念的转变很难,老教师更难,因为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高考升学的压力,使他们不敢轻易冒险。下面谈几点个人拙见,欢迎批评指正。
一、闻其声,也要见其人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活跃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的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主要是必修教材)中,看不到几个有血有肉的人,却能听到他们发出的穿越时空的声音。
结合我校“激励・互助” 办学特色与“导学―助学” 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课堂中尝试“问题―对话”式教学。以问题(每一节课的灵魂)为中心,以对话为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教师心中的人(即历史事件中的当事人)与教师眼中的人(即学生)进行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让学生在民主和自由的课堂中,与古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呈现“知识的超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自然学生就喜欢上了历史课。
二、拾级而上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凸显对学科能力的考查,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既是学生学习好高中历史的关键,也是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任何一个历史概念我们都不能望文生义,仅从字面上了解它,而要洞察到它的本质和内涵。
历史知识的“书山”是由一个个历史概念的基石构建起来的,教师要作为向导,引领着我们的学生拾级而上。
下面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中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概念理解和掌握在18世纪君主专制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美国怎样建立一个由民选总统的共和制国家。
1.五月花号公约。
一艘名为“五月花”的大帆船驶向北美大陆,船上有102名英国清教徒,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团体,41名乘客在船上签定政治声明。《五月花号公约》创建了一个先例,即,政府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在同一个社会里的所有公民有自由结合的权利,并可以通过制定对大家都有利的法律来管理自己。
这些英国人为什么要离开富庶的欧洲家园冒险来到荒凉、落后的北美大陆呢?引导学生理解“五月花号公约”出现的背景。
2.《独立宣言》与邦联制。
美国宣布独立后,1781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制定的《邦联条例》生效。按照其原则和规定,独立后美国是一个由13个州结成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独立后的美国又为什么建立一个不像国家的国家呢?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人的“梦想”是什么。
3.1787年宪法与联邦制。
在1787年宪法中,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问题:美国人选择联邦制与哪些因素有关?美国人的“梦想”实现了吗?
4.分权与制衡。
在历史上,共和制存在于城邦国家,一旦地域扩展,有权威的中央政府就会发展成帝制。问题: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根据这段话回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弄清楚每一个历史概念,最后水到渠成,学生自然理解了美国人为何选择联邦制共和政体。
三、会当凌绝顶
要学好历史课,就必须掌握历史教材的知识体系,除了掌握每一个历史概念之外,还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构建起历史知识的网络。仍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为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图略),学生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就会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引领学生登上“书山”(仅就中学历史教材而言)之巅,弄清楚每一个历史概念之后,用思维导图构建起历史知识的网络,就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样行走在“书山”里,就不会迷路,答题时才能找到感觉。
四、学而时习之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五(3)班的,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校园》。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灿文明。中华礼仪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在礼仪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作为在校学生,我们要养成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爱护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品行兼优的有用之才。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明礼仪洋溢在美丽的岭南校园里呢?我想和同学们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课堂礼仪,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在老师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每次作业,这些都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
第二是同学礼仪。同学是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携手成长的友好同路人。在课堂上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我们要对每一个同学都给予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要热心助人、要与周围的同学和睦相处。在和同学交往时,要多说几个谢谢,不用谢,没关系之类的礼貌用语。,就会我们的同学关系更加融洽。也会减少吵架打架的几率。
最后是校园礼仪。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我们应该做到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但是同学们都没有做到,早上同学们刚刚清理过、拖过的楼梯、地面、操场又留下了我们某些学生扔下的吃过包子的塑料袋、喝过冷饮的包装纸、吃过肉串的竹棍子、擦过鼻子的手纸。而我们的清洁工阿姨则在不停地捡。我们的校长们和老师们在进入课堂之前,手里拿的除了上课课本之外,还有我们扔下的垃圾。除此之外,下课走在操场中,总会发现有同学在追赶打闹,乱丢饮料杯、面巾纸、塑料袋、纸片等不文明的行为,尤其在每天早餐中餐时,我们就会发现到处都是同学们拥挤,奔跑的身影,你推我赶,互相争抢,非常混乱。
同学们,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温良恭礼让,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继承传统、倡导文明、讲究礼仪是我们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个人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的需要,更是建设美丽和谐校园的需要,我们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岭南学校的校园里枝繁叶茂、长盛不衰。
【关键词】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方面,我是这样想的:“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习一些单词、句型和日常用语,也不是只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从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开始逐渐培养语言能力,有利于发挥低龄英语学习者在某些方面的语言学习优势。”下面我就我的教学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
1 鼓励学生大胆的开口说英语
记得2012年4月盘县教育局把我送到北京北大培训基地参加“TIP”培训的那20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外国老师是如何教育他们的学生的,参加“TIP”前,我不敢张开嘴巴说英语,害怕说错,也怕丢脸,怕别人说自己“得瑟”,因此,我的英语口语很差。参加了“TIP”老外鼓励我们要大胆的开口说英语,要大声的说英语,要和每个人说英语,在任何地方说英语,20天封闭式的英语口语培训,我的确那样去做了,我发现我变了好多,我不用打草稿就能用英语完成10-20分钟的演讲,也会用英语和别人“吹牛”了,这真的是一个奇迹,但这也是一个事实。从这一变化,我认识到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大胆的开口说英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应该允许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许三年级只会说:Hi I’m LinLin .可是到了四年级他们却会说一些比较长的句子。虽然语法上有时会有错误,但我们一定不能打击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开口,这样,他们也会有奇迹发生”。
2 创设较真实的情景
教学中不论是教学单词还是对话,我尽可能的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unit 4动物的单词时,我创设了动物们开年欢会,邀请了几位“动物明星”,就是本课要学的单词,让学生扮演明星用英语自我介绍,无形中就让学生完成了英语的表达,这样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更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从《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中给了我灵感,从此让我行动起来,做一位有爱心的小学英语教师。
3 充分利用好Let’s do 这个环节
教学Let’s do时,是对学生的语言的综合能力的运用的最好方法,实质上也是肢体语言的呈现,教师通过表情和行为动作,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使教学生动有趣。我大有感触,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对教师的肢体语言这样论述过:“肢体语言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是啊!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的话,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便是这场戏的导演,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恰当的应用肢体语言,就可以使教学更能活泼印象更深,达到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目的。
4 触景生情的作业设计
一节好的英语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多次观看《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从而精心的设计每一次课及课后的作业。
5 开展校园英语活动
每天放学的时候,我们就安排播放校园英语歌曲,每年举行一次英语歌曲比赛、一次英语演讲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同时也是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检测,再则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 采用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方式